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733639U - 照明单元及照明装置 - Google Patents

照明单元及照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733639U
CN202733639U CN2012203327666U CN201220332766U CN202733639U CN 202733639 U CN202733639 U CN 202733639U CN 2012203327666 U CN2012203327666 U CN 2012203327666U CN 201220332766 U CN201220332766 U CN 201220332766U CN 202733639 U CN202733639 U CN 2027336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ing unit
light
optical lens
reflector
ligh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33276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森山严与
村田淳哉
山崎诚
羽生田有美
久野胜美
加藤光章
白土昌孝
山本雄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Toshiba Lighting and Technolog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Toshiba Lighting and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Toshiba Lighting and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7336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73363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KNON-ELECTRIC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ESCENCE;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LIGHT SOURCES USING CHARGES OF COMBUSTIBLE MATERIAL; LIGHT SOURCE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K9/00Light source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 la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THE FORM OR THE KIND OF THE LIGHT SOURCES OR OF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EMITTED
    • F21Y2105/00Planar light sources
    • F21Y2105/10Planar light sources comprising a two-dimensional array of point-like 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THE FORM OR THE KIND OF THE LIGHT SOURCES OR OF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EMITTED
    • F21Y2115/00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of semiconductor light sources
    • F21Y2115/10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826Assembling or join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照明单元及照明装置。实施方式的照明单元具备基板、反射体、光学透镜及定位部。基板具有安装发光元件的安装面。反射体设置在所述基板的安装面上,对由所述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的反射方向进行调整。光学透镜使由所述反射体反射的光发散或聚集。定位部将所述反射体与所述光学透镜定位成隔开为规定距离的状态。而且,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具备多个上述照明单元,多个照明单元通过固定框架而固定。

Description

照明单元及照明装置
本申请案享有于2012年3月26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案第2012-070006号的优先权的权益,该日本专利申请案的所有内容被引用至本申请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照明单元(unit)及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先前,使用有将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等的半导体发光元件作为光源的照明装置。该照明装置例如有时具备对从光源发出的光的配光进行调整的反射体与使配光经反射体调整后的光发散或聚集的光学透镜,并在反射体的外壁上竖立设置用于将从光源产生的热散发至外部的散热鳍片。但是,在此种照明器具中,即使通过散热鳍片散发,从发光元件发出的热有时仍会对光学透镜造成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轻对光学透镜的热影响的照明单元及照明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提供一种照明单元。