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926031U - 一种具有二次锁定结构的防盗锁锁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二次锁定结构的防盗锁锁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926031U
CN202926031U CN 201120497146 CN201120497146U CN202926031U CN 202926031 U CN202926031 U CN 202926031U CN 201120497146 CN201120497146 CN 201120497146 CN 201120497146 U CN201120497146 U CN 201120497146U CN 202926031 U CN202926031 U CN 2029260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uxiliary
groove
lock core
main
ke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12049714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浩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112049714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9260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9260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92603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二次锁定结构的防盗锁锁头,包括外壳、锁芯、页片、开锁键等部件,在锁芯内垂直于锁芯轴线平行排列若干个页片,主、辅开锁键平行于锁芯轴线,在外壳内壁上分别设置可容置主、辅开锁键的顶部的主、辅沟槽,主沟槽在锁芯径向上的宽度和深度分别大于辅沟槽在锁芯径向上的宽度和深度;主开锁键在锁芯径向上的高度比辅锁芯在径向上的高度大;在每个页片的边缘分别开设可容置主辅开锁键和辅开锁键根部的主凹槽和辅凹槽,;辅凹槽的一侧或者两侧开设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可使辅开锁键根部自由进出的制约槽;闭锁时,主、辅开锁键将锁芯与外壳相连接;正常开锁时,辅、主开锁键依次分先后顺序脱离外壳分别落入同一个页片的辅凹槽和主凹槽中。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二次锁定结构的防盗锁锁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盗锁锁头,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具有两个锁定键且两个锁定键分先后顺序落入相应键槽的防盗锁锁头。 
背景技术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2006200640193公开了一种叶片可360度自由旋转的防盗锁,这种防盗锁只有一条开锁键,如果使用万能钥匙或类似的工具插入钥匙孔,这时部分叶片处于开锁状态的位置。由于防盗锁的叶片可以360度自由转动,对于开锁经验丰富的人来说,此时可以凭借手感继续转动万能钥匙或类似的工具来带动叶片转动,将其他尚未处于开锁状态的叶片凭经验转动到开锁的状态,从而防盗锁被技术性开启,防盗锁失去防盗的功能。对于其他结构的只有一条锁定键的防盗锁也一样,在开锁过程中由于叶片能够自由移动的位移较大,插入万能钥匙或类似的工具进行技术性开锁时,在部分叶片处于开锁状态后,继续转动万能钥匙或类似的工具,则尚未处于开锁状态的叶片因具有较大的自由移动的位移,有可能被转动到开锁状态,从而将防盗锁开启。此外,现有技术中,有的防盗锁设计有两条开锁键,但是,这种设计往往是基于提高防盗锁刚性和强度的需要,而不是为了提高防盗性能的需要。