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862809U - 喷墨头及喷墨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喷墨头及喷墨打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862809U
CN202862809U CN 201220478167 CN201220478167U CN202862809U CN 202862809 U CN202862809 U CN 202862809U CN 201220478167 CN201220478167 CN 201220478167 CN 201220478167 U CN201220478167 U CN 201220478167U CN 202862809 U CN202862809 U CN 2028628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ck liquid
ink gun
recess
surge chamber
liquid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47816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有村敏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8628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86280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Particle Formation And Scattering Control In Inkjet Prin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喷墨头及喷墨打印机。对喷墨头(18)的头内流路(42)的墨液供给压力进行调整的缓冲器(34)具备墨液积存用凹部(45)和覆盖凹部开口(45a)而对缓冲室(47)进行划分的缓冲膜(46)。在喷嘴面(18a)成为垂直的印刷姿势下,从缓冲室(47)向头内流路(42)连通的墨液供给口(38)设置在墨液积存用凹部(45)的周壁(45c)上的缓冲室(47)的上侧,且比垂直二等分线(L1)更接近喷嘴面(18a),并且与缓冲室(47)的水平二等分线(L2)相比更接近垂直二等分线(L1)的部分。若将喷墨头(18)的姿势形成为喷嘴面(18a)向下的姿势,则墨液供给口(38)成为缓冲室(47)的下侧,液体容易排出。

Description

喷墨头及喷墨打印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喷墨头及搭载该喷墨头的喷墨打印机,其中该喷墨头具备对向喷墨头供给的墨液的供给压力的变动进行吸收或缓和的缓冲器。
背景技术
由于设置在喷墨头内的头内流路中的墨液供给压力的急剧的变动有时会妨碍来自喷墨头的稳定的墨液的喷出,因此专利文献1记载的喷墨头在用于向喷墨头供给墨液的墨液管与头内流路之间搭载有缓冲器,该缓冲器用于对墨液供给压力的变动进行吸收或缓和。该文献的缓冲器具备凹部和闭塞凹部开口而对缓冲室进行划分的挠性的缓冲膜。在凹部开口有与墨液管连通的墨液流入口和与喷墨头内的头内流路连通的墨液供给口,通过缓冲膜进行位移而使缓冲室的容积增减来调节喷墨头内的墨液供给压力。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115092号公报
在具备缓冲器的喷墨头中,在向缓冲室填充墨液时,气泡容易残留在缓冲室内。在此,当气泡残留于缓冲室内时,该气泡在缓冲室内成长,成长后的大气泡向头内流路侧移动而可能会发生墨液的喷出不良。因此,通常的做法是,在将喷墨头配置成与印刷姿势同样的姿势时,将从缓冲室向与头内流路连通的墨液供给口设置在缓冲室的最上侧的部分,以免气泡残留在缓冲室内。
例如考虑了图7所示的结构,在喷嘴面100a成为垂直的印刷姿势下进行印刷的喷墨头100上搭载缓冲器104,且该缓冲器104具备由圆形凹部101及缓冲膜102划分的缓冲室103时,在印刷姿势下,使圆形凹部101向与喷嘴面100a平行的方向凹陷而使凹部开口101a朝向水平方向,但是在这样的结构中,将头内流路105连接的墨液供给口106通常设置在圆形凹部101的圆环状周壁面的最上部分,即,设置在圆环状周壁面上的位于对缓冲室进行垂直二等分的垂直二等分线L0上的周壁面部分。
