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85481A - 墨盒填充装置及其向墨盒填充墨水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墨盒填充装置及其向墨盒填充墨水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85481A
CN102785481A CN2011101327074A CN201110132707A CN102785481A CN 102785481 A CN102785481 A CN 102785481A CN 2011101327074 A CN2011101327074 A CN 2011101327074A CN 201110132707 A CN201110132707 A CN 201110132707A CN 102785481 A CN102785481 A CN 1027854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print cartridge
filling device
ink tank
aspir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3270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85481B (zh
Inventor
钦雷
陈伟健
刘文科
马达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Ninestar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Ninestar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Ninestar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Ninestar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13270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785481B/zh
Publication of CN1027854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854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854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854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墨盒填充装置及其向墨盒填充墨水的方法,墨盒填充装置包括墨水容器、墨盒仓及抽吸器,其中,所述墨水容器与所述墨盒仓连接成一体,所述墨盒填充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墨水容器连通的针状部及回墨口,且所述针状部为中空管;所述墨盒仓与至少一抽吸口连通;在所述墨盒装入所述墨盒仓的情况下,所述针状部与所述墨盒连通,所述抽吸口与所述墨盒的墨水供应部连通;所述抽吸器可分别与所述回墨口与所述抽吸口连接;所述墨盒填充装置还包括用于将所述墨盒固定在所述墨盒填充装置上的定位件。减小了墨盒填充装置的体积,节约了墨盒填充装置所占用的空间。

Description

墨盒填充装置及其向墨盒填充墨水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墨盒填充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墨盒填充装置及其向墨盒填充墨水的方法。
背景技术
喷墨打印机用墨盒分为一体式墨盒和分体式墨盒。一体式墨盒的喷墨头与储墨腔合二为一,且喷墨头设置在墨盒的墨水供应部上。分体式墨盒与一体式墨盒相反,喷墨头与储墨腔彼此分离,储墨腔仅容纳墨水,喷墨头则设置在喷墨打印机的字车上,墨水消耗完毕后只需要更换储墨腔,而不需要更换喷墨头。
为了检测墨盒中的墨水消耗量,其中,分体式墨盒还出现了一种具有压电传感器的分体式墨盒,以通过压电传感器感知墨盒内部的墨水量。当压电传感器感知分体式墨盒中的墨水耗尽后,可使用墨盒填充装置对分体式墨盒进行二次填充,使其获得二次使用价值。
现有技术中,上述带有压电传感器的墨盒填充装置包括容纳墨水的墨水容器、固定待填充墨盒的墨盒仓及用来将墨水容器中的墨水抽吸到墨盒中的抽吸器。墨水容器与墨盒仓相互独立,二者之间没有连接关系。墨盒及墨水容器上均插接有L型连接头,两个L型连接头之间连接有软管等。向墨盒填充墨水时,首先将墨盒固定在墨盒仓上,利用钻头经由墨盒仓上与墨盒注入孔相对应的位置插入墨盒,在墨盒上形成注入孔,然后将墨盒以出墨口朝上的方式水平放置在出墨口所在的平面,通过墨水容器上的L型连接头与墨盒上的L型连接头,使得墨水瓶与墨盒之间形成一封闭系统,最后将抽吸器与墨水容器的开口连接,抽吸墨水容器内部的空气,即此时墨水容器与墨盒中形成真空,然后,在气压平衡的作用下,墨水容器中的墨水会注入至墨盒中。
现有墨盒填充装置的缺陷至少在于:墨盒仓与墨水容器相互独立导致墨盒填充装置体积大,浪费空间资源。
并且,为了去除墨盒在填充过程中产生的气泡,现有技术中在通过上述墨盒填充装置将墨水会注入至墨盒中后,再将墨盒旋转至出墨口朝向侧面,芯片位于上方的姿态,并利用抽吸器与出墨口连接以抽吸传感器附近带气泡的墨水,最后将墨盒旋转至出墨口朝向下方,芯片位于侧面的姿态,利用抽吸器与出墨口连接抽吸传感器附近带气泡的墨水。
此外,上述墨盒填充装置使用时需要将墨水容器、软管、连接头等零部件组装后才能进行填充,而且进行填充前还需要用户进行钻孔,存在零部件繁多、操作繁琐、密封性差及占用体积大的问题。且墨水容器、软管、墨盒仓、L型连接头等部件均需要采用多套模具分别制作,使得制造成本较高,而且上述零部件之间采用的材料强度不同,则为了使零部件之间易于装配并且装配后能保证一定的密封性,材料的选择需要相当谨慎。
而且,在使用上述墨盒填充装置向墨盒填充墨水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将墨盒从墨盒仓上取下并旋转成不同的姿态再转入底座中,当用户不熟悉上述墨盒的操作时,容易出现旋转至错误方向而导致填充动作出错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墨盒填充装置及其向墨盒填充墨水的方法,以尽可能减少墨盒填充装置的体积,节约空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墨盒填充装置,包括墨水容器、抽吸器及用于放置待填充的墨盒仓,其中,所述墨水容器与所述墨盒仓连接成一体,所述墨盒填充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墨水容器连通的针状部及回墨口,且所述针状部为中空管;所述墨盒仓与至少一抽吸口连通;
在所述墨盒装入所述墨盒仓的情况下,所述针状部与所述墨盒连通,所述抽吸口与所述墨盒的墨水供应部连通;
所述抽吸器可分别与所述回墨口与所述抽吸口连接;
所述墨盒填充装置还包括用于将所述墨盒固定在所述墨盒填充装置上的定位件。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使用上述墨盒填充装置向墨盒填充墨水的方法,包括:
将墨盒插入所述墨盒填充装置中,使所述墨盒的墨水供应部朝上且与所述墨盒填充装置的抽吸口连通;
将抽吸器插入所述抽吸口,拉动所述抽吸器,使所述墨盒内部形成负压,所述墨盒填充装置的墨水容器中的墨水通过针状部进入所述墨盒;
旋转所述墨盒填充装置,使所述墨水供应部朝向水平方向;
将所述抽吸器插入所述抽吸口,拉动所述抽吸器抽出所述墨盒中带气泡的墨水。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使用上述墨盒填充装置向墨盒填充墨水的方法,包括:
将墨盒插入所述墨盒填充装置中,使所述墨盒的墨水供应部朝下且与所述墨盒填充装置的抽吸口连通;
将抽吸器插入所述抽吸口,拉动所述抽吸器,使所述墨盒内部形成负压,所述墨盒填充装置的墨水容器中的墨水进入通过针状部进入所述墨盒;
旋转所述墨盒填充装置,使所述墨水供应部朝向水平方向;
将所述抽吸器插入所述抽吸口,拉动所述抽吸器抽出所述墨盒中带气泡的墨水。
本发明提供的墨盒填充装置,通过将墨盒仓、墨水容器及定位件一体设置,减小了墨盒填充装置的体积,节约了墨盒填充装置所占用的空间。本发明提供的抽吸器及抽吸的方法,通过筒盖上的凸壁、缺口及活塞杆上的限制部,实现了抽吸限位,简化了抽吸操作,且使抽吸操作更加省力。本发明提供的填充墨水的方法,通过旋转墨盒填充装置,使墨盒中带气泡的墨水能够最大限度地被抽出,使得墨盒在使用过程中的墨水检测更加准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为实施例提供的墨盒填充装置待填充墨水的墨盒10的外观示意图;
图1b为图1a所示墨盒10的内部正面侧示意图;
图1c为图1a所示墨盒10的背面侧示意图;
图1d为图1a所示墨盒10的气泡捕获流路的展开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墨盒填充装置前侧面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墨盒填充装置后侧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墨盒填充装置分解示意图;
图4a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墨盒填充装置装入墨盒10后的示意图;
图4b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墨盒填充装置中抽吸器与上盖配合的示意图;
图4c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墨盒填充装置第一次抽吸时的示意图;
图4d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墨盒填充装置回墨时的示意图;
图4e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墨盒填充装置第二次抽吸时的示意图;
