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687647U - 张力测定装置及纱线卷绕装置 - Google Patents
张力测定装置及纱线卷绕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687647U CN202687647U CN 201220358975 CN201220358975U CN202687647U CN 202687647 U CN202687647 U CN 202687647U CN 201220358975 CN201220358975 CN 201220358975 CN 201220358975 U CN201220358975 U CN 201220358975U CN 202687647 U CN202687647 U CN 20268764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yarn
- tension
- wall portion
- determining apparatu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ce Measurement Appropriate To Specific Purpo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张力测定装置以及以及具备其的纱线卷绕装置。张力传感器(6)为测定沿纱线通道行走的纱线(Y)的张力的张力测定装置。张力传感器(6)具备底座(20),安装在底座(20)上、因纱线(Y)的接触而变形的变形部(30),以及向底座(20)的安装有变形部(30)的空间(S)吹气的送风机构(70)。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定沿纱线通道行走的纱线的张力的张力测定装置以及具备这样的张力测定装置的纱线卷绕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从喂纱筒管将纱线卷绕到卷装上的纱线卷绕装置为我们所知。在这样的纱线卷绕装置中,为了测定由张力付与部付与的纱线的张力,有时搭载张力测定装置。例如,在日本特开平10-38722号公报中记载了具备行走的纱线接触的导纱器、支承导纱器的支承体、安装支承体的弹性板、安装了弹性板的内壳体、收容内壳体的外壳体、以及填充在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的树脂层的张力传感器。在该张力传感器中,根据弹性板的应变检测纱线的张力。
但是,特开平10-38722号公报记载的张力传感器存在由纱线产生的飞花附着、堆积在导纱器等上,结果纱线与导纱器的接触状态变化、纱线的张力的测定精度恶化的担忧。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以提供一种能够抑制飞花的附着、堆积而引起的纱线张力的测定精度恶化的张力测定装置以及具备这样的张力测定装置的纱线卷绕装置为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张力测定装置为测定沿纱线通道行走的纱线的张力的张力测定装置,该张力测定装置具备:底座,安装在上述底座上、因上述纱线的接触而变形的变形部,以及,向上述底座的配置有上述变形部的空间吹气的送风机构;上述底座具有:一侧安装有上述变形部的侧壁部,以及从上述侧壁部延伸到上述一侧的上壁部;上述送风机构具有:设置于上述上壁部、朝下侧喷射空气的第1喷射孔,以及,位于上述变形部的下侧地设置于上述侧壁部、朝上述一侧喷射空气的第2喷射孔。
该张力测定装置能够用从送风机构吹出的空气除去配置有变形部的空间内的飞花。因此能够抑制飞花的附着、堆积引起的纱线张力的测定精度恶化。
并且,送风机构优选还可以具有设置在底座上的空气流路。根据该结构,能够减少零部件的数量、谋求结构的简单化或省空间化。
并且,根据该结构,能够效率良好地将空间内的飞花除去。
并且,张力测定装置还具备使变形部的纱线接触的接触部露出的状态下覆盖变形部的盖体。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飞花附着、堆积在变形部中的接触部以外的部分上。
并且,张力测定装置也可以还具备配置在变形部与第1喷射孔之间、将纱线引导到接触部的导板。根据该结构,从第1喷射孔喷射的空气被导板分散从而防止直接喷射到接触部上,因此能够抑制飞花从盖与变形部的间隙进入盖内。
并且,张力测定装置也可以还具备:设置在上述上壁部上、与上述纱线接触的上侧导纱器,从上述侧壁部延伸到上述一侧的下壁部,设置在上述下壁部上、与上述纱线接触的下侧导纱器。根据该结构,能够用从第2喷射孔喷射的空气将落下并容易附着、堆积在下侧导纱器上的飞花除去。