在此,在喷墨头的制造工序及喷墨打印机的制造工序中,进行从喷墨头喷出墨液而进行印刷的印刷检查。在这样的印刷检查之后,实施从喷墨头100内排出墨液而对头内流路105进行清洗的作业,但是在图7所示的结构的喷墨头100中,由于墨液供给口106设置在圆形凹部101的最上部分,因此无法从缓冲室103将检查中使用的墨液和喷墨头100的清洗中使用的清洗液排出,这些液体残留在缓冲室103内,在喷墨头100或搭载有喷墨头100的喷墨打印机的输送中存在液体向外部漏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课题是鉴于该点,提供一种具备容易从缓冲室内将墨液和清洗液等液体排出的流路结构的喷墨头以及搭载这样的喷墨头的喷墨打印机。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喷墨头,其具有积存墨液的凹部和闭塞所述凹部的凹部开口而对缓冲室进行划分的挠性的缓冲膜,通过所述缓冲膜的位移而使所述缓冲室的容积增减,从而调节在墨液喷嘴的喷嘴开口与该缓冲室之间设置的头内流路的墨液供给压力,所述喷墨头的特征在于,在形成所述喷嘴开口的喷嘴面为垂直的印刷姿势下,所述凹部向与所述喷嘴面平行的方向凹陷而所述凹部开口朝向水平方向,从所述缓冲室向所述头内流路连通的墨液供给口设置在比垂直二等分线更接近所述喷嘴面的一侧,其中该垂直二等分线将该缓冲室垂直二等分。
根据本实用新型,从缓冲室向头内流路连通的墨液供给口在印刷姿势下设置在比缓冲室的垂直二等分线接近喷嘴面的一侧。因此,从喷墨头内将墨液和清洗液等液体排出时等,若使喷墨头的姿势从印刷姿势位移成喷嘴面向下的姿势而进行从墨液喷嘴喷出墨液的墨液喷出动作,墨液供给口位于缓冲室的下侧,因此残留在缓冲室内的液体经由墨液供给口而容易向头内流路侧移动,从头内流路经由喷嘴开口容易向外部排出。由此,容易将残留在缓冲室内的液体向外部排出。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是,所述凹部的平面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在所述印刷姿势下,所述墨液供给口设置在所述凹部的周壁上的与水平二等分线相比更接近所述垂直二等分线的部分,其中该水平二等分线将该缓冲室水平二等分。即,在印刷姿势下,优选以墨液供给口位于缓冲室的上端侧或下端侧的方式设置。
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在所述印刷姿势下,所述墨液供给口设置在比所述水平二等分线靠上侧的位置。如此设置,在印刷姿势下,墨液供给口位于缓冲室的上端侧,因此即使在印刷时等而气泡从上游侧向缓冲室流动的情况下,该气泡也容易从缓冲室向头内流路侧排出,从而能够防止气泡在缓冲室内较大地成长的情况。因此,能够避免在缓冲室内成长的大气泡在印刷中向头内流路侧移动而发生墨液的喷出不良的情况。
另外,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在所述印刷姿势下,所述墨液供给口设置在比所述水平二等分线靠下侧的位置。如此设置,在印刷姿势下,由于墨液供给口位于缓冲室的下端侧,因此即使将喷墨头保持为印刷姿势,缓冲室内的液体也容易经由墨液供给口向头内流路侧移动。因此,能够抑制液体残留在缓冲室内的情况。而且,即使在从喷墨头内将墨液和清洗液等液体排出时等,使喷墨头的姿势从印刷姿势位移成喷嘴面向下的姿势的情况下,墨液供给口也位于缓冲室的下侧,因此即使在这样的姿势下从喷墨头内排出液体时,液体也容易向头内流路侧移动而从喷嘴开口向外部排出。在此,若将墨液供给口设置在比水平二等分线靠下侧,则在缓冲室产生了气泡时,气泡无法从缓冲室向头内流路侧排出,而该气泡可能在缓冲室内成长。然而,由于墨液供给口设置在与水平二等分线相比更接近垂直二等分线的部分,且墨液供给口位于距积存有气泡的上端较远的缓冲室的下端侧,因此能够抑制在缓冲室内成长的气泡在印刷动作中向头内流路侧移动的情况。因此,能够抑制在缓冲室内成长的大气泡向头内流路侧移动而发生墨液的喷出不良的情况。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是,所述墨液供给口通过从所述凹部开口侧将所述凹部的周壁切口而设置,所述头内流路中的与所述墨液供给口连接的上游端侧流路部分是向与所述凹部相同方向凹陷的槽部,随着接近所述凹部而槽宽变宽,所述凹部开口与所述槽部的槽部开口在同一平面上连续,所述槽部开口与所述凹部开口一起被所述缓冲膜闭塞。若具备这样的结构,则与缓冲室相邻的上游端侧流路部分的槽宽变宽,而缓冲室的最大容积在实质上增加。其结果是,对墨液供给压力的变动进行吸收或缓和的缓冲器的性能提高。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喷墨打印机的特征在于,以形成喷嘴开口的喷嘴面为垂直的印刷姿势来搭载上述的喷墨头。根据本实用新型,在喷墨打印机的制造工序中,在进行了从喷墨头喷出墨液而进行印刷的印刷检查之后,在从喷墨头内排出墨液而对头内流路进行清洗时等,从喷墨头内容易排出检查中使用的墨液或清洗中使用的清洗液。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在从喷墨头内排出墨液和清洗液等液体时,若以喷嘴面向下的方式配置喷墨头,则墨液供给口位于缓冲室的下侧。其结果是,残留在缓冲室内的液体经由墨液供给口而容易向头内流路侧移动,因此若在喷嘴面向下的姿势下进行从墨液喷嘴喷出墨液的墨液喷出动作,则液体容易从喷嘴开口向外部排出。由此,容易将残留在缓冲室内的液体向外部排出。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适用了本实用新型的喷墨打印机的主要部分的说明图。
