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809568U - 一种拦截水面高速艇的水域安全防护阻拦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拦截水面高速艇的水域安全防护阻拦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809568U
CN202809568U CN2012205241778U CN201220524177U CN202809568U CN 202809568 U CN202809568 U CN 202809568U CN 2012205241778 U CN2012205241778 U CN 2012205241778U CN 201220524177 U CN201220524177 U CN 201220524177U CN 202809568 U CN202809568 U CN 2028095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shock resistance
reinforcing rib
water
bo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52417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畅
仝志永
牟伟
王思伟
张晋斌
高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710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Original Assignee
710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710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filed Critical 710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Priority to CN20122052417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8095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8095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80956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3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in transportation, e.g. on roads, waterways or railway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拦截水面高速艇的水域安全防护阻拦装置,该装置布放在需要保护的水域外围,用多个抗冲击水面浮体连接成一长串浮于水面的浮体阵列,以阻止水面高速船只进入,从而有效的保护区域水域的安全。当装置受到高速艇等船只的冲击时,浮于水面上的浮体可随船只运行一段距离,在此过程中,船只有可能被阻停或使其航行方向发生该变,亦可能部分船体越过水面浮体,此时水面浮体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作旋转运动,其上部V形与下部棱边的位置方向发生改变,形成倒刺状,以达到阻止高速艇进入被保护水域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拦截水面高速艇的水域安全防护阻拦装置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拦截水面高速艇的水域安全防护阻拦装置,属于水面安全防护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国际战略形势的变化,敌对冲突模式也在悄悄向多元化方向演变,特别是“9.11”恐怖袭击的发生,无疑改变和丰富了传统意义上的恐怖袭击方式。就目前国内经济发展的趋势看,小型高速快艇已逐步进入家庭,这说明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高,然而带来的问题是很容易被恐怖分子窃取或盗用。一旦被不法分子获盗取,经适当改装后,即可用于对诸如军港码头、重要经济港口及水域发动恐怖袭击,所达到的杀伤力将会影响国内社会的稳定性,对国民心理造成重大的打击。为此有必要设计与制造出一种能拦截水面高速艇的安全防护阻拦装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拦截水面高速艇的水域安全防护阻拦装置,该装置同时还能对水面无动力漂浮物实施有效拦截,且整个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布放,具有抗外界冲击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拦截水面高速艇的水域安全防护阻拦装置包括:抗冲击水面浮体、连接销和挠性连接板。所述抗冲击水面浮体纵截面为左右对称结构,具体包括壳体、支承板、支承肋、承力加强筋、密封板、稳定体、挂环、盖板和发泡材料。
所述壳体为非金属材料整体注塑成型底部开口的中空结构。壳体纵截面的上部为V形,下部为菱形。其上部和下部的过渡处、V形的拐角处以及菱形水平方向的两个拐角处均采用弧形过渡。壳体为该纵截面横向拉伸后形成。
