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674746U - 独脚架及独脚架脚套 - Google Patents

独脚架及独脚架脚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674746U
CN202674746U CN 201220068474 CN201220068474U CN202674746U CN 202674746 U CN202674746 U CN 202674746U CN 201220068474 CN201220068474 CN 201220068474 CN 201220068474 U CN201220068474 U CN 201220068474U CN 202674746 U CN202674746 U CN 2026747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dal
support body
monopod
unipods support
unipod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06847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永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122006847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6747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6747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67474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独脚架及独脚架脚套,目的是提供一种携带方便、使用灵活的独脚架。比起现有的独脚架,是在其脚架杆体的下端增设了踏板,解决了三脚架携带不方便、使用不灵活,独脚架没有稳定性的缺点。为达到功能目的,包括踏板、云台和长度可调的独脚架,独脚架上增设了踏板,踏板通过轴和独脚架活动连接,踏板和独脚架之间还有定位机构。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便于生产,独脚架可以长时间轻松的保持直立状态,也可以非常灵活的在地面上转动各种角度,且便于携带。

Description

独脚架及独脚架脚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脚架,尤其是一种实用于架置照相机、摄像机等影视器材的独脚架。 
背景技术
目前,脚架技术很多,比如有三脚架、独脚架等,具本人分析后,综合起来看大致存在以下缺陷:1、三脚架架设影视器材是的稳定效果良好,但是笨重不便于携带、改变水平和垂直方向的角度时不够灵活迅速,生产成本也较高;2、独脚架携带便于携带、调整角度灵活,但是没有稳定性,需要长时间使用时必须手扶,费力且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携带方便、使用灵活的独脚架及独脚架脚套。比起现有的独脚架,是在其脚架杆体的下端增设了踏板,解决了三脚架携带不方便、使用不灵活,独脚架没有直立稳定性的缺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独脚架,包括踏板、云台 和长度可调的独脚架体,独脚架体上增设了踏板,踏板通过轴和独脚架体活动连接,踏板和独脚架体之间还有定位机构。 
该独脚架体在安装踏板的一端具有与其轴线垂直的平面端面、球面或者锥形,平面是为了保证脚踩踏下踏板时,由踏板的轴销传递给独脚架体的压力将独脚架体的端面压紧在底面上,以此来稳定独脚架体保持直立状态;端面是球面或者锥形,是为了收起踏板后独脚架体能以球面或者锥形底端为支点在地面上灵活的转动角度。 
踏板的两侧分别有连接臂通过轴活动的连接在独脚架体的下端,定位环套于独脚架体的外周,当把踏板转动到和独脚架体为90度时,定位环下滑,踏板上的凸台顶于定位环上,同时踏板的下底沿顶于独脚架体的外周,这样踏板和独脚架体之间就被固定的垂直定位了,使独脚架体在直立时可以用脚踩踏踏板保证独脚架体保持直立状态。当将定位环沿独脚架体杆向上推动后,踏板便可向独脚架体杆收拢贴合,并将踏板端头插入定位环的踏板孔套内,将踏板和独脚架体固定,以便携带。 
