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823620U - 空气调节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气调节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823620U
CN202823620U CN2012204395548U CN201220439554U CN202823620U CN 202823620 U CN202823620 U CN 202823620U CN 2012204395548 U CN2012204395548 U CN 2012204395548U CN 201220439554 U CN201220439554 U CN 201220439554U CN 202823620 U CN202823620 U CN 2028236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harged particle
mentioned
charged
conditi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43955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原田茂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8236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82362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3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ionis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03Ventil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air clean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通过交替产生正的带电粒子和负的带电粒子来提高净化空气的能力的空气调节装置。空气调节装置具备:产生负的带电水粒子的静电雾化部(2)以及产生正的空气离子的空气离子发生部(3)。空气调节装置隔开休止期间交替产生负的带电水粒子和正的空气离子,释放出包含负的带电水粒子和正的空气离子的空气。使产生的带电粒子从空气中的移动速度低的负的带电水粒子向空气中的移动速度高的正的空气离子变更时的休止期间比使产生的带电粒子进行相反变更时的休止期间长。减少了正的空气离子追上负的带电水粒子而结合的比例,抑制了带电粒子的量的减少,提高了空气调节装置的净化空气的能力。

Description

空气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向空气中释放带电粒子来进行空气调节的空气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使用通过在空气中产生、释放带电粒子来净化空气的空气调节装置。作为产生带电粒子的方法,存在以下利用静电雾化现象的方法,即,使水在放电电极的顶端结露,对放电电极的顶端施加高电压,由此带电水粒子因为静电力而从放电电极喷出。另外作为产生带电粒子的方法,存在在空气中进行放电来产生H+(H2O)m或O2 -(H2O)n等空气离子的方法。其中,m和n是任意的自然数。利用静电雾化现象而产生的带电水粒子和利用空中的放电所产生的空气离子均包含水分子,而带电水粒子的尺寸较大。因此,就在空气中的移动速度而言,空气离子较高而带电水粒子较低。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向空气中释放利用静电雾化现象而产生的负的带电水粒子的空气调节装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33293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在利用正的带电粒子和负的带电粒子两者的空气调节装置中,存在以下问题,即,在内部狭窄的空间内产生正的带电粒子和负的带电粒子两者,因此,所产生的正的带电粒子和负的带电粒子彼此易于结合而消失。因此,实际上从空气调节装置释放出的带电粒子的量与在内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的量相比减少,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内为了净化空气而能利用的带电粒子仅限于一部分。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通过交替地产生正的带电粒子和负的带电粒子来提高净化空气的能力的空气调节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空气中产生带电粒子,释放出包含带电粒子的空气,具备:带电粒子发生部,其单独地产生正的带电粒子和负的带电粒子;以及控制部,其隔开预先确定的休止期间使上述带电粒子发生部交替地产生正的带电粒子和负的带电粒子。