在壳体内安装有金属材料制成的支承板,支承板由两个V形板和一个水平板组成,其中两个V形板左右对称布置,V形板的一端位于壳体上部的V形结构内,其端部与壳体上部的V形结构的顶部固接。另一端位于壳体下部的菱形内。V形板的拐角与壳体上部和下部的过渡处相匹配。水平板位于壳体的下部,连接左右两个V形板。支承板横向贯穿壳体。
所述加强筋设置在壳体的对称线上,并位于支承板的下方。加强筋横向贯穿壳体,且两端均伸出壳体。加强筋的左右两边对焊高强度矩形槽钢。加强筋与支承板的水平板间通过支承肋连接,所述支承肋沿壳体的对称线对称布置,支承肋的一端与水平板的端部固接,另一端与加强筋固接。
所述壳体内充有高密度耐水性PU发泡材料。
所述密封板为人字形结构,设置在壳体的底部。密封板的顶部与加强筋底部固结,底部与壳体底部的开口匹配,由此形成稳定舱。所述稳定体放置在稳定舱内,并与密封板固接。在稳定舱底部的开口处装配盖板,使壳体密闭。所述稳定体的密度大于发泡材料的密度。
当需要将某水域设置成安全区时,多个抗冲击水面浮体通过挠性连接板和连接销依次连接成一长串阵列,布置在该水域的外围。
所述抗冲击水面浮体的底部固接不锈钢挂环。
所述抗冲击水面浮体两端在加强筋伸出壳体的部分连接有不锈钢链。两相邻的抗冲击水面浮体间通过不锈钢链连接。
所述抗冲击水面浮体上安装有警示装置。
有益效果:
(1)抗冲击水面浮体的上部为V形,具有棱角并能够形成倒刺状结构,可以有效拦截强行越过防护阻拦装置的船只,使船偏离方向或颠覆;抗冲击水面浮体的下部为菱形,该形状类似于船底形结构,可随涌浪逐流而较稳定地浮于水面;另一方面能够确保浮体在被高速艇等船只冲击时,可在一定程度范围内作旋转运动;同时上部V形与下部菱形配合可在一定角度形成倒刺状,以达到阻止高速艇进入被保护水域的目的。
(2)在浮体内部填充耐水性发泡材料,使壳体在受到损伤或开裂后整体仍不会下沉,同时该发泡材料在浮体内部膨胀可增加浮体的抗冲击性能,提高其使用可靠性。
(3)两相邻的浮体间通过不锈钢链连接,可在连接件断裂时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以降低外界冲击力对安全防护阻拦装置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拦截水面高速艇的水域安全防护阻拦装置组成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抗冲击水面浮体的结构组成剖视图。
其中,1-抗冲击水面浮体、2-连接销、3-挠性连接板、4-不锈钢链、5-壳体、6-支承板、7-支承肋、8-加强筋、9-密封板、10-稳定体、11-挂环、12-盖板、13-发泡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拦截水面高速艇的水域安全防护阻拦装置,能够对水面高速艇及其它无动力漂浮物实施有效拦截,提高水面的安全性能。
该装置包括多个抗冲击水面浮体1、连接销2、挠性连接板3和不锈钢链4,如图所示。
其中,抗冲击水面浮体1包括壳体5、支承板6、支承肋7、加强筋8、密封板9、稳定体10、挂环11、盖板12和发泡材料13。
抗冲击水面浮体1的纵截面为左右对称结构,如图所示。其中壳体5为非金属材料整体注塑成型工艺加工而成的底部开口的中空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壳体5选用聚丙烯材料制造,该材料的特点是质量轻,弯曲、拉伸、压缩强度和硬度均较好,有突出的刚性,且耐热性好,几乎不吸水,容易成型。壳体5纵截面的上部为V形,下部为菱形,其上部和下部的过渡处、V形的拐角处以及菱形的拐角处均采用弧形过渡。壳体5为该截面横向拉伸后形成。将壳体5的下部设计为菱形,该形状类似于船底结构,可随涌浪逐流而较稳定地浮于水面;另一方面能够确保浮体1在被高速艇等船只冲击时,浮体1可在一定程度范围内作旋转运动;同时上部V形与下部菱形配合可在一定角度形成倒刺状,以达到阻止高速艇进入被保护水域的目的。
为保证抗冲击水面浮体1的整体强度及刚度,使其具有抗冲击能力,在壳体5内设有金属材料制成的支承板6,支承板6由两个V形板和一个水平板组成,其中两个V形板左右对称布置,V形板的一端位于壳体5上部的V形结构内,其端部与壳体5上部的V形结构的顶部固接;另一端位于壳体5下部的菱形内。V形板的拐角与壳体5上部和下部的过渡处相匹配。水平板位于壳体5的下部,连接左右两个V形板。支承板6横向贯穿壳体5,支承板6能够增强浮体1的抗冲击性能。
为保证抗冲击水面浮体1整体结构的强度,同时使其具备一定的韧性,在壳体5内安装加强筋8,加强筋8位于支承板6的下方、壳体5的对称线上,且横向贯穿壳体5,且两端均伸出壳体5。加强筋8的左右两边对焊高强度矩形槽钢。为使承力加强筋8能有效地与壳体5构成一体,采用多个支承肋7连接支承板6的水平板和加强筋8,支承肋7沿壳体5的对称线对称布置,支承肋7的一端与支承板6的水平板焊接,另一端与加强筋8焊接。
为保证浮体1的壳体5在受到损伤后不至使浮体1下沉,同时也为提高壳体5的表面刚度,在注塑成型的壳体5内冲入高密度耐水性PU发泡材料13,通过冲入的PU发泡材料13在壳体5内部膨胀,以获取增加壳体5表面的刚度,达到提升浮体1的抗冲击性能,同时也提高了其使用的可靠性。
为提高抗冲击水面浮体1在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在壳体5的底部的开口处设置稳定舱,稳定舱内存放稳定体10。具体为:将人字形的密封板9的顶部与承力加强筋8底部固结形成稳定舱,再将稳定体10放入稳定舱后用紧固件与密封板9连接,最后在壳体5的底部的开口处装配盖板12,使壳体5密闭。稳定体10的作用是降低浮体1的重心,依据实际使用工况及要求的不同,稳定体10的材料可选用不同材质的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制作,但需满足稳定体10的平均密度大于发泡材料13的密度。