独脚架体的管道内还设置了脚垫,当踏板向独脚架体杆收拢贴合后,    管道内的轴上的凸台便将脚垫顶出独脚架体的管道,独脚架体便可以球面或者锥形底端为支点在地面上灵活的转动角度。 
一种独脚架脚套,包括云台和长度可调的独脚架体,独脚架的立杆下端固定在独脚架脚套内,踏板通过轴和独脚架脚套连接,踏板和独脚架脚套之间还有定位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便于生产,独脚架可以长时间轻松的保持直立状态,也可以非常灵活的在地面上转动各种角度, 且便于携带。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独脚架的第一种实施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独脚架的第二种实施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独脚架的第三种实施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独脚架的第四种实施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独脚架的第五种实施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独脚架的第六种实施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独脚架的第七种实施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独脚架的第八种实施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独脚架的第九种实施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独脚架的第十种实施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独脚架的第十一种实施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独脚架的第十二种实施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独脚架的第十三种实施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独脚架的第十四种实施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独脚架的第十五种实施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的独脚架的第十六种实施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用于本实用新型的独脚架的第一种至第八种实施方案的任意一种的脚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用于本实用新型的独脚架的第一种至第八种和第十五、十六种实施方案的任意一种的脚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的独脚架的第八种实施方案的有一种变形的施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的独脚架的第十三种实施方案的独脚架和脚垫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16任意方案所示,踏板2通过轴3和独脚架体1连接,踏板2和独脚架体1之间有多种形式的定位机构。 
图1、图2所示,踏板2的两侧分别有一连接臂4通过轴3活动的连接在独脚架体1的下端,定位环5套于独脚架体1的外周,在踏板2的两侧分别有一个凸台二7。 
如图3所示,踏板2的两侧分别有一连接臂4通过轴3活动的 连接在独脚架体1的下端,定位环5套于独脚架体1的外周,在踏板2上有凸台一6(凸台一6可以是在踏板2横向的中间位置)。 
