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931158U - 微型驱动电机 - Google Patents

微型驱动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931158U
CN202931158U CN 201220509765 CN201220509765U CN202931158U CN 202931158 U CN202931158 U CN 202931158U CN 201220509765 CN201220509765 CN 201220509765 CN 201220509765 U CN201220509765 U CN 201220509765U CN 202931158 U CN202931158 U CN 2029311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motor
micro
plate
outer ring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50976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小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TOPVC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Beitent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Beitent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Beitent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509765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9311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9311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93115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near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型驱动电机,包括上盖、上垫片、上弹簧片、载体、磁石组件、线圈组件、下弹簧组件、定位支架和底座;所述定位支架包括中心处设有透孔的板状本体和从板状本体上突出的多个支撑凸台,各支撑凸台位于板状本体的同一侧;所述板状本体把两下弹片的外边压接固定在底座上,各支撑凸台顶压在上弹簧片外圈上。本实用新型可有效控制上弹簧片外圈和下弹片外边之间间距,从而提高线性驱动效果。

Description

微型驱动电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微型电机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型驱动电机。
背景技术
微型摄像装置已经广泛应用在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上,其中的微型驱动电机(也叫透镜驱动电机)也越做越小。
传统的微型驱动电机一般包括上盖、上垫片、上弹簧片、透镜载体、磁石组件、线圈组件、下垫片、下弹簧组件和底座。传统的上盖采用导磁材料制成,包括顶壁和与顶壁相连的侧壁,所述顶壁中心处设有透光孔。上弹簧片包括外圈、内圈和连接外圈、内圈的丝簧;上弹簧片的外圈胶接固定在上垫片底壁上,内圈胶接固定在载体顶部上。所述下弹簧组件包括两个彼此绝缘的下弹片,各下弹片包括内边、外边和连接内边及外边的丝簧;下垫片把两下弹片的外边压接固定在绝缘底座上,下弹片的内边胶接固定在载体底部上。该种微型驱动电机在使用时,需要在其载体内置一透镜组件,并且其使用目的即是在一定距离内,线性驱动载体及透镜组件往复移动。所述载体和透镜组件相对于该种微型驱动电机而言,重量较重,会产生一个较大重力,为了抵消该重力,以免影响线性驱动效果,需要在组装制造时,让上弹簧片和下弹片产生一个用于抵消所述载体及透镜产生重力的内应力。具体方式是:采用形状和尺寸合适的载体,在固定好上弹簧片和下弹片组件后,使上弹簧片和下弹片产生一弹性形变,所产生的弹力用于抵消载体及透镜产生的重力。
这种方式带来的难点是:为了保证弹性形变的一致性,需要严格控制上弹簧片外圈和下弹片外边之间的间距,以及上弹簧片内圈和下弹片内边之间的间距;由于上弹簧片的内圈固定在载体顶部,下弹片的内边固定在载体底部,两者固定在同一部件上,所以只需要保证载体的加工精度,即可以很容易控制上弹簧片内圈和下弹片内边之间的间距;但是上弹簧片外圈和下弹片外边的固定则是分别固定在不同的部件上,且这两者之间的较厚部件是磁石组件,但磁石组件自身的加工精度较低,误差较大,不能用于定位两者间距;另外,传统产品中,上弹簧片外圈和上垫片固定在上盖上,其安装位置受上盖精度及固定方式限制;下弹片外边被下垫片压接固定在底座上,其安装位置受底座精度及固定方式限制;最终上盖又胶接固定在底座上,所以难以精确保证弹簧片外圈和下弹片外边之间的间距,也即难以保证上弹簧片和下弹片产生的弹性形变恰好抵消载体及透镜产生的重力,从而影响线性驱动效果。
此外,传统产品中,磁石组件中各磁石的固定是将其邻接上盖侧壁的外壁胶接固定在上盖侧壁上,其胶接效果不能通过直接观察得知,所以无法保证其胶接强度;从而导致在跌落试验中,磁石由于受到剧烈的冲击力,一旦其胶接强度稍差,就会从上盖侧壁上松动甚至脱落,造成不良品,所以其结构也存在亟需改进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效控制上弹簧片外圈和下弹片外边之间间距的微型驱动电机。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微型驱动电机,包括上盖、上垫片、上弹簧片、载体、磁石组件、线圈组件、下弹簧组件和底座;所述上盖包括顶壁和与顶壁相连的侧壁,所述顶壁中心处设有透光孔;所述上弹簧片包括外圈、内圈以及连接外圈和内圈的丝簧;上弹簧片的外圈固定在上垫片底壁上,内圈固定在载体顶部上;所述下弹簧组件包括两个彼此绝缘的下弹片,各下弹片包括内边、外边以及连接内边和外边的丝簧;所述下弹片的内边固定在载体底部上;其结构特点在于:还包括定位支架,所述定位支架包括中心处设有透孔的板状本体和从板状本体上突出的多个支撑凸台,各支撑凸台位于板状本体的同一侧;所述板状本体把两下弹片的外边压接固定在底座上,各支撑凸台顶压在上弹簧片外圈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磁石组件包括多个留有间隙的磁石,各支撑凸台位于相邻两个磁石的间隙中。
