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852682U - 配光控制部件以及使用该配光控制部件的照明装置 - Google Patents

配光控制部件以及使用该配光控制部件的照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852682U
CN202852682U CN2012204429898U CN201220442989U CN202852682U CN 202852682 U CN202852682 U CN 202852682U CN 2012204429898 U CN2012204429898 U CN 2012204429898U CN 201220442989 U CN201220442989 U CN 201220442989U CN 202852682 U CN202852682 U CN 2028526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sm
controls parts
distribution controls
distribution
ligh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44298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枝光贵志
加藤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nebe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nebe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nebea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nebea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8526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85268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5/00Refractors for light sources
    • F21V5/02Refractors for light sources of prismatic shap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1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 G02B5/0231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the surface having microprismatic or micropyramidal shap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73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 G02B5/0278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used in transmiss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4Prisms
    • G02B5/045Prism array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on the light output side of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3Prismatic sheet or layer; Brightness enhancement element, sheet or lay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THE FORM OR THE KIND OF THE LIGHT SOURCES OR OF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EMITTED
    • F21Y2105/00Planar light sour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THE FORM OR THE KIND OF THE LIGHT SOURCES OR OF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EMITTED
    • F21Y2115/00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of semiconductor light sources
    • F21Y2115/10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配光控制部件以及使用该配光控制部件的照明装置,能容易且低价制造,并能够提高被照明面上的照度的光轴周围的均匀性。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配光控制部件(20)具备:具有以六边形的各边为底边(26)的倾斜面(28)的多个第一棱镜(22);以及具有以三角形的各边为底边(26)的倾斜面(38)的多个第二棱镜(32),第一棱镜(22)排列成交错格子状,第二棱镜(32)配置于被3个第一棱镜(22)包围的区域,由此,在应用了配光控制部件(20)的照明装置中,能够提高其被照明面上的照度的光轴周围的均匀性。

Description

配光控制部件以及使用该配光控制部件的照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能够提高被照明面上的照度的均匀性的配光控制部件以及使用该配光控制部件的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照明装置一般具有其发光面的正面的光度最大、且光度随着相对于正面的角度的增大而减小的配光特性。进而,在具有这样的配光特性的照明装置中存在如下问题:处于远离照明装置的位置的被照明面(例如,当将这样的照明装置安装于天花板而用于室内照明时的地板面)上的照度,仅在照明装置的正下方较大,越趋向周围越急剧减小。为了避免该问题而在被照明面上的较大的区域内实现均匀的照度,以往公知使照明装置的配光特性形成为后述的蝙蝠翼状的方法。