图2是从支票搬运方向的上游侧观察喷墨头时的侧视图。
图3是喷嘴面向下的喷墨头的立体图。
图4是墨液供给路形成部的侧视图及缓冲器的剖视图。
图5是变形例的喷墨头的侧视图。
图6是适用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例的喷墨头的侧视图。
图7是在缓冲室设置墨液供给口时通常假定的位置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适用了本实用新型的喷墨打印机的实施方式的支票处理装置。
(支票处理装置的整体结构)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支票处理装置的外观立体图。支票处理装置1设置在银行等的金融机关的窗口等,从进入的支票2,读取其表面印刷的磁性墨液文字3,基于读取结果来进行结算处理等。
支票处理装置1具备装置主体侧的主体壳体4和左右的开闭罩5、6。在主体壳体4与开闭罩5、6之间形成有用于搬运支票2的支票搬运路7。支票搬运路7在从上观察时由大致呈U形状地弯曲延伸的窄幅的垂直槽所限定。支票搬运路7的支票搬运方向的上游端经由支票送出通路8而与支票供给部9连结,该支票送出通路8由窄幅的垂直槽构成,该支票供给部9由宽幅的垂直槽构成。支票搬运路7的下游端经由左右分支的由窄幅的垂直槽构成的左右的分支通路10、11,而与左右的由宽幅的垂直槽构成的第一及第二支票排出部12、13连结。
在支票2的表面2a记载有金额、发票人、编号、签名等,在其下端部分印刷有磁性墨液文字3。在支票2的背面2b设有背书栏等。支票2以表面2a朝向U形状的支票搬运路7的外侧的方式向支票供给部9插入。
支票处理装置1具备用于沿着支票搬运路7搬运支票2的支票搬运机构(未图示)。而且,在支票搬运路7上,从支票搬运方向的上游侧依次配置有用于读取支票2的表面2a的图像的图像传感器15、用于读取支票2的背面2b的图像的图像传感器16、用于读取磁性墨液文字3的磁头17、用于向支票2的背面2b进行印刷的喷墨头18。在隔着支票搬运路7而与喷墨头18对置的位置上配置有用于进行喷墨头18的维护的头维护单元19。
插入到支票供给部9内的支票2通过支票搬运机构经由支票送出通路8向支票搬运路7送出。支票2沿着支票搬运路7被搬运,同时由图像传感器15、16读取表面图像及背面图像,由磁头17读取磁性墨液文字3,向第一支票排出部12或第二支票排出部13分配而排出。而且,在基于根据磁性墨液文字3的读取结果而识别出的磁性墨液文字信息来进行结算处理时,利用喷墨头18,对沿着支票搬运路7被搬运的支票2的背面2b实施背书印刷。
(喷墨头的配置)
图2是从支票搬运方向的上游侧观察喷墨头18及其周边部分时的侧视图。喷墨头18以喷嘴面18a成为垂直的印刷姿势的方式搭载于支票处理装置1,该喷嘴面18a设有喷出墨液滴的多个墨液喷嘴20的喷嘴开口21。喷墨头18使喷嘴面18a朝向支票搬运路7而配置在U形状的支票搬运路7的内侧,在喷墨头18的下侧部分连接有用于从墨液罐(未图示)向喷墨头18供给墨液的墨液管24。喷墨头18将墨液滴向水平方向喷出。
在与喷墨头18的喷嘴面18a对置的位置上配置头维护单元19。头维护单元19具备:能够覆盖喷墨头18的喷嘴面18a的头盖22;使该头盖22在压盖位置22A与退避位置22B之间移动的头盖移动机构23,该压盖位置22A是覆盖喷嘴面18a的位置,该退避位置22B是向离开喷嘴面18a的方向移动而从支票搬运路7退避的位置。在头盖22连接有吸引用的泵25。
在支票处理装置1对支票2进行处理期间,使头盖22向退避位置22B移动,当处理结束时,将头盖22配置在压盖位置22A而利用头盖22来覆盖喷嘴面18a。由此,防止墨液从墨液喷嘴20的蒸发。而且,根据需要,支票处理装置1形成为将头盖22配置在压盖位置22A而利用头盖22覆盖喷嘴面18a的状态,进行从喷墨头18向头盖22内喷出墨液的墨液喷出动作。而且,根据需要,形成利用头盖22覆盖喷嘴面18a的状态,对泵25进行驱动,进行从喷墨头18强制性地喷出墨液的墨液吸引动作。通过所述墨液喷出动作及墨液吸引动作,来防止或消除墨液喷嘴20的孔眼堵塞。
(喷墨头的整体结构)
