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810865U - 掘进设备进入接收井时的止水装置 - Google Patents

掘进设备进入接收井时的止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810865U
CN202810865U CN 201220265637 CN201220265637U CN202810865U CN 202810865 U CN202810865 U CN 202810865U CN 201220265637 CN201220265637 CN 201220265637 CN 201220265637 U CN201220265637 U CN 201220265637U CN 202810865 U CN202810865 U CN 2028108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sing
portable plate
antipriming
heading equipment
connecting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26563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芬
杨子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Founda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FOUND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FOUND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FOUND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265637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8108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8108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81086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arra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掘进设备进入接收井时的止水装置,该装置包括止水套箱,止水套箱直接安装于围护结构的门洞周边或者通过支撑套箱安装于围护结构的门洞周边,止水套箱包括弹性帘布、翻板以及压板,弹性帘布的一端通过压板固定,所述翻板包括若干块活动板,各活动板的一端分别与压板活动连接,各活动板的另一端分别设有上翘的夹持部,弹性帘布贴合所述翻板设置且所述弹性帘布的另一端翻起并至少包裹住夹持部,止水装置还包括第一牵拉绳,第一牵拉绳的一端依次连接至所述翻板的各个活动板,通过收放所述第一牵拉绳控制所述翻板的各个活动板的夹持部的位置。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掘进设备在进接收井时具有如同出始发井一样的可靠止水效果,且工艺简单。

Description

掘进设备进入接收井时的止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掘进设备进入接收井时的止水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顶管、隧道施工有两个关键工序:出始发井(即出洞)和进接收井(即进洞)。这两个关键工序都涉及到止水装置的设置。
现有的掘进设备(例如盾构、顶管等)进入接收井时的止水装置及止水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借鉴掘进设备出洞止水装置。出洞止水装置的原理在于:请参见图1a和图1b,掘进设备101出洞时,推动翻板104及弹性帘布102(一般采用橡胶帘布),弹性帘布102的一端被压板103固定住,弹性帘布102的另一端在自身受拉伸产生的箍紧力的作用下,密贴在掘进设备101。与此同时,因为弹性帘布102和翻板103翻转的方向与掘进设备101推进方向相同,水压的方向从洞外向洞内挤压,因此,弹性帘布102和翻板104不可能在水压作用下向掘进设备101推进的反方向翻转,从而形成了一个比较可靠的止水装置。对于掘进设备101进洞时,掘进设备101从土体中推出,由于掘进设备101推进方向与翻板104翻转的方向相同,故弹性帘布102还是会在自身受拉伸而产生箍紧力,密贴在掘进设备101上,但是,由于翻板104翻转的反向和水压不同,当水压较大时,弹性帘布102会被水冲开,而失去止水能力。目前,请参见图2,工程上翻板104上预留孔洞106,在孔洞106上穿拉一根钢丝绳105,通过收紧钢丝绳105拉提供额外的压力,保证弹性帘布102密贴。但这一方法不可靠,即使钢丝绳102收得再紧,也不能保证完全止水。这种方法可以说是“外密封”或“它密封”,需要提供额外的外在因素来提供密封效果。因为,止水的关键在于弹性帘布102翻转的翻转方向要顺着水压的方向,就是要借助水压压着弹性帘布102,压力大,弹性帘布102被压得更紧。相当于弹性帘布102在水压作用下自己就实现密贴。如果弹性帘布102翻转方向与掘进设备101推进方向相同,水压是推开弹性帘布102,而不是压着弹性帘布102。该钢丝绳105的作用是由钢丝绳105提供压力来压着弹性帘布102,这个压力不能随着水压的方向来调整,而水又是无孔不入的,所以效果比较差。
二、采用扭矩弹簧来提供压力来实现进洞防水密封。例如,实用新型专利 CN101532387于2009年09月16日公开了一种应用于顶管、隧道施工中进接收井工序的止水装置及方法,其采用扭矩弹簧来提供压力,其缺点与上面的方法相同,即在较大水压力下不能保证完全止水。
