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965516U - 墨盒 - Google Patents

墨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965516U
CN202965516U CN 201220644609 CN201220644609U CN202965516U CN 202965516 U CN202965516 U CN 202965516U CN 201220644609 CN201220644609 CN 201220644609 CN 201220644609 U CN201220644609 U CN 201220644609U CN 202965516 U CN202965516 U CN 2029655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print cartridge
air chamber
chamber
sl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64460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李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rint Rite Unicorn Image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rint Rite Unicorn Image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rint Rite Unicorn Image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Print Rite Unicorn Image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64460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9655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9655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96551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墨盒,包括壳体,由壳体围成的腔体被隔板分隔成至少一墨水腔和一海绵腔;海绵腔和墨水腔通过墨水通道连通;海绵腔的下方设置有出墨口,上方设置有海绵腔进气口;海绵腔进气口通过气道与大气连通;气道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一导气槽、至少一气室和第二导气槽;气室位于海绵腔和墨水腔之间,其内设置有导气管,导气管的根部固定在壳体上,导气管的出气口悬于气室内;第一导气槽的出气口与导气管的根部连通,第一导气槽的进气口与大气连通;第二导气槽的出气口与海绵腔进气口相连;第一导气槽和第二导气槽形成在壳体外表面上,除第一导气槽的进气口外,其余部分被密封件密封。这种墨盒有较好的防漏墨性能。

Description

墨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墨盒,尤其涉及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通过喷墨而在记录介质上进行记录的喷墨记录单元或喷墨记录设备上的墨盒。
背景技术
喷墨打印机是常见的打印设备,为现代化办公提供极大的方便。现有的喷墨打印机大多使用可拆卸地安装到喷墨打印机内的墨盒提供打印使用的墨水,在打印过程中,墨盒装载的墨水喷射在作为打印介质的纸张上,形成所需的图案和文字。
现有的部分墨盒具有一个壳体,壳体围成一个腔体,腔体内设置有一个墨水腔和一个海绵腔。墨水腔装载有墨水,海绵腔内通常填充有海绵等多孔材料。海绵腔腔体的下方设有一个出墨口,上方设有一个进气口;出墨口与打印机的打印头相连,进气口与大气相连通。壳体至少包括六个壁,底壁上设置有出墨口,顶壁与底壁相对;底壁与顶壁之间设置有相互平行的、面积较小的两个侧壁,和两个相互平行的、面积较大的前壁和后壁;两个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连接部和插销,连接部和插销用于将墨盒固定在打印机内。
进行打印工作时,海绵腔的墨水通过出墨口供给打印头,随着墨水消耗,海绵腔中的压力小于墨水腔中的压力,致使墨水腔中的墨水通过墨水通道进入到海绵腔中,完成对海绵腔中墨水的补给。同时,随着墨水的消耗,墨盒内的压力逐渐小于大气压,此时,空气通过海绵腔上的进气口进入到墨盒内部,从而保持墨盒内部与外界的压力平衡。
公告号为CN 201604356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墨盒,该墨盒的大气进气口位于墨盒顶壁,并与设置在墨盒内的迷宫形气道的一端相通,气道的另一端与墨盒海绵腔连通。这种墨盒的缺点是:当墨盒侧倒放置时,气道中的墨水可以穿过气道中的缺口布满整个气道,一旦墨盒倒置,墨水就会从大气口漏出,气道防漏墨的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漏墨性能更好的墨盒。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墨盒,包括壳体,由壳体围成的腔体被隔板分隔成至少一墨水腔和一海绵腔;海绵腔和墨水腔通过墨水通道连通;海绵腔的下方设置有出墨口,上方设置有海绵腔进气口;海绵腔进气口通过气道与大气连通;气道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一导气槽、至少一气室和第二导气槽;气室位于壳体内,其内设置有导气管,导气管的根部固定在壳体上,导气管的出气口悬于气室内;第一导气槽的出气口与导气管的根部连通,第一导气槽的进气口与大气连通;第二导气槽的出气口与海绵腔进气口相连;第一导气槽和第二导气槽形成在壳体外表面上,除第一导气槽的进气口外,其余部分被密封件密封。
上述技术方案的墨盒,海绵腔与大气之间的气道由第二导气槽、气室、第一导气槽依次串联形成,而气室设置在海绵腔和墨水腔之间,这样可以使气道更长、容量更大,延长墨水布满整个气道的时间;气室中的导气管一端悬于气室腔体内,可以保证墨盒无论出于任何姿态,只要气室内的墨水无法淹没悬于气室内的出气口,墨水就不会通过导气管溢出。墨盒具有极好的防漏性能。
