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839698U - 一种接线盒的安装托盘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接线盒的安装托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839698U
CN202839698U CN 201220524187 CN201220524187U CN202839698U CN 202839698 U CN202839698 U CN 202839698U CN 201220524187 CN201220524187 CN 201220524187 CN 201220524187 U CN201220524187 U CN 201220524187U CN 202839698 U CN202839698 U CN 2028396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y
solar assembly
disk body
junction box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52418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边超
梁玉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ngli Energy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ingli Energy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ingli Energy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Yingli Energy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524187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8396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8396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83969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接线盒的安装托盘,能够提高太阳能组件的散热效率,从而提高其输出功率。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托盘包括用于承托接线盒的盘体,所述盘体的一侧设有用于与太阳能组件的边框连接的定位孔,所述盘体还具有供太阳能组件的汇流带穿过的绝缘孔,所述盘体的底面设有用于与太阳能组件的背板相连的地脚。安装托盘与组件的接触仅限于地脚处,其接触面积较小,故对组件散热的影响较小,更加不会将接线盒产生的热量传递给组件,从而避免了接线盒对组件温度的影响;地脚将接线盒与组件相互隔离,两者中间的空间较大,为组件散热提供了较大空间;托盘的绝缘孔便于组件的汇流带穿过,进而实现接线盒与组件的连接,其结构简单,安装和使用更加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接线盒的安装托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太阳能接线盒安装用的托盘。
背景技术
现有的接线盒大都采用高性能的工程塑料制成,其与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安装采用粘结的连接方式,即采用硅胶将其直接粘结在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背板上。
研究表明,在每个太阳能电池组件中,大都存在一个发热量较高的区域,而接线盒就安装在该区域的背面。众所周知,在温度升高时,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开路电压减小,短路升高,其功率就会下降。
而太阳能组件的温度取决于其散热状况,但现有技术中的接线盒安装的位置热阻较大,其散热性较差,且接线盒紧密粘结在背板上,接线盒本身的导热系数较低,其厚度基本上都在3mm左右,进一步阻止了组件的散热;组件中的电池片是串联的,则该串联组件的输出特性受到最差的电池片的制约,也就是说,由于接线盒安装处的太阳能电池片的制约,整个太阳能组件的功率明显降低。
因此,如何改变太阳能接线盒的安装方式,以改善太阳能组件的散热,从而提高组件的输出功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接线盒的安装托盘,能够提高太阳能组件的散热效率,从而提高其输出功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接线盒的安装托盘,所述安装托盘包括用于承托接线盒的盘体,所述盘体的一侧设有用于与太阳能组件的边框连接的定位孔,所述盘体还具有供太阳能组件的汇流带穿过的绝缘孔,所述盘体的底面设有用于与太阳能组件的背板相连的地脚。
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托盘,将接线盒与太阳能组件相互隔离,安装托盘首先通过其一侧的定位孔与太阳能组件的边框相连,然后通过其地脚支撑定位在组件的背板上,则整个安装托盘得到稳定可靠的定位,从而将接线盒完整承托;且安装托盘与组件的接触仅限于地脚处,其接触面积较小,故对组件散热的影响较小,更加不会将接线盒产生的热量传递给组件,从而避免了接线盒对组件温度的影响;同时,地脚存在一定的高度,将接线盒与组件相互隔离,两者中间的空间较大,为组件散热提供了较大空间;此外,托盘还设有绝缘孔,以便组件的汇流带穿过,进而实现接线盒与组件的连接,其结构简单,安装和使用更加安全。
优选地,所述盘体呈一端开口的方形盒体状设置,所述定位孔设置在所述盒体的一个侧面,所述地脚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所述盒体另一侧面底边的两顶点处。
当定位孔与地脚设置在盘体的两相对侧面时,整个安装托盘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得到支撑固定,其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均得到有效提高。