三、采用气囊来实现进洞防水密封,就是充气后气囊膨胀,密贴在盾构或其他结构上,下面是一些专利,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1807839A于2006年07日26日公开的盾构隧道的进洞防水方法,采用气囊来防水。但是采用气囊防水的方法有如下缺点:A.气囊较大,制作费用高。且一旦一点漏气,全部失效;B.气囊不耐磨,在盾构摩擦运动的情况下很容易因魔破而失效;C.在较高水压下,存在前面2个方法的通病,即不能保证完全止水,因而很可能失效。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可以实现防水安全可靠、且工艺简单的掘进设备进入接收井时的止水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掘进设备进接收井时的止水装置,可以实现掘进设备在进接收井时可靠止水,且工艺要简单可靠。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掘进设备进接收井时的止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止水套箱,所述止水套箱直接安装于围护结构的门洞周边或者通过支撑套箱安装于围护结构的门洞周边,所述止水套箱包括弹性帘布、翻板以及压板,所述弹性帘布的一端通过压板固定,所述翻板包括若干块活动板,各活动板的一端分别与压板活动连接,各活动板的另一端分别设有上翘的夹持部,所述弹性帘布贴合所述翻板设置且所述弹性帘布的另一端翻起并至少包裹住所述夹持部,所述止水装置还包括第一牵拉绳,所述第一牵拉绳的一端依次连接至所述翻板的各个活动板,通过收放所述第一牵拉绳控制所述翻板的各个活动板的夹持部的位置。
进一步,还包括若干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连接孔分别与相应的活动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牵拉绳的一端依次穿经各个活动板的第一连接孔并固定于最后一块活动板上的第一连接孔上。
进一步,还包括若干第一连接孔和若干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连接孔分别与相应的活动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孔分别和围护结构的门洞周边上与相应活动板的对应处或者支撑套箱的环形内壁上与相应活动板的对应处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牵拉绳的一端依次穿经各个活动板的第二连接孔和第一连接孔后固定于最后一块活动板上的第二连接孔上。
进一步,还包括若干沿围护结构的门洞周边或者支撑套箱的环形内壁环形分布的第一螺栓组件,所述第一螺栓组件依次将压板、弹性帘布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围护结构的门洞周边或者支撑套箱的环形内壁。
进一步,还包括若干第二螺栓组件,所述若干第二螺栓组件分别将翻板的各个活动板及两侧的弹性帘布固定在一起。
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孔设置于所述第二螺栓组件上,依此实现与相应的活动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压板是一圆环板,或者是以圆环形式布置的若干块固定板。
进一步,所述活动板的夹持部相对于活动板的其他部分向围护结构方向倾斜的角度大于0度小于90度。
进一步,当所述止水套箱通过支撑套箱安装于围护结构的门洞周边时,所述支撑套箱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围护结构的门洞周边,所述支撑套箱的另一端安装有封门,所述止水套箱安装于所述支撑套箱的环形内壁,止水套箱中的弹性帘布的一端通过压板固定于支撑套箱的环形内壁。
进一步,所述支撑套箱的数量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止水套箱的数量与所述支撑套箱的数量相同,所述支撑套箱依次连接,其中,靠近围护结构的支撑套箱的靠近围护结构的那一端与围护结构的周边固定连接,远离围护结构的支撑套箱的远离围护结构的那一端设置所述封门,所述止水套箱分别设置于对应的支撑套箱的环形内壁,各止水套箱中的弹性帘布的一端通过各自的压板固定于对应的支撑套箱的环形内壁。
进一步,还包括第二牵拉绳,所述第二牵拉绳的一端依次连接至各个活动板,通过收放所述第二牵拉绳进一步控制所述各个活动板组成的开口大小。
进一步,还包括若干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三连接孔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各个活动板上,所述第二牵拉绳的另一端依次穿经各个活动板的第三连接孔后固定于最后一块活动板的第三连接孔上。
进一步,当所述止水套箱通过支撑套箱安装于围护结构的门洞周边时,所述支撑套箱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围护结构的门洞周边,所述支撑套箱的另一端安装有封门,所述止水套箱安装于所述支撑套箱的环形内壁,止水套箱中的弹性帘布的一端通过压板固定于支撑套箱的环形内壁。
进一步,还包括若干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三连接孔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各个活动板上,所述第二牵拉绳的另一端依次穿经各个活动板的第三连接孔后固定于最后一块活动板的第三连接孔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掘进设备进入接收井时的止水装置,增设第一牵拉绳,所述第一牵拉绳的一端依次连接至所述翻板的各个活动板,通过收放所述第一牵拉绳控制所述翻板的各个活动板的夹持部的位置,当收紧第一牵拉绳时,可以拉开弹性帘布,使得这个弹性帘布的开口大于掘进设备直径,让掘进设备在误差范围内进入弹性帘布的开口内,随后放松第一牵拉绳,弹性帘布收紧密封,由于水只能从围护结构外,也就是土体中向基坑里面流,因此水压是压住橡胶帘布,而不是推开橡胶帘布,就可以利用水压来压紧、密封橡胶帘布,类似于密封专业的“自密封”原理,达到掘进设备进入接收井时的止水效果。同时,设置上翘的夹持部的作用是:在掘进设备与止水装置之间相对运动的时候,不至于被小的障碍或凸起顶住,使得弹性帘布和掘进设备的密贴,提高止水效果。