此处,图12是示出在室内空间106中将照明装置100安装于天花板102而使其照射地板面104的配置结构的图。并且,图13是示出在照明装置100的配光特性的包括基准轴q的一个截面(例如P0)内,距光轴q的偏转角为θ的照明装置100的光度的分布L1、L2的曲线图。
此处,配光特性的基准轴q通常为发光面的正面方向上的中心轴。以下,将该基准轴还称作光轴,将距光轴q的偏转角θ称作配光角,将相对于该配光角θ的光度的分布称作光度角分布。
图14是示出分别与图13所示的光度角分布L1、L2对应的、地板面104的照度的分布(以下,称作照度角分布)E1、E2的曲线图。在图13、图14中,圆周的周围所示的数值(-90~90)表示配光角θ,利用将光度最大的角度下的值设为1的相对值来表示各配光角θ下的光度,分别利用将光轴q上的(即,θ=0度时)照度设为1的相对值来表示照度。
图13所示的光度角分布L2与上述一般的配光特性相当,在该情况下,面状照明装置100的光度在θ=0度的方向上最大,随着配光角θ的绝对值的增大而减小。此时,根据图14所示的对应的照度角分布E2可知(尽管光度角分布L2在-25度~25度的范围内较为均匀),地板面104上的照度随着配光角θ的绝对值的增大而急剧减小。
另一方面,当欲使地板面104上的照度,像图14所示的照度角分布E1那样地在较大的区域(例如,-25度~25度的范围)内变得均匀时,必须使照明装置100的配光特性成为如下特性:如图13所示的光度角分布L1,从θ=0度的方向开始朝向对应于其区域的配光角的上下限值(例如,±25度)的方向,增大光度。在该情况下,光度角分布具有在配光角θ的上述上下限值处达到峰值的双峰性的分布形状,将具备这样的光度角分布的配光特性称作蝙蝠翼状的配光特性。
以往,提出有具备用于使配光特性成为蝙蝠翼状的配光控制部件的照明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参照图15、图16对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照明装置进行如下说明。
图15所示的照明装置200具有光源202、以及对从光源202射出的光L的配光方式进行控制的配光控制部件203。配光控制部件203具备三棱锥棱镜板231,由此实现使来自光源202的光L扩散成蝙蝠翼状。该三棱锥棱镜板231构成并配置成使光源202侧形成为平面231a并将另一侧的面作为光扩散面231b,如图16所示,光扩散面231b由无间隙地排列的多个三棱锥棱镜构成。以往,作为这样的配光控制部件,还已知使用四角锥棱镜等其它多角锥棱镜或圆锥棱镜的结构。
进而,为了使被照明面的照度均匀,如上所述,对于任意的方位角
Figure BDA00002083174100021
(参照图12)而言,重要的是使包括光轴q的截面
Figure BDA00002083174100022
内的光度角分布形成为蝙蝠翼状,并提高这样的光轴q周围(即,方位角
Figure BDA00002083174100023
方向)的光度角分布的均匀性,由此来提高被照明面上的照度的光轴q周围的均匀性。
此处,参照图17~图20对在配光控制部件使用的棱镜的形状与光轴q周围的照度分布的均匀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如下说明。图17~图19是分别针对具备下述配光控制部件的照明装置示出被照明面上的照度分布的图,其中,上述的配光控制部件由具有分别不同的3种形状的棱镜排列而成的棱镜面,在各照明装置所具备的配光控制部件中使用的棱镜,图17为三棱锥棱镜,图18为四角锥棱镜,图19为圆锥棱镜。
并且,图17~图19以浓淡的分布示出被照明面上的照度分布,最淡的区域(以下,也称作强光部区域)表示照度最高的区域,与强光部区域的周围相邻、且表现为比强光部区域更浓的区域表示照度小于强光部区域的区域。然而,各图中的浓淡与照度的大小未必在整幅图内具有(例如,越浓的区域光度越小这样的)恒定的关系,但是至少浓淡不同的区域与照度不同的区域对应。
并且,在图17~图19中,如图20所示,各图的中央部对应于光轴q与被照明面的交点,穿过中央部的直线对应于方位角
Figure BDA00002083174100031
的截面
Figure BDA00002083174100032
与被照明面的交线。
图17、图18中,分别作为浓淡分布的6次的旋转对称性以及4次的旋转对称性而明确地示出了光轴q周围的照度的不均匀性,可以认为这分别反映出了三棱锥棱镜以及四角锥棱镜的排列中所包含的倾斜面(棱镜面)的配置结构。另一方面,对于图19所示的照度,并未显示出图17、图18那样的不均匀性,而是显示出光轴q周围的良好的均匀性。由此,从被照明面上的照度的光轴q周围的均匀性的观点出发,能够断言优选圆锥棱镜作为在配光控制部件中使用的棱镜。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66521号公报
然而,一般情况下,由于圆锥棱镜的棱镜面由曲面构成,因此与棱镜面由平面构成的多角锥棱镜相比制造更加困难,从而对于使用圆锥棱镜的配光控制部件存在其制造成本高涨这样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容易且低价制造,并能够提高被照明面上的照度的光轴周围的均匀性的配光控制部件以及使用该配光控制部件的照明装置。
以下的实用新型的方式举例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为了容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多种多样的结构,分项进行说明。各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进行限定,对于参考了用于实施实用新型的最佳的方式、且对各项的结构单元的一部分进行了置换、削除,或者还附加了其它结构单元的结构,也能够涵盖在本申请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内。
(1)一种配光控制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具有以六边形的各边为底边的倾斜面的多个第一棱镜;以及具有以三角形的各边为底边的倾斜面的多个第二棱镜,所述第一棱镜排列成交错格子状,所述第二棱镜配置于被3个所述第一棱镜包围的区域(技术方案1)。
根据本项所记载的配光控制部件,通过与仅具备三棱锥棱镜的现有的配光控制部件相同的制造工序能够容易且低价制造该配光控制部件,并且,对于穿过该配光控制部件的照明光在被照明面上的照度的光轴周围的均匀性,能够实现与具备圆锥棱镜的配光控制部件等同的性能。
