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067655U - 一种曲轴减振器及发动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曲轴减振器及发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067655U
CN203067655U CN 201220726718 CN201220726718U CN203067655U CN 203067655 U CN203067655 U CN 203067655U CN 201220726718 CN201220726718 CN 201220726718 CN 201220726718 U CN201220726718 U CN 201220726718U CN 203067655 U CN203067655 U CN 2030676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bration damper
housing
shock absorber
transmission part
bent ax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72671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丽娟
汪志刚
奚志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31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 Heav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 Heavy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 Heav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72671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0676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0676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06765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曲轴减振器及发动机。公开的曲轴减振器包括盘状的壳体和位于壳体中的减振器件,还包括第一传动部件,所述第一传动部件与壳体的外周面固定;减振器件可以为阻尼减振器件。由于第一传动部件可以起到现有驱动轮的作用,因此不需要在壳体的一端再设置驱动轮,或者可以减少设置在壳体一端的驱动轮的数量;这样在保持现有驱动轮和曲轴减振器占用的轴向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增加曲轴减振器的轴向尺寸,保证或提高减振效果;或者在保持曲轴减振器的轴向尺寸不变的情况下,避免驱动轮占用发动机前后方向上的尺寸,提高发动机的结构紧凑性,进而可以更好地协调发动机前后方面的紧凑需要与功能需要。

