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012300U - 显示装置、电子设备以及照明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电子设备以及照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012300U
CN203012300U CN2012203353302U CN201220335330U CN203012300U CN 203012300 U CN203012300 U CN 203012300U CN 2012203353302 U CN2012203353302 U CN 2012203353302U CN 201220335330 U CN201220335330 U CN 201220335330U CN 203012300 U CN203012300 U CN 2030123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source
substrate
display device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33533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浦野信孝
百濑洋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0123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01230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15Edge-illuminating devices, i.e. illuminating from the s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81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and light source in the lighting device peculiar to the adaptation to planar light guides, e.g. concerning packaging
    • G02B6/0086Positioning aspec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4Light-guides, e.g. fibre-optic bundles, louvered or jalousie light-guid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AREA)
  • Transforming Electric Information Into Light Inform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显示装置、电子设备以及照明装置。在显示装置的照明装置中,在光源用基板的一面安装多个发光元件,该光源用基板,由金属制的螺钉等的定位(固定)用构造物支撑于光源支撑部件。多个发光元件被分割为多个组,能够按每组切换发光量。螺钉,虽然在光源用基板的一面侧露出头部,但被设置在相邻组之间。因此,即使以螺钉为起因产生了照明光的出射光强度成为不连续的部分,以该不连续为起因的显示品质的降低也不会明显。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电子设备以及照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含照明装置以及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包含此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以及此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在各种的显示装置中,液晶装置具有:被称为背光装置的照明装置、和在此照明装置的光出射面侧重叠配置的透过型或者半透过型的显示面板(液晶面板),照明装置中,沿着在导光板的侧端面中作为光入射部的侧端面,设置有多个发光元件(参照专利文献1)。 
在此结构的照明装置中,对导光板配置发光元件时,例如,如图10(a)、(b)所示,采用在光源用基板88的一面881侧安装多个发光元件89,并且,由螺钉86将光源用基板88固定于金属制的光源支撑部件60的结构是多见的。此时,在专利文献1中,从光源支撑部件60侧固定螺钉86,但是由于周边的空间的限制和/或作业的容易程度等,有时不得不从光源用基板88的一面881侧固定螺丝钉86。 
另一方面,公开了将多个发光元件89进行分组,通过按每组控制出射光强度,按每个区域控制来自照明装置的照明光的出射光强度的区域调光技术,根据此技术,能够实现对比度的提高和动画性能的提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9-3081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 
但是,如图10(a)、(b)所示,从光源用基板88的一面881侧固定螺钉86的情况下,在光源用基板88的长边方向,配置了螺钉86的位置的表面状态与其两侧不同。此结果是,存在照明光产生辉度不均,图像品质降低明显的问题点。特别是,在光源用基板88的长边方向,将发光元件89分组为多个组G(组Ga、Gb、Gc…),按每个组G控制出射光强度的情况下,在组G内,因为由于螺钉86使表面(构造形状、凹凸、阶梯差、表面粗糙度、颜色、材质)状态与其他部分的表面状态不同,所以光的散射状态和/或反射状态产生不连续性、或者不均一性,从导光板的光入射面被取入的光量产生分布(不均),结果是存在作为面状(板状)的照明装置,不能得到辉度的均一性,图像品质降低明显的问题点。 
在例如,使设置螺钉86的位置成为凹部886,使得螺钉头不从光源用基板88的一面881侧突出的情况下,也同样存在此问题点。并且,取代螺钉86,采用由钩保持光源用基板88的结构、或者光源支撑部件60的凸部嵌入在光源用基板88设置的孔的结构等,只要是钩或者凸部等定位用构造物在光源用基板的一面侧露出,就会产生所述问题点。 
