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868362U - 照明装置 - Google Patents

照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868362U
CN202868362U CN201220442053.5U CN201220442053U CN202868362U CN 202868362 U CN202868362 U CN 202868362U CN 201220442053 U CN201220442053 U CN 201220442053U CN 202868362 U CN202868362 U CN 2028683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distribution
distribution element
lighting device
r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44205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志鸿
杨雪飞
李叶飞
姚振宁
王华建
王�忠
J·P·雅各布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hilips China Invest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hilips China Invest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hilips China Invest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hilips China Invest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2044205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8683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8683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86836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照明装置。该照明装置包括:光源,其包括被安装在基板上的至少一列LED元件,所述至少一列LED元件被配置为由所述基板向外出射光线;配光元件,其被设置在所述光源上方,并沿所述至少一列LED元件的列方向延伸,所述配光元件用于透射从所述至少一列LED元件射出的光线;其中,由所述配光元件射出的光线在与所述至少一列LED元件列方向垂直的截面上的光线输出分布具有中心线,所述配光元件使得与所述中心线夹角小于预定角度的各个出射方向上的光强差异减小。

Description

照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荧光灯灯管是通过填充在灯管内的汞蒸气放电产生的紫外辐射激发灯管壁上的荧光粉而发光的。在垂直于灯管延伸方向的截面上,荧光灯灯管出射光线的强度是均匀的,各个方向的光强差异很小。然而,对于照明应用而言,均匀光强的光线分布并非理想的光线分布。因此,用于安装荧光灯灯管的灯具需要被特别地设计以优化荧光灯灯管的光强分布。
随着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照明技术的迅速发展,灯管型发光二极管(Tubu1ar LED,TLED)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照明场合中,并用于取代传统的荧光灯灯管。然而,TLED灯射出的光线通常仅由TLED灯的发光面向其一侧射出。这导致其出射光线的配光曲线呈朗伯分布(Lambertian distribution)。图1即示出了TLED灯的配光曲线10,其中出射角度为零的出射方向是LED元件发光面的法线方向。可以看出,光线在发光面的法线方向的强度最高,并且随着相对于该法线方向出射角度增大,光强逐渐减弱。这不同于荧光灯灯管的光强分布。因此,当原本用于安装传统荧光灯灯管的灯具被用来安装灯光型发光二极管灯时,为实现均匀照明,灯具的距高比(距高比是指灯具光中心之间的距离与灯具悬挂高度之比,其中悬挂高度是由灯具中心至工作面的高度)会降低,从而导致照明效果下降。在一些其他的TLED应用中,灯具中需要添加一些附件来实现特定的光线分布,这会增加灯具的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需要一种具有较佳照明效果的采用TLED灯的照明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照明装置,包括:光源,其包括被安装在基板上的至少一列LED元件,所述至少一列LED元件被配置为由所述基板向外出射光线;以及配光元件,其被设置在所述光源上方,并沿所述至少一列LED元件的列方向延伸,所述配光元件用于透射从所述至少一列LED元件射出的光线;其中,由所述配光元件射出的光线在与所述至少一列LED元件列方向垂直的截面上的光线输出分布具有中心线,所述配光元件使得与所述中心线夹角小于预定角度的各个出射方向上的光强差异减小。