Description

一种曲轴减振器及发动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扭矩减振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曲轴减振器,还涉及一种包括该曲轴减振器的发动机。 
背景技术
发动机是当前常用的动力输出设备;发动机的应用非常广泛,不仅应用于厂房设备,还应用于可移动的机械、车辆或其他设备中。 
发动机包括曲柄连杆机构,还包括冷却系统、启动系统、电器系统等辅助系统;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曲柄连杆机构往往还需要为辅助系统提供动力。如:曲轴还需要驱动冷却系统的水泵、电器系统的发电机等辅助机构运转,以保证发动机整体功能的实现。在车辆或工程机械中,曲柄连杆机构的曲轴还与空调系统的压缩机相连,以为空调系统的运转提供动力。因此,通常在曲轴的前端安装驱动轮。驱动轮一般包括轮体和位于轮体周边的传动部件;传动部件可以是包括楔形轮槽皮带轮、包括轮齿的齿轮或包括链齿的链轮等等。通过传动部件可以驱动水泵、发电机或压缩机等等机构。在特定情况下,为了满足驱动需要,曲轴的前端还需要安装多个驱动轮,以分别驱动不同的机构。 
为降低曲轴的扭转振动,一般还需要在曲轴的前端安装曲轴减振器。曲轴减振器包括盘状的壳体和位于壳体中的减振器件;曲轴减振器的壳体安装在曲轴的前端。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曲轴减振器随曲轴旋转,减振器件进行相应工作,可以抵消或部分抵消曲轴的扭矩振动,以降低曲轴输出动力的扭转振动。根据工作原理不同,减振器件可以是动力减振器件、或者是阻尼减振器件、或者是二者的结合。其中,最常用的减振器件为阻尼减振器件。阻尼减振器件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阻尼作用消耗扭矩振动的能量,将扭矩振动的能量转换为热能散失出去,同时达到消除或减小扭矩振动峰值的目的。 
一般来讲,曲轴减振器和驱动轮分别安装在曲轴的前端。基于对发动机整机布置的考虑,需要减小驱动轮和/曲轴减振器的轴向尺寸,以提高发动机在前后方向上的结构紧凑程度。但减小驱动轮和/曲轴减振器的轴向尺寸,就 对发动机相应功能实现产生不利影响。如:减小曲轴减振器就可能对减振效果产生不利影响;特别是对于包括阻尼减压器件的曲轴减振器来讲,减少轴向尺寸,就会减小壳体的表面积,降低热量散失性能;在当前发动机功率不断加大,曲轴减振器所生成的热量不断增多的情况下,提高发动机前后方向上的紧凑程度和保证曲轴减振器的散热性能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同样,减小驱动轮的轴向尺寸,就会使得驱动轮的安装、及驱动轮与辅助机构之间的匹配非常困难。当前发动机中,要么牺牲发动机的紧凑性,以满足功能需要;要么牺牲其功能性,满足结构紧凑需要。 
因此,如何协调发动机前后方向上的紧凑需要与功能需要是当前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曲轴减振器,利用该曲轴减振器可以更好地协调发动机前后方向上的紧凑需要与功能需要。 
在提供上述曲轴减振器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括该曲轴振器的发动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曲轴减振器包括盘状的壳体和位于壳体中的减振器件,还包括第一传动部件,所述第一传动部件与壳体的外周面固定。 
可选的,所述第一传动部件包括环带形的第一传动体,所述第一传动体的内周面与所述壳体的外周面配合固定。 
可选的,所述第一传动体与所述壳体的外周面可拆卸相连。 
可选的,所述第一传动部件与所述壳体一体成形。 
可选的,所述第一传动部件的外周面形成楔形轮槽、轮齿或链齿。 
可选的,曲轴减振器还包括固定在所述壳体的一端面上的第二传动部件。 
可选的,所述壳体形成环形内腔;所述减振器件包括位于环形内腔中的惯量环,所述惯量环的周面与所述环形内腔的壁面之间充有阻尼液。 
可选的,所述壳体的两端面均设置有向外伸出的散热片。 
可选的,所述壳体的中心辐板的一侧面形成与曲轴的前端的端面对应的定位盘面;所述中心辐板上形成多个绕壳体的中心线均匀分布的通风孔,所 述通风孔位于所述定位盘面的边沿的外侧。 
提供的发动机包括发动机本体、曲轴和曲轴减振器,所述曲轴安装在所述发动机本体上,所述曲轴减振器安装曲轴的前端,所述曲轴减振器为上述任一种曲轴减振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曲轴减振器除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的减振器件外,还包括固定在壳体的外周的第一传动部件;这样,利用该曲轴减振器时,可以将该曲轴减振器安装在曲轴的前端,并使第一传动部件与发动机的辅助机构或其他机构相配合。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曲轴减振器及其第一传动部件均随曲轴旋转,第一传动部件可以驱动水泵、发电机、压缩机或/和其他机构工作;壳体内的减振器件可以发挥减振作用。重要是:由于第一传动部件可以起到现有驱动轮的作用,因此不需要在壳体一端再设置驱动轮,或者可以减少设置在壳体一端的驱动轮的数量;这样在保持现有驱动轮和曲轴减振器占用的轴向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增加曲轴减振器的轴向尺寸,保证或提高减振效果;或者在保持曲轴减振器的轴向尺寸不变的情况下,避免驱动轮占用发动机前后方向上的尺寸,提高发动机的结构紧凑性,进而可以更好地协调发动机前后方面的紧凑需要与功能需要。 
该曲轴减振器也可以装配在包括曲柄连杆机构的泵送机械(如气泵)上。通过第一传动部件及壳体也可以带动曲轴旋转,进而使泵送机械运转,此时,也可以减小由于泵送机械中曲柄连杆机构产生的扭矩振动,减小泵送机械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协调泵送机械前后方向紧凑需要及功能需要。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第一传动体与壳体的外周面可拆卸式相连,可以方便壳体的制造;在将曲轴减振器安装在曲轴上时,可以先将壳体(包括减振器件)安装在曲轴的前端,再将第一传动部件安装在壳体的外周,进而可以方便地调整第一传动部件的位置,方便曲轴减振器的装配,提高曲轴减振器的装配效率。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在曲轴减振器中的减振器件为阻尼减振器件时,在壳体外周面设置第一传动部件也可以增加壳体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可以为散失阻尼减振器产生的热量提供更好的条件。在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在壳体的两端面均设置多个散热片,这也可以增加壳体与外 界空气之间的接触面积,为散热提供良好条件,保证阻尼液的特性,保证曲轴减振器的减振效果。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在壳体的中心辐板上还形成有通风孔;通风孔一方面可以为空气流动提供条件,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壳体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接触面积,二者的结合可以为散失阻尼减振器产生的热量提供更好的条件。 
由于包括上述曲轴减振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动机也具有相应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曲轴减振器的结构原理示意图;为了描述的方便,图中还用虚线示出发动机本体和曲轴的轮廓; 
图2是图1中的I-I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曲轴减振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文件的描述,可以对本文件中实施例以及不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相应组合。 
请参考图1,该图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曲轴减振器的结构原理示意图;为了描述的方便,图中还用虚线示出发动机本体201和曲轴202的轮廓。 
实施例一提供的曲轴减振器100包括盘状的壳体110和位于壳体110中的减振器件(图中未示出);另外,还包括第一传动部件120,第一传动部件120与壳体110的外周面110a固定。壳体110的一端面(图1中的左端面)形成一个定位盘面110b,定位盘面110b与曲轴202前端端面配合。这样,可以利用现有的方式将壳体110固定在曲轴202的前端,并使壳体110的中线心与曲轴202主轴颈的中心线重合;进而将曲轴减振器100与曲轴202固 定。 
在工作过程中,曲轴减振器100在曲轴202带动下旋转,壳体110中的减振器件按现有方式发挥减振作用;与壳体110的外周面110a固定的第一传动部件120同步旋转;进而可以通过适当机构进而驱动水泵、发电机、压缩机或/和其他机构工作。由于第一传动部件120可以起到现有驱动轮的作用,因此不需要在壳体110的一端再设置驱动轮,或者可以减少设置在壳体110一端的驱动轮的数量;这样就可以在保持发动机前后方向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曲轴减振器100的轴向尺寸,保证或提高减振效果;或者在保持曲轴减振器100的轴向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减少或避免驱动轮占用的发动机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提高发动机的结构紧凑性;进而,这样可以更好地协调发动机在前后方向上的紧凑需要与功能需要。 