图3是使喷嘴面18a向下的喷墨头18的立体图。参照图2、图3对喷墨头18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关于喷墨头18的说明中,以图2所示的印刷姿势为基准,以喷嘴面18a所处的一侧为前方并以喷嘴面18a的相反侧为后方进行说明。而且,以印刷姿势的上下方向(图2中的上下方向)为上下方向进行说明。
喷墨头18具备:搭载墨液喷嘴20及喷嘴面18a的头主体部30;在头主体部30的后侧固定的墨液供给路形成部31。在头主体部30的内部形成有与墨液喷嘴20连通的内部流路32,在内部流路32装入有用于从墨液喷嘴20喷出墨液的压电元件等。
墨液供给路形成部31呈上下方向长的长方体形状。如图3所示,在墨液供给路形成部31的后面的下侧部分设有管连接口33,该管连接口33将用于向喷墨头18供给墨液的墨液管24的下游端连接。在墨液供给路形成部31的一方的侧面的下侧部分设有缓冲器34。管连接口33与设置于缓冲器34的墨液流入口35连通。
在墨液供给路形成部31中的与头主体部30相邻的前侧部分形成有向内部流路32连通的墨液供给部36。在墨液供给部36配置有用于除去异物的过滤器。在墨液供给路形成部31中的墨液供给部36的后方且位于缓冲器34上方的部分,形成有将缓冲器34与墨液供给部36连接的墨液供给路37。墨液供给路37的上游端与设置于缓冲器34的墨液供给口38连通,墨液供给路37的下游端与在墨液供给部36的上端部分设置的墨液流入口39连通。
在此,缓冲器34、墨液供给部36及墨液供给路37成为如下的结构:在墨液供给路形成部31的流路形成构件31a上形成与缓冲器34、墨液供给部36及墨液供给路37的形状对应的凹部或槽部,并利用挠性的膜构件40来闭塞位于同一平面上的所述凹部的凹部开口或槽部的槽部开口。
从墨液管24向喷墨头18供给的墨液流入缓冲器34,经由墨液供给路37而向墨液供给部36流入,通过过滤器。然后,通过在墨液供给部36形成的多个墨液供给孔41而向头主体部30的内部流路32流入。缓冲器34配置在墨液管24与由墨液供给路37、墨液供给部36及内部流路32构成的头内流路42之间,调节头内流路42中的墨液供给压力。
(缓冲器)
图4(a)是墨液供给路形成部31的侧视图,图4(b)是缓冲器34的垂直二等分线L1线的剖视图。缓冲器34具备:在墨液供给路形成部31形成的一定深度的圆形的墨液积存用凹部45;以塞住该凹部开口45a的方式安装的挠性的缓冲膜46。缓冲膜46是覆盖流路形成构件的表面的膜构件40的一部分。在印刷姿势下,墨液积存用凹部45向与喷嘴面18a平行的方向凹陷,其凹部开口45a朝向水平方向。墨液积存用凹部45的凹部开口45a为圆形,缓冲膜46成为与凹部开口45a对应的圆形。缓冲膜46的周缘通过熔敷等而密接固定于流路形成构件31a的凹部开口45a的周缘。通过墨液积存用凹部45和缓冲膜46对缓冲室47进行划分。
缓冲膜46由可弹性变形的原材料形成,以缓冲器34能够得到预先假定的范围的柔量(每基准压力的容积变化量)的方式决定膜厚、膜平面形状、杨氏模量等特性。缓冲膜46在最大容积位置46A与最小容积位置46B之间位移,该最大容积位置46A是缓冲膜46向墨液积存用凹部45的外侧进行弹性变形发生弯曲而使缓冲室47为最大容积的位置,该最小容积位置46B是使缓冲膜46向墨液积存用凹部45的内侧进行弹性变形发生弯曲而使缓冲室47为最小容积的位置。
在墨液积存用凹部45的底面45b的中央部分形成有突起48,在缓冲膜46向墨液积存用凹部45的内侧弯曲时,该突起48用于防止缓冲膜46粘贴在墨液积存用凹部45的内周面的情况。突起48为圆柱形状,在缓冲膜46向墨液积存用凹部45的内侧弯曲得较深时,缓冲膜46的中央部分46a能够与该突起48的平坦的上端面抵接。在从底面45b的中心向上方离开的位置上形成有与管连接口33连通的矩形的墨液流入口35。墨液流入口35在印刷姿势下,设置在对缓冲室47进行垂直二等分的垂直二等分线L1上。
墨液积存用凹部45的周壁45c从底面45b垂直地立起。在周壁45c形成有与墨液供给路37连通的墨液供给口38。墨液供给口38通过从凹部开口45a侧对周壁45c的周向的一部分进行切口而设置。在此,墨液供给口38在周壁45c上设置在比垂直二等分线L1靠喷嘴面18a侧的位置,其中该垂直二等分线L1对缓冲室47进行垂直二等分。而且,设置在比水平二等分线L2靠上方且与水平二等分线L2相比更接近垂直二等分线L1的部分,其中该水平二等分线L对缓冲室47进行水平二等分。
当经由墨液管24向喷墨头18内供给的墨液的墨液供给压力上升时,缓冲器34的缓冲膜46朝向墨液积存用凹部45的外侧弯曲而使缓冲室47的容积增加,从而对该压力上升进行缓和或吸收。由此,喷墨头18内的头内流路42的墨液供给压力在规定的压力的范围内进行调整。而且,当经由墨液管24向喷墨头18内供给的墨液的墨液供给压力下降时,缓冲器34的缓冲膜46朝向墨液积存用凹部45的底面45b弯曲而使缓冲室47的容积减少,从而对该压力下降进行缓和或吸收。由此,喷墨头18内的头内流路42的墨液供给压力在规定的压力的范围内进行调整。