优选地,所述地脚的高度为3mm~5mm。也就是说,接线盒与组件之间的距离在3mm~5mm之间,此间距既能够满足组件的散热需求,又不会对接线盒与组件的连接造成影响。
优选地,所述盘体为金属盘体。
由于金属的导热系数较高,其热传导的效率较高,当盘体为金属盘体时,根据热传导的原理,组件散发的热量就能够传递给安装托盘,安装托盘进一步将热量传递给边框,进而通过与边框相连的支架传递出去,从而提高散热效率。
优选地,所述绝缘孔内安装有引导所述汇流带穿过的陶瓷管。
在采用金属盘体时,为进一步增强绝缘效果,可以在绝缘孔内安装陶瓷管,而将汇流带通过该陶瓷管引出,不仅可以有效绝缘,还可以对汇流带起到一定的保护和引导作用。
优选地,所述盒体进一步设有供接线盒的引出线伸出的出线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安装托盘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安装托盘的主视图;
图3为图1所示安装托盘的俯视图;
图4为图1所示安装托盘的侧视图;
图5为图1所示安装托盘安装到太阳能组件的边框上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接线盒的安装托盘,能够提高太阳能组件的散热效率,从而提高其输出功率。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安装托盘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安装托盘的主视图。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托盘包括盘体1和地脚2,盘体1与接线盒匹配设置,用于承托接线盒;地脚2设置在盘体1的底面,且能够与太阳能组件(以下简称为组件)的背板相连,即地脚2设置在盘体1的背面,地脚2以其支脚的底部连接在太阳能组件的背板上;盘体1的一侧具有定位孔11,该定位孔与太阳能组件的边框对应设置,以便将盘体1定位连接在边框上(请参考图5);盘体1还具有绝缘孔12,绝缘孔12可以贯穿设置在盘体1的底面或者侧面等位置,以便为太阳能组件的汇流带提供一个通道,使得汇流带穿过绝缘孔12后与接线盒相连。
本文中所述的底部、底面等方位的界定均以盘体1为参照,盘体1的盘口朝向的一面为正面,与正面相对的一面即为背面,也就是本文所述的底面。当然,太阳能组件中的相关部件并不适用上述定义,例如,太阳能组件中的背板等有其特定的含义,并不能采用本实用新型中安装托盘的方向定位进行限定。
使用时,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托盘通过其定位孔11安装在太阳能组件的边框上,然后通过其地脚2与组件的背板相连,则安装托盘完成定位;然后将接线盒放置在安装托盘的盘体1内,组件的汇流带穿过绝缘孔12后与接线盒连接。也就是说,接线盒与组件之间通过安装托盘实现安装,故接线盒与组件之间能够相互隔离,则接线盒产生的热量就不会直接传递给组件,也就不会因此引起组件升温;且安装托盘与组件之间仅仅通过地脚2相互连接,其接触面积较小,则地脚2不会对组件的正常散热产生影响;此外,地脚2具有一定的高度,则安装托盘的底面与组件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该空间又进一步加快了组件的散热速度。
在一种较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盘体1可以设置为方形盒体状,盒体的一端具有开口,以便将接线盒1放置在盘体1内,如图1中所示;此时,定位孔11设置在盒体的一个侧面,然后通过螺栓等定位部件穿过定位孔11,将盘体1连接在组件的边框上,则盘体1以该侧面与边框实现定位连接,如图5中所示;定位孔11的个数可以根据盘体1的大小以及定位的稳定性等因素综合考虑后进行设置,比如,在图1中,可以间隔地设置两个定位孔11,从而将盘体1的两端与边框实现可靠连接;定位孔11与边框实现定位连接的方式也是多样的,例如,可以将定位孔11设置为螺纹孔,在边框上设置与其相匹配的螺纹孔,然后借助螺钉将盘体1与边框实现螺纹定位连接;地脚2则设置在盒体的另一个侧面的底部,且地脚2可以设置两个,两个地脚2分别设置在另一个侧面底边的两个顶点处。
显然,当定位孔11和地脚2分别设置在盘体1的两侧时,能够从两个方向为其提供支撑力,且这些支撑点较为分散,则盘体1承受的支撑力较为均匀,整个盘体1就会更为稳定;且当两者的个数均为两个时,盘体1就能够通过四个点进行支撑定位,形成一个稳定的六面体结构,其连接的可靠性更高,对接线盒的支撑也就更为有效。
一般情况下,地脚2的高度要根据定位孔11设置的位置进行匹配设置。由于定位孔11与边框连接,且其设置在盘体1的一个侧面,而地脚2设置在盘体1的底面,但边框与太阳能组件的背板之间的距离是一定的,则在盘体1的尺寸一定的情况下,为保证盘体1的底面与背板相互平行设置,地脚2的高度就应该是一定的。
在另外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地脚2的高度为3mm~5mm。该高度适用于大多数的太阳能组件,且地脚2的高度大小决定了接线盒与太阳能组件之间的距离,上述距离的设置为太阳能组件的热量散失提供了较为充足的空间,在保证组件与接线盒正常安装的情况下,又不会过分地增加安装后组件的体积,其设置更为合理。
可以想到,盘体1可以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以形成金属盘体。金属的导热系数较高,其热传递的效率也比较高,则接线盒和组件产生的热量就会通过盘体1直接传递给边框,再通过边框进一步传递给与边框相连的支架,进而将热量快速地传递出去,从而提高热量散失的效率。
请参考图3和图4,图3为图1所示安装托盘的俯视图;图4为图1所示安装托盘的侧视图。
在采用金属盘体时,为实现绝缘孔12的绝缘,可以在绝缘孔12内安装陶瓷管3,将陶瓷管3插入绝缘孔12内,然后将汇流带穿入陶瓷管3内,进而与接线盒连接。陶瓷管3的设置能够保证汇流带相对于金属的盘体1绝缘,从而提高组件的安全性。显然,此时的绝缘孔12可以为普通的通孔,而借助陶瓷管3实现绝缘功能。
当然,绝缘孔12也可以不借助陶瓷管3实现绝缘,例如,可以在绝缘孔12上填涂绝缘物质或者设置其他绝缘管路,以便实现其绝缘功能,具体操作请参见现有技术。
还可以想到,盒体1可以进一步设置出线槽13,如图4所示,以便接线盒的引出线能够伸出。出线槽13可以设置在盒体1的一个侧面,当然,该侧面应该不同于定位孔11所在的侧面;或者,出线槽13可以设置在盘体1的底面等位置,以便于接线盒的引出线伸出。