并且,送风机构可以在纱线被切断时吹气。或者,送风机构也可以每规定时间吹气。根据该结构,能够将吹气的定时抑制在必要最小限度。
本实用新型的纱线卷绕装置具备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张力测定装置以及卷绕纱线的卷绕部。根据该结构,由于具备能够像上述那样精度良好地测定纱线的张力的张力测定装置,因此能够实现以规定张力的纱线的卷绕。
并且,纱线卷绕装置也可以还具备沿纱线通道配置在张力测定装置的上游侧、对纱线付与规定张力的张力付与部。根据该结构,由于能够根据精度良好地测定的纱线的张力反馈控制张力付与部,因此能够更确实地实现以规定的张力的纱线的卷绕。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能够抑制飞花的附着、堆积引起的纱线张力的测量精度的恶化的张力测定装置以及具备这样的张力测定装置的纱线卷绕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形态的纱线卷绕装置的卷绕单元的主视图;
图2为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形态的张力测定装置的张力传感器的纵剖视图;
图3为沿图2的Ⅲ-Ⅲ线的张力传感器的剖视图;
图4为图2的张力传感器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形态。另外,在各图中给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添加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1所示,卷绕单元(纱线卷绕装置)1为从喂纱筒管B将纱线Y卷绕到卷装P上的装置。喂纱筒管B在上一道工序的细纱机形成,例如在放置到托盘上的状态下从细纱机搬送。另外,通过并列设置多个卷绕单元1从而构成自动络纱机。
在卷绕单元1中沿纱线Y的行走路径(即纱线通道)从上游侧(这里为下侧)开始依次设置有筒管支持部2、纱线退绕辅助装置3、预清纱器4、栅栏式张力器(张力付与部)5、张力传感器(张力测定装置)6、下纱捕捉装置7、捻接器8、切断器9、清纱器11、上纱捕捉装置12和卷绕部13。这些各结构安装在机台14上。并且,在卷绕单元1中设置有控制卷绕单元1的各结构的控制部15以及显示卷绕单元1的动作状况等的显示器(显示部)16。控制部15在与控制整个自动络纱机的控制装置之间收发有关络纱动作的种种信息。
筒管支承部2以使喂纱筒管B直立的状态支承喂纱筒管B。纱线退绕辅助装置3用配置在喂纱筒管B上方的筒状部件控制从喂纱筒管B上退绕下来的纱线Y的气圈。栅栏式张力器5通过用由梳齿状的固定栅栏和可动栅栏构成的一对栅栏将纱线Y保持成锯齿形从而付与行走的纱线Y规定的张力。张力传感器6为测定沿纱线通道行走的纱线Y的张力的装置。控制部15根据用张力传感器6测定到的纱线Y的张力,给行走的纱线Y付与规定张力地反馈控制栅栏式张力器5。
预清纱器4用夹着纱线通道以规定的间隔配置的一对限制部件预先限制比规定值大的纱疵的通过。清纱器11在纱线Y的卷绕中检测大肚纱等纱疵。切断器9在用预清纱器4限制纱疵通过时或者用清纱器11检测到纱疵时,将纱线切断。捻接器8在用切断器9切断纱线Y时或者纱线Y断纱时将喂纱筒管B侧的纱端与卷装P侧的纱端拼接在一起。
下纱捕捉装置7能够以轴线α为中心沿上下方向转动地构成,在其转动端设置有吸引口7a。吸引口7a在捻接器8的上部与预清纱器4的下部之间转动。上纱捕捉装置12能够以轴线β为中心向上下方向转动地构成,在其转动端设置有吸引口12a。吸引口12a在捻接器8的下部与卷绕部13之间转动。由此,下纱捕捉装置7向下方向转动用吸引口7a吸引喂纱筒管B侧的纱端,然后向上方向转动,将喂纱筒管B侧的纱端交给捻接器8。另一方面,上纱捕捉装置12向上方向转动用吸引口12a吸引卷装P侧的纱端,然后向下方向转动将卷装P侧的纱端交给捻接器8。
卷绕部13将从喂纱筒管B退绕下来的纱线Y卷绕到卷装P上形成满卷卷装P。卷绕部13具有形成了滚筒槽17a的卷绕鼓17、以及能够旋转地支承卷装P的摇架18。摇架18使卷装P的表面以适当的接触压与卷绕鼓17的表面接触。卷绕部13通过用电动机旋转驱动卷绕鼓17并使卷装P从动旋转,从而使纱线Y以规定的宽度横动并将纱线Y卷绕到卷装P上去。
接着更详细地说明上述张力传感器6。张力传感器6,沿纱线通道,上游侧为下侧,其相反的一侧为上侧。另外,在以下说明中,为了方便相对于张力传感器6的纱线通道将纱线Y导入导出的一侧称为前侧,将其相反的一侧称为后侧。
如图2和图3所示,张力传感器6具备用金属整体成型的底座20。底座20具有侧壁部21、上壁部22和下壁部23。侧壁部21沿上下方向竖设。上壁部22从侧壁部21的上端部的后侧部分沿水平方向延伸到一侧(纱线通道侧)。下壁部23从侧壁部21的下端部的后侧的部分沿水平方向延伸到一侧。纱线通道在侧壁部21的一侧沿上下方向延伸。上壁部22在纱线通道跟前终止,下壁部23具有纱线通道通过的切口23a。切口23a在前侧开口。
