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115725U - 扫描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扫描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115725U
CN203115725U CN2013201276645U CN201320127664U CN203115725U CN 203115725 U CN203115725 U CN 203115725U CN 2013201276645 U CN2013201276645 U CN 2013201276645U CN 201320127664 U CN201320127664 U CN 201320127664U CN 203115725 U CN203115725 U CN 2031157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light
scanning
group
backlight module
reflect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12766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浩育涛
郭俊杰
邹斌
张乾
赵洪宇
吕金库
高振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12766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1157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1157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11572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扫描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通过设计一种扫描式背光模组,包括反射板、多组背光源组和扩散板,所述扩散板位于所述反射板上方,所述反射板靠近所述扩散板的表面为具有多个凹槽结构的反射面,每个凹槽结构内设置一组背光源组,其中,多个凹槽结构的顶部平齐且与扩散板靠近反射板的表面接触设置。在液晶显示装置中,上述多个凹槽结构与显示面板上的多个扫描区域的位置一一对应,通过此凹槽结构可以将多组背光源组发出的光线相互隔离开,能显著减弱相邻扫描区域之间的串扰,提高动态影像的显示质量。

Description

扫描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扫描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液晶显示装置被广泛的应用于电视多媒体上(如3D显示电视),使用者对于动态影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由于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源表现为持续方式,受限于液晶的响应时间,动态影像常常会产生拖影现象。而扫描式背光技术是改善动态拖影的一种方法,通过在显示面板上设计多个扫描区域,并将背光源分为多组,每组背光源组与每个扫描区域一一对应,利用循序点亮的控制机制,在背光模组中循序点灭与每个扫描区域对应的背光源组,以改善动态影响的清晰度。
现有技术中,根据背光源在背光模组中分布位置的不同,可以将背光模组分为侧光式背光模组和直下式背光模组两种,其中,如图1所示,侧光式背光模组从下到上依次包括背板100、反射板101、导光板102和光学膜片103,背光源104设置在导光板102的侧边,通过导光板102将背光源104发出的光转换成均匀的面光用于显示;如图2所示,直下式背光模组从下到上依次包括背板200、反射板201、扩散板202和光学膜片(图中未示出),背光源203设置在反射板201和扩散板202之间,通过扩散板202将背光源203发出的光转换成均匀的面光用于显示。
但无论是侧光式背光模组还是直下式背光模组,通过扫描式背光技术来改善动态拖影时,都会在显示面板上的相邻扫描区域之间发生串扰现象。具体的产生机理为:对于侧光式背光模组,如图3所示,当点亮与一个扫描区域A对应的背光源组104a时,熄灭与该扫描区域相邻的扫描区域B和B′对应的背光源组104b和104b′时,由于光源有一定发散角以及导光板及其他光学膜片的扩散和散射作用,光线也会进入显示面板上的扫描区域B和B′,即发生串扰;对于直下式背光模组,如图4所示,当点亮与一个扫描区域C对应的背光源组203c时,熄灭与该扫描区域相邻的扫描区域D和D′对应的背光源组203d和203d′时,由于光源有一定发散角以及扩散板及其他光学膜片的扩散和散射作用,光线也会进入显示面板上的扫描区域D和D′,即发生串扰,这种串扰现象严重影响了动态影像的显示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扫描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用以减弱显示面板用于显示动态影像时相邻扫描区域之间的串扰现象,提高动态影像的显示质量。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扫描式扫描式背光模组,包括反射板、多组背光源组和扩散板;
所述扩散板位于所述反射板上方,所述反射板靠近所述扩散板的表面为具有多个凹槽结构的反射面,每个所述凹槽结构内设置一组背光源组。
如上所述的扫描式背光模组,优选的是,所述多个凹槽结构的顶部平齐,且与所述扩散板靠近所述反射板的表面接触。
如上所述的扫描式背光模组,优选的是,还包括背板,所述背板上具有多个脊状凸起,所述反射板位于所述背板具有脊状凸起的表面上,所述反射板通过所述背板的多个脊状凸起形成反射面上的多个凹槽结构。
如上所述的扫描式背光模组,优选的是,所述每个凹槽结构贯通所述反射板相对的两侧边,且所述多个凹槽结构平行设置。
如上所述的扫描式背光模组,优选的是,所述背光源组设置在所述凹槽结构的槽底上。
如上所述的扫描式背光模组,优选的是,
所述每组背光源组包括多个子光源,每组背光源组的子光源均位于其对应的凹槽结构槽底的中线上;
所述每个凹槽结构的槽壁关于槽底中线所在的槽底的垂直面对称。
如上所述的扫描式背光模组,优选的是,所述每组背光源组中的子光源个数相同。
如上所述的扫描式背光模组,优选的是,所述子光源为发光二极管。
本实用新型同时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所述显示面板上具有多个扫描区域,所述背光模组采用上述的扫描式背光模组,所述多个扫描区域与所述多个凹槽结构的位置一一对应。
如上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优选的是,所述多个扫描区域贯通所述显示面板相对的两侧边,且所述多个扫描区域平行设置。
