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101815U - 一种控制感光鼓与显影辊间距的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控制感光鼓与显影辊间距的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101815U CN203101815U CN 201220705366 CN201220705366U CN203101815U CN 203101815 U CN203101815 U CN 203101815U CN 201220705366 CN201220705366 CN 201220705366 CN 201220705366 U CN201220705366 U CN 201220705366U CN 203101815 U CN203101815 U CN 20310181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eveloper roll
- photosensitive drums
- spacing
- support member
- carbon dus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eaning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控制感光鼓与显影辊间距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支撑件、粉仓及通过联接销轴与粉仓枢接的废粉仓,废粉仓上设有感光鼓,粉仓上设有表面能够附着碳粉的显影辊,所述感光鼓的一端及显影辊的一端均与支撑件枢接,且感光鼓与支撑件的枢接点与显影辊与支撑件的枢接点间的间距恒定,废粉仓与粉仓间设有能够顶压废粉仓与粉仓的弹性元件,且该弹性元件位于远离支撑件的一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激光打印机,特别是一种控制感光鼓与显影辊间距的结构。
背景技术
在激光打印机中,非接触式显影是一种常用的显影方式,即显影辊与感光鼓不直接接触,因此这种方式具有扭矩小、磨损小、成本低、工作稳定性高等优点。为了控制感光鼓与显影辊间距的稳定性,减小摩擦,目前普遍采用的是使用间隙套与弹簧配套使用的方案,下面以惠普单色跳动显影为例,如图4所示:
图中,感光鼓1A与显影辊3A是通过间隙套2A来隔开的,间隙套2A是自由安装在显影辊两端外圆上,可在铝管上自由转动,弹簧5A加在粉仓7A与废粉仓6A之间,联接轴销4A把粉仓7A与废粉仓6A联接在一起。通过以上结构我们可以看到,显影辊3A与感光鼓1A通过间隙套2A隔开,在弹簧力的作用下,间隙套始终紧密的贴在感光鼓上,从而保证在打印传动过程中,感光鼓1A与显影辊3A的间隙保持稳定。
在上述结构中,感光鼓1A与显影辊3A之间是通过齿轮来传动的,感光鼓1A上的齿轮是主动齿,由它来带动显影辊3A上的从动齿。因此在传动过程中,显影辊会受到一个二者中心连线方向向下的作用力,有使感光鼓1A与显影辊3A分离的趋势,但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又重新合拢在一起。因此,微观上讲二者之间有一定的振动,不断地重复着分开、合拢这一过程。当然这个振动产生的振幅与弹簧压力及显影辊的传动扭矩有一定关系,一般都有几个丝的波动。
虽然有上述缺陷,但是在惠普的跳动显影原理中,由于使用了一个很大的偏压,这个微小的波动几乎反映不出来,因为这个偏压给碳粉的电场力很大,完全可克服这个波动产生的问题。
但在其它非接触式的显影或接触式显影中,这个偏压有的明显低很多,有的甚至没有这个偏压而是用感光鼓一侧的磁场力来代替或者直接接触,因此这个波动产生的问题就明显表现出来了。
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我们采用在传动侧采用支撑件固定控制感光鼓1A与显影辊3A,而在另一侧使用弹簧弹力配合间隙套的方式,从而解决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激光打印机,通过支撑件与弹性元件结合而控制感光鼓与显影辊间距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控制感光鼓与显影辊间距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支撑件、粉仓及通过联接销轴与粉仓枢接的废粉仓,废粉仓上设有感光鼓,粉仓上设有表面能够附着碳粉的显影辊,所述感光鼓的一端及显影辊的一端均与支撑件枢接,且感光鼓与支撑件的枢接点与显影辊与支撑件的枢接点间的间距恒定,废粉仓与粉仓间设有能够顶压废粉仓与粉仓的弹性元件,且该弹性元件位于远离支撑件的一侧。
所述感光鼓一端设有第一轴头,所述显影辊一端设有第二轴头,所述支撑件上设有第一定位孔及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轴头枢设于第一定位孔中,且第二轴头枢设于第二定位孔中,所述显影辊的两端套设有可自由转动的间隙套,且显影辊通过该间隙套保持与感光鼓的间距。
所述感光鼓内设有至少一条永磁体,所述碳粉为磁性碳粉,附着在显影辊表面的磁性碳粉能够通过永磁体作用附着于感光鼓表面, 且感光鼓与显影辊的间距d为0<d<0.4mm。
感光鼓与显影辊的间距d为0.1mm。
所述显影辊为铝辊或橡胶辊。
所述碳粉为非磁性碳粉,所述显影辊为橡胶辊,且该橡胶辊与感光鼓接触。
所述弹性元件为压缩弹簧。
所述感光鼓一端设有主动齿轮,所述显影辊一端设有与该主动齿轮啮合的从动齿轮,且主动齿轮及从动齿轮与支撑件位于同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为了避免受齿轮啮合时的反作用力而使显影辊与感光鼓分离,本结构中感光鼓的一端及显影辊的一端均与支撑件枢接,且感光鼓与支撑件的枢接点与显影辊与支撑件的枢接点间的间距恒定,因而,感光鼓与显影辊的一端通过与支撑件的枢接点而保持固定的相对位置,而感光鼓与显影辊的另一端依旧通过设置于废粉仓与粉仓间的压缩弹簧提供的作用力使两者保持固定的相对位置,因而,相比两端都采用弹簧的来保持感光鼓与显影辊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方式,大大减小了感光鼓与显影辊之间的振动,而相比两端都枢接固定的方式则降低了对枢接点位置及孔的精度要求,因而成本也低,但是感光鼓与显影辊间的波动则大大减轻。