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996899U - 一种大功率led支架及封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大功率led支架及封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996899U
CN202996899U CN 201220710002 CN201220710002U CN202996899U CN 202996899 U CN202996899 U CN 202996899U CN 201220710002 CN201220710002 CN 201220710002 CN 201220710002 U CN201220710002 U CN 201220710002U CN 202996899 U CN202996899 U CN 2029968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destal
conductive feet
heat sink
power led
described conduc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71000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志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aotian Opt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aotian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aotian Opt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aotian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710002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9968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9968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99689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功率LED支架及封装结构,包括导电脚以及包裹所述导电脚的基座,所述基座的顶部形成一凹腔,所述凹腔底部固设一热沉,所述导电脚穿过基座的底面,所述导电脚的底面与所述基座的底面以及热沉的底面平齐,所述热沉的高度为0.2mm~0.4mm,所述基座为红色基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功率LED封装支架成功地将现有技术中仿流明灯珠两侧延伸的导电脚隐藏在基座的框架内,使其可以顺利的通过振盘进行后续的自动化生产,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巧妙,解决了本领域长期以来所面临的大功率LED无法实现全面自动化生产的技术难题,彻底颠覆了传统大功率LED的半自动封装模式,推动了整个产业的自动化封装进程,是大功率LED封装领域的一次新的革命性突破。

Description

一种大功率LED支架及封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功率LED支架,特指一种大功率LED支架,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采用该支架的大功率LED封装结构。
背景技术
白光发光二极管(Lighting Emitting Diode)具有效率高,寿命长,可靠性高,环保节能,应用灵活等诸多优点,被普遍认可为第四代的照明光源,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现在市面上的LED光源主要有仿流明型、贴片式、集成大功率型以及LAMP型四种,其中LAMP型为插脚式的灯珠,由于其散热主要依靠引脚,因此只能做小功率的灯珠,主要应用在装饰灯、小功率便携式灯具以及简易显示屏等产品上。贴片式LED受制于支架较小的散热面积,只能做小功率的封装,如市面上主流的3528或者5050等,最大只能做到0.5W,如要制作大功率的灯具只能采取后期灯珠模组化阵列的方式,效率很低。目前制作大功率的光源主要以仿流明型以及集成大功率型为主,其中仿流明型主要用来制作1W及1W以上的大功率灯珠,仿流明型灯珠占据了大功率LED照明的大部分市场。如图1所示,包括基座200、固定在基座200内的芯片、封盖芯片的透镜500以及从基座200两侧伸出的导电脚200a、200b,但其受制于导电脚200a、200b外漏的结构无法而实现自动化生产,在后段的分光工序中由于导电脚2a、2b外漏无法通过自动振盘,只能依靠人工手动装入料管,再安装至分光机上分光,分光后再次装入料管,然后再将料管中的LED放到编带机中进行编带,整个过程都需要依靠手动来完成,并且其制作透镜的工艺繁琐,需要耗费大量的工时,因此仿流明型的LED制作工艺繁琐、无法全面自动化生产、生产效率低、价格高,以上这些缺点都是制约其推广的技术难题。