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的防盗锁,当锁具被非法开启时,叶片无法移动或者移动的位移非常小,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防盗锁在遭遇非法开锁时叶片因有较大的自由移动空间导致防盗锁被错误而开启。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制约槽,且具有主、辅开锁键,该主、辅开锁键在本锁钥匙正常开锁时分先后顺序滑出其对应的开锁键凹槽,而当使用万能钥匙或者其他工具开锁时,辅开锁键进入制约槽将叶片卡死,使叶片不能移动,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防盗锁因叶片有较大的移动距离而错误开启防盗锁。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具有二次锁定结构的防盗锁锁头,包括外壳、锁芯、叶片、开锁键,所述的锁芯安装在外壳内,在锁芯内垂直于锁芯轴线平行排列若干个叶片,所述的开锁键平行于锁芯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锁键包括主开锁键和辅开锁键,在外壳内壁上分别设置可容置主、辅开锁键顶部的主沟槽和辅沟槽;主沟槽在锁芯径向上的宽度K1和深度S1分别大于辅沟槽在锁芯径向上的宽度K2和深度S2;主开锁键在锁芯径向上的高度G1比辅开锁键在锁芯径向上的高度G2大;在每个叶片的边缘分别开设可容置主、辅开锁键根部的主凹槽和辅凹槽,该主、辅凹槽间的相对位置由钥匙齿的结构所确定;在所述的辅凹槽的一侧或者两侧开设一个或者多个可使辅开锁键根部自由进出的制约槽;闭锁时,主、辅开锁键将锁芯与外壳相连接;正常开锁时,辅、主开锁键依次分先后顺序脱离外壳分别落入同一个叶片的辅凹槽和主凹槽中。 
Figure DEST_PATH_780967DEST_PATH_IMAGE001
Figure DEST_PATH_449714DEST_PATH_IMAGE001
[000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方案之一,防盗锁的叶片呈圆环形,在其内圆环设置有与钥匙齿相配合的凸台;所述的主、辅凹槽和制约槽分别位于圆环形叶片的外圆周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方案之二,防盗锁位于所述叶片内圆上的凸台顶部或者根部设有削弱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改进的技术方案之三,防盗锁钥匙本体为圆柱体,沿该圆柱体轴向、从钥匙手柄处起依次分为第一区和第二区;一条弯弯曲曲的齿槽在第一区圆柱体表面沿其轴向延伸,在垂直于第二区圆柱体表面开设一个或多个弹子坑槽;与所述弹子坑槽对应之处,设置一条或者多条将锁芯和外壳的贯通的通道,上弹子和下弹子在所述的通道中由外向里排列;闭锁状态时,下弹子将锁芯与外壳连接;开锁状态时,上弹子和下弹子的交界线与外壳和锁芯的交界线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改进的技术方案之四,防盗锁钥匙上的弯弯曲曲的齿槽从第一区延伸到第二区并在第二区形成定位槽,叶片转动时,固定在锁芯内壁上的定位凸柱可以自由地进出定位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改进的技术方案之五,防盗锁的壳体内壁设置有定位销钉,所述的定位销钉的根部伸入主沟槽中,在所述主开锁键的顶部设置有销钉槽,闭锁时,所述的定位销钉插入销钉槽中;开锁时,所述的定位销钉脱离主开锁键。 
作为本实用新型改进的技术方案之六,防盗锁的每个叶片具有两条平行长边;所述的主凹槽和辅凹槽分别位于所述的两条平行长边上;所述的制约槽与辅凹槽位于叶片的同一条平行长边上。 
Figure DEST_PATH_925695DEST_PATH_IMAGE001
[0011]
Figure DEST_PATH_747020DEST_PATH_IMAGE001