(墨液供给路)
接下来,通过向与墨液积存用凹部45同方向凹陷的槽部和覆盖该槽部的槽部开口的膜构件40对墨液供给路37进行划分。墨液供给路37具备:与缓冲室47相邻的上游端侧流路部分50;设置在墨液供给路形成部31的上侧部分且下游端与墨液供给部36的墨液流入口39连接的下游侧流路部分51;将上游端侧流路部分50的下游端与下游侧流路部分51的上游端连接的中间流路部分52。
上游端侧流路部分50从缓冲室47的墨液供给口38向上方以恒定宽度延伸。中间流路部分52具备:从上游端侧流路部分50的上端朝着后方,向上方倾斜延伸的恒定宽度的倾斜流路部分52a;从倾斜流路部分52a的上端连续而朝向上方垂直延伸的恒定宽度的垂直流路部分52b。垂直流路部分52b的上端与下游侧流路部分51的上游端连续。
下游侧流路部分51具备沿着水平方向排列而延伸的第一流路53和第二流路54。第一流路53位于第二流路54的下方。第一流路53具备:水平延伸的恒定宽度的水平流路部53a;从水平流路部53a的前端(喷嘴面18a侧的端)朝着前方,向上方倾斜延伸的恒定宽度的倾斜流路部53b。水平流路部53a的后端(与喷嘴面18a相反侧的端)与中间流路部分52的下游端连接,倾斜流路部53b的上端在墨液流入口39的跟前与第二流路54的下游端合流而与墨液流入口39连接。
第二流路54具备:向上方延伸的垂直流路部54a;从垂直流路部54a的上端向水平方向延伸的水平流路部54b。垂直流路部54a的下端与中间流路部分52的下游端连接,水平流路部54b的前端(喷嘴面18a侧的端)与第一流路53合流而与墨液流入口39连接。在对水平流路部54b的下侧进行限定的下壁部55形成有向下侧凹陷的凹部56。凹部56在水平流路部54b的全长上呈浴缸状地设置。第二流路54的水平流路部54b及凹部56位于比墨液流入口39靠上方的位置。
在此,第一流路53及第二流路54的宽度、长度及深度以第一流路53的压力损失大于第二流路54的压力损失的方式设定。具体而言,以如下的方式设定,即:在墨液供给路37中流动的墨液的流速慢的印刷动作时,墨液仅在第一流路53中流动,在墨液的流速快的墨液吸引动作时,墨液在第一流路53和第二流路54中流动。因此,在缓冲室47等中产生的气泡向墨液供给路37侧侵入时,气泡借助作用于该气泡的浮力而积存在墨液供给路37的上侧构成的第二流路54的水平流路部54b及凹部56,但该气泡在印刷动作时不会向头主体部30侧移动,而在墨液吸引动作时向头主体部30侧移动,从喷墨头18向外部排出。
(作用效果)
根据本例,从缓冲室47向头内流路42连通的墨液供给口38在缓冲室47中设置在接近喷嘴面18a的一侧。因此,在支票处理装置1或喷墨头18的制造工序中,在进行了从喷墨头18喷出墨液而进行印刷的印刷检查之后,在从喷墨头18内排出墨液和清洗液等液体时等,若使喷墨头18的姿势从印刷姿势向图3所示那样喷嘴面18a向下的姿势位移,则墨液供给口38位于缓冲器34的下侧。其结果是,残留在缓冲室47的液体经由墨液供给口38容易向头内流路42侧移动,因此在喷嘴面18a成为向下的姿势下,若进行墨液喷出动作或墨液吸引动作,则容易将液体从喷嘴开口21向外部排出。由此,容易将残留在缓冲室47内的液体向外部排出。
另外,根据本例,在喷墨头18的印刷姿势中,墨液供给口38在周壁45c上位于比水平二等分线L2靠上方且与水平二等分线L2相比更接近垂直二等分线L1的部分,其中该水平二等分线L2对该缓冲室47进行水平二等分。即,在印刷姿势下,由于墨液供给口38位于缓冲室47的上端侧,因此在印刷时等、气泡从上游侧向缓冲室47流动的情况下,该气泡也容易从缓冲室47向头内流路42侧排出,从而能够防止气泡在缓冲室47内较大成长的情况。因此,能够避免在缓冲室47内成长的大气泡在印刷中向头内流路42侧移动,到达墨液喷嘴20而产生墨液的喷出不良的情况。
(喷墨头的变形例)
图5是变形例的喷墨头的侧视图。本例的喷墨头18A可以取代上述的喷墨头18而搭载于支票处理装置1。需要说明的是,本例的喷墨头18A具有与上述的喷墨头18同样的结构,因此向对应的结构标注同一符号而省略其说明。
在本例的喷墨头18A中,墨液供给口38A通过从垂直二等分线L1的附近朝着接近喷嘴面18a的方向,沿着周向将周壁45c切口至比垂直二等分线L1接近水平二等分线L2的位置而设置。而且,在墨液供给路37中,伴随着与缓冲室47相邻的上游端侧流路部分50A接近墨液积存用凹部45而流路宽度(槽宽)变宽。
根据本例的喷墨头18A,由于与墨液供给口38A相邻的上游端侧流路部分50A的流路宽度变宽,因此在使喷墨头18A的姿势从印刷姿势位移成喷嘴面18a向下的姿势时,容易使残留在缓冲室47内的液体向头内流路42侧流出。而且,在本例中,上游端侧流路部分50A的开口(槽部开口)呈与凹部开口45a同一平面状地设置而与凹部开口45a连续,与凹部开口45a一起由膜构件40(缓冲膜46)闭塞,因此由于上游端侧流路部分50A的流路宽度较宽而缓冲室47的最大容积实质增加。因此,对墨液供给压力的变动进行吸收或缓和的缓冲器34的性能提高。