对于上述方面的照明装置,其中的配光元件能够扩张由光源射出的光线的光束角,并且使得光线在该光束角内的均匀性较好。因而,该照明装置能够实现与传统荧光灯灯管大体相等的距高比,并且能够很好地适用于为安装传统荧光灯灯管所设计的灯具。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与所述至少一列LED元件列方向垂直的截面上,对应于所述配光元件出射光线的不同出射方向,所述配光元件具有透射率不同的多个区域。对应于配光元件在不同区域不同的透射率,以不同光束角从光源所出射光线的光强变化也不同,这使得光源出射光线的光强差异至少被部分地减小。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与所述至少一列LED元件列方向垂直的截面上,对应于所述配光元件出射光线的不同出射方向,所述配光元件具有厚度不同的多个区域。对应于配光元件在不同区域不同的厚度,以不同光束角从光源所出射光线的光强变化也不同,这使得光源出射光线的光强差异至少被部分地减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配光元件朝向所述光源的内表面的至少部分区域具有沿所述至少一列LED元件的列方向延伸的多个沟槽,在与所述至少一列LED元件列方向垂直的截面上,对应于所述配光元件出射光线的不同出射方向,所述多个沟槽的深度和/或密度不同。配光元件上的沟槽具有使得光线重新定向的作用,从而可以衰减从光源出射光线的强度。沟槽的深度越深、密度越高,其对光线强度的衰减作用越强。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与所述至少一列LED元件列方向垂直的截面上,对应于所述配光元件出射光线的不同出射方向,所述配光元件的光学性质渐变,或者所述配光元件包括多个连续相邻且光学性质不同的部分,其中每个部分中的不同区域的光学性质相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配光元件在远离所述光源的外表面和/或朝向所述光源的内表面具有沿所述至少一列LED元件的列方向延伸的多个棱镜,所述多个棱镜用于偏折光线以改变所透过光线的光强分布。配光元件表面的棱镜可以偏折光线的出射方向,从而使得光线能够由透射前强度较高的出射方向偏折向透射前强度较低的出射方向,进而减小光强分布的差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定角度不小于40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配光元件被配置为使得与所述中心线夹角小于预定角度的各个出射方向上的光强差异小于5%。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列LED元件包括两列以上LED元件,所述基板被设置为使得所述两列以上LED元件的出射光线以不同方向照射到所述配光元件。对于具有两列以上LED元件的光源,可以通过设置不同LED元件发光面的位置和朝向来改变整个光源出射光线的强度分布,进而配合配光元件的透射来改变照明装置出射光线的光强分布。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与所述至少一列LED列方向垂直的截面上,所述两列以上的LED元件相对于所述中心线对称地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以上特性及其他特性将在下文中的实施例部分进行明确地阐述。
附图说明
通过下文对结合附图所示出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特征将更加明显,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图1示出了TLED灯的配光曲线;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照明装置100;
图3示出了图2的照明装置100出射光线的配光曲线;
图4至图10示出了图2的照明装置100中配光元件的一些例子;
图11至图12示出了图2的照明装置100中光源的一些例子;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照明装置1100;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照明装置1200;
图1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照明装置13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讨论实施例的实施和使用。然而,应当理解,所讨论的具体实施例仅示范性地说明实施和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特定方式,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照明装置100。该照明装置100的形状大体呈长管状,其适于被安装在例如针对荧光灯灯管所设计的灯具中,或者其他适合安装管状灯的灯具中。
如图2所示,该照明装置100包括:
光源101,其包括被安装在基板103上的至少一列LED元件105,该至少一列LED元件105被配置为由基板103向外出射光线;以及