鉴于所述问题点,本实用新型的课题是,提供即使是在对将多个发光元件安装于一面侧的光源用基板进行定位的定位用构造物在光源用基板的一面侧露出的情况下,也能够使此定位用构造物为起因的显示品质的降低不明显的显示装置、包含此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以及照明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照明装置、和在该照明装置的光出射面侧重叠配置的显示面板,所述照明装置,包含:在所述显示面板重叠配置的导光板;发光面向在该导光板的侧端面中作为光入射部的侧端面,从所述光入射部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排列,并且,从所述一端侧向所述另一端侧被分割为多个组的多个发光元件;与对所述显示面板的驱动联动地按每组控制发光量的光源驱动部;在一面侧安装有所述多个发光元件的光源用基板;在该光源用基板的另一面侧重 叠配置的光源支撑部件;和在所述多个组中相邻的组之间设置,以在所述光源用基板的一面侧至少一部分露出的状态将该光源用基板定位于所述光源支撑部件的定位用构造物。 
本实用新型中,在照明装置中,多个发光元件被安装于光源用基板的一面,该光源用基板,由定位用构造物支撑于另一面侧的光源支撑部件。并且,多个发光元件被分割为多个组,光源驱动部,与对显示面板的驱动联动地按每组切换发光量,按每个区域控制来自照明装置的出射光的出射光强度。此处,因为定位用构造物在光源用基板的一面侧至少一部分露出,所以光源用基板的一面的表面状态是,在定位用构造物位于的部分与其他的部分不同,但是定位用构造物被设置在相邻的组之间。因此,即使是以定位用构造物为原因产生照明光的出射光强度与周围不连续的位置,该不连续部分位于来自照明装置的照明光的出射光强度被控制的区域之间,所以不会明显。因此,即使是以定位用构造物为起因,产生照明光的出射光强度不连续的部分,以该不连续为起因的显示品质的降低也不会明显。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定位用构造物,能够采用例如,从所述光源用基板的所述一面侧被固定的螺钉的结构。根据此结构,除了光源用基板的定位,也能够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在所述组内,从所述一端侧向所述另一端侧等间隔地配置所述发光元件。根据此结构,从属于同一组的发光元件出射的光源光作为照明光被出射时,此照明光中光强度分布是均一的。 
本实用新型中,能够采用所述多个发光元件,从所述一端侧向所述另一端侧被等间隔地设置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中,也可以采用所述组内的所述发光元件的间隔和所述多个组中属于相邻组的相邻所述发光元件之间的间隔不同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所述光源用基板,从所述一端侧向另一端侧一体地延伸。根据此结构,照明装置的组装等容易。并且,本实用新型也可以采用所述光源用基板在所述多个组中相邻的组之间被分割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显示装置,在液晶电视等电子设备中被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导光板;多个发光元件,其发光面向着该导光板的侧端面中作为光入射部的侧端面,从所述光入射部的一端侧向所述另一端侧排列,并且,从所述一端侧向所述另一端侧被分割为多个组;按所述每个组控制发光量的光源驱动部;在一面侧安装有所述多个发光元件的光源用基板;在此光源用基板的另一面侧重叠配置的光源支撑部件;和在所述多个组中相邻的组之间设置,以在所述光源用基板的一面侧至少一部分露出的状态将此光源用基板定位于所述光源支撑部件的定位用构造物。 
本实用新型中,多个发光元件被安装于光源用基板的一面,此光源用基板,由定位用构造物支撑于另一面侧的光源支撑部件。并且,多个发光元件被分割为多个组,光源驱动部,按每组切换发光量,按每个区域控制来自照明装置的出射光的出射光强度。此处,因为定位用构造物,在一面侧至少一部分露出,所以光源用基板的一面的表面状态是,在定位用构造物位于的部分与其他的部分不同,但是定位用构造物被设置在相邻的组之间。因此,即使是以定位用构造物为原因产生照明光的出射光强度与周围不连续的位置,此不连续部分位于来自照明装置的照明光的出射光强度被控制的区域之间,所以不会明显。 
附图说明
图1(a)是示意地表示包含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一的显示装置的液晶电视(电子设备)的外观的说明图,图1(b)是示意地表示显示装置的电气结构的框图。 
图2(a)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一的显示装置的全体结构的立体图,图2(b)是分解立体图。 
图3是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一的显示装置进一步详细分解时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一的显示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5(a)、(b)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一的显示装置的照明装置中 使用了的发光元件以及光源用基板等的,图5(c)是表示发光元件的点亮状态的说明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二的显示装置的照明装置中使用了的发光元件以及光源用基板等的说明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三的显示装置的照明装置中使用了的发光元件以及光源用基板等的说明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四的显示装置的照明装置中使用了的发光元件以及光源用基板等的说明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五的显示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10(a)、(b)是现有的照明装置的说明图。 
符号的说明 
8照明装置、10显示面板、60光源支撑部件、80导光板、80a光入射部、80b光出射面、86螺钉(定位用构造物)、88光源用基板、89发光元件(光源)、100显示装置、280光源驱动部。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说明在液晶电视用的显示装置中应用了本实用新型的形态。并且,在以下的说明中参照的附图中,因为使各层和各部件成为在附图中能够辨识的程度的大小,所以各层和各部件每个的比例尺不一样。并且,以下的说明中,对对应的部分付与同一符号进行说明,使得和参照图10进行说明的结构的对应关系容易理解。并且,在以下的说明中,以导光板和液晶面板的面内方向中相互交叉的一方的方向(图中表示的导光板和液晶面板的长边延伸的方向)作为X轴方向,以及其他的方向(导光板和液晶面板的短边延伸的方向)作为Y轴方向,与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交叉的方向(导光板和液晶面板层叠的方向/厚度方向)作为Z轴方向。并且,在以下参照的附图中,以X轴方向的一侧作为X1侧、以另一侧作为X2侧,以Y轴方向的一侧(配置了液晶面板的伸出部分的方向)作为Y1侧、与此相对的另一侧作为Y2侧,以Z轴方向的一侧(向着导光板的背面的 方向)作为Z1侧(下侧),与此相对的另一侧(照明光和显示光被出射的侧)作为Z2侧(上侧),如此进行表示。 