(三)有益效果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的扫描式背光模组,包括反射板、多组背光源组和扩散板;所述扩散板位于所述反射板上方,所述反射板靠近扩散板的表面为具有多个凹槽结构的反射面,每个所述凹槽结构内设置一组背光源组。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上述多个凹槽结构与显示面板上的多个扫描区域的位置一一对应。上述的扫描式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设计,通过在反射板上设置凹槽结构,可以将多组背光源组发出的光线相互隔离开,能显著减弱相邻扫描区域之间的串扰,提高动态影像的显示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侧光式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直下式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采用侧光式背光模组显示面板相邻扫描区域发生串扰的原理示意图;
图4为采用直下式背光模组显示面板相邻扫描区域发生串扰的原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扫描式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扫描式背光模组反射板和背光源组的俯视图;
图7为图6的左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内容中关于位置关系的术语,如:“上”、“下”,为参照图5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扫描式背光模组,包括反射板、多组背光源组和扩散板;所述扩散板位于所述反射板上方,所述反射板靠近所述扩散板的表面为具有多个凹槽结构的反射面,每个所述凹槽结构内设置一组背光源组。其中,每个所述凹槽的槽口正对所述扩散板,所述背光源组位于凹槽结构的槽底上,凹槽结构的顶部平齐,且与扩散板靠近反射板的表面相接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采用上述的扫描式背光模组,所述显示面板上具有多个扫描区域,所述多个扫描区域与所述多个凹槽结构的位置一一对应,也即与所述多个背光源组一一对应。
通过所述多个凹槽结构将多个背光源组隔离开来,各个背光源组的光线不会发生串扰,当用于液晶显示装置显示动态影像时,各个背光源组对应显示面板的各个扫描区域,能显著减少各个扫描区域的串扰,进而能改善动态影像的显示质量。
实施例二
结合图5-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扫描式背光模组从下到上依次包括反射板1、多组背光源组2和扩散板3,还可以包括用于支撑背光模组的背板5,即反射板1、多组背光源组2和扩散板3依次设置在背板5的上方。在反射板1靠近扩散板3的表面上形成具有多个凹槽结构4的反射面,每个凹槽结构4的槽口都正对扩散板3,多个凹槽结构4的顶部平齐,且与扩散板3靠近反射板1的表面接触。每一个凹槽结构4内设置一组背光源组2,通过凹槽结构4可以将多组背光源组2相互隔离开,实现每个凹槽结构4限定一个背光源区域,使得在反射板1上相邻凹槽结构4内的光线不会发生串扰,进而能够显著减弱显示面板上相邻扫描区域之间的串扰现象,提高动态影像的显示质量。
其中,在反射板1靠近扩散板3的表面上形成多个凹槽结构4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如:可以在反射板1上挖设凹槽结构4,或将反射板1冲压成具有凹槽结构4的结构,或在反射板1上利用不同厚度的反射材料形成凹槽结构4等,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显示面板的扫描区域一般为贯通显示面板相对两侧边的条状(通常为水平条状),相应地,需要设置多个凹槽结构4贯通反射板1相对的两侧边,并平行设置,才能实现扫描区域与凹槽结构4限定的背光源组的区域一一对应。
为了保证显示画面的质量,优选每组背光源组2中的子光源个数相同。子光源的个数可以通过反射板1的尺寸以及混光距离进行计算。由于发光二极管具有体积小、寿命长、驱动电压低等优点,本实施例中的背光源组2的子光源可以选择发光二极管。
优选每组背光源组2设置在每个凹槽结构4的槽底上,以增加光源的混光距离。进一步地,可以设置每组背光源组2中的多个子光源均位于其对应的凹槽结构4槽底的中线上,凹槽结构4的槽壁关于所述槽底中线所在的槽底的垂直面对称,提高背光源在凹槽结构4中的混光效果。以所述凹槽结构4的槽底为水平面,所述凹槽结构4的槽底平面为长条状矩形为例,所述凹槽结构4槽底的中线为平行槽底平面的长边,连接其对向的两个短边中点的线;所述槽底中线所在的槽底的垂直面为所述多个子光源所在的直线(即槽底的中线)所在的垂直槽底平面的竖直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扫描式背光模组,由于凹槽结构4将多个背光源组2隔离开来,各个背光源组2的光线不会发生串扰,当用于液晶显示装置显示动态影像时,各个背光源组2对应显示面板的各个扫描区域,能显著减少各个扫描区域的串扰,进而能改善动态影像的显示质量。
实施例三
本实用新型的扫描式背光模组,所述反射板靠近所述扩散板的表面形成具有多个凹槽结构的反射面,还可以通过将背板表面形成凸起(可以采用冲压或者注塑等方式形成),借助背板表面的凸起,使得形成于背板具有凸起的表面上的反射板形成具有凹槽结构的反射面。所述凹槽结构是由具有一定间距的相邻两个凸起形成,所述凸起优选为脊状凸起,且平行设置。
其中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为,将反射板贴附在背板具有凸起的表面上,反射板优选为具有一定柔性并且厚度较小的反射板,便于在具有凸起的背板上贴附,形成凹槽结构。
另一种实现方式为反射板和背板可以作为一体结构,将具有反射作用的涂层材料涂覆在形成有凸起的背板上,这种结构形式便于背光模组的薄型化。
当然,除上述两种方式以外,还可以有其他的实现方式,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定,只要其能够形成具有凹槽结构的反射面,实现各个背光源组的隔离,防止发生光线的串扰的方案都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具体的,所述背板上的凸起为脊状凸起,由于显示面板的扫描区域一般为贯通显示面板相对两侧边的条状,且平行设置,通常为水平条状,相应地,需要设置多个凹槽结构贯通反射板相应的两侧边,并平行设置,才能实现扫描区域与凹槽结构限定的背光源组的区域一一对应,因此所述背板上的脊状凸起也为水平条状,并且贯穿所述反射板所对应的区域的两个侧边。所述脊状凸起,即如图5所示,为两个相交的斜面形成。当然,所述凸起还可以为平台状凸起,但由于平台状凸起容易形成背光源光线的暗区,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优选为脊状凸起。在背板上形成所述凸起的面可以为平面、弧面等任何形式的表面,为了避免对光线的阻挡,提高光线的利用率,优选采用平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其他结构和效果与实施例二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四