配光元件107,其被设置在光源101上方,并沿至少一列LED元件105的列方向延伸,该配光元件107用于透射从至少一列LED元件105射出的光线;其中,由配光元件107射出的光线在与至少一列LED元件105列方向垂直的截面上的光线输出分布(Light Output Profile)具有中心线,该配光元件107使得与中心线夹角小于预定角度的各个出射方向上的光强差异减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至少一列LED元件105与配光元件107均沿同一方向延伸,因而光线输出分布均是针对与该延伸方向垂直的各个截面。具体地,光线输出分布的中心线是指由照明装置100出射后的光束中心线。在一些例子中,该光束中心线是照明装置100整体出射光线强度最大值处的出射光线。在一些情况下,该光束中心线也可以并非是出射光线强度最大值处的出射光线。在另一些例子中,照明装置100的光线输出分布是对称分布,则该中心线即为光线输出分布对称轴处的出射光线。可以理解,在一些情况下,照明装置100的光线输出分布并非对称分布,则该中心线也可能是位于光线输出分布的轮廓某一特定位置的出射光线。
在图2所示的照明装置100中,配光元件107呈中空管状,以提供用于容置光源101的空间。在一些其他的例子中,配光元件107亦可仅为中空管的一部分或呈盖板状,其位于光源101出射光线的一侧,以透射光源101射出的光线。
光源101包括一列LED元件105,该列LED元件105的发光面基本位于同一平面上,并且朝向配光元件107。这样,LED元件105的出射光线(即光源101的出射光线)能够照射到该配光元件107的内表面,并透过该配光元件107射出。配光元件107由可透光且易于成型的材料构成,例如玻璃、塑料或其他复合材料。通过改变配光元件107的形状,例如在配光元件107的不同区域的曲率,或者改变配光元件107不同区域透光比例(即配光元件107某一位置出射光线光通量与入射光线光通量的比例),可以使得由配光元件107的出射光线的配光曲线不同于光源101出射光线的配光曲线,从而至少部分地减少或调节光源101出射光线的光强差异。
在一些其他的例子中,光源101还可以包括多列LED元件105,这些LED元件105相互基本平行,并且其出射光线可以分别地朝向不同方向,从而改变光源101整体出射光线的光强分布。光源101的具体设置会在下文中详述。
图3示出了图2的照明装置100出射光线的配光曲线30。
如图3所示,该配光曲线30示出了与LED元件105列方向垂直的截面上的光线输出分布,其中,出射角度为零的出射方向即为照明装置100光线输出分布的中心线。对于采用灯管型LED的照明装置100,其与LED元件105列方向垂直的各个截面上的光线输出分布应基本上相等。可以看出,在与中心线夹角小于约45度的各个出射方向上,照明装置100出射光线的光强差异远小于图1中配光曲线该出射方向上的光线的光强差异。在一些例子中,预定角度应不小于40度,即在与中心线夹角小于40度的各个出射方向上,照明装置100出射光线的光强差异小于预定值,该预定值例如为5%。
可以看出,对于照明装置100,其可以通过配置光源101中一列或多列LED元件105的位置(例如LED元件105的排列方向,或者不同列LED元件105之间的间距)和照明方向来改变光源101整体出射光线的光强分布,进而改变配光元件107出射光线的光强分布;或者通过配置配光元件107的形状、构造或其他能够影响配光元件107光学特性的光学参数,以使得配光元件107能够针对光源101出射光线的不同光强分布来改变其配光,进而使得由该照明装置100出射光线(即由配光元件107射出的光线)在与光线输出分布的中心线夹角小于预定角度的各个出射方向上光强差异减小。较小的光强差异使得该照明装置100能够实现与传统荧光灯灯管大体相等的距高比,并且能够很好地适用于为安装传统荧光灯灯管所设计的灯具。
正如前述,图2所示的照明装置100中的光源101和配光元件107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配置。图4至图10示出了图2的照明装置100中配光元件的一些例子;而图11至图12则示出了图2的照明装置100中光源的一些例子。其中,图4至图12均是与光源中一列或多列LED元件的列方向垂直的截面。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至图10中,光源是一列LED元件,其所出射的光线是对称配光的,并且其光强分布类似于图1所示的配光曲线。相应地,配光元件的形状和构造也是对称的,并且配光元件与光源的对称轴位于同一平面上,从而使得照明装置的光线输出分布的中心线也位于该平面上。但是可以理解,在一些其他的例子中,光源也可以采用两列或更多列LED元件,配光元件也可采用非对称的设计,从而使得光源的出射光线非对称配光。
图4至图7示出了图2中配光元件的一些例子,其通过改变配光元件不同区域光线透射比例(即在同一区域中,配光元件出射光线光通量与配光元件入射光线的光通量比例)来改变光强分布。
如图4所示,在与LED元件205列方向垂直的截面上,对应于配光元件207出射光线的不同出射方向,配光元件207具有厚度不同的多个区域。
具体地,配光元件207对于光强的影响至少取决于其厚度与透射率。在配光元件207基本上采用均质材料构成的情况下(即配光元件207不同区域中,材料单位厚度的透射率基本相等),配光元件207所透射光线的比例主要取决于配光元件的厚度,配光元件越厚,光线的透射比例越低。在图4中,随着光源出射光线入射到配光元件207的入射角度增大(该入射角度基本对应于配光元件207出射光线的出射角度),配光元件207的厚度逐渐减小。由于光源出射光线强度大体随着入射角度增大而减小,因而配光元件207厚度的变化可以至少部分地抵消光源出射光线强度的变化,进而使得由配光元件207出射光线的光强差异减小。可以理解,在其他的例子中,光源出射光线可能并非对称配光,在这种情况下,配光元件207的厚度可以根据光源出射光线光强分布差异而变化,即在光强较高处具有较大的厚度,而在光强较低处具有较小的厚度,从而减小照明装置出射光强的差异。
在图4中,配光元件207不同区域的厚度是逐渐变化的。在另一些例子中,配光元件207不同区域的厚度可以是离散变化的。图5即示出了厚度离散变化的配光元件307。