图4f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墨盒填充装置注墨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墨盒填充装置中上盖的从侧上方向下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墨盒填充装置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7a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墨盒填充装置去掉部分墨水容器仓侧壁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b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墨盒填充装置中墨水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墨盒填充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9a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墨盒填充装置分解示意图;
图9b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墨盒填充装置中墨盒仓与墨水容器的连接示意图;
图9c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墨盒填充装置背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墨盒填充装置的示意图;
图11a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墨盒填充装置中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b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墨盒填充装置的底座上与墨水容器装配的一侧示意图;
图11c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墨盒填充装置中墨水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d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墨盒填充装置中墨水容器的背面示意图;
图11e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墨盒填充装置中墨水容器剖开后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1f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墨盒填充装置装配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抽吸器实施例提供的抽吸器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13a为本发明抽吸器实施例提供的抽吸器筒盖结构示意图;
图13b为本发明抽吸器实施例提供的抽吸器筒盖的I-I截面图;
图14a为本发明为本发明抽吸器实施例提供的抽吸器处于“I-I”档的断面示意图;
图14b为本发明为本发明抽吸器实施例提供的抽吸器处于“II-II”档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为本发明抽吸器实施例提供的抽吸器活塞杆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更清楚的描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墨盒填充装置,首先对待填充墨水的墨盒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1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墨盒填充装置待填充墨水的墨盒10的外观示意图。墨盒10具有近似于长方体的形状,可拆卸地安装在喷墨打印机上,用于向喷墨打印机的打印头供应打印墨水。
墨盒10具有作为容器主体的盒体、覆盖盒体正面侧的盖、位于盒体与盖之间并覆盖盒体的薄膜、覆盖盒体背面侧的薄膜等部件。
如图1b所示,盒体内部形成用于储存、容纳墨水的墨水容纳部,且盒体内部形成有各种形状的肋。这些肋用来作为分隔壁,将墨水容纳部划分出上部墨水室1011(第一墨水室)、下部墨水室1012(第二墨水室)、传感器部104、墨水捕存室1013、多个凹部等。当薄膜覆盖在盒体正面侧时,其可封闭上述肋而在盒体内部形成上部墨水室1011、下部墨水室1012及多个墨水流路等。
具体地,当墨盒10安装在打印机上时,沿着墨水消耗时的流动方向,上部墨水室1011位于下部墨水室1012的上游侧。
此外,盒体的底表面上还设有与喷墨打印机的供墨针相连接的墨水供应部102。墨水供应部102用于将上述墨水容纳部中的墨水供应至打印机的打印头。
同样的,在形成于上述底表面的凹部侧壁上还设有大气开放孔103。大气开放孔103与墨盒10内部连通,并用于伴随墨水的消耗而及时补充空气至墨水容纳部中,保证墨盒10内部压力平衡。且如图1a所示,在墨盒10被使用前,上述凹部利用导气膜进行密封,即大气开放孔103被导气膜密封。
图1a所示,在墨盒10的侧表面上还设置有锁定杆件105。
锁定杆件105上设有突起部分1051,用于当墨盒10装载在打印机的滑架上时与形成在滑架上相应的结构配合。这样,通过锁定杆件105弯曲以及突起部分1051与相应结构之间的卡合,可将墨盒10固定在滑架上。
在锁定杆件105的下方还设有芯片106,其包括电路基板及存储器。其中,电路基板上设有多个电极端子1061,通过这些电极端子1061与设置于滑架上的装置侧端子相接触,使得墨盒10与打印机之间电连接。存储器既可为非易失性存储器,也可为带有后备电池的易失性存储器,主要用于在其中存储有与墨盒10相关的各种信息和喷墨打印机的墨水使用信息等,如墨水颜色、墨盒型号、制造厂商、生产日期、墨水消耗量等。
芯片106的后侧设置有压电传感器,即图1b所示的传感器部104,用于实际检测墨盒10中的墨水余量,主要包括传感器腔室、构成上述腔室壁面的一部分的振动板、向上述振动板施加振动的压电元件等元器件。
其中,传感器腔室构成从墨水容纳部向墨水供应部102输送墨水的墨水流路的一部分。也就是说,流动至墨水供应部102的墨水必然会经过传感器腔室,因此只需要检测传感器腔室中是否存在墨水,即可判断墨盒10中的墨水是否“将尽”。具体地,当传感器腔室中存在墨水/空气时,来自被压电元件施加振动的振动板的振动被传至墨水/空气中,则打印机控制部只需要根据该残余振动波形的频率、振幅等的差异,即可检测出墨盒10内是否还具有墨水。如当传感器腔室中具有墨水时,其输出的振动频率为33KHZ,当其中具有空气时,其输出的振动频率为100KHZ。但是,上述压电传感器存在以下问题:墨水流动时,墨水中混杂的气泡容易进入传感器腔室并停留在其中,使得传感器的检测频率发生变化,则出现即使当时墨水量是充足的,但是打印机却提示用户更换墨盒的状况,即压电传感器出现了误测,为此,需要在墨盒填充装置填充墨水时考虑如何去除压电传感器附近的气泡。
从图1c可知,盒体的背面侧设有容纳墨水压差阀的阀容纳室107。其中,墨水压差阀由阀膜、阀盖、弹簧等零部件组成。根据墨水容纳部与墨水供应部102之间的压力差而开启或关闭,从而选择性连通或阻断上述两者之间的墨水流路。
盒体的背面侧还设有放置气液分离膜的气液分离室108。其中,气液分离膜是利用可使气体通过而液体不能通过的材料制成,即利用高斥水性和高斥油性的纤维材料编织为网形状而形成,用于防止墨水容纳部中的墨水经由其中而流出。盒体的背面侧还形成有构成大气通道的曲折回路109及弯折凹槽110、构成墨水流路的L型凹槽111、细长凹槽112等。当薄膜与盒体的背面侧相熔融时,上述凹槽即可形成大气连通通道及墨水流路。
下面参考图1b与图1c对墨盒10的大气连通流路进行详细说明。大气开放孔103与设置在上述曲折回路109一端的通孔1091相连通,曲折回路109的另一端与形成在气液分离室底面的通孔1081相连接,通孔1081经由长圆形空间113与通孔1101连通,该通孔1101构成为弯折凹槽11的一端,弯折凹槽110的另一端1102为设置在墨水捕获室1013的通孔1102,墨水捕获室1013经由缓冲流路114、L型凹槽111等而与墨水容纳部连通。显然,外部空气经由大气开放孔103、曲折回路109、长圆形空间113、弯折凹槽110、墨水捕获室1013、缓冲流路114、L型凹槽111而到达墨水容纳部。将从大气开放孔103至缓冲流路114的大气连通流路设置得如此曲折的目的在于:延长从大气开放孔103到墨水容纳部的距离,以抑制墨水中的水分蒸发,并且防止墨水回流时会经由大气开放孔103而泄漏。同样的,上述墨水捕获室1013与缓冲流路114也是基于防止墨水回流的目的而设置,其可在墨水发生回流时容纳、拦截墨水。
此外,从图1d所示,在下部墨水室1012与传感器部104之间还设有一气泡捕获流路115,用于捕获混入墨水中的气泡。气泡捕获流路115由多个垂直方向变换部分以及多个水平方向变换部分组合而成。其中,垂直方向变换部将墨水的流向反向地变换成垂直方向,水平方向变换部将墨水的流向每次变化大约90度使其成水平方向,因此可以节省空间并形成为弯曲部众多的复杂流路结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墨盒填充装置包括墨水容器、抽吸器及用于放置待填充墨盒的墨盒仓,其中,所述墨水容器与所述墨盒仓连接成一体,所述墨盒填充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墨水容器连通的针状部及回墨口,且所述针状部为中空管;所述墨盒仓与至少一抽吸口连通;
在所述墨盒装入所述墨盒仓的情况下,所述针状部与所述墨盒连通,所述抽吸口与所述墨盒的墨水供应部连通;
所述抽吸器可分别与所述回墨口与所述抽吸口连接;
所述墨盒填充装置还包括用于将所述墨盒固定在所述墨盒填充装置上的定位件。
其中,所述墨盒仓可位于所述墨水容器的上方,具体地,所述墨盒仓可为所述墨水容器的侧壁的延伸部;或者所述墨水容器与所述墨盒仓可拆卸地连接,如所述墨盒仓下方设置有储墨腔及用于装入所述墨水容器的墨水容器仓,储墨腔设置在所述墨水容器仓的侧壁内,所述墨盒仓为所述墨水容器仓的侧壁延伸部,所述针状部、回墨口均通过所述储墨腔与所述墨水容器连通。
