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686254U - 一种安全气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安全气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686254U
CN202686254U CN 201220256484 CN201220256484U CN202686254U CN 202686254 U CN202686254 U CN 202686254U CN 201220256484 CN201220256484 CN 201220256484 CN 201220256484 U CN201220256484 U CN 201220256484U CN 202686254 U CN202686254 U CN 2026862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fety
air bag
detecting device
safety airbag
control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25648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庆祥
林涛
王纯
周大永
刘卫国
赵福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Hangzhou Branch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Hangzhou Branc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Hangzhou Branch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25648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6862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6862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68625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能根据座位上有否乘员而控制安全气囊起爆与否的安全气囊系统,克服了现有安全气囊系统在车辆发生碰撞时,不具有根据座位上有否乘员而控制安全气囊起爆与否的能力的不足。所述的一种安全气囊系统,包括安全气囊、带锁扣的安全带、安全带锁紧检测装置、安全气囊起爆控制模块,安全带锁紧检测装置包括感应端,感应端与安全带的锁扣内表面相连,安全带锁紧检测装置的信号输出端通过车身控制器与一启动开关连接,启动开关与安全气囊起爆控制模块相连,安全气囊起爆控制模块连接安全气囊。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以往安全气囊系统所适用的场合,具有能帮助乘员判断是否系好了安全带、可避免无人座前的安全气囊弹出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安全气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用安全装置系统,尤其涉及一种车用安全气囊系统。
背景技术
安全气囊在生活中已十分常见,车辆在发生碰撞时,所有的安全气囊均会起爆、弹出以保护车内人员。然而,在许多情况下,除驾驶员之外,其余座位上并无乘员,在车辆受到撞击时其余座位前的安全气囊仍然会起爆、弹出。安全气囊是一次性产品,气囊在起爆过一次之后,就不再具有保护能力,当发生碰撞过的车辆进行维修时,每个座位前均须重新安装一套新气囊及感应系统,花费十分巨大,在没有乘员的情况下安全气囊起爆,是一种无谓的浪费。而现有的安全气囊系统在车辆发生碰撞时,不具有根据座位上有否乘员而控制安全气囊起爆与否的能力。
中国专利公开号 CN100537306C,公开日2009年9月9日,发明的名称为司机安全气囊装置结构,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司机安全气囊装置结构,其包括:一点燃一起爆器来产生气体的气体发生器,一被所述气体发生器产生的气体引致向司机膨胀的安全气囊,一覆盖所述气体发生器的罩体,一紧固片,其容纳所述气体发生器、所述安全气囊及所述罩体,并固定在一把手的一覆盖件上,一安装在所述紧固片和一方向盘之间的喇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片的外表面有多于一个紧固夹;所述覆盖件有多于一个与所述紧固夹配对的配对孔;所述喇叭片有一凸片,其顶端形成一角度并有一扣孔;所述方向盘有一凹槽,其形成一凹陷的角度并与所述喇叭片的所述凸片配对。其不足之处仍是当车辆发生碰撞时,不具有根据座位上有否乘员而控制安全气囊起爆与否的能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安全气囊系统在车辆发生碰撞时,不具有根据座位上有否乘员而控制安全气囊起爆与否的能力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根据座位上有否乘员而控制安全气囊起爆与否的安全气囊系统。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安全气囊系统,包括安全气囊、带锁扣的安全带,还包括安全带锁紧检测装置、安全气囊起爆控制模块,所述的安全带锁紧检测装置包括感应端,所述的感应端与安全带的锁扣内表面相连,所述的安全带锁紧检测装置的信号输出端通过车身控制器与一启动开关连接,所述的启动开关与安全气囊起爆控制模块相连,所述的安全气囊起爆控制模块连接安全气囊。这里所述的车身控制器,就是汽车行业中的常用的BCM,能够有效接收外部信号并完成控制输出。当座位上有乘员时,乘员系上安全带并扣上安全带的锁扣,锁扣之间互相压紧的同时也给了感应端一个压力,此时安全带锁紧检测装置的感应端感应到了安全带锁紧的,也即得到了该座位有乘员的信号输入,安全带锁紧检测装置将此信号输至出车身控制器,车身控制器得到信号使启动开关打开,安全气囊起爆控制模块处于工作状态,当车辆意外受到碰撞时,安全气囊起爆控制模块会使安全气囊起爆。如此,可保证只有有乘员的座椅之前的安全气囊会在车辆受到碰撞时起爆、弹出,避免了当汽车受到碰撞时所有的安全气囊均会起爆,充分的避免了无谓的浪费。