照明单元包括:基板,具有安装发光元件的安装面;反射体,设置在所述基板的安装面上,对由所述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的反射方向进行调整;光学透镜,使由所述反射体反射的光发散或聚集;以及定位部,将所述反射体与所述光学透镜定位成隔开为规定距离的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例,所述定位部通过插入并介于所述反射体与所述光学透镜之间,从而对该反射体与该光学透镜进行定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例,所述反射体是与所述定位部一体地形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例,照明单元还包括:支撑构件,具有设置所述基板中的安装面的背面的第1面,对设置在该第1面上的所述基板进行支撑;以及平面形状的多个散热鳍片,一端埋设于所述第1面的背面的第2面,且彼此空开间隔而大致平行地竖立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例,所述多个散热鳍片具有较所述第2面的边缘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例,所述散热鳍片的一端埋设于所述第2面,且朝离开该第2面的方向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例,照明单元还包括:金属制的棒状构件,贯通所述多个散热鳍片的各自的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例,所述棒状构件贯通所述多个散热鳍片的各自的面的周缘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例,所述多个散热鳍片竖立设置在所述第2面中的安装有所述发光元件的位置的背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例,所述支撑构件为具有导热性的金属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提供一种照明装置。照明装置还包括:固定框架,在所述多个照明单元所具备的各散热鳍片不接触的状态下固定所述多个照明单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例,所述的照明装置还包括:金属制的连通棒状构件,贯通所述多个照明单元所具备的多个散热鳍片的各自的面。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外观例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外观例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照明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照明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照明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分解例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图1所示的I-I线的剖面的图。
图9是示意性地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光学透镜(lens)的放大剖面的图。
图10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光学透镜的放大剖面的外观例的图。
图11是示意性地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散热鳍片的放大剖面的图。
图12是示意性地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散热鳍片的放大剖面的图。
图13是用于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光学透镜的配置式样(pattern)的说明图。
图14是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棒状构件的说明图。
图15是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棒状构件的说明图。
附图标记:
1:照明装置
10、20:固定框架
10a、10b:下方固定设置部
10c、10d:架设部
10e、10f、114a~114d:螺丝孔
11a~11h:切口部
12a、12b、13a~13d、22a、23a、23c、121a~121d、141a~141d、161a~161d、191a~191d:螺丝通孔
14、14a、14b:安装构件
14c、24c、113a、113b:螺丝孔
24:安装构件
31、32、33:隔片
41、51:接线板
42a、42b、52a、52b:电源装置
100、200、300、400:照明单元
110:鳍片单元
111:鳍片基础部
111a:第1面
111b:第2面
111c:第1阶部
111d:第2阶部
111e:一边
112、122、122a~122m:发光元件
112a 112m、112A~112H、112x、112y、212、312、412:散热鳍片
112P、190a:突出部
115a 115d、116a 116f:棒状构件
120:基板
120a:安装面
120b:接触面
123a、123b:连接器
124a、124b:切口部
130a  130d:垫片
140:反射体
142、142a  142f:调整部
150a  150d:隔片
160:光学透镜
160a:菲涅耳透镜
160b:复眼透镜
170a 170d:固定螺丝
180:下表面罩
190:框体盒
D1:方向
H1:排列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的照明单元100、200、300及400具备:基板120,具有安装发光元件122的安装面120a;反射体140,设置在基板120的安装面120a上,对由发光元件122发出的光的反射方向进行调整;光学透镜160,使由反射体140反射的光发散或聚集;以及定位部(隔片(spacer)150a~150d),将反射体140与光学透镜160定位成隔开为规定距离的状态。
而且,在实施方式的照明单元100、200、300及400中,定位部通过插入并介于反射体140与光学透镜160之间,从而对反射体140与光学透镜160进行定位。
而且,在实施方式的照明单元100、200、300及400中,反射体140是与定位部一体地形成。
而且,实施方式的照明单元100、200、300及400还具备:支撑构件(鳍片基础(base)部111),具有设置基板120中的安装面120a的背面的第1面111a,对设置在第1面111a上的基板120进行支撑;以及平面形状的多个散热鳍片112,一端埋设于第1面111a的背面的第2面111b,彼此空开间隔而大致平行地竖立设置。