进一步的,采用第二牵拉绳,在弹性帘布已经收紧密封的情况下,可能有的地方是没有密合的,通过收紧第二牵拉绳,让弹性帘布均匀密贴。此时,只要用很小力的使得第二牵拉绳收紧一下,就可以消除这个空隙,水压就只有一边有,如此就可以利用水压的作用将弹性帘布密贴于掘进设备的外壁。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掘进设备进入接收井时的止水装置由以下的实施例及附图给出。
图1a为现有的掘进设备出始发井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b为现有的掘进设备出始发井时的止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的掘进设备进接收井时的止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掘进设备进接收井时的止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掘进设备进接收井时的止水装置的第一牵拉绳和第二牵拉绳均放松时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掘进设备进接收井时的止水装置的第一牵拉绳收紧且第二牵拉绳均放松时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掘进设备进接收井时的止水装置的第二牵拉绳均收紧时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掘进设备进接收井时的止水方法第一步时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掘进设备进接收井时的止水方法第二步时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掘进设备进接收井时的止水方法第三步时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二的掘进设备进接收井时的止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三的掘进设备进接收井时的止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200、300-围护结构,101、201、301-掘进设备,102、202、302-弹性帘布,103、203、303-压板,104、204、304-翻板,205-牵拉绳,206-连接孔,305-第一牵拉绳,306-第一连接孔,307-第二连接孔,308-第二牵拉绳,309-第三连接孔,310-第一螺栓组件,3101-第一双头螺柱、3102-第一活动螺母、3103-预埋螺母、311-第二螺栓组件、3111-第二双头螺柱、3112-第二活动螺帽、400-支撑套箱,500-封门、600-封门支撑架、312-第三螺栓组件、312-第四螺栓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掘进设备进入接收井时的止水装置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更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率,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掘进设备进接收井时的止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掘进设备进接收井时的止水装置,用于在掘进设备300进接收井时起到止水作用,由于水在接收井的外部即洞外,因此,水压主要是由洞外向洞内方向挤压,水流到哪里会对该处位置产生水压。该掘进设备进接收井时的止水装置:包括弹性帘布302例如是橡胶帘布、翻板304以及压板303,所述弹性帘布302的一端通过压板303固定安装于围护结构300的门洞周边,所述翻板304包括若干块以圆环形式布置的活动板,各活动板的一端分别与压板303活动连接,各活动板的另一端分别设有上翘的夹持部3041,所述弹性帘布302贴合所述翻板304设置且所述弹性帘布302的另一端翻起并至少贴合包裹住所述夹持部3041,掘进设备300进接收井时的止水装置还包括第一牵拉绳305,所述第一连接绳305的另一端依次连接至所述翻板304的各个活动板,所述第一牵拉绳305的另一端可以与拉紧装置连接,通过收放所述第一牵拉绳305可以控制所述翻板304夹持部(即所述翻板304各个活动板的夹持部)及弹性帘布302的位置,即通过收放所述第一牵拉绳305可以控制所述翻板304及弹性帘布302的开口大小。当掘进设备300准备进接收井时,收紧第一牵拉绳305可以张开翻板304及弹性帘布302的开口,使得翻板304及弹性帘布302的开口大于掘进设备301的外径,以便掘进设备301可以在误差范围内进入翻板304及弹性帘布302的开口内;然后,放松第一牵拉绳305,此时弹性帘布302收紧起到密封止水作用,由于水只能从围护结构外,也就是土体中向基坑里面流,因此水压是压住橡胶帘布,而不是推开橡胶帘布,就可以利用水压来压紧、密封橡胶帘布,类似于密封专业的“自密封”原理,从而使得掘进设备301进入接收井时的具有和掘进设备301出始发井一样可靠的止水效果。另外,设置上翘的夹持部3041的作用是:在掘进设备301与止水套箱之间相对运动的时候,不至于被小的障碍或凸起顶住,使得弹性帘布302和掘进设备301始终密贴,以进一步提高止水效果。
具体的,请继续参阅图3,在本实施例的掘进设备进入接收井时的止水装置中,还包括若干第一连接孔306和若干第二连接孔307,所述第一连连接孔306分别与相应的活动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孔307分别和围护结构300上与相应活动板的对应处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牵拉绳305的另一端依次穿经各个活动板的第二连接孔307和第一连接孔306后固定于最后一块活动板上的第二连接孔307上。通过采用第一连接孔306和第二连接孔307,使得第一牵拉绳305的另一端依次穿经各个活动板的第一连接孔306并固定于最后一块活动板上的第一连接孔306上,从而可以便于实现对第一牵拉绳305的收紧或放松。请参阅图4和图5,其中,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掘进设备进接收井时的止水装置的第一牵拉绳和第二牵拉绳均放松时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掘进设备进接收井时的止水装置的第一牵拉绳收紧且第二牵拉绳放松时的示意图。由图4和图5可见,通过收紧或放松第一牵拉绳305可以实现对翻板304及弹性帘布302的开口大小的控制。
