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131894U - 一种电磁感应加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磁感应加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131894U
CN203131894U CN 201320103367 CN201320103367U CN203131894U CN 203131894 U CN203131894 U CN 203131894U CN 201320103367 CN201320103367 CN 201320103367 CN 201320103367 U CN201320103367 U CN 201320103367U CN 203131894 U CN203131894 U CN 2031318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er coil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control module
heating
he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10336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娟
肖桂良
黄建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320103367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1318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1318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13189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neral Induction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其包括:加热模块,加热模块包括两个以上可独立控制的加热线圈;控制两个以上的加热线圈的控制模块,控制模块与两个以上的加热线圈电连接,控制模块发送检测信号至加热线圈并检测加热线圈的电信号,控制模块根据电信号判断电磁感应加热装置上的锅具的位置和/或大小以控制一个或多个加热线圈进行通电加热。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可以自动识别锅具的位置和/或大小,解决了电磁感应加热装置与不同尺寸锅具匹配时加热面积不能自动调节的问题,从而提高加热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了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电磁感应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磁感应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电磁炉的加热系统多数只有一个线圈,当电磁炉检测到锅具后,只能用固定尺寸的线圈对锅具进行感应加热,即言,当锅具底部面积大于线圈面积时,只对锅具底部中间部分位置进行感应加热,不能均匀地加热,加热效果差;当锅具底部面积小于线圈面积时,整个线圈工作时过小的锅具只能吸收了部分能量,不能达到最佳的加热效率和加热效果,使得系统效率大大降低,同时造成了能源浪费。目前虽然有少数多环线盘的电磁炉,但是该种电磁炉仍无法检测锅具大小进行自动选取线圈区域加热,加热线圈的大小需要用户手动控制,非常不便于用户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至少解决上述的技术缺陷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磁感应加热装置,该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可以自动识别锅具的位置和/或大小,解决了电磁感应加热装置与不同尺寸锅具匹配时加热面积不能自动调节的问题,从而提高加热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磁感应装置,包括:加热模块,所述加热模块包括两个以上可独立控制的加热线圈;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两个以上的所述加热线圈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发送检测信号至所述加热线圈并检测所述加热线圈的电信号,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电信号判断所述电磁感应加热装置上的锅具的位置和/或大小以控制一个或多个所述加热线圈进行通电加热。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在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加热前控制模块可自动检测锅具的大小和/或位置,根据锅具的尺寸调整加热线圈的数量,使线圈产生的加热面积与锅具大小相匹配,以达到最佳的加热效率和加热效果,同时有效提高了电能利用效率。因此,该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可以自动识别锅具的位置和/或大小,解决了电磁感应加热装置与不同尺寸锅具匹配时加热面积不能自动调节的问题,从而提高加热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了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中,两个以上的所述加热线圈同心设置。
其中,在两个以上的所述加热线圈串联连接时,还包括两个以上的第一可控开关,所述第一可控开关设置在每个所述加热线圈的末端,用于将所述加热线圈与其相邻的加热线圈连接或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
或者,在两个以上的所述加热线圈相互并联连接时,还包括两个以上的第二可控开关,每个所述加热线圈分别通过所述第二可控开关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
另外,所述的电磁感应加热装置还包括:显示驱动板,所述显示驱动板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所述显示驱动板接收所述控制模块发送的控制信号并生成显示驱动信号;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与所述显示驱动板相连,所述显示模块包括两个以上的显示单元,每个所述显示单元与每个所述加热线圈相对应设置,在所述加热线圈进行工作时,相对应的所述显示单元在所述显示驱动信号的控制下进行发光显示。
