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770869U - 探针以及使用该探针的寻边器 - Google Patents

探针以及使用该探针的寻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770869U
CN202770869U CN 201220417855 CN201220417855U CN202770869U CN 202770869 U CN202770869 U CN 202770869U CN 201220417855 CN201220417855 CN 201220417855 CN 201220417855 U CN201220417855 U CN 201220417855U CN 202770869 U CN202770869 U CN 2027708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be
needle stand
body section
strip body
pilot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41785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洪嘉宏
彭柏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JC Probe Inc
Original Assignee
MJC Probe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JC Probe Inc filed Critical MJC Probe Inc
Priority to CN 201220417855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7708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7708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77086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ing Leads Or Prob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探针以及使用该探针的寻边器,其包含有:一座体;一悬臂件,具有一针座,所述针座具有一定位孔及一卡扣部;一连接件,连接于所述座体与所述悬臂件之间;一探针,具有一长条状身部、一连接于所述长条状身部的一端且向下延伸的针尖部,以及一连接于所述长条状身部的另一端且向上延伸、朝侧向延伸或向下延伸的定位部;所述探针的定位部插置于所述针座的定位孔中,且所述探针的长条状身部为弹性弯曲的卡抵于所述针座的卡扣部。由于该探针不需通过螺丝即能固定于针座上,使用者可快速的拆卸及安装探针,并可避免因锁设螺丝的动作而损坏寻边器的其他零件,且可避免探针或针座在探针装卸过程中相互磨损。

Description

探针以及使用该探针的寻边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与利用探针(probe)检测诸如发光二极管等半导体晶粒性能的点测装置(prober)有关,特别是指一种探针以及使用该探针的寻边器(edge sensor)。
背景技术
点测装置为一种利用探针检测诸如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等半导体晶粒性能表现或特性参数的设备。点测装置通常包含有一寻边器(edge sensor),如图1及图2所示,习用的寻边器100包含有一座体110、一悬臂120、一连接于座体110与悬臂120之间的弹性片130,以及一设置于悬臂120一端的探针140,悬臂120与座体110之间还设有一可调预力施加器150,以及二分别固设于悬臂120及座体110的导电体160、170,二导电体160、170受预力施加器150施加的预力作用而保持接触并电性导通。
利用一可垂直往复运动的进给机构带动寻边器100下降或利用一可垂直往复运动的承载台带动一待测物上升,探针140可与该待测物接触,一旦探针140对该待测物所施的针压(probing force)使得其反作用力克服该预力时,将造成悬臂120摆动且弹性片130弹性弯曲变形,使得二导电体160、170相互分离而断路,同时,点测装置一旦侦测到二导电体160、170断路的讯号则立即停止前述进给动作。由此,寻边器100可确保探针140能确实接触并施予一定压抵力量于待测物,而且,寻边器100更可避免探针140对该待测物所施的针压过大而造成待测物或探针140损伤。
传统上,探针140的设置方式是先将探针140设置于悬臂120的一可对探针140限位的针座122,再将螺丝180锁紧于针座122,以将探针140固定于针座122。然而,该探针设置方式不但费时,且锁设螺丝180的动作会对悬臂120施加一下压力,使得二导电体160、170相互推抵的力量增加,该动作还可能使二导电体160、170相互磨擦,以及使弹性片130塑性变形。换言之,习用寻边器100的探针装设方式不但较为不便与耗时,且在装设或更换习用寻边器100的探针140时,寻边器100的导电体160、170及弹性片130容易损坏。
