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0156U - 水陆两用汽车的排气通风冷却系统 - Google Patents

水陆两用汽车的排气通风冷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0156U
CN2030156U CN 88202898 CN88202898U CN2030156U CN 2030156 U CN2030156 U CN 2030156U CN 88202898 CN88202898 CN 88202898 CN 88202898 U CN88202898 U CN 88202898U CN 2030156 U CN2030156 U CN 20301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sleeve pipe
pipe
car
exhau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8820289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宝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 89001 UNIT PLA
Original Assignee
NO 89001 UNIT PL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 89001 UNIT PLA filed Critical NO 89001 UNIT PLA
Priority to CN 8820289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0156U/zh
Publication of CN20301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0156U/zh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haust Silencers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一种水陆两用汽车的排气通风冷却系统,采用排风型风扇、单侧排风道,进、排风口分设在车体左右两侧。排气消声器悬空置于排风道内,其后排气管套装一个具有侧排气管的套管。冷空气经进风口扫过传动系及机舱、冷却散热器后沿排风道扫过排气消声器,从排风口排出。陆上行驶时,发动机烟气从车底排气口排出,水上航行时从侧排气口排出。该系统能有效地减少高温、烟气对驾驶室人员的危害,提高使用水陆两用汽车的温度范围和改善舒适性。

