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842925U - 一种座椅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842925U
CN202842925U CN 201220460347 CN201220460347U CN202842925U CN 202842925 U CN202842925 U CN 202842925U CN 201220460347 CN201220460347 CN 201220460347 CN 201220460347 U CN201220460347 U CN 201220460347U CN 202842925 U CN202842925 U CN 2028429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cing frame
leg rest
seat
underframe
pa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46034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麦克尔·马卡特
吴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U YINGNA METAL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U YINGNA META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U YINGNA METAL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SHU YINGNA META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460347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8429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8429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84292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座椅,包括底架和搁脚支撑架,底架包括座位部分和座位部分连续延伸的后背部分,搁脚支撑架在静止位置和使用位置之间可调,底架内部设有容纳空间,容纳空间从座位部分延长到后背部分,搁脚支撑架放置在容纳空间内,并可从容纳空间内伸出至使用位置。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由于座椅部分的深度有限导致搁脚支撑架的长度不能达到对家具使用者而言的最佳位置的问题,通过容纳空间的延伸使得内部的搁脚支撑架在使用时可以达到足够的长度,从而使用者可以占据较好的坐位状态。

Description

一种座椅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家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坐式家具,可以是椅子、沙发或者类似家具。 
背景技术
坐式家具在日常生活中比较普遍,为了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其功能也越来越繁多。现有的坐式家具中有一种配备一个搁脚支撑架的椅子,该搁脚支撑架在静止位置可移动至坐椅部分下方的区域。需要时,将位于座椅部分下方的搁脚支撑架拉出到使用位置。但是,由于这种家具的坐垫部分深度受限,搁脚支撑架的长度常常不能到达对于家具使用者而言的最佳位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座椅,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使得其搁脚支撑架在坐垫深度受限时也可以调整至最佳使用位置。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座椅,包括底架和搁脚支撑架,底架包括座位部分和座位部分连续延伸的后背部分,搁脚支撑架在静止位置和使用位置之间可调,在底架内部设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从座位部分延长到后背部分;搁脚支撑架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并可从容纳空间内伸出至使用位置。