由此,在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加热时显示模块对加热区域进行发光显示,并根据加热线圈面积调整发光显示区域,使用户感受更直观,提高了用户体验。
优选地,所述显示单元的大小及形状与相对应的所述加热线圈匹配设置。
或者,所述显示模块可以为整体发光的发光盘或为呈环状的发光圈。
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磁感应加热装置的方框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磁感应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加热模块的俯视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加热模块的仰视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磁感应加热装置的加热线圈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连接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磁感应加热装置的加热线圈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连接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磁感应加热装置的主视图;
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磁感应加热装置的剖面示意图;以及
图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磁感应加热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
面板110、加热模块120、加热线圈1、2……N、电源驱动板130、控制模块140,锅具200,显示驱动板150、显示模块160,显示单元161,第1加热线圈的首端A1和末端B1、第2加热线圈的首端A2和末端B2、第3加热线圈的首端A3和末端B3,第一可控开关K1、第二可控开关K2,整流模块170和开关模块18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另外,以下描述的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的结构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形成为直接接触的实施例,也可以包括另外的特征形成在第一和第二特征之间的实施例,这样第一和第二特征可能不是直接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参照下面的描述和附图,将清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这些和其他方面。在这些描述和附图中,具体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一些特定实施方式,来表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原理的一些方式,但是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范围不受此限制。相反,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包括落入所附加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内涵范围内的所有变化、修改和等同物。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进行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的电磁感应加热装置的方框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出的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包括:加模块120和控制模块140。
如图1所示,加热模块120包括两个以上可独立控制的加热线圈1、2……N。
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两个以上的加热线圈同心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示例中,如图3所示,加热模块120包括3个加热线圈,分别为第1加热线圈、第2加热线圈和第3加热线圈,第1加热线圈、第2加热线圈和第3加热线圈为间隔一定距离的同心线圈,如图3和4所示,第1加热线圈、第2加热线圈和第3加热线圈都具有首端和末端,第1加热线圈的首端为A1,第1加热线圈的末端为B1,其中第1加热线圈最靠近加热模块120的中心,第2加热线圈的首端为A2,第2加热线圈的末端为B2,第3加热线圈的首端为A3,第3加热线圈的末端为B3。
如图1所示,控制两个以上的加热线圈的控制模块140与两个以上的加热线圈1、2……N电连接,控制模块140发送检测信号至加热线圈1、2……N并检测加热线圈1、2……N的电信号,控制模块140根据电信号判断电磁感应加热装置上的锅具的位置和/或大小以控制一个或多个加热线圈进行通电加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控制模块140设置在电源驱动板130上,控制模块140根据反馈信号切换连接入电路的加热线圈的数量,使加热线圈的大小与锅具200的位置和/或大小匹配,从而达到最佳的加热效率和加热效果。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该电磁感应加热装置还包括显示驱动板150和显示模块160。显示驱动板150与控制模块140相连,显示驱动板150接收控制模块140发送的控制信号并生成显示驱动信号。显示模块160与显示驱动板150相连,显示模块160包括两个以上的显示单元161,每个显示单元161与每个加热线圈相对应设置,在加热线圈进行工作时,相对应的显示单元161在显示驱动信号的控制下进行发光显示。其中,显示单元161的大小及形状与相对应的加热线圈匹配设置。也就是说,显示模块160对正在加热的加热线圈区域进行发光显示。