上述技术方案中,各支撑凸台在沿线圈组件周向上的两侧端抵接在相邻的两个磁石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板状本体的基本形状是具有至少两个压边的框状;所述各支撑凸台位于相应一个压边的中心处或者相邻两个压边的交界处。
上述技术方案中,该定位支架采用绝缘塑料或金属材料制成。
上述技术方案中,当定位支架采用金属材料制成时,定位支架的板状本体外表面上具有一层通过化学处理或涂覆工艺形成的绝缘层。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定位支架上的支撑凸台来精确定位上弹簧片外圈与下弹片外边之间的间距,只要保证了定位支架的加工精度,即可有效控制上弹簧片外圈和下弹片外边之间间距,从而有效保证上弹簧片和下弹片产生的弹性形变恰好抵消载体及透镜产生的重力,进而提高线性驱动效果。
(2)本实用新型中,各支撑凸台在沿线圈组件周向上的两侧端抵接在相邻的两个磁石上。这种结构可以在线圈组件周向上,限定各磁石的位置,增加磁石组件的抗冲击性能,有利于提高跌落试验的通过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微型驱动电机第一种结构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微型驱动电机的一种剖视图;
图3是图1所示微型驱动电机的一种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微型驱动电机第二种结构的一种爆炸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微型驱动电机第三种结构的一种剖视图;
图6是图5所示微型驱动电机中定位支架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所示标记为:定位支架1,板状本体11,压边111,支撑凸台12,透孔(13),上盖21,顶壁211,侧壁212,透光孔213,上垫片22,上弹簧片23,外圈231、内圈232,丝簧233,载体24,磁石组件25,线圈组件26,下弹簧组件27,下弹片271,内边272,外边273,丝簧274,底座28,中心孔281。
具体实施方式
(
(实施例1、微型驱动电机)
图1至图3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微型驱动电机的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其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微型驱动电机第一种结构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微型驱动电机的一种剖视图;图3是图1所示微型驱动电机的一种爆炸图。
本实施例是一种用于线性驱动微型透镜的微型驱动电机,见图1至图3所示,包括定位支架1、上盖21、上垫片22、上弹簧片23、载体24、磁石组件25、线圈组件26、下弹簧组件27和底座28。所述定位支架1采用绝缘塑料制成,所述上盖21采用导磁材料制成。
所述上盖21包括顶壁211和与顶壁211相连的侧壁212,所述顶壁211中心处设有透光孔213。
所述上弹簧片23包括外圈231、内圈232以及连接外圈231和内圈232的丝簧233;上弹簧片23的外圈231固定在上垫片22底壁上,内圈232固定在载体24顶部上。
所述磁石组件25包括多个留有间隙的磁石251,各磁石251的基本形状是等腰梯形,由于本实施例的上盖是长方体,线圈组件外形是八角形,所以各磁石位于上盖腔体的四个内角处;各支撑凸台12位于相邻两个磁石251的间隙中。所述下弹簧组件27包括两个彼此绝缘的下弹片271,各下弹片271包括内边272、外边273以及连接内边272和外边273的丝簧274;所述下弹片271的内边272固定在载体24底部上。
所述定位支架(1)包括中心处设有透孔(13)的板状本体(11)和从板状本体(11)上突出的多个支撑凸台(12),各支撑凸台(12)位于板状本体(11)的同一侧;所述板状本体(11)把两下弹片(271)的外边(273)压接固定在底座(28)上,各支撑凸台(12)顶压在上弹簧片外圈(231)的底表面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板状本体11的基本形状是具有四个压边111矩形框状,本实施例中各压边111的基本形状是直线板状;所述各支撑凸台12位于相应一个压边111的中心处。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28是用导磁材料制成的板状底座,其中心处设有中心孔281。该底座28通过焊接或胶接方式固定在上盖21的腔体内;所述定位支架1的板状本体11把下弹片的外边273压接固定在底座28上表面上。
各磁石251接近线圈组件26的一侧面与上盖21顶壁形成穿过线圈组件26的磁路。
各磁石251接近线圈组件26的一侧面与该底座28之间也形成穿过线圈组件26的磁路。当线圈组件26随着载体往复移动时,这种结构有助于使得线圈组件处于一个较为恒定的磁场中,从而提高线性驱动效果。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底座28采用导磁材料制成,所用材料一般具有导电性,且其紧贴两下弹片271设置,为了防止两下弹片短路,所以需要在各下弹片271底表面与底座28上表面之间设置一绝缘层,该绝缘层可以通过化学处理或涂覆工艺在下弹片或底座28外表面上制成。