请参阅中国台湾专利编号M429100的专利案,该专利提供一种探针针座结构,包含有一概呈N字形的探针,以及一具有可供该探针嵌设的长条形沟槽的针座,虽然该探针针座结构大体上可以解决前述寻边器100的拆卸及安装探针不便的问题,且该探针针座结构应用于寻边器时也可降低在拆卸及安装探针时损坏寻边器其他零件的风险。然而,由于针座所开设的长条形沟槽的形状必须与探针、特别是具有特定弯曲角度的探针尾段形状互补,因此针座沟槽以及与其搭配使用的探针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必须具有较高的加工精度,且探针与针座沟槽公差配合时的裕度(allowance)必须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否则,一旦探针与针座沟槽过度干涉配合,容易造成探针安装于针座或自针座上拆卸时的困难,以及造成探针在拆装过程中探针针座与探针容易相互磨损的问题;相反地,一旦探针与针座沟槽过度余隙配合,容易造成嵌卡力量不足而发生探针无法稳固固定的问题。其次,前述沟槽开设于针座时,该沟槽是在该针座的一侧面上形成一个完全开放、没有拘束的开口,一旦装设的探针承受一朝该开口方向的外力时,容易造成探针位置偏移,甚至脱离。换言之,不管是此处所揭示的传统探针固定构造或是前述专利所提供的探针针座,仍有不足之处而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寻边器,其可让使用者快速的拆卸及安装探针。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于提供一种寻边器,其探针可稳固的安装于针座,且探针安装或拆卸时不易造成探针与针座相互磨损。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寻边器,其可避免在拆卸及安装探针时造成寻边器的其他零件(例如弹性片)损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寻边器,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座体;一悬臂件,具有一针座,所述针座具有一定位孔及一卡扣部;一连接件,连接于所述座体与所述悬臂件之间;一探针,具有一长条状身部、一连接于所述长条状身部的一端且向下延伸的针尖部,以及一连接于所述长条状身部的另一端且向上延伸、朝侧向延伸或向下延伸的定位部;所述探针的定位部插置于所述针座的定位孔中,且所述探针的长条状身部为弹性弯曲的卡抵于所述针座的卡扣部。
其中,所述连接件为一弹性片,所述弹性片具有一最大表面,且所述弹性片以其最大表面实质上平行所述悬臂件的长轴方向的方式,连接于所述座体与所述悬臂件之间。
所述连接件为一弹性片,所述弹性片具有一最大表面,且所述弹性片以其最大表面实质上垂直所述悬臂件的长轴方向的方式,连接于所述座体与所述悬臂件之间。
所述针座具有一本体,所述本体具有一底面;所述定位孔自所述本体的底面向上延伸,所述卡扣部衔接于所述本体并具有一面向上方的卡抵面;所述探针的定位部自所述长条状身部的另一端向上延伸,且所述探针的长条状身部卡抵于所述卡扣部的卡抵面。
所述针座的定位孔的轴向实质上垂直所述针座本体的底面,而所述探针的定位部相对所述长条状身部弯折一预定角度的向上延伸,且前述预定角度实质上大于90度且小于135度。
所述探针的定位部实质上相对所述长条状身部垂直弯折的向上延伸,而所述针座的定位孔相对所述针座本体的底面倾斜延伸,且所述定位孔的轴向与所述底面的一法线相交一大于0度且小于45度的夹角。
所述针座具有一本体,所述本体具有相对的一第一侧面及一第二侧面;所述定位孔自所述本体的第一侧面朝所述第二侧面的方向延伸,且所述定位孔的轴向实质上垂直所述针座本体的第一侧面,所述卡扣部衔接于所述本体并具有一与所述第二侧面朝同一方向的卡抵面;所述探针的定位部相对所述长条状身部弯折一预定角度的朝侧向延伸,且前述预定角度实质上大于90度且小于135度,且所述探针的长条状身部卡抵于所述卡扣部的卡抵面。
所述针座具有一本体,所述本体具有一顶面;所述定位孔自所述本体的顶面向下延伸,所述卡扣部衔接于所述本体并具有一面向下方的卡抵面;所述探针的定位部自所述长条状身部的另一端向下延伸,且所述探针的长条状身部卡抵于所述卡扣部的卡抵面。
所述针座的定位孔的轴向实质上垂直所述针座本体的顶面,所述探针的定位部相对所述长条状身部弯折一预定角度的向下延伸,且前述预定角度实质上大于90度且小于135度。
所述探针的定位部实质上相对所述长条状身部垂直弯折的向下延伸,而所述针座的定位孔相对所述针座本体的顶面倾斜延伸,且所述定位孔的轴向与所述顶面的一法线相交一大于0度且小于45度的夹角。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探针,其可快速的拆卸及安装于一针座中,该探针具有特殊的结构设计,使其可利用自身的弹性变形回复力量卡抵于针座的特定部位而固定其位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探针,用于装设固定于一具有一定位孔及一卡扣部的针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探针具有一长条状身部、一连接于所述长条状身部的一端且向下延伸的针尖部,以及一连接于所述长条状身部的另一端并相对所述长条状身部弯折一预定角度而向上延伸的定位部;所述预定角度实质上大于90度且小于135度,所述定位部用于插置于所述针座的定位孔中,使所述探针的长条状身部能弹性弯曲的卡抵于所述针座的卡扣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另一种探针,用于装设固定于一具有一定位孔及一卡扣部的针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探针具有一长条状身部、一连接于所述长条状身部的一端且向下延伸的针尖部,以及一连接于所述长条状身部的另一端并相对所述长条状身部弯折一预定角度而朝侧向延伸的定位部;所述预定角度实质上大于90度且小于135度,所述定位部用于插置于所述针座的定位孔中,使所述探针的长条状身部能弹性弯曲的卡抵于所述针座的卡扣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再提供另一种探针,用于装设固定于一具有一定位孔以及一卡扣部的针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探针具有一长条状身部、一连接于所述长条状身部的一端且向下延伸的针尖部,以及一连接于所述长条状身部的另一端并相对所述长条状身部弯折一预定角度而向下延伸的定位部;所述预定角度实质上大于90度且小于135度,所述定位部用于插置于所述针座的定位孔中,使所述探针的长条状身部能弹性弯曲的卡抵于所述针座的卡扣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由于探针不需通过螺丝即能固定于针座上,使用者可快速的拆卸及安装探针,而且使用者在拆卸及安装探针时,可避免因锁设螺丝的动作而使连接件变形或损坏寻边器的其他零件。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探针在被拆卸及安装时几乎不会与针座相对滑移而相互摩擦,因此探针与针座不易相互磨损。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习用的寻边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寻边器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寻边器设于一进给单元的立体组合图;