由此,在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加热时显示模块对加热区域进行发光显示,并根据加热线圈面积调整发光显示区域,使用户感受更直观,提高了用户体验。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显示模块160在面板110的下方正对加热模块120设置,每个显示单元161与每个加热线圈相对应,每个显示单元161可以为加热区域指示灯,具体而言,每个加热区域指示灯的大小和形状与每个加热线圈匹配设置,显示模块160可以为多圈环形指示灯,仅使加热线圈外围区域显示;或者,显示模块160可以为整体发光的发光盘,可以将整个加热区域的内外都显示,显示模块160也可以为呈环状的发光圈,可以将加热区域的外圈进行发光显示。
为了使显示模块160进行发光显示的效果更加显著,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面板110可以为可透光面板,例如为可透光的耐高温面板。
需要说明的是,同心设置两个以上的加热线圈1、2……N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是串联连接,也可以是并联连接。
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如图5所示,在两个以上的加热线圈串联连接时,还包括两个以上的第一可控开关K1,第一可控开关K1设置在每个加热线圈的末端,用于将加热线圈与其相邻的加热线圈连接或将加热线圈与控制模块140即电源驱动板130连接。其中,第一可控开关K1可以为继电器或其他可控开关。
具体地,如图5所示,加热线圈1、2……N之间串联组合时,最靠近中心的第1加热线圈首端A1直接与电源驱动板130连接,当只有中心的第1加热线圈加热时,第1加热线圈末端B1通过第一可控开关K1例如为继电器吸合与电源驱动板130连接,当与第1加热线圈相邻的第2加热线圈也参与加热时,第1加热线圈末端B1与电源驱动板130断开连接,第一可控开关K1吸合控制第1加热线圈的末端B1与第2加热线圈的首端A2连接,第2加热线圈的末端B2通过与其相连的第一可控开关K1吸合与电源驱动板130连接;随着锅具200尺寸增大,控制模块140根据检测到锅具200的位置,将控制相应的第一可控开关K1按照第1加热线圈与第2加热线圈的连接方式,将加热线圈1、2……N串联接入电路中,锅具200越大,串联接入通电的加热线圈越多。
或者,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示例中,如图6所示,在两个以上的加热线圈相互并联连接时,还包括两个以上的第二可控开关K2,每个加热线圈分别通过第二可控开关K2与控制模块140即电源驱动板130相连。其中,第二可控开关K2可以为继电器,或者为其他可控开关。
具体地,如图6所示,加热线圈1、2……N之间并联组合时,每个加热线圈的首端直接与电源驱动板130连接,末端通过第二可控开关K2例如为继电器与电源驱动板130连接,第二可控开关K2例如为继电器根据电源驱动板130的控制信号控制加热线圈1、2……N是否接入电路中。
需要说明的是,同心设置的加热线圈1、2……N可以设置在同一个支架上,也可以分别单独设置。
进一步地,如图5或图6所示,电源驱动板130还包括整流模块170和开关模块180,其中,整流模块170可以为整流桥,开关模块180可以为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电磁感应装置的主视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电磁感应加热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地,上述电磁感应加热装置的工作原理为:控制模块140设置在电源驱动板130上,控制模块140具有锅具检测功能,控制模块140与加热线圈1、2……N连接,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工作时,当锅具200放置于面板110上时,控制模块140发出检测锅具200的脉冲信号,加热线圈1、2……N参数发生变化,加热线圈1、2……N参数的变化使控制模块140检测到的电信号发生变化,控制模块140根据加热线圈1、2……N的电信号判断锅具200放置在面板110上的对应加热线圈区域,进而使锅具200的对应加热线圈进行通电加热。显示驱动板150与控制模块140相连并接收控制模块140发出的控制信号即当前加热线圈区域的信号并生成显示驱动信号,显示模块160与显示驱动板150相连,显示模块160设置在面板110下方,显示模块160在显示驱动模块150生成的显示驱动信号的控制下进行发光以显示当前加热区域。
也就是说,控制模块140发出检测锅具200的脉冲信号后,控制模块140会检测到加热线圈中能量的改变。每个加热线圈上方有锅具200和无锅具200时,加热线圈的参数会发生变化,因此控制模块140检测每个加热线圈的电信号不同,控制模块140根据检测到的电信号判断各个加热线圈上方的面板110区域是否有锅具200。加热线圈上方有锅具200时,控制模块140发出信号使连接该区域的加热线圈的继电器吸合,将该部分加热线圈接入控制模块140电路中参与加热;若加热线圈上方无锅具200时,控制模块140发出信号使连接该区域的加热线圈的继电器断开,将该区域的加热线圈与控制模块140断开,不参与加热。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在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加热前控制模块可自动检测锅具的大小和/或位置,根据锅具的尺寸调整加热线圈的数量,使线圈产生的加热面积与锅具大小相匹配,以达到最佳的加热效率和加热效果,同时有效提高了电能利用效率。因此,该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可以自动识别锅具的位置和/或大小,解决了电磁感应加热装置与不同尺寸锅具匹配时加热面积不能自动调节的问题,从而提高加热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了方便。同时在加热时显示模块对加热区域进行发光显示,并根据加热线圈面积调整发光显示区域,使用户感受更直观,提高了用户体验。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磁感应加热装置主要为采用电磁线圈进行加热的家用电器,尤其是电磁炉、IH饭煲、IH压力锅、IH豆浆机等。
下面结合图9对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的电磁感应加热装置的控制方法的进行描述。
如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出的电磁感应加热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在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工作时,电磁感应加热装置的控制模块发出检测锅具的信号。
步骤S2,两个以上的加热线圈根据检测锅具的信号生成反馈信号。
步骤S3,控制模块根据反馈信号判断每个加热线圈上方是否放置有锅具,并控制对判断出上方有锅具的加热线圈进行通电加热。
另外,上述的电磁感应加热装置的控制方法还包括:控制模块发送当前通电的加热线圈区域的控制信号至显示驱动板;显示驱动板接收控制信号并根据控制信号控制当前通电的加热线圈对应区域的显示单元发光显示。