在本实用新型中,释放出包含在内部产生的带电粒子的空气的空气调节装置隔开不产生带电粒子的休止期间交替地产生正的带电粒子和负的带电粒子。不同时产生正的带电粒子和负的带电粒子,不易发生在空气调节装置的内部所产生的正的带电粒子和负的带电粒子彼此结合而消失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带电粒子发生部构成为,产生在空气中的移动速度相互不同的正的带电粒子和负的带电粒子,上述控制部构成为,使由上述带电粒子发生部产生的带电粒子从上述移动速度较低的带电粒子向移动速度较高的带电粒子变更时的休止期间比从上述移动速度较高的带电粒子向上述移动速度较低的带电粒子变更时的休止期间长。
在本实用新型中,空气调节装置产生在空气中的移动速度相互不同的正的带电粒子和负的带电粒子,使产生的带电粒子从在空气中的移动速度较低的带电粒子向在空气中的移动速度较高的带电粒子变更时的休止期间比使所产生的带电粒子进行相反变更时的休止期间长。从而使得到移动速度较高的带电粒子追上移动速度较低的带电粒子而相互结合为止的时间变长,从而不易发生带电粒子的消失。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使应释放的空气流动的鼓风机,上述控制部具有:流速调节部,其调节利用上述鼓风机而流动的空气的流速;以及休止期间调节部,其根据上述流速来调节上述休止期间的长度,使得上述流速越低,使所产生的带电粒子从上述移动速度较低的带电粒子向上述移动速度较高的带电粒子变更时的休止期间越长。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流速调节部构成为,通过控制上述鼓风机的旋转速度来调节空气的流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能够使得应释放的空气所流经的流通路径的壁进行移动而改变上述流通路径的宽度,上述流速调节部构成为,通过调节上述流通路径的宽度来调节空气的流速。
在本实用新型中,空气调节装置能改变空气的流速,将所产生的带电粒子从在空气中的移动速度较低的带电粒子向在空气中的移动速度较高的带电粒子变更时的休止期间的长度调节为空气的流速越低则变得越长。使得到移动速度较高的带电粒子追上移动速度较低的带电粒子而相互结合为止的时间变长。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带电粒子发生部具有:空气离子发生部,其利用电晕放电来产生正的空气离子;以及静电雾化部,其利用静电雾化现象来产生负的带电水粒子。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带电粒子发生部具有:空气离子发生部,其利用电晕放电来产生正的空气离子;以及静电雾化部,其利用静电雾化现象来产生负的带电水粒子,上述移动速度较低的带电粒子是上述负的带电水粒子,上述移动速度较高的带电粒子是上述正的空气离子。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空气离子发生部和上述静电雾化部配置在应释放的空气所流经的流通路径中的相同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中,空气调节装置产生负的带电水粒子和正的空气离子来进行空气的净化。
实用新型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中,减少了在空气调节装置的内部产生的正的带电粒子和负的带电粒子彼此结合而消失的比例,抑制了与空气混合而从空气调节装置释放出的带电粒子的量的减少。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良效果,即,与以往相比,从空气调节装置能够释放出较多的带电粒子,能够提高空气调节装置的净化空气的能力等。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空气调节装置的外观的例子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2是空气调节装置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3是表示配置在流通路径内的空气调节装置的构成部分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静电雾化部的内部构成的截面图。
图5是表示空气离子发生部的内部构成的截面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装置的电构成的框图。
图7是表示空气调节装置所执行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8是在时间轴上表示空气调节装置产生负的带电水粒子的期间、产生正的空气离子的期间以及休止期间的概念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空气调节装置的电构成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附图具体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是表示空气调节装置的外观的例子的示意性立体图。在图1中,表示空气调节装置的背面、侧面以及上面。空气调节装置整体形成为大致长方体状,具备上面倾斜的壳体11。在壳体11的上面形成有释放空气的释放口12。另外,在空气调节装置的背面形成有吸入空气的吸入口13。空气调节装置从吸入口13吸入空气,在内部产生带电粒子,从释放口12释放出包含所产生的带电粒子的空气。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负的带电水粒子用作负的带电粒子,将正的空气离子用作正的带电粒子。