图4是图3的局部侧视图,显示该寻边器的一探针与一针座未相互卡接固定的形态;
图5是本实用新型该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寻边器的针座与探针的立体分解图;
图6类同于图4,显示该寻边器的探针与针座相互卡接固定,且该探针与一待测物接触的形态;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第二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寻边器的侧视图,显示该寻边器的一探针与一针座未相互卡接固定的形态;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第三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寻边器设于一进给单元的立体分解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该第三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寻边器的侧视图,显示该寻边器的一探针与一针座未相互卡接固定的形态;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第四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寻边器的侧视图,显示该寻边器的一探针与一针座相互卡接固定,且该探针与一待测物接触的形态;
图11是本实用新型该第四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寻边器的针座与探针的立体分解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该第四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寻边器的俯视图,显示该寻边器的探针与针座未相互卡接固定的形态;
图13类同于图12,显示该寻边器的探针与针座相互卡接固定的形态;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一第五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寻边器的俯视图,显示该寻边器的一探针与一针座未相互卡接固定的形态;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一第六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寻边器的侧视图,显示该寻边器的一探针与一针座相互卡接固定,且该探针与一待测物接触的形态;
图16是本实用新型该第六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寻边器的针座与探针的立体分解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该第六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寻边器的侧视图,显示该寻边器的探针与针座未相互卡接固定的形态;
图18是本实用新型一第七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寻边器的侧视图,显示该寻边器的一探针与一针座未相互卡接固定的形态;
图19是一立体示意图,显示寻边器的悬臂件通过一转轴而可摆动的连接于寻边器的座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及功效,现举以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说明如下。
申请人首先在此说明,在以下将要介绍的实施例以及图式中,相同的参考号码,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组件或其结构特征。
如图3所示,图3显示一进给单元10,以及设于进给单元10的本实用新型一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寻边器20,寻边器20受进给单元10带动而可沿三轴向移动进而调整其位置。有关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探针的详细结构及特征,可通过以下叙述的寻边器20的整体结构而得到充分的了解。
如图3至图6所示,寻边器20包含有一座体21、一在本实施例中以弹性片22作为范例的连接件、一预力施加单元23、一导电单元24、一悬臂件30,以及一探针40。
座体21固设于一连接块12的底部而间接的连接于进给单元10,由此,座体21可受进给单元10的驱动而沿着X、Y及Z轴方向往复位移。由于进给单元10为一般自动化机械中常见、可沿X、Y及Z三轴线性往复位移的三轴位移机构,且并非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所在,因此其详细结构容申请人在此不予赘述。必须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寻边器20是通过前述进给单元10而可沿着Z轴方向相对一待测物50(如图6所示)下降或上升以点触或离开待测物50的导电接点52,以进行待测物50的特性检测作业。然而,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寻边器20也可不搭配前述进给单元10而主动进给,而是搭配一承载台(图中未示)作被动进给,即,通过用于承载待测物50并可作X、Y、Z三轴方向线性位移以及θ方向(绕Z轴方向)旋转的承载台的上升或下降动作,使待测物50与寻边器20的探针40相互点触。