请参考图5,图5为图1所示安装托盘安装到太阳能组件的边框上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托盘以其定位孔11所在的一个侧面与组件的边框相连,如图5所示,定位部件穿过定位孔11插入边框内,从而安装托盘与组件实现定位连接。此时的安装托盘通过边框支撑固定,在进行接线盒的安装时,可以将接线盒放置在安装托盘的盘体1内,然后将安装托盘的地脚2粘结在背板上,则接线盒得以支撑,接线盒与组件之间的安装也可以顺利实现。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接线盒的安装托盘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接线盒的安装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托盘包括用于承托接线盒的盘体,所述盘体的一侧设有用于与太阳能组件的边框连接的定位孔,所述盘体还具有供太阳能组件的汇流带穿过的绝缘孔,所述盘体的底面设有用于与太阳能组件的背板相连的地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体呈一端开口的方形盒体状设置,所述定位孔设置在所述盒体的一个侧面,所述地脚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所述盒体另一侧面底边的两顶点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脚的高度为3mm~5mm。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安装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体为金属盘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装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孔内安装有引导所述汇流带穿过的陶瓷管。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装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进一步设有供接线盒的引出线伸出的出线槽。
CN 201220524187 2012-10-12 2012-10-12 一种接线盒的安装托盘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8396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524187 CN202839698U (zh) 2012-10-12 2012-10-12 一种接线盒的安装托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524187 CN202839698U (zh) 2012-10-12 2012-10-12 一种接线盒的安装托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839698U true CN202839698U (zh) 2013-03-27

Family

ID=479513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524187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839698U (zh) 2012-10-12 2012-10-12 一种接线盒的安装托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83969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24870B2 (en) 2016-05-31 2019-03-05 Ironridge, Inc. Bracket mounting assembly for securing junction boxes to solar panel array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24870B2 (en) 2016-05-31 2019-03-05 Ironridge, Inc. Bracket mounting assembly for securing junction boxes to solar panel array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190629U (zh) 三相输出一体式铜排
CN205141082U (zh) 一种电池模组单元及动力电池组
CN201435569Y (zh) 太阳能光伏接线盒
CN203590147U (zh) 灌胶型光伏接线盒
CN202839698U (zh) 一种接线盒的安装托盘
CA2912462A1 (en) Photovoltaic junction box
CN102810772A (zh) 接线座
CN201927619U (zh) 用于光伏组件的接线盒
CN204392728U (zh) Mos管固定结构以及电动车
CN207542739U (zh) 一种密集型绝缘母线槽
CN105991090A (zh) 底部三面通风及内部二极管倒置悬空的全灌胶光伏接线盒
CN106207909A (zh) 一种铜铝复合母线槽插口装置
CN201869439U (zh) 高散热金属基电路板
CN201230431Y (zh) 水冷功率模块
CN208874535U (zh) 热能对流散热型光伏组件
CN205319647U (zh) 一种散热母线槽
CN103515556B (zh) 一种适用于纯电动客车快换电池箱电池模块组合结构
CN205987528U (zh) 一种易散热印刷电路板组件
CN106374256A (zh) 一种母线槽插接箱插接结构
CN106452112A (zh) 用于电机控制器的功率板
CN202949020U (zh) 一种小型动力电池组保护板散热结构
CN202423596U (zh) 电源连接器
CN202888244U (zh) 一种封装led的散热支架组件
CN102036470A (zh) 低热阻高散热金属基电路板
CN205789383U (zh) 一种电力变压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27

Termination date: 20151012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