当然,本实施例也可以直接采用如下结构形式:掘进设备进入接收井时的止水装置包括若干用于连接第一牵拉绳的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连接孔分别与相应的活动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牵拉绳的另一端依次穿经各个活动板的第一连接孔并固定于最后一块活动板上的第一连接孔上,只要可以通过对所述第一牵拉绳进行收紧或放松动作,实现对翻板及橡胶帘布的开口的大小调节即可。
较佳的,请继续参阅图3,在本实施例的掘进设备进入接收井时的止水装置中,还包括若干沿围护结构的门洞周边环形分布的第一螺栓组件310,所述第一螺栓组件310依次将压板303、弹性帘布302的一端固定在一起。采用第一螺栓组件310,具有拆卸方便,简化工艺的作用。具体的,所述第一螺栓组件310包括第一双头螺柱3101、第一活动螺母3102和预先设置于围护结构300的门洞周边的预埋螺母3103,所述第一双头螺柱3101的一端依次穿过压板303、弹性帘布302的一端后旋合固定于预埋螺母3103中,所述第一双头螺柱3101的另一端通过第一活动螺母3102固定。
较佳的,请继续参阅图3,在本实施例的掘进设备进入接收井时的止水装置中,还包括若干第二螺栓组件311,所述若干第二螺栓组件311分别将翻板304的各个活动板及两侧的弹性帘布302固定在一起。采用第二螺栓组件311,同样具有拆卸方便、简化工艺的作用。具体的,所述第二螺栓组件311包括第二双头螺柱3111和两个第二活动螺帽3112,所述第二双头螺柱3111穿经相应活动板及位于活动板两侧的弹性帘布302,并用两个第二活动螺帽3112将三者(即活动板及位于活动板两侧的弹性帘布302)固定在一起。
较佳的,在本实施例的掘进设备进入接收井时的止水装置中,所述第一连接孔306设置于所述第二螺栓组件311上,也就是说所述第一连接孔306通过与所述第二螺栓组件311固定连接来实现所述第一连连接孔306与相应的翻板304的活动板固定连接。
较佳的,在本实施例的掘进设备进入接收井时的止水装置中,还包括一嵌设于所述围护结构300的门洞周边的预埋环框,所述预埋环框包括底部3121和连接于底部3121两侧的侧壁3122,所述预埋环框的其中一个的侧壁3122夹设于所述预埋螺母3103和弹性帘布302的一端之间,所述第二连接孔307设置于所述预埋环框的底部3121。
较佳的,所述压板303可以是一圆环板,或者,所述压板303也可以是以圆环形式布置的若干块固定板。在本实施例的掘进设备进入接收井时的止水装置中,所述压板303是以圆环形式布置的若干块固定板。
较佳的,在本实施例的掘进设备进入接收井时的止水装置中,所述活动板的夹持部3041相对于活动板的其他部分向围护结构300方向倾斜的角度大于0度小于90度。本事实施例中,由于所述翻板的各个活动板的夹持部3041相对于活动板的其他部分向围护结构300方向倾斜15度。由于所述活动板的夹持部3041相对于活动板的其他部分向围护结构300方向倾斜的角度大于0度小于90度,在此角度范围内的夹持部3041设置可以便于活动板的夹持部更加牢固地夹持住掘进设备的外壁,增加两者的接触面积。
请参阅图6,并请结合图3、图4和图5,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掘进设备进接收井时的止水装置的第二牵拉绳均收紧时的示意图。较佳的,在本实施例的掘进设备进入接收井时的止水装置中,还包括第二牵拉绳308,所述所述第二牵拉绳308的另一端依次连接至各个活动板,通过收放所述第二牵拉绳308进一步控制所述各个活动板组成的开口大小。较佳的,在本实施例的掘进设备进入接收井时的止水装置中,还包括若干第三连接孔309,所述第三连接孔309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各个活动板上,所述第二牵拉绳308的另一端依次穿经各个活动板的第三连接孔309后固定于最后一块活动板的第三连接孔309上。
由于弹性帘布302已经在第一牵拉绳305作用下收紧密封的情况下,有的地方可能没有密合,会出现局部的空隙,增设了第二牵拉绳308和第二牵拉装置后,通过收紧第二牵拉绳308,可以使得弹性帘布302均匀密贴于掘进设备301的外壁,从而可以有效防止弹性帘布302两边都有水压,进一步提高进洞时的止水效果。此时,只要需很小的力收紧第二牵拉绳308,就可以消除该局部的空隙,使得水压只有一边有,如此就可以利用水压的作用将弹性帘布302密贴于掘进设备301的外壁。
本实例提供了一种掘进设备进入接收井时的止水方法,采用实施例一所述的掘进设备进入接收井时的止水装置,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请参阅图7,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掘进设备进接收井时的止水方法第一步时的的结构示意图,在掘进设备301进洞前,通过收紧第一牵拉绳305使得翻板304的夹持部及弹性帘布302向围护结构300方向翻转,翻转方向与水压方向相反;
第二步,请参阅图8,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掘进设备进接收井时的止水方法第二步时的的结构示意图,待掘进设备301进洞时,通过放松第一牵拉绳305使得翻板304的夹持部以反方向翻转的形式借助水压作用下密贴于所述掘进设备301,由于此时,翻板304的翻转方向和水压的方向相同,因此,可以形成如同出洞止水装置一样可靠的止水效果,可以满足掘进设备301与止水装置相对运动时的止水要求,且工艺简单可靠,可以满足工程需求。