图1、图2、图3所示,当把踏板2转动到和独脚架体1为90度的位置时,踏板2上的凸台一6(或凸台二7)顶于定位环5上,同时踏板2的下底沿顶于独脚架体1的外周,这样踏板2和独脚架体1之间就被固定成相互垂直的关系,使独脚架体1在直立时可以用脚踩踏踏板2保证独脚架保持直立状态。当将定位环5沿独脚架体1的架杆向上推动后,踏板2便可向独脚架体1收拢贴合,如图1、图2所示,在定位环5上做有与踏板2的外端端头相配的踏板孔套8,并将踏板2的端头插入定位环5的踏板孔套8内,将两者固定,以便携带。图3所示,定位环5的内径大于独脚架体1架杆的外径且形成的空隙正好能插入踏板2的自由端端头。 
如图4所示,踏板2的两侧分别有一连接臂4通过轴3活动的连接在独脚架体1的下端,独脚架体1上有从其内部伸出的按键12;当从按键12的端面施加压力时按键12能缩、退进独脚架体1内,踏板2就可以以轴3为转动轴与独脚架体1做收拢贴合或分离张开的转动。当转动踏板2与独脚架体1为相互90度的位置时,踏板2的下底沿顶与独脚架体1且按键12弹出卡于连接臂4的上臂面,这样踏板2和独脚架体1之间就被固定成相互垂直的关系;当转动踏板2与独脚架体1收拢贴合时,按键12弹出卡于连接臂4的下臂面,将踏板2和独脚架体1固定,以便携带。 
如图5所示,踏板2通过轴3和独脚架体1的凸耳14连接,定 位块16套装与轴3上,能在轴3上左右滑动;凸耳14的端面具有第一斜面18,踏板2的端面具有第二斜面19,第一斜面18和第二斜面19的宽度≥定位块16的宽度,第一斜面18和第二斜面19相互平行且相对(第一斜面18和第二斜面19也可以改做成缺口的形状)。凸耳14的端面除第一斜面18的部分是与独脚架体1的轴线平行的面、还与踏板2除第二斜面19的部分的平面平行且相对。当定位块16沿轴3滑动到第一斜面18和第二斜面19的位置处时,踏板2能通过轴3和独脚架体1之间自由转动;当定位块16沿轴3滑动到另一边时,定位块16两端端面将分别顶帖与凸耳14和踏板2的端面,把踏板2与独脚架体1固定为相互90度位置,使独脚架体1在直立时可以用脚踩踏踏板2保证独脚架保持直立状态。 
如图6所示,踏板2通过轴3和独脚架体1的凸耳14连接,在踏板2与凸耳14连接的一端侧边带有弹板15,可以是在凸耳14的两侧边都带有弹板15,或是只在凸耳14的一边侧边带有弹板15,弹板15的开口端端头顶于凸耳14的端面上时,把踏板2与独脚架体1固定为相互90度位置,使独脚架体1在直立时可以用脚踩踏踏板2保证独脚架保持直立状态。当向外搬动弹板15的自由端,使顶于凸耳14的端面的弹板15完全移离凸耳14的端面时,踏板2就可以以轴3为转动轴与独脚架体1做收拢贴合或分离张开的转动;在踏板2收拢贴合于独脚架体1后,松开弹板15,弹板15的自由端端头复位并顶于凸耳14的上平面上,将踏板2和独脚架体1固定,以便携带。 
如图7所示,踏板2通过轴3和独脚架体1的凸耳14连接, 定位块16上的连接杆17穿入踏板2的安装孔内,定位块16的相对的两端面分别顶于踏板2的端面和凸耳14的端面上(可以是在踏板2的两侧面都装置定位块16,或是只在踏板2的一边侧面装置定位块16),把踏板2与独脚架体1固定为相互90度位置,使独脚架体1在直立时可以用脚踩踏踏板2保证独脚架保持直立状态。当向外拉动定位块16时,定位块16带动连接杆17从踏板2里滑出,待定位块16完全分离踏板2的端面和(或)凸耳14的端面时,踏板2就可以以轴3为转动轴与独脚架体1做收拢贴合或分离张开的转动;可以在连接杆17和踏板2之间安装弹簧,使其能靠弹力自动复位,在踏板2收拢贴合与独脚架体1后,松开定位块16,定位块16复位并顶于凸耳14的上平面和踏板2的端面之间,将踏板2和独脚架体1固定,以便携带。 
如图8、图19所示,踏板2通过轴3和独脚架体1的凸耳14连接,踏板2的侧边凸出处有销钉孔20,销钉孔20的底部是穿通孔21,穿通孔21的直径小于销钉孔20的直径;与销钉孔20内径形状相配的销钉22穿出销钉孔20插入凸耳14的端面的第一定位孔23或凸耳14的上平面的第二定位孔32,销钉22的后段与穿通孔21的内径相配、且穿出穿通孔21连接手柄24,手柄24的直径大于穿通孔21的内径。踏板2可以以轴3为转动轴与独脚架体1做收拢贴合或分离张开的转动,当踏板2与独脚架体1之间转动为90度的时候,销钉22插入凸耳14的端面的定位孔23,将踏板2与独脚架体1固定为相互90度位置,使独脚架体1在直立时可以用脚踩踏踏板2保 证独脚架保持直立状态;在踏板2与独脚架体1固定为相互90度位置时,拉动手柄24使销钉22退出凸耳14的端面的定位孔23后,转动踏板2,使踏板2与独脚架体1收拢贴合后,再将销钉22插入凸耳14的上平面的定位孔32内,将踏板2和独脚架体1固定,以便携带。为了操作销钉22简便,功能性强,还可以采用压力弹簧,并将压力弹簧的两端分别顶于销钉孔20的底部和销钉22的凸台25处,在拉动手柄24时松开手后销钉22将自动复位插入定位孔23且不会自动滑出。本装置可以只在踏板2的一侧设置一个,也可以分别在踏板2的两侧各设置一个。 