图2是空气调节装置的示意性截面图。在图2中,表示从侧面侧看到的空气调节装置的截面的图,图2的右侧是空气调节装置的背面侧,左侧是正面侧。在壳体11内形成有与吸入口13相连的空洞17。空洞17从吸入口13朝向正面侧形成,在空洞17内配置有集尘过滤器16。另外,在壳体11内,空气的流通路径14在上下方向上形成。流通路径14的上端与释放口12相连,空洞17与流通路径14的下端部相连。另外,在流通路径14的下端部配置有鼓风机15。鼓风机15例如是西洛克风扇(多叶片环形风扇)。鼓风机15成为从空洞17吸入空气,向流通路径14释放空气的构成。通过鼓风机15动作,由此空气调节装置外的空气被从吸入口13向空气调节装置内吸入,所吸入的空气经过流通路径14从释放口12向空气调节装置外释放。另外,在从鼓风机15到释放口12为止的流通路径14的中途,配置有利用静电雾化现象而产生负的带电水粒子的静电雾化部2。
图3是表示配置在流通路径14内的空气调节装置的构成部分的示意图。在图3中,表示从正面侧看到的流通路径14内的图。流通路径14的上端与释放口12相连,在下端部配置有鼓风机15。在从鼓风机15到释放口12为止的流通路径14的中途,配置有静电雾化部2和产生正的空气离子的空气离子发生部3。静电雾化部2和空气离子发生部3配置在大致相同的位置。静电雾化部2所产生的负的带电水粒子和空气离子发生部3所产生的正的空气离子与在流通路径14内流通的空气混合,包含负的带电水粒子和正的空气离子的空气从释放口12释放。被释放的空气所包含的负的带电水粒子和正的空气离子使空气中的菌类非活性化等,来净化壳体11外的空气。
图4是表示静电雾化部2的内部构成的截面图。静电雾化部2具备突起状的放电电极21,放电电极21与珀尔帖元件(ぺルチエ
Figure BSA00000771511600051
子)23的冷却侧接触。散热片24与珀尔帖元件23的散热侧接触。在放电电极21的顶端侧相对配置有圆环电极22。圆环电极22的中心位于放电电极21的中心轴的延长线上。放电电极21和圆环电极22之间绝缘。放电电极21由珀尔帖元件23冷却,水蒸汽凝结后在放电电极21的顶端水发生结露。在放电电极21的顶端水发生了结露的状态下,向放电电极21和圆环电极22之间施加将圆环电极22作为接地极并将放电电极21作为负极的电压。通过施加电压,含有负离子的水的微粒子从发生了结露的水中喷出。该现象是静电雾化现象,所喷出的水的微粒子是带负电的带电水粒子。这样,在静电雾化部2,在放电电极21的顶端产生负的带电水粒子。所产生的负的带电水粒子向流经流通路径14的空气释放。在流通路径14内比静电雾化部2靠下游流过包含负的带电水粒子的空气。
图5是表示空气离子发生部3的内部构成的截面图。空气离子发生部3具备:针状的放电电极31和包围放电电极31的周围的圆环状感应电极32。感应电极32从放电电极31离开一定距离,放电电极31的中心轴成为感应电极32的中心。放电电极31和感应电极32之间绝缘。施加将放电电极31作为正极且将感应电极32作为负极的电压,在放电电极31和感应电极32之间产生电晕放电。利用电晕放电而在放电电极31的顶端的周围产生正的空气离子。所产生的正的空气离子向流经流通路径14的空气释放。在比空气离子发生部3靠下游,包含正的空气离子的空气流过流通路径14。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装置的电构成的框图。向放电电极21和圆环电极22之间施加电压的电压施加电路42与静电雾化部2连接。另外,电压施加电路42向珀尔帖元件23供给电力。向放电电极31和感应电极32之间施加电压的电压施加电路43与空气离子发生部3连接。静电雾化部2、电压施加电路42、空气离子发生部3以及电压施加电路43与本实用新型中的带电粒子发生部对应。空气调节装置具备控制空气调节装置的动作的控制部41,电压施加电路42和电压施加电路43与控制部41连接。控制部41构成为包括进行用于控制空气调节装置的运算的运算部和存储运算所需的数据的存储部。另外,计量时间的计时部44与控制部41连接。
下面,说明空气调节装置的动作。在静电雾化部2和空气离子发生部3同时动作的情况下,所产生的负的带电水粒子易于与正的空气离子结合而消失,使得释放出的空气所包含的带电粒子的量变得不充分。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调节装置进行隔开不产生带电粒子的休止期间,交替地产生负的带电水粒子和正的空气离子的处理。
图7是表示空气调节装置所执行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鼓风机15从空洞17吸入空气而向流通路径14释放,由此空气调节装置从吸入口13吸入空气并从释放口12释放。控制部41在停止产生正的空气离子的状态下,使静电雾化部2和电压施加电路42开始产生负的带电水粒子(S1)。之后,电压施加电路42向珀尔帖元件23供给电力,向放电电极21和圆环电极22之间连续地或间断地施加电压。静电雾化部2间断地产生负的带电水粒子。在使负的带电水粒子的产生持续了规定期间后,控制部41使静电雾化部2和电压施加电路42停止产生负的带电水粒子(S2)。此外,控制部41也可以在负的带电水粒子的发生次数或发生量成为规定值的阶段进行停止产生负的带电水粒子的处理。