Description

一种水陆两用汽车的排气通风冷却系统。
由于水陆两用汽车具有水密式车体,同越野汽车相比散热困难,所以合理设计排气通风冷却系统至关重要,它关系到水陆两用汽车的舒适性及确保发动机、传动系不过热的重要性能。直到本实用新型提出为止,水陆两用汽车的发动机排气消声装置均是采用越野汽车的排气消声器,固定在通风道内,排气孔开在车体侧壁的吃水线上方较高的位置上,恰与路上行人头部等高。如苏联的MAB和BAB水陆两用汽车及中国的水陆吉普车。由于高温的排气消声器直接与距乘员较近的车体接触,所以高温、烟气不仅对驾驶室乘员有危害,而且殃及陆上行人的安全,使用部队对此反映强烈。
水陆两用汽车通风形式可分两大类:一类是发动机风扇为吸风型(从散热器吸风,和越野汽车相同),其进风口设置在散热器前方,排风口开在驾驶室两侧,冷空气经进风口通过散热器被吸入机舱,再经两侧排风口排出。冷风通过散热器后温度升得很高(60~70℃),进入发动机机舱,扫向驾驶室和传动系,因此驾驶室受“热”的影响严重,舒适性差。如苏联MAB水陆汽车和我国(74式)水陆吉普车由于风道阻力较大,满负荷工作时,发动机很容易过热。另一类是发动机的风扇为排风型(将风吹向散热器),如苏联BAB水陆两用汽车即采用排风型风扇,双侧排风道,两个进风口设置在驾驶室后面,两个排风口布置在驾驶室两侧。试验证明,这类通风形式冷、热风对流,产生恶性循环,发动机易过热。又双风道、双进、排风口占去了车体较大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所提出的排气通风冷却系统,能够较好地解决水陆两用汽车发动机易过热的问题,能够改善高温、烟气对驾驶室人员及陆上行人的危害,从而提高水陆两用汽车的使用性能。
本实用新型水陆两用汽车的排气通风冷却系统其中心技术特征是在原有的水陆两用汽车的排气通风冷却系统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设计:发动机4采用排风型风扇3及单侧排风道1和15。本实用新型的进风口有两个,进风口6设置在驾驶室31的风挡7前边,进风口11则设置在驾驶室坐椅后上方、前进方向的左侧。它与竖直风道12、地板下风道14连成一体。冷空气经进风口6进入机舱进风道5;经进风口11进入竖直风道12、地板下风道14,扫过传动系13和发动机4,被风扇3吹向散热器2,经散热器前排风道1、侧排风道15,最后从右侧排风口16排出。为减少排风道阻力,散热器前排风道1设计成流线型。为减少进风口阻力,在进风口11上设置了导风板11′,为调节发动机水温范围,在排风口16上设置了可调节的百叶窗16′。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排气装置是在发动机消声器8的后排气管9的外面套装了一个上端带有法兰18的套管10,套管10的中部焊装一个侧排气管20,其排气口21与车体A的侧壁24上的孔周边相焊,构成水上航行时的车体侧排气口。套管10与车底板28垂直,其下端与车底对应开的孔周边相焊,构成陆上行驶时的车底排气口27。消声器的后排气管9对应套管10的侧排气管20的位置也开有一个侧排气口23,发动机排气消声器8通过垂直于车底板28的套管10悬空地置于排风道15内,其上部与排风口16的下缘平齐,消声器8通过法兰17与套管法兰18相连。为了隔热,在套管10外面又套有隔热套19,该套19是紧固在排风道底封板30和车地板29上对应的两个孔内。为避免陆上行驶时废气从侧排气口21排出,后排气管9的末端到侧排气口23中心线的长度在15~25厘米的范围内。为减少水上航行时的发动机排气背压,并使废气得到适当的冷却净化,套管10上的侧排气管20的排气口21的下缘与车体A侧壁24上的吃水线平齐。这样,水陆两用汽车在陆上行驶时,通过废气引射的原理废气全部由车底排气口27排出。水上航行时则废气从车体侧排气口贴着水面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采用排风型风扇、单侧排风道,进风口和排风口分别处于车体两侧,有效地防止了冷、热空气对流的恶性循环,在风扇与散热器等匹配的基础上,可以解决水陆两用汽车发动机易过热的难题,提高了水陆两用汽车的使用性能。同现有的设计相比,风道系统占据的空间较少,且机舱、传动系和驾驶室处于冷风区,因此可以改善水陆两用汽车的舒适性。
2、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套管式发动机排气装置,其排气消声器是悬空置于排风道内,套管与车体接触的部位均远离驾驶室和人员,因此减少了高温对驾驶室及人员的危害。陆上行驶时,由于废气引射的作用,冷空气可由车体侧排气口吸入,连同发动机废气一起全部从车底排气口排出车外,消除了水陆汽车陆上行驶时高温烟气对驾驶室及行人的伤害。水上航行时,由于水压的作用,废气将从车体侧排气口贴着水面排出。由于部分套管及排气管处在水里,有效地减少了排气消声器的高温对驾驶室的影响。因此同样改善了水陆两用汽车的舒适性。
下面通过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作进一步详细阐述:
图1水陆两用汽车的排气通风冷却系统示意正视图
图2水陆两用汽车的排气通风冷却系统示意顶视图
图3是图2Ⅰ-Ⅰ剖视图,它显示了套管10与后排气管9及车体A之间的结构关系。
参照图1、图2和图3,发动机4的消声器8通过垂直于车底板28的套管10悬空而倾斜地置于排风道15内,与排风口16下缘平齐。发动机4的后排气管9上部带有法兰17,通过该法兰17与套在排气管9外部的套管10上的法兰18相连为一体,套管10中部侧壁焊有侧排气管20,其排气口21与车体A侧壁上的孔周边相焊在一起,与此同时在消声器8的后排气管9的下部与套管10上的侧排气管20相对应的地方也开有一个侧排气口23,与套管10上的侧排气管20相通,从而构成水陆两用汽车在水上航行的排气口21。该排气口21的下缘正好与车体A侧壁吃水线22平齐。为了使在陆上行驶时排出的废气不在排气口21中排出,后排气管9的侧排气口23的中心线到排气口26的距离为15~25厘米。套管10上部套有隔热套19,该隔热套19固定在通风道底封板30和车地板29上的两个孔内,这样消声器8就不直接与车体A驾驶室侧壁接触,从而降低了驾驶室温度。
本实用新型采用单侧排风道进行通风冷却,发动机4的风扇3为排风型,它将风吹向散热器2。通风道的进风口有两个,一个进风口6设置在驾驶室31风挡7的前边,使冷空气直接进入机舱,另一个进风口11设置在驾驶室31的后上方,它与竖直风道12、地板下风道14连接构成进风道,进风口11处于车体A前进方向的左侧。冷空气由进风道经过传动系13和发动机4机舱,然后再由风扇3将空气吹向散热器2,散热器2前的排风道1为流线型,它与设置在车体A前进方向右侧的侧排风道15、排风口16连为一整体构成整个排风道。为了调节温度,在排风口16处设置有可调百叶窗16′。为了减少进风的阻力,在进风口11上设置有导风板11′。

Claims (3)