作为优选,所述的安全气囊起爆控制模块包括加速度传感器和与加速度传感器串联的起爆开关,所述的起爆开关连接气体发生器,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处于气囊内。当汽车受到碰撞时,瞬时加速度变化极大,此时加速度传感器接收到信号之后,打开起爆开关,起爆开关打开气体发生器,气囊起爆、弹出。
作为优选,所述的加速度传感器处于安全带上贴靠乘员身体的一侧。当车辆受到碰撞时,由于惯性,乘员身体会有继续向前运动的趋势,这个瞬间加速度的变化远远大于一般刹车甚至是紧急刹车时加速度的变化,此时处于安全带上贴靠乘员身体的一侧的加速度传感器可轻易的得到这一变化的数据,从而将输出信号传递给下一个环节。
作为优选,所述的安全带锁紧检测装置包括压力传感器,所述的感应端是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感应头。当安全带的锁扣锁紧时,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感应头受到压力,压力传感器接收到该座有乘员的信号并将其传至车身控制器,车身控制器打开启动开关,保证该乘员座前的安全气囊处于工作状态,当车辆受到碰撞时该安全气囊会起爆。
作为优选,所述的安全带锁紧检测装置还包括一个锁紧指示灯,所述的锁紧指示灯与压力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相连。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座上有乘员时,锁紧指示灯会亮灯,提醒乘员安全带已扣紧、安全气囊处于工作状态,可避免因安全带锁扣的松脱等因素造成不必要的意外。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能帮助乘员判断是否系好了安全带;(2)可避免无人座前的安全气囊不必要的弹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中:安全气囊1、锁扣2、安全带锁紧检测装置3、启动开关4、安全气囊起爆控制模块5、锁紧指示灯6、加速度传感器7、车身控制器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的一种安全气囊系统,包括安全气囊1、带锁扣2的安全带,还包括安全带锁紧检测装置3、安全气囊起爆控制模块5,所述的安全带锁紧检测装置包括感应端,所述的感应端与安全带的锁扣2内表面相连,所述的安全带锁紧检测装置的信号输出端通过车身控制器8与一启动开关4连接,所述的启动开关4与安全气囊起爆控制模块5相连,所述的安全气囊起爆控制模块5连接安全气囊1。这里所述的车身控制器,就是汽车行业中常用的BCM,能够有效接收外部信号并完成控制输出。所述的安全气囊起爆控制模块5包括加速度传感器7和与加速度传感器7串联的起爆开关,所述的起爆开关连接气体发生器,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处于气囊内。所述的加速度传感器7处于安全带上贴靠乘员身体的一侧。所述的安全带锁紧检测装置3包括压力传感器,所述的感应端是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感应头。所述的安全带锁紧检测装置还包括一个锁紧指示灯6,所述的锁紧指示灯6与压力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相连,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座上有乘员时,锁紧指示灯6会亮灯,提醒乘员安全带已扣紧、安全气囊1处于工作状态,可避免因安全带锁扣2的松脱等因素造成不必要的意外。
当本实用新型工作时,与安全带的锁扣2相连的压力传感器检测安全带是否锁紧,当检测到安全带未锁紧,则得到该座位上无乘员的信号,车身控制器不使启动开关4闭合,锁紧指示灯6不亮,安全气囊起爆控制模块5处于关闭状态,此时若车辆发生碰撞,该座位前的安全气囊1不会起爆。因此当车内乘员在系上安全带之后,若未见锁紧指示灯6亮,则需检查安全带是否锁紧。当乘员将安全带锁扣扣紧,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感应头被安全带锁扣压紧时,得到座位上有乘员且安全带已锁紧的信号,压力传感器将此信号输出给车身控制器8,车身控制器得到信号使启动开关4闭合,锁紧指示灯6亮,安全气囊起爆控制模块5处于工作状态,此时若车辆发生碰撞,这个瞬间乘员身体加速度的变化远远大于一般刹车甚至是紧急刹车时加速度的变化,此时处于安全带上贴靠乘员身体的一侧的加速度传感器7可轻易的得到这一变化的数据,从而将信号输出至起爆开关,起爆开关闭合、气体发生器工作、安全气囊1起爆。通过上述过程,可达到当汽车发生碰撞时,有乘员的座前的安全气囊1会起爆、无乘员的座前的安全气囊1不起爆的效果,避免了无谓的浪费。

Claims (5)

1.一种安全气囊系统,包括安全气囊(1)、带锁扣(2)的安全带,其特征是,还包括安全带锁紧检测装置(3)、安全气囊起爆控制模块(5),所述的安全带锁紧检测装置(3)包括感应端,所述的感应端与安全带的锁扣(2)内表面相连,所述的安全带锁紧检测装置的信号输出端通过车身控制器(8)与一启动开关(4)连接,所述的启动开关(4)与安全气囊起爆控制模块(5)相连,所述的安全气囊起爆控制模块(5)连接安全气囊(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气囊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安全气囊起爆控制模块(5)包括加速度传感器(7)和与加速度传感器(7)串联的起爆开关,所述的起爆开关连接气体发生器,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处于气囊