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048677U - 微生物附着用载体 - Google Patents

微生物附着用载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048677U
CN203048677U CN201220471596XU CN201220471596U CN203048677U CN 203048677 U CN203048677 U CN 203048677U CN 201220471596X U CN201220471596X U CN 201220471596XU CN 201220471596 U CN201220471596 U CN 201220471596U CN 203048677 U CN203048677 U CN 2030486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deposition
micro organism
woven fabrics
microbial attach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47159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川岸朋树
谷崎美江
中原祯仁
小林秀章
大坪正博
小野原透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0486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04867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 Immobilizing And Processing Of Enzymes And Microorganism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种微生物附着用载体(10A),是片材状,附着微生物,浸渍配置在投放有活性污泥的处理水槽内,在至少一方表面具有无纺布(11),作为被支承该微生物附着用载体(10A)的支承杆(20)等的支承部件插通的插通孔,例如具有通过将该微生物附着用载体(10A)的一部分周缘折回并缝制而形成的筒部(12)。在该筒部(12)插通支承杆(20),通过利用该支承杆,从而能简单地且以每单位体积的高配置密度将微生物附着用载体(10A)配置固定在处理水槽内,并能进行有效的生物处理。

Description

微生物附着用载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使生物处理有机性排水等的微生物予以附着的微生物附着用载体。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家庭排水、工厂废水等的有机性排水的处理方法,已知生物处理是有效的。其中,活性污泥法被广泛采用。 
对于活性污泥法,有这样的方法:在投放有活性污泥的处理水槽中浸渍配置有载体,使活性污泥所含的微生物附着在该载体的表面上,利用所附着的微生物将排水中的有机物等予以分解。此处,作为载体,已知有一种利用纤维制品的载体,例如专利文献1记载了一种由多个短纤维和绳状轴材构成的包芯线状的生物载体。另外,专利文献2记载了一种由纤维的集合体构成的纤维状载体。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35568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98242号公报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处理水槽内,要以每单位体积的高配置密度和简单的结构来配置、固定专利文献1及2所记载的形态的载体是困难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简便地、且以每单位体积的高配置密度配置、固定在处理水槽内并能进行有效的生物处理的微生物附着用载体。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实用新型的微生物附着用载体,是片材状,在至少一方的表面具有无纺布,且形成有被支承所述微生物附着用载体的支承部件插通的插通孔。 
所述插通孔最好形成在所述微生物附着用载体的至少一部分周缘上。 
所述插通孔较佳的可以例如是通过将所述微生物附着用载体的一部分周缘予以折回并缝制而形成的筒部,或是从所述微生物附着用载体的一个面向另一个面贯通的贯通孔。 
实用新型的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可提供一种能简便地、且以每单位体积的高配置密度配置、固定在处理水槽内并能进行有效的生物处理的微生物附着用载体。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有本实用新型的微生物附着用载体的带有支承部件的载体的立体图。 