而且,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具备照明单元100、200、300及400,且还具备:固定框架10及20,在多个照明单元100、200、300及400所具备的各散热鳍片不接触的状态下固定多个照明单元100、200、300及400。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实施方式的照明单元及照明装置。在实施方式中,对于相同的部位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图1及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的外观例的立体图。
图1中表示从斜上方向观察照明装置1所见的例子,图2中表示从斜下方向观察照明装置1所见的例子。
图1及图2所示的照明装置1例如设置在体育馆等的建筑物内的高天花板上,通过使安装在内部的LED等的发光元件发光,从而对图1及图2所示的位于下方向的广范围的空间进行照明。
图1及图2所示的例子中,照明装置1具备4个照明单元100、200、300及400。具体而言,照明单元100及照明单元200被固定于固定框架10,照明单元300及照明单元400被固定于固定框架20。并且,通过使固定框架10与固定框架20相互固定,从而照明装置1具备4个照明单元100、200、300及400。
以下,更具体地说明图1及图2所示的各构件。另外,照明单元100、200、300及400分别具有同样的结构,因此,以下主要就照明单元100进行说明。而且,固定框架10及20分别具有同样的结构,因此,以下主要就固定框架10进行说明。
照明单元100如图2所示,具备框体盒(case)190。框体盒190例如由导热性高的金属形成,收纳透明性的下表面罩(cover)180或后述的安装有LED等发光元件的基板等。
而且,照明单元100如图1及图2所示,在框体盒190的上方竖立设置有多个散热鳍片112。散热鳍片112将从收纳在框体盒190内部的发光元件产生的热释放到外部。另外,在以下说明的各图中,有时对一部分散热鳍片标注了符号112,但竖立设置在框体盒190上方的平面形状的构件相当于散热鳍片112。
固定框架10对照明单元100及200进行固定,固定框架20对照明单元300及400进行固定。这些固定框架10及20例如为金属制。而且,固定框架10与固定框架20经由隔片(spacer)31~33而彼此固定。另外,固定框架10及20中的固定机构将于后文叙述。
而且,如图1所示,固定框架10设置安装构件14、接线板41与电源装置42a及42b。安装构件14例如为金属制,且安装于天花板等。接线板41将来自未图示的商用交流电源的电力供给中继给电源装置42a及42b。电源装置42a及42b将从接线板41中继的电力经由未图示的电源线而供给至安装在照明单元100及200内部的基板。同样地,固定框架20设置安装构件24、接线板51与电源装置52a及52b。另外,照明装置1例如通过将安装构件14及24安装于天花板等,从而设置于天花板。
接下来,对第1实施方式的照明单元100的分解例进行说明。图3~图5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照明单元100的分解例的立体图。另外,图3中表示从斜上方向观察照明单元100所见的例子,图4中表示从斜下方向观察照明单元100所见的例子,图5中表示图4所示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如图3及图4所示,实施方式的照明单元100具备鳍片单元110、基板120、垫片130a~130d、反射体140、隔片150a~150d、光学透镜160、固定螺丝170a~170d、下表面罩180及框体盒190。
鳍片单元110为导热性高的金属制,具有鳍片基础部111及散热鳍片112。鳍片基础部111是设置基板120的支撑构件,如图5所示,具有:第1面111a,与基板120紧密地面接触;以及第2面111b,为第1面111a的背面,且设立设置有散热鳍片112。
而且,鳍片基础部111的下端是将第1面111a作为底面而呈大致矩形状地开口,以便能够收纳基板120、反射体140、光学透镜160及下表面罩180。该鳍片基础部111的开口部如图5所示,通过第1阶部111c与第2阶部111d而形成两阶阶差,以使开口面沿从第1面111a朝向下端的方向阶段性地变大。
而且,如图3及图4所示,在鳍片基础部111的外壁侧面上,形成有螺丝孔113a及113b,该螺丝孔113a及113b是在将框体盒190等固定于鳍片基础部111时供未图示的固定螺丝螺入。另外,虽省略了图示,但鳍片基础部111在与形成有螺丝孔113a及113b的侧面相向的侧面上亦形成有与螺丝孔113a及113b同样的螺丝孔。而且,如图4所示,在鳍片基础部111的第1面111a上,形成有固定螺丝170a~170d分别螺入的螺丝孔114a~114d。
散热鳍片112是在鳍片基础部111的第2面111b上,彼此空开规定的间隔而大致平行地竖立设置。如上所述,该散热鳍片112使从安装于基板120的发光元件122产生的热释放到外部。
基板120如图5所示,具有:安装面120a,安装发光元件122;以及接触面120b,为安装面120a的背面,且与鳍片基础部111的第1面111a紧密地面接触。在安装面120a上,如图5所示,安装多个发光元件122。另外,在以下说明的各图中,对一部分发光元件标注了符号122,但安装于基板120的安装面120a上的半球体的构件相当于发光元件122。该基板120以接触面120b与鳍片基础部111的第1面111a可面接触的方式,而形成为比由第1阶部111c形成的开口面小的形状。
而且,基板120如图3~图5所示,形成有供固定螺丝170a~170d分别贯通的螺丝通孔121a~121d。另外,第1实施方式的基板120为由表面安装元件(Surface Mount Device,SMD)型构成,将多个发光元件122安装于安装面120a上。但是,基板120并不限于SMD型,也可为板上芯片(Chip on Board,COB)型,即,将多个发光元件122以矩阵(matrix)状、锯齿状或放射状等而有规则地具备一定的顺序,而排列并安装在安装面120a的一部分或整体上。
此种基板120如图4及图5所示,在安装面120a上安装连接器(connector)123a及123b,且形成切口部124a及124b。连接器123a及123b连接未图示的电源线的一端。该电源线的另一端经由切口部124a及124b而连接于电源装置42a及42b。由此,基板120能够通过从电源装置42a及42b供给的电力来使发光元件122发光。
此处,发光元件122会在发光时发热,有时将达到高温。发光元件122一旦温度变得过高,也有时会造成性能劣化。第1实施方式的照明单元100中,在与基板120紧密地面接触的第1面111a的背面即第2面111b上,竖立设置散热鳍片112。即,第1实施方式的照明单元100中,借助鳍片基础部111,从发光元件122产生的热被传递至位于发光元件122背侧的散热鳍片112,因此能够有效地散热。
垫片130a~130d是插入并介于反射体140与基板120之间的平面形状的垫圈(washer),且形成有供固定螺丝170a~170d分别贯通的螺丝通孔。