(2)根据(1)项所记载的配光控制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棱镜配置成,该第二棱镜的各倾斜面的底边分别沿所述第一棱镜的倾斜面中的一个底边延伸(技术方案2)。
根据本项所记载的配光控制部件,能够进一步提高被照明面上的照度的光轴周围的均匀性。
(3)根据(1)或(2)项所记载的配光控制部件,其特征在于,包围所述第二棱镜的3个所述第一棱镜配置成正三角形状(技术方案3)。
根据本项所记载的配光控制部件,能够进一步提高被照明面上的照度的光轴周围的均匀性。
(4)根据(1)或(2)项所记载的配光控制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棱镜为六棱锥棱镜,所述第二棱镜为三棱锥棱镜(技术方案4)。
根据本项所记载的配光控制部件,对于穿过配光控制部件的照明光的在被照明面上的照度的光轴周围的均匀性,通过与仅具备三棱锥棱镜的现有的配光控制部件相同的制造工序,能够更容易且低价制造可实现与具备圆锥棱镜的配光控制部件等同的性能的配光控制部件。
(5)根据(1)或(2)项所记载的配光控制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棱镜为六棱锥台棱镜(技术方案5)。
根据本项所记载的配光控制部件,由六棱锥台棱镜构成的第一棱镜的棱镜形成面具有平坦部,由此能够任意地调整穿过该配光控制部件的照明光的蝙蝠翼状的配光特性的光度角分布,从而能够接近用于实现被照明面上的规定区域内的均匀的照度的理想的分布。进而,还能够进一步提高被照明面上的照度的光轴周围的均匀性。
(6)根据(1)或(2)所记载的配光控制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棱镜以及第二棱镜互相隔开配置(技术方案6)。
根据本项所记载的配光控制部件,第一棱镜与第二棱镜互相隔开配置,在这些棱镜之间具有平坦部,由此能够任意地调整穿过该配光控制部件的蝙蝠翼状的配光特性的光度角分布,从而能够接近用于实现被照明面上的规定区域内的均匀的照度的理想的分布。进而,还能够进一步提高被照明面上的照度的光轴周围的均匀性。
(7)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1)至(6)中任一项所记载的配光控制部件;以及向该配光控制部件射出光的光源部(技术方案7)。
(8)根据(7)项所记载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部包括导光板以及在导光板的侧端面配置的光源(技术方案8)。
本实用新型以上述方式构成,由此可以提供一种能够容易且低价制造,并能够进一步提高被照明面上的照度的周向上的均匀性的配光控制部件以及具备该配光控制部件的照明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配光控制部件的棱镜形成面的局部的俯视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
图4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侧视图。
图5是示出基于图4所示的照明装置的被照明面上的照度分布的图。
图6、图7是为了说明配光控制部件的制造工序而示意性地示出其棱镜形成面的局部的俯视图,图6是示出图1所示的配光控制部件的情况的图,图7是作为比较例而示出现有的配光控制部件的图。
图8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配光控制部件的棱镜形成面的局部的其它例的俯视图,图9是图8的A-A剖视图。
图10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配光控制部件的棱镜形成面的局部的又一其它例的俯视图,图11是图10的A-A剖视图。
图12~图14是示出一般情况下的照明装置的光度角分布与照度角分布的特性的图,图12是示出照明装置的配置结构的图,图13是示出对应于两种不同的配光特性的光度角分布的例子的图表,图14是分别对应于图13所示的两种光度角分布的照度角分布的图表。
图15、图16是示出现有的照明装置的一例的图,图15是示意性地示出照明装置的侧剖视图,图16是示出图15所示的照明装置的配光控制部件的俯视图。
图17~图20是示出基于具备现有的配光控制部件的照明装置的被照明面上的照度分布的图,图17是示出具备使用三棱锥棱镜的配光控制部件的照明装置的图,图18是示出具备使用四角锥棱镜的配光控制部件的照明装置的图,图19是示出具备使用圆锥棱镜的配光控制部件的照明装置的图。另外,图20是示出图17~图19所示的照度分布与图12所示的配置结构之间的关系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照明装置;10…光源部;20、50、60…配光控制部件;22、52、62…第一棱镜;32、72…第二棱镜;26、66、76…底边;28、38、58、68、78…倾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中,在附图中,表示配光控制部件以及照明装置的整体或局部的各图,均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强调示出特征的示意图,图示的各部分的相对的尺寸未必一定反映实际的比例尺。
图1~图3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配光控制部件10的图。配光控制部件20是使甲基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树脂等的透明树脂材料成型为板状的结构,其一方的主面构成为设有后述的第一棱镜22以及第二棱镜32的棱镜形成面。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这样的配光控制部材10的棱镜形成面22a的局部的俯视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此外,在配光控制部件20中,与棱镜形成面20a相反的一侧的主面(省略图示)可以构成为平坦面。
配光控制部件20具备:多个第一棱镜22,这些多个第一棱镜22具有以六边形的各边为底边26的倾斜面28;以及多个第二棱镜32,这些多个第二棱镜32具有以三角形的各边为底边26的倾斜面38。
以下,在包含倾斜面28、38的各底边26的假想平面b(参照图2、图3)中,将由与一个第一棱镜26对应的底边26包围的六边形区域称作该第一棱镜22的底面,将由与一个第二棱镜32对应的底边26包围的三角形区域称作该第二棱镜32的底面。