弹性片22由金属材料(例如钢材)制成,其前半段及后半段分别固接于座体21底部及悬臂件30顶部。在此实施例中,是以弹性片22作为连接座体21与悬臂件30的连接件,使得悬臂件30可以相对座体21摆动,换言之,连接件可以作为悬臂件30移动的导引件,用于导引悬臂件30摆动的方向,然而,连接件并不以弹性片的形态为限,凡可使悬臂件30相对座体21摆动的连接构件,例如转轴或转轴搭配轴承的构件,均可使用。关于转轴或转轴搭配轴承的构件,可参考图19中标号22a所示的构件,或者如中国台湾发明专利第I282421号的说明书及图式中所揭示的、标号为31的枢接部。
预力施加单元23包含有一穿设于座体21的螺栓232,以及一穿设于悬臂件30的金属螺丝234,螺栓232底部设有一与螺丝234相对的磁铁(图中未示),通过改变螺栓232与螺丝234的距离,可调整其相互吸引的磁吸力,进而调整其施加给悬臂件30的预力。然而,预力施加单元23的结构并不以此为限,例如,可以磁性斥力或以弹簧的弹性力来达到可调预力的目的。换言之,现在已知的各种型态的预力施加单元均可应用于本实用新型的寻边器20中,而且,由于前述各种型态的预力施加单元的结构,为本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所熟知的结构,并可见于诸如中国台湾第M3452221号及第M382589号等专利中,且并非本实用新型要求专利保护的技术特征所在,因此,申请人在此不予赘述。
导电单元24包含有一固设于座体21底部的绝缘件242,以及分别固设于绝缘件242及悬臂件30的一第一导电件244及一第二导电件246,二导电件244、246可相互接触而电性导通。
如图4及图5所示,悬臂件30包含有位于座体21下方的一呈臂状的针座31,以及一固接于针座31后端的后悬臂32。针座31具有一本体312,以及一体衔接于本体312前端的卡扣部314。本体312具有相对的一顶面312a及一底面312b,以及一自底面312b向上延伸的定位孔312c。在本实施例中,定位孔312c贯穿顶面312a,但并不以此为限,定位孔312c的轴向L1实质上垂直底面312b。卡扣部314具有一与本体312衔接的向下延伸段314a,以及一与向下延伸段314a衔接的横向延伸段314b,横向延伸段314b的顶部具有一向上方开放的卡槽314c,卡槽314c的槽壁形成一面向上方的卡抵面314d,且其上方形成一开放空间316。
探针40具有一长条状身部42、一连接于长条状身部42的一端且向下延伸的针尖部44,以及一连接于长条状身部42的另一端且向上延伸的定位部46,定位部46相对长条状身部42弯折一预定角度α的向上延伸,且预定角度α实质上大于90度(在此实施例中预定角度α为100度),而且,长条状身部42、针尖部44以及定位部46实质上位于同一平面上。
探针40设置于悬臂件30的针座31,用于通过针尖部44与待测物50接触。探针40设置于针座31的方式,是先将定位部46以如图4所示的方式插设于针座31的定位孔312c,此时,由于定位孔312c的轴向L1垂直针座31本体312的底面312b,而探针40定位部46与长条状身部42的夹角α为大于90度的钝角,因此,在探针40的定位部46插入定位孔312c之后,长条状身部42会自然相对底面312b倾斜的向下延伸,此外,通过长条状身部42的长度设计加上前述角度配合关系,此时长条状身部42的一接近针尖部44的扣接段422将低于针座31的卡扣部314(实际上,只要扣接段422的高度低于卡抵面314d的高度即可)。然后,使用者可施加一向上推抵探针40的长条状身部42的外力,使长条状身部42向上弹性弯曲变形,并使其扣接段422先被压抵到开放空间316,再进入针座31的卡扣部314的卡槽314c,进而卡抵于卡扣部314的卡抵面314d,如此一来,利用探针40本身的弹性回复力量,探针40与针座31即可如图6所示的相互固定。当使用者要将探针40拆卸下来时,只要再次向上推抵探针40,使长条状身部42脱离卡扣部314,即可解除探针40与针座31的固接关系,进而将探针40自针座31取下。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为了避免探针40在前述安装及拆卸过程中过度弯曲而塑性变形,以及为了能使探针40保有适当的弹性回复力而卡抵定位于卡扣部314,预定角度α是以较佳的设计——100度为例,然而,预定角度α并不以等于100度为限,例如,其可以为95度、105度等等。实际上,预定角度α的设定,只要能使长条状身部42能适当的倾斜向下延伸即可,然而,考虑到安装的容易度、塑性变形的可能性以及现有探针的材料特性、直径与长条状身部的长度等参数,预定角度α的设定,实质上以大于90度且小于135度为宜。
由于探针40不需通过螺丝即可固定于针座31上,使用者可快速的拆卸及安装探针40,并可避免因锁设螺丝的动作而损坏弹性片22与二导电件244、246。而且,探针40在被拆卸及安装的过程并不会有与针座31相对滑移的动作,因而可避免与针座31相互磨擦,因此探针40与针座31不易相互磨损。再者,如图6所示,当探针40固定于针座31时,探针40上方并无任何遮蔽物,故当本实用新型的寻边器20搭配一用于辅助测量诸如发光二极管等发光组件的发光特性的积分球(integrating sphere)(图中未示)使用时,设置于探针40上方的积分球几乎可不受针座31的干涉而能够尽其可能的贴近待测物50,从而获得更为准确的检测结果。