反射体140例如为具有耐光性、耐热性及电绝缘性的合成树脂制,对由安装在基板120上的发光元件122发出的光的配光进行调整。具体而言,反射体140如图5所示,在与发光元件122相向的位置上,形成有作为贯通孔的调整部142。借助该调整部142的孔形状,对由发光元件122发出的光的配光方向进行调整。另外,在以下说明的各图中,对一部分调整部标注了符号142,但在与发光元件122相向的反射体140上形成的孔相当于调整部142。
而且,反射体140如图3~图5所示,形成有供固定螺丝170a~170d分别贯通的螺丝通孔141a~141d。而且,反射体140以能够载置于基板120的安装面120a上的方式,而形成为比由鳍片基础部111的第1阶部111c形成的开口面小的形状。
隔片150a~150d是将反射体140与光学透镜160的位置维持为隔开规定距离的状态的定位部。该隔片150a~150d形成有供固定螺丝170a~170d分别贯通的螺丝通孔。
光学透镜160使配光方向经反射体140的调整部142调整后的光发散或聚集。该光学透镜160形成有在固定设置于鳍片基础部111时供固定螺丝170a~170d分别贯通的螺丝通孔161a~161d。而且,第1实施方式的光学透镜160以能够载置于鳍片基础部111的第1阶部111c的方式,而形成为比由第1阶部111c形成的开口面大且比由第2阶部111d形成的开口面小的形状。另外,第1实施方式的光学透镜160由菲涅耳透镜(Fresnel lens)及复眼透镜(fly eye lens)形成,但关于此点将于后文叙述。
固定螺丝170a~170d例如为金属制,将光学透镜160、反射体140及基板120固定设置于鳍片基础部111。例如,固定螺丝170a依照光学透镜160的螺丝通孔161a、隔片150a、反射体140的螺丝通孔141a、垫片130a、基板120的螺丝通孔121a的顺序贯通,而螺入鳍片基础部111的第1面111a上形成的螺丝孔114a。同样地,固定螺丝170b、170c及170d分别螺入鳍片基础部111的螺丝孔114b、114c及114d。
下表面罩180例如为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或丙烯酸树脂等的透光性的平面板。该下表面罩180以能够载置于鳍片基础部111的第2阶部111d上的方式,而形成为比由第2阶部111d形成的开口面大且比由鳍片基础部111的下端缘形成的开口面小的形状。此种下表面罩180承担用于减轻难以从外部直视发光面的眩目感的作用以及用于防止从外部触及框体盒190内部的作用等。
框体盒190例如为丙烯睛-丁二烯-苯乙烯(Acrylonitrile ButadieneStyrene,ABS)树脂等的合成树脂制或者为铝铸件(aluminium die cast)等的金属制,且上下两端分别呈大致矩形状地开口。在下端开口部,形成从该下端开口部的边缘朝内侧方向突出的突出部190a。此种框体盒190收纳鳍片基础部111及下表面罩180,所述鳍片基础部111固定设置有基板120、反射体140及光学透镜160。而且,框体盒190形成有在固定于固定框架10时供未图示的固定螺丝所贯通的螺丝通孔191a~191d。
接下来,对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的分解例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的分解例的立体图。另外,图6中,举固定于固定框架10的照明单元100及200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固定框架10包括1组下方固定设置部10a及10b与1组架设部10c及10d。下方固定设置部10a及10b是短边方向的长度与框体盒190的高度方向的长度大致相同的平面构件,且以彼此的面在空开与散热鳍片112的排列方向H1的长度大致相同的距离的状态下相向的方式而设置。架设部10c及10d从下方固定设置部10a及10b的上端较散热鳍片112的高度方向的长度进一步延伸而架设下方固定设置部10a及10b。
在该固定框架10的下方固定设置部10a上,形成有一部分切开的切口部11a~11d。同样地,在下方固定设置部10b上形成有切口部11e~11h。并且,未图示的固定螺丝贯通下方固定设置部10a的切口部11a与框体盒190的螺丝通孔191a而螺入鳍片基础部111的螺丝孔113a。同样地,未图示的固定螺丝贯通切口部11b与螺丝通孔191b而螺入螺丝孔113b。而且,对于下方固定设置部10b,也同样地,未图示的固定螺丝经由切口部11e或11f而螺入鳍片基础部111的侧面所形成的螺丝孔。由此,照明单元100被固定于固定框架10。同样地,照明单元200通过固定螺丝经由切口部11c、11d、11g及11h而螺入,从而固定于固定框架10。
而且,如图6所示,在固定框架10的上表面,固定设置着接线板41与电源装置42a及42b。而且,未图示的固定螺丝贯通安装构件14上形成的螺丝通孔14a及14b而螺入固定框架10的上表面所形成的螺丝孔10e及10f,从而将安装构件14固定设置于固定框架10。
继而,对固定设置固定框架10与固定框架20的机构进行说明。如图6所示,在固定框架10的下方固定设置部10a上,形成有彼此相向的1组螺丝通孔12a及12b。进而,在架设部10c上,在从下方固定设置部10a及10b朝上方延伸的延伸部上,形成有彼此相向的1组螺丝通孔13a及13b,在架设部10d上,形成有彼此相向的1组螺丝通孔13c及13d。而且,如图1及图2所示,对于固定框架20,也与固定框架10同样地,在下方固定设置部及架设部上形成有螺丝通孔。例如,如图1所示,在固定框架20上,形成有与固定框架10的螺丝通孔13a及13c对应的螺丝通孔23a及23c。而且,例如,如图2所示,在固定框架20上,形成有与固定框架10的螺丝通孔12a对应的螺丝通孔22a。
并且,如图1所示,隔片31被插入并介于固定框架10的螺丝通孔13b与固定框架20的螺丝通孔23a之间,将未图示的固定螺丝贯通螺丝通孔13b而螺入隔片31,并且将未图示的固定螺丝贯通螺丝通孔23a而螺入隔片31。同样地,隔片32被插入并介于固定框架10的螺丝通孔13d与固定框架20的螺丝通孔23c之间,将未图示的固定螺丝贯通螺丝通孔13d而螺入隔片32,并且将未图示的固定螺丝贯通螺丝通孔23c而螺入隔片32。进而,如图2所示,隔片33被插入并介于固定框架10的螺丝通孔12b与固定框架20的螺丝通孔22a之间,将未图示的固定螺丝贯通螺丝通孔12b而螺入隔片33,并且将未图示的固定螺丝贯通螺丝通孔22a而螺入隔片33。
这样,将固定框架10与固定框架20固定设置。其结果,照明装置1成为具备照明单元100、200、300及400的大规模的照明器具。
接下来,对从上方向观察第1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所见的外观例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的俯视图。如图7所示,在照明单元100中,多个散热鳍片112分别具有较鳍片基础部111的第2面111b(也可为框体盒190)的边缘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112P。具体而言,多个散热鳍片112分别以比第2面111b的边缘即规定的一边111e长的边与该一边111e大致平行的方式,而竖立设置在第2面111b上。同样地,对于照明单元200所具备的散热鳍片212、照明单元300所具备的散热鳍片312、照明单元400所具备的散热鳍片412,也具有与散热鳍片112同样的突出部。