(喷墨头的另一例)
图6是适用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喷墨头的侧视图。本例的喷墨头18B可以取代上述的喷墨头18、18A而搭载于支票处理装置1。需要说明的是,本例的喷墨头18B具有与上述的喷墨头18同样的结构,因此向对应的结构标注同一符号而省略其说明。
在本例的喷墨头18B中,墨液供给口38B通过沿着周向将墨液积存用凹部45的周壁45c切口而设置。墨液供给口38B设置在比垂直二等分线L1接近喷嘴面18a的一侧且比水平二等分线L2靠下方的位置,其中该垂直二等分线L1对缓冲室47进行垂直二等分,该水平二等分线L2对缓冲室47进行水平二等分。而且,墨液供给口38B设置在与水平二等分线L2相比更接近垂直二等分线L1的一侧。
另一方面,墨液供给路37的与缓冲室47相邻的上游端侧流路部分50B从墨液供给口38B朝向前方(喷嘴面18a侧)以恒定宽度水平延伸。中间流路部分52B具备:从上游端侧流路部分50B的前端朝向上方垂直延伸的恒定宽度的第一垂直流路部分52Ba;从第一垂直流路部分52Ba的上端朝向后方,向上方倾斜延伸的恒定宽度的倾斜流路部分52Bb;从倾斜流路部分52Bb的上端连续地朝向上方垂直延伸的恒定宽度的第二垂直流路部分52Bc。第二垂直流路部分52Bc的上端与下游侧流路部分51的上游端连续。
根据本例,在印刷姿势中,墨液供给口38B位于缓冲室47的下端侧。因此,在支票处理装置1的制造工序或喷墨头18B的制造工序中,在进行了从喷墨头18B喷出墨液而进行印刷的印刷检查之后,从喷墨头18B内排出墨液和清洗液等液体时,即使将喷墨头18B保持为印刷姿势,缓冲室47内的液体也容易经由墨液供给口38B向头内流路42侧移动。由此,能够抑制液体残留在缓冲室47内的情况。
另外,根据本例,从缓冲室47向头内流路42连通的墨液供给口38B在缓冲室47中设置在接近喷嘴面18a的一侧。因此,在从喷墨头18B内将墨液和清洗液等液体排出时,即使在使喷墨头18B的姿势从印刷姿势位移成喷嘴面18a向下的姿势的情况下,墨液供给口38B也位于缓冲室47的下侧。由此,在这样的姿势下即使从喷墨头18B内排出液体时,也容易将液体从喷嘴开口21向外部排出,从而容易将残留在缓冲室47内的液体向外部排出。
在此,若将墨液供给口38B在印刷姿势下设置在比水平二等分线L2靠下侧的位置,则在缓冲室47中产生了气泡时,气泡无法从缓冲室47向头内流路42侧排出,而该气泡可能在缓冲室47内成长。然而,通过将墨液供给口38B设置在与水平二等分线L2相比更接近垂直二等分线L1的部分,从而使墨液供给口38B在印刷姿势下位于距积存有气泡的上端较远的缓冲室47的下端侧,因此,能够抑制在缓冲室47内成长的气泡在印刷动作中向头内流路42侧移动的情况。因此,能够抑制在缓冲室47内成长的大气泡向头内流路42侧移动而产生墨液的喷出不良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例中,也可以从垂直二等分线L1的附近朝向接近喷嘴面18a的方向,沿着周向将周壁45c切口至比垂直二等分线L1接近水平二等分线L2的位置,来设置墨液供给口38B,并且,伴随着墨液供给路37的上游端侧流路部分50B接近墨液积存用凹部45而流路宽度变宽。这样,上游端侧流路部分50B的开口(槽部开口)呈与凹部开口45a同一平面状地设置而与凹部开口45a连续,与凹部开口45a一起由膜构件40(缓冲膜46)闭塞,因此由于上游端侧流路部分50B的流路宽度变宽而缓冲室47的最大容积实质增加。因此,对墨液供给压力的变动进行吸收或缓和的缓冲器34的性能提高。
(其他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将墨液供给口38B设置在墨液积存用凹部45的底面45b。这种情况下,若将墨液供给口38B设置在比垂直二等分线L1接近喷嘴面18a的一侧,其中该垂直二等分线L1对缓冲室47进行垂直二等分,则在使喷墨头18B的姿势从印刷姿势位移成喷嘴面18a向下的姿势时,墨液供给口38B位于缓冲室47的下侧。其结果是,残留在缓冲室47内的液体容易经由墨液供给口38B向头内流路42侧移动。而且,这种情况下,若将墨液供给口38B设置在比水平二等分线L2靠上方且与水平二等分线L2相比更接近垂直二等分线L1的底面部分,其中该水平二等分线L2对缓冲室47进行水平二等分,则即使在印刷时等、缓冲室47产生了气泡的情况下,该气泡也容易从缓冲室47向头内流路42侧排出,能够防止气泡在缓冲室47内较大地成长的情况。因此,能够得到与喷墨头18同样的作用效果。而且,这种情况下,若将墨液供给口38B设置在比水平二等分线L2靠下方且与水平二等分线L2相比更接近垂直二等分线L1的底面部分,其中该水平二等分线L2对缓冲室47进行水平二等分,则能够得到与另一例的喷墨头18B同样的作用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例子中,墨液积存用凹部45是平面形状为圆形的凹部,但也可以是平面形状为椭圆形的凹部、或平面形状为多边形的凹部。