由此,在加热时通过显示单元对当前通电的加热区域进行发光显示,并根据加热线圈面积调整发光显示区域,使用户感受更直观,提高了用户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磁感应加热装置的控制方法,在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加热前控制模块可自动检测锅具的大小和/或位置,根据锅具的尺寸调整加热线圈的数量,使线圈产生的加热面积与锅具大小相匹配,以达到最佳的加热效率和加热效果,同时提高了电能利用效率。解决了电磁感应加热装置与不同尺寸锅具匹配时不能调节加热面积的问题,从而提高加热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了方便。此外,该控制方法步骤简单,可靠易实行。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在流程图中表示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逻辑和/或步骤,例如,可以被认为是用于实现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的定序列表,可以具体实现在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中,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如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包括处理器的系统或其他可以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取指令并执行指令的系统)使用,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就本说明书而言,"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任何可以包含、存储、通信、传播或传输程序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的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的更具体的示例(非穷尽性列表)包括以下:具有一个或多个布线的电连接部(电子装置),便携式计算机盘盒(磁装置),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辑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速存储器),光纤装置,以及便携式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另外,计算机可读介质甚至可以是可在其上打印所述程序的纸或其他合适的介质,因为可以例如通过对纸或其他介质进行光学扫描,接着进行编辑、解译或必要时以其他合适方式进行处理来以电子方式获得所述程序,然后将其存储在计算机存储器中。
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携带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限定。

Claims (7)

1.一种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热模块,所述加热模块包括两个以上可独立控制的加热线圈;
控制两个以上的所述加热线圈的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两个以上的所述加热线圈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发送检测信号至所述加热线圈并检测所述加热线圈的电信号,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电信号判断所述电磁感应加热装置上的锅具的位置和/或大小以控制一个或多个所述加热线圈进行通电加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以上的所述加热线圈同心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以上的第一可控开关,两个以上的所述加热线圈相互串联连接,所述第一可控开关设置在每个所述加热线圈的末端,用于将所述加热线圈与其相邻的加热线圈连接或将所述加热线圈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以上的第二可控开关,两个以上的所述加热线圈相互并联连接,每个所述加热线圈分别通过所述第二可控开关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显示驱动板,所述显示驱动板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所述显示驱动板接收所述控制模块发送的控制信号并生成显示驱动信号;
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与所述显示驱动板相连,所述显示模块包括两个以上的显示单元,每个所述显示单元与每个所述加热线圈相对应设置,在所述加热线圈进行工作时,相对应的所述显示单元在所述显示驱动信号的控制下进行发光显示。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单元的大小及形状与相对应的所述加热线圈匹配设置。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块为整体发光的发光盘或为呈环状的发光圈。
CN 201320103367 2013-03-06 2013-03-06 一种电磁感应加热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31318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103367 CN203131894U (zh) 2013-03-06 2013-03-06 一种电磁感应加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103367 CN203131894U (zh) 2013-03-06 2013-03-06 一种电磁感应加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131894U true CN203131894U (zh) 2013-08-14

Family

