CN203134994U - 一种电缆连接器、基站装置及通信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缆连接器、基站装置及通信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134994U CN203134994U CN 201320049415 CN201320049415U CN203134994U CN 203134994 U CN203134994 U CN 203134994U CN 201320049415 CN201320049415 CN 201320049415 CN 201320049415 U CN201320049415 U CN 201320049415U CN 203134994 U CN203134994 U CN 20313499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ble
- shell
- transition
- cable connector
- connec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缆连接器,包括第一外壳、设于所述第一外壳内的至少两个电缆过渡器和至少两根过渡电缆、与所述第一外壳连接的第二外壳以及设于所述第二外壳内的至少两个连接体,所述第二外壳端口处设有至少两个插孔,所述连接体位于所述插孔内,所述第一外壳端口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外壳端口的直径,所述第一外壳的端口设有与所述电缆过渡器连接的至少两根第一电缆,所述第一电缆、所述电缆过渡器、所述过渡电缆与所述连接体依次连接。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将多根射频电缆集成在一个连接器内,大大提高安装及拆卸效率;通过电缆过渡器将细直径电缆转换成粗直径电缆来传输信号,大大降低信号传输损耗,提高了移动通信系统的整体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连接器、基站装置及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第三代和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智能基站天线已经成为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趋势。在实际应用中,智能基站天线和移动基站之间多是通过多根单射频电缆来连接的。
在对现有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发现:现有的基站天线系统采用多根单射频电缆连接,其安装及拆卸工程费时费力,大大降低安装及拆卸效率;且其信号传输损耗大,使基站天线系统的性能低,从而影响整个基站的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电缆安装效率低等缺陷,提供一种电缆连接器、基站装置及通信设备。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缆连接器,包括第一外壳、设于所述第一外壳内的至少两个电缆过渡器和至少两根过渡电缆、与所述第一外壳连接的第二外壳以及设于所述第二外壳内的至少两个连接体,所述第二外壳端口处设有至少两个插孔,所述连接体位于所述插孔内,所述第一外壳端口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外壳端口的直径,所述第一外壳的端口设有与所述电缆过渡器连接的至少两根第一电缆,所述第一电缆、所述电缆过渡器、所述过渡电缆与所述连接体依次连接。
所述电缆过渡器包括外导体、设于所述外导体内的内导体及设于所述内导体和外导体之间的第一绝缘体,所述外导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第二接收孔,所述第一电缆和过渡电缆分别插接于所述第一、第二接收孔内并与所述内导体连接,所述第一电缆的直径大于所述过渡电缆的直径。
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外壳端口处用于支撑所述第一电缆的盖体和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外壳上设置的收容孔内,另一端穿透所述盖体并固定于所述盖体上,以将所述盖体和所述第二外壳连接起来。
所述盖体上设有用于连接所述电缆过渡器的至少两个通孔。
所述第一外壳包括柱状体及从所述柱状体一端逐渐缩小的锥状体。
所述第一外壳的锥状体远离所述柱状体的一端内部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二外壳螺纹连接的螺纹。
在所述第二外壳和所述连接体之间设有第二绝缘体。
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外壳连接的第三外壳,所述第三外壳内设有至少两个插针及与所述插针连接的第二电缆,所述插针与所述第二外壳插孔内的连接体相连,所述第一电缆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电缆的直径。
在所述第三外壳和所述插针之间设有第三绝缘体。
所述第三外壳内还设有用于将第二电缆转接至所述第三外壳的后盖及用于将所述插针准确插入所述第二外壳上设置的插孔内的定位销,所述定位销插设于所述第二外壳上设置的定位孔内。
一种基站装置,包括两个以上滤波器及前面所述的电缆连接器,所述两个以上滤波器通过所述电缆连接器与基站装置内的其它部件连接。