所述定位件可为上盖,位于所述墨盒仓的上方,一端与所述墨盒仓可旋转地连接,另一端可与所述墨盒仓相扣合,所述上盖的顶部设置有抽吸通道,所述抽吸通道的底部设置有通道口,顶部及侧壁均设置有所述抽吸口;
所述针状部可为圆锥状的中空管,设置在所述墨盒仓的侧壁上,所述回墨口设置在所述墨水容器的侧壁上。
所述上盖的一侧还可设有延伸部。
所述墨盒仓的底部可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顶部高于所述墨盒仓的底部表面。
所述墨盒填充装置上还可设置有一与所述墨水容器连通的气孔,且所述气孔总是靠近/位于所述墨水容器在抽吸方向的最高位置处。
或者,所述定位件可包括卡扣及与所述卡扣可卡合的卡槽;且所述墨盒仓可旋转地连接在所述墨水容器的一侧,如所述墨盒仓可旋转地直接连接在所述墨水容器的一侧,或者可旋转地连接在一底座上,该底座与所述墨水容器的一侧连接,即所述墨盒仓可通过一底座间接地可旋转地连接在所述墨水容器的一侧;所述卡扣位于所述墨盒仓上与所述墨水容器连接的一侧,在所述墨盒仓与所述墨水容器贴合的状态下,所述卡扣卡合在所述卡槽中;所述卡槽可位于所述墨水容器上与所述卡扣相对应的位置,也可位于上述底座上与所述卡扣相对应的位置;
所述墨盒仓的底部设有中空的连通柱,所述连通柱与所述抽吸口连通;
所述针状部设于所述墨水容器上与所述墨盒仓连接的一侧。
所述墨盒填充装置还可包括:
框架,位于所述墨水容器上背离所述墨盒仓的一侧,与所述墨水容器连接;或者,位于所述底座与所述墨水容器之间,且与所述底座及墨水容器可旋转地连接;
所述抽吸口及回墨口位于所述框架的顶部。
上述底座可与所述墨水容器固定连接,所述底座上设有所述卡槽的一侧具有凹陷的容纳部,所述容纳部的边缘与所述墨盒仓相匹配,且所述容纳部上设有注墨通孔,所述墨盒仓可旋转地连接在所述底座上设有所述卡槽一侧;所述针状部设置于所述墨水容器上与所述底座连接的一侧,且伸出所述注墨通孔。
所述墨盒填充装置还可包括:用于使所述墨盒仓及墨水容器相对于所述框架旋转的旋转发生件。具体地,所述旋转发生件可为旋钮,设置在所述墨水容器上背离所述底座的一侧,与所述墨水容器固定连接。或者,所述旋转发生件可为把持部,设置在所述底座边缘。
下面给出具体的实施例对墨盒填充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图2a、图2b及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墨盒填充装置20的结构示意图。从图3可知,墨盒填充装置20包括:墨水容器21、墨盒仓25、上盖26、针状部27及抽吸器28(抽吸器28见图4a-图4e)。
墨水容器21用于储存用作补充至上述墨盒10的墨水。墨水容器21的侧壁上设有回墨通道24及回墨口241,回墨口241为回墨通道24与外界连通的端口,回墨通道24的另一端口与墨水容器21连通,用于将在填充操作过程中进入抽吸器28中的多余墨水注回至墨水容器21中。具体地,抽吸器28(如图4a-图4e所示)可插入回墨口241进行回墨,将抽吸器28内的墨水通过回墨通道24注入到墨水容器21中。
回墨口241可采用普通胶塞进行密封,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该回墨口241也可利用自闭密封圈242进行密封,该自闭密封圈242结构与上述抽吸口的自闭密封圈结构类似(详见下面第一抽吸口及第二抽吸口的说明),不使用时自闭缝在其自身弹力的作用下保持封闭状态,而当将抽吸器28插入至上述自闭密封圈242时,自闭缝可以打开,则此时抽吸器28与墨水容器21相连通,抽吸器28中多余的墨水可注回至墨水容器21中。
回墨通道24与进气通道分开设置。墨水容器21的顶部靠近回墨口241的一端附近设置有气孔211,即进气通道。
该气孔211所在位置在进行填充操作时总是位于或靠近抽吸方向的最高处,这样可在保证空气进入或排出的同时降低墨水泄漏的可能性。该气孔211可利用胶塞、自闭密封圈等密封件进行密封。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密封件结构更简单、用户操作更简单,优选地,利用防水透气膜进行密封,即只允许空气通过而不允许液体通过,既可达到进气、排气的目的,又可以防止墨水容器21中的墨水发生泄漏(图4c-图4e中为清楚标示空气流动方向,省略防水透气膜的结构)。当墨盒填充装置20进行抽吸操作时,随着墨水容器21中的墨水量的减少,外部大气可及时经由气孔211而补充进入墨水容器21中,保证墨水容器21内部平衡,防止其内部负压过大而引起注墨通道的墨水回流,即此时气孔211用作进气通道。
当抽吸器28通过回墨通道24向墨水容器21注墨时,上述进气通道变为排气通道(图中未示出),将墨水容器中的空气及时排出。具体地,当墨盒填充装置20进行回墨操作时,由于抽吸器28中的墨水回注在墨水容器21中,则根据密闭空间压力平衡原理,此时墨水容器21的空气经由气孔211而向墨水容器21外部排出,保持墨水容器21内部压力平衡,此时气孔211用作排气通道。即为使加工工艺简单化,本实施例中进气通道与排气通道同轴设置。
墨盒仓25用于放置墨盒10,设置成与墨水容器21连接成一体,如墨盒仓25与墨水容器21可利用相互卡合或焊接的方式形成一体,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两者采用注塑的方式而一体成型,墨盒仓25位于墨水容器21的上方,为墨水容器21的侧壁向上的延伸部。
当从上往下看时,墨盒仓25大体上呈“ㄇ”状,其周壁围设成与墨盒10外形轮廓尺寸相当的容纳空间251,且在周壁上还形成有数个挡板252,可与墨盒10的底表面相抵接,限制墨盒10向上的运动。
针状部27位于容纳空间251内,换句话说,墨盒仓25内部设有一突出的针状部27。如图3所示,针状部27为带有中空内腔的圆柱形管,针状部27的位置与上述墨盒10背面侧的弯折凹槽110的通孔1102相对应。具体地,当将墨盒10放置在上述墨盒仓25中时,用户只需要用力按压墨盒10正面侧,针状部27即可戳穿墨盒10盒体背面侧的薄膜而与上述通孔1102连通。
为了提高工艺效率,优选地,针状部27与上述墨盒仓25一体成型。而且,上述针状部27在墨盒仓25中没有放置墨盒时,针状部27的外围套设有密封管271,可利用密封件进行密封。优选地,上述密封件为一由硅胶制成的胶塞272。胶塞272在墨盒填充装置20使用时从密封管271上取下,而在墨盒填充装置20使用完毕后再装回密封管271,使针状部27处于密封状态。本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密封件也可为设置在上述针状部27的自闭阀膜,确切地说,是装载在针状部27中的自闭阀膜。该自闭阀膜可根据墨盒10与墨水容器21之间的压差而关闭或打开。本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为了使用户的按压更为省力,可将针状部27设置成圆锥状,即与墨盒10相配合的一端具有较小的直径,而与墨盒仓25相配合一端具有较大的直径。上述针状部27也可采用与墨盒填充装置不同的材料制成,再装配在墨盒仓25上。
墨盒仓25及墨水容器21的侧壁上设置有连通的注墨通道(图中未示出),其一端与针状部27连通,另一端与墨水容器21相连通,用于将墨水容器21中容纳的墨水通过针状部27输送至上述墨盒10中。
墨盒仓25的侧壁顶端外设有一卡槽253,卡槽253位于回墨口241的上方,用来固定上盖26。
上盖26将上述墨盒10固定在墨盒填充装置20上,以节省填充装置20所占用的空间。
上盖26的一端为连接端261,与墨盒仓25通过铰链连接,使得上盖26可绕墨盒仓25旋转一定的角度。上盖26的另一端则设有可与上述卡槽253相扣合的卡扣262,卡扣262尾部设有突出部268,以便于打开扣合在卡槽253上的卡扣262。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盖26上还设有一延伸部263。当墨盒10安装在墨盒仓25上,且上盖26扣合在墨盒仓25上时,该延伸部263可与墨盒10上具有最大表面积的侧表面相接触,从而与墨盒仓25相配合以限制墨盒10在前后方向的运动。
此外,在上盖26的连接端261附近还形成有长方体状突出部264,该突出部264从上盖26的外表面向内表面凸出,与墨盒10上远离墨水供应部102一端的底表面相对应,并进一步与墨盒10的设有大气开放孔103的凹部位置相对应,使得当墨盒10安装在填充装置20后,旋转上盖26与墨盒仓25配合时,上述突出部264可与上述凹部相配合,且上述突出部264外部还套设有一硅胶套265,即突出部264与硅胶套265组成一密封部分。当上盖26旋转固定后,上盖26的外表面与墨盒仓25的外表面基本持平,成一盒体状,墨盒仓25及墨水容器21位于该盒体内。且此时上述密封部分可密封墨盒10上的大气开放孔103所在的凹部,即密封大气开放孔103,防止了外部空气进入墨盒10中,使得墨盒10与墨盒填充装置20之间形成一密闭空间。
此外,上述密封部分还具有一限制作用,其可向下压紧墨盒10,防止墨盒10在上下方向上发生窜动,使墨盒10被紧紧地固定在填充装置20上。显然,当墨盒10安装在填充装置20后,上盖26可使墨盒10在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向都得到定位,并形成一密闭的空间。
此外,如图5所示,上盖26的外表面上还设有一从外表面向内凹陷而形成的第一空间22、第二空间23及第三空间266。第三空间266连通第一空间22及第二空间23。第一空间22的底部形成有与上述墨水供应部102相连通的通道孔2661。
第一空间22、第二空间23及第三空间266可被一通道板267所覆盖,形成抽吸通道。且通道板267上设有与上述通道孔2661相连通的第一抽吸口221即抽吸通道的第二端口。第一抽吸口221位于第一空间22的上方。
在上盖26的侧表面上则设有一第二抽吸口231即抽吸通道的第三端口,与第二空间23连通。因此,该第二抽吸口231经由上述第二空间23、第三空间266、第一空间22而与通道孔2661连通。显然,第一抽吸口221与第二抽吸口231的轴线彼此相交。
如图5所示,当通道板267覆盖在第一空间22、第二空间23及第三空间266上时,形成一条连通第一抽吸口221与墨盒10的第一抽吸通道,及一条连通第二抽吸口231与墨盒10的第二抽吸通道。明显地,第一抽吸通道为经由第一抽吸口221、第一空间22、通道孔2661、墨水供应部102而与墨盒10内部连通的通道。类似地,第二抽吸通道为经由第二抽吸口231、第二空间23、第三空间266、第一空间22、通道孔2661、墨水供应部102而与墨盒10内部连通的通道。且第一抽吸通道的第一抽吸方向与第二抽吸通道23的第二抽吸方向在墨盒装入方向所在平面上形成一定的角度。本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理解为,上述第一抽吸通道与第二抽吸通道也可以分别独立地形成,而无需上述共用通道即第一空间22。