如图9所示,该定位机构是踏板2的一端端头有第一连接臂4、第二连接臂33通过轴3活动的连接在独脚架体1的下端,独脚架体1的下端是斜面或弧面;垫杆9的一端活动的安装在踏板2的平面上(可以以转轴的方式活动连接),另一端是自由端可以在踏板2的平面上自由转动。还可以在垫杆9的固定端设置复位弹簧,让其自由端有一个向独脚架体1的方向转动的恒定力,如果不设置弹簧,即可用手搬动定位。独脚架体1的下端端面是斜面或弧面是为了能使踏板2可以以轴3为转动轴与独脚架体1做收拢贴合或分离张开的转动,转动至相互90度的位置或收拢贴合的位置;当踏板2与独脚架体1转动至相互90度的位置时,独脚架体1的底沿顶于踏板2上、即转动角度不能大于90度,此时垫杆9的自由端嵌入独脚架体1斜面(或弧面)与踏板2的上平面之间,将踏板2与独脚架体1固定为相互90度位置,使独脚架体1在直立时可以用脚踩踏踏板2保证独脚架 保持直立状态。将垫杆9的自由端从独脚架体1斜面(或弧面)与踏板2的上平面之间搬离后,踏板2便可向独脚架体1转动靠拢、贴合。 
如图10、图11所示,踏板2的一端端头有第一连接臂4和第二连接臂33通过轴3活动的连接在独脚架体1的下端,独脚架体1的下端是斜面11或弧面10,独脚架体1的下端端面是斜面或弧面是为了能使踏板2可以以轴3为转动轴与独脚架体1做收拢贴合或分离张开的转动,转动至相互90度的位置或收拢贴合的位置;定位环5套于独脚架体1的外周,踏板2的两侧分别有一个凸台二7且顶于定位环5上。如图10所示,当把踏板转动到和独脚架为90度时,独脚架体1的下端的底沿顶于踏板2上,踏板上的凸台二7顶于定位环5上,这样踏板2和独脚架体1之间就被固定成相互垂直的关系,使独脚架体1在直立时可以用脚踩踏踏板2保证独脚架保持直立状态。当将定位环5沿独脚架体1架杆向上推动后,踏板2便可向独脚架体1收拢贴合,(踏板2端头还可插入定位环5和独脚架体1之间形成的夹缝里将踏板2和独脚架体1固定,以便携带)。图11所示,踏板2在有连接臂4的一端也可以是斜面11,当把踏板2转动到和独脚架为90度时,踏板2的斜面11顶于独脚架体1的斜面11,这样的结构是为了加大独脚架体1和踏板2的顶贴受力的接触面,降低受力点的磨损,其余原理和图10所述相同。 
如图9所示,踏板2的两侧分别有一连接臂4通过轴3活动的连接在独脚架体1的下端;独脚架体1是空心管、在管内装有与其内壁形状相配的脚垫13;脚垫13的上带有拨杆15从独脚架体1的管壁 上做的“Z”形轨道槽14中穿出;脚垫13的底端是球形或者锥形。踏板2可以以轴3为转动轴与独脚架体1做收拢贴合或分离张开的转动,转动至相互90度的位置或收拢贴合的位置。当踏板2与独脚架体1转动至相互90度的位置时,拨动拨杆15使其卡停于“Z”形轨道槽14的上端头,此时拨杆15也将卡压于连接臂4的上平面,这样踏板2和独脚架体1之间就被固定成相互垂直的关系,使独脚架体1在直立时可以用脚踩踏踏板2保证独脚架保持直立状态,同时拨杆15带动脚垫13在独脚架体1的管内向上提升,完全收进独脚架体1内,独脚架体1的底面为平面着地。当拨动拨杆15使其卡停于“Z”形轨道槽14的下端头时,拨杆15将带动脚垫13从独脚架体1的管内向下伸出,为底面是球形或者锥形脚垫13着地,同时踏板2便可向独脚架体1收拢贴合。这样的结构轴3可分为两段,分别装置于独脚架体1的管壁两侧与连接臂4连接,独脚架体1的管内没有轴3伸入。 