然后,控制部41基于计时部44所计量的时间,判断在停止产生负的带电水粒子后是否经过了预先确定的休止期间T1(S3)。在停止产生负的带电水粒子后还未经过休止期间T1的情况下(S3:“否”),控制部41随时重复经过时间的判断。在停止产生负的带电水粒子后经过了休止期间T1的情况下(S3:“是”),控制部41使空气离子发生部3和电压施加电路43开始产生正的空气离子(S4)。电压施加电路43向放电电极31和感应电极32之间施加电压,空气离子发生部3产生空气离子。在正的空气离子的产生持续了规定期间后,控制部41使空气离子发生部3和电压施加电路43停止产生正的空气离子(S5)。此外,控制部41也可以在正的空气离子的发生次数或发生量成为规定值的阶段进行停止产生正的空气离子的处理。
然后,控制部41基于计时部44所计量的时间,判断在停止产生正的空气离子后是否经过了预先确定的休止期间T2(S6)。在停止产生正的空气离子但还未经过休止期间T2的情况下(S6:“否”),控制部41随时重复经过时间的判断。在停止产生正的空气离子后经过了休止期间T2的情况下(S6:“是”),控制部41判断是否结束处理(S7)。在步骤S7中,例如,在控制部41通过使用者操作未图示的操作部而输入了结束处理的指令的情况下,判断为结束处理。另外,例如,控制部41在成为预先指定的结束时刻的情况下,判断为结束处理。此外,也可以按照其它定时来执行步骤7的处理。
在步骤S7中判断为还未结束处理的情况下(S7:“否”),控制部41使处理返回步骤S1,开始产生负的带电水粒子。在步骤S7中判断为结束处理的情况下(S7:“是”),控制部41使鼓风机15、静电雾化部2、电压施加电路42、空气离子发生部3以及电压施加电路43等空气调节装置的各部停止,结束处理。
图8是在时间轴上表示了在空气调节装置产生负的带电水粒子的期间、产生正的空气离子的期间以及休止期间的概念图。如图8所示,空气调节装置在产生负的带电水粒子后,在休止期间T1内使带电粒子的产生休止,然后,产生正的空气离子,在休止期间T2内使带电粒子的产生休止,再次产生负的带电水粒子,重复该动作。休止期间T1和休止期间T2的长度被预先确定并存储在控制部41。休止期间T1的长度确定为比休止期间T2长。空气离子与带电水粒子相比尺寸较小,因此,就在空气中的移动速度而言,空气离子比带电水粒子高。因此,在负的带电水粒子之后产生的正的空气离子会追上在空气流中先产生的负的带电水粒子。在空气被从释放口12释放前,正的空气离子追上负的带电水粒子的情况下,负的带电水粒子与正的空气离子结合而消失。优选的是休止期间T1的长度确定为:在空气被从释放口12释放前,正的空气离子不会追上先产生的负的带电水粒子的长度。例如,休止期间T1的长度是20秒~100秒,休止期间T2的长度是0秒~1秒。此外,即使带电粒子的一部分消失,只要由未消失并残留的带电粒子带来的空气净化效果是充分的,则休止期间T1的长度也可以是正的空气离子的一部分能追上负的带电水粒子的一部分的长度。在这种情况下,休止期间T1的长度可以更短,例如,可以是0.1秒~10秒。
如在上面所详述的,在本实施方式中,释放包含在内部产生的带电粒子的空气的空气调节装置隔开不产生带电粒子的休止期间,交替地产生负的带电水粒子和正的空气离子。通过不使正的带电粒子和负的带电粒子同时产生而是交替地产生,由此不易发生在空气调节装置的内部产生的正的带电粒子和负的带电粒子彼此结合而消失的情况。另外,在产生一方带电粒子的期间和产生另一方带电粒子的期间之间设置不产生带电粒子的休止期间,由此更不易发生正的带电粒子和负的带电粒子彼此结合而消失的情况。另外,空气调节装置使所产生的带电粒子从在空气中的移动速度低的负的带电水粒子向在空气中的移动速度高的正的空气离子变更时的休止期间T1比使所产生的带电粒子进行相反变更时的休止期间T2长。由于直到正的空气离子追上先产生的负的带电水粒子为止花费一定程度的时间,因此,减少了负的带电水粒子与正的空气离子结合而消失的比例,抑制了与空气混合而从空气调节装置释放的带电粒子的量的减少。因此,与以往相比较多的带电粒子从空气调节装置释放,提高了空气调节装置的净化空气的能力。
(实施方式2)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空气调节装置的电构成的框图。鼓风机15与控制部41连接。控制部41控制鼓风机15的旋转速度,由此进行调节从释放口12释放的空气的流速的处理。另外,通过使用者的操作而接受各种指令的操作部45与控制部41连接。操作部45成为接受改变从释放口12释放的空气的流速的指令的构成。空气调节装置的其它构成与实施方式1相同,对所对应的部分附上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其说明。
控制部41根据由操作部45接受的改变空气的流速的指令,进行控制鼓风机15的旋转速度来调节空气的流速的处理。另外,控制部41进行以下处理:根据流速来调节使所产生的带电粒子从在空气中的移动速度低的负的带电水粒子向在空气中的移动速度高的正的空气离子变更时的休止期间T1的长度。具体地说,控制部41进行空气的流速越低则越延长休止期间T1的控制。控制部41将记录有用于控制鼓风机15的旋转速度的信息和休止期间T1的值的数据与表示可变更的多种流速的每一信息关联起来预先存储。休止期间T1的值按照空气的流速越低则越长的方式确定。控制部41按照由操作部45所接受的指令,进行控制鼓风机15的旋转速度来调节空气的流速,设定休止期间T1的值的处理。而且,控制部41执行与图7的流程图所示的实施方式1同样的处理。