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973214U - 感应加热烹调器 - Google Patents

感应加热烹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973214U
CN202973214U CN 201220579213 CN201220579213U CN202973214U CN 202973214 U CN202973214 U CN 202973214U CN 201220579213 CN201220579213 CN 201220579213 CN 201220579213 U CN201220579213 U CN 201220579213U CN 202973214 U CN202973214 U CN 2029732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uction heating
heating cooking
upper cover
cooking instrument
inverter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57921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仕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Topb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opban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opband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opband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57921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9732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9732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97321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duction Heating Cooking Devices (AREA)
  • Electric Stoves And Ran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感应加热烹调器,包括下壳(29)、分别安装在下壳(29)上方的玻璃面板(2)和上盖(10)、设置于玻璃面板(2)下方的感应加热线圈(3)、与感应加热线圈(3)连接的逆变电路(5)、与逆变电路(5)接触的散热模块、以及分别控制感应加热线圈(3)和逆变电路(5)运作的控制面板(1)。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感应加热烹调器安装时不受橱柜是否开孔的限制,使用便利性高;散热效果好,提高了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感应加热烹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产品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感应加热烹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厨房电磁灶具采用嵌入式设计,如图1所示,灶具的一部分400嵌入橱柜中已预先开好的孔300中,仅将灶具的玻璃面板100露于橱柜面200上。也有部分灶具机型设置有金属保护饰边500,将玻璃面板100及金属保护饰边500露于橱柜面200上。针对嵌入的部分400,行业内统一了几个规格的橱柜开孔尺寸。目前也有个别电磁灶具产品,将嵌入部分尽可能缩小或统一,以匹配统一的开孔尺寸。但只能相对统一的开孔尺寸适用,对于小于或大于统一的开孔尺寸而不适合安装,可能用户需要为更换灶具去修改橱柜,甚至更换橱柜。因此,用户需要一笔额外的费用支出以用于改装。而且,开孔影响橱柜的力学强度,也不方便灶具日后的位置调整,一旦在橱柜中开孔,再调整灶具的位置就比较困难。
另外,电磁灶具在工作过程中,电子元器件易发热,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地散热降温,电子元器件的使用寿命将大大缩短。嵌入式灶具的另一个缺陷是,电子元器件长期被置于橱柜下面,在相对封闭的高温环境中工作,可能灶具下还有例如烤箱等在工作过程中容易产生高温的器具。灶具本身产生的热量尚未有效散出,同时受其它的热源影响,加剧了元器件的老化,缩短其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电磁灶具在已开孔的橱柜中安装不方便且散热性能差的缺陷,提供一种感应加热烹调器,其主要特征是不受橱柜上是否开孔的限制,可以在已经开有标准孔的橱柜上安装使用,更可以在没开孔的橱柜上安装使用,此外由于感应加热烹调器安装于橱柜外,散热环境更好,可以使其以更好的性能工作。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感应加热烹调器,包括下壳、分别安装在所述下壳上方的玻璃面板和上盖、设置于所述玻璃面板下方的感应加热线圈、与所述感应加热线圈连接的逆变电路、与所述逆变电路接触的散热模块、以及分别控制所述感应加热线圈和所述逆变电路运作的控制面板,所述上盖设置于与所述玻璃面板相邻的位置;所述逆变电路和所述散热模块分别设置于所述上盖与所述下壳形成的空间内。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所述散热模块包括与所述逆变电路接触的散热器、以及散热风扇;所述下壳中还设置有进风孔以及排风孔;所述进风孔设置于所述散热风扇的下方,所述排风孔设置于所述散热器的下方;所述进风孔和所述排风孔之间形成散热通道。