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077723U - 复合防火玻璃 - Google Patents

复合防火玻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077723U
CN203077723U CN 201220637054 CN201220637054U CN203077723U CN 203077723 U CN203077723 U CN 203077723U CN 201220637054 CN201220637054 CN 201220637054 CN 201220637054 U CN201220637054 U CN 201220637054U CN 203077723 U CN203077723 U CN 2030777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lass substrate
thermal expansion
composite fireproof
glass
expansion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63705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丽
李艳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122063705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0777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0777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07772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Glass To Other Materials (AREA)
  • Special W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防火玻璃。本实用新型的复合防火玻璃包括:复合防火玻璃,包括:第一玻璃基板,第一玻璃基板为单层或多层防火玻璃基板;第二玻璃基板,与第一玻璃基板平行设置;连接部,连接第一玻璃基板与第二玻璃基板;空腔,位于第一玻璃基板与第二玻璃基板之间;其特征在于,复合防火玻璃还包括:遇热膨胀部,遇热膨胀部为由遇热膨胀材料制成的大致均匀分布的结构,并且遇热膨胀部局部地填充空腔,遇热膨胀部活动地设置于空腔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复合防火玻璃,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重量轻、透光率好。

Description

复合防火玻璃
本实用新型是申请号为201220151719.1、发明名称为复合防火玻璃、申请日为2012年4月11日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火玻璃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复合防火玻璃。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复合防火玻璃是由两层或多层玻璃原片复合水溶性无机防火胶夹层复合而成的。复合防火玻璃同时满足耐火完整性、耐火隔热性要求。复合防火玻璃防火原理是:当发生火灾时,在复合隔热型防火玻璃中间的特殊透明化学物质大量地吸收火焰中的热量而发泡膨胀,同时变成不透明的白色,高效地阻止燃烧产生的热量从向火面向背火面传导,同时阻止玻璃向火面火焰的热辐射向背火面传递。在这个过程中,玻璃整体保持完整,形成了一个可以阻隔火焰、烟雾和燃烧产生的高温毒气扩散与蔓延的有效屏障。复合防火玻璃的隔热和防热辐射功能可以使火灾发生时玻璃背火区域内的逃生人员或救援人员免遭高温热量的侵害和热辐射的灼伤,同时防止该区域内的可燃材料和物品如木制品、地毯在一定时间内被高温和热辐射所引燃。
现有技术的复合防火玻璃由于原材料的稳定性及生产工艺等影响,在使用过程中有如下主要问题:
1.在日常使用过程中经过温度的四季变化及日光的照射常出现防火胶变白乳化的现象,影响玻璃的通透性。另外一个常见的问题是玻璃胶层内出现微小的气泡,这些微型气泡也常常演变为大气泡并影响玻璃的通透性。
2.现有的复合隔热型防火玻璃的厚度至少达到几十毫米,甚至可以达到或超过100毫米,因此重量非常大,根据厚度不同,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复合防火玻璃的平米重量为60公斤到90公斤甚至更高。这样就对安装玻璃的防火框架及相应建筑结构有很高的承重要求,当然也会给物流操作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3.由于现有的复合防火玻璃的生产工艺复杂,要求极高,并且生产周期比较长,加之很高的自重造成的高昂物流费用,所以市场售价非常高。拿欧洲市场举例,每平米的复合隔热型防火玻璃大概的价格为400~800欧元。
4.由于复合隔热型防火玻璃本身不具备类似中空玻璃的中间空腔,所以其导热系数比较大,接近普通中空玻璃的二倍。
5.现有的复合防火玻璃的厚度控制上由于复合工艺问题及原材料的原因,其公差很难控制,市场上常见的厂家基本控制在正负3毫米左右,对框架安装结构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也会浪费安装工时、增加安装成本。