如此,第1实施方式的散热鳍片112、212、312及412呈具有突出部的大面积的平面形状,因此与大气中的空气的接触面积广,从而能够提高散热效果。
而且,如图7所示,照明单元100、200、300及400分别通过固定框架10及20,在彼此的散热鳍片不接触的状态下受到固定。具体而言,如图7所示,散热鳍片112与散热鳍片212彼此不接触,同样地,散热鳍片312与散热鳍片412彼此不接触。换言之,固定框架10形成切口部11a~11h,所述切口部11a~11h用于在使散热鳍片112与散热鳍片212不接触的状态下固定照明单元100及200。同样地,固定框架20形成有切口部,所述切口部用于在使散热鳍片312与散热鳍片412不接触的状态下固定照明单元300及400。
如此,第1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中,散热鳍片112、212、312及412彼此不接触,因此不会阻碍各照明单元间的空气的流动,从而能够提高散热效果。
而且,如图7所示,照明单元100及200中,散热鳍片112与212排列在彼此同样的位置上。换言之,散热鳍片112及212位于彼此的延长线上。同样地,照明单元300及400中,散热鳍片312与412排列在彼此同样的位置上。由此,例如在散热鳍片112及212之间,大气中的空气易沿图7中所示的方向D 1流动。其结果,散热鳍片112及212不会使温度上升后的空气滞留而能够获得高散热效果。
接下来,对第1实施方式的照明单元100的剖面进行说明。图8是表示图1所示的I-I线的剖面的图。如图8所示,基板120是与鳍片基础部111的第1面111a紧密地面接触。而且,图8所示的例子中,在基板120上安装发光元件122a~122f。反射体140在与基板120之间插入有垫片130a及130c的状态下层叠。该反射体140在与发光元件122a~122f各自相向的位置上形成有调整部142a~142f。调整部142a~142f是直径沿着从发光元件122朝向光学透镜160的方向逐渐变大的贯通孔。
光学透镜160是在与反射体140之间插入有隔片150a及150c的状态下载置于鳍片基础部111的第1阶部111c。并且,固定螺丝170a依次贯通光学透镜160、隔片150a、反射体140、垫片130a、基板120而螺入鳍片基础部111的第1面111a。同样地,固定螺丝170c依次贯通光学透镜160、隔片150c、反射体140、垫片130c、基板120而螺入鳍片基础部111的第1面111a。这样,基板120、反射体140及光学透镜160被固定设置于鳍片基础部111。
另外,图8所示的例子中,隔片150a及150c的一部分埋没于反射体140的螺丝通孔141a及141c。即,反射体140的螺丝通孔141a等以隔片150a能够埋没的方式,而从隔片150a的插入方向直至中途为止形成为比隔片150a的外径大的直径。
而且,下表面罩180由鳍片基础部111的第2阶部111d与框体盒190的突出部190a所夹持。另外,此处虽省略了图示,但固定螺丝依次贯通突出部190a、下表面罩180而螺入第2阶部111d,由此,下表面罩180被固定设置于鳍片基础部111。
如此,隔片150a及150c被插入并介于反射体140与光学透镜160之间,由此,将反射体140与光学透镜160定位成隔开规定距离的状态。由此,第1实施方式的照明单元100中,能够使得从基板120产生的热的影响难以给予至光学透镜160。而且,光学透镜160需要与发光元件122隔开规定的距离以使光发散或聚集成所需的状态,但在第1实施方式的照明单元100中,通过隔片150a及150c来决定反射体140与光学透镜160的距离,因此光学透镜160能够使光发散或聚集成所需的状态。
另外,在图8(也包括图5)所示的例子中,示出了在鳍片基础部111上形成第1阶部111c及第2阶部111d的例子,但第1阶部111c及第2阶部111d并非用于对光学透镜160或下表面罩180进行定位的机构,而是用于暂时定位的机构。并且,反射体140与光学透镜160的位置关系完全由隔片150a~150d所决定。因此,鳍片基础部111也可并非由第1阶部111c及第2阶部111d来形成阶差。
而且,第1实施方式中,示出了隔片150a~150d将反射体140与光学透镜160定位成隔开规定距离的状态的例子,但并不限于此例。例如,发挥与隔片150a~150d同样的功能的定位部既可与反射体140一体地形成,也可与光学透镜160一体地形成。例如,反射体140也可具有相当于定位部的凸部,所述凸部从反射体140的下表面向朝向光学透镜160的方向延伸。同样地,光学透镜160也可具有相当于定位部的凸部,所述凸部从光学透镜160的上表面向朝向反射体140的方向延伸。
接下来,对第1实施方式的光学透镜160进行说明。图9是示意性地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光学透镜160的放大剖面的图。图10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光学透镜160的放大剖面的外观例的图。如图9及图10所示,第1实施方式的光学透镜160在与发光元件122(调整部142)相向的位置上形成有菲涅耳透镜160a,在菲涅耳透镜160a的背面形成有复眼透镜160b。
菲涅耳透镜160a使配光方向经调整部142调整的来自发光元件122的光折射成平行光而不会使该光的总光量衰减。具体而言,菲涅耳透镜160a使从调整部142照射的光不会衰减地相对于复眼透镜160b而大致垂直地折射。并且,复眼透镜160b使经菲涅耳透镜160a折射的光不会衰减地扩散,以朝向未图示的下表面罩180方向照射。
另外,图9中虽省略了图示,但光学透镜160在与各发光元件122(调整部142)相向的位置上,形成有图9及图10所示的菲涅耳透镜160a及复眼透镜160b。
如此,第1实施方式的光学透镜160通过菲涅耳透镜160a来使由发光元件122发出的光折射成平行光,因此能够对室内等进行照明而不会使该光的总光量衰减。而且,光学透镜160通过复眼透镜160b来使光扩散,因此能够减轻难以从外部直视的眩目感。即,光学透镜160能够对室内等进行照明,而不会使由发光元件122发出的光的总光量衰减且减轻了眩目感,因此能够有效地利用来自发光元件122的光来对室内等进行照明。
如上所述,第1实施方式的照明单元100中,在作为支撑构件的鳍片基础部111的第1面111a上设置基板120的接触面120b,且在该第1面111a的背面即第2面111b上竖立设置多个散热鳍片112。
由此,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照明单元100,借助鳍片基础部111,从安装于基板120的发光元件122产生的热被有效地传递至位于发光元件122背侧的散热鳍片112,因此能够有效地散热。