所述搁脚支撑架包括支撑元件和至少两个相互铰接的推移元件,推移元件位于支撑元件内,支撑元件采用柔性结构,可在容纳空间内滑移。相邻推移元件之间的铰接轴位于推移元件的上侧,推移元件的下侧之间间隔一定的距离。在推移元件上还配备有止档器,止档器用来限制所述推移元件的垂直摆动幅度。优选地,推移元件的截面是由隔片和两个侧边构成的“U”形,其隔片构成止档器。在推移元件上位于拉出方向的前端至少固定有一个支承构件,支承构件与推移元件刚性联接。 
至少一个所述推移元件配备有至少一个导向元件,所述导向元件与至少一个导向装置共同作用。导向装置可以设置在容纳空间的内部或者旁边,导向装置配备有导向槽,导向元件夹紧在导向槽中。导向装置配备有至少一个切口,在搁脚支撑架的使用位置将导向元件夹紧在切口中,固定搁脚支撑架的位置。另外,还可以在导向装置的上边缘设有轮齿和与轮齿啮合的齿轮,齿轮与推移元件轴连接。其中,齿轮的运动通过电动机的驱动装置或者通过弹簧驱动装置控制。 
座椅还配备有用于将座椅倾覆的调整装置,通过此调整装置,座椅可以进行翻转。调整装置至少拥有一个操纵臂,操纵臂通过传动杆与底架连接,当操作操纵臂使得底架翻转时,座椅也相对于椅腿或底脚翻转。传动杆上设有至少一个操纵机构,优先选择利用导向装置使操纵机构与底架可摆动的连接。调整装置还至少拥有一个鱼尾板,鱼尾板利用设在底架上的悬挂钩与传动杆铰接连接,并与操纵机构啮合。 
采用符合本发明的家具时,为搁脚支撑架预设容纳空间,搁脚支撑架可以在其中调整。该容纳空间可以延伸至后背部分区域。由此,尽管座椅的坐垫部分深度受限,利用这一方法仍然可以提供足够的长度,使处于使用位置的搁脚支撑架可以对符合本发明家具的使用者接受最佳支撑。此外,还可以在容纳空间安全放置搁脚支撑架。本发明的座椅可以让使用者有一个更理想的坐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更进一步的具体说明,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得以清楚展现。 
图1以侧视示意图和部分截面图示出符合本发明座椅的第一个实施形式,及处于静止位置的搁脚支撑架。 
图2 示出如图1所示座椅,其搁脚支撑架调整至使用位置。 
图3以透视图和截面图示出图1所示座椅,及处于静止位置的搁脚支撑架。 
图4以符合图3所示的图示示出座椅,及处于使用位置的搁脚支撑架。 
图5以透视图和截面图示出搁脚支撑架的第二种实施形式,搁脚支撑架处于其静止位置。 
图6示出如图5所示的处于使用位置的搁脚支撑架。 
图7以透视图和截面图示出搁脚支撑架的另一个实施形式,搁脚支撑架处于其使用位置,且调整装置用以调整搁脚支撑架。 
图8以分解图示示出搁脚支撑架另一个实施形式的调整装置。 
图9以透视图和截面图示出图8所示座椅。 
图10以侧视图和截面图示出符合图9所示的座椅,其搁脚支撑架处于使用位置。 
图11以符合图10所示的图示示出座椅,图中,座椅围绕水平轴向后倾覆。 
图12以侧视图和截面图示出符合本发明的如图9至图10所示的座椅,其搁脚支撑架处于静止位置。 
图13以如图12所示的图示示出座椅及搁脚支撑架,其搁脚支撑架处于静止位置和使用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 
图14示出如图12所示的座椅,及处于使用位置的搁脚支撑架。 
图15以透视图和截面图示出符合本发明座椅的另一个实施形式。 
图16以侧视图和截面图示出符合图15所示的座椅,及处于使用位置的搁脚支撑架。 
图17示出符合图16所示的座椅,它围绕水平轴向后倾覆。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4所示的家具是一种沙发椅形式的坐式家具,其中包括至少一个座椅部分1和至少一个后背部分2。座椅部分1和后背部分2可以包括软垫部分。此外,该座椅有两个侧面部分3,图1至图4中仅示出其中一个侧面部分。侧面部分3支承于底架4上,所述底架至少固定在支座6的一个支脚5上。在该实施例中,所述支座6由中心支撑在支脚5的圆柱形底板组成。底架4设计为一个空心体结构,包括底部部分7和后背部分8,其底部部分7连续弯曲地过渡到后背部分8。座椅部分1位于在底部部分7上,而后背部分2则紧贴向上倾斜对准的后背部分8。此外,后背部分2位于座椅部分1上。