如图13、图20所示,踏板2的两侧分别有一连接臂4通过轴3活动的连接在独脚架体1的下端;在独脚架体1管道内的轴3部分有第一平面26,在轴3绕第一平面26九十度的方向上有凸出的脚垫13(脚垫13的底端是球形或者锥形的),在轴3绕脚垫13一百八十度的方向上有第二平面26;独脚架体1管道内的轴向上设置有沿其轴向活动的按键27,按键27具有平面28,平面28顶于轴3的第一平面26或第二平面26。画图13、图20时省去了踏板2,连接臂4和轴3是固定连接的,踏板2可以以轴3为转动轴与独脚架体1做收拢 贴合或分离张开的转动,转动至相互90度的位置或收拢贴合的位置。按键27在原位时其按钮的按压面与独脚架体1的底面相平或陷入独脚架体1的管道内。从按键27的按压面沿独脚架体1的轴向向内按压时,按键27沿独脚架体1的轴向向上运动,同时顶于轴3的平面26的按键27的平面28移离,踏板2便可带动轴3在独脚架体1上转动。压动按键27后,让踏板2与独脚架体1转动至相互90度的位置时,松开按键27,按键27复位,按键27的平面28顶贴于轴3的第二平面26,这样踏板2和独脚架体1之间就被固定成相互垂直的关系,使独脚架体1在直立时可以用脚踩踏踏板2保证独脚架保持直立状态,同时轴3带动脚垫13完全收入独脚架体1的管内,独脚架体1的底面做成平面、以平面着地,这样独脚架体1和踏板2的底面为同一平面,稳定性更好。压动按键27后,按键27的平面28移离轴3的平面26,踏板2便可以以轴3为转动轴与独脚架体1做收拢贴合,同时轴3带动脚垫13转出独脚架体1的底面,为底面是球形或者锥形脚垫13着地,独脚架体1便可以球面或者锥形底端为支点在地面上灵活的转动角度;此时松开按键27,按键27复位,按键27的平面28顶贴于轴3的第一平面26,这样踏板2和独脚架体1之间就被固定为收拢贴合的状态,以便携带。按键27与独脚架体1之间可以设置有弹簧,使按键27有自动复位的功能。 
如图14所示,踏板2的两侧分别有一连接臂4连接轴3后活动的连接在独脚架体1的下端;在独脚架体1管道内的轴3部分有一平面26,在轴3绕平面26九十度的方向上有凸台29;独脚架体1管道 内安装有脚垫13,独脚架体1管道内的管口处的凸沿30,脚垫13的顶端外沿处带有凸沿27、底端可以是球形或者锥形的,脚垫13的凸沿27上的外径与独脚架体1管道内壁相配,脚垫13的脚体与独脚架体1的凸沿30相配,脚垫13可伸出独脚架体1或退进独脚架体1内。脚垫13的顶面顶于轴3的平面26或凸台29的顶端;从独脚架体1的管壁外还穿入了定位钉31、其穿入部分的端头顶于脚垫13的外壁上,定位钉31是以螺纹的形式从独脚架体1的管壁上旋入的(或定位钉31有向独脚架体1内压入的弹力簧保持压力、且定位钉31和独脚架体1之间是滑动的连接关系),定位钉31可以是顶帖于脚垫13的外壁上的,定位钉31还可以是顶入脚垫13的外壁上分布在轴向上的一个以上的定位孔内。绘制的图14上省去了踏板2和连接臂4,连接臂4和轴3是固定连接的,踏板2可以以轴3为转动轴与独脚架体1做收拢贴合或分离张开的转动,转动至相互90度的位置或收拢贴合的位置。定位钉31可以把脚垫13定位在退回独脚架体1内或伸出独脚架体1的状态。把定位钉31向外抽拉时,定位钉31移离脚垫13,踏板2便可带动轴3在独脚架体1上转动。当让踏板2与独脚架体1转动至相互90度的位置时,轴3的平面26朝下同时顶于脚垫13的顶面,脚垫13收回到独脚架体1内,松开定位钉31,定位钉31复位,定位钉31的端头顶于脚垫13的外壁上,将脚垫13定位在独脚架体1内,这样踏板2和独脚架体1之间就被固定成相互垂直的关系,独脚架体1的底面和踏板2的底面形成一个平面,使独脚架体1在直立时可以用脚踩踏踏板2保证独脚架保持直立状态。把定位钉 31向外抽拉,定位钉31移离脚垫13,踏板2便可以以轴3为转动轴与独脚架体1做收拢贴合,同时轴3带动凸台29转动,凸台29将脚垫13顶出独脚架体1的底面,此时松开定位钉31,定位钉31复位,定位钉31的端头顶于脚垫13的外壁上,将脚垫13定位在独脚架体1外,独脚架体1就可以以底面是球形或者锥形脚垫13着地,独脚架体1便可以球面或者锥形底端为支点在地面上灵活的转动角度。定位钉31与独脚架体1之间设置有弹簧,使定位钉31有自动复位的功能。 
如图17所示,独脚架体1管道内的轴3部分有一平面26,在轴3绕平面26九十度的方向上有凸台29;独脚架体1管道内安装有脚垫13、从独脚架体1管道内的管口处的凸沿30处穿出且相配,脚垫13的顶端外沿处带有凸沿27,脚垫13底端可以是球形或者锥形的,脚垫13的顶面顶于轴3的平面26或凸台29的顶端。当轴3的平面26朝下的时候,脚垫13可以收回独脚架体1管道内,独脚架体1可以以底面为平面的形状着地。当轴3凸台29朝下顶于脚垫13的顶面时,脚垫13便被顶出独脚架体1,脚垫13的底端是球形或者锥形的,独脚架体1便可以球面或者锥形底端为支点在地面上灵活的转动角度。这种结构的脚垫适用于第一种至第八种实施方案的任意一种方案。 