6.现有的复合防火玻璃由于本身结构的特殊性,其透光率最高可以达到70%~85%,甚至有些国产的产品透光率仅能达到60%。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火性能良好,重量轻、透光率好的复合防火玻璃。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防火玻璃,包括:第一玻璃基板,第一玻璃基板为单层或多层防火玻璃基板;第二玻璃基板,与第一玻璃基板平行设置;连接部,连接第一玻璃基板与第二玻璃基板;空腔,位于第一玻璃基板与第二玻璃基板之间;复合防火玻璃还包括:遇热膨胀部,遇热膨胀部为由遇热膨胀材料制成的大致均匀分布的结构,并且遇热膨胀部局部地填充空腔,遇热膨胀部活动地设置于空腔内。
进一步地,复合防火玻璃还包括密封部,密封部设置于空腔的边缘,用于密封空腔。
进一步地,第二玻璃基板为单片钢化玻璃基板、单层或多层防火玻璃基板、单层贴膜玻璃基板、镀膜玻璃基板或双层以上复合玻璃基板。
进一步地,遇热膨胀部为由可膨胀石墨制成或者由包含可膨胀石墨的制品制成的大致均匀分布的结构。
进一步地,连接部为夹持并粘接于第一玻璃基板和第二玻璃基板之间边缘位置处的间隔件或者为夹持在第一玻璃基板和第二玻璃基板外部边缘处的夹子。
进一步地,遇热膨胀部为帘幕状,在常温下折叠收纳在空腔的边缘和/或中间。
进一步地,遇热膨胀部为百叶形式、完整幕布形式或镂空幕布形式。
进一步地,复合防火玻璃还包括固定释放部件,通过固定释放部件将遇热膨胀部叠置收纳在空腔的上部,固定释放部件打开时,遇热膨胀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下落,形成一个展开的幕帘。
进一步地,幕帘为百叶形式,多个平行放置的幕帘条通过连接线连接在一起,连接线的一端固定在空腔的上部,固定释放部件将多个幕帘条叠置收纳在空腔的上部,当固定释放部件打开时,多个幕帘条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下落,形成一个展开的幕帘。
进一步地,固定释放部件为一根细线或者记忆合金线,细线或者记忆合金线将叠置的遇热膨胀部捆在一起,当遇火时细线或记忆合金线在温度变化的作用下,自动释放遇热膨胀部。
进一步地,固定释放部件为一根细线,细线的固定点在温度升高至一定值时自动断开从而释放遇热膨胀部。
进一步地,固定释放部件为记忆合金线,记忆合金线在温度的作用下由展开状态变为收缩状态从而释放遇热膨胀部。
进一步地,固定释放部件为卡扣结构。
进一步地,在空腔上部左右两侧各设置一个卡扣,正常情况下卡扣阻挡叠置的遇热膨胀部,遇火时卡扣脱开将叠置的遇热膨胀部放开,使遇热膨胀部下落展开。
进一步地,固定释放部件包括容纳盒,平时遇热膨胀部折叠收纳在容纳盒内,遇火时容纳盒的盒盖自动打开,遇热膨胀部下落展开。
进一步地,容纳盒包括:盒体,具有矩形截面;弹簧合页;盒盖,盒盖朝向空腔内侧并通过一个或多个弹簧合页枢转地设置在盒体的位于第二玻璃基板一侧的侧面上,盒盖与盒体的位于第一玻璃基板一侧的侧面之间在常温下通过一个或多个热熔胶密封点连接。
进一步地,复合防火玻璃还包括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在复合防火玻璃遇火时将遇热膨胀部从折叠状态变为展开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复合防火玻璃,由于在双层玻璃基体之间局部填充了遇热膨胀材料形成遇热膨胀部,遇热膨胀部可以在遇到高温时迅速膨胀形成隔火层,因此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由于在常温下没有完全填充双层玻璃之间的空腔,因而重量轻、透光率好。
本实用新型优选采用由可膨胀石墨或包含可膨胀石墨的制品形成的遇热膨胀部,可膨胀石墨具有遇热快速膨胀的特性,在遇火时能迅速膨胀几倍至几十倍,能迅速扩张至复合防火玻璃的整个空腔形成隔火层,阻止火焰及烟气蔓延,可膨胀石墨的热传导系数很小且有很好的热稳定性,能有效的阻隔热量的传递。由于可膨胀石墨密度小、遇热时膨胀速度快,膨胀量大,因此,复合防火玻璃所需要的可膨胀石墨体积较小,从而与其它材料相比,更有利于减低复合防火玻璃的重量以及增加复合防火玻璃的透光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复合防火玻璃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向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复合防火玻璃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复合防火玻璃的遇热膨胀部处于收纳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B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C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复合防火玻璃中收纳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4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复合防火玻璃的遇热膨胀部处于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D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E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复合防火玻璃的驱动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13是图9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防火玻璃,包括:第一玻璃基板;第二玻璃基板,与第一玻璃基板平行设置;连接部,连接第一玻璃基板与第二玻璃基板;空腔,位于第一玻璃基板与第二玻璃基板之间;复合防火玻璃还包括:遇热膨胀部,遇热膨胀部为由遇热膨胀材料制成的大致均匀分布的结构,并且遇热膨胀部局部地填充空腔。