底座20还具有后壁部24、纵壁部25和横壁部26。后壁部24从侧壁部21的后端部的上侧的部分延伸到一侧。纵壁部25相对于侧壁部21在另一侧沿上下方向延伸。横壁部26从纵壁部25的下端部延伸到前侧,与侧壁部21的下端部相连。
因纱线Y的接触而变形的变形部30位于上壁部22与下壁部23之间地安装在侧壁部21的一个侧面21a上。即,变形部30配置在由侧壁部21、上壁部22、下壁部23和后壁部24围成的空间S内。变形部30具有由金属一体地成型的负载传感器部31和杆部34,更详细为如下地构成。
即,负载传感器部31的前端部(一端部)31a用螺栓32安装在侧壁部21的侧面21a的上下方向大致中央部。负载传感器部31形成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长方体形状,在其侧面通过例如印刷等设置应变片33。杆部34的后端部(另一端部)34b连接在负载传感器部31的后端部(另一端部)31b上。杆部34形成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圆柱状(但是后端部34b为长方体状),在其前端部(一个端部)34a上设置有从另一侧(侧壁部21侧)与纱线Y接触的接触部36。接触部36用与纱线Y的摩擦阻力小、并且磨损小的陶瓷等材料形成为圆筒状,在其周面上设置有使纱线Y稳定地接触的槽36a。
从另一侧与纱线Y接触的上侧导纱器51安装在底座20的上壁部22的一侧的端部。在上侧导纱器51与张力传感器6外侧的空间之间不存在遮挡物。另一方面,从另一侧与纱线Y接触的下侧导纱器52安装在底座20的下壁部23的切口23a中。上侧导纱器51和下侧导纱器52用与纱线Y的摩擦阻力低、并且磨损小的陶瓷等材料形成为板状。由此,沿纱线通道行走的纱线Y与杆部34的接触部36、上侧导纱器51和下侧导纱器52这三个地方接触,以规定角度弯曲,根据纱线Y的张力通过杆部34在负载传感器部31中产生应变。并且,当负载传感器部31中产生应变时,与负载传感器部31的应变量相对应的电信号从应变片33输出。
根据变形部30的变形将纱线Y的张力作为电信号检测的检测部40安装在底座20的横壁部26的上表面26a上。检测部40具有壳体41和电路板43,更详细为如下地构成。
即,对底座20并设在另一侧的壳体41的安装部41a用螺栓42安装在横壁部26的上表面26a上。壳体41用树脂形成为长方体箱形。为了将纱线Y的张力作为电信号检测,处理该电信号的电路板43收容在壳体41内。电路板43通过线路44与应变片33电连接,从应变片33获取与负载传感器部31的应变量相对应的电信号,根据该电信号将纱线Y的张力作为电信号输出。
如图2和图4所示,在底座20的上侧横跨侧壁部21的上端面21b和上壁部22的上表面22a地配置有导板53。导板53在将纱线Y导入张力传感器6的纱线通道之际将纱线Y引导到上侧导纱器51。导板53用螺栓54固定在侧壁部21的上端面21b上。在导板53与上壁部22之间以及在导板53与上侧导纱器51之间设置有一点间隙。
另一方面,在底座20的下侧配置有当将纱线Y导入张力传感器6的纱线通道之际将纱线Y引导到下侧导纱器52中的导板55。导板55安装在设置于卷绕单元1的机台14侧的基座14a上。张力传感器6通过基座14a用螺栓56(参照图3)安装在底座20的横壁部26的下表面26b上从而支承在基座14a上。
如图3和图4所示,用树脂形成的盖61用螺栓62安装在底座20的侧壁部21的前端面21c上。盖61在底座20的上壁部22与下壁部23之间覆盖变形部30。在盖61上形成有让支承纱线Y的杆部34的前端部34a突出的凹部61a。具有粘附性的圆环形弹性部件63通过一点点间隙包围杆部34地配置在凹部61a的底面上。在该状态下,用树脂形成的包围部件64嵌入凹部61a中。由此,能够防止飞花进入覆盖变形部30的盖61内而使纱线Y的张力测量精度恶化。包围部件64在使杆部34的接触部36露出的状态下覆盖杆部34的前端部34a。用以上的包围部件64和盖61构成盖体60。盖体60在使纱线Y接触的接触部36在变形部30露出的状态下覆盖变形部30。
在将纱线Y导入张力传感器6的纱线通道之际将纱线Y引导到杆部34的接触部36的导板57(参照图2)安装在盖61和包围部件64上。在导板57上设置有纱线通道通过的切口57a。
如图2所示,在底座20上设置有送风机构70。送风机构70为主要向空间S吹气的机构。送风机构70具有第1空气流路71、第2空气流路72和第3空气流路73。
第1空气流路71沿上下方向延伸地形成在纵壁部25内。第1空气流路71的上端部71a不贯穿纵壁部25的上面地在纵壁部25上表面的跟前终止。第1空气流路71的下端部71b贯穿纵壁部25的下面,通过壳体41与卷绕单元1的空气供给源(未图示)连接。