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也是空气调节装置隔开不产生带电粒子的休止期间,交替地产生负的带电水粒子和正的空气离子,释放包含负的带电水粒子和正的空气离子的空气。另外,空气调节装置,当空气的流速越低时,使休止期间T1越长。在流经流通路径14的空气的流速低的情况下,到所产生的负的带电水粒子和正的空气离子从释放口12释放为止的时间变长,因此,正的空气离子容易追上负的带电水粒子而结合。因此,使休止期间T1更长,由此到正的空气离子追上负的带电水粒子为止的时间变得更长,负的带电水粒子与正的空气离子结合而消失的比例减少。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也抑制了与空气混合而从空气调节装置释放的带电粒子的量的减小,与以往相比较多的带电粒子从空气调节装置释放出,提高了空气调节装置的净化空气的能力。
此外,也可以是空气调节装置不是通过控制鼓风机15的旋转速度,而是通过调节流通路径14的宽度来调节空气的流速的方式。流经流通路径14的空气的流速,当流通路径14的宽度越宽,则变得越低,当流通路径14的宽度越窄则变得越高。根据该方式,空气调节装置成为能通过移动流通路径14的壁来改变宽度的构成,通过控制部41的控制来调节流通路径14的宽度而调节空气的流速。在该方式中,也是通过进行空气的流速越低则使休止期间T1越长的控制来提高空气调节装置的净化空气的能力。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和2中,虽然表示出将正的空气离子用作正的带电粒子,将负的带电水粒子用作负的带电粒子的方式,但空气调节装置也可以是其它的方式。例如,空气调节装置可以是将正的带电水粒子用作正的带电粒子,而将负的空气离子用作负的带电粒子的方式。在这种方式中,空气调节装置使所产生的带电粒子从在空气中的移动速度低的正的带电水粒子向在空气中的移动速度高的负的空气离子变更时的休止期间比使所产生的带电粒子进行相反变更时的休止期间长。在该方式中,也抑制了与空气混合而从空气调节装置释放的带电粒子的量的减小,与以往相比较多的带电粒子从空气调节装置释放出,提高了空气调节装置的净化空气的能力。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和2中,表示出空气调节装置采用空气净化机的形式的例子,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调节装置不限于空气净化机,也可以是其它的方式。例如,空气调节装置也可以是空调机或加湿器。另外,例如,空气调节装置也可以是内置于电冰箱等其它电器设备的方式。
附图标记说明
11壳体
12释放口
13吸入口
14流通路径
15鼓风机
2静电雾化部
3空气离子发生部
41控制部
42、43电压施加电路
44计时部
45操作部

Claims (9)

1.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空气中产生带电粒子,释放出包含带电粒子的空气,
具备:带电粒子发生部,其单独地产生正的带电粒子和负的带电粒子;以及
控制部,其隔开预先确定的休止期间使上述带电粒子发生部交替地产生正的带电粒子和负的带电粒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带电粒子发生部构成为,产生在空气中的移动速度相互不同的正的带电粒子和负的带电粒子,
上述控制部构成为,
使由上述带电粒子发生部产生的带电粒子从上述移动速度较低的带电粒子向移动速度较高的带电粒子变更时的休止期间比从上述移动速度较高的带电粒子向上述移动速度较低的带电粒子变更时的休止期间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使应释放的空气流动的鼓风机,
上述控制部具有:
流速调节部,其调节利用上述鼓风机而流动的空气的流速;以及
休止期间调节部,其根据上述流速来调节上述休止期间的长度,使得上述流速越低,使所产生的带电粒子从上述移动速度较低的带电粒子向上述移动速度较高的带电粒子变更时的休止期间越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流速调节部构成为,通过控制上述鼓风机的旋转速度来调节空气的流速。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能够使得应释放的空气所流经的流通路径的壁进行移动而改变上述流通路径的宽度,
上述流速调节部构成为,通过调节上述流通路径的宽度来调节空气的流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带电粒子发生部具有:
空气离子发生部,其利用电晕放电来产生正的空气离子;以及
静电雾化部,其利用静电雾化现象来产生负的带电水粒子。
7.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带电粒子发生部具有:
空气离子发生部,其利用电晕放电来产生正的空气离子;以及
静电雾化部,其利用静电雾化现象来产生负的带电水粒子,
上述移动速度较低的带电粒子是上述负的带电水粒子,
上述移动速度较高的带电粒子是上述正的空气离子。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空气离子发生部和上述静电雾化部配置在应释放的空气所流经的流通路径中的相同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空气离子发生部和上述静电雾化部配置在应释放的空气所流经的流通路径中的相同位置。