玻璃基板
第一玻璃基板与第二玻璃基板中的至少一个为向火面玻璃基板,该向火面玻璃基板需要具有耐火性,在高温下不变形、不损坏,其可以为单层或多层(两层以上)防火玻璃基板。通常两个玻璃基板中一个为向火面玻璃基板,另一个为背火面玻璃基板,根据需要可以两个都为向火面玻璃基板。背火面玻璃基板可以选自单片钢化玻璃基板、单层或多层防火玻璃基板、单层贴膜玻璃基板、镀膜玻璃基板或双层以上复合玻璃基板。
连接部
本实用新型中,连接部连接第一玻璃基板与第二玻璃基板,该连接部可以选用任何合适的连接部件,将两个基板连接在一起。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该连接部为夹持并粘接于两片玻璃基板之间边缘位置处的间隔件,该间隔件例如可以为玻璃片或金属制框架等,也可以为夹持在两片玻璃基板外部边缘处的夹子等。连接部可以在连接两片玻璃基板的同时对两片玻璃基板之间的空腔形成密封,也可以无密封作用而仅起连接作用,在连接部无密封作用的情况下,空腔可以是非气密的。
密封部
复合防火玻璃还可以包括密封部,密封部设置于空腔的边缘,用于密封空腔。在一实施方式中,连接部可以同时用作密封部。
遇热膨胀部
遇热膨胀部包括遇热膨胀材料。该遇热膨胀材料优选地在100~200℃下至少膨胀原自身体积的1.5倍以上,在摄氏200℃以上则随温度的上升可迅速膨胀至自身原体积的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几百倍。
遇热膨胀部在遇热前体积很小,位于双层玻璃空腔内局部位置,例如位于距离边缘20mm范围内。当该复合防火玻璃的向火面玻璃基板遇火温度升高后,遇热膨胀部的体积迅速膨胀并填充整个双层玻璃的空腔形成隔火层。由于遇热膨胀部形成的隔火层的导热系数很小并且不透明,可以有效地阻隔热辐射,热对流及热传导这三种传导方式。
形成遇热膨胀部的遇热膨胀材料可以为水合碱金属硅酸盐如硅酸钠或有机遇热膨胀材料如聚氨酯发泡胶等,但更优选地为可膨胀石墨。可膨胀石墨具有遇热快速膨胀的特性,在遇火时能迅速膨胀几倍至几十倍,能迅速扩张至复合防火玻璃的整个空腔形成隔火层,阻止火焰及烟气蔓延,可膨胀石墨的热传导系数很小且有很好的热稳定性,能有效的阻隔热量的传递。与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玻璃夹层材料相比,可膨胀石墨密度小、遇热时膨胀速度快,膨胀量大,因此,需要的可膨胀石墨体积较小,从而与其它材料相比,更有利于减低复合防火玻璃的重量、以及增加复合防火玻璃的透光率。
本申请的发明人经过试验,出人预料地发现采用可膨胀石墨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优于水合碱金属硅酸盐或聚氨酯发泡胶,这一点将在第一实施例中提供的实验结果中得到验证。当选用可膨胀石墨时,可膨胀石墨可以直接固定在两个玻璃基板之间。需要说明的是,遇热膨胀部也可以由含可膨胀石墨的制品构成,例如以可膨胀石墨为主要原材料加防火胶制成的膨胀条等。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遇热膨胀部位于空腔的边缘和/或中间。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遇热膨胀部形成基本上均匀地分布在空腔内的图案,优选地在空腔内形成网格状图案,也可以形成例如圆点状、花瓣状、雪花状等图案。
在又一实施方式中,遇热膨胀部活动地设置于空腔内。其中遇热膨胀部为帘幕状,形成一遇热膨胀材料帘幕,其在常温下叠置收纳在空腔的边缘和/或中间。
复合防火玻璃优选地还包括驱动装置,在复合防火玻璃遇火时驱动装置将遇热膨胀材料帘幕从折叠状态变为展开状态。
帘幕形式的遇热膨胀部可以仅设置在空腔上部。以百叶形式的幕帘为例,多个平行放置的幕帘条通过连接线连接在一起。连接线的一端固定在空腔的上部,通过一固定释放部件将多个幕帘条叠置收纳在空腔的上部。当固定释放部件打开时,多个幕帘条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下落,形成一个展开的幕帘。固定释放部件例如可以是一根细线或者记忆合金线,将叠置的多个幕帘条捆在一起,当遇火时细线或记忆合金线可在温度变化的作用下,自动释放幕帘条。具体地,细线的固定点可以在温度升高至一定值时自动断开从而释放幕帘条,而记忆合金线可以在温度的作用下由展开状态变为收缩状态从而释放幕帘条。固定释放部件也可以采用卡扣的结构,例如在空腔上部左右两侧各设置一个卡扣,正常情况下卡扣阻挡叠置的多个幕帘条,遇火时卡扣脱开将叠置的多个幕帘条放开,使幕帘条下落展开。又如,将要在第三实施例中具体描述的容纳盒也可以作为固定释放部件,平时幕帘条折叠收纳在容纳盒内,遇火时容纳盒的盒盖自动打开,则幕帘条下落展开。通过以上的描述,在遇热膨胀部仅设置在空腔上部的情况下,可以不设置驱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幕帘包含遇热膨胀材料或由遇热膨胀材料制成,除了可以采用以上描述的百叶形式外,还可以是完整幕布的形式,也可以是镂空幕布的形式。以上各形式的幕帘要求可折叠地放置。
本实用新型的驱动装置在复合防火玻璃遇火时将遇热膨胀部从折叠状态变为展开状态。不受实施例的限制,该驱动装置也可以采用实施例之外其他结构或方式,其动力可以由现有技术中提供动力的方式提供,例如弹簧、橡皮筋、重力结构、电动机,只需要设置一个触发机构,例如记忆合金或传感器,在遇火时为驱动机构提供动力,将幕帘状的遇热膨胀部从折叠状态变为展开状态。另外,驱动装置也可以采用温度传感器或光学传感器等作为驱动信号,用电池作为驱动能量实现活动的遇热膨胀部的驱动。也可以将驱动装置的动力部分设置在空腔的外部,而在空腔内部只设置幕帘及必要的牵引装置等。