此外,在图1中,仅为了便于理解结构,用粗线表示各倾斜面28、38的底边26,用细线表示由各倾斜面28彼此(以及38彼此)的交线构成的第一以及第二棱镜22、32的棱线。
在配光控制部件22中,使多个第一棱镜22沿棱镜形成面20a内的一个方向(例如,图1的上下方向(D1))连接成一列,使由此构成的棱镜列在与上述的一个方向正交的方向(例如,图1的左右方向)上并列地排列多列,对该方式进行如下详述。
首先,在一个棱镜列中,多个第一棱镜22中相邻的两个第一棱镜22互相共享各自的底面的顶点24中的一个顶点,并且,将各第一棱镜22的底面的顶点24中的与相邻的第一棱镜共享的两个顶点24连结起来的对角线,穿过整个棱镜列而对齐到一条直线上地排列。
进而,相邻的两个棱镜列排列成:对于一方的棱镜列的任意一个第一棱镜22而言,在其底面的、未与自身所属的棱镜列内的相邻的第一棱镜22共享的4个顶点24中,与另一方的棱镜列对置的一侧的两个顶点,分别与另一方的棱镜列的一个第一棱镜22的底面的顶点24中的一个顶点、以及另一方的棱镜列内的与上述第一棱镜22相邻的一个第一棱镜22的底面的顶点24中的一个顶点共享。
这样,多个第一棱镜22整体排列成交错格子状。并且,根据该排列,形成了被3个第一棱镜22(例如22a、22b、22c)包围的三角形区域,这3个第一棱镜22是:一个第一棱镜22(例如22a);以及在与该第一棱镜22a所属的棱镜列相邻的棱镜列内,具有存在与第一棱镜22a的底面的顶点24共享的顶点24的底面的两个相邻的第一棱镜(例如22b、22c)。第二棱镜32(例如32a)配置于这样的三角形区域。
进而,在配光控制部件20中,第二棱镜32a的3个倾斜面的底边26,分别与3个第一棱镜22a、22b、22c的、确定供第二棱镜32a配置的三角形区域的各底边26共通,在该意义上,上述第二棱镜32a的3个倾斜面的底边26沿3个第一棱镜22a、22b、22c的对应的底边26延伸。第二棱镜32a具有由这3个底边26确定的底面。
此外,在以上的说明中,举出图1的上下方向(D1)来作为棱镜列所延伸的方向的例子,并且举出图1的左右方向来作为多个棱镜列所并列的方向的例子,然而棱镜形成面20a的排列结构也能够看成是形成为如下结构:将多个第一棱镜列22连接而成的各棱镜列沿图1的左下-右上的倾斜方向(D2)延伸,多个棱镜列在与该倾斜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并列;或者,同样的各棱镜列沿图1的右下-左上的倾斜方向(D3)延伸,多个棱镜列在与该倾斜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并列,无论看成何种结构,第一棱镜22以及第二棱镜23均按照上述说明的方式配置。
进而,在配光控制部件20中,第一棱镜22的各倾斜面28分别形成从对应的底边26立起的三角形,由此,第一棱镜22构成为凸状的六棱锥棱镜。同样,第二棱镜32的各倾斜面38分别形成从对应的底边26立起的三角形,由此,第二棱镜32构成为凸状的三棱锥棱镜。
此时,第一以及第二棱镜22、32形成为:第一棱镜22的倾斜面28的倾斜角度α与第二棱镜32的倾斜面38的倾斜角度β相等,第二棱镜32的高度h2低于第一棱镜22的高度h1。
并且,在配光控制部件20中,多个第一棱镜22的底面形成为全等正六边形,多个第二棱镜32的底面形成为全等正三角形。在该情况下,包围第二棱镜32的3个第一棱镜22配置成正三角形状。例如,对于包围第二棱镜32a的3个第一棱镜22而言,各对应的顶点(例如,不存在于底面上的顶点23a、23b、23c)构成俯视观察时的正三角形的顶点。
此处,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第一棱镜22以及第二棱镜32分别构成为凸状的六棱锥棱镜以及三棱锥棱镜,但是在配光控制部件20中,第一棱镜22以及第二棱镜32中的任一方或者双方,也可以由以相对于包含各边26的假想平面b而凹陷的方式形成的倾斜面28、38构成凹部。在本说明书中,即使在该情况下也将各边26称作倾斜面28、38的底边。
接下来,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对具备配光控制部件20的照明装置进行说明。图4所示的照明装置1具备包括导光板12、光源14、以及反射部件16的光源部10。导光板12是由甲基丙烯酸树脂或聚碳酸酯树脂等透明树脂材料成型的板状的导光体,将一方的主面作为出射面12a,该出射面12a为光源部10的出射面。
导光板12具有四角形状的主面,将四方的侧端面作为入光面12c,光源14配置成与各入光面12c对置。光源14例如由沿各入光面12c的长边方向(与图4的纸面正交的方向)排列的多个发光二极管构成。并且,在导光板12的背面12b侧以覆盖导光板12与光源14的方式配置有片状的反射部件16。
光源部10使从光源14通过各入光面12c向导光板12的内部入射的光,在出射面12a和与出射面12a相反的一侧的主面(背面)12b之间反复进行全反射并在导光板12内传播,在该过程中,使传播光从出射面12a均匀地射出。并且,也可以在导光板12的背面12b设置扩散反射单元或正反射单元,该扩散反射单元或正反射单元用于反射朝背面12b入射的光的一部分进而使其以临界角以下的入射角向出射面12a入射。
照明装置1具备在光源部10的出射面12a侧配置的配光控制部件20。配光控制部件20形成为在配置到规定的位置时至少覆盖光源部10的出射面12a的形状及尺寸,其棱镜形成面20a配置成与光源部10的出射面12a对置。并且,与配光控制部件20的棱镜形成面20a相反的一侧的主面(背面)构成为平坦面20b。
在照明装置1中,从光源部10的出射面12a射出的光从棱镜形成面20a侧向平坦面20b侧透过配光控制部件20,由此,进行配光控制后的来自平坦面20b的出射光被用作照明光。
图5示出了使用以上述方式构成的照明装置1的情况下的被照明面上的照度分布。此处,图5是与图17~图19同样地以浓淡分布示出被照明面上的照度分布的图,如图20所示,各图的中央部对应于光轴q与被照明面的交点,穿过中央部的直线对应于方位角
Figure BDA00002083174100101
的截面与被照明面的交线的点,也与图17~(c)相同。
此处,通过对图5与图17~图19进行比较可知:在具备具有参照图1以上述方式将第一棱镜(六棱锥棱镜)22与第二棱镜(三棱锥棱镜)32混合排列而成的棱镜形成面20a的配光控制部件20的照明装置10中,对于其被照明面上的光轴q周围的照度的均匀性而言,并未显示出仅具备图17所示的三棱锥棱镜、以及仅具备图18所示的四角锥棱镜时那样的不均匀性,而是实现了与具备图19所示的圆锥棱镜时同等的良好的均匀性。
进而,与具有圆锥棱镜排列而成的棱镜形成面的配光控制部件相比,具有如此优异的光学特性的配光控制部件能够容易制造,这是照明装置1所具备的配光控制部件20的一个有利特征,接下来,参照图6、图7对该特征点进行说明。