相应地,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如图8所示,该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10和背光模组20,其中,显示面板10上具有多个扫描区域P,背光模组20采用实施例一到三所述的扫描式背光模组,并设计多个扫描区域P与背光模组10的多个凹槽结构4的位置一一对应,其中,凹槽结构4的顶部平齐且与扩散板3接触,以最大限度得将相邻背光源组2的光线隔离开,能够显著减弱相邻扫描区域P之间的串扰现象,提高动态影像的显示质量。
本实施例中多个扫描区域P横跨显示面板10的两相对侧边,并平行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以所述反射板的区域与所述显示面板的区域是正对的同等大小的区域进行说明,但实际中,出于对光利用效率的考虑或者其他设计的需求,反射板的区域和显示面板的区域也可以不完全相同,则所述凹槽结构贯穿的区域以及所述扫描区域贯穿的区域以能覆盖用于显示图像的区域即可,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定。
由以上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扫描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由于设置了凹槽结构,可以将多组背光源组发出的光线相互隔离开,能显著减弱相邻扫描区域之间的串扰,提高动态影像的显示质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扫描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射板、多组背光源组和扩散板;
所述扩散板位于所述反射板上方,所述反射板靠近所述扩散板的表面为具有多个凹槽结构的反射面,每个所述凹槽结构内设置一组背光源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描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凹槽结构的顶部平齐,且与所述扩散板靠近所述反射板的表面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描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背板,所述背板上具有多个脊状凸起,所述反射板位于所述背板具有脊状凸起的表面上,所述反射板通过所述背板的多个脊状凸起形成反射面上的多个凹槽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扫描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凹槽结构贯通所述反射板相对的两侧边,且所述多个凹槽结构平行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扫描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组设置在所述凹槽结构的槽底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扫描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每组背光源组包括多个子光源,每组背光源组的子光源均位于其对应的凹槽结构槽底的中线上;
所述每个凹槽结构的槽壁关于槽底中线所在的槽底的垂直面对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扫描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每组背光源组中的子光源个数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扫描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光源为发光二极管。
9.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所述显示面板上具有多个扫描区域,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采用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扫描式背光模组,所述多个扫描区域与所述多个凹槽结构的位置一一对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扫描区域贯通所述显示面板相对的两侧边,且所述多个扫描区域平行设置。
CN2013201276645U 2013-03-20 2013-03-20 扫描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31157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1276645U CN203115725U (zh) 2013-03-20 2013-03-20 扫描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1276645U CN203115725U (zh) 2013-03-20 2013-03-20 扫描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115725U true CN203115725U (zh) 2013-08-07

Family

ID=488960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1276645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115725U (zh) 2013-03-20 2013-03-20 扫描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115725U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12155A (zh) * 2013-12-24 2014-04-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灯罩、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3899989A (zh) * 2014-03-19 2014-07-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5242455A (zh) * 2015-10-27 2016-01-13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6609959A (zh) * 2016-12-27 2017-05-03 广州弥德科技有限公司 直下式指向性背光源