遇热膨胀部可以设置于空腔的左侧和/或右侧。或者可以设置在中间,当设置在空腔的中间时,帘幕能够向左右方向展开。
在一个实施例中,驱动装置包括:支撑杆,设置于空腔上部;牵引线缠绕滚,设置在空腔的左右端和/或右端且位于支撑杆的下侧;牵引线,环绕在牵引线缠绕滚上;多个连接环,多个连接环的上部可滑动地设置于支撑杆上,下部连接在遇热膨胀部的上部。连接环与牵引线固定连接。牵引线与驱动部件固定连接,驱动部件可牵动该牵引线,进而带动幕帘状的遇热膨胀部从折叠状态变为展开状态。在一实施方式中,驱动部件为记忆合金金属丝,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与第一玻璃基板或第二玻璃基板固定连接,第二端与牵引线固定连接。记忆合金金属丝在常温下呈直线形,在80至120℃之间为弹簧形。
另外,本实用新型及其所有实施例也不限于双层玻璃的复合防火玻璃,也可以用于三层以上的复合防火玻璃。而且本实用新型及其所有实施例的形状也不限于矩形玻璃,也可以是圆形,平行四边形或五边以上的多边形等。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中的左侧和右侧是从向火侧向背火侧观察时所形成的方向。
第一实施例
如图1至图2所示,第一实施例的复合防火玻璃100为带有基本平行的双层玻璃基板的矩形复合防火玻璃,主要包括向火面玻璃基板110A、背火面玻璃基板110B、将向火面玻璃基板110A和背火面玻璃基板110B四周的边缘部连接在一起的连接部120。连接部120可以采用玻璃条,玻璃条设置在两层玻璃基板面110A和110B的边缘外侧,通过无机防火胶粘接的方式进行整体成型。向火面玻璃基板110A和背火面玻璃基板110B以及连接部120之间围成了空腔。在该空腔内部四周边缘处局部填充了遇热膨胀材料从而形成了遇热膨胀部130。如图1所示,遇热膨胀部130是由遇热膨胀材料制成的条状结构,该条状结构分别位于复合防火玻璃100的左、右两侧和上、下侧边缘,直接固定于向火面玻璃基板110A和背火面玻璃基板110B之间。
参考表一和表二的数据,经过实验验证,可膨胀石墨具有优良的性能,因而在本第一实施例和以下各实施例中仅以可膨胀石墨制成的遇热膨胀部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复合防火玻璃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例中,双层玻璃的背火面玻璃基板110B使用常规的6MM或其他厚度钢化玻璃即可。正常普通钢化玻璃可承受超过200℃温度变化的热冲击,因此背火面玻璃基板110B采用单层钢化玻璃不会发生热冲击而导致破碎的情况。当然,为了在遇火时确保背火面玻璃基板110B的强度,也可以采用单片防火玻璃基板或单层贴膜或镀膜玻璃基板以及双层或多层复合玻璃基板作为背火面玻璃基板110B。而向火面玻璃基板110A则宜采用防火玻璃基板,防火玻璃基板可以为市场销售的普通单层或多层防火玻璃。防火玻璃基板能够保证在一定的时间内保持复合防火玻璃的耐火完整性、阻断向火面的明火及有毒、有害气体,以保证遇热膨胀材料层130有足够的时间充满整个空腔,从而形成隔火层。
参见表一和表二,根据8次对由不同遇热膨胀材料制成遇热膨胀部的进行的复合防火玻璃的防火实验验证,以可膨胀石墨制成遇热膨胀部时,只要制造工艺和产品质量满足要求,在向火面温度达到1000~1100℃的情况下持续测试至少90分钟,可以保证背火面最高温升不超过180℃,平均温升不超过140℃,能达到或超过中国国家标准或欧洲防火玻璃的标准。
对比实验的复合防火玻璃选择的玻璃基板材质相同,尺寸为800mm×1000mm,第一和第二玻璃基板距离25mm,遇热膨胀部均布置在空腔四周边缘,且分布于距离空腔边缘25mm以内的位置。而遇热膨胀部分别由硅酸钠、聚氨酯发泡胶和可膨胀石墨制成。该对比实验的综合结果验证了可膨胀石墨相对于硅酸钠和聚氨酯发泡胶具有更加的优良的物理性能和防火性能。
表一  具有不同材料的遇热膨胀部的复合防火玻璃物理性能对比表
表二  具有不同材料的遇热膨胀部的复合防火玻璃防火性能对比表
Figure BDA00002476842600081
在采用硅酸钠或聚氨酯发泡胶的情况下,由于其遇热膨胀的性能不如可膨胀石墨,因此,只适用于复合防火玻璃尺寸较小的情况,而对于大尺寸的玻璃,由于空腔较大,不易充满,则只有可膨胀石墨容易达到膨胀要求。
以上第一实施例的复合防火玻璃在具有优良的防火性能外,还具有如下优点:该复合防火玻璃的平米重量远小于现有技术的复合防火玻璃;由于复合防火玻璃采用了部分填充遇热膨胀材料,且填充较少,其未填充遇热膨胀材料的部分透光率和普通中空玻璃的透光率一样,因而整体上提高了复合防火玻璃的透光率;复合防火玻璃的厚度控制上和普通中空玻璃的工艺一样,因此厚度可得到很好的控制;由于复合防火玻璃本身具有类似中空玻璃的中间空腔,所以其导热系数比较小;复合防火玻璃内的遇热膨胀材料是可膨胀石墨的情况下,在日常季节更替及日光照射下几乎无任何变化,可有效解决目前的复合防火玻璃耐候性差的缺点。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进行具体描述,对与第一实施例相类似的部分不再具体说明。
第二实施例
如图3所示,第二实施例的复合防火玻璃200主要包括向火面玻璃基板210A、背火面玻璃基板210B、将向火面玻璃基板210A和背火面玻璃基板210B四周的边缘部连接在一起的连接部220。并在向火面玻璃基板210A、背火面玻璃基板210B和连接部220形成的空腔内部局部地填充了遇热膨胀部230。与第一实施例的遇热膨胀部130不同的是,第二实施例的遇热膨胀部230在双层玻璃基板之间形成了均匀分布的图案。具体地,在第二实施例中的图案为矩形网格状图案。第二实施例中,形成均匀分布的图案的遇热膨胀部230也是将遇热膨胀材料直接固定于向火面玻璃基板210A和背火面玻璃基板210B之间。
