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716122U - 钻刃研磨机的置钻装置 - Google Patents

钻刃研磨机的置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716122U
CN202716122U CN 201220355286 CN201220355286U CN202716122U CN 202716122 U CN202716122 U CN 202716122U CN 201220355286 CN201220355286 CN 201220355286 CN 201220355286 U CN201220355286 U CN 201220355286U CN 202716122 U CN202716122 U CN 2027161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ll
drill bit
level
boring
ja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35528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福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122035528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7161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7161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71612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钻刃研磨机的置钻装置,包括一工具盒,容置有多支的钻头;一置钻座,配置于该工具盒的旁侧;一影像视觉器,设置于该置钻座的旁侧,并使该置钻座介设于该工具盒与该影像视觉器之间;一夹钻器,配置于该影像视觉器的旁侧,并使该影像视觉器介设于该置钻座与该夹钻器之间,该夹钻器并提供一置钻位置;一夹爪,邻近配置于该工具盒、置钻座、影像视觉器与夹钻器之间,该夹爪移动工具盒中的钻头至该置钻座上挺立,以取得该竖直向钻头的一底部的准位,来掌握待磨钻头的总长度,进而辩识其刃部的精确位置。

Description

钻刃研磨机的置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钻刃研磨机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钻刃研磨机的置钻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钻刃研磨机是用于研磨钻头的刃部用的专用机具,其具备有高速转动的砂轮,可以将已事先架设于机具上的钻头研磨出所需精度的刃部,以便使用钻头的刃部来进行钻孔加工。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许多需求实施钻孔加工的被加工物,例如是由多层电路复合而成的PCB板,其为了导通层与层之间的微小电路的通孔,通常必须使用一种刃部直径大约仅有0.1至1.0mm的微细钻头来进行钻设加工,才能符合所需。
由于,微细钻头的刃部精度要求较高,因此专用于研磨微细钻头的钻刃研磨机的加工精度也就相对的提高。且知,以微细钻头而言,钻刃研磨机除了在产制微细钻头当时,对所述钻头的刃杆端部进行一次研磨而形成刃部外,当所述钻头在经过多次的钻孔加工的后,其刃部会产生磨耗而丧失钻孔精度,此时,业者会使用钻刃研磨机对已磨耗的钻头的刃部进行二次研磨的加工,使其刃部再次回复可供钻凿正确孔径精度的精度;此外,基于钻头的刃杆的长度够长,上述二次研磨的情形,也经常一而再的发生于三次甚至是四次以上的多次研磨现象,以便延长所述钻头的使用寿命。
接着,请参阅图1,揭示传统钻头接受多次研磨期间的总长度比较示意图。如图所示,图中(a)部分显示钻头1a接受一次研磨后的总长度为h1,(b)部分显示钻头1b接受二次研磨后的总长度为h2,(c)部分显示钻头1c接受三次研磨后的总长度为h3。其中h1>h2>h3,由此即知,所述钻头的总长度将随着研磨次数的增加而愈来愈短,此一现象,将导致总长度不一致的所述钻头,在架置于钻刃研磨机上等待再次研磨时,钻刃研磨机难以辩识刃部的精确位置的问题。