【实施方式一】 
(全体结构) 
图1是包含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一的显示装置的液晶电视(电子设备)的说明图,图1(a)、(b),是示意地表示液晶电视的外观的说明图,以及表示显示装置的电气结构的框图。 
图1(a)中表示的电子设备2000是液晶电视,此液晶电视中使用的显示装置100,作为显示面板具有透过型的显示面板10。如图1(b)所示,显示装置100,除了参照图2等后述的显示面板10,还包含:经由挠性布线基板从外部向显示面板10供给图像信号的图像信号供给部270,和在显示面板10的背面重叠配置的供给照明光的照明装置8。并且,显示装置100,包含驱动在显示面板10的X轴方向延伸的扫描线的扫描线驱动电路104,和驱动在显示面板10的Y轴方向延伸的数据线的数据线驱动电路101。关于扫描线驱动电路104和数据线驱动电路101,能够采用双方都被内置于显示面板10的结构。并且,能够采用扫描线驱动电路104以及数据线驱动电路101中的一方被内置于显示面板10,另一方被内置于COG安装于显示面板10的驱动用IC,或者安装于被电连接于显示面板10的电路基板250的驱动用IC的结构。进一步的,能够采用将扫描线驱动电路104以及数据线驱动电路101两者内置于与显示面板10分体的驱动用IC的结构。 
本形态中,照明装置8,包含:重叠配置于显示面板10的导光板80,沿着在导光板80的侧端面中作为光入射部80a的侧端面被配置的多个发光元件89,和安装了多个发光元件89的光源用基板88,多个发光元件89的发光面和导光板80的光入射部80a相对。 
此显示装置100中,通过对应于在显示面板10的驱动,按每个区域控制来自照明装置8的照明光的出射光强度,能够实现对比度的提高和动画性能的提高。例如,检测在显示面板10显示的区域10a~10p的每个的图像的亮度,根据此亮度的程度(比例),对较亮显示的区域从照明装置8 出射发光强度大的照明光(辉度高的照明光),对较暗显示的区域从照明装置8出射发光强度小的照明光(辉度低的照明光)。根据此局部调光方式,能够实现对比度的提高和动画性能的提高,进一步的实现低功耗化。 
因此,在本形态的显示装置100中,多个发光元件89,如后所述,被划分为对应于显示面板10的多个区域10a~10p的多个组。并且,显示装置100,包含检测显示面板10的区域10a~10h每个的图像的亮度的辉度分布检测部290、和基于辉度分布检测部290的检测结果,按每组控制来自多个发光元件89的出射光强度的光源驱动部280,光源驱动部280,对属于同一组的发光元件89供给同一驱动电流。辉度分布检测部290,例如,由与图像信号供给部270相同的控制用IC260构成。 
(显示装置100的具体的结构) 
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一的显示装置100的全体结构的说明图,图2(a)是显示装置100的立体图,图2(b)是分解立体图。图3是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一的显示装置100进一步详细分解时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一的显示装置100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在图2、图3以及图4中,本形态的显示装置100,大概包含:被称为所谓的背光装置的照明装置8,和在此照明装置8的上表面重叠配置的被称为透过型的显示面板10的透过型液晶面板。并且,显示装置100,包含:将显示面板10以及照明装置8在内侧保持的树脂制的树脂框30,在树脂框30的下侧(与显示面相反侧/Z轴方向的一侧Z1)配置的金属性且箱状的下框40、和在树脂框30的上侧(显示面侧/Z轴方向的另一侧Z2)配置的金属性且框状的上框50。 
树脂框30,具有在周围包围显示面板10的矩形框状,能够定位地支撑显示面板的外周部的端部。并且,在本形态中,树脂框30,由按显示面板10的4个边的每个分割的4个框板31~34构成。本形态中,树脂框30是黑色的,通过作为光吸收部件行使功能,防止照明装置8内的杂散光的产生。框板31~34的每个,包含:在框板31~34的外面侧、在下方(厚度、 高度方向)延伸的侧板部311、321、331、341,和从框板31~34的高度方向的中途位置,从框板31~34的内表面向内侧突出的突板部312、322、332、342。因此,在框板31~34的内侧,由突板部312、322、332、342,形成阶梯部313、323、333、343,通过此阶梯部313、323、333、343和突板部312、322、332、342,显示面板10被保持以及由阶梯部的阶梯度(度当たり)进行定位。另外,在突板部312的下侧配置有照明装置8的导光板80和/或发光元件89等。 
下框40,通过对SUS板等薄金属板的冲压加工等形成。下框40,包含:底板部45、从底板部45的外周边缘立起的4个侧板部41~44,是上表面开口的矩形的箱状。树脂框30的侧板部331~341与此下框40的侧板部41~44的外侧重叠。 
上框50,也是与下框40同样,通过对SUS板等薄金属板的冲压加工等形成。上框50,包含平板框状(平板框缘状)的上板部55、从上板部55的外周边缘向下方(显示装置的厚度方向)弯曲的4个侧板部51~54,构成为上板部(上表面)对应于显示面板10的显示区域(10a~10p)而开口,在下侧由于侧板部呈更大的开口。侧板部51~54,在树脂框30的侧板部311、321、331、341的外侧重叠。在上板部55,形成有出射由显示面板10出射的光的矩形的开口部550,上板部55,在显示面板10的显示光出射侧中,跨越全周地覆盖外周端部。 
如此构成的上框50、树脂框30、以及下框40由螺栓(未图示)等结合,在内侧保持显示面板10和照明装置8。此处,在树脂框30的突板部312、322、332、342的下表面以及上表面,粘贴由比树脂框30摩擦系数大的材质制成的挠性板71、72。因此,在组装显示装置100时,显示面板10隔着挠性板71、72被支撑于突板部312、322、332、342,并且,被抵接固定,使得难以产生错位。并且,在组装显示装置100时,照明装置8的光学板(扩散板182、棱镜板183、184等)隔着挠性板71、72被支撑,并且,被抵接固定,使得难以产生错位。 
(显示面板10的结构) 