集成大功率型LED由于缺失行业标准,不能进行标准化生产,需要根据现有应用厂商的需求来定制,且通用性不强,体积大,结构复杂,工艺繁琐,生产效率低,也不能进行自动化生产加工。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大功率LED制造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首先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实现大功率LED灯珠自动化封装的隐脚式LED封装支架。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手段是一种大功率LED支架,包括导电脚以及包裹所述导电脚的基座,所述基座的顶部形成一凹腔,所述凹腔底部固设一热沉,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脚穿过基座的底面,所述导电脚的底面与所述基座的底面以及热沉的底面平齐,所述热沉的高度为0.2mm~0.4mm,所述基座为红色基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是一种“隐脚式”的结构,所谓的“隐脚式”指的是将导电脚隐藏于基座的框架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功率LED封装支架成功地将现有技术中仿流明灯珠两侧延伸的导电脚隐藏在基座的框架内,使导电脚外漏的折边隐藏于基座的底部,使其可以顺利的通过振盘进行后续的自动化生产,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巧妙,解决了本领域长期以来所面临的大功率LED无法实现全面自动化生产的技术难题,彻底颠覆了传统大功率LED的半自动封装模式,推动了整个产业的自动化封装进程,是大功率LED封装领域的一次新的革命性突破。采用本实用新型的隐脚式大功率LED封装支架的封装技术可以提升300%的产能,使LED的成本缩减为现有售价的三分之一,从源头上解决了LED高昂的价格问题,有助于推动整个LED产业的自动化升级,并促使LED照明全面普及。本实用新型的热沉高度在0.2~0.4mm(传统仿流明灯珠的热沉高度3mm)之间,大幅缩减了热传递的路径,可以使热量以最快的速率向外传递,减少了热量在灯体内滞留的时间,减少了光衰,延长了使用寿命。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基座颜色为红色,原本发明人只是想用颜色来区分产品的种类,如白色、黑色、紫色等等,但这次偶然的尝试,却让发明人有了意想不到的发现。LED的光谱很窄,采用蓝光芯片激发黄色荧光粉发出的白光,光谱中缺少红色光谱(R9)的补偿,光谱不连续,显色指数由此很低。现在众多LED封装厂商为了得到高显指,开始在LED封装中加入红光芯片,以补偿其缺失的红光光谱,提高显色指数,同时确保R9>0,以满足美国能源之星的要求。发明人这次意外的尝试,把基座做成了各种不同的颜色,在进行后期的光色测试时,意外的发现采用红色基座的LED的显色指数明显提高(5%~15%),同时R9>0,对于这个意外的发现,发明人进行了大量反复的测试后发现,是由于红色基座在LED芯片激发荧光粉(黄色)的发出白光的同时在红色基座内壁进行了多次反射后拥有了部分红光光谱,以此补偿了红色光谱缺失的问题,同时也使R9>0,虽然只是颜色的简单的变换,但这种颜色(红色)却起到了功能性的作用,改善了产品的性能指标。发明人在没有增加任何成本(相对于传统增加红光芯片的方案)的基础上实现了高显指且R9>0的效果,这种效果是发明人始料未及的。
优选地,所述红色基座的颜色与峰值波长为610nm~690nm的红光光谱对应的颜色相同。
优选地,所述红色基座的颜色与峰值波长为630nm或者650nm的红光光谱对应的颜色相同。
优选地,所述导电脚包括焊盘以及沿焊盘向下折弯的延展部,所述延展部穿过基座的底部端面并在基座的底部端面形成一折边,所述折边的底面与热沉的底面以及基座的底面平齐,所述焊盘与热沉之间预留有绝缘间隙。
优选地,所述导电脚包括正极导电脚以及负极导电脚,所述正极导电脚以及负极导电脚的焊盘位于凹腔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导电脚是一立方体,所述导电脚的上端部为焊线区,所述导电脚的底面与热沉的底面以及基座的底面平齐,所述导电脚正对热沉的外侧面与基座的侧面平齐,所述导电脚与热沉之间预留有绝缘间隙。