为底架4蒙上外皮是有利的,最好是装上软垫。底架4内部预设用于搁脚支撑架10的容纳空间9。容纳空间9从底部部分7的端面11伸展至底架4的后背部分8大约二分之一高度。在静止位置,搁脚支撑架10完全位于容纳空间9内(图1和图3)。容纳空间9可以伸展至底架4的整个宽度上,但是也可以窄于底架4。搁脚支撑架10的宽度最好至少大约与容纳空间9的宽度相符。 
搁脚支撑架10包括推移元件12至16,它们各自有矩形截面且在其上侧各通过一个轴17相互铰接联接。铰接轴17位于相邻推移元件12至16的窄边18、19的上方。 
推移元件12至16位于一个支承元件20中,所述支承元件20包围推移元件并因此遮盖推移元件12至16。支承元件20设计为柔性结构,以便使进出移动时可以跟随推移元件12至16的回转运动。在支承侧,支承元件20至少有一个软垫或者一个用于支腿的弹性的软支承。在沿推出方向的前端,位于支承元件20下侧至少预设一个把手开孔21(图1和图3),用之,必要时使用者可以将搁脚支撑架10从静止位置拉出至如图2和图4所示的使用位置。由于把手开孔21预设于推移元件12前方沿拉出方向的支承元件20下侧,所以当搁脚支撑架10伸出时无法看见它。 
为了使处于(如图1和图3所示)静止位置的搁脚支撑架10不可能无意地移出容纳空间9,可以预设,例如,弹簧锁(图中未示出),用之将搁脚支撑架10固定在静止位置。沿拉出方向后方的推移元件16在其两个侧面22上分别配有紧固零件23。它是对着拉出方向加宽的楔形件,在搁脚支撑架10向外移动时与底架4的配合件(图中未示出)共同作用,并且以此方法通过摩擦将搁脚支撑架10固定在使用位置。因此,保证处于使用位置的搁脚支撑架10不会无意中沿静止位置的方向移动。在图1至图4中,仅位于推移元件16侧面22上的紧固零件23可见。 
在搁脚支撑架10的静止位置(图1和图3),推移元件12至16由于沿着曲折走向的容纳空间9相互偏转,使得与推移元件12至16相邻的窄边18、19相互有间距。由此,在相邻的推移元件12至16之间各自构成一个扩展的视图中呈三角形的中间空间24(图3)。不仅在底部部分7区域,而且在底架4后背部分8区域曲折形成容纳空间9,此时,可以将底部部分7中的容纳空间9的一段结构稍稍上升。只要推移元件12至16位于容纳空间9内,相邻的推移元件12至16的窄边18和19相互之间尚有间距。一旦推移元件12至16离开容纳空间9,它们就会因其自重尽可能向下摇摆,直至相邻的推移元件与其窄边18、19相互紧贴。一旦邻近的推移元件与其窄边18、19相互紧贴,由于位于其上侧的铰接轴17,它们无法继续相对偏转。推移元件与其窄边18、19相互支撑,因此在使用位置得到形状稳定的搁脚支撑架10。 
从容纳空间9拉出搁脚支撑架10的距离只能限于可以利用紧固零件23将它固定在容纳空间9内。简单通过沿静止位置方向回推搁脚支撑架10,就可以解除位于紧固零件23和配合件之间的摩擦连接。 
为了方便搁脚支撑架10的拉出运动,可以至少在容纳空间9安排一个压力弹簧,它向使用位置方向对搁脚支撑架10施加载荷。同样,也可以在容纳空间9至少安排一个拉力弹簧,通过它,向其静止位置方向对搁脚支撑架10施加载荷。这样,搁脚支撑架10便可以轻易从使用位置推回到静止位置。 
由于容纳空间9位于底架4内部,所以,处于静止位置的搁脚支撑架10完全位于底架4内部,且从外部无法看到。 
通过容纳空间9在底部部分7区域倾斜并通过窄边18、19相对于推移元件12至16上侧或者下侧的位置,可以确定,从容纳空间9向外拉出的处于使用位置的搁脚支撑架10部分向下倾斜的角度。以此方法可以最佳地调节搁脚支撑架10向外伸出部分的倾斜角。从容纳空间9拉出搁脚支撑架10,拉出距离必须保证倒数第二个铰接轴17仍然位于容纳空间9内并与底架4的正面11保持距离。以此方法,将搁脚支撑架10最佳地支撑于容纳空间9内。由于在拉出方向位于前部的推移元件12沿拉出方向比之推移元件13至16宽得多,就为入座于座椅上的人腿产生宽度和长度最佳的支承面。限制下侧拉出附近容纳空间9的止动壁25(图2)针对容纳空间9的上壁26复位。以此方法方便推移元件12至16在拉出时相互之间回转运动。处于使用位置中搁脚支撑架10尚在容纳空间9内的推移元件15、16,向上对着容纳空间9的壁26压紧。楔形紧固零件23在这一位置与底架4的对应元件(图纸未示出)一起作用,将搁脚支撑架10牢牢固定在使用位置。 
实施例2 