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种结构的防盗锁锁头,包括外壳、锁芯、叶片、辅开锁键,所述的锁芯安装在外壳内,在锁芯内垂直于锁芯轴线平行排列若干个叶片,所述的辅开锁键平行于锁芯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叶片具有一个或两个凸耳,在外壳内壁与凸耳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可供凸耳进出的凸耳槽;在外壳内壁上与所述辅开锁键对应之处开设供辅开锁键顶部进出的辅沟槽;在锁芯径向上,凸耳槽的深度S3和宽度K3分别大于辅沟槽的深度S2和宽度K2,而凸耳的高度G3则大于辅开锁键的高度G2;在每个叶片的边缘开设可容置辅开锁键根部的辅凹槽;在所述的辅凹槽的一侧或者两侧开设一个或者多个可使辅开锁键根部自由进出的制约槽;闭锁时,凸耳、辅开锁键将锁芯与外壳相连接;正常开锁时,辅开锁键与凸耳依次分先后顺序脱离外壳,辅开锁键先落入各叶片的辅凹槽,随后凸耳滑出凸耳槽进入锁芯中。
由于设置了主、辅开锁键,且其对应的辅沟槽的在锁芯径向的深度和宽度分别小于主沟槽在锁芯径向的深度和宽度,主开锁键在锁芯径向上的高度比辅开锁键在锁芯径向上的高度大,所以,正常开锁时(即使用本锁钥匙开锁时),辅开锁键首先滑出其对应的辅沟槽而脱离外壳,当辅开锁键带动叶片转动一定角度后,主开锁键方得以滑出其对应的主沟槽而脱离外壳,实现防盗锁开启;当万能钥匙或者其他工具插入锁孔后,叶片发生位移并使辅开锁键进入部分叶片的制约槽中,叶片不能继续移动,锁芯不能转动,主开锁键无法滑出其沟槽,防盗锁无法通过技术性开启,防盗性能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6是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 
图1(a)是无钥匙插入时的横向剖视图; 
图1(b)是图1(a)在A-A的纵向剖视图; 
图2(a)是钥匙插入时的横向剖视图; 
图2(b)、图2(c)是图2(a)在B-B向的纵向剖视图,其中前者是非本锁钥匙插入时的示意图,后者是本锁钥匙插入后的示意图; 
图3(a)是钥匙插入时的横向剖视图; 
图3(b)是图3(a)在箭头方向的纵向剖视图; 
图4是隔片的示意图; 
图5是叶片的示意图, 
图6(a)--图6(e)为钥匙的示意图。 
图7--8是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 
图7(a)是无钥匙插入时的横向剖视图; 
图7(b)是图7(a)在箭头处的纵向剖视图,表示防盗锁在无钥匙插入时的闭锁状态; 
图7(c)是图7(a)在箭头处的纵向剖视图,表示防盗锁在本锁钥匙插入后锁芯转动的开锁状态; 
图7(d)是图7(a)在箭头向的纵向剖视图,在万能钥匙或其他工具插入后锁芯转动的闭锁状态; 
图8是叶片的示意图。 
图9—11是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 
图9(a)是无钥匙插入时的横向剖视图; 
图9(b)是图9(a)在其箭头处的纵向剖视图,表示防盗锁在无钥匙插入时的闭锁状态; 
图9(c)是图9(a)在其箭头处的纵向剖视图,表示防盗锁在本锁钥匙插入后锁芯转动的开锁状态; 
图9(d)是图9(a)在其箭头处的纵向剖视图,表示万能钥匙或其他工具插入后锁芯转动的闭锁状态; 
图10是叶片的示意图。 
图11—13是第四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
图11(a)是无钥匙插入时的横向剖视图; 
图11(b)是图11(a)在其箭头处的纵向剖视图,表示防盗锁在无钥匙插入时的闭锁状态; 
图11(c)是图11(a)在其箭头处的纵向剖视图,表示防盗锁在本锁钥匙插入后锁芯转动的开锁状态; 
图11(d)是图11(a)在其箭头处的纵向剖视图,在万能钥匙或其他工具插入后锁芯转动的闭锁状态; 
图12是本实施例中叶片的示意图。 
图中标号分别表示: 
外壳1,锁芯2,村套3,主开锁键4,辅开锁键5,复位元件6,下弹子7,上弹子8,复位元件9,封口片10,叶片11,隔片12,钥匙13,隔片凸台14,隔片缺口15,主凹槽16,辅凹槽17,削弱槽18,定位凸柱19,复位元件20,封口片21、主沟槽21、辅沟槽22、制约槽23、叶片凸台24、定位槽25、弹子坑槽26、叶片凸耳27、凸耳槽28、定位销钉31。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防盗锁头由圆柱体锁芯2嵌套在圆柱体外壳组成,若干个圆环形叶片11在垂直于锁芯轴线的方向上平行排列,叶片11之间通过隔片12隔开。