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所述感应加热烹调器还包括安装在所述上盖与所述下壳形成的空间内的壳体;所述壳体中设置有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逆变电路放置在所述上腔室中;所述散热器与所述散热风扇分别放置在所述下腔室中。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所述控制面板设置于所述上盖的内部。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所述上盖包括第一上盖和第二上盖;所述第一、第二上盖相对立地设置于所述玻璃面板的侧边。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所述感应加热烹调器还包括红外测温装置;所述红外测温装置安装在所述上盖中与所述玻璃面板相邻的一侧,并与所述逆变电路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所述感应加热烹调器还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粘接在所述玻璃面板下方,并与所述下壳通过螺纹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所述感应加热烹调器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置于所述下壳、所述上盖以及所述玻璃面板中任意两者之间的接触处。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所述下壳的底部边缘以及底部中央设置有凸台。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所述感应加热烹调器还包括加强筋;所述加强筋连接所述玻璃面板与所述上盖。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安装时不受橱柜是否开孔的限制,使用便利性好;散热效果好,提高了感应加热烹调器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感应加热烹调器安装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感应加热烹调器实施例一平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感应加热烹调器实施例一沿图2中A-A线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感应加热烹调器实施例二平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感应加热烹调器实施例二沿图4中B-B线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感应加热烹调器实施例三平面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感应加热烹调器实施例三沿图6中C-C线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感应加热烹调器包括控制面板1、玻璃面板2、感应加热线圈3、逆变电路5、散热模块、上盖10以及下壳29。玻璃面板2和上盖10分别与下壳29连接,上盖10设置于玻璃面板2的一侧。逆变电路5和散热模块分别设置于上盖10与下壳29形成的空间内。逆变电路5与感应加热线圈3连接,并提供高频电流给感应加热线圈3。散热模块与逆变电路5连接,及时将逆变电路5产生的热量带走。感应加热线圈3设置于玻璃面板2的下方,对放置在玻璃面板2上的烹调器皿进行感应加热。控制面板1分别与感应加热线圈3、逆变电路5连接,并控制感应加热线圈3、逆变电路5运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请参阅图2、图3所示,控制面板1设置于玻璃面板2的一侧,其包括触摸式感应开关25、显示器26以及指示灯27。感应加热烹调器还包括塑料壳17,控制面板1放置于塑料壳17中,塑料壳17的底部与下壳29连接,实现控制面板1与下壳29的绝缘隔离。
玻璃面板2安装在下壳29的上方,其具有机械强度高、绝缘性能优良、耐高温、耐化学腐蚀、耐磨以及热稳定性能好等优点。上盖10安装在下壳29的上方,并与玻璃面板2的一侧边相邻,其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下壳29的材料选用钣金铝材,将其制作成平盘状。
感应加热线圈3设置于玻璃面板2的下方,其包括上绝缘片13、绕组14、下绝缘片15以及磁性块16。感应加热线圈3可以采用预组装方式将各个部件组成组件,再将该组件安装在下壳29内。将绕组14压缩制作成均匀薄片状,按照绕组14的磁通密度分布布置设置于绕组14下方的磁性块16,通常在磁通密度大的位置布置较为密集的磁性块16。同样将磁性块16压制成薄片状,但磁性块16的脆性较大,因此需要有一定厚度以满足强度要求。绕组14的上面覆盖一层上绝缘片13,下面覆盖一层下绝缘片15。磁性块16设置于下绝缘片15的下方。至此,上述结构组合形成了感应加热线圈3。在感应加热线圈3的中心位置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24,温度传感器24与逆变电路5连接,用于在感应加热时对烹调器皿底部的温度进行检测。本实施例中,玻璃面板2中设置有4个大小不一的感应加热线圈3,其加热区的位置和大小均可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自由地选择。
感应加热烹调器还包括壳体18,在壳体18中设置有上腔室和下腔室,上腔室和下腔室之间设置有通孔。逆变电路5放置在上腔室中,其包括整流桥22和大功率半导体等元器件,整流桥22和大功率半导体以焊接的方式连接在逆变电路5的下方。在上腔室的上方还设置有封盖23,当逆变电路5放置在上腔室后,再将封盖23安装在上腔室上,使上腔室与外界密闭隔离。散热模块放置在下腔室中,其包括散热器6以及散热风扇8。散热器6与逆变电路5中的整流桥22和大功率半导体在通孔处以加强绝缘21的方式紧贴,使散热器6与逆变电路5中的发热元器件充分接触,利于热量的传导;散热风扇运作时将散热器6中的热量带走。通孔位于下腔室的一侧的周围安装有垫圈20,散热器6紧贴着垫圈20安装在下腔室中,从而使上腔室和下腔室密闭隔离。
