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686977U - 一种汤圆包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汤圆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686977U
CN202686977U CN 201220309252 CN201220309252U CN202686977U CN 202686977 U CN202686977 U CN 202686977U CN 201220309252 CN201220309252 CN 201220309252 CN 201220309252 U CN201220309252 U CN 201220309252U CN 202686977 U CN202686977 U CN 2026869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rice dumpling
template
sweet
dump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30925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继勇
赵定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JULONG BIOLO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JULONG BIOLO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JULONG BIOLO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JULONG BIOLO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309252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6869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6869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68697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ereal-Derived Produc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汤圆包,包括包装外壳和盛放在包装外壳内部的汤圆,所述汤圆为熟制汤圆;所述包装外壳内部还设置有盛放模板,该盛放模板上间隔设置有凹槽,该凹槽的个数与所述熟制汤圆的个数相同,所述凹槽的深度大于或等于熟制汤圆的直径;所述熟制汤圆对应放置在凹槽中。本实用新型在包装外壳内设置用于放置汤圆的盛放模板,由于盛放模板上间隔设有多个凹槽,所以能够很好地将汤圆进行定位。使用本实用新型中的盛放模板无论是盛放熟制汤圆,或是盛放由于存储环境改变而融化的速冻汤圆,均能够有效地避免汤圆与汤圆之间的相互接触,防止粘连。本实用新型还特意将汤圆进行熟制加工,以此为消费者提供一种即开即食的汤圆速食产品。

Description

一种汤圆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包装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汤圆包。
背景技术
汤圆是中国的一种传统美食,以其粘糯的口感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但是按照现有工艺制作出的汤圆均以生汤圆的形式进行贩卖。为了保证生汤圆能够长期保存,无论是散装或是袋装均为速冻汤圆。消费者在购买速冻汤圆后,一方面需要自己进行后续加工,将其煮熟后才能食用;另一方面,如果没有将速冻汤圆及时的冷冻,又不能尽快的进行烹饪加工,速冻汤圆便会因为温度的升高而融化变形,最终会影响口感,甚至无法食用。所以现有的速冻汤圆不仅不方便携带,而且无法满足人们即开即食的需求。对于外出又想食用汤圆的人们来说,难免产生诸多的不便。从另一个角度来讲,速冻汤圆因为需要特点的储藏环境,并且需要后续加工,所以对于汤圆的广泛销售产生了一定的制约。
通过了解现有速冻汤圆产品可知,现有速冻汤圆均以散装或是袋装的形式进行贩卖,而袋装汤圆仍然是散装的形式进行封装。这样包装后的速冻汤圆会产生的问题是,当速冻汤圆存储环境温度升高时,速冻汤圆会融化。由于速冻汤圆是采用糯米为原料制作而成,所以速冻汤圆溶化后,水分会使汤圆相互粘连在一起,不方便加工、保存以及影响产品的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汤圆包,能够有效防止汤圆之间相互粘连。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汤圆包,包括包装外壳和盛放在包装外壳内部的汤圆,所述汤圆为熟制汤圆;所述包装外壳内部还设置有盛放模板,该盛放模板上间隔设置有凹槽,该凹槽的个数与所述熟制汤圆的个数相同,所述凹槽的深度大于或等于熟制汤圆的直径;所述熟制汤圆对应放置在凹槽中。
进一步,所述盛放模板上表面与下表面之间的厚度与所述凹槽的深度相同,凹槽的开口边沿与盛放模板的上表面平齐,凹槽的底面与盛放模板的下表面平齐。
进一步,所述盛放模板上表面与下表面之间的厚度小于所述凹槽的深度,凹槽的开口边沿与盛放模板的上表面平齐,凹槽的底面超出盛放模板的下表面所处的平面。
进一步,所述盛放模板上设置有盖帽,盖帽的个数与凹槽相对应,并且盖帽覆盖于凹槽的开口处。
进一步,所述凹槽至少有4个,凹槽排列的形状为,纵列与横排之间夹角为90°。
进一步,所述凹槽至少有4个,凹槽排列的形状为,纵列与横排之间夹角大于或小于90°。
进一步,所述包装外壳为包装盒或包装袋。
进一步,所述包装盒的开口处设置有拉条。
进一步,所述包装袋的边沿处设置有锯齿条。
汤圆为熟制汤圆,该熟制汤圆的加工方法具体步骤为:
备料:将糯米掺水后加工成汤圆;
预煮:将汤圆放入煮锅中加水烧开,待汤圆浮出水面1-2mins后从汤锅中捞出;