隔片的结构参见图4,图中隔片12的形状为具有两个隔片缺口15和隔片凸台14的圆环形,隔片缺口15可以支撑脱离外壳1内壁后落下的开锁键(4、5),而隔片凸台14插入锁芯内壁中的隔片槽,使隔片12固定在锁芯1中。叶片11在钥匙齿的作用下可360度转动,而隔片12不能转动,隔片12的设置主要作用在于使叶片11的转动更加顺畅,否则,光滑的叶片11之间的摩擦力大,叶片11相互间容易粘连在一起,特别是在有水或者有油的情况下叶片间的摩擦力更加大,从而导致开锁阻力增加。在钥匙入口处设置一个衬套3将叶片11和隔片12密封在锁芯内。在外壳1内壁上平行于锁芯轴分别开设主沟槽21和辅沟槽22,主沟槽21在锁芯径向上的宽度K1和深度S1分别大于辅沟槽22在锁芯上的宽度K2和深度S2[参见图2(C)];对应于主、辅沟槽(21、22),分别设置两条开锁键,即主开锁键4和辅开锁键5,主开锁键4在锁芯径向上的高度G1(该高度指开锁键从顶部至根部之间的距离,该高度对应于主、辅沟槽21、22的深度)比辅开锁键5在锁芯径向上的高度G2大。两开锁键的顶部可以分别自由进出主、附沟槽,而主、辅开锁键4、5的根部则可以自由进出位于叶片上的主、辅凹槽(16、17)。主、辅开锁键4、5之间的相对位置,可以如图2(b)中设置为对称,也可以设置成不对称。 
参见图5,每个叶片11在其圆周的外边缘分别开设一个主凹槽16和辅凹槽17,主、辅凹槽16、17之间的相对位置取决于钥匙对应于该叶片的齿槽结构,在辅凹槽17的两侧,有若干个制约槽23,制约槽23的大小、形状与辅开锁键5的根部相适应,以利于辅开锁键5的根部可以自由进出。制约槽23可以分布在辅凹槽17的一侧,也可以分布在辅凹槽17的两侧,其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若干个。 
本实用新型正常开锁时的工作原理是:闭锁时,主、辅开锁键4、5的顶部分别位于主、辅沟槽16、17内,而其根部则位于锁芯2中,将外壳1和锁芯2连接在一起,锁芯2不能转动,从而实现闭锁功能;开锁时,当插入本锁钥匙13,钥匙上的齿槽将推动圆环形的叶片11转动,使叶片11上的辅凹槽17排列成一条直线。由于辅沟槽22在锁芯径向上的宽度和深度比主沟槽21在径向上的宽度和深度小,使得辅开锁键5比主开锁键4更早地滑出其对应的沟槽,这样,辅开锁4键首先落入辅凹槽17,并带动叶片11进一步转动,在叶片11转动一定距离后,主开锁键4开始滑出主沟槽21落入排成一条直线的主凹槽16。从上述分析可见,使用本锁钥匙正常开锁时,辅开锁键5和主开锁键4先后分别依次脱离外壳1,落入辅、主凹槽17、16,同时落入隔片缺口15中,使锁芯2可以转动,实现防盗锁的开启。 
本实用新型的防盗原理是:当使用万能钥匙或其他工具插入钥匙孔中,万能钥匙或者其他工具无法使所有叶片11上的主、辅凹槽16、17排成一条直线,这时辅开锁键5将会落入部分叶片的制约槽17中,阻碍叶片的继续转动,叶片上的主、辅凹槽16、17不能排成一条直线,且主沟槽21的深度S1、宽度K比辅沟槽22的深度S2、宽度K2更大,且主开锁键的高度G1比辅开锁键G2大,主开锁键4更难以滑出主沟槽16,防盗锁的防盗性能提高。随着制约槽23的数量增多,使用万能钥匙开锁时,辅开锁键5更容易落入制约槽23中。 
参见图1(a)和图1(b),前者是无钥匙插入时防盗锁的横向剖视图,后者是前者在A-A处的纵向剖视图。从图1(b)可见,未插入钥匙前,主、辅开锁键4、5的顶部分别位于主、辅沟槽16、17中。图2(a)是钥匙13插入防盗锁的横向剖视图,图2(b)、(c)是图2(a)在B-B处的纵向剖视图。图2(b)显示本锁钥匙插入钥匙孔并旋转,防盗锁处于开锁状态;图2(c)显示万能钥匙或这其他工具插入钥匙孔并转动钥匙时,主、辅开锁键4、5不能滑出沟槽的情形。 
参见图1(a),在主、辅开锁键4、5的根部开设弹簧槽,复位弹簧6位于该弹簧槽中,该弹簧用于对主、辅开锁键4、5进行复位。本实施例的复位元件是弹簧,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复位元件来代替弹簧。 
参见图5,在位于圆环形叶片11内圆上的凸台24顶部和根部附近开设有削弱槽18,这在一定限度内削弱了叶片11的强度,当防盗锁遭遇暴力开锁时,叶片凸台24容易发生折断、磨损等变形,此时防盗锁被损坏,万能钥匙在叶片凸台24处发生滑牙,无法继续开启防盗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防盗锁的防盗性能。 