较佳的,在本实施例的掘进设备进入接收井时的止水方法中,还包括第二牵拉绳,所述第二牵拉绳的一端依次连接至各个活动板,所述第二牵拉绳的另一端可以与另一拉紧装置连接,在第二步之后进行如下第三步:请参阅图9,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掘进设备进接收井时的止水方法第三步时的的结构示意图,通过收紧第二牵拉绳308,使得翻板304的各个活动板的夹持部进一步压紧所述掘进设备。由于在弹性帘布已经在第一牵拉绳作用下收紧密封的情况下,有的地方可能没有密合,会出现局部的空隙。此时,通过收紧第二牵拉绳308,可以使得弹性帘布302均匀密贴于掘进设备301的外壁,防止水进入弹性帘布302和掘进设备301之间的空隙内,进而有效防止弹性帘布302两边都有水压,以进一步提高止水效果。此时,只要需很小的力收紧第二牵拉绳308,就可以消除该局部的空隙,使得水压只有在弹性帘布302及翻板304的一边有,如此就可以利用水压的作用将弹性帘布302密贴于掘进设备的外壁,起到可靠的进洞止水效果。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的掘进设备进入接收井时的止水方法中,还包括若干第三连接孔309,所述第三连接孔309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各个活动板上,所述第二牵拉绳308的另一端依次穿经各个活动板的第三连接孔309后固定于最后一块活动板的第三连接孔309上。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1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止水套箱通过支撑套箱400安装于围护结构300的门洞周边,所述支撑套箱400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围护结构300的门洞周边,所述支撑套箱400的另一端安装有封门500,所述止水套箱安装于所述支撑套箱400的环形内壁,止水套箱中的弹性帘布302的一端通过压板303固定于支撑套箱400的环形内壁。所述第二连接孔307分别和支撑套箱400的环形内壁上与相应活动板的对应处固定连接,所述止水装置还包括若干沿支撑套箱400的环形内壁环形分布的第一螺栓组件310,所述第一螺栓组件310依次将压板303、弹性帘布302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撑套箱400的环形内壁。本实施例中,可以止水套箱和掘进设备301之间填充堵漏材料,所述堵漏材料可以是聚氨酯、泥浆、海绵、泡沫塑料、水玻璃、麻丝和棉花中一种或任意几种组合。
在本实施例的掘进设备进入接收井时的止水方法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在进行第三步后,进行如下第四步:当掘进设备到达封门时,拆除封门,掘进设备在止水套箱的止水作用下进入接收井。
本实施例相比实施例一的优点是:
1、采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时,当止水套箱直接安装在门洞上时,因为掘进设备在进洞前即进入接收井之前,需要人工破除接收井的围护结构,破除物较多,容易影响止水装置的收放操作,且在一个工作面上处理,容易冲突。而采用本实施例二所述的技术方案,通过采用支撑套箱400,可以把止水套箱外移,从而可以避免上述问题。此时,止水套箱收紧操作可以先在支撑套箱400上完成后,再将支撑套箱400整体安装在门洞上,避免了破除物的破除影响,且与破除围护结构工序错开操作。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11,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所述支撑套箱400的数量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止水套箱的数量与所述支撑套箱400的数量相同,所述支撑套箱400依次连接,其中,靠近围护结构300的支撑套箱400的靠近围护结构的那一端与围护结构300的周边固定连接,远离围护结构300的支撑套箱400的远离围护结构300的那一端设置所述封门500,所述止水套箱分别设置于对应的支撑套箱400的环形内壁,各止水套箱中的弹性帘布302的一端通过各自的压板303固定于对应的支撑套箱400的环形内壁。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在多个止水套箱之间以及止水套箱和掘进设备301之间填充堵漏的材料。通过设置多个止水套箱,可以增加掘进设备301进洞时的止水效果,提高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通过增设支撑套箱400的最大的优点是可以方便安装多重止水套箱以及安装封门500,实现掘进设备进洞时的多重止水效果,进一步提高之水稳定性和可靠性。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4)

1.一种掘进设备进入接收井时的止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止水套箱,所述止水套箱直接安装于围护结构的门洞周边或者通过支撑套箱安装于围护结构的门洞周边,所述止水套箱包括弹性帘布、翻板以及压板,所述弹性帘布的一端通过压板固定,所述翻板包括若干块活动板,各活动板的一端分别与压板活动连接,各活动板的另一端分别设有上翘的夹持部,所述弹性帘布贴合所述翻板设置且所述弹性帘布的另一端翻起并至少包裹住所述夹持部,所述止水装置还包括第一牵拉绳,所述第一牵拉绳的一端依次连接至所述翻板的各个活动板,通过收放所述第一牵拉绳控制所述翻板的各个活动板的夹持部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掘进设备进入接收井时的止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分别与相应的活动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牵拉绳的一端依次穿经各个活动板的第一连接孔并固定于最后一块活动板上的第一连接孔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