优选地,所述热沉的高度为0.3mm。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采用前述隐脚式大功率LED支架的隐脚式大功率LED封装结构,其中LED芯片固定在热沉上,所述芯片与所述导电脚电连接,封装胶体填充在所述凹腔内将LED芯片覆盖。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功率LED封装结构成功地将现有技术中仿流明灯珠两侧延伸的导电脚隐藏在基座的框架内,使导电脚外漏的折边隐藏于基座的底部,使其可以顺利的通过振盘进行后续的自动化生产,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巧妙,解决了本领域长期以来所面临的大功率LED无法实现全面自动化生产的技术难题,彻底颠覆了传统大功率LED的半自动封装模式,推动了整个产业的自动化封装进程,是大功率LED封装领域的一次新的革命性突破。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大功率LED封装结构可以提升300%的产能,使LED的成本缩减为现有售价的三分之一,从源头上解决了LED高昂的价格问题,有助于推动整个LED产业的自动化升级,并促使LED照明全面普及。本实用新型的热沉高度在0.2~0.4mm(传统仿流明灯珠的热沉高度3mm)之间,大幅缩减了热传递的路径,可以使热量以最快的速率向外传递,减少了热量在灯体内滞留的时间,减少了光衰,延长了使用寿命。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基座颜色为红色,原本发明人只是想用颜色来区分产品的种类,如白色、黑色、紫色等等,但这次偶然的尝试,却让发明人有了意想不到的发现。LED的光谱很窄,采用蓝光芯片激发黄色荧光粉发出的白光,光谱中缺少红色光谱(R9)的补偿,光谱不连续,显色指数由此很低。现在众多LED封装厂商为了得到高显指,开始在LED封装中加入红光芯片,以补偿其缺失的红光光谱,提高显色指数,同时确保R9>0,以满足美国能源之星的要求。发明人这次意外的尝试,把基座做成了各种不同的颜色,在进行后期的光色测试时,意外的发现采用红色基座的LED的显色指数明显提高(5%~15%),同时R9>0,对于这个意外的发现,发明人进行了大量反复的测试后发现,是由于红色基座在LED芯片激发荧光粉(黄色)的发出白光的同时在红色基座内壁进行了多次反射后拥有了部分红光光谱,以此补偿了红色光谱缺失的问题,同时也使R9>0,虽然只是颜色的简单的变换,但这种颜色(红色)却起到了功能性的作用,改善了产品的性能指标。发明人在没有增加任何成本(相对于传统增加红光芯片的方案)的基础上实现了高显指且R9>0的效果,这种效果是发明人始料未及的。
优选地,所述导电脚包括焊盘以及沿焊盘向下折弯的延展部,所述延展部穿过基座的底部端面并在基座的底部端面形成一折边,所述折边的底面与热沉的底面以及基座的底面平齐,所述焊盘与热沉之间预留有绝缘间隙。
优选地,所述导电脚是一立方体,所述导电脚的上端部为焊线区,所述导电脚的底面与热沉的底面以及基座的底面平齐,所述导电脚正对热沉的外侧面与基座的侧面平齐,所述导电脚与热沉之间预留有绝缘间隙。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大功率LED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封装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封装结构的优选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封装结构的另一优选实施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详细的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2、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功率LED支架,包括导电脚1a、1b以及包裹所述导电脚1a、1b的基座2,所述基座2的顶部中央位置形成一凹腔6,所述凹腔6底部固设一热沉3,导电脚1a、1b包括焊盘11以及沿焊盘11向下折弯的延展部12,所述延展部12穿过基座2的底部端面20并在基座2的底部端面形成一折边13,所述折边13的底面10与热沉3的底面30以及基座2的底面20平齐,所述焊盘11与热沉3之间预留有绝缘间隙7。
本实用新型所谓的“隐脚式”指的是将导电脚1a、1b隐藏于基座2的框架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功率LED封装支架成功地将现有技术中仿流明灯珠两侧延伸的导电脚1a、1b隐藏在基座2的框架内,使导电脚1a、1b外漏的折边隐藏于基座2的底部,使其可以顺利的通过振盘进行后续的自动化生产。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巧妙,解决了本领域长期以来所面临的大功率LED无法实现全面自动化生产的技术难题,彻底颠覆了传统大功率LED的半自动封装模式,推动了整个产业的自动化封装进程,是大功率LED封装领域的一次新的革命性突破。采用本实用新型的隐脚式大功率LED封装支架的封装技术可以提升300%的产能,使LED的成本缩减为现有售价的三分之一,从源头上解决了LED高昂的价格问题,有助于推动整个LED产业的自动化升级,并促使LED照明全面普及。
本实用新型所述基座2采用硅树脂制作。