图5和图6示出搁脚支撑架10,其通过侧面导向装置27、28在容纳空间9内导引。两个导向装置27、28分别设计为相同结构且其全长连续弯曲。它们分别包括纵向缝29、30,分别用之导引导向元件31、32,这些元件可以是,例如,导向辊,它们配合于推移元件16侧面伸出端部的轴上。导向元件31、32的直径与纵向缝29、30宽度相应。其它推移元件12至16与导向装置27、28有距离。根据上述实施形式,所有推移元件12至16均通过垂直于搁脚支撑架10拉出方向伸长的铰接轴17相互铰接。优先选择将导向装置27、28置于底架4的容纳空间9内,但也可以将之预设于家具内或者支座内容纳空间9旁侧面。侧视图中,示出的容纳空间9走向与导向装置27、28的走向相符。导向装置27、28预设于弯曲的支承板102纵向边缘上,该支承板布置于容纳空间9内。也可以将支承板102及导向装置27、28和推移元件12至16置入底架4的凹处。这时,支承板102构成容纳空间9的下侧和后侧限制。
在使用位置(图6),导向元件31紧贴在拉出方向前端的纵向缝29、30末端。以与导向元件31有距离预设的导向元件32在使用位置嵌接到切口即凹处33(图5),其预设于纵向缝29、30的上边缘。拉出搁脚支撑架10时,两个最后的推移元件15、16在容纳空间9内向上摆动,这些推移元件如前面的实施形式所述。以此方法,导向元件32自动延伸进入凹处33,通过它们实现将搁脚支撑架10位置固定在使用位置。如果从使用位置重新沿静止位置方向再次推回搁脚支撑架10,一旦搁脚支撑架10夹紧于自由端和回推,推移元件15、16就将自动向下摆动。在这里,导向元件32自由离开导向装置27、28的凹处33,从而使搁脚支撑架10能够可靠地推回到静止位置。此外,该搁脚支撑架与上述实施形式设计有相同的结构。在静止位置,导向元件32紧贴纵向缝29、30在推入方向的前端(图5)。 
实施例3 
在如图7所示的搁脚支撑架10上,在两个导向装置27、28的上边缘分别预设有一个轮齿34、35,这两个轮齿分别啮合一个齿轮36、37。每个齿轮均配合于位于各轴承壳40、41内的轴38、39上,将轴承壳40、41可旋转的支撑在推移元件16上。轴承壳40、41突出于搁脚支撑架10的支承元件20上方。通常,如图7所示的搁脚支撑架10与如图5和图6所示的搁脚支撑架结构相同。
利用位于齿轮36、37和轮齿34、35之间的形状配合连接,搁脚支撑架10可以可靠的移动。因为这一齿间啮合,所以不需要用于防止将处于使用位置的搁脚支撑架10拉出容纳空间9的辅助安全元件。轮齿终点与导向装置27、28位于拉出方向的前端相距规定的距离。 
可以利用电动机转子驱动轴38、39,从而使搁脚支撑架10在静止位置和使用位置之间的移动极其简便。在使用此类电动机驱动装置时,有可能将搁脚支撑架10调节至中间位置。 
另一个可能性是,利用弹簧预先拉紧轴38、39,从而在松开弹簧以后搁脚支撑架10可以自动从静止位置移入使用位置或者,反之,从使用位置移回静止位置。 
齿轮36、37直径较小,因此与位于底架4容纳空间9下方的导向装置27、28的组合可以是无困难的。 
实施例4 
图8至图14示出搁脚支撑架10、三个相互铰接的推移元件42至44。推移元件42是“U”形截面的,包括薄薄的隔片45、相互连接的两个侧边46、47。在侧视图中,侧边46、47大致是三角形的。如图6所示,侧边46、47从推移元件43伸出的推移元件42边缘48持续加宽。侧边46、47在推移元件43的方向突出在隔片45上方和在这一区域分别有一个用于轴50的把手开孔49(图9),利用该轴,推移元件42与推移元件43可摆动的联接。
推移元件43同样是“U”形截面的,包括薄薄的隔片51、与隔片51连接的两个相互平行的相同结构的侧边52、53。侧边52、53在推移元件42上方的方向突出在隔片51外。侧边52、53伸出部分的上边缘54、55是倾斜的,使得在自由端上方方向突出的侧边区域逐渐变细。隔片51在推移元件42移动端附近弯曲。这一弯曲的区域位于突出的侧边区域上边缘54、55的高度和与这些边缘有相同的倾斜角。 
在弯曲的隔片区域56高度,分别提供一个把手开孔,轴50穿过该孔,使两个推移元件42、43相互联接。 
在相互对置的端部,侧边52、53是倾斜的,其方式使隔片51突出在侧边52、53的底面58、59的上方。在斜面的边缘区域高度,分别为侧边52、53提供把手开孔60。轴61穿过该把手开孔,突出在外,利用轴61使推移元件43、44相互铰接。 
推移元件44同样是“U”形截面的,包括薄薄的隔片62与两个相互连接、相互平行、相同结构的侧边63、64。侧边在推移元件43上方的方向突出在隔片62外。在侧边的突出区域分别提供用于轴61的把手开孔65。 
在另一端附近,另一根轴66穿过侧边63、64,轴66与轴61的走向相互平行。 
推移元件43的侧边52、53突出区域夹紧推移元件42,使它位于推移元件42侧边46、47的内侧,在任何情况下均与这些内侧仅有极小的间隙。轴50使两个推移元件42、43相互铰接。推移元件43的另一端夹紧在推移元件44中,从而推移元件43的侧边52、53位于推移元件44的侧边63、64内侧,在任何情况下均与这些内侧仅有极小的间隙。利用轴61实现推移元件43、44之间的铰接。导向辊67、69位于轴61的突出端,它们可自由转动。 