综上所述,如何在钻刃研磨机上掌握待磨钻头的总长度,进而辩识其刃部的精确位置,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必须研议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所述钻头经过一次以上研磨后总长度不一致而导致钻刃研磨机难以辩识钻头的刃部的精确位置的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在未知待磨钻头的总长度的情况下,事先取得所述钻头的柄体底部所提供的均一位置作为基准面,以便于在研磨前进一步量测取得待磨钻头的总长度,有助于钻刃研磨机在研磨钻头的刃部前,能够事先精确地辩识出刃部的真实位置。
依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钻刃研磨机的置钻装置,其技术手段包括:
一工具盒,容置有多支阵列排组的竖直向钻头;
一置钻座,配置于该工具盒的旁侧;
一影像视觉器,设置于该置钻座的旁侧,并使该置钻座介设于该工具盒与该影像视觉器之间;
一夹钻器,配置于该影像视觉器的旁侧,并使该影像视觉器介设于该置钻座与该夹钻器之间,该夹钻器并提供一置钻位置;
一夹爪,邻近配置于该工具盒、置钻座、影像视觉器与夹钻器之间,该夹爪移动工具盒中的竖直向钻头至该置钻座上呈挺立状态,以取得该竖直向钻头的一底部的准位;
其中,该置钻座旁侧配置有一旋转夹持器,用以夹持并转动该置钻座上的竖直向钻头成为一水平向钻头,该夹爪并移动该水平向钻头至该影像视觉器旁侧,检知该水平向钻头的一总长度,该夹爪依据该总长度而移动该水平向钻头至该夹钻器的置钻位置,用以取得该水平向钻头的一刃部的准位。
所述钻刃研磨机的置钻装置,其中,所述夹爪包含一第一夹爪,邻近配置于工具盒与置钻座之间,所述竖直向钻头是通过第一夹爪的撷取而移动至置钻座上呈挺立状态。
所述钻刃研磨机的置钻装置,其中,所述夹爪包含一第二夹爪,邻近配置于置钻座、影像视觉器与夹钻器之间,所述水平向钻头是通过第二夹爪的撷取而移动至影像视觉器旁侧,且所述水平向钻头是通过第二夹爪而移动至置钻位置。
所述钻刃研磨机的置钻装置,其中,所述底部是竖直向钻头的一柄体的底面。
所述钻刃研磨机的置钻装置,其中,所述置钻座是经由一竖直向驱动器的带动而确立所述置钻位置以及刃部的准位。
所述钻刃研磨机的置钻装置,其中,所述竖直向驱动器还包含带动置钻座至一卸钻位置,所述置钻位置提供旋转夹持器夹持竖直向钻头,且所述卸钻位置提供旋转夹持器转动竖直向钻头成为水平向钻头。
所述钻刃研磨机的置钻装置,其中,所述水平向钻头的总长度,是由所述水平向钻头的一柄体的底面延伸至该刃部的距离。
所述钻刃研磨机的置钻装置,其中,所述夹钻器具有一能够固定及释放水平向钻头的置钻槽,所述水平向钻头是通过柄体植入置钻槽中并移动至置钻位置,进而取得刃部的准位。
所述钻刃研磨机的置钻装置,其中,所述夹钻器具有多个,并且间隔地配置于钻刃研磨机的一加工转台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钻刃研磨机的置钻装置,能针对经过一次以上研磨过后的钻头于再次接受研磨时,得以有效地预先检知待磨钻头的刃部的精确位置,特别是总长度不一致的微细钻头的刃部的精确位置,以促进钻刃研磨机的给钻、磨钻及卸钻的自动化作业程序得以快速且精确地顺利进行,并且提升钻刃研磨机在检测及研磨钻刃时的优良率。
以上所述的装置的技术手段及其产生效能的具体实施细节,请参照下列实施例及附图加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钻头接受多次研磨期间的总长度比较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待研磨钻头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执行置钻程序的加工区站的规划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置钻程序的流程图;
图5a至图5k是执行图4程序的动态解说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执行置钻程序中夹爪的配置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置钻装置的俯视配置示意图;
图8是图7的前视配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钻头1、1a、1b、1c;柄体10;底部11;杆部12;刃部13;竖直向钻头100;水平向钻头110;进料区2;工具盒20;滑台21;滑轨22;转向区3;置钻座30;基准面31;竖直向驱动器32;上死点32a;下死点32b;旋转夹持器33;旋转气压缸33a;气压夹头33b;检测区4;影像视觉器40;可视范围41;置钻区5;夹钻器50;置钻槽51;加工转台52;夹爪6;第一夹爪61;第二夹爪62;工作机台7;砂轮8;总长度H、h1、h2、h3;深度W;主实施例的步骤说明S1至S4。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由现有技术中已经可以了解钻头在经过一次以上研磨后的总长度并不一致,因此在利用钻刃研磨机进行研磨所述钻头前,必须先将总长度不一致的待磨钻头架置于一机械坐标的基准位置上,以便量测待磨钻头的总长度,进而利于取得钻头刃部的精确位置,随后将已知总长度及刃部位置的钻头位移至一利于研磨的置钻位置,以便于精确地研磨出所需刃部。