当需要将某水域设置成安全区时,只需将多个抗冲击水面浮体1通过挠性连接板3和连接销2依次连接成一长串阵列,布置在该水域的外围,便可阻拦水面高速艇或其他较大漂浮物进入安全防护区域。图1为两个相邻的抗冲击水面浮体1的连接方式,具体为:加强筋8的端部伸出壳体5,通过两个挠性连接板3连接两相邻冲击水面浮体1端部的加强筋8,然后通过连接销2固接。为保证抗冲击水面浮体1之间连接的可靠性,连接销2按标准件的指标设计或选取,这样既满足使用要求,又简化了设计。同时通过连接销2连接方便抗冲击水面浮体1的拆装。
由于抗冲击水面浮体1是浮在水面上的,因此在受到外力冲击时,必然会产生翻滚运动,这时浮体1之间的连接件必然受到拉与扭力的联合作用,为提高此处连接件的可靠性,采用的具体措施是:将挠性连接板3选用弹簧钢或用弹簧钢与氯丁橡胶复合制成,以确保挠性连接板3具有一定抗拉强度的条件下,还有一定抗扭性能,同时弹簧钢与氯丁橡胶均具有抗拉伸及回弹高的特性。
为拓宽拦截水面高速艇的水域安全防护阻拦装置使用范围和功能,在浮体1底部植入了不锈钢挂环11,该挂环11可与承力加强筋8相连,亦可直接与配盖板12连接。挂环11的目的是在防护水域需做水下安防时,可以在水下挂上防护网以阻止水下不明悬浮物或蛙人的闯入。为满足夜晚浮体1也具备警示功能,浮体1上部可贴上夜光警示贴,同时可依据不同要求,亦可在浮体1上加装警示灯。
为确保在受到外界作用力的冲击过程中连接部位处的连接销2或挠性连接板3断裂时,抗冲击水面浮体1依然呈阵列姿态,在加强筋8伸出壳体5的部分连接有不锈钢链4,其功能是:一是在连接件出现断裂的情况下,浮体1之间仍然是两两相连的状态;二是在连接件出现断裂的情况下,由于不锈钢链4有一定的长度,因而在连接件断裂时可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以降低外界冲击力对安全防护阻拦装置的作用。
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拦截水面高速艇的水域安全防护阻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抗冲击水面浮体(1)、连接销(2)和挠性连接板(3);所述抗冲击水面浮体(1)纵截面为左右对称结构,具体包括壳体(5)、支承板(6)、支承肋(7)、承力加强筋(8)、密封板(9)、稳定体(10)、挂环(11)、盖板(12)和发泡材料(13);
所述壳体(5)为非金属材料整体注塑成型底部开口的中空结构;壳体(5)纵截面的上部为V形,下部为菱形;其上部和下部的过渡处、V形的拐角处以及菱形水平方向的两个拐角处均采用弧形过渡;壳体(5)为该纵截面横向拉伸后形成;
在壳体(5)内安装有金属材料制成的支承板(6),支承板(6)由两个V形板和一个水平板组成,其中两个V形板左右对称布置,V形板的一端位于壳体(5)上部的V形结构内,其端部与壳体(5)上部的V形结构的顶部固接;另一端位于壳体(5)下部的菱形内;V形板的拐角与壳体(5)上部和下部的过渡处相匹配;水平板位于壳体(5)的下部,连接左右两个V形板;支承板(6)横向贯穿壳体(5);
所述加强筋(8)设置在壳体(5)的对称线上,并位于支承板(6)的下方;加强筋(8)横向贯穿壳体(5),且两端均伸出壳体(5);加强筋(8)的左右两边对焊高强度矩形槽钢;加强筋(8)与支承板(6)的水平板间通过支承肋(7)连接,所述支承肋(7)沿壳体(5)的对称线对称布置,支承肋(7)的一端与水平板的端部固接,另一端与加强筋(8)固接;
所述壳体(5)内充有高密度耐水性PU发泡材料(13);
所述密封板(9)为人字形结构,设置在壳体(5)的底部;密封板(9)的顶部与加强筋(8)底部固结,底部与壳体(5)底部的开口匹配,由此形成稳定舱;所述稳定体(10)放置在稳定舱内,并与密封板(9)固接;在稳定舱底部的开口处装配盖板(12),使壳体(5)密闭;所述稳定体(10)的密度大于发泡材料(13)的密度;
当需要将某水域设置成安全区时,多个抗冲击水面浮体(1)通过挠性连接板(3)和连接销(2)依次连接成一长串阵列,布置在该水域的外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拦截水面高速艇的水域安全防护阻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冲击水面浮体(1)的底部固接不锈钢挂环(1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拦截水面高速艇的水域安全防护阻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冲击水面浮体(1)两端在加强筋(8)伸出壳体(5)的部分连接有不锈钢链(4);两相邻的抗冲击水面浮体(1)间通过不锈钢链(4)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拦截水面高速艇的水域安全防护阻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冲击水面浮体(1)上安装有警示装置。
CN2012205241778U 2012-10-11 2012-10-11 一种拦截水面高速艇的水域安全防护阻拦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28095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5241778U CN202809568U (zh) 2012-10-11 2012-10-11 一种拦截水面高速艇的水域安全防护阻拦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5241778U CN202809568U (zh) 2012-10-11 2012-10-11 一种拦截水面高速艇的水域安全防护阻拦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809568U true CN202809568U (zh) 2013-03-20