上述抽吸通道与放置在墨盒仓25中的墨盒10连通,确切地说,是与墨盒10的墨水供应部102相连通,用于进行填充操作时将墨盒10内部的空气通过墨水供应部102及抽吸通道排出,而使墨盒10内部形成负压。
此外,第一抽吸口221、第二抽吸口231可在不使用的情况下进行密封。如图3所示,第一抽吸口221利用自闭密封圈222进行密封,第二抽吸口231利用自闭密封圈232进行密封。自闭密封圈222、自闭密封圈232采用硅胶制成,具有良好的弹性。自闭密封圈222、自闭密封圈232上设有一贯穿自身的自闭缝,平时该自闭缝由于其两侧的压力平衡而处于封闭状态,当抽吸器28插入时,该自闭缝变成打开状态,则抽吸器28与墨盒10之间经由上述第一或第二抽吸通道而彼此连通,抽吸器28与抽吸通道相配合而进行抽吸动作。
如图4b~图4e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抽吸器28包括筒身281、筒盖282、活塞283、活塞杆284以及手柄285。
其中,筒身281上具有一体成型的抽气嘴2811,且筒身281与筒盖282相配合以形成一运动空间。
活塞283与活塞杆284的一端固结在一起,手柄285则与活塞杆284的另一端连接。手柄285与活塞杆284可螺旋连接或套接或一体成型。
使用时,用户可握住手柄285,向上或向下移动以拉动活塞杆284,从而带动活塞283在上述运动空间中上下移动以抽吸或排出空气或墨水。
如图2b所示,在上盖26与第二抽吸口231相对的一侧上设有防滑垫201,在墨水容器21上与回墨口241相对的一侧上设有防滑垫202,目的在于确保墨盒填充装置20在其填充时不容易发生滑动,保证填充操作的顺利进行。防滑垫201、防滑垫202均由具有一定摩擦力或阻力的材料制成。
为使用户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墨盒填充的状态,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墨盒填充装置20利用透明材料制成。
以下根据图4a至图4f,对使用墨盒填充装置20向墨盒10填充墨水的操作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步.将墨盒填充装置20放置在一平面上,使墨水容器21位于墨盒填充装置20的下边,并解除卡扣262与卡槽253之间的锁紧状态,打开上盖26,如图3所示。
第二步.如图4a所示,取下密封针状部27的胶塞272,将墨盒10以其通孔1102与针状部27相对,墨水供应部102与上盖26的通道孔2661相对,大气开放孔103与上盖26的长方体状突出部264相对的姿态放进墨盒仓25中,也即将墨盒10以“墨水供应部102朝上、设有墨水供应部102的底表面水平放置、芯片106朝向侧面”的姿态放置在墨盒仓25上,并用力按压墨盒10,使针状部27戳穿墨盒10盒体背面侧的薄膜,与弯折凹槽110的通孔1102相连通。此时墨盒10位于上述墨盒仓25的容纳空间251中,位于挡板252的下方,且墨水容器21与墨盒10之间彼此连通。然后,旋转上盖26,使其上的卡扣262与墨盒仓25上的卡槽253彼此扣合,此时,上盖26的密封部分即突出部264及硅胶套265,与墨盒10的底表面相抵接,且通道孔2661与墨盒10的墨水供应部102相连通,延伸部263也与墨盒10的上述侧表面相抵接,至此,墨盒10被固定在填充装置20上。
第三步.如图4b所示,将预先准备好的抽吸器28的抽气嘴2811插入填充装置20的第一抽吸口221,抽吸器28通过第一抽吸口221、第一空间22及通道孔2661与墨水供应部102连通。然后,沿图4c所示箭头向上拉动手柄285,带动活塞杆284向上运动,进而带动活塞283向上运动,使得墨水供应部102中空气沿图4c所示的箭头经由墨水供应部102、通道孔2661、第一空间22及第一抽吸口221流向抽吸器28中。且墨盒10的墨水压差阀在墨水容纳部与墨水供应部102之间的压差作用下被打开,墨水容纳部与墨水供应部102连通。墨水容纳部中的空气沿着图4c所示箭头流向抽吸器28中,从而墨水容纳部中形成负压。由于墨水容纳部与墨水容器21经由针状部27、注墨通道连通,墨水容器21中的墨水在压力差的作用下经由注墨通道、针状部27补充至墨水容纳部中。当墨水容器21中的墨水因流动而减少时,外部空气及时经由气孔211补充至墨水容器21中,以维持墨水容器21内部的压力平衡。当观察到抽吸器28中的墨水量到达一定值时,则表示墨盒10已被注满墨水,此时可停止向上拉动抽吸器28,并拔出抽吸器28。
第四步.如图4d所示,将上述墨盒填充装置20逆时针旋转90°,设有防滑垫201、防滑垫202的表面与第一步中墨盒填充装置20放置的平面接触。由于防滑垫201、防滑垫202与平面之间的摩擦作用,保证了墨盒填充装置20在上该平面上不会发生滑动。此时,墨盒10维持“墨水供应部102朝向侧面、底表面位于竖直方向、芯片106朝上而位于水平面、气泡捕获流路115向上延伸”的姿态,且回墨口241所在平面也朝上设置。
第五步.如图4d所示,将抽吸器28与回墨口241连接,并向下推动手柄285,使得活塞杆284带动活塞283向下运动,从而将抽吸器28中的墨水回注至墨水容器21中,同时墨水容器21内部的空气经由气孔211而排出容器外部,保证容器内压力平衡。注墨完毕后,再次拔出抽吸器28。
第六步.如图4e所示,将抽吸器28插入第二抽吸口231中。抽吸器28通过第二空间23、第三空间266及第一空间22与墨水供应部102连通。拉动手柄285再次抽吸墨盒10中的空气,及墨水供应部102附近带气泡的墨水,当看到抽吸器28中的墨水到达既定量时,停止向上拉动抽吸器28,并拔出抽吸器28。
第七步.重复上述第五步,将抽吸器28中多余的墨水回注至墨水容器21中。然后,顺时针旋转填充装置20,使其回到第一步所处的状态,此时,墨盒10及墨盒填充装置20中的墨水如图4f所示。
第八步.打开上盖26,取下墨盒10,用胶塞272重新密封针状部27。如有需要,还可以利用芯片复位器等装置对墨盒10的芯片106内部的信息进行复位。
由上述填充过程可知,对墨盒10进行填充的过程包括两次抽吸。其中,第一次抽吸的目的主要是对墨盒10整体进行填充,保证墨水容纳部中充满墨水。但是在这个阶段中气泡容易残留在传感器部104附近,如果就此将充填完毕的墨盒10装入打印机中,由于残留气泡的作用容易使压电传感器发出错误的应答信号,而使得打印机无法识别墨盒10或直接判断墨盒无墨,尽管墨盒10已装入并且已装满墨水。因此,在第一次抽吸后还需要进行第二次抽吸的动作,目的是将传感器部104的气泡抽走,保证压电传感器周围是墨水,不会发生误测。但是,第二次抽吸如果在墨盒10维持“墨水供应部朝上、芯片朝向侧面”的姿态下进行,虽然可将传感器部附近的部分带有气泡的墨水抽走,连接传感器部104与下部墨水室1012的气泡捕获流路115及传感器部104靠近上述流路侧中的气泡却无法被抽走,导致当墨盒10经过运输过程的振荡或环境温差的变化时,容易将残留在上述流路上的气泡再次输送至传感器中而导致传感器发生误测。因此在进行第二次抽吸之前,必须将墨盒填充装置20逆时针旋转90度,使得墨盒10维持“墨水供应部朝向侧面、底表面位于竖直方向、芯片朝上而位于水平面、气泡捕获流路向上延伸”的姿态,也就是说,将墨盒10旋转90度而使其位于上述姿态。此时,由于气泡的质量较轻,在墨水浮力的作用下,上述流路中的气泡会上升集中在传感器的腔室附近,即集中在盒体此时放置姿态的最高点上,则此时进行抽吸动作,即可使混杂有大量气泡的墨水被抽走,充分保证传感器的附近无气泡,保证墨盒10装机能够识别并能进行打印。
实施例二
墨盒填充装置的墨水容器中的墨水在对墨盒进行数次填充后,就会被消耗完毕,此时如果直接将整个墨盒填充装置丢弃,会造成资源浪费,且增加用户的使用成本。为了使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使用,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本实施例中,墨盒填充装置中的墨水容器可拆卸,即当墨水容器中的墨水消耗完后,可以更换墨水容器,使墨盒填充装置可以再次使用。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墨水容器与所述墨盒仓可拆卸地连接,墨盒仓及上盖部分同实施例一,墨盒仓下方具有墨水容器仓601,用于安装可拆卸的墨水容器210。
可拆卸的墨水容器210如图7b所示,墨水容器210的顶壁上设有一楔形块43,用于将墨水容器210固定在墨水容器仓601中。墨水容器210上还设有定位孔46及通墨孔2101。定位孔46用于将墨水容器210相对于墨水容器仓601进行定位。通墨孔2101用于出墨或进墨。
如图6所示,墨水容器仓601内部空间尺寸与墨水容器210的外形轮廓尺寸相当。墨水容器仓601上与墨水容器仓601仓口相对的底部(为竖直状态)上设置有连通管40和定位柱44。
如图7a所示,墨水容器仓601的侧壁内设置有储墨腔45,用来储存少量墨水。
储墨腔45与连通管40连通。当墨水容器210插入墨水容器仓601中时,楔形块43与设置在墨水容器仓601上的凹部(图中未示出)相配合,墨水容器仓601中的定位柱44插入墨水容器210的定位孔46中,墨水容器210被定位并固定在墨水容器仓601中。同时,连通管40插入通墨孔2101中,墨水容器210经由连通管40与储墨腔45连通。
储墨腔45与针状部27连通,当墨盒仓25中安装了墨盒10时,储墨腔45通过针状部27与墨盒10连通,从而当墨水容器210插入墨水容器仓601中时,墨水容器210通过通墨孔2101、连通管40、储墨腔45及针状部27与墨盒10连通。
回墨通道24设置在储墨腔45中。当抽吸器28插入回墨口241,将墨水注入回墨口241中时,墨水通过回墨通道24进入储墨腔45,进而通过连通管40、通墨孔2101进入墨水容器210中。
当墨水容器210装载在墨水容器仓601中时,墨水容器210与储墨腔45之间即可形成一密闭的墨水储存空间,且墨水容器210经由上述储墨腔45而与回墨通道、注墨通道相连通。当上述墨水储存空间中的墨水被消耗掉之后,只需解除上述楔形块43与凹部之间的锁紧状态,即可将墨水容器210取出,然后将一新的墨水容器210装入墨水容器仓601中,或者对墨水容器210进行墨水补充后再将其装入墨水容器仓601中。这样,墨盒填充装置可以多次重复利用,避免造成资源浪费,也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进气通道设置成同实施例一一样与排气通道同轴,且优选地,进气通道形成在墨水容器210上。具体地,如图7b所示,进气通道为形成在墨水容器210顶壁上的一进气孔42,该进气孔在填充操作过程中既充当进气通道,又充当排气通道。同样的,该进气孔42可利用自闭密封圈、防水透气膜进行密封,根据具体需要选择即可。