尤其当LED等的发光元件122为高输出时,该发光元件122易达到高温。在此种状况下,对于由铝铸件等形成的框体本体或反射体上设立设置散热鳍片的机构而言,未必能够将从发光元件122产生的热有效地传递至散热鳍片,为了获得充分的散热效果,需要将散热鳍片设为大的形状。此做法会导致照明单元100的大规模化或重量化。另一方面,第
1实施方式的照明单元100能够有效地散热,因此即使在使用高输出的发光元件122的情况下,也无需将散热鳍片112设为大规模形状,其结果,能够实现照明单元100(照明装置1)的小规模化或轻量化。
而且,当将散热鳍片设为大的形状时,需要加高散热鳍片。此时,需要设置如空心锥般使散热鳍片的根部具备厚度等的多余区域。另一方面,第1实施方式的照明单元100不需要将散热鳍片112设为大规模形状,且是在鳍片基础部111上竖立设置散热鳍片112,因此无须设置空心锥之类的多余区域。由此,第1实施方式的照明单元100也能够实现照明单元100(照明装置1)的小规模化或轻量化。
而且,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照明单元100,多个散热鳍片112具有较鳍片基础部111的第2面111b的边缘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112P,因此能够提高散热效果。
而且,第1实施方式的照明单元100中,作为定位部的隔片150a~150d将反射体140与光学透镜160定位成隔开规定距离的状态,所述反射体140对由发光元件122发出的光的反射方向进行调整,所述光学透镜160使由反射体140反射的光发散或聚集。
由此,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照明单元100,能够使得从基板120产生的热的影响难以给予至光学透镜160,并且光学透镜160能够使光发散或聚集成所需的状态。
而且,第1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中,固定框架10及20在照明单元100、200、300及400所具备的各散热鳍片不接触的状态下,固定该照明单元100、200、300及400。由此,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不会阻碍各照明单元间的空气的流动,从而能够提高散热效果。
第2实施方式
上述的照明装置1及照明单元100等除了第1实施方式以外,也能以各种不同的形态来实施。第2实施方式中,对照明装置1及照明单元等的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以下,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主要说明照明单元100,但以下说明的机构等对于照明单元200、300及400也适用。
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对散热鳍片112竖立设置于鳍片基础部111的第2面111b上的例子进行了说明。此处,散热鳍片112也可竖立设置在第2面111b中的安装于基板120的发光元件122背侧的位置。使用图11来说明此点。图11是示意性地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散热鳍片112的放大剖面的图。
图11所示的例子中,在鳍片基础部111的第2面111b上,在安装于基板120的发光元件122a~122m的背侧竖立设置散热鳍片112a~112m。如此,照明单元100通过将各散热鳍片112竖立设置于发光元件122正上方的位置,从而如图11中箭头所示,能够使从发光元件122产生的热效率良好地传递至各散热鳍片112,其结果,能够提高散热效果。
另外,图11所示的散热鳍片112的竖立设置位置为一例,也可在不与发光元件122相向的位置上竖立设置散热鳍片112。例如,也可如图11所示的例子般,在不与发光元件122相向的位置上竖立设置散热鳍片112x及112y。而且,例如,在图11所示的例子中,也可在散热鳍片112a与散热鳍片112b之间竖立设置未图示的散热鳍片。
接下来,对散热鳍片112的竖立设置机构进行说明。图12是示意性地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散热鳍片112的放大剖面的图。如图12所示,散热鳍片112的一端被埋设于鳍片基础部111的第2面111b。此种散热鳍片112例如是在压接于第2面111b的状态下,由敛缝用的敲棒等沿着图12中所示的箭头的方向敲入,从而埋设于鳍片基础部111。具体而言,鳍片基础部111通过由敲棒等敲入的区域移动到其他区域,从而如图12所示的例子般成为从第2面111b隆起的状态,以使鳍片基础部111的一端埋设。
如此,通过将散热鳍片112的一端埋设至鳍片基础部111,散热鳍片112与鳍片基础部111的接触面积变大。其结果,照明单元100能够使从发光元件122产生的热效率良好地从鳍片基础部111传递至各散热鳍片112,因此能够提高散热效果。
而且,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图9及图10所示的光学透镜160的配置式样可考虑各种形态。使用图13来说明此点。图13是用于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光学透镜160的配置式样的说明图。另外,图13中,仅图示发光元件122及光学透镜160,表示从上方向(从发光元件122朝向光学透镜160的方向)观察的图。
图13的<配置例1>所示的例子中,在与发光元件122分别相向的位置上,配置图10中例示的矩形状的光学透镜160。但是并不限于此例,也可如图13的<配置例2>所示的例子般,在与发光元件122分别相向的位置上,配置圆形状的光学透镜160。而且,在基板120等原本便形成为圆形状的情况下,有时也如图13的<配置例3>所示的例子般,在圆形状的基板120呈格子状地安装发光元件122。此时,也可如图13的<配置例3>所示的例子般,在与发光元件122分别相向的位置上配置圆形状的光学透镜160。
而且,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散热鳍片112为平面形状,因此可以说易弯曲等而发生变形。因此,照明单元100也可具备贯穿多个散热鳍片的各自的面的棒状构件。使用图14及图15来说明此点。图14及图15是用于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棒状构件的说明图。
如图14所示,棒状构件115a~115d由导热性高的金属等形成,贯通竖立设置于鳍片基础部111的多个散热鳍片112的面。由此,棒状构件115a~115d能够使多个散热鳍片112一体化。即,多个散热鳍片112通过彼此加强而难以变形。而且,图14所示的例子中,棒状构件115a~115d贯通多个散热鳍片112的面的周缘部(四角),从而能够防止其成为空气流动的障碍。