图6是与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配光控制部件20的图1同样的俯视图,图7是从棱镜形成面40a侧观察具备三棱锥棱镜排列而成的棱镜形成面的现有的配光控制部件40的俯视图。
例如,在现有的配光控制部件40的制造工序中,在通过对配向性部件40的一个主面进行直接加工,来形成由凸状的三棱锥棱镜排列而成的棱镜形成面40a的情况下,将沿其主面内的三方向(例如,图7的上下方向(D1)、左下-右上方向(D2)以及右下-左上方向(D3))延伸的多个V字状槽,以使沿三个方向延伸的V字状槽的中心线(谷底)全部相交于一点的方式,分别隔开规定的间隔而形成。由此,形成出多个凸状的三棱锥棱镜42排列而成的棱镜形成面40a,这些多个凸状的三棱锥棱镜42具备分别以三个方向的V字状槽的中心线为底边46的三角形的底面,且具有由从各底边46立起的V字状槽的倾斜面构成的倾斜面48。
与此相对,在通过对配向性部件20的一个主面进行直接加工来形成配光控制部件20的棱镜形成面20a的情况下,如图6所示,只要以使任意的二个方向上的V字状槽的中心线(谷底)的交点与剩余的一个方向上的V字状槽的中心线(谷底)不相交的方式,形成与上述配光控制部件40的情况完全相同的V字状槽即可,由此形成出由凸状的六棱锥棱镜构成的第一棱镜22与由凸状的三棱锥棱镜构成的第二棱镜34以参照图1按照上述方式排列而成的棱镜形成面20a。
这样,与具有通过排列三棱锥棱镜42而成的棱镜形成面40a的现有的配光控制部件40的制造工序相比,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配光控制部件20无需任何附加的制造工序以及/或者制造单元(例如,专用的加工机等),能够容易且低价制造上述配光控制部件20。
此外,在配光控制部件20中,如上所述,当使第一棱镜22的底面以及第二棱镜32的底面分别形成为正六边形以及正三角形时,若对图6所示的三个方向D1、D2、D3,将D1-D2的角度、D2-D3的角度、D3-D1的角度分别定义为图6所示的γ1、γ2、γ3,则这些角度均为120°。并且,沿各方向D1、D2、D3延伸的多个V字状槽,其间距P1、P2、P3全部相同,且在沿任意二个方向(例如D2、D3)延伸的V字状槽的中心线彼此的交点组中,使沿剩余的一个方向(例如D1)延伸的V字状槽的中心线穿过在一个V字状槽的中心线上相邻的交点间的中点。
进而,各V字状槽由相对于其中心线(谷底)对称地立起的两个倾斜面构成,使这些倾斜面呈V字状地开口的一侧的端边间的距离(槽宽度)与间距(P1=P2=P3)相同,由此,作为第一棱镜22形成了多个凸状的六棱锥棱镜22,这些多个凸状的六棱锥棱镜22具备分别以三个方向上的V字状槽的中心线为底边26的正六边形的底面,且具有由从各底边26立起的V字状槽的一个倾斜面构成的倾斜面28,作为第2棱镜23形成了多个凸状的三棱锥棱镜32,这些多个凸状的三棱锥棱镜32具备分别以三个方向上的V字状槽的中心线为底边26的正三角形的底面,且具有由从各底边26立起的V字状槽的另一方的倾斜面(与构成了对置的第一棱镜22的倾斜面28的倾斜面相反的一侧的倾斜面)构成的倾斜面38,并且,其高度h2低于第一棱镜22的高度h1,这些第一以及第二棱镜22、32就是参照图1按照上述方式排列的。
此处,在配光控制部件20的制造工序中,当使用金属模对棱镜形成面20a进行加工成型时,通过使用具备带规定的倾斜面的前端的刀刃的切削加工,对金属模形成上述这样的沿三个方向延伸的V字状槽。在该情况下,使用形成有这样的V字状槽的金属模而成型的棱镜形成面20a,具备作为凹部而形成的第一以及第二棱镜22、32。或者,也可以将以上述方式形成V字状槽的金属模作为一次模具,例如通过电铸法等制成凹凸颠倒的二次模具,使用该二次模具作为棱镜形成面20a的成型模具,从而制成凸状的第一以及第二棱镜22、32。
无论在上述的何种情况下,都无需为了进行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配光控制部件20的制造工序,而对通过同样工序制造具有三棱锥棱镜42排列而成的棱镜形成面40a的现有的配光控制部件40的情况,附加任何制造工序以及/或者制造单元(例如,专用的加工机等)。
接下来,参照图8~图11对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配光控制部件的其它例子进行说明。此外,以下针对与图1所示的配光控制部件20共通的部分,适当地省略其说明,主要对其不同点进行说明。
图8、图9所示的配光控制部件50在其第一棱镜52中,以六边形的各边26为底边的倾斜面58分别形成为梯形形状,由此,第一棱镜52由具有平坦的顶面59的六棱锥台棱镜构成,在这点上与图1所示的配光控制部件20不同。
当将这样的配光控制部件50适用于照明装置1时,穿过第一以及第二棱镜52、32的倾斜面58、38向配光控制部件50入射的光、与穿过平坦的顶面59向配光控制部件50入射的光互相混合,由此形成从光源部10的出射面12a射出并透过配光控制部件50的照明光。
由此,通过调整棱镜形成面50a的倾斜面58、58部分的面积、与平坦的顶面59部分的面积的比例,能够任意地调整照明光的光度角分布,使其接近用于实现被照明面上的规定区域内的均匀的照度的理想的分布,并且,还能够进一步提高被照明面上的规定的照度的光轴q周围的均匀性。
并且,图10所示的配光控制部件60中,第一棱镜62以及第二棱镜72互相隔开配置,由此,在第一棱镜62以及第二棱镜72的周围存在平坦面82,在这点上与图1所示的配光控制部件20不同。
即,在配光控制部件60中,对于使多个第一棱镜62沿棱镜形成面60a内的一个方向连成一列的棱镜列,相邻的两个第一棱镜22使各自的底面的顶点24中的一个顶点隔开规定距离地对置,并且,在各第一棱镜22的底面的顶点24中,将与相邻的第一棱镜对置的两个顶点24连结的对角线穿过整个棱镜列而对齐到一条直线上进行排列。
并且,在第二棱镜72中,3个倾斜面的底边76形成为分别与包围该第二棱镜72的3个第一棱镜62的、确定供第二棱镜72配置的三角形区域的各底边66隔开规定的距离且平行地延伸,在该意义上,这3个倾斜面的底边76沿3个第一棱镜72的对应的底边66延伸。
配光控制部件60在其棱镜形成面60a具有平坦面82,由此起到与配光控制部件50同样的作用效果。
此处,在图8所示的配光控制部件50中,第一棱镜52具有平坦的顶面59,但是在配光控制部件50中,也可以构成为使平坦的顶面形成在第二棱镜32,并将第二棱镜32作为三棱锥台棱镜。或者,也可以在第一棱镜52与第二棱镜32双方形成平坦的顶面。并且,还可以组合使用在第一棱镜52以及第二棱镜32中的任一方或者双方形成平坦的顶面的结构、以及图10所示这样的隔开配置第一以及第二棱镜62、72的结构。
并且,无论在上述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与配光控制部件20一样,使配光控制部件50、60的第一棱镜52、62以及第二棱镜38、78中的任一方或者双方构成为凹部。