本实用新型的导电脚1a为正极导电脚,导电脚1b为负极导电脚,所述正极导电脚1a以及负极导电脚1b的焊盘11位于凹腔6的底部;上述焊盘11分布在热沉3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所述焊盘11的上表面以及热沉3的上表面设置有反光层8;该反光层8可以是镀银层或者其它形式的金属镀层。
本实用新型所述热沉3的顶部形成有一凹陷部31,该凹陷部31用来盛放LED芯片。
本实用新型所述热沉3的形状为上大下小的倒金字塔形,以提供更大的反光面积,提升光萃取率;所述热沉3上表面可以是长方形;所述热沉3的材料为铜、铝、石墨、陶瓷或其它金属合金,如铝合金、钨铜合金。
本实用新型绝缘间隙7的宽度H为0.1mm~0.3mm,优选0.1mm或0.2mm,以提供更大的反光区域,提升光萃取效率。
本实用新型导电脚1a、1b的折边13可以如图3、图4所示向基座2的中央区域折弯,以达到隐藏导电脚1a、1b的目的,如图5、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导电脚1a、1b的折边13也可以向基座2的周边区域折弯,同样可以达到隐藏导电脚1a、1b的目的,即导电脚1a、1b的折边13向左、或者向右折弯均可。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7所示,即导电脚1a、1b是一立方体,所述导电脚1a、1b的上端部11a、11b为焊线区,所述导电脚1a、1b的底面10与热沉3的底面30以及基座2的底面20平齐,所述导电脚1a、1b正对热沉3的外侧面12与基座2的侧面22平齐,所述导电脚1a、1b与热沉3之间预留有绝缘间隙,所述热沉3的高度为0.2mm~0.4mm,优选0.3mm,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热沉高度只有0.3mm(传统仿流明灯珠的热沉高度3mm),大幅缩减了热传递的路径,可以使热量以最快的速率向外传递,减少了热量在灯体内滞留的时间,减少了光衰,延长了使用寿命。
另外本实用新型基座2的颜色为红色,原本发明人只是想用颜色来区分产品的种类,如白色、黑色、紫色等等,但这次偶然的尝试,却让发明人有了意想不到的发现。LED的光谱很窄,采用蓝光芯片激发黄色荧光粉发出的白光,光谱中缺少红色光谱(R9)的补偿,光谱不连续,显色指数由此很低。现在众多LED封装厂商为了得到高显指,开始在LED封装中加入红光芯片,以补偿其缺失的红光光谱,提高显色指数,同时确保R9>0,以满足美国能源之星的要求。发明人这次意外的尝试,把基座2做成了各种不同的颜色,在进行后期的光色测试时,意外的发现采用红色基座LED的显色指数明显提高(5%~15%),同时R9>0,对于这个意外的发现,发明人进行了大量反复的测试后发现,是由于红色基座在LED芯片激发荧光粉(黄色)的发出白光的同时在红色基座内壁进行了多次反射后拥有了部分红光光谱,以此补偿了红色光谱缺失的问题,同时也使R9>0,虽然只是颜色的简单的变换,但这种颜色(红色)却起到了功能性的作用,改善了产品的性能指标。发明人在没有增加任何成本(相对于传统增加红光芯片的方案)的基础上实现了高显指且R9>0的效果,这种效果是发明人始料未及的。
如图8、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采用前述隐脚式大功率LED支架的隐脚式大功率LED的封装结构,包括LED支架9、固定在LED支架9内的LED芯片4以及覆盖LED芯片4的封装胶体5,所述支架9包括导电脚1a、1b以及包裹所述导电脚1a、1b的基座2,所述基座2的顶部形成一凹腔6,所述凹腔6底部固设一热沉3,所述导电脚包括焊盘11以及沿焊盘向下折弯的延展部12,所述延展部12穿过基座2的底部端面20并在基座的底部端面20形成一折边13,所述焊盘11与热沉3之间预留有绝缘间隙7,所述LED芯片4固定在热沉3上,所述芯片4与所述焊盘11电连接,所述封装胶体5填充在所述凹腔6内将LED芯片4覆盖;所述折边13的底面10与热沉3的底面30以及基座2的底面20平齐,以便于后续的LED灯珠的自动化分光。
本实用新型所述热沉3的顶部形成有一凹陷部31,该凹陷部31用来盛放LED芯片4。
本实用新型所述封装胶体5为荧光胶体,该荧光胶体为均匀混合有荧光粉的封装胶体。优选LED芯片4为蓝光LED芯片,所述荧光胶体为黄色荧光胶体,此时蓝光LED芯片激发黄色荧光胶体可以得到白光。以上均是方便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封装结构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畴不局限于此。
本实用新型的封装结构的另一实施方式如图10所示,即导电脚1a、1b是一立方体,导电脚1a、1b的上端部11a、11b为焊线区,所述导电脚1a、1b的底面10与热沉3的底面30以及基座2的底面20平齐,所述导电脚1a、1b正对热沉3的外侧面12与基座2的侧面22平齐,所述导电脚1a、1b与热沉3之间预留有绝缘间隙,LED芯片4固定在热沉3上,封装胶体5覆盖LED芯片4。