而且,在图15所示的例子中,连通棒状构件116a~116f贯通照明单元100所具备的散热鳍片112与照明单元300所具备的散热鳍片312的面。由此,连通棒状构件116a~116f跨及不同的照明单元而将多个散热鳍片一体化以实现加强,因此能够使得所述多个散热鳍片更难以变形。
另外,图14及图15中,示出了散热鳍片112及312不具有较第2面111b的两端的边缘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112P的例子,但散热鳍片112及312也可具有突出部112P。
而且,上述实施方式中,对设置于高天花板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照明装置1也可适用于设置于高天花板的类型以外的直接安装型照明器具等。
而且,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通过固定螺丝来固定设置各构件的例子,但照明装置1也可通过固定螺丝以外的销(pin)等的固定构件来固定设置各构件。
而且,上述实施方式的各构件的形状、原料及材质并不限于实施方式或图示者。例如,鳍片单元110、基板120、反射体140、光学透镜160、下表面罩180及框体盒190也可为圆形而非矩形。
如以上所说明的,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够提高散热效果。
对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仅为例示,并不意图限定实用新型的范围。这些实施方式可以其他各种形态来实施,在不脱离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或其变形包含在实用新型的范围或主旨内,同样包含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实用新型及其均等的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照明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具有安装发光元件的安装面;
反射体,设置在所述基板的安装面上,对由所述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的反射方向进行调整;
光学透镜,使由所述反射体反射的光发散或聚集;以及
定位部,将所述反射体与所述光学透镜定位成隔开为规定距离的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部通过插入并介于所述反射体与所述光学透镜之间,从而对该反射体与该光学透镜进行定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体是与所述定位部一体地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支撑构件,具有设置所述基板中的安装面的背面的第1面,对设置在该第1面上的所述基板进行支撑;以及
平面形状的多个散热鳍片,一端埋设于所述第1面的背面的第2面,且彼此空开间隔而平行地竖立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明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散热鳍片具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较所述第2面的边缘更向外侧突出。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明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鳍片的一端埋设于所述第2面,且朝离开该第2面的方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明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金属制的棒状构件,贯通所述多个散热鳍片的各自的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照明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棒状构件贯通所述多个散热鳍片的在各自的面的周缘部。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明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散热鳍片竖立设置在所述第2面中的安装有所述发光元件的位置的背侧。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明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构件为具有导热性的金属制。
11.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单元,
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固定框架,在所述多个照明单元所具备的各散热鳍片不接触的状态下固定所述多个照明单元。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金属制的连通棒状构件,贯通所述多个照明单元所具备的多个散热鳍片的各自的面。
CN2012203327666U 2012-03-26 2012-07-09 照明单元及照明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73363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70006 2012-03-26
JP2012070006A JP6055607B2 (ja) 2012-03-26 2012-03-26 照明ユニット及び照明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733639U true CN202733639U (zh) 2013-02-13

Family

ID=466143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332766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733639U (zh) 2012-03-26 2012-07-09 照明单元及照明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250574A1 (zh)
EP (1) EP2644963A1 (zh)
JP (1) JP6055607B2 (zh)