如图2、图3以及图4所示,显示面板10,具有四边形的平面形状,包含:形成了像素电极(未图示)的元件基板11、和对于元件基板11隔着预定的间隙相对配置的对向基板12、和贴合此对向基板12和元件基板11的密封材料14。此显示面板10中,在由密封材料14包围的区域内保持着液晶层13。元件基板11以及对向基板12是由玻璃基板等透光性基板制成。元件基板11中,多个扫描线(未图示)在X轴方向延伸,另一方面,多个数据线在Y轴方向延伸,对应于扫描线和数据线(未图示)的交叉处,设置有开关元件(未图示)以及像素电极。 
本形态中,对向基板12被配置在显示光的出射侧,元件基板11被配置在照明装置8侧。并且,在对向基板12,与元件基板11相对的面,沿着密封材料14的内缘,形成包括遮光层的框缘层(未图示)。显示面板10,构成为TN(Twisted Nematic:扭曲向列)方式、ECB(Electrically Controlled Birefringence:电控双折射)方式、或者VAN(Vertical Aligned Nematic:垂直排列)方式的液晶面板,在元件基板11形成像素电极,在对向基板12形成共用电极(未图示)。并且,在显示面板10是IPS(In Plane Switching:平面切换)方式,或者FFS(Fringe Field Switching:边缘电场切换)方式的液晶面板的情况下,共用电极被设置在元件基板11侧。并且,有时元件基板11相对于对向基板12被配置在显示光的出射侧。在显示面板10的上表面重叠配置有上偏振板18,在显示面板10的下表面和照明装置8之间配置有下偏振板17。 
本形态中,元件基板11比对向基板12大。因此,元件基板11,具有从对向基板12的Y轴方向的一方的端部伸出的伸出部分110,在此伸出部分110的上表面连接挠性布线基板200。此挠性布线基板200,具有连接多个挠性布线基板的构造,分别被连接于电路基板250(PCB基板)。如此,构成参照图1说明了的图像信号供给部270的控制用IC260、和构成光源用驱动部280的光源驱动用IC(未图示),被安装于电路基板250或者挠性布线基板200。并且,关于构成图像信号供给部270的控制用IC,也存在在显示面板的伸出部分110的上表面进行COG安装的情况。 
(照明装置8的结构)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一的显示装置100的照明装置8中使用了的发光元件89以及光源用基板88等的说明图,图5(a)、(b)、(c)是从光源用基板88的一面(安装发光元件89侧的面)来看发光元件89等时的立体图,从相对于光源用基板88延伸的方向(矩形状的长边)垂直的方向(短边方向/宽度方向)来看发光元件89等时的说明图,以及表示发光元件89的点亮状态的说明图。 
如图3、图4以及图5所示,照明装置8,包含:在显示面板10的下表面侧重叠配置的导光板80;和发光面89a向着导光板80的光入射部80a,从光入射部80a的一端侧(X轴方向的一侧X1)向另一端侧(X轴方向的另一侧X2)排列的多个发光元件89。也就是说,多个发光元件89,在导光板80的光入射部80a延伸的方向上,以和光入射部80a相对的状态排列。本形态中,多个发光元件89,沿着光入射部80a,被安装于在X轴方向延伸的光源用基板88的一面881。发光元件89,是出射白色光作为光源光的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 
本形态的照明装置8中,将在导光板80的侧端面801、802、803、804中在Y轴方向相对的2个侧端面801、803作为光入射部80a来利用。因此,多个发光元件89,发光面89a向着导光板80的2个光入射部80a(侧端面801、803),从2个光入射部80a(侧端面801、803)的各自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被排列为一列。并且,对应相对的2个光入射部80a(侧端面801、803)的每个分别配置的光源用基板88,是分别沿着光入射部80a(侧端面801、803)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矩形形状,在每个的光源用基板88的各自的一面881安装有多个发光元件89。在光源用基板88的一面881,在相当于导光板80的角部(显示面板10的角部)的一方的端部安装连接器87,此连接器87,用于经由光源用基板88向发光元件89供给驱动电流。 
本形态中,导光板80是包含丙烯酸树脂和/或聚碳酸脂树脂等的透光性树脂板,在导光板80的下表面80c和下框40的底板部45之间重叠配置反射板187,在导光板80的上表面(光出射面80b)和显示面板10之间 重叠配置扩散板182、棱镜板183、184等光学板。本形态中,2个棱镜板183、184,被配置为相互的棱线垂直。因此,从导光板80的光出射面80b出射的照明光,由扩散板182向全方向扩散后,由2个棱镜183、184,给与在显示面板10的主视方向具有照明辉度的峰值的指向性。在导光板80中,在反射板187位于的侧的面,形成由激光加工等得到的凹状的微细的凹陷和/或包括散射部件的印刷层的散射图案,本形态中,散射图案的密度,随着从发光元件89远离而变高。因此,从导光板80出射的照明光的强度分布(辉度分布),不管与发光元件89的距离如何而被均一化。作为此散射图案,在本形态中,在导光板80的下表面80c设置微细的凹状的凹陷80e。 
下框40的底板部45,在与包含作为光入射部80a的侧端面801、803的部分的导光板80重合的区域中,形成阶梯差,使得部分地在导光板80的下表面80c和下框40之间确保间隙,向导光板80弯曲。如此,能够在导光板80的下表面80c和底板部45之间在间隙之间夹持反射板187和光源支撑部件60的下板部61。并且,因为通过将下框40的底板部45向导光板部分弯曲,在下框40的背面侧形成凹部,将挠性基板200弯曲延伸直到下框40的底板部45的下表面(背面),并且,配置为在此凹部内与挠性布线基板200连接的电路基板250被收纳于凹部的深处内。因此,能够实现照明装置8的薄型化。 
本形态中,光源用基板8被配置为安装了发光元件89的一面881与导光板80的光入射部80a相对。并且,光源用基板88,具有:在沿着光入射部80a延伸的板状的金属板887的一面侧881,将布线图案和/或焊盘(land)与绝缘层一起设置的构造。此构造是,例如,能够通过在金属板887的一面881侧,贴合将树脂基材层、布线图案以及绝缘保护层等以该顺序层叠而成的挠性布线基板888实现。因此,布线图案以及安装了发光元件89的芯片的焊盘,确保与金属板887电绝缘。本形态中,金属板887由铝板制成,金属板887确保光源用基板88的机械的强度,并且,作为从发光元件89散热的热的散热板行使功能。 
此处,在各个光源用基板88的另一面882侧,分别配置保持光源用基板88的光源支撑部件60,光源支撑部件60,在下框40以及树脂框30之间配置保持。本形态中,光源支撑部件60是沿着光源用基板88的另一面882延伸的棒状的金属部件,光源用基板88的另一面882的全面和支撑板部62的基板保持面629紧密附着而固定。并且,光源支撑部件60,具有与下框40的底板部45重叠的下板部61、构成从下板部61的宽度方向的中途位置向上方突出的壁面的支撑板部62。并且,光源支撑部件60,在支撑板部62的上端侧(与下板部61相反侧)包含从支撑板部62向与导光板80位于的侧相反侧弯曲的上板部63,上板部63通过螺钉等被固定于上框50的上板部55以及树脂框30的上板部的至少一方。 