此外,如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第二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寻边器。本实施例中,探针40的定位部46也可实质上相对长条状身部42垂直弯折的向上延伸,也就是前述预定角度α等于90度;同时,针座31的定位孔312c相对本体312的底面312b倾斜向上并向前延伸,使定位孔312c的轴向L1与底面312b的一法线L2相交一约略等于10度的夹角β。同样必须说明的是,在此实施例中,10度的夹角β为一较佳的设计,实际上,夹角β不以等于10度为限,夹角β实质上以大于0度且小于45度为宜。如此一来,探针40的定位部46插置于定位孔312c中时,长条状身部42同样会相对底面312b呈倾斜向下延伸,使得长条状身部42可受外力作用而弹性弯曲的卡抵于卡扣部314,同样可以达到如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寻边器的功能。
在前述各实施例中,弹性片22实质上是以水平的姿态连接于座体21与悬臂件30之间,即,如图4及图7所示,弹性片22以其最大表面221、222实质上平行悬臂件30的长轴方向的方式,连接于座体21与悬臂件30之间。
然而,如图8及图9所示的本实用新型一第三较佳实施例,弹性片22也可实质上以垂直的姿态连接于座体21与悬臂件30之间。详而言之,弹性片22具有一前表面221及一后表面222,弹性片22的上半部是以后表面222贴接固定于座体21的一前侧面212,弹性片22的下半部分别以前、后表面221、222贴接固定于针座31后端及后悬臂32前端。换言之,弹性片22是以其最大表面(也就是前表面221或后表面222)实质上垂直悬臂件30的长轴方向的方式,连接于座体21与悬臂件30之间。由此,即使使用者推抵探针40的力度过大而使悬臂件30摆动,弹性片22也不易塑性变形,因为前述施力的方向基本上为平行于弹性片22的设置方向,即前述施力大体上是对弹性片22施加一拉伸力量而非一弯曲力量,因此弹性片不易塑性变形。
在前述第三较佳实施例中,弹性片22具有一镂空部224(如图8所示),镂空部224呈长条形且位于弹性片22的上、下半部之间并对应至座体21与后悬臂32之间的空隙26(如图9所示),且镂空部224的长轴方向实质上垂直于悬臂件30的长轴方向。由此,在寻边器20的导电件244、246断路时,弹性片22是在镂空部224左、右侧的条状部位产生弹性弯曲变形,镂空部224的设置可适度降低弹性片22的弹性恢复力。然而,实际上,弹性片22也可不设置镂空部224,而使弹性片22的弯曲部位具有较佳的刚性。
在前述第三较佳实施例中,悬臂件30的设置方式并不以实施例所提供的形式为限,例如,针座31与后悬臂32其中之一可不与弹性片22连接,且针座31与后悬臂32为相互固接或一体连接而可同步摆动。换言之,悬臂件30可以为一具有一弹性片安装槽的单一构件,而可供弹性片22以实质上呈垂直的姿态插入固定即可。值得一提的是,针座31通常为导电体,以将电压传输至探针40,进而传输至待测物,当针座31与后悬臂32非一体连接时,后悬臂32可为绝缘体,以使探针40与导电体246不会间接电连接。然而,当针座31与后悬臂32一体成形且为导电体时,后悬臂32与导电体246之间必须设置绝缘构件。
如图10至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第四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寻边器,其悬臂件70的针座71与探针60的结合方式有别于前述各实施例所提供的形式,但也具有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功效。
针座71具有一本体712,以及一体衔接于本体712前端的卡扣部714。本体712具有相对的一第一侧面712a及一第二侧面712b,以及一自第一侧面712a朝第二侧面712b的方向延伸的定位孔712c,定位孔712c的轴向L1实质上为垂直第一侧面712a。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面712a与第二侧面712b分别为本体712的左侧面及右侧面,而且,定位孔712c贯穿第二侧面712b,但并不以此为限。卡扣部714具有一与本体712衔接且朝左方延伸的横向延伸段714a,以及一与横向延伸段714a衔接且朝下方延伸的纵向延伸段714b,纵向延伸段714b的一侧具有一朝第二侧面712b的方向开放的卡槽714c(即,卡槽714c是朝右方开放),卡槽714c的槽壁形成一与第二侧面712b朝同一方向的卡抵面714d,且其右方形成一开放空间716。
探针60具有一长条状身部62、一连接于长条状身部62的一端且向下延伸的针尖部64,以及一连接于长条状身部62的另一端且朝侧向(右侧)延伸的定位部66,定位部66相对长条状身部62弯折一预定角度α的朝侧向延伸,且预定角度α实质上大于90度(在此实施例中预定角度α为100度)。
探针60设置于针座71的方式,是先将定位部66以如图12所示的方式插设于针座71的定位孔712c,此时,由于定位孔712c的轴向L1垂直针座71本体712的第一侧面712a,而探针60定位部66与长条状身部62的夹角α为大于90度的钝角,因此,在探针60的定位部66插入定位孔712c之后,长条状身部62会自然相对第一侧面712a倾斜的朝与第二侧面712b相反的方向(左方)延伸,此外,通过长条状身部62的长度设计加上前述角度配合关系,此时长条状身部62的一接近针尖部64的扣接段622位于针座71的卡扣部714的左方(实际上,只要扣接段622位于卡抵面714d的左方即可)。然后,使用者可施加一向右推抵探针60的长条状身部62的外力,以使长条状身部62弹性弯曲变形,并使得其扣接段622先被压抵至开放空间716,再进入卡扣部714的卡槽714c,进而卡抵于卡扣部714的卡抵面714d,如此一来,利用探针60本身的弹性回复力量,探针60与针座71即可如图10及图13所示的相互固定。当使用者要将探针60拆卸下来时,只要再次向右推抵探针60而使长条状身部62脱离卡扣部714,即可解除探针60与针座71的固接关系,进而将探针60自针座71取下。
同样必须说明的是,在此实施例中,预定角度α等于100度为较佳的设计,然而,预定角度α并不以等于100度为限,与前述各实施例相同,考虑到探针60安装的容易度、塑性变形的可能性以及现有探针的材料特性、直径与长条状身部62的长度等参数,预定角度α的设定,实质上以大于90度且小于135度为宜。