另外,轴的侧面突出在推移元件44上。在轴66的突出端,分别做有可自由转动的导向辊69、70。 
导向辊67至70嵌接在导向装置27、28的纵向缝29、30中。以此方法,推移元件42至44可以和因此整个搁脚支撑架10可以移动自如。导向装置27、28位于板状横梁71上,该横梁随同导向装置27、28弯曲延伸。横梁71与垂直突出的导向装置27、28位于底架4的容纳空间9中。如同图5至图7所示的实施形式一样,横梁71也可以形成底架4凹处的外侧封口,从而横梁71使容纳空间9是对外封闭的。 
推移元件42至44的结构和安排使它们在搁脚支撑架10的使用位置(图9至图11、图13和图14)以及在静止位置(图12)是相互啮合的。推移元件42至44相互啮合的构造使推移元件在搁脚支撑架10的使用位置是相互支撑的。 
支承构件72(图9)固定在推移元件42上,得到形状稳定性。在拉出方向前端的支承构件72至少有一个刀形开口(图中未示出),它使搁脚支撑架10可以简便的从静止位置移入使用位置。 
在使用位置,推移元件42至44位于底架4的容纳空间9内部(图12)。推移元件43的隔片51弯曲端区域56位于推移元件42隔片45边缘附近。推移元件43侧边52、53的突出区域向下倾斜和突出在推移元件42的侧边46、47上方。 
推移元件43的隔片51的另一端突出在推移元件44中。隔片51位于推移元件44隔片62的边缘附近。推移元件侧边52、53的倾斜边缘73位于推移元件44侧边63、64下方直边缘74、75的高度。以此方法,中间的推移元件43的侧边52、53不是向下突出在推移元件44外。在搁脚支撑架10的静止位置,三个推移元件42至44分别相互的位于钝角的下方。导向辊69、70位于导向装置27、28纵向缝29、30在滑移方向前端。以适当的方式,例如利用弹簧锁,防止无意地抽出搁脚支撑架10。支承构件72位于底架4内部其长度最大部分的上方。 
如果向外拉出搁脚支撑架10,导向辊67至70就在导向装置27、28的纵向缝29、30中向下运动。根据纵向缝29、30的弯曲走向,推移元件42至44围绕轴50、61相对摆动。在容纳空间9底部部分7区域,纵向缝29、30在拉出方向有一条向上倾斜的直的导向区段76、77(图8)。一旦导向辊67至77达到这一直导向区段76、77区域,推移元件42至44就相对对齐,使它们连续的位于一条直线上。这时,中间的推移元件43隔片51的位置使其一端位于推移元件42隔片45边缘附近和另一端位于推移元件44隔片62边缘附近(图13)。导向区段76、77的长度和推移元件42至44的长度是相关的,从而在导向辊67至70达到直的导向区段76、77时,位于拉出方向前端的推移元件42仍然位于容纳空间9中。在继续拉出搁脚支撑架10时,位于拉出方向前端的推移元件42离开容纳空间9。这时它连同固定其上的支承构件72一起向下摆动,摆动范围使推移元件42的隔片45位于中部推移元件43侧边52、53突出区域的倾斜上边缘54、55的上方(图14)。这时,支承构件72位于其相对于座椅部分1的正确位置。中部推移元件43支持在隔片51上方,另一端位于推移元件44隔片62下侧。借助于导向辊67至70,推移元件44可以自行支持在导向装置27、28旁。 
在使用这一实施形式的搁脚支撑架10时,座椅的结构使它可以围绕轴78作有限角度的倾斜。图10示出位于拉出位置的座椅,而图11示出位于向后倾斜位置的座椅,其中座椅围绕倾覆轴78向后倾斜。利用止动器以熟知的方式取得座椅的两个倾覆位置。利用座椅的倾覆运动不能改变支承构件72和座椅部分1之间的相对位置。 
在这一实施形式中搁脚支撑架10包括推移元件42至43和支承构件72,以及导向装置27、28及板状横梁71,搁脚支撑架10应该位于容纳空间9中,与前述实施形式相符,它伸展至支座的后背部分8。 
实施例5 
图15至图17示出包括搁脚支撑架10及其导向装置的座椅,其结构与上述实施形式相同。另外为该座椅配备了调整装置79,利用该设备座椅可以围绕倾覆轴7倾覆。调整装置79包括操纵臂80,其结构类似于单臂把手。它安放在可以围绕水平轴81摆动的下端上。利用与摆动轴81的间距,导杆82的一端与操纵臂铰接。导杆82的另一端与鱼尾板83铰接,该鱼尾板83与一水平轴84径向隔离,且与之抗扭的联接。轴84越过两个导向装置27、28伸长。鱼尾板83配合于轴84的一端。调节元件85与轴84的另一端联接,调节元件85是近似于三角形结构的。另一个调节元件86配合于轴84上,元件86与调节元件85的构造相同。导向装置27、28可以相互换位,两个调节元件85、86均是可摆动的安放在导向装置27、28外侧。为此,导向装置27、28配备有指向上方的增宽部分86、87(图8),该部分分别包括把手开孔89、90。