如图5所示,在与LED元件305列方向垂直的截面上,对应于配光元件307出射光线的不同出射方向,配光元件307具有连续相邻且厚度不同的第一部分307a、第二部分307b以及第三部分307c,其中。其中,靠近光线输出分布中心线的第一部分307a的厚度大于远离中心线的第二部分307b以及第三部分307c。类似于图4的配光元件207,由于光源出射光线强度呈朗伯分布,靠近其光线输出分布中心线的光强高于远离中心线的光强,因此,相比于配光元件307两侧较薄的第二部分307b以及第三部分307c,较厚的第一部分307a的光线透射比例较低,这使得由配光元件307出射光线的光强差异减小。可以理解,在一些例子中,配光元件307可以包括多个连续相邻且厚度不同的部分,例如四个、五个、六个或更多个,并且每个部分中的不同区域的厚度基本相同(例如其厚度差异小于5%)。
如图6所示,在与LED元件405列方向垂直的截面上,对应于配光元件407出射光线的不同出射方向,配光元件407具有透射率不同的多个区域。正如前述,构成配光元件407的材料的透射率同样会影响配光元件407的透光比例。一般而言,在配光元件407厚度基本相等的情况下,配光元件407材料的透射率越低,光线的透射比例越低。在图6中,随着光源出射光线入射到配光元件407的入射角度增大(该入射角度基本对应于配光元件407出射光线的出射角度),配光元件407的透射率逐渐增大。由于光源出射光线强度大体随着入射角度增大而减小,因而配光元件407透射率的变化可以至少部分地抵消光源出射光线强度的变化,进而使得配光元件407出射光线的光强差异减小。可以理解,在其他的例子中,光源407出射光线可能并非对称配光,在这种情况下,配光元件407的透射率可以根据光源出射光线光强分布差异而变化,即在光强较高处具有较低的透射率,而在光强较低处具有较高的透射率,从而减小照明装置出射光强的差异。
在图6中,配光元件407不同区域的透射率是逐渐变化的。可以理解,在一些例子中,配光元件407不同区域的透射率可以是离散变化的。图7即示出了透射率离散变化的配光元件507。
如图7所示,在与LED元件505列方向垂直的截面上,对应于配光元件507出射光线的不同出射方向,配光元件507具有连续相邻且透射率不同的第一部分507a、第二部分507b以及第三部分507c,其中。其中,靠近中心线的第一部分507a的透射率低于远离中心线的第二部分507b以及第三部分507c的透射率。类似于图6的配光元件407,由于光源出射光线呈朗伯分布,靠近其光线输出分布中心线的光强高于远离中心线的光强,因此,相比于配光元件507两侧的第二部分507b以及第三部分507c,透射率较低的第一部分507a的光线透射比例较低,这使得由配光元件507出射光线的光强差异减小。可以理解,在一些例子中,配光元件507可以包括多个连续相邻且透射率不同的部分,例如四个、五个、六个或更多个,并且每个部分中的不同区域的透射率基本相同(例如其透射率差异小于5%)。
在另一些例子中,在与LED元件列方向垂直的截面上,对应于配光元件出射光线的不同出射方向,照明装置中的配光元件可以具有透射率和厚度均不同的多个区域。此外,通过改变配光元件不同区域的厚度与透射率的差值,可以改变照明装置出射光线的光束角,即出射光线光强差异小于预定值的光束的角度范围。
图8至图10示出了配光元件的另一些例子,其通过改变光线的偏折方向来改变由配光元件出射的光线的光强分布。
如图8所示,配光元件607朝向光源的内表面的至少部分区域具有沿LED元件605的列方向延伸的多个沟槽609。在与LED元件605列方向垂直的截面上,对应于配光元件607出射光线的不同出射方向,这多个沟槽609的深度和/或密度不同。
具体地,位于配光元件607内表面的沟槽609能够重新定向照射到配光元件607上的光线,从而可以衰减光线的强度。沟槽609的深度越深,或者其密度越高,其对光线强度的衰减作用越强。因此,通过配置配光元件607不同位置的沟槽609形状及其分布,可以使得经由配光元件607出射的光线在各个出射方向上的光强差异减小。根据具体实施例的不同,沟槽609可以是V型沟槽、U型沟槽、梯形沟槽或其他适合扩散光线的沟槽形状。
在图8中,随着光源出射光线入射到配光元件607的入射角度增大(该入射角度大体对应于配光元件607出射光线的出射角度),配光元件607的内表面上的沟槽609的深度逐渐减小,而其密度也逐渐减小。由于光源出射光线强度大体随着入射角度增大而减小,因而配光元件607沟槽609的这种变化可以至少部分地抵消光源出射光线强度的差异,进而使得由配光元件607出射光线的光强差异减小。可以理解,在其他的例子中,光源出射光线可能并非对称配光,在这种情况下,配光元件607的沟槽609分布可以根据光源出射光线光强分布差异而变化。此外,在图8中,配光元件607中沟槽609分布是逐渐变化的。在一些其他的例子中,配光元件607中沟槽609的分布也可以是离散变化的,也即,配光元件607可以包括多个连续相邻且沟槽609分布不同的部分,其中每个部分中的不同区域的沟槽609的深度和密度是相同的。
在一些其他的例子中,还可以在配光元件上设置多个棱镜,例如在配光元件远离光源的外表面和/或朝向光源的内表面多个棱镜。这些棱镜基本上沿LED元件的列方向延伸,用于偏折光线以改变配光元件所透光光线的光强分布。
如图9所示,配光元件707的内表面具有多个棱镜710,该多个棱镜710用于将配光元件707光线输出分布中心线附近的出射光线朝向中心线两侧偏折。由于光源出射光线强度大体随着入射角度增大而减小,因而配光元件707内表面的棱镜710可以将光强较强的入射方向上的光线偏折到光强较弱的入射方向,从而至少部分地抵消减小出射光线强度的差异。
如图10所示,配光元件807的外表面具有多个棱镜810,该多个棱镜810用于将入射到配光元件807的光线朝向配光元件807光线输出分布中心线的两侧偏折。由于光源出射光线强度大体随着入射角度增大而减小,因而配光元件807外表面的棱镜810可以将光强较强的入射方向上的光线偏折到光强较弱的入射方向,从而至少部分地减小光源出射光线强度的差异。