掘进设备进入接收井时的止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第一连接孔和若干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分别与相应的活动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孔分别和围护结构的门洞周边上与相应活动板的对应处或者支撑套箱的环形内壁上与相应活动板的对应处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牵拉绳的一端依次穿经各个活动板的第二连接孔和第一连接孔后固定于最后一块活动板上的第二连接孔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掘进设备进入接收井时的止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沿围护结构的门洞周边或者支撑套箱的环形内壁环形分布的第一螺栓组件,所述第一螺栓组件依次将压板、弹性帘布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围护结构的门洞周边或者支撑套箱的环形内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掘进设备进入接收井时的止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第二螺栓组件,所述若干第二螺栓组件分别将翻板的各个活动 板及两侧的弹性帘布固定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掘进设备进入接收井时的止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孔设置于所述第二螺栓组件上,依此实现与相应的活动板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掘进设备进入接收井时的止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是一圆环板,或者是以圆环形式布置的若干块固定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掘进设备进入接收井时的止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的夹持部相对于活动板的其他部分向围护结构方向倾斜的角度大于0度小于90度。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掘进设备进入接收井时的止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止水套箱通过支撑套箱安装于围护结构的门洞周边时,所述支撑套箱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围护结构的门洞周边,所述支撑套箱的另一端安装有封门,所述止水套箱安装于所述支撑套箱的环形内壁,止水套箱中的弹性帘布的一端通过压板固定于支撑套箱的环形内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掘进设备进入接收井时的止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套箱的数量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止水套箱的数量与所述支撑套箱的数量相同,所述支撑套箱依次连接,其中,靠近围护结构的支撑套箱的靠近围护结构的那一端与围护结构的周边固定连接,远离围护结构的支撑套箱的远离围护结构的那一端设置所述封门,所述止水套箱分别设置于对应的支撑套箱的环形内壁,各止水套箱中的弹性帘布的一端通过各自的压板固定于对应的支撑套箱的环形内壁。
11.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掘进设备进入接收井时的止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牵拉绳,所述第二牵拉绳的一端依次连接至各个活动板,通过收放所述第二牵拉绳进一步控制所述各个活动板组成的开口大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掘进设备进入接收井时的止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若干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三连接孔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各个活动板上,所述第二牵拉绳的另一端依次穿经各个活动板的第三连接孔后固定于最后一块活动板的第三连接孔上。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掘进设备进入接收井时的止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止水套箱通过支撑套箱安装于围护结构的门洞周边时,所述支撑套箱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围护结构的门洞周边,所述支撑套箱的另一端安装有封门,所述止水套箱安装于所述支撑套箱的环形内壁,止水套箱中的弹性帘布的一端通过压板固定于支撑套箱的环形内壁。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掘进设备进入接收井时的止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三连接孔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各个活动板上,所述第二牵拉绳的另一端依次穿经各个活动板的第三连接孔后固定于最后一块活动板的第三连接孔上。 