一种通信设备,包括基站及前面所述的电缆连接器,所述基站之间通过所述电缆连接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一种电缆过渡器,相对于现有技术,将多根射频电缆集成在一个连接器内,以将安装多个普通连接器变成安装一个集成连接器,大大降低了移动通信系统的安装难度和安装时间,从而大大提高了安装及拆卸效率;而且在集成连接器内设置电缆过渡器,将细直径射频天馈电缆转换成粗直径射频天馈电缆来传输信号,大大降低了信号的传输损耗,从而提高了移动通信系统的整体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一种电缆连接器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一种电缆连接器分解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提供一种电缆连接器,包括第一外壳1、设于所述第一外壳1内的至少两个电缆过渡器2和至少两根过渡电缆3、与所述第一外壳1连接的第二外壳4以及设于所述第二外壳4内的至少两个连接体5,所述第二外壳4端口处设有至少两个插孔6,所述连接体5位于所述插孔6内,所述第一外壳1端口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外壳4端口的直径,所述第一外壳1的端口设有与所述电缆过渡器2连接的至少两根第一电缆7,所述第一电缆7、所述电缆过渡器2、所述过渡电缆3与所述连接体5依次连接。
由于电缆越粗屏蔽阻抗越小,传输的损耗也就越少,因此,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一电缆7优选为超柔1/2英寸直径的移动通信用射频天馈电缆,可以大大降低传输损耗,甚至还可以选用比1/2英寸直径更粗的移动通信用射频天馈电缆,以更大程度地降低传输损耗。
根据本实施例一所述的电缆连接器,所述电缆过渡器2包括外导体201、设于所述外导体201内的内导体202及设于所述内导体202和外导体201之间的第一绝缘体203,优选的,所述内导体202先压接入所述第一绝缘体203,再将压接有内导体202的所述第一绝缘体203压接入所述外导体201内,以将所述内导体202支撑固定于所述外导体201内,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注塑的形式将所述第一绝缘体203成型于所述外导体201内,即将通过机加或压铸形成的内导体202和外导体201分别放入模具中的相应位置,再将流体状的所述第一绝缘体材质注入所述模具内,等所述第一绝缘体203固定成型后将所述内导体202和外导体201固定连接。所述外导体201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第二接收孔,所述第一电缆7和过渡电缆3分别插接于所述第一、第二接收孔内并与所述内导体202连接,所述内导体202的两端分别设有开口,所述第一电缆7和过渡电缆3上的凸台分别通过压接或焊接等方式容纳于所述开口内,通过所述内导体202将所述过渡电缆3的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一电缆7,所述第一电缆7的直径大于所述过渡电缆3的直径。
根据本实施例一所述的电缆连接器,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外壳1端口处用于支撑所述第一电缆7的盖体8和连接杆9,由于所述第一电缆7为超柔1/2英寸或更大直径的移动通信用射频天馈电缆,具有较大的重量,因此,需设置支撑结构,如本实施例中的盖体8和连接杆9,以支撑所述第一电缆7,防止所述第一电缆7过重而与所述电缆过渡器2分离,中断信号的传输,从而影响整个基站系统的性能;所述连接杆9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外壳4上设置的收容孔内,即所述连接杆9一端设有螺纹,与所述第二外壳4上的收容孔内设置的螺纹通过螺纹连接以固定,另一端穿透所述盖体8并固定于所述盖体上,即另一端也设有螺纹,穿透所述盖体8,通过螺母锁紧于所述盖体8上,通过所述连接杆9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二外壳4和盖体8,以将所述盖体8和所述第二外壳4连接起来。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焊接或是卡接的方式将所述盖体8固定于所述第一外壳1以实现支撑功能。
根据本实施例一所述的电缆连接器,所述盖体8上设有用于连接所述电缆过渡器2的至少两个通孔,有多少电缆过滤器就设置多少通孔,优选的,所述电缆过渡器2通过压接方式固定于所述通孔内,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焊接或其它方式进行连接。
根据本实施例一所述的电缆连接器,优选的,所述第一外壳1包括柱状体101及从所述柱状体101一端逐渐缩小的锥状体102,所述柱状体101占用的空间要比所述锥状体102所占用的空间大,由于所述第一电缆7的直径大于所述过渡电缆3的直径,所述过渡电缆3占用的空间要小,因此本实施例中将所述过渡电缆3容纳于所述锥状体102内,大大减小了整个第一外壳的空间,而由于所述电缆过渡器3一端用于插接所述第一电缆7,因此其位于空间较大的柱状体101内。
根据本实施例一所述的电缆连接器,所述第一外壳1的锥状体102远离所述柱状体101的一端内部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二外壳4螺纹连接的螺纹,所述第二外壳4与所述锥状体102的螺纹配合的外部也相应设有螺纹结构;为了保证所述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4能够更好地固定连接,可在螺纹旋紧后,再进行注胶处理,以实现所述电缆连接器的防水防潮功能。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焊接或螺钉与密封圈结合的方式进行。
根据本实施一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在所述第二外壳4和所述连接体5之间设有第二绝缘体10,所述连接体5压接入所述第二绝缘体10内,所述压接有连接体5的第二绝缘体10压进所述第二外壳4的插孔内,以将所述连接体5固定于所述插孔6内。当然,也可以采用注塑的形式将所述第二绝缘体10、连接体5和第二外壳4固定连接,即将通过机加或压铸形成的第二外壳4和连接体5放入模具中相应位置,再将所述第二绝缘体的流体状材质注入模具中,最终形成固定的第二绝缘体10,从而将所述连接体5固定于所述插孔6内。