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旧有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控制感光鼓与显影辊间距的结构,包括支撑件1、粉仓2及通过联接销轴3与粉仓2枢接的废粉仓4,废粉仓4上设有感光鼓5,粉仓2上设有表面能够附着碳粉的显影辊6,且废粉仓4与粉仓2间设有弹性元件7,本实例中作为优选,弹性元件7采用了压缩弹簧,感光鼓5一端设有第一轴头8,显影辊6一端设有第二轴头9,且支撑件1上设有第一定位孔(图中未示出)及第二定位孔(图中未示出),第一轴头8枢设于第一定位孔中,且第二轴头9枢设于第二定位孔中,因而该端感光鼓5与显影辊6的间距能够通过第一定位孔及第二定位孔之间的间距而确定,但是如果感光鼓5与显影辊6的两端都通过支撑件1来控制间距的话,对第一定位孔及第二定位孔的尺寸和第一定位孔及第二定位孔间距的尺寸的精度要求非常高,因而会导致成本很高,因而本结构采用了一端通过支撑件1来定位而另一端通过压缩弹簧挤压定位的方式,不仅起到了减小感光鼓5与显影辊6之间的振动的效果,而且对第一定位孔及第二定位孔的尺寸和第一定位孔及第二定位孔的间距的尺寸精度要求没那么高,从而也节省了成本。上述结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种优选结构,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上述结构还可以为,在支撑件上设置第一枢轴及第二枢轴,然后第一枢轴及第二枢轴与设置于感光鼓上的第一定位孔及设置于显影辊上的第二定位孔相配合的方式。
如图所示,于本具体实施例中,显影辊为铝辊,显影辊6的两端套设有可自由转动的间隙套10,且显影辊6通过该间隙套10保持与感光鼓5的间距,而通过弹性元件顶压废粉仓与粉仓使显影辊6及感光鼓5与间隙套的内外表面紧密接触,从而保持固定的相对位置。当感光鼓5与显影辊6转动时,间隙套10通过与感光鼓5与显影辊6接触而产生的摩擦力而转动,不仅能够起到保持与感光鼓5的距离而且摩擦损耗小。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结构中,该结构与前一结构的不同之处在于,碳粉为非磁性碳粉,显影辊为橡胶辊,且该橡胶辊与感光鼓接触,因而就不需要间隙套10来隔开显影辊6与感光鼓5,显影辊6与感光鼓5之间也不存在间隙,但是显影辊6与感光鼓5之间的相对位置还是需要固定,才能保证好的打印品质。
所述感光鼓5一端设有主动齿轮(图中未示出),所述显影辊6一端设有与该主动齿轮啮合的从动齿轮(图中未示出),且主动齿轮与第一轴头8位于感光鼓5的同一端;且从动齿轮与第二轴头9位于感光鼓5的同一端,因为振动主要是因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传动引起的,因而支撑件1也设置于该传动端,从而能够起到更好的减振效果。
如图3所示,作为非接触式显影结构的改进结构,所述感光鼓5内设有至少一条永磁体11,附着在显影辊6表面的磁性碳粉能够通过永磁体11作用附着于感光鼓5表面, 且感光鼓5与显影辊6的间距d为0<d<0.4mm。因此本结构的显影装置中显影辊6及感光鼓5不必接触就能够实现显影,避免了相互接触所带来的磨损和大的转动扭矩,同时降低了各部件的制造精度从而也降低了制作成本,提高了打印品质。
如图所示,于本具体实施例中,感光鼓5内设有一条永磁体11,该永磁体11位于感光鼓5内的正下方,上述位置仅仅是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位置,当然该永磁体11也可位于感光鼓5内能够吸引磁性碳粉的其它位置,感光鼓5的正下方设置有显影辊6,感光鼓5与显影辊6的间距为0.1mm,当然,在本实用新型中感光鼓5与显影辊6的间距为可以为0到0.4mm中的任一数值,显影辊可采用铝辊或橡胶辊,显影辊6的下方还设有一个送粉辊及粉仓2,粉仓2内装有磁性碳粉,硒鼓内设有一与显影辊6接触的弹性金属刮刀。
本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磁性碳粉通过送粉辊从粉仓2吸附到显影辊6上,与显影辊6接触的刮刀将磁性碳粉刮成均匀的很薄的一层并使磁性碳粉带上电荷,在显影辊6的上加有一个值为300左右电压,此电压能够保证带电的磁性碳粉能够吸附到显影辊6表面,防止”飞粉”的情况发生。
当磁性碳粉被显影辊6带动到一定的位置时,受感光鼓5内固定不动的永磁体11的吸引从而克服显影辊6上电场力的约束跳到感光鼓5表面,因感光鼓5表面非图形区具有很高的、且电性与磁性碳粉所带电荷电性相同的电荷,其与磁性碳粉所带电荷相互间会产生很大的排斥力从而抵消了永磁体11与磁性碳粉产生的磁场力,而使磁性碳粉不能吸附在感光鼓5表面非图形区;但曝光后的图形区的电压很低,其与磁性碳粉所带电荷相互间会产生较弱的吸附力,因而能够与磁场力共同作用吸附磁性碳粉,使磁性碳粉在感光鼓5转动的过程中能够均匀吸附在感光鼓5表面的图形区形成显影。
在上述工作过程中,感光鼓5与显影辊6在转动时能够通过支撑件1上设置的第一定位孔及第二定位孔而将感光鼓5与显影辊6的一端定位,而感光鼓5与显影辊6的另一端依旧通过压缩弹簧提供的弹性力使两者保持固定间距,因而,大大减小了感光鼓5与显影辊6之间的振动,而且相比其它方式成本也低。
上述只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只要其以基本相同的手段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控制感光鼓与显影辊间距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支撑件、粉仓及通过联接销轴与粉仓枢接的废粉仓,废粉仓上设有感光鼓,粉仓上设有表面能够附着碳粉的显影辊,所述感光鼓的一端及显影辊的一端均与支撑件枢接,且感光鼓与支撑件的枢接点与显影辊与支撑件的枢接点间的间距恒定,废粉仓与粉仓间设有能够顶压废粉仓与粉仓的弹性元件,且该弹性元件位于远离支撑件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感光鼓与显影辊间距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鼓一端设有第一轴头,所述显影辊一端设有第二轴头,所述支撑件上设有第一定位孔及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轴头枢设于第一定位孔中,且第二轴头枢设于第二定位孔中,所述显影辊的两端套设有可自由转动的间隙套,且显影辊通过该间隙套保持与感光鼓的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感光鼓与显影辊间距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鼓内设有至少一条永磁体,所述碳粉为磁性碳粉,附着在显影辊表面的磁性碳粉能够通过永磁体作用附着于感光鼓表面, 