可以看出,通过改变图2中配光元件107的形状及构造,特别是配光元件107不同区域的光学性质,可以使得配光元件107能够有效地对光源101出射光线进行二次配光。这能够减小光源101出射光线在不同角度的光强差异,从而提高照明装置光线输出分布在预定光束角内的均匀性。
正如前述,在实际应用中,图2的照明装置中的光源101还可以具有两列以上的LED元件。因此,照明装置的光线输出分布还可以通过改变这些LED元件的照射方向和相对位置来改变。图11至图12即示出了图2的照明装置100中光源的一些例子。
如图11所示,光源901包括两列LED元件905以及906,其被设置在配光元件光线输出分布中心线的两侧。基底903被设置为使得这两列LED元件905与906的出射光线以不同方向照射到配光元件907。一般而言,由于LED元件905与906大体发散地出射光线,因而LED元件905与906出射光线可能部分重叠,从而使得LED元件905与906出射光线的一部分均照射到配光元件907的同一区域。因此,对于该光源901,其光线输出分布中心线附近的光强由这两列LED元件905与906共同提供,而中心线两侧的光强则分别主要由这两列LED元件905与906单独提供。因而,通过调整这两列LED元件905与906的光强以及其出射光线的出射方向,可以改变光源901整体的光线输出分布。可以理解,在其他例子中,光源901还可以包括更多列LED元件,例如4列,6列,8列等等。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这些LED元件可以相对于光线输出分布的中心线对称地设置,从而使得光源901的出射光线呈对称配光。
如图12所示,光源1001包括三列LED元件1005、1006以及1007,基底1003被设置为使得这三列LED元件1005、1006以及1007的出射光线以不同方向照射到配光元件1008。这样,光源1001光线输出分布的中心线附近的光线主要由LED元件1005提供,而光源1001光线输出分布中心线两侧的光线主要由1006以及1007提供。通过调节这几列LED元件出射光线的光强及出射方向,可以改变光源1001整体的光线输出分布。可以理解,在其他例子中,光源1001还可以包括更多列LED元件,例如5列,7列,9列等等。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这些LED元件可以相对于光线输出分布的中心线对称地设置,从而使得光源1001的出射光线呈对称配光。
在实际应用中,图4至图10的配光元件的例子可以与图11至图12的光源的例子进行组合,以得到适于实际应用所需的照明装置。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照明装置1100。
如图13所示,该照明装置1100包括光源1101以及配光元件1107。其中,光源1101包括承载在基底1103上的一列LED元件1105。配光元件1107具有连续相邻的第一部分1107a、第二部分1107b以及第三部分1107c。其中,第一部分1107a位于配光元件1107光线输出分布的中心线附近,其朝向光源的内表面具有沿LED元件1105的列方向延伸的多个沟槽1109,而第二部分1107b以及第三部分1107c则不具有沟槽。此外,第一部分1107a的厚度大于第二部分1107b以及第三部分1107c的厚度。可以理解,该具有沟槽1109的第一部分1107a可以显著减弱光强较高的入射方向上的光线的强度,而第二部分1107b以及第三部分1107c对入射到其上的光线的强度影响较小。这样,光源出射光线的光强差异能够被有效减小。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照明装置1200。
如图14所示,该照明装置1200包括光源1201以及配光元件1207。其中,光源1201包括承载在基底1203上的两列LED元件1205以及1206,并且这两列LED元件1205与1206对称地设置在照明装置1200光线输出分布中心线的两侧。配光元件1207被设置在LED元件1205的发光面一侧,其具有连续相邻的第一部分1207a、第二部分1207b以及第三部分1207c。此外,该照明装置1200还包括壳体1211,其被设置在LED元件1205以及1206发光面的另一侧,并与配光元件1207接合以将光源1201封闭在其中。由于LED元件1205与1206基本上不朝向壳体1211出射光线,因而该壳体1211可以采用不透光材料构成,例如金属材料。在一些其他的例子中,壳体1211也可以采用与配光元件1207相同的透光材料构成,并且可以与配光元件1207一体地成型。
在图14中,由于LED元件1205与1206基本对称地设置在基底1203上,因此光源1201的光线输出在中心线附近具有对称分布的光强。相应地,配光元件1207被配置为使得其第一部分1207a的截面呈弧形,并且其厚度由照明装置1200光线输出分布中心线向两侧递减;而第二部分1207b以及第三部分1207c呈平板状,其不同区域的厚度基本相等,且小于第一部分1207a边缘的厚度。这样,光源1201光强最高的出射方向的光线能够被第一部分1207a有效减弱,而光源1201光强较低的出射方向的光线能够以较高的透射比例从第二部分1207b以及第三部分1207c出射,从而使得照明装置1200的出射光线在与中心线夹角小于预定角度的各个出射方向上的光强差异减小。
图1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照明装置1300。
如图15所示,该照明装置1300包括光源1301以及配光元件1307。其中,光源1301包括承载在基底1303上的一列LED元件1305,该列LED元件1305被设置在照明装置1300光线输出分布中心线附近。配光元件1307被设置在LED元件1305的发光面一侧,其具有相邻的第一部分1307a与第二部分1307b。