更好的,墨盒的气室设置在海绵腔和墨水腔之间。这种技术方方案的墨盒,可以将气室的容积做的较大,增大泄漏墨水容纳能力,提高防漏性能。
更好的,墨盒的导气管的出气口大致位于气室腔体的中心位置。这样设计的好处是,无论墨盒处于何种姿态,当气室内墨水不足其容积的一半时,墨水不会淹没大气进气口,从而保证墨盒在各种姿态下具有较为一致的防漏性能。
更优的,墨盒的壳体包括设有出墨口的底壁和与底壁相对的顶壁;位于底壁与顶壁之间的相互平行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相互平行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第一侧壁上设有连接部,第二侧壁上设有插销;第一导气槽位于第三侧壁;第二导气槽位于第四侧壁。
这种技术方案的墨盒,将第一导气槽和第二导气槽分别设置在面积较大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上,对导气槽进行一次密封即可,而且在面积较大的平面上加工导气槽,生产工艺更简单;另外,也能够使第一导气槽和第二导气槽的长度较长,增强防漏可靠性。
进一步的,墨盒的第三侧壁和/或第四侧壁上设置有用于观察气室内部情况的观察口。这种设计可以便于用户观察气室内部情况,及时避免墨水漏出。
进一步的,墨盒的气室至少为2个,在墨盒的安装方向上排成一列,并且气室依次串联,并且最靠近顶壁的气室与第一导气槽相连。
这种技术方案中,让气室排成纵向的一列,并且自上而下串联,可以有效延缓墨水渗入气室的时间,提高防漏性。
进一步的,墨盒的其中至少一气室内填充有多孔材料。这种设计在气室中填充海绵等多孔材料,形成吸收腔,吸收部分渗入气室的墨水,防止墨水自由晃动,能进一步增强防漏性能。
更好的,墨盒的第一导气槽和第二导气槽至少其中一个具有至少一个U形折弯。这种设计增加了导气槽的长度,其U形部分能进一步提高防漏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墨盒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的墨盒处于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墨盒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墨盒的立体图;
图5是图4中的墨盒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介绍过程中针对的具体结构或者零部件,仅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参考性例证,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实施例描述技术方案的启示下,还可以设计出或者摹制得到不超出本实用新型之技术范围或者技术实质的各种等同或者类似的技术特征。由此,如果用这种示例性说明来限制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囊括的保护范围是不适宜的。等同或类似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仍然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第一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墨盒100的壳体包括顶壁120、底壁130、第一侧壁111、第二侧壁112、第三侧壁113和第四侧壁114。底壁130上设有出墨口131,第一侧壁111上设有连接部115,第二侧壁上设有插销116,第三侧壁113和第四侧壁114上分别设有墨水通道140和143。
如图3所示,在墨盒100的壳体围成的腔体中设有一个墨水腔190和一个海绵腔180,海绵腔180内填充有海绵182,海绵腔180的下方与出墨口131连通,上方在海绵182的切角处形成有气室181,气室181的壁上形成有海绵腔180的进气口(图中不可见)。在墨水腔190和海绵腔180之间,并且大致位于墨盒100的壳体围成的腔体中心的位置设置有第一气室151、第二气室152、第三气室153和第四气室154,上述四个气室自上而下在墨盒100的安装方向上排列成一列,第一气室中设有导气管155。
见图1,第三侧壁113上形成有第一导气槽160,第一导气槽160的进气口161与大气保持连通,进气口161位于第三侧壁113大致中心的位置;第一导气槽160的出气口162与导气管155的根部连通。第二气室152和第四气室154在第三侧壁113上设有观察口,以便观察内部墨水情况。图1中的墨水通道140、第一导气槽160、第二气室152和第四气室154的观察口均被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制成的密封件117密封,密封件117仅在第一导气槽160的进气口161处设有通孔,使进气口161与大气保持连通。
如图2所示,第四侧壁114上形成有第二导气槽170,第二导气槽170的出气口171与海绵腔180上方的海绵腔进气口相连,以便将空气导入到海绵腔180的气室181中;第二导气槽170的进气口169与第四气室154的出气口167相连(见图1)。第一气室151和第三气室153在第四侧壁114上开设有观察窗,以便观察气室内部的墨水情况。图2中的墨水通道143、第二导气槽170、第一气室151和第三气室153的观察窗被由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制成的密封件118密封。导气管155的根部固定在第三侧壁113上,其进气口163悬空,并大致位于第一气室151腔体的中心位置。
在其他实施例中,密封件可以由不透明的材料制成,并通过胶粘、焊接或热熔的方式固定到墨盒的壳体上;作为变换,密封件也可以与墨盒壳体一体成型或者就是墨盒第三侧壁或者第四侧壁的一部分。