如图18所示,独脚架体1是空心管、在管内装有与其内壁相配的脚垫13;脚垫13的上带有拨杆15、从独脚架体1的管壁上的“Z”形轨道槽14中穿出;脚垫13的底端是球形或者锥形。当拨杆15卡 停在“Z”形轨道槽14的上方时,脚垫13收进独脚架体1内,独脚架体1底面为平面的,稳定性好。当拨杆15卡停在“Z”形轨道槽14的下方时,脚垫13被推出独脚架体1,独脚架体1便可以球面或者锥形底端为支点在地面上灵活的转动角度。这种结构的脚垫适用于第一种至第八种和第十五、第十六种实施方案的任意一种方案。 
如图15所示,独脚架体1的下端有凸耳14,凸耳14的上平面上有第一定位孔23和第二定位孔32,凸耳14的侧面上有第三定位孔23和第四定位孔23,踏板2是半环形具有两个端头且分别插入凸耳14的上平面上的第一定位孔34和第二定位孔32,或者踏板2的两个端头分别插入凸耳14的侧面上有第三定位孔32和第四定位孔32。当把踏板2插入凸耳14端面上的第三定位孔23和第四定位孔23时,踏板2的底面和独脚架体1的底面形成同一个平面,独脚架体1在直立时可以用脚踩踏踏板2保证独脚架保持直立状态。当当把踏板2插入凸耳14顶面上的第一定位孔23和第二定位孔32时,踏板2与独脚架体1收拢贴合时,以便携带。 
如图16所示,独脚架体1的下端有凸耳14,凸耳14的上平面上有第一定位孔23和第二定位孔32,凸耳14的侧面上有第三定位孔23和第四定位孔23,踏板2包括第一踏杆和第二踏杆;踏板2的第一踏杆和第二踏杆的其中一端分别插入凸耳14的上平面上的第一定位孔23和第二定位孔(32),或者踏板2的第一踏杆和第二踏杆的其中一端分别分别插入凸耳14的侧面上的第三定位孔23和第四定位孔23。当把踏板2插入凸耳14顶面上的第一定位孔23和第二定位 孔32时,踏板2与独脚架体1收拢贴合时,以便携带。当把踏板2插入凸耳14端面上的第三定位孔23和第四定位孔23时,踏板2的底面和独脚架体1的底面形成同一个平面,独脚架体1在直立时可以用脚踩踏踏板2保证独脚架保持直立状态。凸耳14端面上的第三定位孔23和第四定位孔23时的开孔方向可以向外,两孔之间形成“八”形,这样插入的踏板2的第一踏杆和第二踏杆之间也形成“八”形,且开口增宽,以便在脚底的受力面宽些,踩踏的稳定性就好些;同时踏板2的第一踏杆和第二踏杆的开口方的端头分别有回折,以增大脚底踩踏的面积,还可以在踏板2的第一踏杆和第二踏杆的回折端的端头处做卡扣,使踏板2插入凸耳14端面上的第三定位孔23和第四定位孔23时,踏板2的第一踏杆和第二踏杆的回折端的两端头相互卡扣在一起,形成一个封闭环,受力性将会更好些。 
如图12所示,该定位机构是踏板2的两侧分别有一连接臂4通过轴3活动的连接在独脚架体1的下端;独脚架体1是空心管、在管内装有与其内壁形状相配的脚垫13;脚垫13的上带有拨杆15、从独脚架体1的管壁上有“Z”形轨道槽14中穿出,拨杆15压卡于连接臂4的上臂面或下臂面上;脚垫13的底端是球形或者锥形。 
由本实用新型的所有具体实施方式可知,如图1至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描述的独脚架稳定机构和独脚架脚套的稳定结构、机构以及完成的任务目的、功能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独脚架体的稳定机构是和独脚架为一体的。而独脚架脚套的稳定机构是和独脚架脚套为一体的,在使用时只需要将现有技术的独脚架体的下端和本实用新型 的独脚架脚套固定在一起即可。独脚架脚套,这个技术方案是在前面描述的图1至图16的技术方案的变形,既相当于是把图1至图16的技术方案的独脚架只留取下端设置有踏板及它们之间的定位机构的部分,再加上独脚架的架杆的安装固定部件就形成了独脚架脚套。独脚架脚套上具有和独脚架的架杆的下端外形相配的安装孔,将独脚架的架杆插入所述的安装孔,再用螺丝或者螺帽将两者紧固;或者是独脚架的架杆下端带有螺纹,旋入与其相配的脚套的螺孔里。踏板2通过轴3和独脚架脚套连接,通常轴3的设置位置在独脚架脚套的独脚架的架杆的安装孔以下。踏板2和独脚架脚套之间还有定位机构,其原理和结构和图1至图16的技术方案的定位机构相同,这里就不再一一描述。 

Claims (11)