在此结构的光源支撑部件60中,支撑板部62的导光板80位于的侧的面,成为面接触地对光源用基板88进行保持的基板保持面620,在此基板保持面620,以以下的构造,固定光源用基板88。 
(光源用基板88的固定构造) 
如图5(a)、(b)所示,在光源用基板88的一面881中,沿着光源用基板88的长边方向,安装多个发光元件89。本形态中,多个发光元件89,全部等间隔配置。在此结构的照明装置8中,采用局部调光时,多个发光元件89,通过在光源用基板88的长边方向相邻配置的多个发光元件,构成多个单位组G(组Ga、Gb、Gc…)而分组,参照图1说明了的光源驱动部280,按每组G控制出射光强度(发光辉度)。图5(c)中,表示属于组Ga、Gc的发光元件89点亮,属于组Gb、Gd的发光元件89处于熄灭状态的样子。并且,本形态中,多个发光元件89,因为是全部等间隔配置,所以同一组G内多个发光元件89为等间隔配置。因此,将从属于同一组G的发光元件89出射的光源光作为照明光出射时,此照明光中光强度分布(发光辉度分布)是均一的。 
本形态中,光源用基板88,在另一面882与光源支撑部件60的基板保持面620面接触的状态下与光源支撑部件60重叠,此状态中,光源用基板88,由作为定位构造物的金属制的螺钉86定位固定于光源支撑部件60。 光源支撑部件60,是铝或铁类金属等金属制,光源用基板88的金属板887与此光源支撑部件60相接。因此,发光元件89中产生的热,从光源用基板88的金属板887向光源支撑部件60传递,光源支撑部件60的热被传递到下框40而被散热。因此,能够抑制发光元件89的温度上升。 
此处,螺钉86,从光源用基板88的一面881侧向光源支撑部件60的基板保持面620被固定,处于螺钉86的头在光源用基板88的一面881露出的状态。并且,螺钉86,被设置在发光元件89的多个组G(组Ga、Gb、Gc…)中相邻的组G之间。 
更具体的,在光源用基板88中,在相邻的组G之间,形成比螺钉86的轴部直径稍大的贯通孔885,并且,在光源支撑部件60中与贯通孔885重叠的位置形成螺孔625。本形态中,贯通孔885的位于光源用基板88的一面881侧的部分,成为比螺钉86的头直径稍大的凹部886。因此,螺钉86的头,位于凹部886的内部,不从光源用基板88的一面881突出。并且,螺钉86,也没有必要在相邻的组G的之间的全部设置,在本形态中,螺钉86,在组Ga和组Gb之间Mab、以及在组Gb和组Gc之间Mbc设置,不在组Gc和组Gd之间Mcd设置。 
并且,在图5中,表示了显示装置100的Y轴方向的一侧Y1(树脂框30的框板31位于的侧)的构造,显示装置100的Y轴方向的另一侧Y2(树脂框30的框架板32位于的侧)也是同样的构造。 
(本形态的主要效果) 
如上所述,在本形态的照明装置8以及显示装置100中,将多个发光元件89安装于光源用基板88的一面881,此光源用基板88,通过金属制的螺钉86(定位用构造物)被支撑于另一面882侧的光源支撑部件60。并且,多个发光元件89被分割为多个组G,光源驱动部280,与显示面板10中的显示图像的区域明暗状态联动地按每组G切换发光量,按每个区域控制作为面状的照明装置8的照明光的出射光强度。此处,螺钉86,因为在光源用基板88的一面881侧至少露出一部分(头),所以光源用基板88的一面881的表面状态是,在螺钉86位于的部分与其他的区域不同, 螺钉86被设置在相邻的组G之间。因此,即使是以螺钉86为原因产生了照明光的出射状态(光的散射状态和/或反射状态)与周围不连续的位置,但是此不连续部分,位于局部调光中控制来自照明装置8的照明光的出射光强度(发光辉度)的区域之间。因此,即使是以螺钉86为起因产生照明光的出射光强度不连续的部分,以此不连续为起因的显示品质的降低也不明显。 
【实施方式二】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二的显示装置100的照明装置8中使用了的发光元件89以及光源用基板88等的说明图。并且,本形态的基本的结构,与实施方式一同样,所以对共同的部分付与同一符号,省略它们的说明。 
如图6所示,本形态也是与实施方式一同样,在光源用基板88的一面881中,沿着光源用基板88的长边方向,安装多个发光元件89。并且,本形态中,也是在照明装置8采用局部调光时,与实施方式一同样,多个发光元件89,沿着光源用基板88的长边方向,被分为多个组G(组Ga、Gb、Gc…),参照图1说明了的光源驱动部280,按每个组G控制出射光强度。 
此处,在实施方式一中,全部的发光元件89被等间隔配置,但是本形态中,组G内发光元件89被等间隔配置,属于相邻的组G的相邻的发光元件89之间的间隔,被设定为与属于同一组G相邻的发光元件89之间的间隔不同的间隔。本形态中,属于相邻的组G相邻的发光元件89之间的间隔,比属于同一组G相邻的发光元件89之间的间隔大。 
如此构成的照明装置8中,在将光源用基板88由螺钉86固定于光源支撑部件60时,螺钉86从光源用基板88的一面881侧被固定,处于螺钉86的头在光源用基板88的一面881中在凹部886内露出的状态。此处,螺钉86,被设置在发光元件89的多个组G(组Ga、Gb、Gc…)之中相邻的组G之间。更具体的是,在光源用基板88中,在相邻组G之间Mab、Mbc设置螺钉86。因此,因为由在宽间隔中(大约中央部)配置的螺钉 86的表面(金属表面),也产生反射从相邻的发光元件89出射的光的一部分的作用,所以也成为假设在宽间隔中配置了微小辉度的光源(发光强度小的光源)的状态,也弥补不连续性。并且,与实施方式一同样,即使是以螺钉86为原因产生了照明光的出射光强度与周围不连续的位置,但是此不连续部分,位于局部调光中控制来自照明装置8的照明光的出射光强度的区域之间。因此,即使是以螺钉86为起因产生照明光的出射光强度不连续的部分,以此不连续为起因的显示品质的降低也不明显。 
【实施方式三】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三的显示装置100的照明装置8中使用了的发光元件89以及光源用基板88等的说明图。并且,本形态的基本的结构,与实施方式一、实施方式二同样,所以对共同的部分付与同一符号,省略它们的说明。 
如图7所示,本形态也是,与实施方式一、实施方式二同样,在光源用基板88的一面881中,沿着光源用基板88的长边方向,安装多个发光元件89。并且,本形态中也是,在照明装置8中采用局部调光时,与实施方式一同样,多个发光元件89,沿着光源用基板88的长边方向,被分组为多个组G(组Ga、Gb、Gc…),参照图1说明了的光源驱动部280,按每个组G控制出射光强度(发光辉度)。此处,属于相邻的不同的组G的相连的发光元件89之间的间隔,与实施方式二同样,比属于同一组G的相邻的发光元件89之间的间隔宽。 