参见图3(a)、图3(b)和图6。本实施例的钥匙包括本体钥匙手柄,图6显示钥匙圆柱体本体。从钥匙手柄一端起,圆柱体的钥匙本体分为第一区和第二区,钥匙齿槽位于第一区的圆柱体表面上,呈蛇形状沿圆柱体轴线延伸。该蛇形齿槽从第一区延伸到第二区并在第二区形成定位槽,设置在锁芯内壁上的定位凸柱19可以自由进出定位槽25。本实施例的定位凸柱19为铜质的圆柱体,固定在锁芯内部形成凸柱。当钥匙插入后旋转钥匙,直到定位凸柱19准确进入钥匙第二区的定位槽25,此时继续转动钥匙13,将使钥匙带动叶片转动,使叶片上的主、辅凹槽逐渐形成一条直线。因此,定位凸柱19的作用至少包括对钥匙13定位和使钥匙启动的两方面。 
参见图3(a)、图3(b)和图6。在防盗锁外壳1和锁芯2与钥匙本体第二区对应的位置,开设三条贯通于外壳和锁芯的通道,上弹子8和下弹子7由外至里面排列在该通道上,上弹子8的顶部安装用于复位的弹簧9,该复位元件9的顶部用金属片对通道进行密封。闭锁状态时,下弹子8、7将锁芯与外壳连接;开锁状态时,上弹子8和下弹子7的交界线与外壳1和锁芯2的交界线重合,位于锁芯内的下弹子7与锁芯2一起转动,实现开锁。在圆柱体钥匙的第二区与上、下弹子对应的位置,与钥匙圆柱体表面垂直的方向开设三个弹子坑槽26,该坑槽的位置与三个下弹子7的位置对应,坑槽的大小与下弹子7的底部向适应以使得下弹子7可以自由进出弹子坑槽26。每把防盗锁的弹子坑槽深度不一样,即使同一把防盗锁每个弹子坑槽的也可以深度不一样,这就使得防盗锁的密码量大幅度提高。上下弹子的数量可以是只有一对,也可以是多对,随着上下弹子对数的增加,防盗锁的密码量也随之提高。 
参见图7a、7b、7c。为了使钥匙拔出时候,主、辅开锁键(4、5)位于各自的沟槽中,以确保开闭锁时防盗锁处于正确的闭锁状态,在壳体内壁设置有定位销钉31,该定位销钉的根部伸入主沟槽21中,同时,在主开锁键4顶部设置有销钉槽,闭锁时,所述的定位销31钉插入销钉槽中;开锁时,所述的定位销钉31脱离主开锁键。如果没有设置定位销钉31,则在闭锁过程中,当主开锁键4位于辅沟槽而辅开锁键5位于主沟槽的时候,也可能将钥匙拔出,导致使用者误认为防盗锁已经锁闭。而设置定位销钉31后,闭锁时,使用者转动钥匙直到定位销钉31落入销钉槽,再拔出钥匙,以确保防盗锁已经正确闭合。 
图7-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特征在于:叶片11有一对平行的长边,该平行长边上的一条邻边上具有一个用于固定复位弹簧的凸台,每两个叶片11相对地放置在叶片槽中,钥匙孔为长方形,位于叶片11的中央。在叶片11的两条平行长边中的一条上,开设有大小和形状与主锁定键4根部相适应的主凹槽16,而在另外一条长边上,开设有大小和形状与辅开锁键5根部相适应的辅凹槽17。在锁芯径向的截面中(参见图7b、7c、7d),主沟槽21在径向的宽度和深度分别比辅沟槽22在径向上的宽度和深度大(该深度对应于主、辅开锁键的高度),而主开锁键4在径向上的高度分别比辅开锁键5在径向上的高度大(该高度指主辅开锁键从顶部到根部的距离),而主、辅开锁键4、5在径向上的宽度即也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主凹槽16和辅凹槽17的相对位置由该叶片对应的钥匙齿的结构所确定。在叶片开设辅凹槽17的该条平行长边上,开设制约槽23,制约槽23的大小和形状与辅开锁键5的根部相适应以便辅开锁键5的根部可自由地进出制约槽23。为加工方便,制约槽23的大小和形状优选与辅凹槽17相同。制约槽23可以只有一个,或者多个。随着制约槽23的数量增加,有利于辅开锁键5在万能钥匙或其他工具插入钥匙孔时更容易进入制约槽23并将叶片卡死,因此,制约槽23的数量优选多个,且优选分布在辅凹槽17的两侧。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与第一实施例相似:正常开锁时(即使用本锁钥匙开锁),钥匙齿推动叶片11移动,主、辅凹槽16、17排列成一条直线,主、辅开锁键4、5分别落入同一个叶片上的主凹槽16和辅凹槽17,由于辅沟槽22在径向的宽度和深度分别比主沟槽21的宽度和深度小,辅开锁键5首先滑出辅凹槽17,继续转动钥匙,叶片11继续转动,主开锁键4滑出主沟槽21随后落入主凹槽16,防盗锁开启;当万能钥匙或其他工具插入钥匙孔后,钥匙齿或其他工具使叶片11发生位移,辅开锁键5落入部分叶片的制约槽23中,将叶片11卡死,使叶片11无法继续转动,主、辅开锁键4、5均无法滑出其对应的沟槽21、22,防盗锁无法开启。本实施例中的叶片可以是结构对称的两片相对地放置作为一组置于叶片槽中,也可以结构完全相同的叶片平行地放置在叶片槽中。 