Family

ID=478684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5241778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2809568U (zh) 2012-10-11 2012-10-11 一种拦截水面高速艇的水域安全防护阻拦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809568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77441A (zh) * 2012-10-11 2013-01-16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〇研究所 一种拦截水面高速艇的水域安全防护阻拦装置
CN105951696A (zh) * 2016-06-30 2016-09-21 四川东方水利装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拦漂排自溃装置及其自溃方法
CN107794884A (zh) * 2017-11-08 2018-03-13 大连汇洋船务工程配套有限公司 一种网式水面安全拦阻系统
CN107881988A (zh) * 2017-11-08 2018-04-06 大连汇洋船务工程配套有限公司 一种钢索式水面安全拦阻系统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77441A (zh) * 2012-10-11 2013-01-16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〇研究所 一种拦截水面高速艇的水域安全防护阻拦装置
CN102877441B (zh) * 2012-10-11 2014-08-27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〇研究所 一种拦截水面高速艇的水域安全防护阻拦装置
CN105951696A (zh) * 2016-06-30 2016-09-21 四川东方水利装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拦漂排自溃装置及其自溃方法
CN105951696B (zh) * 2016-06-30 2020-03-20 四川东方水利装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拦漂排自溃装置及其自溃方法
CN107794884A (zh) * 2017-11-08 2018-03-13 大连汇洋船务工程配套有限公司 一种网式水面安全拦阻系统
CN107881988A (zh) * 2017-11-08 2018-04-06 大连汇洋船务工程配套有限公司 一种钢索式水面安全拦阻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809568U (zh) 一种拦截水面高速艇的水域安全防护阻拦装置
CN102877441B (zh) 一种拦截水面高速艇的水域安全防护阻拦装置
KR102205978B1 (ko) 부력 조절이 가능한 콘크리트 폰툰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371080B1 (ko) 부유식 수상 구조물용 강 콘크리트 합성 폰툰
KR101485362B1 (ko) 철재 테트라포드를 이용한 방파구조물
KR101813573B1 (ko) 수상 부유 안정성을 갖는 플로트
CN108116628A (zh) 一种可自由拼装的自航式海洋平台
CN205295923U (zh) 一种防沉免维护桥墩防撞装置
CN103770914B (zh) 移动式海洋旅游度假酒店
CN209211396U (zh) 一种悬浮式防船撞多层耗能装置
KR101173082B1 (ko) 부표를 이용한 등부표
CN104085510B (zh) 一种基于小水线面减振装置的浮式平台运动抑制系统
KR102368919B1 (ko) 부력조절이 가능한 콘크리트 폰툰을 이용한 해상 부유식 소파제
CN204418069U (zh) 蜂窝式柔性防船撞套箱
CN204606189U (zh) 一种大口径船用空气管头
CN103921904B (zh) 一种海上平台
CN107200095A (zh) 双翼船
CN110331694A (zh) 浮式防波装置和浮式防波堤
JP2001247078A (ja) ヘキサフロート
KR101311166B1 (ko) 단위 부유블럭을 이용한 부유 조립체
CN104843165A (zh) 一种大口径船用空气管头
KR200409137Y1 (ko) 레저 선박용 정박시설
CN204634723U (zh) 基于活节式平台原理的水下水面二用抗风浪环保生态网箱
KR101656071B1 (ko) 어소하우징이 구비된 플로팅폰툰모듈
CN2050824U (zh) 填充有泡沫塑料的玻璃钢靶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2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40827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