此处,光源用基板88,在实施方式一、实施方式二中,在长边方向一体延伸,但是,在本形态中,光源用基板88,由相邻组G之间Mbc分割。也就是说,在大型电视监视器中,存在在作为长边方向的X轴方向,沿着导光板80的光入射部80a配置多个光源用基板88的情况。此情况下,光源用基板88和与此相邻的光源用基板88的之间,相当于被控制发光的单位组G和单位组G之间。此结构中也是,本形态中,在由螺钉86将光源用基板88固定于光源支撑部件60时,螺钉86,从光源用基板88的一面881侧被固定,处于螺钉86的头在光源用基板88的一面881中在凹部886 内露出的状态。并且,螺钉86,被设置在发光元件89的多个组G(组Ga、Gb、Gc…)之中相邻的组G之间。更具体的是,在光源用基板88中,在相邻组G之间Mab、Mbc设置螺钉86。因此,因为由分别靠近于相邻的光源用基板88的端部而配置的2个位置的螺钉86的表面(金属表面),也产生反射从相邻的发光元件89发出的光的一部分的作用,所以也成为假设在宽的间隔中在对应于相邻的光源用基板88之间的位置配置了2个微小辉度的光源(发光强度小的光源)的状态,也弥补不连续性。并且,与实施方式一同样,即使是以螺钉86为原因产生了照明光的出射光强度与周围不连续的位置,但是此不连续部分,位于局部调光中控制来自照明装置8的照明光的出射光强度的区域之间。因此,即使是以螺钉86为起因产生照明光的出射光强度不连续的部分,以此不连续为起因的显示品质的降低也不明显。 
并且,本形态中,分割了光源用基板88,分割位置是相邻的组G间Mbc。因此,即使是以光源用基板88的分割部分为原因产生照明光的出射光强度与周围不连续的位置,但是此不连续部分,位于局部调光中控制来自照明装置8的照明光的出射光强度的区域之间。因此,即使是以光源用基板88的分割部分为起因产生照明光的出射光强度不连续的部分,以此不连续为起因的显示品质的降低也不明显。 
【实施方式四】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四的显示装置100的照明装置8中使用了的发光元件89以及光源用基板88等的说明图。并且,本形态的基本的结构,与实施方式一~实施方式三同样,所以对共同的部分付与同一符号,省略它们的说明。 
如图8所示,本形态中也是,与实施方式一~实施方式三同样,在光源用基板88的一面881中,沿着光源用基板88的长边方向,安装多个发光元件89。并且,本形态中,也是在照明装置8中采用局部调光时,与实施方式一同样,多个发光元件89,沿着光源用基板88的长边方向,被分组为多个组G(组Ga、Gb、Gc…),参照图1说明了的光源驱动部280,按 每个组G控制出射光强度。 
在实施方式四中,与实施方式二、实施方式三相同,在组G内发光元件89是被等间隔配置,属于相邻的组G的相邻发光元件89之间的间隔,被设定为与属于同一组G的相邻发光元件89之间的间隔不同的间隔。本形态中,属于相邻的组G的相邻发光元件89之间的间隔,比属于同一组G的相邻发光元件89之间的间隔宽。 
并且,在光源用基板88中,在光源用基板88的端部和组Ga之间,设置用于设置螺钉86的间隔。此间隔,被称为端部和组Ga之间Mae。 
在如此构成的照明装置8中,成为由螺钉86将光源用基板88固定于光源支撑部件60时,螺钉86从光源用基板88的一面881侧被固定,处于螺钉86的头在光源用基板88的一面881中在凹部886内露出的状态。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螺钉86,在多个组G中,每隔2个组G配置1个。具体的,例如,在光源用基板88的端部和组Ga之间Mae、组Gb和组Gc之间Mbc配置螺钉86。也就是说,不在组Ga和组Gb之间Mab配置螺钉86。 
如此,与实施方式一同样,即使是以螺钉86为原因产生了照明光的出射光强度与周围不连续(不均一)的位置,但是此不连续部分,位于局部调光中控制来自照明装置8的照明光的出射光强度的区域(组单位)之间。因此,即使是以螺钉86为起因产生照明光的出射光强度不连续的部分,以此不连续为起因的显示品质的降低也不明显。 
并且,因为由以有规则性的间隔配置的螺钉86的表面(金属表面),也产生反射从相邻的发光元件89出射的光的一部分的作用,所以也成为假设在宽的间隔中配置了微小辉度的光源(发光强度小的光源)的状态,也弥补不连续性。 
【实施方式五】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五的显示装置100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并且,本形态的基本的结构,与实施方式一、实施方式二同样,所以对共同的部分付与同一符号,省略它们的说明。 
在所述的实施方式一~实施方式四中,光源用基板88中安装了发光元件89的一面881,是与导光板80的光入射部80a相对的结构,但是,本形态中,如图9所示,光源用基板88中安装了发光元件89的一面881,朝着与导光板80的光入射部80a成90°的角度交叉的方向。但是,发光元件89,发光面89a向着与光源用基板88的一面881平行的方向。因此,发光元件89,能够从光入射部80a向导光板80内部入射光源光。并且,本形态中,在光源支撑部件60中,基板保持面620,在下板部61形成,向着与导光板80的光入射部80a成90°的角度交叉的方向。并且,在光源支撑部件60中,从下板部61垂直立起的垂直板部68与导光板80的光入射部80a相对。 
此结构的照明装置8中,与实施方式一同样,由螺钉86将光源用基板88固定于光源支撑部件60时,螺钉86,在相邻的组G之间从光源用基板88的一面881被固定。因此,与实施方式一同样,即使是以螺钉86为原因产生了照明光的出射光强度与周围不连续的位置,但是此不连续部分,位于局部调光中控制来自照明装置8的照明光的出射光强度的区域之间。因此,即使是以螺钉86为起因产生照明光的出射光强度不连续的部分,以此不连续为起因的显示品质的降低也不明显。 
【其他实施方式】 
作为将光源用基板88定位于光源支撑部件60的定位用构造物举例表示了螺钉86,但是,在采用由钩(定位用构造物)保持光源用基板88的结构、或者将光源支撑部件60的凸部(定位用构造物)嵌合于在光源用基板88设置的孔而保持光源用基板88的结构的情况下,也可以应用本实用新型。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举例表示了在扫描线的延伸方向(X轴方向)排列多个发光元件89的结构,但是,在数据线的延伸方向(Y轴方向)上排列多个发光元件89的显示装置100中,也能够应用本实用新型。此结构的情况下,能够采用局部调光,并且,能够采用对应于由扫描信号选择的像素列切换(shift)的工作,从照明装置8出射照明光的扫描背光方式。 
【其他实施方式】 
在所述实施方式四中,虽然每隔2个组G配置螺钉86,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每隔3个组G配置螺钉86。 