它们用于接纳螺纹销91、92,利用这些螺纹销将调节元件85、86可摆动的固定在导向装置27、28上。 
螺纹销91、92和轴84分别位于三角形的调节元件85、86的转角区域。在调节元件的三个转角区域分别铰接鱼尾板93、94之一的端部,另一端通常铰接在悬挂钩97之一的侧边95、96处。侧边95、96在底架4后背部分8上在向上的方向倾斜伸长。悬挂钩97固定在导向装置27、28支撑的横梁71上。 
图16示出处于初始位置的调整装置79,它使座椅不能够围绕其水平倾覆轴向后倾覆。在座椅的这一位置,鱼尾板93、94 垂直伸长。连接鱼尾板93、94摆动轴98、99 的直线100位于垂直位置。在这里调节元件85、86使用的位置使轴84大致处于鱼尾板93、94上摆动轴98的高度(图16)。操纵臂80围绕轴81顺时针方向摆动,摆动范围使之只能稍稍突出于座椅部分1上方。优先使操纵臂80位于座椅部分1和侧面部分3之间。 
如果座椅围绕倾覆轴76向后倾覆,操纵臂80就使轴81逆时针方向转动。这一转动的后果是位于导杆82上方的轴84逆时针方向转动,使得调节元件85、86围绕它们的轴91、92相对于导向装置27、28逆时针方向转动,这又一次导致与调节元件85、86铰接联接的鱼尾板93、94在图17示出的位置围绕轴98、99相对于悬挂钩97逆时针方向转动。在这里鱼尾板93、94越过上死点向外转动,以此方法它保证座椅留在倾覆位置,不会无意地倾覆回如图16所示的起始位置。图16和17示出相同的直线100和101,在座椅倾覆状况下直线101位于直线101另一侧上方。 
如果座椅倾覆回其如图16所示的起始位置,操纵臂80围绕轴81顺时针方向转动,以此使传动杆元件顺时针方向转动或者摆动,和以这一方式座椅倾覆回其如图16所示的位置。 
搁脚支撑架10及其支承构件72、推移元件42至44和导向装置27、28的构造与上述实施例相同。与座椅的倾覆位置无关,推移元件可以以上面说明的方式从容纳空间9移出或者移入容纳空间9。 

Claims (1)

1.一种座椅,包括底架和搁脚支撑架,底架包括座位部分和座位部分连续延伸的后背部分,搁脚支撑架在静止位置和使用位置之间可调,其特征在于,底架内部设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从座位部分延长到后背部分;搁脚支撑架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并可从容纳空间内伸出至使用位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搁脚支撑架包括支撑元件和至少两个相互铰接的推移元件;所述推移元件位于支撑元件内;所述支撑元件为柔性结构,可在容纳空间内滑移。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推移元件之间的铰接轴位于推移元件的上侧,推移元件的下侧之间间隔一定的距离。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推移元件上配备有止档器,止档器用来限制所述推移元件的垂直摆动幅度。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推移元件的截面是由隔片和两个侧边构成的“U”形,所述隔片构成止档器。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推移元件上位于拉出方向的前端固定有至少一个支承构件,所述支承构件与推移元件刚性联接。
7. 根据权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的一种座椅,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推移元件配备有至少一个导向元件,所述导向元件与至少一个导向装置共同作用。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装置配备有导向槽,所述导向元件夹紧在所述导向槽中。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装置配备有至少一个切口,在搁脚支撑架的使用位置将所述导向元件夹紧在所述切口中。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装置的上边缘设有轮齿和与轮齿啮合的齿轮,所述齿轮与推移元件轴连接。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的运动通过电动机的驱动装置或者通过弹簧驱动装置控制。