结合图1和图2,第一导气槽160的出气口162与第一气室151的导气管155的根部连通,第一气室151通过导气孔164与第二气室152连通,第二气室152通过导气孔165与第三气室153连通,第三气室153通过导气孔166与第四气室154连通,第四气室154通出气口167与第二导气槽的进气口169连通。这样,第一导气槽160、第一气室151、第二气室152、第三气室153、第四气室154和第二导气槽170依次串联,形成海绵腔180和大气之间的空气通道。打印时的空气流动的路径为:空气从进气口161进入第一导气槽160,从第一导气槽160的出气口162进入到导气管155中,从导气管155悬空的出气口163进入到第一气室151中,从第一气室151下方的导气孔164进入到第二气室152中,从第二气室152下方的导气孔165进入到第三气室153中,从第三气室153下方的导气孔166进入到第四气室154中,从第四气室154下方的出气口167通过第二导气槽170的进气口169进入到第二导气槽170中,再沿着第二导气槽170从出气口171进入到海绵腔180的气室181中。其中,导气孔164和导气孔166形成在气室靠近第三侧壁113的部分,导气孔165和出气口167形成在气室靠近第四侧壁114的部分;就每一气室而言,空气的进口和出口分别位于气室形成的长方体的对角线两端。第二导气槽160具有一个自下而上的U形折弯。
在本实施例中,非打印时,如果外界气温骤降,或取下墨盒并不适当地倒置时,墨水腔190及海绵腔180中的墨水将反向流入气室,而这样的结构设计,能尽可能地延长墨水充满四个气室的时间,以确保防漏;打印时,外界气体向墨盒内补充时,四个气室的空气流动方向是自上而下的,泄漏到气室中的墨水可以随气体沿导气通道回流至海绵腔,从而减少或清空泄漏导气通道中的墨水,进一步提高防漏性能,同时又可以充分利用墨水,减少墨水在导气通道沉积的几率。作为一种改进,可以在第二气室152和第四气室154中填充海绵(图中未显示),也可以只在第三气室153中填充海绵,以阻碍墨水在其中自由流动,提高防漏性能。
第二实施例
如图4和图5所示,墨盒200壳体围成的腔体中包括三个气室,从上至下分别是第一气室251,第二气室252和第三气室253;每个气室中均设置有导气管215;第一气室251和第二气室252的观察窗设置在第四侧壁214上,第三气室253的观察窗设置在第三侧壁213上;第一气室251和第二气室252的导气管215的根部固定在第三侧壁213上,第三气室253的导气管215的根部固定在第四侧壁214上。形成在第三侧壁213上的第一导气槽260的一端为进气口261,另一端为出气口262;进气口261与大气连通,出气口262与第一气室251中的导气管215的根部连通;第一气室251通过形成在第三侧壁213上的第三导气槽266与第二气室252的导气管215连通;第二气室252通过形成在第四侧壁214上的第四导气槽269与第三气室253的导气管215连通;第三气室253的导气孔271与第二导气槽273的进气口272连接,第二导气槽273的出气口274与墨盒200的海绵腔连通。这样,第一导气槽260、第一气室251、第三导气槽266、第二气室252、第四导气槽269、第三气室253和第二导气槽273依次串联,形成了海绵腔与大气之间的空气通道。
如图4所示,上述第一导气槽260、第三导气槽266以及第三气室253的观察窗被由透明材料制成的密封件217密封;如图5所示,上述第二导气槽273、第四导气槽269以及第一气室251和第二气室252的观察窗均被由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制成的密封件218密封。
除了上述结构之外,墨盒200的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例墨盒100的结构相同;墨盒200的导气方式也与墨盒100的导气方式相同。
显然,气室中导气管的出气口可以朝向相同方向,也可以朝向不同方向,但导气管的出气口朝向不同方向比朝向相同方向更能提高墨盒的防漏性能。
在其他实施例中,气室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或更多。气室空置或在其中设置海绵或导气管可以根据需要任意进行组合,只需保证至少配置有一个导气管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导气槽的进气口在墨盒使用时是与墨盒外部大气连通的,运输时优选的被密封件密封。对第一导气槽的进气口被预先密封的墨盒,使用前,可以用针刺穿密封件或沿密封件上预制的印痕撕掉部分密封件从而使该进气口与墨盒外部大气相通。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以及围绕实施例的相关结构变换进行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技术方案,例如,气室可以完全形成在墨盒壳体内部,而不设置观察窗;或者导气槽也可以形成在墨盒壳体的顶壁、第一侧壁或第二侧壁上,而气室也可以形成在靠近顶壁或者底壁的位置等等。此等改变以及等效变换均应包含在权利要求所述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墨盒,包括
壳体,由所述壳体围成的腔体内包括一墨水腔和一海绵腔;
所述海绵腔和所述墨水腔通过墨水通道连通;
所述海绵腔的下方设置有出墨口,上方设置有海绵腔进气口;
所述海绵腔进气口通过气道与大气连通;
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道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一导气槽、至少一气室和第二导气槽;
所述气室位于壳体内,至少一所述气室内设置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的根部固定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导气管的出气口悬于所述气室内;
所述第一导气槽的出气口与所述导气管的根部连通,所述第一导气槽的进气口与大气连通;
所述第二导气槽的出气口与所述海绵腔进气口相连;
所述第一导气槽和所述第二导气槽形成在所述壳体外表面上,除所述第一导气槽的进气口外,其余部分被密封件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室位于所述海绵腔和所述墨水腔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气管的出气口大致位于所述气室腔体的中心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包括底壁和顶壁,以及位于所述底壁与所述顶壁之间的相互平行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和相互平行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
所述第一侧壁上设有连接部,所述第二侧壁上设有插销;