CN109058912A (zh) * 2018-06-07 2018-12-21 伟志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直下式分区显示背光源
CN111261665A (zh) * 2018-12-03 2020-06-09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量子点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1308778A (zh) * 2018-12-11 2020-06-19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背光单元及包括背光单元的显示装置
CN114942547A (zh) * 2022-06-01 2022-08-26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12155A (zh) * 2013-12-24 2014-04-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灯罩、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3899989A (zh) * 2014-03-19 2014-07-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WO2015139423A1 (zh) * 2014-03-19 2015-09-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10208918B2 (en) 2014-03-19 2019-02-19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5242455A (zh) * 2015-10-27 2016-01-13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6609959A (zh) * 2016-12-27 2017-05-03 广州弥德科技有限公司 直下式指向性背光源
CN109058912A (zh) * 2018-06-07 2018-12-21 伟志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直下式分区显示背光源
CN111261665A (zh) * 2018-12-03 2020-06-09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量子点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1308778A (zh) * 2018-12-11 2020-06-19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背光单元及包括背光单元的显示装置
CN111308778B (zh) * 2018-12-11 2023-02-21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背光单元及包括背光单元的显示装置
CN114942547A (zh) * 2022-06-01 2022-08-26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4942547B (zh) * 2022-06-01 2023-12-08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115725U (zh) 扫描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US8248556B2 (en) Backlight systems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CN101336350B (zh) 照明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
US20100061087A1 (en) Backlight and display
CN202018787U (zh) 无缝拼接分离led自由立体显示屏
CN102997133B (zh) 双视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5427226U (zh) 导光板及使用该导光板的背光模块
CN102705744A (zh) Led灯条及使用该灯条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CN203909331U (zh) 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5229629U (zh)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CN101169548A (zh) 背光模组
CN103759175A (zh) 一种背光源和显示装置
CN104049373B (zh) 立体显示装置
CN102033260A (zh) 导光板及应用该导光板的背光模组
KR20130116694A (ko) 표시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입체 영상 표시 방법
CN202056688U (zh) 一种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CN109188769A (zh) 一种背光源、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01739948U (zh) 棱镜膜、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显示器
CN205899185U (zh) 显示模组及包含其的显示装置
CN201621557U (zh) 显示器用平行组合式背光板及具有该背光板的显示器
CN202902073U (zh) 车用显示设备及其双视显示装置和背光模组
CN215833730U (zh) 一种直下型液晶电视用led组件
CN105465738A (zh) 一种透镜、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JP5097056B2 (ja) 回路基板
CN101546040A (zh) 棱镜片、棱镜装置及其背光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07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