(实施例2、微型驱动电机)
图4是本实用新型微型驱动电机第二种结构的一种爆炸图,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微型驱动电机的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是采用上述实施例1制成的一种微型驱动电机,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磁石组件25包括四个长方体磁石251,且各磁石251邻接上盖相应的一个侧壁212设置,也即与相应一个侧壁212平行设置;所以为了与该种磁石组件相配合,所述定位支架1中的各支撑凸台(12)位于相邻两个压边(111)的交界处,以使其处于相邻两个磁石251的间隙中。
(实施例3、微型驱动电机)
图5和图6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微型驱动电机的第三种具体实施方式,其中图5是本实用新型微型驱动电机第三种结构的一种剖视图;图6是图5所示微型驱动电机中定位支架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底座28是采用绝缘塑料制成,具有中心孔281,所述定位支架1的板状本体11把两下弹片271的外边273压接固定在该绝缘底座28上。
(实施例4、微型驱动电机)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定位支架1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为了防止两下弹片271短路,所以需要在各下弹片271上表面与定位支架1板状本体11的下表面之间设置一绝缘层,该绝缘层可以通过化学处理或涂覆工艺在下弹片或板状本体11外表面上制成。
(实施例5、微型驱动电机)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各支撑凸台12在沿线圈组件26周向上的两侧端抵接在相邻的两个磁石251上。
本实施例可以在线圈组件周向上,限定各磁石的位置,增加磁石组件的抗冲击性能,有利于提高跌落试验的通过率。
上述实施例1至实施例5通过定位支架上的支撑凸台来精确定位上弹簧片外圈与下弹片外边之间的间距,只要保证了定位支架的加工精度,即可有效控制上弹簧片外圈和下弹片外边之间间距,从而有效保证上弹簧片和下弹片产生的弹性形变恰好抵消载体及透镜产生的重力,进而提高线性驱动效果。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微型驱动电机,包括上盖(21)、上垫片(22)、上弹簧片(23)、载体(24)、磁石组件(25)、线圈组件(26)、下弹簧组件(27)和底座(28);所述上盖(21)包括顶壁(211)和与顶壁(211)相连的侧壁(212),所述顶壁(211)中心处设有透光孔(213);所述上弹簧片(23)包括外圈(231)、内圈(232)以及连接外圈(231)和内圈(232)的丝簧(233);上弹簧片(23)的外圈(231)固定在上垫片(22)底壁上,内圈(232)固定在载体(24)顶部上;所述下弹簧组件包括两个彼此绝缘的下弹片(271),各下弹片(271)包括内边(272)、外边(273)以及连接内边(272)和外边(273)的丝簧(274);所述下弹片(271)的内边(272)固定在载体(24)底部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支架(1),所述定位支架(1)包括中心处设有透孔(13)的板状本体(11)和从板状本体(11)上突出的多个支撑凸台(12),各支撑凸台(12)位于板状本体(11)的同一侧;所述板状本体(11)把两下弹片(271)的外边(273)压接固定在底座(28)上,各支撑凸台(12)顶压在上弹簧片外圈(23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驱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磁石组件(25)包括多个留有间隙的磁石(251),各支撑凸台(12)位于相邻两个磁石的间隙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型驱动电机,其特征在于:各支撑凸台(12)在沿线圈组件(26)周向上的两侧端抵接在相邻的两个磁石(251)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驱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状本体(11)的基本形状是具有至少两个压边(111)的框状;所述各支撑凸台(12)位于相应一个压边(111)的中心处或者相邻两个压边(11)的交界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驱动电机,其特征在于:该定位支架(1)采用绝缘塑料或金属材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型驱动电机,其特征在于:当定位支架(1)采用金属材料制成时,定位支架(1)的板状本体(11)外表面上具有一层通过化学处理或涂覆工艺形成的绝缘层。
CN 201220509765 2012-09-29 2012-09-29 微型驱动电机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29311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509765 CN202931158U (zh) 2012-09-29 2012-09-29 微型驱动电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509765 CN202931158U (zh) 2012-09-29 2012-09-29 微型驱动电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931158U true CN202931158U (zh) 2013-05-08