为能实施本实用新型的钻刃研磨机的置钻装置,在此,先说明本实用新型的钻刃研磨机的置钻程序,请合并参阅图2至图5k。其中,图2揭示出本实用新型待研磨钻头的示意图,图3揭示出本实用新型执行置钻程序的加工区站的规划示意图,图4揭示出本实用新型置钻程序的流程图,图5a至图5k,分别揭示出执行图4程序的动态解说示意图。
请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是以微细钻头为例,作为后述待研磨的钻头1的说明,其具有一柱型的柄体10,柄体10的底部11提供一平面状的底面,且柄体10的顶部延伸形成一直径小于柄体10的圆柱形杆部12,该杆部12实质上是作为钻杆用,且杆部12的顶端形成一尖椎状的刃部13,该刃部13实质上是由两相对称的第一刃面与第二刃面(属现有技术,故未揭示于附图)构成,本实用新型中所指的刃部13是指由两相对应的第一刃面相交接的最顶端的刃尖位置。依此,不论本实用新型说明的钻头1是预备要进行第一次或二次以上的研磨加工,该钻头1皆具备由底部11至刃部13之间所构成的总长度H,且由现有技术中了解,钻头的总长度H会随着钻头1接受研磨的次数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再者,本实用新型是取用柄体10的平面状底部11来作为量测钻头总长度H的基准面,合先叙明。
为利于说明本实用新型执行置钻时的程序,请参阅图3,说明本实用新型可以事先在钻刃研磨机的工作机台上规划出多个加工区站,其包括在所述工作机台上以线性配置方式依序形成一进料区2、一转向区3、一检测区4及一置钻区5。其中,在本实用新型揭露前已周知的是,该进料区2可源源不断的提供待研磨的钻头;一般而言,所述钻头是以阵列方式事先被排整于一工具盒20中,并且呈刃部13朝上挺立的垂置形态,因此,在本实用新型中定义工具盒20中的钻头为竖直向钻头100;如此,便于钻刃研磨机能够检知工具盒20中各竖直向钻头100的靶位,而自工具盒20中逐一的撷取各竖直向钻头100进行加工;还有,该检测区4中通常配置有影像视觉器(CCD)40,也是周知用来检知刃部13的技术应用;但是,特别关于转向区3、置钻区5的技术应用,还有关于上述进料区2、转向区3检测区4及置钻区5之间的相对配置关系及其用以执行置钻的程序,确实是本实用新型首次揭露的特征技术部分,详如后述。
依据上述,请配合着图4,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置钻程序,包括执行步骤S1至步骤S4,其中:
步骤S1:取得钻头底部的准位。
由图2及图3中已了解钻头1或竖直向钻头100的底部11是呈平面状,且其底部11是埋置于工具盒20中,仅显露出部分柄体10及杆部12在工具盒20的外。依此,本实用新型可利用钻刃研磨机上配置的自动置钻装置(容后详述)而自动地逐一撷取工具盒20中的竖直向钻头100。
请参阅图5a,说明所述自动置钻装置包含可在X-Z轴向自动位移的夹爪6,该夹爪6能自动嵌夹显露于工具盒20的外的竖直向钻头100的柄体10部位,进而撷取工具盒20中的竖直向钻头100,并沿着X-Z轴向移动至前述的转向区3,在移动过程中,夹爪6始终保持竖直向钻头100的刃部13朝上(即Z方向)且底部11朝下(即-Z方向)的状态。
请参阅图5b,说明所述转向区3提供一平坦状的基准面31作为钻刃研磨机的机械坐标上的置钻原点;更进一步的说,该基准面31可以是形成于一置钻座30中,该置钻座30能以开设置埋槽的形式,且于埋槽底部形成基准面31而据以实施。上述夹爪6是移动竖直向钻头100至转向区3,使竖直向钻头100的底部11能立置于该基准面31上,以取得该底部11的准位;所述准位,意指由该基准面31提供自动研磨机能够确立竖直向钻头100的底部11的原点坐标的基准位置。随后,请参阅图5c,说明竖直向钻头100的底部11立置于基准面31后,所述夹爪6便释放竖直向钻头100。
由于取得所述钻头的底部11的准位后,必须进行变换钻头方向的步骤,为了便于实施,可由上述图5b及图5c中了解,该置钻座30实质上可以是连结于一线性位移元件上,并经由该线性位移元件的带动而确立所述竖直向钻头100的底部11的准位。所述可动式元件于实施上可以是一竖直向驱动器32,更进一步地说,该竖直向驱动器32可以是一气压缸,通过该竖直向驱动器32可于Z方向的一上死点32a与一下死点32b之间往复式的位移;当置钻座30被移动至上死点32a时,即能定位基准面31于一利于钻刃研磨机判读的原点坐标上,进而提供竖直向钻头100的底部11取得机械坐标上一致性的基准面31的准位;另当置钻座30被移动至下死点32a时(如图5e所示),即能提供出一卸钻位置,以便于实施后述变换钻头方向的步骤。
步骤S2:变换钻头方向。