图9至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不同的特征在于:叶片11整体上为矩形,具有一对平行长边。在锁芯上用封片将固定弹簧和叶片封闭在锁芯中。主凹槽16和辅凹槽17分别位于矩形叶片的两条平行长边上,制约槽23与辅凹槽17位于叶片的同一条长边上。制约槽23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可排列在辅凹槽的两侧或一侧。其主沟槽21在径向上的宽度和深度分别大于辅沟槽在径向上的宽度和深度;主开锁键4在径向上的高度大于辅开锁键5在径向上的高度(该高度指开锁键顶部至根部的距离)。第三实施例的其他结构与第二实施例相同,工作原理也相同。 
图10至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实施例,与第一~第三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叶片11具有两个对称的凸耳27,该凸耳相当于第一~第三实施例中的主开锁键4。在外壳内壁上与对凸耳27对应的位置上,开设有凸耳槽28,相当于第一~第三实施例中的主沟槽21,在叶片凸耳27的两侧为叶片11的两条平行长边,叶片一条长边设置有固定复位弹簧的凸台,该弹簧用于对叶片进行复位。在叶片的一条平行长边上,设置有辅凹槽17,辅凹槽17与凸耳槽27的相对位置由钥匙齿的结构确定。对应地,在外壳内壁上与辅开锁键5对应的位置开设辅沟槽22,闭锁时,辅开锁键5的顶部位于其辅沟槽中;正常开锁时,辅开锁键5的根部落入辅凹槽中,由于凸耳槽28在锁芯径向上的宽度K3和深度S3分别大于辅沟槽22在径向上的宽度K2和深度S2,且凸耳27在锁芯径向上的高度G3比辅开锁键在径向上的高度G2大,辅开锁键5首先滑出辅沟槽,随后继续转动钥匙,凸耳27也脱离凸耳槽28,防盗锁得以开启。在叶片上与辅凹槽所在的同一条平行长边上开设一个或者多个制约槽23,非本锁钥匙插入式,辅开锁键5的根部将落入部分制约槽23中,将叶片卡死,锁芯不能转动。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四种实施例,凡是具有主、辅开锁键,外壳对应处分别设置主、辅沟槽,且主沟槽在径向上的宽度和深度比辅沟槽在径向上的宽度和深度大,叶片上设置主、辅凹槽和制约凹槽,开锁时辅、主开锁键先后脱离外壳的防盗锁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的范围。
Figure DEST_PATH_283044DEST_PATH_IMAGE001

Claims (1)

1.一种具有二次锁定结构的防盗锁锁头,包括外壳(1)、锁芯(2)、叶片(11)、开锁键,所述的锁芯(2)安装在外壳(1)内,在锁芯(2)内垂直于锁芯(2)轴线平行排列若干个叶片(11),所述的开锁键平行于锁芯(2)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锁键包括主开锁键和辅开锁键(4、5),在外壳(1)内壁上分别设置可容置主、辅开锁键(4、5)顶部的主沟槽(21)和辅沟槽(22);主沟槽(21)在锁芯(2)径向上的宽度K1和深度S1分别大于辅沟槽(22)在锁芯(2)径向上的宽度K2和深度S2;主开锁键(4)在锁芯(2)径向上的高度G1比辅开锁键(5)在锁芯(2)径向上的高度G2大;在每个叶片(11)的边缘分别开设可容置主、辅开锁键根部的主凹槽(16)和辅凹槽(17),该主、辅凹槽(16、17)间的相对位置由钥匙齿的结构所确定;在所述的辅凹槽(17)的一侧或者两侧开设一个或者多个可使辅开锁键(5)根部自由进出的制约槽(23);闭锁时,主、辅开锁键(4、5)将锁芯(2)与外壳(1)相连接;正常开锁时,辅、主开锁键(5、4)依次分先后顺序脱离外壳(1)分别落入同一个叶片(11)的辅凹槽(17)和主凹槽(16)中。 
Figure DEST_PATH_221520DEST_PATH_IMAGE001