此外,如图1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第五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寻边器。在本实施例中,探针60的定位部66也可实质上相对长条状身部62垂直弯折的朝侧向延伸,也就是前述预定角度α等于90度。同时,针座71的定位孔712c相对本体712的第一侧面712a倾斜向右并向前延伸,使定位孔712c的轴向L1与第一侧面712a的一法线L2相交一约略等于10度的夹角β。同样必须说明的是,在此实施例中,10度的夹角β为一较佳的设计,实际上,夹角β不以等于10度为限,夹角β实质上以大于0度且小于45度为宜。如此,探针60的定位部66插置于定位孔712c中时,长条状身部62同样的会相对第一侧面712b倾斜向前延伸,使得长条状身部62可受外力作用而弹性弯曲的卡抵于卡扣部714,同样可以达到如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寻边器的功能。
如图15至图1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第六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寻边器,其悬臂件80的针座81与探针90的结合方式有别于前述各实施例所提供的形式,但也具有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功效。
针座81具有一本体812,以及一体衔接于本体812前端的卡扣部814。本体812具有相对的一顶面812a及一底面812b,以及一自顶面812a朝底面812b的方向延伸的定位孔812c。在本实施例中,定位孔812c贯穿底面812b,但并不以此为限。定位孔812c的轴向L1实质上垂直顶面812a。卡扣部814具有一与本体812衔接的向上延伸段814a,以及一与向上延伸段814a衔接的横向延伸段814b,横向延伸段814b的底部具有一朝下方开放的卡槽814c,卡槽814c的槽壁形成一面向下方的卡抵面814d,且其下方形成一开放空间816。
探针90具有一长条状身部92、一连接于长条状身部92的一端且向下延伸的针尖部94,以及一连接于长条状身部92的另一端且向下延伸的定位部96,定位部96相对长条状身部92弯折一预定角度α的向下延伸,且预定角度α实质上大于90度(在此实施例中预定角度α为100度),而且,长条状身部92、针尖部94以及定位部96实质上位于同一平面上。
探针90设置于针座81的方式,是先将定位部96以如图17所示的方式插设于针座81的定位孔812c,此时,由于定位孔812c的轴向L1垂直针座81本体812的顶面812a,而探针90定位部96与长条状身部92的夹角α为大于90度的钝角,因此,在探针90的定位部96插入定位孔812c之后,长条状身部92会自然相对顶面812a倾斜的向上延伸,此外,利用长条状身部92的长度设计加上前述角度配合关系,此时长条状身部92的一接近针尖部94的扣接段922将高于针座81的卡扣部814(实际上,只要扣接段922的高度高于卡抵面814d的高度即可)。然后,使用者可施加一向下推抵探针90的长条状身部92的外力,以使长条状身部92弹性弯曲变形,并使得其扣接段922先被压抵至开放空间816,再进入卡扣部814的卡槽814c,进而卡抵于卡扣部814的卡抵面814d,如此一来,利用探针90本身的弹性回复力量,探针90与针座81即可如图15所示的相互固定。当使用者要将探针90拆卸下来时,只要再次向下推抵探针90而使长条状身部92脱离卡扣部814,即可解除探针90与针座81的固接关系,进而将探针90自针座81取下。
同样必须说明的是,在此实施例中,预定角度α等于100度为较佳的设计,然而,预定角度α并不以等于100度为限,与前述各实施例相同,考虑到探针90安装的容易度、塑性变形的可能性以及现有探针的材料特性、直径与长条状身部92的长度等参数,预定角度α的设定,实质上以大于90度且小于135度为宜。
此外,如图1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第七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寻边器。本实施例中的探针90的定位部96也可实质上相对长条状身部92垂直弯折的向下延伸,即前述预定角度α等于90度。同时,针座81的定位孔812c为相对本体812的顶面712a倾斜向下并向前延伸,使定位孔812c的轴向L1与顶面812a的一法线L2相交一约略等于10度的夹角β。同样必须说明的是,在此实施例中,10度的夹角β为一较佳的设计,实际上,夹角β不以等于10度为限,夹角β实质上以大于0度且小于45度为宜。如此,探针90的定位部96插置于定位孔812c中时,长条状身部92同样会相对顶面812b倾斜向上延伸,使得长条状身部92可受外力作用而弹性弯曲的卡抵于卡扣部814,同样可以达到如本实用新型第六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寻边器的功能。
同样地,前述的第四至七较佳实施例中,弹性片22不限以水平的姿态连接于座体与悬臂件之间,也可如同前述第三较佳实施例所述,弹性片22实质上以垂直的姿态连接于座体与悬臂件之间。
值得一提的是,在前述各实施例中,各针座31、71、81的定位孔312c、712c、812c为一沉头孔(countersink),其具有一锥状头部以及一与锥状头部连通的身部。通过此沉头孔的设计,可让探针40、60、90的定位部46、66、96容易被插置入定位孔312c、712c、812c,但各定位孔312c、712c、812c的形状并不以此为限。另外,各针座31、71、81的卡扣部314、714、814不一定要具有卡槽314c、714c、814c,即,各卡扣部314、714、814用于供探针40、60、90卡抵的卡抵面314d、714d、814d不限为呈弧形的槽壁,只要可供探针40、60、90的长条状身部42、62、92顶抵而固定即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寻边器的主要技术特征在于利用具有定位孔及卡扣部的针座来设置可弹性变形的探针,使得该探针可受一外力压抵而弹性弯曲的卡抵于该卡扣部,以达到快速拆装探针的功效。可想而知,该针座可为一点测装置的任何用于固定设置探针的组件,意即,该针座不一定要使用于寻边器中。