图2(a)是说明图1所示的微生物附着用载体的制造方法的立体图。 
图2(b)是说明图1所示的微生物附着用载体的制造方法的立体图。 
图3是对于微生物附着用载体的一例子的主要部分予以放大后的立体图。 
图4是对于微生物附着用载体的另一例子的主要部分予以放大后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具有图1的带有支承部件的载体的载体单元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微生物附着用载体的另一例子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配置多个图6的微生物附着用载体、使支承杆插通在插通孔内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具有图6的微生物附着用载体的载体单元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在图8的载体单元中在微生物附着用载体间配置间隔件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0是表示将悬吊件与图9的载体单元组合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10A、10B  微生物附着用载体 
11  无纺布 
12  筒部 
16  贯通孔 
20  支承杆(支承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微生物附着用载体是至少一方表面具有由纤维构成的无纺布的片材状的载体,浸渍配置在投放有对有机性排水等进行生物处理的活性污泥的处理水槽内,使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予以附着。作为处理水槽,除了仅进行活性污泥的生物处理的活性污泥槽外,还可例举浸渍有中空纤维膜等的分离膜、在进行生物处理的同时也由分离膜进行膜处理的膜分离活性污泥槽等。 
作为构成无纺布的纤维,最好是能以简便的方法加工成无纺布形状、具有能构成即使浸渍在处理水槽中也不破损的无纺布那样的强度的纤维。 
具体来说,可例举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聚丙烯纤维、丙烯酸系纤维等,但从与微生物的亲和性的观点等看,最好是丙烯酸系纤维。作为丙烯酸系纤维,最好是具有50质量%以上的丙烯腈单位的丙烯酸系聚合物的纤维。 
另外,所谓“具有50质量%以上的丙烯腈单位”,是指制造丙烯酸系聚合物的单体中的丙烯腈的比例为50质量%以上。 
另外,丙烯腈单位的较佳上限是97质量%。 
具有50质量%以上的丙烯腈单位的丙烯酸系聚合物,可具有50质量%以下范围的由可与丙烯腈共聚合的不饱和单体构成的单位。 
作为可与丙烯腈共聚合的不饱和单体不特别限定,但例如可例举丙烯基酸、甲基丙烯酸、它们的衍生物、醋酸乙烯、丙烯酰胺、氯乙烯和偏二氯乙烯等。另外,根据目的,可将苯乙烯磺酸钠、甲基丙烯磺酸钠、丙烯酰胺甲基丙烷磺酸钠等的离子性不饱和单体用作为可与丙烯腈共聚合的不饱和单体。 
丙烯酸系聚合物的聚合法不特别限定,但例如可采用通常的悬浊聚合法或溶液聚合法。 
无纺布如果是例如由丙烯酸系纤维等的纤维构成的,则不特别限制,但对于无纺布,由于要求作为微生物附着用载体的在处理水槽中的耐久性,因此最好是经过干式法制造的干式无纺布。 
干式无纺布是将卷缩的人造纤维予以梳理和层叠而形成网状体(日文:ウェブ)、并使该网状体粘接而成的。作为纤维网的粘接方法,从尽量使纤维较多地露出在无纺布表面上的观点看,最好是从水刺法、针刺法、缝编法中选择的方法。 
对于所制造的无纺布,根据需要,也可实施压延加工、凹凸花纹加工、起毛加工和热压等任意的加工。 
无纺布的每单位面积的重量和厚度,与作为微生物附着用载体浸渍时的微生物的附着量、强度和耐久性等有关,可根据处理水槽内的排水的水质、处理条件等来调节,但每单位面积的重量最好是每1m2为60g以上。每单位面积的重量若是60g以上,则即使作为微生物附着用载体浸渍在膜分离活性污泥槽内受到曝气等物理性负荷时,也能发挥足够的强度、耐久性,同时能充分附着微生物。 
另一方面,由于微生物往往附着在无纺布的表面上并容易被保持,因此,若每单位面积的重量过高,则无纺布内部的纤维的对于微生物的附着就未被充分利用。另外,若每单位面积的重量过高,则无纺布的重量因附着在无纺布上的污泥和水分而增加。从这种观点看,每1m2的每单位面积的重量最好是1000g以下,此外,考虑到无纺布的加工性、微生物的附着效率性的观点等,更好的是300g以下。 
无纺布的厚度若过薄,则强度、耐久性变弱,且有微生物的附着量不充分的情况。另外,若过厚,则加工性下降,例如如后所述,有时制造载体单元时等的加工变得困难。于是,无纺布的厚度最好是0.5mm以上、30mm以下,从加工性的观点看,20mm以下更好。 
本实用新型的微生物附着用载体,是至少一方表面具有上述无纺布而构成的片材状的载体,既可是仅由无纺布构成,也可是为了提高微生物附着用载体的强度和耐久性而使基布层叠在无纺布上的二层以上的层叠体构成。当做成层叠体的形态时,上述的无纺布必须位于至少一方的表面,从附着微生物的观点看,较佳的是用二片无纺布夹持基布的形态等无纺布位于两表面的形态。作为基布,可例举将聚酯纤维、聚丙烯纤维、聚酰胺纤维、丙烯酸纤维等对水和生物难分解的纤维作为材质的纺粘无纺布或织物等。 