本实施例中,墨盒填充装置的其它结构及填充方法与实施例一类似,在此不作赘述。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中墨盒填充装置与上述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提供的墨盒填充装置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墨盒仓25的底部增加了弹性件,以更好地将墨盒固定在墨盒仓中。
如图8所示,在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所示的墨盒仓25的底部设有一具有弹性的压紧定位片29。该压紧定位片29稍高于上述容纳空间251的底部表面。当墨盒10装入容纳空间251时,墨盒10向下挤压压紧定位片29,使压紧定位片29产生一向上的弹性力,从而推动墨盒10向上运动。同时由于墨盒仓25的周壁上设有与墨盒10的底表面相抵接的数个限制墨盒10向上运动的挡板252,因此,墨盒10在压紧定位片29与挡板252的配合作用下,在上下方向上得到充分的限定或固定。
同样的,本实施例中,墨盒填充装置其它结构及填充方法与实施例一类似,在此不作赘述。
实施例四
为了使用户更加容易和更省力地将墨盒填充装置上的针状部插入待填充的墨盒中,本实施例中,墨盒仓与墨水容器各自独立成型,墨盒仓可绕墨水容器旋转,且针状部27直接设置在墨水容器上。当墨盒10插入墨盒仓后,旋转墨盒仓,使墨盒仓与墨水容器扣合在一起时,针状部27可直接戳穿墨盒背面侧的薄膜而插入墨盒10,形成注墨口,连通墨水容器与墨盒10,从而将实施例一中旋转上盖的动作转换为注墨口的形成动作。
如图9a所示,墨盒仓30独立成型,用于放置墨盒10。
如图9a及9b所示,墨盒仓30的下方两侧均设有铰轴303,墨水容器31上设置有与铰轴303相匹配的轴孔312。将铰轴303与轴孔312相配合后,墨盒仓30与墨水容器31可旋转地连接在一起。具体地,墨盒仓30以铰轴303为轴线可绕墨水容器31旋转。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铰轴也可设置在墨盒仓30的一侧,只需要墨水容器31上设有与之对应的轴孔即可。
墨盒仓30上设有成“厂”状的卡扣301。墨水容器31的侧壁上设置有与卡扣301可卡合的卡槽311。
当墨盒仓30与墨水容器31相配合时,卡扣301可与卡槽311相配合,扣入卡槽311中。
根据上述墨盒填充装置结构,在进行墨盒填充动作之前,需将墨盒10安装在墨盒仓30中,推动墨盒仓30以使其绕墨水容器31发生旋转,即推动墨盒10使其相对于墨水容器31发生旋转,并逐渐靠近墨水容器31。当卡扣301与卡槽311相靠近而未配合时,针状部27与墨盒10上相应位置处的薄膜相接触。当墨盒仓30进一步朝向墨水容器31旋转时,卡扣301与卡槽311相卡合,针状部27戳穿墨盒10背面侧的薄膜而与通孔1102相连通,使得墨水容器31与墨盒10彼此连通。显然,如此设置,用户只需要执行墨盒仓30的旋转动作即可完成上述注墨孔形成动作,比直接按压墨盒的方法较为方便、省力。
此外,上述墨盒仓30上还设有一中空的连通柱302,与墨水供应部102连通。
如图9a所示,墨盒填充装置还包括一框架32,墨水容器31被限定在框架32的底部及四个定位腿形成的空间内。
框架32的顶部设置有抽吸口37及回墨口38,框架32与墨水容器31之间设置有抽吸通道47。抽吸口37为抽吸通道47的第一端口,抽吸通道47的第二端口伸出墨水容器31。抽吸通道47既可为一设有两端管头的软管,也可为直接在框架32及墨水容器31上形成的通道。其中,抽吸口37及回墨口38在不使用的情况下可用密封件密封,密封件详见上述实施例一中的说明。
当墨盒仓30卡扣在墨水容器31上时,连通柱302套设在抽吸通道47的第二端口上,连通柱302通过抽吸通道47与抽吸口37连通。
当墨盒10放入墨盒仓30时,连通柱302插入墨盒10,与墨水供应部102连通。这样,墨盒10通过连通柱302、抽吸通道47与抽吸口37连通。
当抽吸器28插入抽吸口37时,抽吸器28与墨盒10的墨水供应部102相连通。抽吸器28进行抽吸时,通过抽吸口37、抽吸通道47及连通柱302抽吸墨盒10内部的空气。
同样的,本实施例中墨盒填充装置其它结构及填充方法与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类似,在此不作赘述。
本实施例中,墨盒仓30与墨水容器31可固定连接,并相对于框架32进行旋转。如图9c所示,墨水容器31的背面(即背离墨盒仓30的一侧)设置有旋钮49,旋钮49与墨水容器31固定连接,其旋转可带动墨水容器31及墨盒仓30在框架32内旋转,从而使得墨盒填充装置在向墨盒填充墨水的过程中所需要的旋转操作更加简便,只需旋转旋钮达到需要的状态即可。
实施例五
用户在填充过程中需要进行两次抽吸,两次抽吸时墨水供应部的姿态不相同,即填充装置需要经过旋转。为了使旋转操作更加方便,本实施例中,在墨盒填充装置上设置旋转发生装置,使得用户在操作过程中只需操作旋转发生装置即可直接旋转墨盒,无需将整体填充装置进行旋转,而且也无需设置两个抽吸口。
如图10所示,墨盒填充装置200包括:框架36、墨盒仓34、底座35及墨水容器33。其中,墨盒仓34、底座35与、框架36、墨水容器33依次装配连接在一起。
如图11a所示,框架36主体为圆形,顶部设置有抽吸口37及回墨口38,一侧设置有凸壁362形成的沟槽(图中未示出),另一侧设置有凸起363,底部具有承载部361,以稳定支撑整个墨盒填充装置200。抽吸口37及回墨口38在不使用的情况下可用密封件密封,密封件详见上述实施例一中的说明。
如图11b所示,底座35外部轮廓与框架36的外部轮廓匹配,装配在框架36有凸起363的一侧。底座35靠近框架36的一侧,中心设置有连接轴351,连接轴351两侧对称设置有卡槽352。底座35背离框架36的一侧具有凹陷的容纳部353。容纳部353的一竖边侧设置有卡槽354,容纳部353底部具有注墨通孔355。底座35上还设有一旋转发生件,其可使墨水容器33及底座35发生旋转。该旋转发生件为设置在底座35上的把持部,该把持部可为形成在底座35上的数个与用户手指相吻合的凹部。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该把持部设置成自底座35上方向外突出的圈状部39,用户在使用时,只需要握住圈状部39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即可带动墨盒10与墨水容器33进行旋转。
如图11b所示,墨盒仓34的外形轮廓与容纳部353的外形轮廓相匹配,可通过铰轴与容纳部353的一竖边侧相连。该竖边侧与卡槽354所在的竖边侧相对。墨盒仓34靠近底座35的一侧设置有托挡部341,用于放置墨盒10。墨盒仓34上远离铰轴的一边设置有与卡槽354相匹配的卡扣342,卡扣342朝向框架36一侧。将墨盒10插入墨盒仓34中后,旋转墨盒仓34至卡扣342与卡槽354扣合,墨盒10便装入由墨盒仓34和底座35构成的空间中。此时,墨盒仓34的外表面与底座35连接墨盒仓34一侧的外表面大致持平,如同录音带装入录音机的结构一样,使得填充装置200的整体厚度降低。
抽吸通道的设置类似实施例四,连通柱302位于托档部341的底部,通过软管并经由孔356而与框架36上的抽吸口37连通。墨盒仓34上背离卡扣342的一侧设置有凸起343,便于用户打开墨盒仓34。打开墨盒仓34时,对凸起343施加向上及倾向铰轴一侧的作用力,可轻松打开墨盒仓34。
如图11c、图11d、图11e、图11f所示,墨水容器33的前侧边缘与框架36的圆形框架的内边缘相匹配,嵌于圆形框架内。墨水容器33的后侧边缘设置有相对称的卡钩331,墨水容器33的中心设置有轴孔332,轴孔332与底座35上的连接轴351对应匹配。墨水容器33的前侧设置有针状部27及回墨孔333,回墨孔333通过软管与框架36上的回墨口38连通。墨水容器33的圆周壁上靠近回墨口的位置设置有通气孔(图中未示出),以用作进气通道及排气通道。
装配时,将墨水容器33前侧插入框架36中,连接有墨盒仓34的底座35的连接轴351插入墨水容器33的轴孔332,针状部27从底座35上的注墨通孔355伸出,连接回墨孔333与回墨口38的软管以及连接连通柱302与抽吸口37的软管,墨水容器33上的卡钩331与底座35上的卡槽352对应扣合,完成墨盒填充装置200的装配。
为了减少墨水填充装置的整体厚度,也可将底座与墨水容器33的圆周壁及后侧盖密封在一起形成墨水容器。
此外,同实施例四,上述抽吸口37与回墨口38可经由设有管头的软管或形成在底座35、框架36上的通道而分别与墨水供应部102及墨水容器33相连通。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利用软管形成抽吸通道及回墨通道,这样,当进行上述旋转动作时,软管可发生一定的变形并保持连通,从而只需要设置一个抽吸口、一条抽吸通道即可。
同样的,本实施例中,墨盒填充装置200其它结构与前述实施例类似,在此不作赘述。
下面以墨盒填充装置200对墨盒10填充墨水为例,对本实施例的墨盒填充装置200向墨盒填充墨水的方法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第一步.将墨盒填充装置200放置在一平面上,承载部361在最底部与该平面接触,支撑整个墨盒填充装置200。打开墨盒仓34,并取下密封针状部27的胶塞。
第二步.如图10所示,将墨盒10放置在墨盒仓34中,使得连通柱302插入墨盒10的墨水供应部102中。然后,推动墨盒仓34使其绕底座35旋转,直至墨盒仓34的卡扣342与底座35的卡槽354相配合。此时,针状部27戳穿墨盒10盒体背面侧的薄膜,与弯折凹槽的通孔1102相连通,即墨水容器33与墨盒10之间彼此连通,墨盒10被固定在上述底座35的容纳部分353中。
第三步.将抽吸器28插入抽吸口37,拉动手柄285使动活塞杆284带动活塞283向上运动,以使墨水供应部102中的空气流向抽吸器28。墨水供应部102中的空气流向抽吸器28的过程中,墨盒10的墨水压差阀在墨水容纳部与墨水供应部102之间的压差作用下被打开,墨水容纳部中的空气也流向抽吸器28,墨水容纳部中形成负压。由于墨水容纳部与墨水容器33经由针状部27而连通,使得墨水容器33中的墨水在压力差的作用下经由针状部27而填充至墨盒10的墨水容纳部中。当墨水容器33中的墨水因流动而减少时,外部空气通过墨水容器33上的气孔进入墨水容器33中,使墨水容器33内部的压力维持平衡。当抽吸器28中的墨水量到达一定值时,则表示墨盒10已被注满墨水,停止向上拉动手柄285,并拔出抽吸器28。