以上,虽然基于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在照明装置1中,光源部10具备导光板12、配置于导光板12的入光面12c的光源14,但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照明装置的光源部也可以不使用导光板,而是将多个光源(例如,发光二极管)配置成平面状。或者,光源部也可以具备放电灯或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等的光源。

Claims (8)

1.一种配光控制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光控制部件具备:
具有以六边形的各边为底边的倾斜面的多个第一棱镜;以及
具有以三角形的各边为底边的倾斜面的多个第二棱镜,
所述第一棱镜排列成交错格子状,所述第二棱镜配置于被3个所述第一棱镜包围的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光控制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棱镜配置成,该第二棱镜的各倾斜面的底边分别沿所述第一棱镜的倾斜面中的一个底边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配光控制部件,其特征在于,
包围所述第二棱镜的3个所述第一棱镜配置成正三角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配光控制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棱镜为六棱锥棱镜,所述第二棱镜为三棱锥棱镜。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配光控制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棱镜为六棱锥台棱镜。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配光控制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棱镜以及第二棱镜互相隔开配置。
7.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照明装置具备:
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配光控制部件;以及
向该配光控制部件射出光的光源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部包括导光板以及在导光板的侧端面配置的光源。
CN2012204429898U 2011-09-20 2012-08-31 配光控制部件以及使用该配光控制部件的照明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285268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04680 2011-09-20
JP2011204680A JP2013065521A (ja) 2011-09-20 2011-09-20 配光制御部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照明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852682U true CN202852682U (zh) 2013-04-03

Family

ID=478805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4429898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852682U (zh) 2011-09-20 2012-08-31 配光控制部件以及使用该配光控制部件的照明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070478A1 (zh)
JP (1) JP2013065521A (zh)
CN (1) CN202852682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91693A (zh) * 2015-11-26 2018-07-17 飞利浦照明控股有限公司 照明设备
CN108351438A (zh) * 2015-09-24 2018-07-31 雷根照明设备股份公司 光学层和具有此类光学膜的灯具
CN108351439A (zh) * 2015-09-24 2018-07-31 雷根照明设备股份公司 光学膜和具有此类光学膜的灯具
CN110161603A (zh) * 2019-06-03 2019-08-23 中航华东光电有限公司 定向扩散微结构光学膜
CN110632787A (zh) * 2018-06-22 2019-12-31 美蓓亚三美株式会社 面状照明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3207361A1 (de) * 2013-04-23 2014-10-23 Trilux Gmbh & Co. Kg Leuchte für diffus abstrahlende, flächige Leuchtmittel, insbesondere für OLED, und optisches System hierfür
US10302275B2 (en) 2013-06-19 2019-05-28 Bright View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Microstructure-based diffusers for creating batwing lighting patterns
WO2015195160A1 (en) * 2014-06-18 2015-12-23 Bright View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Microstructure-based diffusers for creating batwing lighting patterns