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安全气囊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加速度传感器(7)处于安全带上贴靠乘员身体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安全气囊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安全带锁紧检测装置(3)包括压力传感器,所述的感应端是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感应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安全气囊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安全带锁紧检测装置还包括一个锁紧指示灯(6),所述的锁紧指示灯(6)与压力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相连。
CN 201220256484 2012-05-30 2012-05-30 一种安全气囊系统 Expired - Lifetime CN2026862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256484 CN202686254U (zh) 2012-05-30 2012-05-30 一种安全气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256484 CN202686254U (zh) 2012-05-30 2012-05-30 一种安全气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686254U true CN202686254U (zh) 2013-01-23

Family

ID=475419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256484 Expired - Lifetime CN202686254U (zh) 2012-05-30 2012-05-30 一种安全气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68625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46763A (zh) * 2016-04-29 2016-09-21 中国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参数决策的汽车侧气囊实施方法
CN113415251A (zh) * 2021-07-22 2021-09-21 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乘员约束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46763A (zh) * 2016-04-29 2016-09-21 中国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参数决策的汽车侧气囊实施方法
CN113415251A (zh) * 2021-07-22 2021-09-21 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乘员约束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415251B (zh) 一种自适应乘员约束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4627121A (zh) 一种汽车安全带提醒装置
US20110309605A1 (en) Airbag and airbag device
US20140230135A1 (en) Crash protection system
CN202783058U (zh) 汽车安全气囊控制系统
US20180319291A1 (en) Detecting and Signalling the Presence of a Passenger Involuntarily Left Unattended in a Motor Vehicle
CN202686254U (zh) 一种安全气囊系统
US20110203866A1 (en) Seatbelt safet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ignition of automotive vehicles
CN103043022A (zh) 汽车安全气囊控制器
CN201400149Y (zh) 一种气囊控制器
CN207207988U (zh) 一种车辆事故应急服务系统
CN104118383A (zh) 一种安全气囊系统
CN201472300U (zh) 一种能多次使用的汽车安全气袋
CN101284519A (zh) 排气可调气囊装置
CN203267982U (zh) 一种带有传感器的改进型汽车安全带
CN201769782U (zh) 一种安全带控制器及使用这种控制器的安全带装置
CN100581880C (zh) 拉带自动锁死安全气囊
CN108688595A (zh) 轿车溺水救生装置
CN208715147U (zh) 一种采用皮带轮传动机构的安全带监控系统
CN203305948U (zh) 一种新型多防护汽车辅助安全气囊
CN201419688Y (zh) 一种汽车安全气囊控制装置
CN101284520A (zh) 排气可调气囊装置
CN202243310U (zh) 一种汽车点爆控制装置
CN101885316B (zh) 一种爆燃式安全带的爆炸控制方法及其控制装置
CN201095347Y (zh) 安全带控制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23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