CN (1) CN202733639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22632B2 (en) * 2013-01-31 2015-12-29 Cree, Inc. LED lighting fixture
US7686469B2 (en) 2006-09-30 2010-03-30 Ruud Lighting, Inc. LED lighting fixture
US20090086491A1 (en) 2007-09-28 2009-04-02 Ruud Lighting, Inc. Aerodynamic LED Floodlight Fixture
JP6295723B2 (ja) * 2014-02-28 2018-03-20 岩崎電気株式会社 ランプ
WO2015168212A1 (en) * 2014-04-29 2015-11-05 Cooledge Lighting Inc. Modular led lighting systems
WO2016079900A1 (ja) * 2014-11-19 2016-05-26 アイリスオーヤマ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
JP6519769B2 (ja) * 2014-11-26 2019-05-2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照明器具
JP6566189B2 (ja) * 2015-03-05 2019-08-28 東芝ライテック株式会社 照明器具
JP6849413B2 (ja) * 2016-11-29 2021-03-24 京セラ株式会社 試料保持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14766B2 (en) * 2006-06-29 2009-11-10 Harvatek Corporation Modular illumination device with adjustable lighting angles
JP2009129859A (ja) * 2007-11-27 2009-06-11 Toshiba Lighting & Technology Corp 照明器具
US8100560B2 (en) * 2008-01-16 2012-01-24 Lights, Camera, Action Llc Submersible high illumination LED light source
JP4880637B2 (ja) * 2008-03-31 2012-02-22 株式会社イネックス 遠距離到達led照明器具
DE102008017613B4 (de) * 2008-04-04 2010-12-16 Insta Elektro Gmbh Leuchtbaugruppe
JP4338768B1 (ja) * 2008-08-12 2009-10-07 兵治 新山 発光装置
JP2010073649A (ja) * 2008-09-22 2010-04-02 San Buraito:Kk 照明装置
JP4974993B2 (ja) * 2008-10-02 2012-07-11 京都電機器株式会社 検査用線状照明装置
US8246212B2 (en) * 2009-01-30 2012-08-21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LED optical assembly
US20120069248A1 (en) * 2009-06-15 2012-03-22 Sharp Kabushiki Kaisha Illumination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US8348461B2 (en) * 2009-10-30 2013-01-08 Ruud Lighting, Inc. L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ccurate lens alignmen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44963A1 (en) 2013-10-02
JP2013201081A (ja) 2013-10-03
US20130250574A1 (en) 2013-09-26
JP6055607B2 (ja) 2016-1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733639U (zh) 照明单元及照明装置
CN202691795U (zh) 照明单元及照明装置
JP3180028U (ja) 軽量鉄骨グリッドランプ
US20090109676A1 (en) Loop led light
US20110075416A1 (en) LED illumination device having two sides illumination
RU2013150193A (ru) Осветите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на основе светоизлучающих диодов с матрицей светоизлучающих диодов с высокой плотностью потока
JP6585695B2 (ja) 照明装置
CN207298764U (zh) 一种led蜡烛灯
CN201575354U (zh) 发光二极管模组
US20100309653A1 (en) Solar-lamp assembly
US20140098532A1 (en) Multiple Diode LED Flameless Candle
TW201200803A (en) LED lamp
KR200459122Y1 (ko) 발광 다이오드 조명장치
CN209510677U (zh) 侧向导光的发光风扇
CN207975490U (zh) 一种可组合拼接的高光效防眩光led模组结构
CN201715409U (zh) 内置式柔光led日光灯
JP2011146712A (ja) 発光装置のためのパッケージのフレーム
JP6768903B2 (ja) 照明装置
CN201336305Y (zh) 带灯杯的菱形led模组
CN209782269U (zh) 一种可调色温的灯具
CN107246587A (zh) 一种led蜡烛灯
WO2012165786A3 (ko) 발광다이오드 램프
JP6272447B2 (ja) 照明装置
CN202884862U (zh) 一种led球泡灯的散热器
CN202132775U (zh) Led景观灯串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213

Termination date: 2019070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