请参阅图5d及图5e,说明所述转向区3还提供一可夹式转动元件,于实施上,所述可夹式转动元件可以是一旋转夹持器33,更进一步地说,该旋转夹持器33可以是由一尾部衔接旋转气压缸33a而带动转动的气压夹头33b构成;当上述置钻座30移动至上死点32a而取得竖直向钻头100的底部11的准位的后,且在置钻座30移动至下死点32b前,该旋转夹持器33的气压夹头33b能夹持住竖直向钻头100的柄体10(如图5d所示);随后,置钻座30才移动至下死点32b的所述卸钻位置(如图5e所示),使竖直向钻头100的柄体10及底部11皆脱离了置钻座30及其基准面31。
接着,请参阅图5f,说明当置钻座30移动至下死点32b的所述卸钻位置的后,已夹持住上述竖直向钻头100的柄体10的气压夹头33b,会通过旋转气压缸33a的带动,而将气压夹头33b上的竖直向钻头转动成水平向钻头110。其间,由于旋转夹持器33(属市购品)中的旋转气压缸33a具有精确地带动气压夹头33b定格旋转九十度角的能力,因此能够将竖直向钻头精确地转动成水平向钻头110,并且使该水平向钻头110的刃部13朝向进料区2的方向(即X方向),且其底部11是朝向检测区4的方向(即-X方向)。
在此,必须附带说明的是,上述置钻座30以及移动置钻座30至下死点32b所提供的卸钻位置,只是一较佳实施例而已;实质上,当基准面31被设定成原点坐标而不动的情况下,仍可通过其它例如是在置钻座30的基准面31的双侧开设连通槽的实施方式等,而使得旋转夹持器33在带动竖直向钻头100转动成水平向钻头110的过程中不受到置钻座30的阻碍。因此,本实用新型上述变换钻头方向的程序,应该排除受到基准面31或其置钻座30是否为可动形式的条件所拘束。
步骤S3:检知钻头总长度。
请合并参阅图5g至图5j,说明上述在X-Z轴向能自动位移的夹爪6,可移动至所述转向区3与检测区4之间,且当旋转夹持器33中的气压夹头33b将竖直向钻头转动成水平向钻头110后,且在气压夹头33b尚未释放水平向钻头110的前,所述夹爪6能即时地夹持住水平向钻头110(如图5g所示),随后气压夹头33b才释放水平向钻头110(如图5h所示)。
接着,请参阅图5i,说明已夹持住水平向钻头110的夹爪6,在气压夹头33b已释放水平向钻头110后,能朝着检测区4的方向(即-X方向)直接地将水平向钻头110的底部11移动至检测区4,此时,夹爪6仍夹持住水平向钻头110,使该底部11坐落于检测区4中所配置的影像视觉器40的可视范围41内,检知底部11准位。
再来,请参阅图5j,说明已夹持住水平向钻头110的夹爪6,在检测区4检知底部11准位后,接着将水平向钻头110的刃部13移动至检测区4,此时,夹爪6仍夹持住水平向钻头110,使该刃部13坐落于检测区4中所配置的影像视觉器40的可视范围41内,检知刃部13准位。
由于,钻头杆部10的长度会随着研磨次数的增减而有长短的别,但其长短变化并不剧烈,而且影像视觉器40的可视范围41正好可以提供不同总长度的钻头的底部11及刃部13依序坐落于该范围内,以便检知底部11及刃部13的精确位置,使钻刃研磨机能方便地计算出所述待磨钻头的总长度H(如图2所示),并作为后续在研磨前取得刃部13准位的依据。
步骤S4:取得刃部的准位。
请参阅图5k,说明上述在X-Z轴向能自动位移的夹爪6,可在所述检测区4与置钻区5之间移动,因此当刃部13坐落于检测区4中的水平向钻头110,在检知钻头总长度后,可继续通过夹爪6的夹持,而直接地朝着置钻区5方向(即-X方向)而将水平向钻头110的底部11移动至置钻区5中的一个置钻位置。在实施上,所述置钻位置可以是由一夹钻器50所提供,该夹钻器50可以是一种通过气压驱动多爪式夹口自动张开及缩口的工具(属市购品),且该夹口内形成有一呈水平方向开设置钻槽51,提供水平向钻头110的柄体10植入的用,由此,通过多爪式夹口的缩、张控制,而于置钻槽51内夹持固定及释放水平向钻头110;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置钻槽51具有一大于钻头的柄体10可植入的深度W,以便于钻刃研磨机能够依据已检知的所述待磨钻头的总长度H,而移动水平向钻头110,使其柄体10植入置钻槽51中,进而取得显露在夹钻器50的外的刃部13的准位。
在本实用新型中,上述夹钻器50即是当作钻头在接受研磨时的固定器使用,因此通过上述步骤4来取得刃部13的准位后,实际上已经可提供钻刃研磨机的砂轮进行研磨该刃部13了。更进一步的说,基于钻刃研磨机的工作机台上的空间配置以及磨钻效率,所述夹钻器50可以有多个,并且间隔配置于钻刃研磨机的一个加工转台52周边,通过加工转台的定角度转动,而将已经取得准位的水平向钻头110的刃部13旋移至配置有砂轮机的相对位置,以利加快钻刃逐一且快速地接受研磨的效率。