本实用新型的封装结构的另一实施方式如图10所示,即导电脚1a、1b是一立方体,导电脚1a、1b的上端部11a、11b为焊线区,所述导电脚1a、1b的底面10与热沉3的底面30以及基座2的底面20平齐,所述导电脚1a、1b正对热沉3的外侧面12与基座2的侧面22平齐,所述导电脚1a、1b与热沉3之间预留有绝缘间隙。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功率LED封装结构,由于采用了隐脚式的大功率LED支架,成功地将现有技术中仿流明灯珠两侧延伸的导电脚隐藏在基座的框架内,使导电脚外漏的折边隐藏于基座的底部,使其可以顺利的通过振盘进行后续的自动化生产,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巧妙,简化了整个大功率LED的封装工艺,解决了本领域长期以来所面临的大功率LED无法实现全面自动化生产的技术难题,彻底颠覆了传统大功率LED的手动封装模式,推动了整个产业的自动化封装进程,是大功率LED封装领域的一次新的革命性突破。采用本实用新型的隐脚式大功率LED封装工艺可以提升300%的产能,使LED的成本缩减为现有售价的三分之一,从源头上解决了LED高昂的价格问题,有助于推动整个LED产业的自动化升级,并促使LED照明全面普及。本实用新型的热沉高度在0.2~0.4mm(传统仿流明灯珠的热沉高度3mm)之间,大幅缩减了热传递的路径,可以使热量以最快的速率向外传递,减少了热量在灯体内滞留的时间,减少了光衰,延长了使用寿命。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基座颜色为红色,原本发明人只是想用颜色来区分产品的种类,如白色、黑色、紫色等等,但这次偶然的尝试,却让发明人有了意想不到的发现。LED的光谱很窄,采用蓝光芯片激发黄色荧光粉发出的白光,光谱中缺少红色光谱(R9)的补偿,光谱不连续,显色指数由此很低。现在众多LED封装厂商为了得到高显指,开始在LED封装中加入红光芯片,以补偿其缺失的红光光谱,提高显色指数,同时确保R9>0,以满足美国能源之星的要求。发明人这次意外的尝试,把基座做成了各种不同的颜色,在进行后期的光色测试时,意外的发现采用红色基座的LED的显色指数明显提高(5%~15%),同时R9>0,对于这个意外的发现,发明人进行了大量反复的测试后发现,是由于红色基座在LED芯片激发荧光粉(黄色)的发出白光的同时在红色基座内壁进行了多次反射后拥有了部分红光光谱,以此补偿了红色光谱缺失的问题,同时也使R9>0,虽然只是颜色的简单的变换,但这种颜色(红色)却起到了功能性的作用,改善了产品的性能指标。发明人在没有增加任何成本(相对于传统增加红光芯片的方案)的基础上实现了高显指且R9>0的效果,这种效果是发明人始料未及的。
以上所述仅以方便说明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创作精神范畴内,熟知此技术的人员所做的任何简单的修饰与变形,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大功率LED支架,包括导电脚以及包裹所述导电脚的基座,所述基座的顶部形成一凹腔,所述凹腔底部固设一热沉,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脚穿过基座的底面,所述导电脚的底面与所述基座的底面以及热沉的底面平齐,所述热沉的高度为0.2mm~0.4mm,所述基座为红色基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功率LED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红色基座的颜色与峰值波长为610nm~690nm的红光光谱对应的颜色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功率LED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红色基座的颜色与峰值波长为630nm或者650nm的红光光谱对应的颜色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大功率LED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脚包括焊盘以及沿焊盘向下折弯的延展部,所述延展部穿过基座的底部端面并在基座的底部端面形成一折边,所述折边的底面与热沉的底面以及基座的底面平齐,所述焊盘与热沉之间预留有绝缘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大功率LED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脚包括正极导电脚以及负极导电脚,所述正极导电脚以及负极导电脚的焊盘位于凹腔的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大功率LED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脚是一立方体,所述导电脚的上端部为焊线区,所述导电脚的底面与热沉的底面以及基座的底面平齐,所述导电脚正对热沉的外侧面与基座的侧面平齐,所述导电脚与热沉之间预留有绝缘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大功率LED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沉的高度为0.3mm。