CN 201220265637 2012-06-06 2012-06-06 掘进设备进入接收井时的止水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28108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265637 CN202810865U (zh) 2012-06-06 2012-06-06 掘进设备进入接收井时的止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265637 CN202810865U (zh) 2012-06-06 2012-06-06 掘进设备进入接收井时的止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810865U true CN202810865U (zh) 2013-03-20

Family

ID=478697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265637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2810865U (zh) 2012-06-06 2012-06-06 掘进设备进入接收井时的止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81086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78133A (zh) * 2012-06-06 2012-09-19 陈建波 掘进设备进入接收井时的止水装置及方法
CN104912573A (zh) * 2015-06-22 2015-09-16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盾构法隧道洞门临时止水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78133A (zh) * 2012-06-06 2012-09-19 陈建波 掘进设备进入接收井时的止水装置及方法
CN102678133B (zh) * 2012-06-06 2014-10-29 上海市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掘进设备进入接收井时的止水装置及方法
CN104912573A (zh) * 2015-06-22 2015-09-16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盾构法隧道洞门临时止水装置
CN104912573B (zh) * 2015-06-22 2017-06-13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盾构法隧道洞门临时止水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78133B (zh) 掘进设备进入接收井时的止水装置及方法
CN107591739A (zh) 一种电缆管道穿线牵引装置
WO2024016533A1 (zh) 一种多规格盾构机通用型钢套筒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CN107083963A (zh) 一种盾构隧道始发密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0419210C (zh) 盾构隧道的进洞防水装置
CN202810865U (zh) 掘进设备进入接收井时的止水装置
CN100552186C (zh) 盾构隧道的进洞防水方法
GB2539726A (en) A tent and inflatable pipe frame
CN106193044A (zh) 一种管体分段注浆方法
CN206513974U (zh) 一种密封圈以及安装有该密封圈的伸缩管和旋转法兰
CN211598671U (zh) 一种新型盾构接收钢套筒
CN204877504U (zh) 一种盾构始发与接收洞口密封结构
CN203403891U (zh) 一种盾构隧道洞门临时止水结构
CN111911171B (zh) 用于盾构始发的洞门密封装置及密封方法
CN105914694A (zh) 防水装置
CN216381393U (zh) 一种适应大坡度盾构始发洞门变径密封装置
CN209892241U (zh) 一种基于高压橡胶气囊的新型盾构进出洞防水装置
CN106223840A (zh) 集束式潜孔锤及其潜孔锤单体锁固机构
CN207039150U (zh) 一种电缆管道密封组合件
CN212359803U (zh) 一种大管径顶管洞口止水装置
CN205206835U (zh) 一种带持续张力的管片二次衬砌设备
CN105134291A (zh) 隧道联络通道柔性防护装置
CN208138603U (zh) 一种地缘管套管安装结构
CN213088010U (zh) 一种带气囊的大直径洞门密封装置
CN212359763U (zh) 一种盾构接收洞门弹性密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SHANGHAI FOUNDA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SHANGHAI FOUND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00002 No. 406 middle Jiangxi Road,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Founda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0002 No. 406 middle Jiangxi Road,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Found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2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41029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