第2空气流路72从第1空气流路71的上端部71a延伸到一侧地形成在纵壁部25的上端部、侧壁部21的上端部和上壁部22上。第2空气流路72中的一侧端部72b不贯穿上壁部22的侧面地在上壁部22的侧面跟前终止。在第2空气流路72的一侧端部72b上设置有下侧开口的第1空气喷射孔(第1喷射孔)74和上侧开口的第3空气喷射孔(第3喷射孔)75。第1空气喷射孔74在上壁部22的下表面22b开口。即,在第1空气喷射孔74与变形部30之间配置有导板57。第3空气喷射孔75在上壁部22的上表面22a上开口。
第3空气流路73从第1空气流路71的下端部71b分支并延伸到一侧地形成在侧壁部21的下端部内。在第3空气流路73的端部设置有朝一侧开口的第2空气喷射孔(第2喷射孔)76。第2空气喷射孔76配置在侧面21a上,相对于变形部30位于下侧、并且相对于下侧导纱器52位于上侧。在第2空气喷射孔76与张力传感器6外侧的空间之间不存在遮挡物。
送风机构70吹气的定时由控制部15控制。例如,送风机构70在纱疵检测时或断纱时等纱线Y被切断时吹气地控制。或者,送风机构70也可以每规定时间(例如每3分钟)吹气地控制。
在这种结构的张力传感器6中,沿纱线通道行走的纱线Y与杆部34的接触部36、上侧导纱器51和下侧导纱器52这三个部位接触,以规定的角度弯曲,根据纱线Y的张力通过杆部34在负载传感器部31产生应变。并且,当与负载传感器部31的应变量相对应的电信号从应变片33输出时,电路板43根据与负载传感器部31的应变量相对应的电信号,将纱线Y的张力作为电信号输出。这样,由于变形部30由负载传感器部31和杆部34构成,因此张力传感器6能够根据负载传感器部31的应变容易并且确实地将纱线Y的张力作为电信号检测。
并且,本实施形态的张力传感器6根据来自控制部15的指令从空气供给源以规定的定时给第1空气流路71提供空气。提供给第1空气流路71的空气的一部分经过第2空气流路72。经过第2空气流路72的空气从第1空气喷射孔74朝空间S内喷射到下侧,并且从第3空气喷射孔75经过上壁部22与导板53之间的间隙喷射到上侧导纱器51周围。
从第1空气喷射孔74喷射到空间S内的空气朝导板57喷射,被导板57分散。被导板57分散的空气从导板57的切口57a等绕回到导板57的下方,经过接触部36的周围到达空间S的下部。由此,在空间S内浮游的飞花或附着、堆积在接触部36、盖61和包围部件64等上的飞花被从第1空气喷射孔74喷射的空气除去。并且,由于如上所述在上侧导纱器51与张力传感器6之间不存在遮挡物,因此附着、堆积在上侧导纱器51上的飞花被从第3空气喷射孔75喷射的空气排出到张力传感器6外侧的空间内。
提供给第1空气流路71的空气的其他部分经过第3空气流路73从第2空气喷射孔76喷射到一侧。由于如上所述第2空气喷射孔76与张力传感器6外侧的空间之间不存在遮挡物,因此空间S下部的飞花被从第2空气喷射孔76喷射的空气排出到张力传感器6外侧的空间内。并且,由于下侧导纱器52设置在下壁部23的切口23a中,因此不直接与张力传感器6外侧的空间接触,落下的飞花容易附着、堆积。与此不同,本实施形态的张力传感器6由于对下侧导纱器52从第2空气喷射孔76直接喷射空气,因此附着、堆积在下侧导纱器52上的飞花被从第2空气喷射孔76喷射的空气排出到张力传感器6外侧的空间内。
以上,本实施形态的张力传感器6能够用从送风机构70吹出的空气除去配置有变形部30的空间S内的飞花。因此能够抑制由飞花附着、堆积引起的纱线张力的测定精度的恶化。
尤其在张力传感器6中,如上所述附着、堆积在接触部36、上侧导纱器51和下侧导纱器52上的飞花被从送风机构70吹出的空气良好地除去,因此接触部36、上侧导纱器51和下侧导纱器52中的摩擦系数和弯曲角度等接触状态保持良好。
并且,张力传感器6中,由于送风机构70具有设置在底座20上的第1空气流路71、第2空气流路72和第3空气流路73,因此能够减少零部件的数量、谋求结构的简单化和省空间化。
并且,张力传感器6由于底座20具有在一侧安装有变形部30的侧壁部21,从侧壁部21延伸到一侧的上壁部22以及从侧壁部21延伸到一侧的下壁部23;送风机构70具有设置在上壁部22上、将空气喷射到下侧的第1空气喷射孔74,相对于变形部30位于下侧地设置在侧壁部21上、将空气喷射到一侧的第2空气喷射孔76;因此如上所述能够用从第1空气喷射孔74喷射的空气将在空间S内浮游的飞花或附着、堆积在接触部36、盖61和包围部件64等上的飞花除去,能够用从第2空气喷射孔76喷射的空气将空间S下部的飞花排出到张力传感器6外侧的空间内,因此能够效率良好地除去空间S内的飞花。
并且,由于张力传感器6还具备在变形部30中纱线接触的接触部36露出的状态下覆盖变形部的盖61和包围部件64,因此能够抑制飞花附着、堆积在变形部30中接触部36以外的部分上。
并且,张力传感器6由于还具备配置在变形部30与第1空气喷射孔74之间、将纱线引导到接触部36的导板57,因此从第1空气喷射孔74喷射的空气被导板57分散,防止直接喷射到接触部36上,因此能够抑制飞花从盖61和包围部件64与变形部30的间隙进入盖61和包围部件64内。
并且,张力传感器6由于还具备设置在上壁部22上、与纱线Y接触的上侧导纱器51和设置在下壁部23上、与纱线Y接触的下侧导纱器52,因此能够用从第2空气喷射孔76喷射的空气将落下并容易附着、堆积在下侧导纱器52上的飞花除去。