请参阅图6,揭示出本实用新型执行置钻程序中夹爪的配置示意图,说明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实施中,所述夹爪6实质上可以包含一第一夹爪61及一第二夹爪62。其中,第一夹爪61可配置于进料区2与转向区3之间,所述进料区2中的竖直向钻头100是通过第一夹爪61的撷取而移动至转向区3;第二夹爪62可配置于转向区3、检测区4及置钻区5之间,所述转向区3中的水平向钻头110是通过第二夹爪62的撷取而移动至检测区4,并且通过第二夹爪62而将检测区4中的水平向钻头110移动至置钻位置。如此,能减少夹爪撷取钻头后的移动行程,以维持所述钻头的底部11及其刃部13依序校对至准位过程的精度。
另一方面,请合并参阅图7及图8;其中,图7揭示出本实用新型置钻装置的俯视配置示意图,图8揭示出图7的前视配置示意图,说明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钻刃研磨机的置钻装置。该置钻装置包括于钻刃研磨机的一工作机台7上配置所述工具盒20、置钻座30、影像视觉器40、夹钻器50及夹爪6。其中:
该工具盒20是摆置于进料区2的中。更具体的说,进料区2的中设有一可串列地摆放若干个工具盒20的进料滑台21,该滑台21滑设于滑轨22上,通过该滑台21于滑轨22上的逐次进位移动,促使各工具盒20中阵列排组的多支待磨的竖直向钻头100能够逐排、逐次的进位移动至夹爪6可撷取的位置。
该置钻座30是设置于转向区3的中而坐落于工具盒20的旁侧,置钻座30中能以开设置埋槽的形式为例而形成所述基准面31,据使经由夹爪6撷取而至的竖直向钻头100的底部11能立置于该基准面31上(如图5a所示),进以取得该底部11的准位。进一步的说,置钻座30的底部可以连结由气压缸制成的竖直向驱动器32,而使置钻座30往复于上死点32a与下死点32b之间位移(如图5b至图5e所示)。如此实施,即能实现上述步骤S1中取得钻头底部准位的程序,特别是于上死点32a时提供竖直向钻头100的底部11取得基准面31的准位(如图5b所示),相对地,于下死点32a时提供变换钻头方向步骤所需的卸钻位置(如图5e所示)。
该置钻座30旁侧配置有旋转夹持器33,具体的说,旋转夹持器33是设置于转向区3的中而坐落于置钻座30的稍上方;旋转夹持器33包含有旋转气压缸33a,能带动气压夹头33b转动。据此,使得竖直向钻头100的底部11在取得准位的后,旋转夹持器33的气压夹头33b能夹持住竖直向钻头100,使得所述置钻座30提供的基准面31能移动至卸钻位置而脱离竖直向钻头100,并且使得旋转夹持器33的气压夹头33b能接着转动竖直向钻头100成为一水平向钻头110(如图5d至图5f所示),进而使得上述步骤S2中变换钻头方向的程序得据以实施。
该影像视觉40器是设置于检测区4的中而坐落于该置钻座30的旁侧,使得置钻座30介设于工具盒20与影像视觉器40之间。依此,通过夹爪6的搬移,促使水平向钻头110的底部11及刃部13能依序移动至影像视觉40的可视范围41内,检知底部11及刃部13的精确位置(如图5g至图5j所示),进而使得步骤S3中检知钻头总长度H的程序得据以实施。
该夹钻器50是设置于置钻区5的中而坐落于该影像视觉器40的旁侧,使得影像视觉器40介设于置钻座30与夹钻器50之间,且夹钻器50形成有置钻位置固定水平向钻头110的柄体10。进一步的说,所述置钻位置是由夹钻器50提供,夹钻器50上具有可自动张、缩的气压夹口,夹口内形成有水平方向的置钻槽51。依此,通过夹爪6的搬移,水平向钻头110的柄体10能植入置钻槽51中接受夹持(如图5k所示),进而使得步骤S4中取得刃部13的准位的程序得据以实施。附带说明的是,上述夹钻器50可以有多个并且间隔配置于钻刃研磨机的加工转台52周边(如图7及图8所示),通过加工转台52的定角度转动,而将已经取得准位的水平向钻头110的刃部13旋移至配置有研磨用砂轮8的相对位置,进行钻刃研磨加工。
上述置钻装置的实施中,可以只在钻刃研磨机的工作机台7上配置一组具有X-Z轴向自动位移能力的夹爪6,使夹爪6邻近配置于该工具盒20、置钻座30、影像视觉器40与夹钻器50之间,以便通过夹爪6移动工具盒20中的竖直向钻头100至置钻座30上挺立,以取得竖直向钻头100的底部11的准位,并通过夹爪6将水平向钻头110至影像视觉器40旁侧,检知水平向钻头110的总长度H,而且通过夹爪6依据该总长度H而移动水平向钻头110至该夹钻器50的置钻位置,取得水平向钻头110的刃部13的准位。
此外,如前述图6所示实施例中,说明该夹爪6包含第一夹爪61及第二夹爪62的配置方式,实施上也可相应的配置于钻刃研磨机的工作机台7上而取代该夹爪6,同属本装置可据以实施的技术揭露。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钻刃研磨机的置钻装置,可解决所述钻头经过一次以上研磨后总长度H不一致而导致钻刃研磨机难以辨识钻头的刃部13的精确位置的问题,特别是利用影像视觉器40检知钻头底部11及刃部13位置后以确知钻头1的总长度H,并进一步掌握钻头1植入夹钻器50中的置钻位置,以确知钻头1的刃部13的准位,依此,对于钻刃研磨机的磨钻效率及优良率而言,确具贡献。