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中的“直接固定”是指在遇热膨胀材料外不设置包覆层而是直接将遇热膨胀部130或230夹在两层玻璃基板之间,这是因为包覆层会影响遇热膨胀部130或230的膨胀速度,也会影响膨胀的均匀程度,甚至破坏隔火层的完整性而使复合防火玻璃的防火性能大打折扣。
除了可以实现第一实施例的效果外,如第二实施例这样形成遇热膨胀部230的优点还在于,可以使复合防火玻璃230在遇到火情时能比第一实施例更加迅速地及均匀地膨胀至完全填充至整个空腔,更好地实现防火的目的,同时也可以使复合防火玻璃230富于美感和装饰性。
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比,其效果可以在后述列示的表三中得到体现。
第三实施例
图4至图1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复合防火玻璃300。该第三实施例的复合防火玻璃300主要包括向火面玻璃基板310A、背火面玻璃基板310B、将向火面玻璃基板310A和背火面玻璃基板310B四周的边缘部连接在一起的连接部320。与前述的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不同的是,遇热膨胀部330为多个幕帘条构成的百叶形式的帘幕,第一玻璃基板与第二玻璃基板之间的厚度为25mm,而遇热膨胀部330厚度为0.8mm。复合防火玻璃300在正常环境中使用时,如图4至图8所示的,帘幕状的遇热膨胀部330折叠收纳在向火面玻璃基板310A、背火面玻璃基板310B和连接部320形成的空腔的左、右两侧。帘幕状的遇热膨胀部330在遇火升温时,可从左、右两侧向中间推移,最后充满整个空腔。因而第三实施例中,遇热膨胀部330是活动地设置于复合防火玻璃的空腔中。
优选地是,可以在空腔内增设驱动装置340,在遇到火情时,如图9至12所示的,通过驱动装置340能将遇热膨胀材料330迅速展开形成遮蔽整个复合防火玻璃300基面的帘幕,展开后的遇热膨胀材料330随着温度的升高迅速膨胀至填充整个空腔后形成完整的隔火层。
以下将对照图4至图12详细描述第三实施例的结构和原理。
图4示出了第三实施例的复合防火玻璃300的遇热膨胀部330处于收纳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B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C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4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驱动装置340主要包括支撑杆341、玻璃纤维牵引线342、多个连接环343、记忆合金金属丝344和两个平行设置的牵引线缠绕滚345。连接环343的上方具有穿孔,多个连接环343的上方通过其上的穿孔可自由滑动地挂在支撑杆341上,下方大致均匀分布地连接在遇热膨胀材料330的帘幕的上部。两个牵引线缠绕滚345分别设置于空腔的左右两端,并位于支撑杆341的下方,玻璃纤维牵引线342呈环状缠绕在两个牵引线缠绕滚345上。于是,在第三实施例中,空腔上部形成基本平行的上下两个牵引部。当然,玻璃纤维牵引线342也可以分别形成前后两个平行的牵引部。
记忆合金金属丝344由记忆合金弹簧拉直形成,其右侧一端采用胶粘的方式固定在向火面玻璃基板310A上或背火面玻璃基板310B上,左侧一端连接在左侧最近的连接环343上,从而通过该最近的连接环343与玻璃纤维牵线342上。记忆合金金属丝344的左侧一端也可以直接与玻璃纤维牵线342连接。
位于记忆合金金属丝344左侧的多个连接环343与遇热膨胀部330处于展开时的位置相应地分别固定在位于玻璃纤维牵引线342的下侧的牵引部上,而位于记忆合金金属丝344右侧的多个连接环343则与遇热膨胀部330处于展开时的位置相应地分别固定在玻璃纤维牵引线342位于上方的牵引部上。
如图4至图5所示,遇热膨胀部330处于收纳状态时,记忆合金金属丝344处于展开状态。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复合防火玻璃中收纳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第三实施例中在空腔的左、右两侧各设置了一个收纳盒350,二者结构相同并相对布置。收纳盒350主体结构为截面为矩形的盒体351,在盒体351朝向复合防火玻璃300的空腔内侧设置了盒盖354,盒盖354通过两个或更多个弹簧合页352可枢转地设置在盒体351的背火面玻璃基板一侧的侧面上,盒盖354与盒体351上向火面玻璃基板一侧的侧面间通过多个热熔胶密封点353连接。在常温下,遇热膨胀部330折叠收纳在收纳盒350中,在发生火情时,热熔胶密封点353受热断开,盒盖354在弹簧合页352的作用下自动弹开,则遇热膨胀部330可以不受盒盖354阻碍地在驱动装置340的驱动下展开。