并且,张力传感器6中,送风机构70被在检测纱疵时或断纱时等纱线被切断的情况下吹气地控制。或者,张力传感器6中送风机构70被每规定时间吹气地控制。因此,能够将吹气的定时抑制在必要最小限度,能够抑制空气使纱线的张力测定受不良影响。
并且,本实施形态的卷绕单元1具备有张力传感器6和卷绕纱线的卷绕部13,能够像上述那样用张力传感器6精度良好地测定纱线的张力,因此能够实现以规定张力的纱线的卷绕。
并且,卷绕单元1由于能够根据用张力传感器6精度良好地测定的纱线Y的张力反馈控制栅栏式张力器5,因此能够确实地实现以规定张力的纱线Y的卷绕。
以上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形态,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形态。例如,上述实施形态中,沿纱线通道张力传感器6的上游侧为下侧,其相反的一侧为上侧,但这也可以反过来。
并且,也可以使用所谓盘式传感器等能够对沿纱线通道行走的纱线Y付与规定的张力的其他的张力付与部取代栅栏式张力器5。
Claims (8)
1.一种张力测定装置,测定沿纱线通道行走的纱线的张力,其特征在于,
该张力测定装置具备:底座,安装在上述底座上、因上述纱线的接触而变形的变形部,以及,向上述底座的配置有上述变形部的空间吹气的送风机构;
上述底座具有:一侧安装有上述变形部的侧壁部,以及从上述侧壁部延伸到上述一侧的上壁部;
上述送风机构具有:设置于上述上壁部、朝下侧喷射空气的第1喷射孔,以及,位于上述变形部的下侧地设置于上述侧壁部、朝上述一侧喷射空气的第2喷射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张力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使上述变形部的上述纱线接触的接触部露出的状态下覆盖上述变形部的盖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张力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配置在上述变形部与上述第1喷射孔之间、将上述纱线引导到上述接触部的导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张力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张力测定装置还具备:
上侧导纱器,设置于上述上壁部,与上述纱线接触;
下壁部,从上述侧壁部延伸到上述一侧;以及
下侧导纱器,设置于上述下壁部,与上述纱线接触。
5.一种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张力测定装置,以及卷绕上述纱线的卷绕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送风机构在上述纱线被切断时吹气。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送风机构每规定时间吹气。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沿上述纱线通道配置在上述张力测定装置的上游侧、对上述纱线付与规定张力的张力付与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6523/2011 | 2011-09-21 | ||
JP2011206523A JP2013068485A (ja) | 2011-09-21 | 2011-09-21 | テンション測定装置及び糸巻取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687647U true CN202687647U (zh) | 2013-01-23 |
Family
ID=475432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220358975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687647U (zh) | 2011-09-21 | 2012-07-23 | 张力测定装置及纱线卷绕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13068485A (zh) |
CN (1) | CN202687647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217336A (zh) * | 2018-03-07 | 2018-06-29 | 青岛宏大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新型直线式纱线张力加压装置 |