Figure DEST_PATH_802674DEST_PATH_IMAGE0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盗锁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叶片(11)呈圆环形,在其内圆环设置有与钥匙齿相配合的凸台;所述的主、辅凹槽(16、17)和制约槽(23)分别位于圆环形叶片(11)的外圆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盗锁锁头,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叶片(11)内圆上的凸台顶部或者根部设有削弱槽(18)。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盗锁锁头,其特征在于:防盗锁钥匙(13)本体为圆柱体,沿该圆柱体轴向、从钥匙手柄处起依次分为第一区和第二区;一条弯弯曲曲的齿槽在第一区圆柱体表面沿其轴向延伸,在垂直于第二区圆柱体表面开设一个或多个弹子坑槽(26);与所述弹子坑槽(26)对应之处,设置一条或者多条将锁芯(2)和外壳(1)的贯通的通道,上弹子(8)和下弹子(7)在所述的通道中由外向里排列;闭锁状态时,下弹子(7)将锁芯(2)与外壳(1)连接;开锁状态时,上弹子(8)和下弹子(7)的交界线与外壳(1)和锁芯(2)的交界线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盗锁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弯弯曲曲的齿槽从第一区延伸到第二区并在第二区形成定位槽(25),叶片(11)转动时,固定在锁芯(2)内壁上的定位凸柱(19)可以自由地进出定位槽(2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盗锁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内壁设置有定位销钉(31),所述的定位销钉(31)的根部伸入主沟槽(21)中,在所述主开锁键(4)的顶部设置有销钉槽,闭锁时,所述的定位销钉(31)插入销钉槽中;开锁时,所述的定位销钉31脱离主开锁键(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盗锁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个叶片(11)具有两条平行长边;所述的主凹槽(16)和辅凹槽(17)分别位于所述的两条平行长边上;所述的制约槽(23)与辅凹槽(17)位于叶片(11)的同一条平行长边上。
Figure DEST_PATH_178347DEST_PATH_IMAGE001
Figure DEST_PATH_381795DEST_PATH_IMAGE001
8、一种具有二次锁定结构的防盗锁锁头,包括外壳(1)、锁芯(2)、叶片(11)、辅开锁键(5),所述的锁芯(2)安装在外壳(1)内,在锁芯(2)内垂直于锁芯(2)轴线平行排列若干个叶片(11),所述的辅开锁键平行于锁芯(2)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叶片(11)具有一个或两个凸耳(27),在外壳(1)内壁与凸耳(27)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可供凸耳进出的凸耳槽(28);在外壳(1)内壁上与所述辅开锁键(5)对应之处开设供辅开锁键顶部进出的辅沟槽(22);在锁芯(2)径向上,凸耳槽(28)的深度S3和宽度K3分别大于辅沟槽(22)的深度S2和宽度K2,而凸耳的高度G3则大于辅开锁键(5)的高度G2;在每个叶片(11)的边缘开设可容置辅开锁键(5)根部的辅凹槽(17);在所述的辅凹槽(17)的一侧或者两侧开设一个或者多个可使辅开锁键根部自由进出的制约槽(23);闭锁时,凸耳(27)、辅开锁键(5)将锁芯(2)与外壳(1)相连接;正常开锁时,辅开锁键(5)与凸耳(27)依次分先后顺序脱离外壳(1),辅开锁键(5)先落入各叶片(11)的辅凹槽(17),随后凸耳(27)滑出凸耳槽(28)进入锁芯(2)中。
CN 201120497146 2011-12-02 2011-12-02 一种具有二次锁定结构的防盗锁锁头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9260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20497146 CN202926031U (zh) 2011-12-02 2011-12-02 一种具有二次锁定结构的防盗锁锁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20497146 CN202926031U (zh) 2011-12-02 2011-12-02 一种具有二次锁定结构的防盗锁锁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926031U true CN202926031U (zh) 2013-05-08