Family

ID=482210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509765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2931158U (zh) 2012-09-29 2012-09-29 微型驱动电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93115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01443A (zh) * 2012-09-29 2013-03-27 苏州贝腾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微型驱动电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01443A (zh) * 2012-09-29 2013-03-27 苏州贝腾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微型驱动电机
CN103001443B (zh) * 2012-09-29 2015-10-21 深圳市光控数码光电有限公司 微型驱动电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886638U (zh) 微型振动电机
KR101354744B1 (ko) 선형진동장치
CN202405984U (zh) 一种用于音圈马达的垫片
CN102412698A (zh) 一种音圈马达及其组装工艺
US20160356980A1 (en) Lens driv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20170105345A (ko) 트랜스포머
CN103581808A (zh) 一种薄型扬声器
CN104795218A (zh) 导电折片组、盖体及其所组合的导电组件以及磁性元件
CN202931158U (zh) 微型驱动电机
CN202931159U (zh) 一种用于微型驱动电机的定位支架
CN104079138A (zh) 音圈马达致动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3280941A (zh) 一种微型驱动电机
CN203416409U (zh) 振动发声器
CN103001444A (zh) 一种用于微型驱动电机的定位支架
CN103001443B (zh) 微型驱动电机
CN102710088B (zh) 一种音圈马达
CN202931160U (zh) 一种改进型微型驱动电机
CN202931162U (zh) 改进型微型驱动电机
CN203912063U (zh) 相机模组及其支架
US20120293673A1 (en) Image stabilizer and image capturing device having same
CN206515536U (zh) 一种透镜驱动装置
CN202218144U (zh) 线性振动电机
CN202713107U (zh) 一种改进型音圈马达
CN103001442B (zh) 改进型微型驱动电机
CN203103077U (zh) 一种改进的e形磁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HENZHEN GUANGKONG DIGITAL PHOTOELECTRIC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UZHOU BAITENGTE TECHNOLOG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0609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Xia Taihong

Inventor after: Liu Ping

Inventor before: Hu Xiaoqing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215026 SUZHOU, JIANGSU PROVINCE TO: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HU XIAOQING TO: XIA TAIHONG LIU PI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609

Address after: No. 20 Silicon Valley Power New Material Industrial Park A5 building in Guangdong province Shenzhen city Longhua District Guanlan community bucket Dafu Industrial Zone, 3 floor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TOPVCM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5026, Jiangsu, Suzhou Industrial Park, South Cross bumper harvest Plaza, 1, 809

Patentee before: Suzhou Beitengt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Xia Taihong

Inventor after: Peng Quanbin

Inventor before: Xia Taihong

Inventor before: Liu Ping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XIA TAIHONG LIU PING TO: XIA TAIHONG PENG QUANBIN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50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1021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