CN111751036A (zh) * | 2020-07-20 | 2020-10-09 | 徐州凯工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络筒机的张力传感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19107712A1 (de) | 2019-03-26 | 2020-10-01 | Saurer Spinning Solutions Gmbh & Co. Kg |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Spleißverbindung an einer Arbeitsstelle einer Textilmaschine sowie Arbeitstelle einer Textilmaschine |
-
2011
- 2011-09-21 JP JP2011206523A patent/JP2013068485A/ja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2
- 2012-07-23 CN CN 201220358975 patent/CN202687647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217336A (zh) * | 2018-03-07 | 2018-06-29 | 青岛宏大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新型直线式纱线张力加压装置 |
CN111751036A (zh) * | 2020-07-20 | 2020-10-09 | 徐州凯工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络筒机的张力传感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3068485A (ja) | 2013-04-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687647U (zh) | 张力测定装置及纱线卷绕装置 | |
CN101549807B (zh) | 自动络筒机 | |
EP2998257B1 (en) | Yarn monitoring device and yarn winding machine | |
CN101759062B (zh) | 纱线卷绕装置及自动络纱机 | |
US4673138A (en) | Apparatus for preventing scatter of fly in winder | |
EP2690048B1 (en) | Yarn winding machine | |
CN103502127B (zh) | 纱线卷绕装置、自动络纱机及纤维机械 | |
CN101348200B (zh) | 纱线卷绕装置 | |
CN202865461U (zh) | 纺纱机 | |
JP2008290872A (ja) | ワキシング装置 | |
CN103569796A (zh) | 纱疵检测装置及卷绕装置 | |
CN104860114A (zh) | 纱线卷绕装置 | |
CN103569780A (zh) | 驱动状态检测装置、卷绕单元、卷绕机、纺纱单元及纺纱机 | |
CN104828649A (zh) | 纱线捕捉装置以及纱线卷取机 | |
JP5926225B2 (ja) | 給糸装置及び給糸方法 | |
JP7085937B2 (ja) | 糸から糸欠陥をクリアリング除去する装置 | |
JP2013249189A (ja) | 糸巻取装置、糸巻取方法、及び、糸巻取システム | |
CN202717439U (zh) | 张力测定装置及纱线卷绕装置 | |
CN103010839A (zh) | 纱线卷取装置以及张力确认方法 | |
CN101706337A (zh) | 丝、纱、线微张力在线检测装置 | |
CN103484990A (zh) | 纺纱单元以及纺纱机 | |
CN103898641A (zh) | 纺纱机 | |
CN100506676C (zh) | 用于平行自动络筒机的自动换筒器 | |
US20040262443A1 (en) | Device for storing a cable | |
CN202754620U (zh) | 纱线卷取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23 Termination date: 2021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