第四步.将抽吸器28插入回墨口38,向下推动手柄285,使得活塞杆284带动活塞283向下运动,从而将抽吸器28中的墨水回注至墨水容器33中。墨水容器33中的空气随着墨水量的增加经由气孔而排出墨水容器33。回墨完毕后,拔出抽吸器28。
第五步.握住圈状部39,沿顺时针方向将底座35转动90度,使得位于容纳部353中的墨盒10处于“墨水供应部102朝向侧面(即朝向水平方向)、底表面位于竖直方向、芯片106朝上而位于水平面、气泡捕获流路115向上延伸”的状态,即“锁定杆件105位于侧面”的状态。由于底座35与墨水容器33之间固定连接,墨水容器33随着底座35的转动也旋转了90度,而框架36保持不变。
第六步.将抽吸器28再次插入抽吸口37中,拉动手柄285以再次抽吸墨盒10中的空气,确切地说,是抽吸墨水供应部102附近带气泡的墨水。当抽吸器28中的墨水到达既定量时,停止向上拉动抽吸器28,并拔出抽吸器28。
第七步.重复上述第四步,将抽吸器28中多余的墨水回注至墨水容器33中,然后,拔出并密封抽吸器28,逆时针旋转底座35,使其回到第一步时所处的状态。
第八步.打开墨盒仓34,取出墨盒10,利用原有的胶塞重新密封针状部27。如有需要,还可以利用芯片复位器等装置对墨盒10的芯片106内部的信息进行复位。
本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为,上述实施例一及实施例五的填充方法中,第三步与第六步的顺序可调换,也就是说,先以墨盒维持“墨水供应部朝向侧面、底表面位于竖直方向、芯片朝上而位于水平面、气泡捕获流路向上延伸”的状态进行第一次抽吸,再以墨盒以“墨水供应部朝上、设有墨水供应部的底表面水平放置、芯片朝向侧面”的状态进行第二次抽吸,并且,为保证墨盒的填充质量,完成上述第二次抽吸后,还需要以墨盒处于“墨水供应部朝向下方”的状态从墨水供应部进行第三次抽吸。
本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五所述的旋转发生件也可为内径与上述轴孔外径相当的旋钮,相当于上述轴孔作为一轴,旋钮作为一轴孔,如图9c所示,用户只需要旋转旋钮49,即可经由轴孔、连接轴而带动墨盒及墨水容器转动,并在旋钮49的周围设置O、I、II等符号来表示墨盒的不同状态。
本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为,上述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五的墨盒仓上设有一密封件,以当墨盒装入其中时可密封大气开放孔。如在墨盒仓底部设置硅胶垫等,或与大气开放孔所在凹部相对应的圆柱等,等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为,回墨通道与进气通道同轴设置时,回墨口可直接利用自闭密封圈进行密封,即自闭密封圈的自闭缝既可在压差的作用下打开,也可在抽吸器插入时打开。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在回墨通道与进气通道同轴设置时,若抽吸器的抽气嘴上设有一突起,且当抽气嘴与回墨口的密封圈相配合时,上述突起可使密封圈的周壁发生部分变形,而在抽气嘴与密封圈之间形成缝隙,该缝隙即可用作排气通道。显然,此时回墨通道、进气通道及排气通道同轴设置。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墨盒填充装置中,墨水容器与墨盒仓及定位件形成一体,减小了墨盒填充装置的体积,节约了墨盒填充装置的占用空间。进一步地,墨盒填充装置中抽吸通道与墨水供应部进行连接,使得每次抽吸量保持恒定,这是因为抽吸通道与墨水供应部连接时,每次抽吸都是抽吸墨盒内部的空气,而墨盒内部的容积是固定的,因此其抽吸的空气量也是恒定的。并且,墨盒填充装置中进气通道、回墨通道、抽吸通道尽可能地设置在填充装置的定位件等零部件上,与零部件成为一体,使其可直接注塑得到,既使得制造成本较低,又保证了较好的密封性能。墨盒填充装置中墨水容器可拆卸,使得在其中的墨水消耗完毕后,可通过更换新的墨水容器使墨盒填充装置得以继续使用,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墨盒填充装置中的旋转发生部分,使得在墨盒填充装置的使用过程中旋转更为简单。
抽吸器实施例
如前所述,用墨盒填充装置对墨盒进行墨水填充操作时,需要完成两次抽吸:第一次抽吸是抽吸整个墨盒的空气,第二次抽吸是抽吸墨水供应部附近带气泡的墨水。由于两次抽吸的抽吸量不相同,用户难以把握,如果通过在抽吸器上形成相应的刻度来标识两次不同的抽吸量,使用时用户必须仔细观察液位,不便于操作。并且为了确保填充效果,第一次抽吸时达到第一次抽吸量后还需要保持一定时间,如果用户在抽吸后直接放手,则抽吸器容易在压差作用下向下移动,从而难以达到既定的抽吸量。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中,抽吸器上设有代表第一抽吸量的第一限位部分和代表第二抽吸量的第二限位部分,通过第一限位部分与第二限位部分的限位作用,以保证达到上述第一抽吸量与第二抽吸量,且使用户易于获知抽吸器已到达预定抽吸量。
如图12所示,抽吸器280包括筒身281、筒盖2820、活塞283、活塞杆2840、手柄285及抽气嘴2811。
如图13a所示,抽吸器280的筒盖2820外壁上,标记有对称设置的“O-O”、“I-I”、“II-II”的档位。其中,“O-O”档表示未对墨盒进行抽吸,“I-I”档表示第一次抽吸量,“II-II”档表示第二次抽吸量。
筒盖2820的内壁上形成有第一凸壁2821与第三凸壁2823、第二凸壁2822与第四凸壁2824。第一凸壁2821与第三凸壁2823分设在直线O-O两侧并相对,第二凸壁2822与第四凸壁2824分设在直线O-O两侧并相对。第一凸壁2821与第二凸壁2822之间形成有第一缺口2825,第一凸壁2821与第四凸壁2824之间形成有第四缺口2828。第三凸壁2823与第二凸壁2822之间形成有第二缺口2826,第三凸壁2823与第四凸壁2824之间形成有第三缺口2827。第一缺口2825与第三缺口2827对称地位于轴线O-O上,第二缺口2826与第四缺口2828对称地位于轴线II-II上。
此外,如图13b所示,第二凸壁2822及第四凸壁2824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小于第一凸壁2821与第三凸壁2823。
如图12所示,活塞杆2840的两侧肋片2842在靠近活塞283的一端形成有限制部2841。限制部2841的厚度大于其两侧肋片2842的其它部分,且大于第二缺口2826、第四缺口2828的宽度,小于第一缺口2825、第三缺口2827的宽度。或者,可认为限制部2841上下两端面之间的长度即限制部2841的长度等于第一抽吸量与第二抽吸量之间的差值。
图14a为抽吸器280进行第一次抽吸时拉出活塞杆2840后旋转活塞杆2840至“I-I”档的局部示意图。第一次抽吸时要达到的抽吸量为第一抽吸量。拉出活塞杆2840的过程中,两侧肋片2842上的限制部2841分别在第一缺口2825、第三缺口2827中上下穿插移动。由于限制部2841的厚度小于第一缺口2825的宽度,因此可穿过第一缺口2825、第三缺口2827。当旋转手柄285使活塞杆2840上带有限制部2841的两侧肋片2842均对准筒盖2820上的“I”,即旋转手柄285至“I-I”档时,两侧肋片2842上的限制部2841下方端面分别与第一凸壁2821、第三凸壁2823的上部表面相抵接,即第一凸壁2821及第三凸壁2823的上表面与限制部2841的下部表面构成第一限位部分。
图14b为抽吸器280进行第二次抽吸时拉出活塞杆2840后旋转手柄285至“II-II”档的示意图。第二次抽吸时要达到的抽吸量为第二抽吸量。拉出活塞杆2840之前,旋转手柄285使活塞杆2840上带有限制部2841的两侧肋片2842均对准筒盖2820上的“II”,即旋转手柄285至“II-II”档。拉出活塞杆2840的过程中,活塞杆2840两侧肋片2842上的限制部2841分别在第二缺口2826、第四缺口2828内穿插移动。由于限制部2841的厚度大于第二缺口2826、第四缺口2828的宽度,且在竖直方向上,第一凸壁2821及第三凸壁2823比第二凸壁2822及第四凸壁2824更靠近抽气嘴2811,因此,当拉至两侧肋片2842上的限制部2841的上端面分别抵达第一凸壁2821、第三凸壁2823的下表面时,活塞杆2840无法再被拉出,两侧肋片2842上的限制部2841的上端面分别与第一凸壁2821、第三凸壁2823的下表面相抵接,即第一凸壁2821与第三凸壁2823的下表面与限制部2841的上端面构成第二限位部分。从图中可知,“I-I”档所在的直线与“II-II”档所在的直线在水平面上相交,第一限位部分与第二限位部分的限制方向在水平面上形成一定的角度。
下面对用于向墨盒填充墨水的过程中,使用抽吸器280进行的两次抽吸操作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步.拉出活塞杆2840之前,旋转活塞杆2840,使活塞杆2840带有限制部2841的两侧肋片2842分别位于第一缺口2825及第三缺口2827中,即旋转手柄285至“O-O”档。
第二步.进行第一次抽吸时,拉动手柄285以向上拉动活塞杆2840带动活塞283向上移动,直至活塞283移动到其最大行程。然后,旋转手柄285,从“O-O”档调整至“I-I”档,并放开手。活塞杆2840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向下移动,直至活塞杆2840两侧肋片2842的限制部2841的下端面分别与第一凸壁2821、第三凸壁2823的上表面相抵接而无法下移为止。此时,达到第一次抽吸量。维持上述状态一段时间,直至抽吸器280中的墨水量不变。
第三步.将抽吸器280插入回墨口,旋转手柄285,使活塞杆2840两侧肋片2842分别旋转回第一缺口2825、第三缺口2827中,即调回“O-O”档,并向下推动活塞283以使抽吸器280中的墨水被注回至墨水容器中。
第四步.将抽吸器280插入抽吸口抽吸墨盒中带气泡的墨水,以进行第二次抽吸。抽吸之前,旋转手柄285,使活塞杆2840两侧肋片2842分别旋转至第二缺口2826、第四缺口2828中,即从“O-O”档调至“II-II”档。然后向上拉伸活塞杆2840直至无法拉动为止,此时活塞杆2840两侧肋片2842的限制部2841的上端面分别与第一凸壁2821、第三凸壁2823的下表面相抵接,抽吸量达到第二抽吸量。此时用户只需要握住手柄285保持该状态一定时间即可。