最后,必须再次说明,本实用新型在前述实施例中所揭示的构成组件,仅为举例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案的专利保护范围,其他等效组件的替代或变化,也应为本案的专利保护范围所涵盖。

Claims (13)

1.一种寻边器,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座体;
一悬臂件,具有一针座,所述针座具有一定位孔及一卡扣部;
一连接件,连接于所述座体与所述悬臂件之间;
一探针,具有一长条状身部、一连接于所述长条状身部的一端且向下延伸的针尖部,以及一连接于所述长条状身部的另一端且向上延伸、朝侧向延伸或向下延伸的定位部;所述探针的定位部插置于所述针座的定位孔中,且所述探针的长条状身部为弹性弯曲的卡抵于所述针座的卡扣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寻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一弹性片,所述弹性片具有一最大表面,且所述弹性片以其最大表面实质上平行所述悬臂件的长轴方向的方式,连接于所述座体与所述悬臂件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寻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一弹性片,所述弹性片具有一最大表面,且所述弹性片以其最大表面实质上垂直所述悬臂件的长轴方向的方式,连接于所述座体与所述悬臂件之间。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寻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座具有一本体,所述本体具有一底面;所述定位孔自所述本体的底面向上延伸,所述卡扣部衔接于所述本体并具有一面向上方的卡抵面;所述探针的定位部自所述长条状身部的另一端向上延伸,且所述探针的长条状身部卡抵于所述卡扣部的卡抵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寻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座的定位孔的轴向实质上垂直所述针座本体的底面,而所述探针的定位部相对所述长条状身部弯折一预定角度的向上延伸,且前述预定角度实质上大于90度且小于135度。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寻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探针的定位部实质上相对所述长条状身部垂直弯折的向上延伸,而所述针座的定位孔相对所述针座本体的底面倾斜延伸,且所述定位孔的轴向与所述底面的一法线相交一大于0度且小于45度的夹角。
7.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寻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座具有一本体,所述本体具有相对的一第一侧面及一第二侧面;所述定位孔自所述本体的第一侧面朝所述第二侧面的方向延伸,且所述定位孔的轴向实质上垂直所述针座本体的第一侧面,所述卡扣部衔接于所述本体并具有一与所述第二侧面朝同一方向的卡抵面;所述探针的定位部相对所述长条状身部弯折一预定角度的朝侧向延伸,且前述预定角度实质上大于90度且小于135度,且所述探针的长条状身部卡抵于所述卡扣部的卡抵面。
8.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寻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座具有一本体,所述本体具有一顶面;所述定位孔自所述本体的顶面向下延伸,所述卡扣部衔接于所述本体并具有一面向下方的卡抵面;所述探针的定位部自所述长条状身部的另一端向下延伸,且所述探针的长条状身部卡抵于所述卡扣部的卡抵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寻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座的定位孔的轴向实质上垂直所述针座本体的顶面,所述探针的定位部相对所述长条状身部弯折一预定角度的向下延伸,且前述预定角度实质上大于90度且小于135度。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寻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探针的定位部实质上相对所述长条状身部垂直弯折的向下延伸,而所述针座的定位孔相对所述针座本体的顶面倾斜延伸,且所述定位孔的轴向与所述顶面的一法线相交一大于0度且小于45度的夹角。
11.一种探针,用于装设固定于一具有一定位孔及一卡扣部的针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探针具有一长条状身部、一连接于所述长条状身部的一端且向下延伸的针尖部,以及一连接于所述长条状身部的另一端并相对所述长条状身部弯折一预定角度而向上延伸的定位部;所述预定角度实质上大于90度且小于135度,所述定位部用于插置于所述针座的定位孔中,使所述探针的长条状身部能弹性弯曲的卡抵于所述针座的卡扣部。
12.一种探针,用于装设固定于一具有一定位孔及一卡扣部的针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探针具有一长条状身部、一连接于所述长条状身部的一端且向下延伸的针尖部,以及一连接于所述长条状身部的另一端并相对所述长条状身部弯折一预定角度而朝侧向延伸的定位部;所述预定角度实质上大于90度且小于135度,所述定位部用于插置于所述针座的定位孔中,使所述探针的长条状身部能弹性弯曲的卡抵于所述针座的卡扣部。