冷却:将捞出后的汤圆立即放入15-30℃的冷水中进行冷却降温,汤圆与水的比例为1:20,每次冷却的时间为10-30s,得到熟制汤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包装外壳内设置用于放置汤圆的盛放模板,由于盛放模板上间隔设有多个凹槽,所以能够很好地将汤圆进行定位。使用本实用新型中的盛放模板无论是盛放熟制汤圆,或是盛放由于存储环境改变而融化的速冻汤圆,均能够有效地避免汤圆与汤圆之间的相互接触,防止粘连。本实用新型还特意将汤圆进行熟制加工,以此为消费者提供一种即开即食的汤圆速食产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二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三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四中凹槽布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五中凹槽布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包装外壳,2、熟制汤圆,3、盛放模板,4、凹槽,5、盖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路是,通过设置能够间隔汤圆的部件,使汤圆与汤圆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有效防止汤圆相互粘连。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参见图1,一种汤圆包,包括包装外壳1和盛放在包装外壳1内部的汤圆,其中,包装外壳1可以为包装盒也可以为包装袋。包装袋内部还设置有盛放模板3,该盛放模板3用来盛放汤圆,最主要的是能够将汤圆之间相互间隔开来。为了达到这样一个目的,在盛放模板3上间隔设置多个凹槽4,由于汤圆需要一一对应的放置在凹槽4中,所以凹槽4的个数与汤圆的个数相同,并且凹槽4的直径与汤圆的直径相匹配,以便汤圆的放置。由于汤圆柔软易变形,为了防止受到挤压,凹槽4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汤圆的直径。
实施例一
参见图2,盛放模板3上表面与下表面之间的厚度与所述凹槽4的深度相同,凹槽4的开口边沿与盛放模板3的上表面平齐,凹槽4的底面与盛放模板3的下表面平齐。盛放模板3的厚度与凹槽4的深度相同,这样的设置是为了在凹槽4设置数量较少或凹槽4设置不对称的情况下,能够将盛放模板3平稳放置,不至于使汤圆从盛放模板3中掉出。
实施例二
参见图3,盛放模板3上表面与下表面之间的厚度小于所述凹槽4的深度,凹槽4的开口边沿与盛放模板3的上表面平齐,凹槽4的底面超出盛放模板3下表面所处的平面。盛放模板3的厚度小于凹槽4的深度,这样的设置是为了在凹槽4设置数量较多或凹槽4对称设置的情况下,通过盛放模板3自己本身就可以平稳放置,无需设置其他部件来是其保持平稳,故在此基础上减少盛放模板材料的使用,进而可以降低成本。
实施例三
参见图4,为了对加强食品卫生的保证,盛放模板3上设有盖帽5,该盖帽5对应设置在凹槽4上。盖帽5可以悬于凹槽4的上方,通过一边与盛放模板3固定来稳定自身所处位置;盖帽5也可以为铝箔纸,使其整个覆盖于凹槽4的开口处,并与盛放模板3连接。盖帽5的设置一方面提高了食品的卫生安全,另一方面能够有效防止汤圆从半球形凹槽4中掉落。
实施例四
参见图5,图中凹槽4至少设置有4个,凹槽4排列的形状为,纵列与横排之间夹角为90°,盛放模板3上凹槽4的设置规格可以是2*2、4*4等,但也并不局限于上述规格。
实施例五
参见图6,图中凹槽4同样至少设置有4个,但是凹槽4排列的形状为圆形,即纵列与横排之间夹角大于或小于90°。这样的排列可以在有限的面积上设置更多的凹槽4,以达到节省材料,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凹槽4能够满足汤圆直径在5-30mm内的任意规格,例如10mm、15mm、20mm、25mm或30mm。当然,凹槽4的规格大小完全可以根据市场以及用户的需要进行调整,并不局限于上述所提出的这几种规格。
本实用新型中包装外壳1上可以设置有撕拉部件,撕拉部件的作用在于方便包装外壳1的开启,能够很顺利将盛有汤圆的盛放模板3从包装外壳1中取出。
撕拉部件可以为拉条。拉条设置在包装盒的开口处,并且拉条的两个长向边沿与包装外壳1之间间断连接。当给拉条施加拉力时,拉条可以间断连接处与包装盒分离,最终达到开启包装外壳1的目的。
撕拉部件也可以为设置在包装袋边沿的锯齿条,由于锯齿条上两个锯齿之间为锐角,当施加一定的拉力,包装袋便会在此处受到一个较大的剪切力,最终达到开启包装外壳1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中无论包装外壳1是盒状还是袋状、包装袋,亦或是盛放模板3,其制作的原料可以为纸质、塑料等便于携带、运输、不以损坏、符合食品监测的材质。
为了能够将汤圆制作成为一种可以即开即食的产品,所以在本实用新型中盛放的汤圆为熟制汤圆2,该熟制汤圆2的加工方法具体步骤为:
1、备料:将糯米掺水后加工成汤圆;
2、预煮:将汤圆放入煮锅中加水烧开,待汤圆浮出水面1-2mins后从汤锅中捞出;
3、冷却:将捞出后的汤圆立即放入15-30℃的冷水中进行冷却降温,汤圆与水的比例为1:20,每次冷却的时间为10-30s,得到熟制汤圆2。
为了使熟制汤圆2具有更好的口感,可以选用下述加工方法中的优选参数:
1、预煮:袋汤圆浮出水面1.5mins后从汤锅中捞出;
2、冷却:将捞出后的汤圆立即放入20℃的冷水中冷却20s,得到熟制汤圆2。
通过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完全可以达到间隔汤圆,使其不会相互粘连的目的。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将现有速冻汤圆加工为熟制汤圆2的方法,使本实用新型中的汤圆成为一种能够即开即食的汤圆,极大的方便了消费者的食用。