下面用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微生物附着用载体。 
图1是表示带有支承部件的载体30的立体图,该支承部件包括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例子的微生物附着用载体10A、支承该微生物附着用载体10A的二根支承杆(支承部件)20。 
这种带有支承部件的载体30具有的微生物附着用载体10A由矩形的无纺布11构成,作为使支承部件20插通的插通孔,具有分别将无纺布11中相对的一组两端部进行折回而缝制的二个筒部12。图中符号13是对折回的部分进行缝制后而形成的线迹,线迹13沿各筒部12的长度方向设置。 
筒部12虽然可以是将无纺布11的端部仅折回一次而缝制成的,但例如如图2(a) 所示,当将无纺布11的端部折回多次、然后被缝制而形成图2(b)那样时,构成筒部12的部分的无纺布11成为多层,插通支承杆20时的强度优异。另外,如图3所示,当大致平行地形成多条沿筒部12的长度方向的线迹13时,容易将支承杆20插入筒部12等,操作性提高。 
另外,为了提高筒部12的强度,可对筒部12实施增强加工。 
作为增强加工,有这样的方法:如图4所示,在例如如图2(a)那样将无纺布11的端部折回做成多层后,在其层间插入碳片材等的片材状的增强部件14后进行缝制,形成筒部12。 
另外,作为增强加工,还可例举这样的方法等:在形成筒部12前,对于至少成为筒部12部分的无纺布11,通过涂布或浸渍尿烷树脂等的粘合剂来增强该部分。 
如此,在微生物附着用载体10的至少一部分周缘上形成筒部12,通过将支承杆20插通在该筒部12内,利用所插通的支承杆20,就能简便地、且以每单位体积的高配置密度将多个微生物附着用载体10A配置、固定在处理水槽内,并能进行有效的生物处理。 
具体来说,例如如图5所示,使支承杆20插通在微生物附着用载体10A的各筒部12内做成带有支承部件的载体30,并平行地配置多个该带有支承部件的载体30(图示例子中配置四块)。然后,将各支承杆20的一方端部20a安装在第一框体40上,将另一方端部20b安装在第二框体50上,做成载体单元60A。将如此装配而成的载体单元60A浸渍在图示省略的处理水槽内,用螺栓等固定件将第一框体40或第二框体50固定在槽壁上,或者从上方悬吊,从而能以每单位体积的高配置密度将微生物附着用载体10A配置、固定在处理水槽内。 
图6是表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例子的微生物附着用载体10B的立体图。 
本例子的微生物附着用载体10B由矩形的无纺布11构成,作为使支承杆20插通的插通孔,在无纺布11的相对的一组两端部中的各端部形成多个从其一个面向另一个面贯通的贯通孔16。在本例子中,贯通孔16在各端部上形成各三个。另外,在本例子中,在将无纺布11的各端部折回一次以上而做成多层之后,形成贯通孔16。由此,能提高贯通孔16的强度。另外,折回的部分进行缝制或用粘接剂进行粘接,以固定折回部分。 
如此,通过在微生物附着用载体10B的相对的一组两端部分别形成多个贯通孔16,将支承杆20插通在各贯通孔16内,从而利用所插通的支承杆20能简便地、且 以每单位体积的高配置密度将多个微生物附着用载体10B配置、固定在处理水槽内,并能进行有效的生物处理。 
具体来说,例如如图7所示,平行地配置多个图6的微生物附着用载体10B(图示例子中配置五块),贯通这些多个微生物附着用载体10B地将多个支承杆20插入各微生物附着用载体10B的对应的贯通孔16内。然后,如图8所示,将各支承杆20的一方端部20a安装在第一框体40上,将另一方端部20b安装在第二框体50上做成载体单元60B,并将其配置、固定在图示省略的处理水槽内。具体来说,可例举用螺栓等固定件将第一框体40或第二框体50固定在槽壁上、或者予以悬吊的方式。另外,当如此平行地配置多个微生物附着用载体10B时,如图9所示,为了将相邻的微生物附着用载体10B之间的间隔维持成一定,最好在它们之间配置间隔件70。本例子的间隔件70的中央具有贯通孔70a,支承杆20被插通在微生物附着用载体10B的贯通孔16和间隔件70的贯通孔70a内。 
另外,如图10所示,也可进一步组合与图8的载体单元60B中的第一框体40及第二框体50的上方连接的、悬吊该载体单元60B的框状的悬吊件80,并用固定件将该悬吊件80固定在槽壁等上,由此将多个微生物附着用载体10B配置、固定在处理水槽内。 
如上说明那样,在微生物附着用载体的至少一部分周缘上,当作为插通支承部件的插通孔而形成例如将微生物附着用载体10A的一部分周缘折回并缝制而成的筒部12、或从微生物附着用载体10B的一个面向另一个面贯通的贯通孔16时,能简便地、且以每单位体积的高配置密度将多个微生物附着用载体10A、10B配置、固定在处理水槽内,并能进行有效的生物处理。 
另外,从进行有效的处理的观点看,最好载体单元60A、60B中的微生物附着用载体10A、10B之间的间隔做成20mm以上。另外,在微生物附着用载体10A、10B中,不形成插通孔的两侧端部,最好通过侧缝和侧折回等来增强。 