而且,缓冲室47的墨液供给口38B的位置并不局限于上述的例子,可以设置在墨液积存用凹部45的底面45b的任意位置。而且,也可以设置在墨液积存用凹部45的周壁45c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从喷墨头18、18A、18B内排出墨液和清洗液等液体时,若与墨液吸引动作一起进行对与喷墨头18、18A、18B连接的墨液管24进行节流的节流动作,则能够可靠地将残留在缓冲室47内的液体向外部排出。

Claims (6)

1.一种喷墨头,其具有积存墨液的凹部和闭塞所述凹部的凹部开口而对缓冲室进行划分的挠性的缓冲膜,通过所述缓冲膜的位移而使所述缓冲室的容积增减,从而调节在墨液喷嘴的喷嘴开口与该缓冲室之间设置的头内流路的墨液供给压力,所述喷墨头的特征在于,
在形成所述喷嘴开口的喷嘴面为垂直的印刷姿势下,所述凹部向与所述喷嘴面平行的方向凹陷而所述凹部开口朝向水平方向,从所述缓冲室向所述头内流路连通的墨液供给口设置在比垂直二等分线更接近所述喷嘴面的一侧,其中该垂直二等分线将该缓冲室垂直二等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的平面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
在所述印刷姿势下,所述墨液供给口设置在所述凹部的周壁上的与水平二等分线相比更接近所述垂直二等分线的部分,其中该水平二等分线将该缓冲室水平二等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墨头,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印刷姿势下,所述墨液供给口设置在比所述水平二等分线靠上侧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墨头,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印刷姿势下,所述墨液供给口设置在比所述水平二等分线靠下侧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墨液供给口通过从所述凹部开口侧将所述凹部的周壁切口而设置,
所述头内流路中的与所述墨液供给口连接的上游端侧流路部分是向与所述凹部相同方向凹陷的槽部,随着接近所述凹部而槽宽变宽,
所述凹部开口与所述槽部的槽部开口在同一平面上连续,
所述槽部开口与所述凹部开口一起被所述缓冲膜闭塞。
6.一种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以形成喷嘴开口的喷嘴面为垂直的印刷姿势搭载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头。
CN 201220478167 2011-09-26 2012-09-18 喷墨头及喷墨打印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86280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08673A JP2013067133A (ja) 2011-09-26 2011-09-26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ー
JP2011-208673 2011-09-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862809U true CN202862809U (zh) 2013-04-10

Family

ID=480295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478167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862809U (zh) 2011-09-26 2012-09-18 喷墨头及喷墨打印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3067133A (zh)