Family

ID=482160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20497146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926031U (zh) 2011-12-02 2011-12-02 一种具有二次锁定结构的防盗锁锁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92603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75271A (zh) * 2015-10-14 2016-01-27 李浩逸 二级弹片开启锁头和钥匙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75271A (zh) * 2015-10-14 2016-01-27 李浩逸 二级弹片开启锁头和钥匙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0964727Y (zh) 一种叶片锁芯
TW201726443A (zh) 用於車輪之鎖固系統
CN102619397A (zh) 防技术开启的防盗锁及防盗钥匙
CN202926031U (zh) 一种具有二次锁定结构的防盗锁锁头
CN103659743A (zh) 工具锁
CN102535972B (zh) 一种具有二次锁定结构的防盗锁锁头
CN106639654A (zh) 密码锁锁芯结构
CN202596301U (zh) 一种新型防盗锁芯
CN102359310A (zh) 防盗锁锁头
CN104832001B (zh) 防盗锁头
CN201258621Y (zh) 一种含叶片弹子的锁具
CN201460473U (zh) 具有两个开启角度的弹子锁及具有该弹子锁的保险锁结构
CN105909068A (zh) 一种基于曲线钥匙的防盗锁
CN202209082U (zh) 防从旁路开启的带旋钮锁芯
CN104631922A (zh) 空转锁及与其配合的钥匙
CN215056207U (zh) 一种防透光的密码锁
CN201258622Y (zh) 一种改进的叶片锁具
CN205370148U (zh) 一种旋转锁胆即锁定叶片的空转锁芯
CN202578164U (zh) 防技术开启的防盗锁及防盗钥匙
CN201891299U (zh) 一种齿条锁珠式空转锁芯
CN207130786U (zh) 一种通信电力用防盗井盖
CN201526194U (zh) 结构改良的弹子锁
CN205046967U (zh) 一种微型安全钥匙
CN205314699U (zh) 一种双面六曲线锁芯
CN204418810U (zh) 一种有三重防盗功能的机械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GUANGDONG BIAOCHEN SECURITY EQUIPMENT CO., LTD.

Assignor: Li Haoyuan

Contract record no.: 2013440000561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nti-theft lock tapered end with secondary locking structur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508

License type: Exclusive License

Record date: 20131224

LICC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508

Termination date: 2016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