12.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还配备有用于将家具倾覆的调整装置,所述调整装置至少拥有一个操纵臂,所述操纵臂通过传动杆与所述底架连接;所述传动杆上设有至少一个操纵机构,利用所述导向装置使所述操纵机构与所述底架可摆动的连接。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装置还至少拥有一个鱼尾板,所述鱼尾板利用设在底架上的悬挂钩与传动杆铰接连接;所述鱼尾板与操纵机构啮合。
CN 201220460347 2012-09-11 2012-09-11 一种座椅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8429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460347 CN202842925U (zh) 2012-09-11 2012-09-11 一种座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460347 CN202842925U (zh) 2012-09-11 2012-09-11 一种座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842925U true CN202842925U (zh) 2013-04-03

Family

ID=479741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460347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842925U (zh) 2012-09-11 2012-09-11 一种座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84292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24039A (zh) * 2012-09-11 2012-12-19 常熟英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24039A (zh) * 2012-09-11 2012-12-19 常熟英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60356B (zh) 按摩椅
JP6332810B2 (ja) 折り畳み椅子フレーム
CN104334055B (zh) 弹性椅
JP2008254645A (ja) 車両用シート
CN104083008B (zh) 一种多状态伸缩支架
JP2009247628A (ja) ベッドにおける背部支持フレームの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CN106510268A (zh) 一种便于休息的椅子
CN102316841A (zh) 椅型按摩机及上肢按摩用的气囊构造
CN202842925U (zh) 一种座椅
CN211911079U (zh) 一种可联动调节靠背的沙发结构
CN102824039A (zh) 一种座椅
RU2466671C2 (ru) Складной стул
CN205597560U (zh) 转椅托盘
CN106741109B (zh) 一种婴儿车座兜
CN107212675A (zh) 一种升降床垫架
CN206880468U (zh) 一种便于休息的椅子
KR101611666B1 (ko) 다양한 각도 조절이 가능한 화장대
CN203182449U (zh) 折叠式午休床
CN206949927U (zh) 一种办公椅的椅座
JP2019080838A (ja) 電動ベッド
RU162173U1 (ru) Трансформируемая кровать
CN215304379U (zh) 座椅单元及座椅
KR102656720B1 (ko) 접이식 좌판을 구비한 보행보조기
CN201790356U (zh) 坐躺两用折叠椅
JP6748823B1 (ja) 発育に有益な学生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403

Termination date: 20150911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