CN (1) CN20286280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92504A (zh) * 2019-06-17 2020-12-18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自动调平喷墨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816035B2 (en) * 2018-12-18 2020-10-27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Hermetic squeeze film damper having an elliptical damper orific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92504A (zh) * 2019-06-17 2020-12-18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自动调平喷墨装置
CN112092504B (zh) * 2019-06-17 2023-08-15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自动调平喷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067133A (ja) 2013-04-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428893B2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110148997A1 (en)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5531872B2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315653C (zh) 图像记录装置
CN102922881B (zh) 墨水存放装置和喷墨记录头
US8443985B2 (en) Liquid supplying member, negative pressure unit, and liquid discharging apparatus
EP3290212A1 (en) Printing apparatus
JP5700975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US846512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a structure for preventing bubbles from entering recording head or remaining in a fluid supply channel
JP6347092B2 (ja) 液体ろ過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画像形成装置
CN101456292B (zh) 液体供给装置和液体喷射装置
US8303104B2 (e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9661311B (zh) 喷墨头以及喷墨记录装置
CN100569528C (zh) 液体喷射头
CN202862809U (zh) 喷墨头及喷墨打印机
CN101337463B (zh) 冲压加工方法
EP0867290A2 (en) Ink-jet print head with ink supply channel
US8550613B2 (en) Liquid ejecting head
US7387376B2 (en) Liquid droplet ejecting unit,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valve
US20040189760A1 (en) Ink jet recording head cartridge
JP2013067111A (ja) 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6686805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40242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42324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910022B2 (ja) 液滴吐出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410

Termination date: 2018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