1.一种独脚架,包括云台和长度可调的独脚架体,其特征在于:踏板(2)通过轴(3)和独脚架体(1)连接,踏板(2)和独脚架体(1)之间还有定位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脚架,其特征在于:该定位机构是踏板(2)的两侧分别有一连接臂(4)通过轴(3)活动的连接在独脚架体(1)的下端,定位环(5)套于独脚架体(1)的外周,在踏板(2)上有凸台一(6)顶于定位环(5)上;或在踏板(2)的两侧分别有一个凸台二(7)且顶于定位环(5)上,定位环(5)上具有踏板孔套(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脚架,其特征在于:该定位机构是踏板(2)的两侧分别有一连接臂(4)通过轴(3)活动的连接在独脚架体(1)的下端,独脚架体(1)上有从其内部伸出的按键(12)卡于连接臂(4)的上臂面或下臂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脚架,其特征在于:踏板(2)通过轴(3)和独脚架体(1)的凸耳(14)连接,定位块(16)套装于与轴(3)上;凸耳(14)的端面上具有第一斜面(18),踏板(2)的端面上具有第二斜面(19),第一斜面(18)和第二斜面(19)的宽度≥定位块(16)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脚架,其特征在于:踏板(2)通过轴(3)和独脚架体(1)的凸耳(14)连接,踏板(2)与凸耳(14)连接的一端侧边带有弹板(15),弹板(15)的自由端端头顶于凸耳(14)的端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脚架,其特征在于:踏板(2)通过轴(3)和独脚架体(1)的凸耳(14)连接,定位块(16)上的连接杆(17)穿入踏板(2)的安装孔内,定位块(16)的两端端面分别顶于踏板(2)的端面和凸耳(14)的端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脚架,其特征在于:踏板(2)通过轴(3)和独脚架体(1)的凸耳(14)连接,踏板(2)的侧边有销钉孔(20),销钉孔(20)的底部是穿通孔(21),或穿通孔(21)的直径小于销钉孔(20)的直径;与销钉孔(20)内径形状相配的销钉(22)穿出销钉孔(20)插入凸耳(14)的第一定位孔(23)或第二定位孔(32);销钉(22)的后段与穿通孔(21)的内径相配,销钉(22)穿出穿通孔(21)连接手柄(24),手柄(24) 的直径大于穿通孔(21)的内径;或设有压力弹簧、压力弹簧的两端分别顶于销钉孔(20)的内底面和销钉(22)的凸台(25)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脚架,其特征在于:该定位机构是踏板(2)的一端端头有第一连接臂(4)和第二连接臂(33)通过轴(3)活动的连接在独脚架体(1)的下端,独脚架体(1)的下端是斜面或弧面;垫杆(9)的一端活动的安装在踏板(2)的平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脚架,其特征在于:该定位机构是踏板(2)的一端端头有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4)通过轴(3)活动的连接在独脚架体(1)的下端,独脚架体(1)的下端是斜面(11)或弧面(10);定位环(5)套于独脚架体(1)的外周,踏板(2)的两侧分别有一个凸台二(7)且顶于定位环(5)上;独脚架体(1)的下端的底沿顶于踏板(2)上;或踏板(2)在有第二连接臂(4)的一端是斜面(11),踏板(2)的斜面(11)顶于脚架(1)的斜面(1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脚架,其特征在于:该定位机构是踏板(2)的两侧分别有一连接臂(4)通过轴(3)活动的连接在独脚架体(1)的下端;独脚架体(1)是空心管、在管内装有与其内壁形状相配的脚垫(13);脚垫(13)的上带有拨杆(15)、从独脚架体(1)的管壁上有“Z”形轨道槽(14)中穿出,拨杆(15)压卡于连接臂(4)的上臂面或下臂面上;脚垫(13)的底端是球形或者锥形。
11.一种独脚架脚套,包括云台和长度可调的独脚架体,其特征在于:独脚架的立杆下端固定在独脚架脚套(1)内,踏板(2)通过轴(3)和独脚架脚套(1)连接,踏板(2)和独脚架脚套(1)之间还有定位机构。 