本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为了使用户更为省力地完成第二次抽吸,如图15所示,可在活塞杆2840a两侧肋片2842a的限制部2841的上方形成一第五缺口50。
该第五缺口50的宽度与第一凸壁2821的厚度相当或稍大于其厚度,并与限制部2841的上端面直接连接。当进行上述第二次抽吸时,在活塞杆2840a无法拉动的情况下,只需要旋转一下手柄285,使活塞杆2840a两侧肋片2842a上的第五缺口50分别与第一凸壁2821、第三凸壁2823相配合,从而使活塞杆2840a通过第五缺口50卡在第一凸壁2821、第三凸壁2823上,保证活塞杆2840a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无法下移,达到第二次抽吸的抽吸效果,并能使用户使用起来较为省力。
本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仅在两侧肋片中的一个肋片上设置第五缺口50也可达到上述效果。
本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还可以理解,上述第一限位部分、第二限位部分可设置成由弹簧及球组成的阀与孔相配合的方式,如同雨伞的伞骨一样,根据不同的抽吸量而将活塞杆设置成不同的长度且可嵌套的套件,套件之间利用可伸缩的阀与孔相互配合或脱离而选择性地连接。其中,上述可伸缩的阀可由弹簧及阀芯组成。此时,第一限位部分与第二限位部分位于同一轴线上的不同位置上。
本实施例中抽吸器的其它结构,与前述实施例类似,在此不作赘述。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抽吸器中,设置数个限位部分,使得抽吸操作更为省力、方便。上述抽吸器实施例提供的抽吸器可替代上述墨盒填充装置中的抽吸器,也可替代传统墨盒填充装置中的抽吸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9)

1.一种墨盒填充装置,包括墨水容器、抽吸器及用于放置待填充墨盒的墨盒仓,其特征在于,所述墨水容器与所述墨盒仓连接成一体,所述墨盒填充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墨水容器连通的针状部及回墨口,且所述针状部为中空管;所述墨盒仓与至少一抽吸口连通;
在所述墨盒装入所述墨盒仓的情况下,所述针状部与所述墨盒连通,所述抽吸口与所述墨盒的墨水供应部连通;
所述抽吸器可分别与所述回墨口与所述抽吸口连接;
所述墨盒填充装置还包括用于将所述墨盒固定在所述墨盒填充装置上的定位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填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墨盒仓位于所述墨水容器的上方;
所述定位件为上盖,位于所述墨盒仓的上方,一端与所述墨盒仓可旋转地连接,另一端可与所述墨盒仓相扣合,所述上盖的顶部设置有抽吸通道,所述抽吸通道的底部设置有通道口,顶部及侧壁均设置有所述抽吸口;
所述针状部设置在所述墨盒仓的侧壁上,所述回墨口设置在所述墨水容器的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墨盒填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墨盒仓为所述墨水容器的侧壁的延伸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墨盒填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墨水容器与所述墨盒仓可拆卸地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墨盒填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墨盒仓下方设置有储墨腔及用于装入所述墨水容器的墨水容器仓,储墨腔设置在所述墨水容器仓的侧壁内,所述墨盒仓为所述墨水容器仓的侧壁延伸部,所述针状部、回墨口均通过所述储墨腔与所述墨水容器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墨盒填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状部为圆锥状的中空管。
7.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墨盒填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的一侧还设有延伸部。
8.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墨盒填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墨盒仓的底部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顶部高于所述墨盒仓的底部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墨盒填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墨盒填充装置上还设置有一与所述墨水容器连通的气孔,且所述气孔靠近或位于所述墨水容器在抽吸方向的最高位置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填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包括卡扣及与所述卡扣可卡合的卡槽;
所述墨盒仓可旋转地连接在所述墨水容器的一侧,所述卡扣位于所述墨盒仓上与所述墨水容器连接的一侧,在所述墨盒仓与所述墨水容器贴合的状态下,所述卡扣卡合在所述卡槽中;
所述墨盒仓的底部设有中空的连通柱,所述连通柱与所述抽吸口连通;
所述针状部设于所述墨水容器上与所述墨盒仓连接的一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墨盒填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位于所述墨水容器上与所述卡扣相对应的位置;
所述墨盒填充装置还包括:
框架,位于所述墨水容器上背离所述墨盒仓的一侧,与所述墨水容器连接;
所述抽吸口及回墨口位于所述框架的顶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墨盒填充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底座,位于所述墨盒仓与所述墨水容器之间,与所述墨水容器固定连接,所述卡槽位于所述底座上与所述卡扣相对应的位置,所述底座上设有所述卡槽的一侧具有凹陷的容纳部,所述容纳部的边缘与所述墨盒仓相匹配,且所述容纳部上设有注墨通孔,所述墨盒仓可旋转地连接在所述底座上设有所述卡槽一侧;所述针状部设置于所述墨水容器上与所述底座连接的一侧,且伸出所述注墨通孔;
框架,位于所述底座与所述墨水容器之间,且与所述底座及墨水容器可旋转地连接;
所述抽吸口及回墨口位于所述框架的顶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墨盒填充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使所述墨盒仓及墨水容器相对于所述框架旋转的旋转发生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墨盒填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发生件为旋钮,设置在所述墨水容器上背离所述底座的一侧,与所述墨水容器固定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墨盒填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发生件为把持部,设置在所述底座边缘。
16.一种使用上述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墨盒填充装置向墨盒填充墨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墨盒插入所述墨盒填充装置中,使所述墨盒的墨水供应部朝上且与所述墨盒填充装置的抽吸口连通;
将抽吸器插入所述抽吸口,拉动所述抽吸器,使所述墨盒内部形成负压,所述墨盒填充装置的墨水容器中的墨水通过针状部进入所述墨盒;
旋转所述墨盒填充装置,使所述墨水供应部朝向水平方向;
将所述抽吸器插入所述抽吸口,拉动所述抽吸器抽出所述墨盒中带气泡的墨水。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所述墨盒填充装置,使所述墨水供应部朝向水平方向,及将所述抽吸器插入所述抽吸口,拉动所述抽吸器抽出所述墨盒中带气泡的墨水中的至少一个操作之后还包括:
将所述抽吸器中的墨水通过所述墨盒填充装置上的回墨口注回所述墨水容器中。
18.一种使用上述权利要求10-15任一项所述的墨盒填充装置向墨盒填充墨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墨盒插入所述墨盒填充装置中,使所述墨盒的墨水供应部朝下且与所述墨盒填充装置的抽吸口连通;
将抽吸器插入所述抽吸口,拉动所述抽吸器,使所述墨盒内部形成负压,所述墨盒填充装置的墨水容器中的墨水进入通过针状部进入所述墨盒;
旋转所述墨盒仓,使所述墨盒仓的墨水供应部朝向水平方向;
将所述抽吸器插入所述抽吸口,拉动所述抽吸器抽出所述墨盒中带气泡的墨水。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所述墨盒填充装置,使所述墨水供应部朝上,及将所述抽吸器插入所述抽吸口,拉动所述抽吸器抽出所述墨盒中带气泡的墨水中的至少一个操作之后还包括:
将所述抽吸器中的墨水通过所述墨盒填充装置上的回墨口注回所述墨水容器中。