ID=489398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103367 Expired - Lifetime CN203131894U (zh) 2013-03-06 2013-03-06 一种电磁感应加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131894U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04146A (zh) * 2013-11-21 2014-02-26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炉
CN103791531A (zh) * 2014-02-28 2014-05-14 张继云 多用途火锅电磁炉
CN104033933A (zh) * 2013-03-06 2014-09-10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4754789A (zh) * 2013-12-25 2015-07-01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识别锅具大小的电磁加热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7272479A (zh) * 2016-04-05 2017-10-20 Lg电子株式会社 基于超声波的触摸感测装置以及包括该装置的烹饪设备和家用电器
CN107405029A (zh) * 2015-03-27 2017-11-28 Seb公司 配备有烹饪容器的识别系统的烹饪管理装置
CN113339854A (zh) * 2020-03-02 2021-09-03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装置、烹饪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33933A (zh) * 2013-03-06 2014-09-10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3604146A (zh) * 2013-11-21 2014-02-26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炉
CN104754789A (zh) * 2013-12-25 2015-07-01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识别锅具大小的电磁加热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4754789B (zh) * 2013-12-25 2016-08-17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识别锅具大小的电磁加热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3791531A (zh) * 2014-02-28 2014-05-14 张继云 多用途火锅电磁炉
CN107405029A (zh) * 2015-03-27 2017-11-28 Seb公司 配备有烹饪容器的识别系统的烹饪管理装置
CN107405029B (zh) * 2015-03-27 2019-09-13 Seb公司 配备有烹饪容器的识别系统的烹饪管理装置
CN107272479A (zh) * 2016-04-05 2017-10-20 Lg电子株式会社 基于超声波的触摸感测装置以及包括该装置的烹饪设备和家用电器
CN107272479B (zh) * 2016-04-05 2020-03-10 Lg电子株式会社 基于超声波的触摸感测装置以及包括该装置的烹饪设备和家用电器
US10719165B2 (en) 2016-04-05 2020-07-21 Lg Electronics Inc. Touch sensing apparatus based on ultrasonic waves, cooking apparatus and home applian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13339854A (zh) * 2020-03-02 2021-09-03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装置、烹饪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131894U (zh) 一种电磁感应加热装置
CN104033933A (zh) 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4754789A (zh) 智能识别锅具大小的电磁加热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20200166220A1 (en) Induction cooktop
CN105103652B (zh) 感应加热炉灶面
CN104427671B (zh) 电磁加热装置、烹饪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2144885A (zh) 感应加热炊具
CN110999535B (zh) 功率模块和烹饪用具
CN203027518U (zh) 自适应电磁灶线圈驱动拓扑结构
CN108024404B (zh) 电磁加热系统及其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5745992A (zh) 用于给炉灶面双感应线圈加热区供电的同步电路
CN206650862U (zh) 一种加热装置及电磁加热灶具
CN103424720A (zh) 一种可智能选择家电配件的家电
CN106136843A (zh) 烹饪器具及用于烹饪器具的电加热装置
CN105230120A (zh) 感应加热炉灶面
CN109945248B (zh) 电磁烹饪器具及其功率控制方法
JP2017199460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CN108365763A (zh) 电子变压器和微波烹饪电器
CN107992011A (zh) 一种基于厚膜加热的家用智能多功能供水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03447085U (zh) 电压力锅及电压力锅的控制装置
EP3685711B1 (en) Split-type cooking applian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CN204329090U (zh) 电烹饪器及其控制电路
CN204786616U (zh) 一种两用电磁炉
CN108605386B (zh) 感应模块以及感应灶具
CN210222538U (zh) 电源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和电磁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