1、一种水陆两用汽车的排气通风冷却系统,该系统包括发动机4的消声器8,其特征在于:
(1)在发动机4的消声器8的后排气管9外部套有一个上端部带法兰18的套管10,该套管10中部侧壁有一个侧排气管20,其排气口21与车体A侧壁孔周边相焊,套管10与车底板28垂直,其下端与车底排气孔27周边相焊构成车底排气口,消声器8的后排气管9与套管10中部侧壁上的侧排气管20相对应的位置也开有一个侧排气口23,
(2)发动机4的风扇3为排风型,将风吹向散热器2,通风道的进风口有两个,一个进风口6设置在驾驶室31风档7的前边,另一个进风口11设置在驾驶室后上方、车体A前进方向的左侧,它与竖直风道12、地板下风道14连为一整体,散热器2前的风道1为流线型,它与排风道15、排风口16连为一整体,后两者设置在车体A前进方向的右侧,消声器8通过垂直于车底板28的套管10悬空地置于排风道15内,与排风口16的下缘平齐,而套管10上端法兰18与后排气管9上的法兰17相连,套管10上部又套有隔热套19,它是固定在通风道底封板30和车地板29上的两个孔内。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通风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消声器8的后排气管9上的侧排气口23中心线到排气口26的长度在15-25厘米的范围内,套管10上的侧排气管20的排气口21的下缘与车体A侧壁吃水线22平齐。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排气通风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通风道的进风口11上设置有导风板11′,排风口16上设置有可调的百叶窗16′。
CN 88202898 1988-04-02 1988-04-02 水陆两用汽车的排气通风冷却系统 Expired - Lifetime CN20301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88202898 CN2030156U (zh) 1988-04-02 1988-04-02 水陆两用汽车的排气通风冷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88202898 CN2030156U (zh) 1988-04-02 1988-04-02 水陆两用汽车的排气通风冷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0156U true CN2030156U (zh) 1989-01-04

Family

ID=48378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88202898 Expired - Lifetime CN2030156U (zh) 1988-04-02 1988-04-02 水陆两用汽车的排气通风冷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0156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36172C (zh) * 2002-05-03 2008-11-26 吉布斯技术有限公司 水陆两用交通工具的冷却系统
CN102745065A (zh) * 2012-06-15 2012-10-24 临沂市金立机械有限公司 油电混合动力四轮车
CN102745057A (zh) * 2012-06-15 2012-10-24 临沂市金立机械有限公司 油电混合动力三轮车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36172C (zh) * 2002-05-03 2008-11-26 吉布斯技术有限公司 水陆两用交通工具的冷却系统
CN102745065A (zh) * 2012-06-15 2012-10-24 临沂市金立机械有限公司 油电混合动力四轮车
CN102745057A (zh) * 2012-06-15 2012-10-24 临沂市金立机械有限公司 油电混合动力三轮车
CN102745065B (zh) * 2012-06-15 2014-10-08 临沂市金立机械有限公司 油电混合动力四轮车
CN102745057B (zh) * 2012-06-15 2014-10-22 临沂市金立机械有限公司 油电混合动力三轮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590048Y2 (ja) 自動車、特に、バスに対する空気調和装置
US2242494A (en) Ventilating and cooling system for motor vehicles
US4460055A (en) System to increase vehicle fuel efficiency
JP2005029152A (ja) 垂直空気流機関冷却装置
JPH0268221A (ja) 自動車の車両前部の冷却空気案内装置
CN110497770B (zh) 一种热量回收系统与一种燃料电池车辆
JPH05301528A (ja) 自動車エンジンルームの換気装置
US5915619A (en) Heating system for automobiles
CN2030156U (zh) 水陆两用汽车的排气通风冷却系统
CN213322579U (zh) 一种一体式驻车顶式电动空调
CN2273674Y (zh) 车用挡风玻璃除霜供热机
US2165559A (en) Vehicle body ventil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CN2279275Y (zh) 汽车暖风机
US2256724A (en) Automobile heating system
CN217074583U (zh) 全地形车
CN217074584U (zh) 全地形车
CN217074582U (zh) 全地形车
US2286803A (en) Truck
US2068739A (en) Automobile heater
JP4543528B2 (ja) 移動電源車の排気ダクト冷却装置
CN213711440U (zh) 一种轨道车辆用冷却系统
US3850229A (en) Air intake system
CN215244847U (zh) 一种高寒动车的新型风口
CN220785409U (zh) 一种车用冬季通风设备
JPH0448971Y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