在图15中,配光元件1307的第一部分1307a的截面呈弧形,并且其厚度大于第二部分1307b的厚度;而第二部分1307b不同区域的厚度基本相等。此外,第一部分1307a的内表面还具有沿LED元件1305的列方向延伸的多个沟槽1309,而第二部分1307b则不具有沟槽,这样,光源1301光强最高的出射方向的光线能够被第一部分1307a有效减弱,而光源1301光强较低的出射方向的光线能够以较高的透射比例从第二部分1307b出射,从而使得照明装置1300的出射光线在与中心线夹角小于预定角度的各个出射方向上的光强差异减小。
可以看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照明装置,其光线输出分布具有较小的光强差异,这使得该照明装置能够实现与传统荧光灯灯管大体相等的距高比,并且能够很好地适用于为安装传统荧光灯灯管所设计的灯具,从而使得该照明装置具有较佳的照明效果。此外,在安装本实用新型的照明装置时,无需再灯具上安装其他用于调节光线分布的附件,这有效减少了该照明装置的成本。
尽管在附图和前述的描述中详细阐明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应认为该阐明和描述是说明性的和示例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上述实施方式。
那些本技术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通过研究说明书、公开的内容及附图和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理解和实施对披露的实施方式的其他改变。在权利要求中,措词“包括”不排除其他的元素和步骤,并且措辞“一个”不排除复数。在实用新型的实际应用中,一个零件可能执行权利要求中所引用的多个技术特征的功能。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不应理解为对范围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照明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源(101),其包括被安装在基板(103)上的至少一列LED元件(105),所述至少一列LED元件被配置为由所述基板向外出射光线;
配光元件,其被设置在所述光源上方,并沿所述至少一列LED元件的列方向延伸,所述配光元件用于透射从所述至少一列LED元件射出的光线;其中,由所述配光元件射出的光线在与所述至少一列LED元件列方向垂直的截面上的光线输出分布具有中心线,所述配光元件使得与所述中心线夹角小于预定角度的各个出射方向上的光强差异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至少一列LED元件列方向垂直的截面上,对应于所述配光元件出射光线的不同出射方向,所述配光元件(407,507)具有透射率不同的多个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至少一列LED元件列方向垂直的截面上,对应于所述配光元件出射光线的不同出射方向,所述配光元件(207,307,1207,1307)具有厚度不同的多个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光元件(607,1107,1307)朝向所述光源的内表面的至少部分区域具有沿所述至少一列LED元件的列方向延伸的多个沟槽(609,1109,1309),在与所述至少一列LED元件列方向垂直的截面上,对应于所述配光元件出射光线的不同出射方向,所述多个沟槽的深度和/或密度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至少一列LED元件列方向垂直的截面上,对应于所述配光元件出射光线的不同出射方向,所述配光元件的光学性质渐变,或者所述配光元件包括多个连续相邻且光学性质不同的部分,其中每个部分中的不同区域的光学性质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光元件(707,807)在远离所述光源的外表面和/或朝向所述光源的内表面具有沿所述至少一列LED元件的列方向延伸的多个棱镜(710,810),所述多个棱镜用于偏折光线以改变所透过光线的光强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角度不小于40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光元件被配置为使得与所述中心线夹角小于预定角度的各个出射方向上的光强差异小于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列LED元件包括两列以上LED元件,所述基板被设置为使得所述两列以上LED元件的出射光线以不同方向照射到所述配光元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至少一列LED列方向垂直的截面上,所述两列以上的LED元件相对于所述中心线对称地设置。