虽然收纳盒350并不是第三实施例中复合防火玻璃300为实现其防火功能而必需的,但是设置收纳盒350可以在正常温度下使遇热膨胀部330不会因运输安装等过程变得不整齐,从而影响复合防火玻璃的外观,也可避免遇热膨胀部330因长期受日照而发生老化等问题。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复合防火玻璃的遇热膨胀部330处于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的D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10中E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复合防火玻璃的驱动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9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当发生火情时,向火面玻璃基板310A受热,热熔胶密封点353受热断开,盒盖354在弹簧合页352的作用下自动弹开。而记忆合金金属丝344逐渐达到80~120℃的变形温度,在该变形温度的作用下,记忆合金金属丝344自动收缩为弹簧形状,在记忆合金金属丝344收缩过程中产生的拉力拉动其左侧一端所连接的连接环343,并由连接环343拉动玻璃纤维牵引线342,一方面玻璃纤维牵引线342的位于下方的牵引部受到从左向右的力展开左侧的遇热膨胀部330的幕帘,另一方面,位于玻璃纤维牵引线342上方的牵引部受到从右向左的力,展开右侧的遇热膨胀部330的幕帘,从而在整个复合防火玻璃的基面上迅速形成由遇热膨胀材料构成的完整幕帘。由于很快能在玻璃基板的整个基面上形成完整幕帘,第三实施例中,即使在遇热膨胀材料没有完全充满空腔时,已经可以产生较好的隔火作用。而随着温度继续上升,该完整幕帘开始膨胀并最终填充整个空腔而形成隔火层,从而隔火作用更强。
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向火面玻璃基板310A优选地采用防火玻璃基板。在遭遇火情时防火玻璃基板可以确保不会在火情初发时破碎。经8次实验得到的数据显示,由于第三实施例的复合防火玻璃随着温度升高,构成完整幕帘的遇热膨胀材料可迅速膨胀填充空腔形成隔火层,可有效阻隔热量向背火面玻璃基板310B传递,在制造工艺和产品质量满面足要求的情况下,背火面玻璃基板310B的平均温升在90分钟内可以确保最高温升不超过180℃,平均温升不超过140℃。
该第三实施例的复合防火玻璃同样具有第一实施例的优点,由于遇热膨胀部330常温下收纳在空腔的侧边,因而,复合防火玻璃在透光率方面更具有优势,而在遇火初期可以迅速地自动展开成帘幕状遮蔽整个玻璃基面,然后再膨胀,从而与第一实施例相比能更加均匀快速地充满整个空腔,而和第二实施例相比,在未充满空腔时,即能有较好的隔火作用,并且,第三实施例所形成的隔火层因膨胀十分均匀,质量更高,因此更加有利于使实现防火隔烟的功能。
表三为以可膨胀石墨制作遇热膨胀部时第一至第三实施例的防火性能对比表。三个实施例的玻璃基板尺寸均为400mm×600mm、玻璃基板材质相同,而遇热膨胀部分别按第一实施例布置在空腔四周边缘、第二实施例以网格状图案布置在空腔内、第三实施例以完整幕布的幕帘形式布置在空腔的左右两侧且驱动装置为图4至图12所示的驱动装置。
表三  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的复合防火玻璃防火性能对照表
Figure BDA00002476842600111
Figure BDA00002476842600121
本实用新型的复合防火玻璃可以采用的制造方法如下:
a、提供第一玻璃基板和第二玻璃基板,并在第一玻璃基板和第二玻璃基板之间形成空腔;
b、在空腔内设置遇热膨胀部并且使遇热膨胀部局部地填充空腔,遇热膨胀部为由遇热膨胀材料制成的大致均匀分布的结构;
c、将第一玻璃基板和第二玻璃基板连接为整体结构。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在步骤b中包括在空腔内直接固定地设置遇热膨胀部。
另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在步骤b中在空腔内活动地设置遇热膨胀部。
在步骤b中可以将帘幕状的遇热膨胀部折叠收纳在空腔内的上侧。也可以将帘幕状的遇热膨胀部折叠收纳在空腔内的左侧和/或右侧,还也可以设置在中间。
更优选地,在步骤b中包括将驱动装置设置在空腔的边缘。
其中,将驱动装置设置在空腔的边缘具体包括:将支撑杆341设置于空腔上部;将两个牵引线缠绕滚345平行地分别设置在空腔的左右两端且位于支撑杆341的下侧;将牵引线342成环状缠绕在两个牵引线缠绕滚345上;将多个连接环343的上部可滑动地设置于支撑杆341上,下部均匀分布地连接在遇热膨胀部330的上部,中部均匀分布地与牵引线342固定连接;将记忆合金金属丝344的第一端与形成空腔的玻璃基板固定连接,将记忆合金金属丝344的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与牵引线342固定连接。
在步骤b还可以包括将容纳盒350设置于空腔内遇热膨胀部330折叠收纳的相应侧;以及将遇热膨胀部330折叠并收纳在容纳盒350内的步骤。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复合防火玻璃具有优良的防火性能;平米重量远小于现有技术的复合防火玻璃;整体上提高了复合防火玻璃的透光率;厚度控制上和普通中空玻璃的工艺一样,可很好的控制厚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复合防火玻璃,包括:
第一玻璃基板,所述第一玻璃基板为单层或多层防火玻璃基板;
第二玻璃基板,与所述第一玻璃基板平行设置;
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玻璃基板与所述第二玻璃基板;
空腔,位于所述第一玻璃基板与所述第二玻璃基板之间;
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防火玻璃还包括:
遇热膨胀部,所述遇热膨胀部为由遇热膨胀材料制成的大致均匀分布的结构,并且所述遇热膨胀部局部地填充所述空腔,所述遇热膨胀部活动地设置于所述空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防火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防火玻璃还包括密封部,所述密封部设置于所述空腔的边缘,用于密封所述空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防火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玻璃基板为单片钢化玻璃基板、单层或多层防火玻璃基板、单层贴膜玻璃基板、镀膜玻璃基板或双层以上复合玻璃基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防火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遇热膨胀部为由可膨胀石墨制成或者由包含可膨胀石墨的制品制成的大致均匀分布的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防火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为夹持并粘接于所述第一玻璃基板和所述第二玻璃基板之间边缘位置处的间隔件或者为夹持在所述第一玻璃基板和所述第二玻璃基板外部边缘处的夹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防火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遇热膨胀部为帘幕状,在常温下折叠收纳在所述空腔的边缘和/或中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防火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遇热膨胀部为百叶形式、完整幕布形式或镂空幕布形式。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防火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防火玻璃还包括固定释放部件,通过所述固定释放部件将所述遇热膨胀部叠置收纳在所述空腔的上部,所述固定释放部件打开时,所述遇热膨胀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下落,形成一个展开的幕帘。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防火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幕帘为百叶形式,多个平行放置的幕帘条通过连接线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线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空腔的上部,所述固定释放部件将多个幕帘条叠置收纳在所述空腔的上部,当固定释放部件打开时,多个幕帘条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下落,形成一个展开的幕帘。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复合防火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释放部件为一根细线或者记忆合金线,所述细线或者所述记忆合金线将叠置的所述遇热膨胀部捆在一起,当遇火时所述细线或所述记忆合金线在温度变化的作用下,自动释放所述遇热膨胀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复合防火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释放部件为一根细线,所述细线的固定点在温度升高至一定值时自动断开从而释放所述遇热膨胀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复合防火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释放部件为记忆合金线,所述记忆合金线在温度的作用下由展开状态变为收缩状态从而释放所述遇热膨胀部。
13.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复合防火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释放部件为卡扣结构。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复合防火玻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腔上部左右两侧各设置一个卡扣,正常情况下所述卡扣阻挡叠置的所述遇热膨胀部,遇火时所述卡扣脱开将叠置的所述遇热膨胀部放开,使所述遇热膨胀部下落展开。
15.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复合防火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释放部件包括容纳盒(350),平时所述遇热膨胀部折叠收纳在所述容纳盒(350)内,遇火时所述容纳盒(350)的盒盖自动打开,所述遇热膨胀部下落展开。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复合防火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盒(350)包括:盒体(351),具有矩形截面;