13.一种探针,用于装设固定于一具有一定位孔以及一卡扣部的针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探针具有一长条状身部、一连接于所述长条状身部的一端且向下延伸的针尖部,以及一连接于所述长条状身部的另一端并相对所述长条状身部弯折一预定角度而向下延伸的定位部;所述预定角度实质上大于90度且小于135度,所述定位部用于插置于所述针座的定位孔中,使所述探针的长条状身部能弹性弯曲的卡抵于所述针座的卡扣部。
CN 201220417855 2012-08-22 2012-08-22 探针以及使用该探针的寻边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7708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417855 CN202770869U (zh) 2012-08-22 2012-08-22 探针以及使用该探针的寻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417855 CN202770869U (zh) 2012-08-22 2012-08-22 探针以及使用该探针的寻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770869U true CN202770869U (zh) 2013-03-06

Family

ID=477774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417855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770869U (zh) 2012-08-22 2012-08-22 探针以及使用该探针的寻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770869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49403A (zh) * 2013-12-31 2015-07-01 旺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探针模块
CN109387773A (zh) * 2018-10-22 2019-02-26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加电机构
CN110286307A (zh) * 2018-03-19 2019-09-27 科磊股份有限公司 探针检测系统及用于检测半导体元件的方法
CN113533938A (zh) * 2021-07-28 2021-10-22 苏州联讯仪器有限公司 芯片测试机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49403A (zh) * 2013-12-31 2015-07-01 旺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探针模块
CN110286307A (zh) * 2018-03-19 2019-09-27 科磊股份有限公司 探针检测系统及用于检测半导体元件的方法
CN110286307B (zh) * 2018-03-19 2022-04-08 科磊股份有限公司 探针检测系统及用于检测半导体元件的方法
CN109387773A (zh) * 2018-10-22 2019-02-26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加电机构
CN113533938A (zh) * 2021-07-28 2021-10-22 苏州联讯仪器有限公司 芯片测试机
CN113533938B (zh) * 2021-07-28 2022-02-18 苏州联讯仪器有限公司 芯片测试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770869U (zh) 探针以及使用该探针的寻边器
CN104105891B (zh) 夹具及具有该夹具的部件安装构造
CN201097292Y (zh) 电池固定装置
CN101783265A (zh) 用于断路器的位置指示装置和具有该装置的断路器
CN207802619U (zh) 固定机构及其电路板装置
CN103119501B (zh) 具有可变化廓形的眼镜架支腿
WO2007049852A3 (en) Anchor for orthodontics
CN100443267C (zh) 工业用机器人
JP2005147232A (ja) 水平設置型ケーブル保護案内装置
CN202815031U (zh) 点测装置的寻边器
CN104730741A (zh)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其窄边框液晶模组
CN202757957U (zh) 利用磁力消除转轴偏摆间隙的寻边器
EP3742876A1 (en) Apparatus for changing airflow in a server
CN202012236U (zh) 一种车用锁卡扣
TWM453850U (zh) 探針、探針與針座之總成以及使用該總成之尋邊器
CN103178403B (zh) 夹持机构
CN202252717U (zh) 一种用于液晶屏拼接墙安装的挂靠结构
CN102705644A (zh) 一种位置可调的安装座装置
CN205194586U (zh) 一种复位按键及其笔记本电脑
WO2009060311A3 (en) Suspension with locally strengthened integrated trace connections
KR101251965B1 (ko) 토크센서용 토크 측정장치
CN205595750U (zh) 一种可固定的电缆接头
CN101957633B (zh) 电子装置
KR20110130332A (ko) 토크 측정 장치
CN207488619U (zh) 头戴显示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06

Termination date: 2021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