US10072816B2 (en) 2013-06-19 2018-09-11 Bright View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Microstructure-based optical diffusers for creating batwing and other lighting patterns
WO2015095189A1 (en) * 2013-12-19 2015-06-25 Bright View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2d deglaring diffusers increasing axial luminous intensity
US20180245754A1 (en) * 2017-02-27 2018-08-30 Elemental LED, Inc. Linear LED Lighting with Built-In Light Modifiers
USD849067S1 (en) * 2017-12-12 2019-05-21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Coated abrasive disc
USD862538S1 (en) * 2017-12-12 2019-10-08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Coated abrasive disc
USD879164S1 (en) * 2017-12-12 2020-03-24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Coated abrasive disc
USD870782S1 (en) * 2017-12-12 2019-12-24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Coated abrasive disc
USD849066S1 (en) * 2017-12-12 2019-05-21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Coated abrasive disc
KR20200115510A (ko) * 2018-01-30 2020-10-07 브라이트 뷰 테크놀로지즈 코포레이션 램버시안 분포를 갖는 광을 배트윙 분포로 변환하기 위한 마이크로구조체
US11106086B2 (en) * 2018-04-20 2021-08-31 Chimei Corporation Optical plate with protrusions, optical structure,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TWD198235S (zh) * 2018-06-08 2019-06-21 芝奇國際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Led燈的導光件之部分
JP6751452B2 (ja) * 2018-06-22 2020-09-02 ミネベアミツミ株式会社 面状照明装置
DE202020100899U1 (de) * 2020-02-19 2021-05-26 Zumtobel Lighting Gmbh Längliche Leuchte
US11871907B2 (en) * 2021-05-28 2024-01-16 Evident Corporation Illumination optical system for endoscope, optical adaptor and endoscop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64800A (en) * 1972-10-17 1973-10-09 Trilux Lenze Gmbh & Co Kg Cover plate for a lamp
DE3125317A1 (de) * 1980-06-27 1982-04-01 Canon K.K., Tokyo Einstellscheibe
DE3442781A1 (de) * 1983-11-26 1985-06-05 Olympus Optical Co., Ltd., Tokio/Tokyo Bildplatte und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JPH11162211A (ja) * 1997-11-28 1999-06-18 Takiron Co Ltd 自発光デリニエータ
US6827456B2 (en) * 1999-02-23 2004-12-07 Solid State Opto Limited Transreflectors, transreflector systems and display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ransreflectors
JP2002049324A (ja) * 2000-07-31 2002-02-15 Nippon Seiki Co Ltd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KR100490816B1 (ko) * 2001-06-15 2005-05-24 샤프 가부시키가이샤 마이크로 코너 큐브 어레이, 마이크로 큐브 어레이의 제조방법 및 반사형 표시 장치
TW200504384A (en) * 2003-07-24 2005-02-01 Zeon Corp Molded article for anti-reflection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 article
JP4248974B2 (ja) * 2003-09-02 2009-04-02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4376609B2 (ja) * 2003-12-17 2009-12-02 株式会社カネカ プリズムの形状と施したシート及びその利用物
US7942537B2 (en) * 2005-05-30 2011-05-17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Light-emitting device with brightness enhancing layer
JP5066332B2 (ja) * 2005-10-15 2012-11-07 シチズン電子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及び該光学フィルムを用いた照明装置