在下壳29中设置有进风孔9和排风孔7,两者之间形成散热通道。进风孔9设置于散热风扇8的下方,排风孔7设置于散热器6的下方。感应加热烹调器在正常工作时,空气从下壳29底部由进风口9进入,经散热风扇8吹向散热器6中,流经整个散热器6外露的表面后,再经由下壳29底部的排风口7排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中,该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大致相同,所不同的是控制面板1设置于上盖10内部,并位于封盖23的上方,请参阅图4、5所示。控制面板1安装在上盖10内,采用此种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结构更为紧凑。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中,该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大致相同,所不同的是上盖10包括第一上盖和第二上盖,第一、第二上盖相对立地设置于玻璃面板2的侧边,请参阅图6、7所示,可看作是将上盖10与下壳29所形成的空间拆分成两半设置于玻璃面板2对立的两侧边。逆变电路5和散热模块设置在玻璃面板2的两侧,使得整流桥22和大功率半导体等易发热元器件产生热量的区域更为分散,且散热性能更好。此外,上盖10靠近玻璃面板2的一侧安装有红外测温装置30,以测量被加热的烹调器皿的本体温度。红外测温装置30与逆变电路5连接,并将检测的温度信号反馈到逆变电路5中,实时控制逆变电路5输入到感应加热线圈3中的电流大小,从而实现感应加热烹调器的自动烹调和自动保护功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感应加热烹调器还包括支撑柱28。支撑柱28粘接在玻璃面板2的下方。支撑柱28上设置有螺蚊孔,并与下壳29通过螺纹连接。玻璃面板2和下壳29采用此连接方式,其连接结构简单,且连接性能可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感应加热烹调器还包括密封圈11。下壳29与玻璃面板2、上盖10安装之前,在下壳29、玻璃2、以及上盖10任意两者之间的接触处放置密封圈11,使其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采用密封圈11结构,感应加热烹调器在使用过程中,可以防止杂物进入感应加热烹调器内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下壳29的底部边缘以及底部中央还设置有凸台12。凸台12的尺寸不宜过大,其与橱柜直接接触,使得感应加热烹调器放置在橱柜中时,避免下壳29的底部直接与橱柜接触。此外,凸台12设置于进风孔9与排风孔7之间,起到阻隔空气流通作用,防止排出的热风回流到进风孔9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感应加热烹调器还包括加强筋4。在安装有逆变电路5和散热模块的上盖10的区域,由于已经飘出了玻璃面板2的工作面,导致玻璃面板2与上盖10在交接处连接强度不足。为了解决此问题,在玻璃面板2上粘接条状的加强筋4,加强筋4的一端粘接在玻璃面板2上,另外一端固定在上盖10上,使之连接成一体,从而加强玻璃面板2与上盖10的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感应加热烹调器中的玻璃面板2、感应加热线圈3及下壳29的总厚度与使用者的使用便利性息息相关,因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采用压缩制作的感应线圈3、以及标准厚度的玻璃面板2,薄片材料制成的下壳29,构成可以达到的相对最小厚度,从而提高使用者的使用便利性。同时通过外观的视觉效果处理,使其在视觉上呈现出薄的效果。根据逆变电路5和散热模块的尺寸,将上盖10设置成相对较低的厚度,并将其置于玻璃面板2的前侧、后侧、左侧、右侧,或者同时多侧。在上盖10上可以安装金属饰边,露于橱柜上面时,既不影响用户的使用,又可以达到装饰的效果。感应加热烹调器采用上述实施例的结构,安装时不受橱柜是否开孔的限制,使用便利性高;散热效果好,提高了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感应加热烹调器,包括下壳(29)、分别安装在所述下壳(29)上方的玻璃面板(2)和上盖(10)、设置于所述玻璃面板(2)下方的感应加热线圈(3)、与所述感应加热线圈(3)连接的逆变电路(5)、与所述逆变电路(5)接触的散热模块、以及分别控制所述感应加热线圈(3)和所述逆变电路(5)运作的控制面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10)设置于与所述玻璃面板(2)相邻的位置;所述逆变电路(5)和所述散热模块分别设置于所述上盖(10)与所述下壳(29)形成的空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模块包括与所述逆变电路(5)接触的散热器(6)、以及散热风扇(8);所述下壳(29)中还设置有进风孔(9)以及排风孔(7);所述进风孔(9)设置于所述散热风扇(8)的下方,所述排风孔(7)设置于所述散热器(6)的下方;所述进风孔(9)和所述排风孔(7)之间形成散热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加热烹调器还包括安装在所述上盖(10)与所述下壳(29)形成的空间内的壳体(18);所述壳体(18)中设置有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逆变电路(5)放置在所述上腔室中;所述散热器(6)与所述散热风扇(8)分别放置在所述下腔室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面板(1)设置于所述上盖(10)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10)包括第一上盖和第二上盖;所述第一、第二上盖相对立地设置于所述玻璃面板(2)的侧边。