Claims (4)

1.一种微生物附着用载体,是片材状,该微生物附着用载体的特征在于, 
在至少一方的表面具有无纺布, 
且形成有被支承所述微生物附着用载体的支承部件插通的插通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附着用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通孔形成在所述微生物附着用载体的至少一部分周缘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生物附着用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通孔是通过将所述微生物附着用载体的一部分周缘予以折回并缝制而形成的筒部。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生物附着用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通孔是从所述微生物附着用载体的一个面向另一个面贯通的贯通孔。 
CN201220471596XU 2011-09-14 2012-09-14 微生物附着用载体 Expired - Lifetime CN20304867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00440A JP5824995B2 (ja) 2011-09-14 2011-09-14 微生物付着用担体
JP2011-200440 2011-09-1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048677U true CN203048677U (zh) 2013-07-10

Family

ID=481849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471596X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048677U (zh) 2011-09-14 2012-09-14 微生物附着用载体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824995B2 (zh)
CN (1) CN203048677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65910B2 (ja) * 2017-03-01 2019-02-06 鹿島建設株式会社 生物処理用微生物担体及び固定床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27840Y2 (ja) * 1980-02-09 1983-06-16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汚水の接触酸化装置
JPH04171092A (ja) * 1990-11-02 1992-06-18 Fuji Electric Co Ltd 廃水処理装置
JP2705912B2 (ja) * 1995-03-09 1998-01-28 エヌ・イー・ティ株式会社 排水処理用の担体
JP3264628B2 (ja) * 1996-05-17 2002-03-11 神鋼パンテツク株式会社 水処理用接触材の取付具
JP2004074004A (ja) * 2002-08-16 2004-03-11 Hiroyasu Ogawa 繊維材料を用いた閉鎖系水域の水浄化法
KR100520691B1 (ko) * 2003-03-14 2005-10-12 한상배 비표면적 및 생체친화성이 개선된 고정상 생물막 담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059734A (ja) 2013-04-04
JP5824995B2 (ja) 2015-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74449B (zh) 拖布
JP4807777B2 (ja) 汚染流体を処理する方法、汚染流体を処理するシステム、および汚染流体を処理するのに適したバイオマスキャリアを作る方法
CN102006876A (zh) 凝集物除去过滤材料及血液制剂的过滤方法
KR100318981B1 (ko) 수착물품의제조방법
CN110029059B (zh) 一种基于纳米纤维膜的细胞共培养系统
KR930010274A (ko) 수압으로 니들링된 초흡수성 복합 재료의 제조방법
JP2006192429A5 (zh)
CN203048677U (zh) 微生物附着用载体
JP4369572B2 (ja) 不織布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濾過材
JP2013517120A (ja) 流体清浄用構造体のバイオフィルム培養物を収容し保持するためのキャリアインサート
CN203007042U (zh) 微生物附着用载体
EP0225926A1 (en) Liquid absorber
KR100766569B1 (ko) 수처리용 막 모듈
CN101180022B (zh) 吸收性物品
CN208308512U (zh) 一种聚酯填料
CN209920682U (zh) 一种无纺布
CN214726984U (zh) 一种无纺布
CN100376745C (zh) 造纸用压榨毛毯
KR20090035461A (ko) 수처리용 막 모듈
CN220907916U (zh) 一种退浆废水回收再利用设备
JP2009022910A (ja) 汚水ろ過ボックス
US20030082980A1 (en) Battery separators
CN212194541U (zh) 一种吸水性好的涤纶无纺布
CN215512575U (zh) 一种高强度复合无纺布
CN112897625A (zh) 一种基于无纺布外包的吸油浮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Japan Tokyo Marunouchi Chiyoda Ku, 1-1-1

Patentee after: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

Address before: Japan Tokyo Marunouchi Chiyoda Ku, 1-1-1

Patentee before: MITSUBISHI RAYON Co.,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