如此,与实施方式一同样的,即使是以螺钉86为原因产生了照明光的出射光强度与周围不连续(不均一)的位置,但是此不连续部分,位于局部调光中控制来自照明装置8的照明光的出射光强度的区域(组单位)之间。因此,即使是以螺钉86为起因产生照明光的出射光强度不连续的部分,以此不连续为起因的显示品质的降低也不明显。 
并且,因为由以有规则性的间隔配置的螺钉86的表面(金属表面),也产生反射从相邻的发光元件89出射的光的一部分的作用,所以也成为假设在宽的间隔中配置了微小辉度的光源(发光强度小的光源)的状态,也弥补不连续性。 
【在电子设备的搭载的例子】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搭载了显示装置100的电子设备2000,虽然以液晶电视为例,除了液晶电视,在个人计算机的显示器、数字标牌、汽车导航装置、便携用信息终端等的电子设备的显示部也可以使用应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显示装置100。 

Claims (11)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是具有照明装置、和在该照明装置的光出射面侧重叠配置的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所述照明装置,包含: 
在所述显示面板重叠配置的导光板; 
多个发光元件,其发光面向着该导光板的侧端面中作为光入射部的侧端面,从所述光入射部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排列; 
按每组驱动所述多个发光元件的光源驱动部; 
在一面侧安装有所述多个发光元件的光源用基板; 
在该光源用基板的另一面侧重叠配置的光源支撑部件;和 
定位用构造物,在多个所述组中相邻的组之间设置,以在所述光源用基板的一面侧至少一部分露出的状态将该光源用基板定位于所述光源支撑部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发光元件,从所述一端侧向所述另一端侧被分割为多个组,所述光源驱动部,与对所述显示面板的驱动联动地按每个所述组控制发光量。 
3.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用构造物,是从所述光源用基板的所述一面侧被固定的螺钉。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组内,从所述一端侧向所述另一端侧等间隔地配置所述发光元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发光元件,从所述一端侧向所述另一端侧等间隔地被设置。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组内的所述发光元件的间隔,和所述多个组中属于相邻组的相邻的所述发光元件之间的间隔不同。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用基板,从所述一端侧向所述另一端侧一体地延伸。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用基板,在所述多个组中相邻的组之间被分割。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包含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 
10.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导光板; 
多个发光元件,其发光面向着该导光板的侧端面中作为光入射部的侧端面,从所述光入射部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排列; 
按每组驱动所述多个发光元件的光源驱动部; 
在一面侧安装有所述多个发光元件的光源用基板; 
在该光源用基板的另一面侧重叠配置的光源支撑部件;和 
定位用构造物,在多个所述组中相邻的组之间设置,以在所述光源用基板的一面侧至少一部分露出的状态将该光源用基板定位于所述光源支撑部件。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发光元件,从所述一端侧向所述另一端侧被分割为多个组,所述光源驱动部,与对所述显示面板的驱动连动地按每个所述组控制发光量。 
CN2012203353302U 2011-07-11 2012-07-10 显示装置、电子设备以及照明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301230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52738/2011 2011-07-11
JP2011152738 2011-07-11
JP2011263437A JP5794126B2 (ja) 2011-07-11 2011-12-01 表示装置、電子機器および照明装置
JP263437/2011 2011-12-01
JP2011263438A JP5794127B2 (ja) 2011-07-11 2011-12-01 表示装置、電子機器および照明装置
JP263438/2011 2011-12-0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012300U true CN203012300U (zh) 2013-06-19

Family

ID=478869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3353302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012300U (zh) 2011-07-11 2012-07-10 显示装置、电子设备以及照明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2) JP5794126B2 (zh)
KR (1) KR20190113703A (zh)
CN (1) CN203012300U (zh)
TW (1) TWI553377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79951A (zh) * 2011-07-11 2013-01-1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电子设备以及照明装置
CN106369422A (zh) * 2015-07-24 2017-02-01 冠捷投资有限公司 直下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模块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766635B1 (ko) 2013-09-24 2017-08-09 젠텍스 코포레이션 디스플레이 미러 어셈블리