请参考图2,该图是图1中的I-I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实施例一提供的曲轴减振器中,第一传动部件120包括环带形的第一传动体121和形成于第一传动体121的外周面的楔形轮槽122,形成一个皮带轮。其中,第一传动体121的内周面与壳体110的外周面配合并固定。第一传动体121与壳体110的外周面之间可以通过可拆卸机构固定,即形成可拆卸式相连。可拆卸机构可以使用现有的结构,如螺纹连接、卡接等等。第一传动部件121与壳体110通过可拆卸机构相连,可以方便壳体110的制造;在将曲轴减振器100安装在曲轴202上时,可以先将壳体110(包括减振器件)安装在曲轴202的前端,再将第一传动部件120安装在壳体110的外周;这样可以方便地调整第一传动部件120的位置,方便曲轴减振器的装配,提高曲轴减振器的装配效率。 
当然,第一传动部件120的外周面也可以形成轮齿,以形成相应的齿轮,进而通过齿轮传动驱动其他机构运转;还可以形成链齿,进而可以通过链传动驱动其他机构运转,以形成相应的链轮。 
另外,上述曲轴减振器100也可以装配在包括曲柄连杆机构的泵送机械(如气泵)上。再利用适当的动力源(电动机、或发动机)通过第一传动部件120及壳体110也可以带动曲轴旋转,进而使泵送机械运转;此时,也可以减小由于泵送机械中曲柄连杆机构惯性产生的扭矩振动,减小动力源负载 波动,提高泵送机械的运转平顺性;同时,可以减小泵送机械前后方向上的尺寸,或者增加其减振效果,进而可以协调泵送机械前后方向上的紧凑需要及功能需要。 
请参考图3和图4,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曲轴减振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二提供的曲轴减振器中,包括盘状的壳体110和减振器件130。壳体110形成环形内腔。减振器件130包括惯量环;惯量环位于环形内腔中,惯量环的周面与环形内腔的壁面之间充有阻尼液;本实施例中,阻尼液为硅油,进而减振器件130为硅油减振器件。当然,在阻尼液也可以为其他现有的阻尼液体。在壳体110的外周面形成第一传动部件120。本实施例中,第一传动部件120与壳体110一体成形,并在第一传动部件120的外周面形成楔形轮槽,以与适当皮带配合,驱动其他机构运转。 
在减振器件为阻尼减振器件时,在壳体110的外周面设置第一传动部件120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壳体110与外界空气的接触面积,进而可以为散失阻尼减振器件产生的热量提供更好的条件。本实施例中,在壳体110的两端面均设置多个向外伸出的散热片111,这也可以增加壳体110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接触面积,为散热提供条件,保证阻尼液的粘性,进而保证曲轴减振器的减振效果。本实施例中,第一传动部件120与壳体110一体成形的结构,也有利于壳体110向第一传动部件120传送热量,为散失阻尼减振器件产生热量提供条件。 
结合图3和图4,实施例二提供的曲轴减振器中,壳体110的环形内腔的内环面内的中间部分形成中心辐板112;中心辐板112一端面形成与曲轴202前端的端面对应的定位盘面110b。 
中心辐板112中还形成多个螺纹安装孔112a,螺纹安装孔112a的中心线可以与壳体110的中心线平行。螺纹安装孔112a可以在壳体110的中心线周围均匀分布;为了减小或避免与曲轴202前端的干涉,可以使螺纹安装孔112a位于定位盘面110b的外边沿的外侧。通过螺纹安装孔112a可以将第二传动部件(图中未示出)固定在壳体110的一端面(该端面可以与定位盘面110b所在端面相对;也可以在定位盘面110b所在端面,此时,第二传动部 件可以套在曲轴202前端的外周)。这样就可以将至少两个传动部件集成在一个曲轴减振器100的壳体110上,进而可以使曲轴减振器100同时驱动两个或更多个辅助机构或其他机构,提高曲轴减振器100的集成度;同时,在发动机装配过程中,通过安装曲轴减振器100就可以同时将至少两个传动部件进行装配,进而可以为提高发动机的装配效率提供前提。 
根据上述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螺纹安装孔112a不限于设置在定位盘面110b的外边沿的外侧,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位置;第二传动部件不限于通过上述螺纹安装孔112a安装,也可以通过螺栓、焊接或其他现有的方式进行安装。 
另外,本实施例中,中心辐板112上还形成多个绕壳体110的中心线均匀分布的通风孔112b,通风孔112b位于定位盘面110b的边沿的外侧。本实施例中,中心辐板112上形成8个通风孔112b;通风孔112b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定。在工作过程中,壳体110进行旋转运动,空气能够通过通风孔112b在壳体110的两端面之间进行流动,进而可以提高热量通过通风孔112b的孔壁向外散失的效率,为散热提供条件。 
在提供上述曲轴减振器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发动机,该发动机包括发动机本体201、曲轴202和曲轴减振器,曲轴202安装在所述发动机本体201上,曲轴减振器安装曲轴202的前端;曲轴减振器可以为上述任一种曲轴减振器100。提供的发动机由于包括上述任一种曲轴减振器,也能够产生相对应的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曲轴减振器,包括盘状的壳体(110)和位于所述壳体(110)中的减振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传动部件(120),所述第一传动部件(120)与所述壳体(110)的外周面(110a)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轴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部件(120)包括环带形的第一传动体(121),所述第一传动体(121)的内周面与所述壳体(110)的外周面(110a)配合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曲轴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体(121)与所述壳体(110)的外周面(110a)可拆卸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轴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部件(120)与所述壳体(110)一体成形。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曲轴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部件(120)的外周面形成楔形轮槽、轮齿或链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曲轴减振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在所述壳体(110)的一端面上的第二传动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曲轴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0)形成环形内腔;所述减振器件(130)包括位于环形内腔中的惯量环,所述惯量环的周面与所述环形内腔的壁面之间充有阻尼液。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曲轴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0)的两端面均设置有向外伸出的散热片(11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曲轴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0)的中心辐板(112)的一侧面形成与曲轴(202)的前端的端面对应的定位盘面(110b);所述中心辐板(112)上形成多个绕壳体(110)的中心线均匀分布的通风孔(112b),所述通风孔(112b)位于所述定位盘面(110b)的边沿的外侧。 
10.一种发动机,包括发动机本体(201)、曲轴(202)和曲轴减振器,所述曲轴(202)安装在所述发动机本体(201)上,所述曲轴减振器安装曲轴(202)的前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轴减振器为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曲轴减振器(100)。 
CN 201220726718 2012-12-26 2012-12-26 一种曲轴减振器及发动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0676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726718 CN203067655U (zh) 2012-12-26 2012-12-26 一种曲轴减振器及发动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726718 CN203067655U (zh) 2012-12-26 2012-12-26 一种曲轴减振器及发动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067655U true CN203067655U (zh) 2013-07-17