CN201220442053.5U 2012-08-28 2012-08-28 照明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28683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442053.5U CN202868362U (zh) 2012-08-28 2012-08-28 照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442053.5U CN202868362U (zh) 2012-08-28 2012-08-28 照明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868362U true CN202868362U (zh) 2013-04-10

Family

ID=480350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442053.5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868362U (zh) 2012-08-28 2012-08-28 照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868362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77478A (zh) * 2017-09-28 2017-12-15 欧普道路照明有限公司 一种照明装置
CN111237711A (zh) * 2018-11-29 2020-06-05 深圳市绎立锐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光源系统及照明装置
CN112930711A (zh) * 2018-09-13 2021-06-08 昕诺飞控股有限公司 动态闪光照明设备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77478A (zh) * 2017-09-28 2017-12-15 欧普道路照明有限公司 一种照明装置
CN107477478B (zh) * 2017-09-28 2023-06-30 欧普道路照明有限公司 一种照明装置
CN112930711A (zh) * 2018-09-13 2021-06-08 昕诺飞控股有限公司 动态闪光照明设备
CN111237711A (zh) * 2018-11-29 2020-06-05 深圳市绎立锐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光源系统及照明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23824B1 (en) LED light fixture with light shaping features
US8602621B2 (en) Optical element and light source comprising the same
CN103918015B (zh) 尤其用于紧急逃离通道照明的照明设备
US20110228528A1 (en) Retrofit-style lamp and fixture, each including a one-dimensional linear batwing lens
US20140211457A1 (en) Simplified low profile module witih light guide for pendant, surface mount, wall mount and stand alone luminaires
JP2016522554A (ja) 管状照明デバイス
EP2998638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led lamp incorporating internal optics for specific light distribution
US20130320863A1 (en) Lighting device and a lighting system
CN202868362U (zh) 照明装置
CN101900266A (zh) 一种led及led路灯
US9683717B1 (en) Asymmetric area lens for low-profile lighting system
JP5785551B2 (ja) 照明器具及び光学部品
US20160252216A1 (en) Lighting device and luminaire
KR20200000567U (ko) 엘이디 서치라이트용 집광렌즈 및 이를 이용한 엘이디 서치라이트
KR101574795B1 (ko) 다중배열 조명장치
CN105222095B (zh) 一种双排led条形灯
US10739510B2 (en) Solid-state luminaire
EP3149396B1 (en) Luminaire, especially for road lighting
CN102759069B (zh) 一种led反射器以及led灯具
US11761609B2 (en) Luminaire
US20220214489A1 (en) A light emitting device
JP2018515878A (ja) ライトガイドを使用する照明システム
CN102759074B (zh) 一种泛光反射器以及led灯具
CN102759070B (zh) 一种矩形泛光反射器以及led灯具
CN102759072B (zh) 一种led泛光反射器以及led灯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410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