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汤圆包,包括包装外壳(1)和盛放在包装外壳(1)内部的汤圆,其特征在于:所述汤圆为熟制汤圆(2);所述包装外壳(1)内部还设置有盛放模板(3),该盛放模板(3)上间隔设置有凹槽(4),该凹槽(4)的个数与所述熟制汤圆(2)的个数相同,所述凹槽(4)的深度大于或等于熟制汤圆(2)的直径;所述熟制汤圆(2)对应放置在凹槽(4)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汤圆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盛放模板(3)上表面与下表面之间的厚度与所述凹槽(4)的深度相同,凹槽(4)的开口边沿与盛模板(3)的上表面平齐,凹槽(4)的底面与盛放模板(3)的下表面平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汤圆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盛放模板(3)上表面与下表面之间的厚度小于所述凹槽(4)的深度,凹槽(4)的开口边沿与盛放模板(3)的上表面平齐,凹槽(4)的底面超出盛放模板(3)的下表面所处的平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汤圆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盛放模板(3)上设置有盖帽(5),盖帽(5)的个数与凹槽(4)相对应,并且盖帽(5)覆盖于凹槽(4)的开口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汤圆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4)至少有4个,凹槽(4)排列的形状为,纵列与模排之间夹角为90°。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汤圆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4)至少有4个,凹槽(4)排列的形状为,纵列与横排之间夹角大于或小于90°。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汤圆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外壳(1)为包装盒或包装袋。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汤圆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盒的开口处设置有拉条。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汤圆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袋的边沿处设置有锯齿条。
CN 201220309252 2012-06-28 2012-06-28 一种汤圆包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26869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309252 CN202686977U (zh) 2012-06-28 2012-06-28 一种汤圆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309252 CN202686977U (zh) 2012-06-28 2012-06-28 一种汤圆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686977U true CN202686977U (zh) 2013-01-23

Family

ID=475426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309252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2686977U (zh) 2012-06-28 2012-06-28 一种汤圆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68697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30325A (zh) * 2012-06-28 2012-10-17 成都巨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汤圆包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30325A (zh) * 2012-06-28 2012-10-17 成都巨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汤圆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686977U (zh) 一种汤圆包
CN204056732U (zh) 外卖保温箱
CN204896286U (zh) 一种自热式方便食品
CN102730325B (zh) 一种汤圆包
CN205030661U (zh) 一种自加热餐盒
CN207511108U (zh) 一种易拉热的自热体系及其器具
CN209528218U (zh) 一种微波加热食用的芝士奶酪快餐盒饭
CN206590313U (zh) 拼装式冰淇淋保温包装盒
CN204872145U (zh) 一种用于储存和微波加热食品的包装容器
CN211418143U (zh) 重组鱼
CN210012119U (zh) 加热包装
CN202857732U (zh) 一种开袋即食新鲜腐竹
CN210527079U (zh) 一种免切分凉粉的包装容器
CN214877127U (zh) 一种速食黄焖鸡的包装结构
CN213474160U (zh) 盒装食物的高效加热装置
CN207784931U (zh) 一种便携分体式方便火锅
CN202680436U (zh) 一种即食肠状食品
CN212290838U (zh) 一种使用方便的速冻汤圆托盘
CN217865111U (zh) 一种热封边模具
CN202967156U (zh) 一种冷冻饮品包装杯
CN203016762U (zh) 多用水果刨
CN202552051U (zh) 一种方便米
CN208211862U (zh) 一种婴幼儿用保温碗
CN207595541U (zh) 一种新型面条包装盒
CN207917643U (zh) 一种新型月饼包装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2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40903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