8.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功率LED支架的大功率LED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LED芯片固定在热沉上,所述芯片与所述导电脚电连接,封装胶体填充在所述凹腔内将LED芯片覆盖。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大功率LED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脚包括焊盘以及沿焊盘向下折弯的延展部,所述延展部穿过基座的底部端面并在基座的底部端面形成一折边,所述折边的底面与热沉的底面以及基座的底面平齐,所述焊盘与热沉之间预留有绝缘间隙。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大功率LED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脚是一立方体,所述导电脚的上端部为焊线区,所述导电脚的底面与热沉的底面以及基座的底面平齐,所述导电脚正对热沉的外侧面与基座的侧面平齐,所述导电脚与热沉之间预留有绝缘间隙。
CN 201220710002 2012-12-20 2012-12-20 一种大功率led支架及封装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9968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710002 CN202996899U (zh) 2012-12-20 2012-12-20 一种大功率led支架及封装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710002 CN202996899U (zh) 2012-12-20 2012-12-20 一种大功率led支架及封装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996899U true CN202996899U (zh) 2013-06-12

Family

ID=485680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710002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996899U (zh) 2012-12-20 2012-12-20 一种大功率led支架及封装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9968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40071B (zh) 一种led灯条制作方法及led灯条
CN202523753U (zh) 一种隐脚式大功率led支架及封装结构
CN102751274A (zh) 一种立体包覆封装的led芯片
CN100573266C (zh) 一种led背光模块
CN108987549A (zh) 一种白光芯片制备方法
CN102130282A (zh) 白光led封装结构及封装方法
CN103824926B (zh) 一种多芯片led封装体的制作方法
CN203260639U (zh) 高光效散热好的cob光源
CN102522466A (zh) 一种led照明装置的封装方法
CN203071136U (zh) 一种圆片级led封装结构
CN209471995U (zh) 高光效白光led芯片
CN202996899U (zh) 一种大功率led支架及封装结构
CN108987556A (zh) 一种白光芯片
CN103956357B (zh) 一种led灯丝的制造方法
CN103022324A (zh) 一种大功率led支架及封装结构
CN207883721U (zh) 一种具有良好散热性能的led灯条
CN202736973U (zh) 一种立体包覆封装的led芯片
CN202150484U (zh) Led光源模块封装用凸杯底座结构
CN202405311U (zh) 一种大功率led支架及大功率led封装结构
CN203377265U (zh) 一种led封装结构
CN202549924U (zh) 新型led器件
CN204927326U (zh) 一种采用倒装芯片的高光效高显指led灯管
CN201966248U (zh) 发光二极管晶圆组件
CN103137828A (zh) 一种大功率led支架及大功率led封装结构
CN103855271B (zh) 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612

Termination date: 2019122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