CN201110132707.4A 2011-05-20 2011-05-20 墨盒填充装置及其向墨盒填充墨水的方法 Active CN1027854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32707.4A CN102785481B (zh) 2011-05-20 2011-05-20 墨盒填充装置及其向墨盒填充墨水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32707.4A CN102785481B (zh) 2011-05-20 2011-05-20 墨盒填充装置及其向墨盒填充墨水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85481A true CN102785481A (zh) 2012-11-21
CN102785481B CN102785481B (zh) 2015-04-08

Family

ID=471511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32707.4A Active CN102785481B (zh) 2011-05-20 2011-05-20 墨盒填充装置及其向墨盒填充墨水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785481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08311A (zh) * 2019-03-22 2019-05-28 杭州桥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一种打印机墨盒批量加墨设备
US11104150B2 (en) 2018-08-30 2021-08-3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Valve housing rotation prevention
CN114683704A (zh) * 2022-04-01 2022-07-01 联想图像(山东)科技有限公司 供墨装置及喷墨打印设备
US11970005B2 (en) 2018-08-30 2024-04-30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Rotatable dispensing nozzles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96358A (en) * 1994-10-31 1997-01-21 Hewlett-Packard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filling a print cartridge having a reservoir pressure of less than ambient pressure
WO1998022290A1 (en) * 1996-11-18 1998-05-28 Pbt International Ltd. An inkjet cartridge refill device
JP2003089215A (ja) * 2001-09-17 2003-03-25 S T Sangyo Kk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ー用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へのインクの補充方法および装置
CN201483892U (zh) * 2009-08-05 2010-05-26 珠海纳思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将墨水再填充至墨盒的墨水填充工具
CN101767486A (zh) * 2009-10-30 2010-07-07 珠海纳思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压差阀的墨盒的回收方法及回收后的墨盒
CN201685529U (zh) * 2010-05-12 2010-12-29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墨盒填充装置
CN201784253U (zh) * 2010-08-12 2011-04-06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负压式墨盒填充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96358A (en) * 1994-10-31 1997-01-21 Hewlett-Packard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filling a print cartridge having a reservoir pressure of less than ambient pressure
WO1998022290A1 (en) * 1996-11-18 1998-05-28 Pbt International Ltd. An inkjet cartridge refill device
JP2003089215A (ja) * 2001-09-17 2003-03-25 S T Sangyo Kk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ー用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へのインクの補充方法および装置
CN201483892U (zh) * 2009-08-05 2010-05-26 珠海纳思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将墨水再填充至墨盒的墨水填充工具
CN101767486A (zh) * 2009-10-30 2010-07-07 珠海纳思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压差阀的墨盒的回收方法及回收后的墨盒
CN201685529U (zh) * 2010-05-12 2010-12-29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墨盒填充装置
CN201784253U (zh) * 2010-08-12 2011-04-06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负压式墨盒填充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104150B2 (en) 2018-08-30 2021-08-3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Valve housing rotation prevention
US11970005B2 (en) 2018-08-30 2024-04-30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Rotatable dispensing nozzles
CN109808311A (zh) * 2019-03-22 2019-05-28 杭州桥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一种打印机墨盒批量加墨设备
CN109808311B (zh) * 2019-03-22 2021-01-01 浙江工平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打印机墨盒批量加墨设备
CN114683704A (zh) * 2022-04-01 2022-07-01 联想图像(山东)科技有限公司 供墨装置及喷墨打印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85481B (zh) 2015-04-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498098B2 (ja) 記録装置および液体収容部材
US9764556B2 (en) Tank, tank unit and liquid ejection system
CN102529386B (zh) 一种墨盒填充装置、墨盒填充系统及相应的墨盒填充方法
CN102371767B (zh) 一种负压式墨盒填充装置、系统及填充方法
CN201922646U (zh) 墨盒填充装置和墨盒填充组件
KR20150039810A (ko) 액체 수용체, 액체 소비 장치, 액체 공급 시스템 및 액체 수용체 유닛
CN102785481A (zh) 墨盒填充装置及其向墨盒填充墨水的方法
JP3166703U (ja)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JP2002225306A (ja) 液体収容容器への液体再充填方法および装置
CN201784252U (zh) 一种负压式墨盒填充装置
CN104070819A (zh) 墨盒和生产墨盒的方法
JP2012144017A (ja) 液体収容容器、及び、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WO2011075998A1 (zh) 墨水填充装置
CN107107621A (zh) 墨水罐
CN103223781A (zh) 液体容纳容器以及液体消耗装置
CN202428824U (zh) 组装式喷墨打印机墨盒
CN201784253U (zh) 一种负压式墨盒填充装置
CN101623956B (zh) 一种将墨水再填充至墨盒的方法及填充工具
CN202046001U (zh) 墨盒填充装置
JP2017077652A (ja) タンク、タンクユニット、液体噴射システム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JP2002001979A (ja) 記録装置用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CN202046000U (zh) 墨盒填充装置
KR101442631B1 (ko) 프린터의 무한 잉크공급기
CN202046002U (zh) 抽吸器及墨盒填充装置
CN202428820U (zh) 组装式喷墨打印机墨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