然而,以上所述置钻装置的实施细节,如有揭露不足之处,可参照上述置钻程序的实施说明而获得充分了解,且上述实施说明也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凡其他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下而完成的等效修饰或置换,均应包含于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钻刃研磨机的置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工具盒,容置有多支阵列排组的竖直向钻头;
一置钻座,配置于该工具盒的旁侧;
一影像视觉器,设置于该置钻座的旁侧,并使该置钻座介设于该工具盒与该影像视觉器之间;
一夹钻器,配置于该影像视觉器的旁侧,并使该影像视觉器介设于该置钻座与该夹钻器之间,该夹钻器并提供一置钻位置;
一夹爪,邻近配置于该工具盒、置钻座、影像视觉器与夹钻器之间,该夹爪移动工具盒中的竖直向钻头至该置钻座上呈挺立状态,以取得该竖直向钻头的一底部的准位;
其中,该置钻座旁侧配置有一旋转夹持器,用以夹持并转动该置钻座上的竖直向钻头成为一水平向钻头,该夹爪并移动该水平向钻头至该影像视觉器旁侧,检知该水平向钻头的一总长度,该夹爪依据该总长度而移动该水平向钻头至该夹钻器的置钻位置,用以取得该水平向钻头的一刃部的准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钻刃研磨机的置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爪包含一第一夹爪,邻近配置于工具盒与置钻座之间,所述竖直向钻头是通过第一夹爪的撷取而移动至置钻座上呈挺立状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钻刃研磨机的置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爪包含一第二夹爪,邻近配置于置钻座、影像视觉器与夹钻器之间,所述水平向钻头是通过第二夹爪的撷取而移动至影像视觉器旁侧,且所述水平向钻头是通过第二夹爪而移动至置钻位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钻刃研磨机的置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是竖直向钻头的一柄体的底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钻刃研磨机的置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置钻座是经由一竖直向驱动器的带动而确立所述置钻位置以及刃部的准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钻刃研磨机的置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向驱动器还包含带动置钻座至一卸钻位置,所述置钻位置提供旋转夹持器夹持竖直向钻头,且所述卸钻位置提供旋转夹持器转动竖直向钻头成为水平向钻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钻刃研磨机的置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向钻头的总长度,是由所述水平向钻头的一柄体的底面延伸至该刃部的距离。
8.如权利要求7所述钻刃研磨机的置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钻器具有一能够固定及释放水平向钻头的置钻槽,所述水平向钻头是通过柄体植入置钻槽中并移动至置钻位置,进而取得刃部的准位。
9.如权利要求1所述钻刃研磨机的置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钻器具有多个,并且间隔地配置于钻刃研磨机的一加工转台上。
CN 201220355286 2012-07-20 2012-07-20 钻刃研磨机的置钻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7161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355286 CN202716122U (zh) 2012-07-20 2012-07-20 钻刃研磨机的置钻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355286 CN202716122U (zh) 2012-07-20 2012-07-20 钻刃研磨机的置钻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716122U true CN202716122U (zh) 2013-02-06