弹簧合页(352);
盒盖(354),所述盒盖(354)朝向所述空腔内侧并通过一个或多个所述弹簧合页(352)枢转地设置在所述盒体(351)的位于所述第二玻璃基板(310B)一侧的侧面上,所述盒盖(354)与所述盒体(351)的位于所述第一玻璃基板(310A)一侧的侧面之间在常温下通过一个或多个热熔胶密封点(353)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防火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防火玻璃还包括驱动装置(340),所述驱动装置(340)在所述复合防火玻璃遇火时将所述遇热膨胀部(330)从折叠状态变为展开状态。
CN 201220637054 2012-04-11 2012-04-11 复合防火玻璃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0777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637054 CN203077723U (zh) 2012-04-11 2012-04-11 复合防火玻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637054 CN203077723U (zh) 2012-04-11 2012-04-11 复合防火玻璃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151719 Division CN202592825U (zh) 2012-04-11 2012-04-11 复合防火玻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077723U true CN203077723U (zh) 2013-07-24

Family

ID=488235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637054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077723U (zh) 2012-04-11 2012-04-11 复合防火玻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07772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68524A (zh) * 2018-08-20 2018-11-23 郝修顺 一种用于玻璃上的防火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68524A (zh) * 2018-08-20 2018-11-23 郝修顺 一种用于玻璃上的防火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203264A (en) Fireproof building element
US20100236763A1 (en) Thermal outer cover with gas barriers
JPS5845141A (ja) 防火ガラスパネル
US5551195A (en) Fire-retarding window assembly
CN113211908B (zh) 一种环保颗粒高密度压制板材
JP2005207226A (ja) 防火ガラスの組付け構造体及び防火ガラス戸及び防火ガラス窓
CN203077723U (zh) 复合防火玻璃
CN203077724U (zh) 复合防火玻璃
CN203077707U (zh) 复合防火玻璃
CN202592825U (zh) 复合防火玻璃
US20150068776A1 (en) Fire-protection mechanism
US9216560B2 (en) Reflective insulation products and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6425174B2 (ja) 真空ガラス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EP2808163B1 (en) Composite fireproof glas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2009023198A (ja) 防火フィルム及び防火ガラス並びに被防火物への防火性能付与方法
JP4546870B2 (ja) 採光断熱材
JP2013209289A (ja) 防火ガラス
WO1996004437A1 (fr) Plancher filant vitre coupe-feu 120 minutes
KR102188926B1 (ko) 방호 및 패닉방지(antipanic) 특성을 갖는 투명한 방화글레이징
CN201040155Y (zh) 温度感应自动关闭式防火闸门结构
WO2001049372A1 (de) Brandschutzeinrichtung
JP2008115682A (ja) 採光断熱材
CN205202367U (zh) 复合防火玻璃
CN202248322U (zh) 单向反光阻燃保温材料结构
CN214762967U (zh) 一种用于消防箱的阻燃夜光板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724

Termination date: 2021041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