US9694751B2 (en) 2014-09-19 2017-07-04 Gentex Corporation Rearview assembly
US10071689B2 (en) * 2014-11-13 2018-09-11 Gentex Corporation Rearview mirror system with a display
US9995854B2 (en) 2015-04-20 2018-06-12 Gentex Corporation Rearview assembly with applique
JP6526243B2 (ja) 2015-05-18 2019-06-05 ジェンテックス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全画面表示バックミラー装置
US10025138B2 (en) 2016-06-06 2018-07-17 Gentex Corporation Illuminating display with light gathering structure
TWI635338B (zh) 2017-08-30 2018-09-1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側光式背光模組、顯示裝置及其背光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35908B2 (ja) 2007-06-20 2013-02-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KR20100097515A (ko) * 2009-02-26 2010-09-03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용 백라이트 유닛
EP2354817A1 (en) * 2009-12-14 2011-08-10 Lg Electronics Inc.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backlight unit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79951A (zh) * 2011-07-11 2013-01-1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电子设备以及照明装置
CN106369422A (zh) * 2015-07-24 2017-02-01 冠捷投资有限公司 直下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模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037334A (ja) 2013-02-21
JP5794126B2 (ja) 2015-10-14
TWI553377B (zh) 2016-10-11
JP2013037333A (ja) 2013-02-21
KR20190113703A (ko) 2019-10-08
TW201303435A (zh) 2013-01-16
JP5794127B2 (ja) 2015-10-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79951A (zh) 显示装置、电子设备以及照明装置
CN203012300U (zh) 显示装置、电子设备以及照明装置
KR101287636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US8419257B2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planar illumination apparatus
US9645294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illumination device
US8755007B2 (en) Liquid crystal device,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lighting device
CN102901001B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01939695A (zh) 液晶显示设备和制造导光板的方法
KR20110007332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CN102239360A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CN203012299U (zh) 显示装置、电子设备及照明装置
KR101047601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110014869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그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203010363U (zh) 照明装置、液晶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JP2007206366A (ja) 液晶表示装置とその照明装置
KR102480329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KR102057889B1 (ko) Led 백라이트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소자
KR20120063940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모듈
KR20160060862A (ko) 도광판 및 상기 도광판을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
KR20110022915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그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100075320A (ko) 액정표시소자
KR20100039135A (ko) 액정표시장치
KR20120108449A (ko) 광확산판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