Family

ID=476179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355286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716122U (zh) 2012-07-20 2012-07-20 钻刃研磨机的置钻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716122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67820A (zh) * 2012-07-20 2014-02-12 姚福来 钻刃研磨机的置钻方法及其装置
CN103567821A (zh) * 2013-11-05 2014-02-12 明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钻头研磨机
CN106863074A (zh) * 2016-10-17 2017-06-20 鼎灿企业有限公司 一种钻针之研磨装置
CN107900853A (zh) * 2017-11-24 2018-04-13 李大德 钨针自动磨尖设备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67820A (zh) * 2012-07-20 2014-02-12 姚福来 钻刃研磨机的置钻方法及其装置
CN103567821A (zh) * 2013-11-05 2014-02-12 明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钻头研磨机
CN106863074A (zh) * 2016-10-17 2017-06-20 鼎灿企业有限公司 一种钻针之研磨装置
CN107900853A (zh) * 2017-11-24 2018-04-13 李大德 钨针自动磨尖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716122U (zh) 钻刃研磨机的置钻装置
CN103759941B (zh) 一种精密主轴回转精度检测方法
CN104057370B (zh) 一种高精度数控圆柱滚子精磨超精一体机床
CN103567821A (zh) 一种全自动钻头研磨机
CN203579326U (zh) 一种全自动钻头研磨机
CN105397145B (zh) 一种柴油机气缸盖旋转钻孔加工控制系统
EP3006176B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forming a hole through a glass plate
CN105033819A (zh) 用于轴承环的磨床以及在该磨床中设定相切状态的方法
CN105127924A (zh) 一种用于刀具磨损检测的夹具
CN102642159A (zh) 钻头的自动校位研磨方法
CN105364536A (zh) 一种移动式旋转工装
CN110114188A (zh) 用于控制机床的方法
AU2019211984B2 (en) Machine tool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processing of a material-removing rotational tool
TW201603943A (zh) 自動化鑽針研磨系統
KR101079764B1 (ko) 드릴비트의 재연마 방법 및 시스템
CN202910662U (zh) 钻刃研磨装置
CN103567820A (zh) 钻刃研磨机的置钻方法及其装置
KR101265767B1 (ko) 마이크로 드릴 플로터 가공용 지그
CN109571107B (zh) 孔系中心找正装置及找正方法
CN106312573A (zh) 一种倒内锥孔加工装置以及加工检测方法
CN107717628A (zh) 一种四工位手动分度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3639463B (zh) 一种用于制动鼓加工的液压卡盘夹具
CN114952424B (zh) 一种用于高端设备制造的工件孔径检测修复装置
CN102350657A (zh) 一种修磨带护锥中心钻的方法
CN102922377A (zh) 自动研磨微细钻刃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206

Termination date: 20140720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