Family

ID=487664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726718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067655U (zh) 2012-12-26 2012-12-26 一种曲轴减振器及发动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06765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60465A (zh) * 2020-07-31 2022-02-18 上海海立电器有限公司 压缩机及其阻尼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60465A (zh) * 2020-07-31 2022-02-18 上海海立电器有限公司 压缩机及其阻尼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4150626A (ja) ダンパ内蔵のクランクシャフト
CN103909825A (zh) 用于车辆的悬架系统的能量再生设备
CN106838138A (zh) 一种具有弹性支撑行星架的星型齿轮减速器
CN203627744U (zh) 扭矩波动减小装置
CN101476612B (zh) 一种用于主减速器的扭转减振器
US10113611B2 (en) Torsional vibration damper and engine assembly including the same
CN203067655U (zh) 一种曲轴减振器及发动机
CN105545473A (zh) 减振柴油发电机
CN103758916B (zh) 一种阻尼减振器
CN110230660B (zh) 减震装置及发动机系统
CN204692520U (zh) 一种扭弯复合减振的曲轴皮带轮
CN103994174A (zh) 复合式减振器
JP3426478B2 (ja) エンジンのファン取付構造
CN213846425U (zh) 车用直流马达
CN204061714U (zh) 发动机用双橡胶减振器
CN103161569A (zh) 一种发动机附件轮系系统
CN113417985A (zh) 一种机械省力传动装置及汽车传动系统
CN113595316B (zh) 一种电机散热防震装置
CN203421110U (zh) 单缸柴油机平衡机构
KR101224284B1 (ko) 밸런스 샤프트 모듈
CN101709764B (zh) 液压蓄能飞轮摆振减振器
CN101539183A (zh) 硅油减振器
CN103438146A (zh) 单缸柴油机平衡机构
KR100534998B1 (ko) 쇽 업소버 냉각장치
CN215980736U (zh) 一种组合式高速电机变速集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304

Address after: The Yangcheng Lake Road Development Zone in Kunshan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4300 No. 9999 room 7

Patentee after: Kunshan 31 Power Co., Ltd.

Address before: 410100 Changsha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unan City, the 31 industrial city

Patentee before: Sanyi Heavy Industry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717

Termination date: 201812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