CN 201220068474 2011-06-16 2012-02-29 独脚架及独脚架脚套 Expired - Lifetime CN2026747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068474 CN202674746U (zh) 2011-06-16 2012-02-29 独脚架及独脚架脚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202245.4 2011-06-16
CN201120202245 2011-06-16
CN 201220068474 CN202674746U (zh) 2011-06-16 2012-02-29 独脚架及独脚架脚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674746U true CN202674746U (zh) 2013-01-16

Family

ID=474956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068474 Expired - Lifetime CN202674746U (zh) 2011-06-16 2012-02-29 独脚架及独脚架脚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67474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29304A (zh) * 2011-06-16 2012-12-19 田永茂 独脚架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29304A (zh) * 2011-06-16 2012-12-19 田永茂 独脚架
CN102829304B (zh) * 2011-06-16 2014-12-10 金洁 独脚架
CN104298052A (zh) * 2011-06-16 2015-01-21 田永茂 旅游便携脚架稳定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70170406A1 (en) Coupling device for two connecting poles
US20120289380A1 (en) Multi-mode exercise bike
CN204611252U (zh) 一种新型摄影稳定器
CN202674746U (zh) 独脚架及独脚架脚套
CN102829304B (zh) 独脚架
CN201982912U (zh) 遮阳伞的脚踏式伞座
CN204688314U (zh) 滑板车的折叠装置
CN206841633U (zh) 一种滑板车车把折叠结构
CN108078116A (zh) 一种带有拐杖和凳子功能的省力拉杆箱
CN205098380U (zh) 折叠电动滑板车
CN205010414U (zh) 滑板车
CN105495947A (zh) 一种带滑板的行李箱
CN104055315B (zh) 拍摄设备的脚架
CN111068275A (zh) 一种可折叠式乒乓球桌
CN203986653U (zh) 拍摄设备的脚架
CN211344519U (zh) 一种办公室显示器支架的安装机构
CN212414082U (zh) 一种树木支撑架
CN102736370B (zh) 带稳定机构的独脚架
CN206307197U (zh) 滑板车
CN108073290A (zh) 一种方便调节的计算机键盘支架
CN206372480U (zh) 新型移动式篮球架装置
CN204383531U (zh) 手推车用折叠机构及使用该机构的可折叠手推车
CN214340593U (zh) 一种户外手持式热红外成像仪的专用便携箱
CN204972136U (zh) 助行器
CN106376402A (zh) 一种覆膜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1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41210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