且感光鼓与显影辊的间距d为0<d<0.4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控制感光鼓与显影辊间距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感光鼓与显影辊的间距d为0.1m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控制感光鼓与显影辊间距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辊为铝辊或橡胶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感光鼓与显影辊间距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粉为非磁性碳粉,所述显影辊为橡胶辊,且该橡胶辊与感光鼓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感光鼓与显影辊间距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为压缩弹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感光鼓与显影辊间距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鼓一端设有主动齿轮,所述显影辊一端设有与该主动齿轮啮合的从动齿轮,且主动齿轮及从动齿轮与支撑件位于同一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20705366 CN203101815U (zh) | 2012-12-19 | 2012-12-19 | 一种控制感光鼓与显影辊间距的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20705366 CN203101815U (zh) | 2012-12-19 | 2012-12-19 | 一种控制感光鼓与显影辊间距的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101815U true CN203101815U (zh) | 2013-07-31 |
Family
ID=488532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220705366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101815U (zh) | 2012-12-19 | 2012-12-19 | 一种控制感光鼓与显影辊间距的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10181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103781A (zh) * | 2019-12-16 | 2020-05-05 | 佛山普瑞威尔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粉盒硒鼓机构和打印机 |
-
2012
- 2012-12-19 CN CN 201220705366 patent/CN203101815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103781A (zh) * | 2019-12-16 | 2020-05-05 | 佛山普瑞威尔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粉盒硒鼓机构和打印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501842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8401453B2 (en) | Clean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CN111190333B (zh) | 具有活动件的处理盒 | |
JP2007140167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8055178B2 (en) | Cleaning device,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pressing member which contacts an elastic blade | |
CN203101815U (zh) | 一种控制感光鼓与显影辊间距的结构 | |
CN115047739A (zh) | 处理盒 | |
CN101587323A (zh) | 控制粉盒中光敏元件与显影元件距离的方法及装置 | |
JP5585183B2 (ja) | 作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CN212675366U (zh) | 具有活动件的处理盒 | |
JP6004176B2 (ja) | 記録装置 | |
JP2008090060A (ja) | 帯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CN201945808U (zh) | 一种接触式显影硒鼓的新显影装置 | |
CN205827067U (zh) | 一种显影盒 | |
JP2007127807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6233598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CN201945809U (zh) | 激光打印机的显影装置 | |
CN201707551U (zh) | 一种出粉刀 | |
CN201514544U (zh) | 一种碳粉盒 | |
KR20080023601A (ko) | 현상제 규제장치와 이를 채용한 현상장치를 포함하는 화상형성장치 및 그 방법 | |
JP5114851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CN201060376Y (zh) | 碳粉盒 | |
CN202494866U (zh) | 一种硒鼓控粉机构 | |
CN219778104U (zh) | 一种用于刮刀装配的定位安装结构及其处理盒 | |
CN202583702U (zh) | 一种显影辊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731 Termination date: 20131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