根据本实施例一所述的电缆连接器,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外壳4连接的第三外壳11,所述第三外壳11内设有至少两个插针12及与所述插针12连接的第二电缆13,所述插针12与所述第二外壳4插孔6内的连接体5相连,以将从所述第一电缆7传输至所述过渡电缆3的信号通过所述连接体5传输至所述插针12,再通过插针12传输至所述第二电缆13,所述第一电缆7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电缆13的直径。
根据本实施例一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在所述第三外壳11和所述插针12之间设有第三绝缘体14,所述插针12压接入所述第三绝缘体14内,所述压接有插针12的第三绝缘体14再压进所述第三外壳11内,以将所述插针12固定于所述第三外壳11内。当然,也可以采用注塑形式将所述第三绝缘体14、插针12和第三外壳11固定连接,即将分别通过机加或压铸形成的第三外壳11和插针12放入模具中相应位置,再将所述第三绝缘体的流体状材质注入模具中,最终形成固定的第三绝缘体14,从而将所述插针12固定于所述第三外壳11内。
根据本实施例一所述的电缆连接器,所述第三外壳11内还设有用于将所述第二电缆13转接至所述第三外壳11的后盖15及用于将所述插针12准确插入所述第二外壳4上设置的插孔6内的定位销(未示出),所述定位销插设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置的定位孔(未示出)内。即将所述后盖15压接至所述第三外壳11端口处,再将所述第二电缆13穿过后盖15的通孔与所述插针12连接,所述插针12将从所述连接体5传输过来的信号传输给所述第二电缆13,所述第二电缆13用于与外部基站系统或天线系统连接,以进行信号的传输。
本实用新型一种电缆过渡器,相对于现有技术,将多根射频电缆集成在一个连接器内,以将安装多个普通连接器变成安装一个集成连接器,大大降低了移动通信系统的安装难度和安装时间,从而大大提高了安装及拆卸效率;而且在集成连接器内设置电缆过渡器,将细直径射频天馈电缆转换成粗直径射频天馈电缆来传输信号,大大降低了信号的传输损耗,从而提高了移动通信系统的整体性能。
实施例二
提供一种基站装置,包括两个以上滤波器及实施例一所述的电缆连接器,所述两个以上滤波器通过所述电缆连接器与基站装置内的其它部件连接。即将从各个滤波器出来的信号传输线缆集成于所述电缆连接器,再通过所述电缆连接器与基站装置内的其他部件进行连接。
本实用新型一种基站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将基站装置内的各个滤波器出来的信号传输线缆集成在电缆连接器内,大大降低了移动通信系统的安装难度和安装时间,从而大大提高了安装及拆卸效率;且大大降低了信号的传输损耗,从而提高了基站装置的整体性能。
实施例三
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包括基站及前面所述的电缆连接器,所述基站之间通过所述电缆连接器连接。即将任意一个基站的多根射频电缆集成于所述电缆连接器,再通过所电缆连接器与另外一个基站进行连接,而且,另外一个基站的多根射频电缆也可以集成于所述电缆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一种通信设备,相对于现有技术,将通信设备内的基站的射频电缆集成在电缆连接器内,大大降低了移动通信系统的安装难度和安装时间,从而大大提高了安装及拆卸效率;且大大降低了信号的传输损耗,从而提高了通信设备的整体性能。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2)
1.一种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外壳、设于所述第一外壳内的至少两个电缆过渡器和至少两根过渡电缆、与所述第一外壳连接的第二外壳以及设于所述第二外壳内的至少两个连接体,所述第二外壳端口处设有至少两个插孔,所述连接体位于所述插孔内,所述第一外壳端口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外壳端口的直径,所述第一外壳的端口设有与所述电缆过渡器连接的至少两根第一电缆,所述第一电缆、所述电缆过渡器、所述过渡电缆与所述连接体依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过渡器包括外导体、设于所述外导体内的内导体及设于所述内导体和外导体之间的第一绝缘体,所述外导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第二接收孔,所述第一电缆和过渡电缆分别插接于所述第一、第二接收孔内并与所述内导体连接,所述第一电缆的直径大于所述过渡电缆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外壳端口处用于支撑所述第一电缆的盖体和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外壳上设置的收容孔内,另一端穿透所述盖体并固定于所述盖体上,以将所述盖体和所述第二外壳连接起来。