所述第一导气槽位于所述第三侧壁;
所述第二导气槽位于所述第四侧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侧壁上设置有用于观察所述气室内部情况的观察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侧壁上设置有用于观察所述气室内部情况的观察口。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室至少为2个,并在所述墨盒的安装方向上排成一列;
所述气室依次串联,并且最靠近所述顶壁的气室与所述第一导气槽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
至少一所述气室内填充有多孔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气槽和所述第二导气槽至少其中一个具有至少一个U形折弯。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气槽和所述第二导气槽至少其中一个具有至少一个U形折弯。
CN 201220644609 2012-11-29 2012-11-29 墨盒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9655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644609 CN202965516U (zh) 2012-11-29 2012-11-29 墨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644609 CN202965516U (zh) 2012-11-29 2012-11-29 墨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965516U true CN202965516U (zh) 2013-06-05

Family

ID=485066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644609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965516U (zh) 2012-11-29 2012-11-29 墨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965516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79774A (zh) * 2017-08-23 2017-11-24 珠海欣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体盒
CN107683210A (zh) * 2015-05-28 2018-02-09 锡克拜控股有限公司 具有背压系统的墨贮存器
CN114083904A (zh) * 2021-10-26 2022-02-25 厦门微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uv树脂胶水的供墨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83210A (zh) * 2015-05-28 2018-02-09 锡克拜控股有限公司 具有背压系统的墨贮存器
CN107379774A (zh) * 2017-08-23 2017-11-24 珠海欣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体盒
CN107379774B (zh) * 2017-08-23 2023-09-15 中山诚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体盒
CN114083904A (zh) * 2021-10-26 2022-02-25 厦门微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uv树脂胶水的供墨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64556B2 (en) Tank, tank unit and liquid ejection system
CN202965516U (zh) 墨盒
CN201922646U (zh) 墨盒填充装置和墨盒填充组件
CN201064974Y (zh) 喷墨打印机墨盒以及连续供墨装置
CN201784252U (zh) 一种负压式墨盒填充装置
WO2016143247A1 (ja) タンク、タンクユニットおよび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CN202412917U (zh) 墨盒
CN201784253U (zh) 一种负压式墨盒填充装置
CN201070874Y (zh) 喷墨打印机墨盒
CN2910571Y (zh) 带墨盒架的墨盒
JP2017077652A (ja) タンク、タンクユニット、液体噴射システム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CN202826733U (zh) 一种新型无海绵喷墨打印机墨盒
CN101372175B (zh) 连续供墨系统的打印墨匣
CN102717599A (zh) 墨水容器及灌墨装置
CN102785481A (zh) 墨盒填充装置及其向墨盒填充墨水的方法
CN202106685U (zh) 墨盒
CN209492293U (zh) 墨罐及具有其的喷墨打印机
CN207931304U (zh) 一种具有双重防止墨水回流的一体化连供墨盒
CN201483896U (zh) 一种带有保护盖的喷墨墨盒
CN214774855U (zh) 一种墨水盒
CN201950953U (zh) 一种墨盒内的气压平衡控气装置
CN202357594U (zh) 一种防漏墨盒
CN212124583U (zh) 一种多腔室结构的墨盒
CN203657869U (zh) 隔膜式隔离包
CN217457251U (zh) 高热阻物料存储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605

Termination date: 2020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