CN2012204395548U 2011-08-31 2012-08-31 空气调节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82362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89957A JP5191560B2 (ja) 2011-08-31 2011-08-31 空気調和装置
JP2011-189957 2011-08-3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823620U true CN202823620U (zh) 2013-03-27

Family

ID=477559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439554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823620U (zh) 2011-08-31 2012-08-31 空气调节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191560B2 (zh)
CN (1) CN202823620U (zh)
WO (1) WO201303147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59234B (zh) * 2019-02-22 2020-01-14 张茜美子 除尘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42434A (en) * 1984-02-17 1985-09-17 Ion System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quenced bipolar air ionization
WO2007111121A1 (ja) * 2006-03-29 2007-10-04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静電霧化装置
JP2008218372A (ja) * 2007-02-28 2008-09-18 Tse:Kk イオン発生装置
JP2009283305A (ja) * 2008-05-22 2009-12-03 Sharp Corp イオン放出装置
JP5592689B2 (ja) * 2010-04-30 2014-09-1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静電霧化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031472A1 (ja) 2013-03-07
JP5191560B2 (ja) 2013-05-08
JP2013050288A (ja) 2013-03-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46360B (zh) 空调装置
CN107178876B (zh)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空调器
CN202823620U (zh) 空气调节装置
JP2006212414A (ja) 殺菌装置及びイオン発生装置
CN108561959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
KR20180022245A (ko) 가습 기능을 갖는 공기정화기
CN203336726U (zh) 一种多功能空气净化器
CN114893856B (zh) 多功能净化器
CN102686000A (zh) 一种离子风机
CN204345959U (zh) 空调器
CN115050996B (zh) 燃料电池的空气供给方法以及空气供给系统
CN202977975U (zh) 离子产生机
CN207146527U (zh) 空调机
CN202617490U (zh) 一种离子风机
CN206160337U (zh) 空气净化装置
CN202813597U (zh) 负离子空气净化器
CN208296059U (zh) 空调室内机的风道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CN208620451U (zh) 一种空净一体机以及空调器
JP2022061413A (ja) 空気調和機及び空気調和機の制御方法
CN204933695U (zh) 空调器
CN103253744B (zh) 一种淡化海水并提取盐的方法
CN203635051U (zh) 多核高效空气净化器
CN107328018A (zh) 控制方法、控制器、空调机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024595A (zh) 一种干湿交替条件下硫化矿物风化氧化的模拟装置
CN203731578U (zh) 便携式负离子空气净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27

Termination date: 2021083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