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加热烹调器还包括红外测温装置(30);所述红外测温装置(30)安装在所述上盖(10)中与所述玻璃面板(2)相邻的一侧,并与所述逆变电路(5)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加热烹调器还包括支撑柱(28);所述支撑柱(28)粘接在所述玻璃面板(2)下方,并与所述下壳(29)通过螺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加热烹调器还包括密封圈(11);所述密封圈(11)设置于所述下壳(29)、所述上盖(10)以及所述玻璃面板(2)中任意两者之间的接触处。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29)的底部边缘以及底部中央设置有凸台(12)。
10.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加热烹调器还包括加强筋(4);所述加强筋(4)连接所述玻璃面板(2)与所述上盖(10)。
CN 201220579213 2012-11-06 2012-11-06 感应加热烹调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29732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579213 CN202973214U (zh) 2012-11-06 2012-11-06 感应加热烹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579213 CN202973214U (zh) 2012-11-06 2012-11-06 感应加热烹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973214U true CN202973214U (zh) 2013-06-05

Family

ID=485142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579213 Expired - Lifetime CN202973214U (zh) 2012-11-06 2012-11-06 感应加热烹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97321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07884A (zh) * 2012-11-06 2014-05-21 深圳拓邦股份有限公司 感应加热烹调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07884A (zh) * 2012-11-06 2014-05-21 深圳拓邦股份有限公司 感应加热烹调器
CN103807884B (zh) * 2012-11-06 2017-08-25 深圳拓邦股份有限公司 感应加热烹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75413B2 (ja) 加熱調理器
CN203693249U (zh) 电饭煲的煲体及电饭煲
CN100551175C (zh) 加热烹调器
CN202973214U (zh) 感应加热烹调器
CN201391917Y (zh) 一种家用多功能电炉
CN209300760U (zh) 锅盖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CN205458072U (zh) 电水壶
CN103807884A (zh) 感应加热烹调器
CN207094681U (zh) 电磁烹饪器具
CN205655353U (zh) 一种高效散热的电磁加热装置
JP3975988B2 (ja) 加熱調理器
CN203704074U (zh) 电磁炉壳体
CN207527648U (zh) 电磁炉
CN206398783U (zh) 电磁炉
CN206560273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05807538U (zh) 一种对称式布局的双头电磁灶
CN206626631U (zh) 电磁炉
CN205299646U (zh) 一种电磁炉
JP5446767B2 (ja) 炊飯器
CN210951426U (zh) 电磁炉
CN210951411U (zh) 电磁炉
CN215175254U (zh) 燃气灶具
CN208475391U (zh) 电磁炉
JP2014135119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CN217843983U (zh) 一种冷却风道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427

Address after: 516000 Guangdong province Huizhou City Zhongkai high tech Zone Dongjiang High-tech Industrial Park in Dongxing District, East New Road No. 113

Patentee after: HUIZHOU TOPBAND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Nanshan District, Guangdong high tech Industrial Park, Tsinghua University,, B District, building 4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TOPBAND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605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