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上设有用于连接所述电缆过渡器的至少两个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包括柱状体及从所述柱状体一端逐渐缩小的锥状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的锥状体远离所述柱状体的一端内部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二外壳螺纹连接的螺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外壳和所述连接体之间设有第二绝缘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外壳连接的第三外壳,所述第三外壳内设有至少两个插针及与所述插针连接的第二电缆,所述插针与所述第二外壳插孔内的连接体相连,所述第一电缆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电缆的直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外壳和所述插针之间设有第三绝缘体。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外壳内还设有用于将第二电缆转接至所述第三外壳的后盖及用于将所述插针准确插入所述第二外壳上设置的插孔内的定位销,所述定位销插设于所述第二外壳上设置的定位孔内。
11.一种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以上滤波器及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电缆连接器,所述两个以上滤波器通过所述电缆连接器与基站装置内的其它部件连接。
12.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站及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电缆连接器,所述基站之间通过所述电缆连接器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320049415 CN203134994U (zh) | 2013-01-29 | 2013-01-29 | 一种电缆连接器、基站装置及通信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320049415 CN203134994U (zh) | 2013-01-29 | 2013-01-29 | 一种电缆连接器、基站装置及通信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134994U true CN203134994U (zh) | 2013-08-14 |
Family
ID=489429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320049415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134994U (zh) | 2013-01-29 | 2013-01-29 | 一种电缆连接器、基站装置及通信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13499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17460A (zh) * | 2013-01-29 | 2013-05-22 | 深圳市大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缆连接器、基站装置及通信设备 |
-
2013
- 2013-01-29 CN CN 201320049415 patent/CN203134994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17460A (zh) * | 2013-01-29 | 2013-05-22 | 深圳市大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缆连接器、基站装置及通信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855959U (zh) | 一体式压接连接器 | |
CN202217585U (zh) | 结构电容、连接器及使用该连接器的通信设备 | |
CN103117460A (zh) | 一种电缆连接器、基站装置及通信设备 | |
CN204045891U (zh) | Usb数据线 | |
CN203277888U (zh) | 一种可360°旋转的射频同轴电连接器 | |
CN204516964U (zh) | Usb 3.1插头连接器 | |
CN203134994U (zh) | 一种电缆连接器、基站装置及通信设备 | |
CN203180027U (zh) | 腔体滤波器 | |
CN102013595A (zh) | 一种电源线缆组件 | |
CN203502624U (zh) | 光纤连接器 | |
CN204205128U (zh) | 一种插头连接器的简化结构 | |
CN207398425U (zh) | 一种新型的连接器 | |
CN203707397U (zh) | 连接器及腔体滤波器 | |
CN201204343Y (zh) | 射频同轴连接器 | |
CN204577758U (zh) | USB Type-C连接器模块 | |
CN201608292U (zh) | 一种usb插头 | |
CN105811177A (zh) | 一种嵌装模块式高低频混装插头和插座的结构 | |
CN202855926U (zh) | 智能天线集束接头 | |
CN106877089B (zh) | 一种侵入式深水连接器 | |
CN210517221U (zh) | 一种电源信号一体式插座及插头结构 | |
CN202930718U (zh) | 一种电缆转接机构 | |
CN205811162U (zh) | 一种插头与线的连接装置 | |
CN215816747U (zh) | 一种综合线缆连接器 | |
CN204349106U (zh) | 一种可拆卸式微小型总线耦合器 | |
CN219144651U (zh) | 一种用于连接的接插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1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1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