US7802895B2 (en) * 2006-03-31 2010-09-28 Zeon Corporation Direct-type backlight device
US20070258241A1 (en) * 2006-05-02 2007-11-08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Led package with non-bonded converging optical element
WO2008069162A1 (en) * 2006-12-05 2008-06-12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Anti-reflection film and display device
CN101196581A (zh) * 2006-12-08 2008-06-11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光学板
CN101363926B (zh) * 2007-08-07 2011-11-1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棱镜片
CN101369031A (zh) * 2007-08-13 2009-02-18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棱镜片及采用该棱镜片的液晶显示装置
US8089208B2 (en) * 2007-12-21 2012-01-03 Zeon Corporation Planar light source device
JP5568885B2 (ja) * 2009-04-03 2014-08-13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US9075179B2 (en) * 2009-09-14 2015-07-07 Unipixel Displays, Inc. Light-extraction graphics film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51438A (zh) * 2015-09-24 2018-07-31 雷根照明设备股份公司 光学层和具有此类光学膜的灯具
CN108351439A (zh) * 2015-09-24 2018-07-31 雷根照明设备股份公司 光学膜和具有此类光学膜的灯具
US11022271B2 (en) 2015-09-24 2021-06-01 Regent Beleuchtungskörper Ag Optical layer and light fixture with such an optical layer
CN108291693A (zh) * 2015-11-26 2018-07-17 飞利浦照明控股有限公司 照明设备
US10627096B2 (en) 2015-11-26 2020-04-21 Signify Holding B.V. Lighting device
CN110632787A (zh) * 2018-06-22 2019-12-31 美蓓亚三美株式会社 面状照明装置
CN110161603A (zh) * 2019-06-03 2019-08-23 中航华东光电有限公司 定向扩散微结构光学膜
CN110161603B (zh) * 2019-06-03 2021-06-15 中航华东光电有限公司 定向扩散微结构光学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065521A (ja) 2013-04-11
US20130070478A1 (en) 2013-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852682U (zh) 配光控制部件以及使用该配光控制部件的照明装置
US8061883B2 (en) Illuminating devices using small PT sources including LEDs
US7985009B2 (en) Two-side asymmetric light-shift illuminating lens body
CN101644415B (zh) 导光板以及背光模组
TWI575266B (zh) 導光板、光源模組及顯示裝置
CN102954440A (zh) 可用于多芯片半导体led照明的二次配光透镜
US10890706B2 (en) Optical device
CN104053946B (zh) 用于使用点状光源和光偏转元件输出光的安排
US9354378B2 (en) Illuminating device and display
CN103375741A (zh) 导光板及使用导光板的背光模块
CN103322504B (zh) 用于平面液晶显示的led背光系统的二次光学透镜
EP3092522B1 (en) Color mixing output for high brightness led sources
CN101639196B (zh) 一种发光二极管透镜和照明装置
CN103257391A (zh) 导光板与背光模块
US20160238777A1 (en) Light guide plate ,light source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JP2007080789A (ja) 導光体
EP3063464B1 (en) Lighting unit
CN201844310U (zh) 光源单元及背光模块
KR101235345B1 (ko) 발광다이오드용 렌즈, 이를 구비하는 백라이트유닛 및 표시장치
CN102261602B (zh) 背光模块、面光源模块及导光网格结构
US9235054B2 (en) Optical surface, lens and reflector
WO2015082575A1 (en) Optical device, lighting device and lighting system
CN102705723A (zh) 面光源装置
CN101393288A (zh) 背光模组及其棱镜片
US10871271B2 (en) Diverging TIR facet LED optics producing narrow beams with color consistenc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