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664883U - 座椅扶手之调整构造 - Google Patents

座椅扶手之调整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664883U
CN202664883U CN2012203007850U CN201220300785U CN202664883U CN 202664883 U CN202664883 U CN 202664883U CN 2012203007850 U CN2012203007850 U CN 2012203007850U CN 201220300785 U CN201220300785 U CN 201220300785U CN 202664883 U CN202664883 U CN 2026648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lever
clamp holder
plane
armrest
packing incli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30078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琮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UMMAX MOLDING PRODUC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UMMAX MOLDING PRODUC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UMMAX MOLDING PRODUCT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UMMAX MOLDING PRODUC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2030078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6648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6648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66488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1/00Chairs adapted for special purposes
    • A47C1/02Reclining or easy chairs
    • A47C1/022Reclining or easy chairs having independently-adjustable supporting parts
    • A47C1/03Reclining or easy chairs having independently-adjustable supporting parts the parts being arm-rests
    • A47C1/0307Reclining or easy chairs having independently-adjustable supporting parts the parts being arm-rests adjustable rectilinearly in horizontal direct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ent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Abstract

一种座椅扶手之调整构造,包括一扶手,其支架部可被组装椅座上,该支架部上设置有一安装槽及一长孔;一栓体贯穿一迫紧块、一控制杆及该支架部的长孔后,将该支架部连同迫紧块及控制杆一起锁固在椅座上;其中,该迫紧块与控制杆间设有可彼此相互贴合的迫紧斜面,可随着控制杆的扳转使贴合的迫紧斜面彼此往啮合方向或脱离啮合方向相对转动,进而使该支架部得以被快速地松开后进行左右方向的位移调整,同时于该调整后快速回复至锁固状态,而达到方便及快速调整扶手位移的功效。

Description

座椅扶手之调整构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座椅扶手,特别涉及一种座椅扶手之调整构造。
背景技术
现有扶手座椅,特别是办公座椅,在椅座的底盘左、右侧各组装有扶手,如图1所示,便是一种常见座椅扶手1,其包括扶手部2,以及自扶手部2延伸大致呈L形的支架部3;利用该支架部3的横向处上设有一长孔4,一螺栓5穿过该长孔4后与椅座的底盘相互螺合,即可使扶手1顺利地结合在该椅座上。
当使用者用工具旋松上述螺栓5时,支架部3将与椅座底盘松离,由于螺栓5固锁在椅座的底盘,因此可使支架部3利用长孔4作方向位移,进而调整扶手1间的间隔宽度。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完成扶手位置的调整。
虽然上述扶手可随着使用者体型差异或舒适度喜好而调整位移,但其调整过程必须借助工具旋转松紧,操作不方便,且花费时间较多。由此可见,上述常见的扶手位置在调整构造方面,仍有极大的改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方便调整座椅扶手左右方向移动的座椅扶手之调整构造,省时省力、快速方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座椅扶手之调整结构,包括有扶手部与支架部的扶手,所述扶手可通过所述支架部的横向处组装在所述座椅的椅座底盘上;
上述支架部,其横向处底面设置一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上贯穿有一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长孔;
一迫紧块,具有一第一枢转部,以及一延伸于所述第一枢转部外围的靠抵部;所述第一枢转部上设置有一第一贯孔;所述第一枢转部顶面在所述第一贯孔周围形成有二环向相连呈棘齿状的第一迫紧斜面;所述靠抵部可靠抵于所述支架部安装槽的一侧壁,使所述迫紧块可被限制转动。
一控制杆,具有一第二枢转部,以及一自所述第二枢转部延伸至手柄部;所述第二枢转部可被设置于所述迫紧块与所述支架部的安装槽间,并于其上设置有一第二贯孔;所述第二枢转部底面在所述第二贯孔周围形成有二环向相连呈棘齿状的第二迫紧斜面,可分别与所述迫紧块各第一迫紧斜面相互贴合转动;所述手柄部可被往内扳转收合于所述支架部的安装槽内,藉以使所述控制杆各第二迫紧斜面与迫紧块各第一迫紧斜面彼此往脱离啮合的方向相对转动;所述手柄部可被往外扳转离开所述支架部的安装槽,藉以使所述控制杆各第二迫紧斜面与迫紧块各第一迫紧斜面彼此往相互啮合的方向相对转动;
一栓体,系在所述控制杆的手柄部收合于所述支架部安装槽内的状态下,依序贯穿通过所述迫紧块的第一贯孔、控制杆的第二贯孔,支架部的长孔后,再与所述椅座的底盘相互螺合,将所述扶手连同所述控制杆、迫紧块一起锁固在所述椅座的底盘上;据此,当所述控制杆的手柄部被往外扳转离开所述安装槽时,可通过各第二迫紧斜面与迫紧块各第一迫紧斜面往相互啮合方向相对转动,快速地松放所述支架部,使所述扶手的长孔能以栓体为转动轴心,左右方向调整位移;当所述控制杆之手柄部往内扳转收合复位在所述安装槽内时,可通过所述控制杆各第二迫紧斜面与迫紧块各第一迫紧斜面彼此往脱离啮合方向相对转动,快速地将所述支架部回复至锁紧固定状态。
上述迫紧块上形成有二个第一迫紧斜面;上述控制杆上形成有二个第二迫紧斜面。
上述控制杆的手柄部被限制在70~110度角的范围内作内外扳转移动。
上述迫紧块上形成有三个第一迫紧斜面;所述控制杆上形成有三个第二迫紧斜面。
上述栓体系穿设于支架部的长孔中,可作为所述迫紧块第一枢转部及所述控制杆第二枢转部的转动轴心。
上控制杆的手柄部形成有一扳动凸块,可供手指勾扣或推压施力。
本实用新型座椅扶手之调整构造,利用控制杆与迫紧斜面、栓体以及迫紧块与迫紧斜面的啮合方式与啮合方向的不同,可达到方便快速的调整扶手左右方向位移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常见座椅扶手之调整构造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座椅扶手之调整构造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控制杆的底视立体外观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座椅扶手调整的构造底视平面图,并显示扶手处于锁定状态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座椅扶手处于锁固状态的局部立体底视图,并显示有局部剖面放大的迫紧块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控制杆往外扳转作动的示意图,并显示有局部剖面放大的迫紧块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座椅扶手处于松放状态的局部立体底视图,并显示有局部剖面放大的迫紧块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座椅扶手处于锁固状态的底视平面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沿图8的b-b剖面线的侧视剖面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座椅扶手处于松放状态的底视平面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沿图10的a-a剖面线的侧视剖面图。
主要元件标号说明
1椅扶手              2扶手部
3支架部              4长孔
5螺栓
10扶手               11扶手部
12支架部             121安装槽
122长孔              123侧壁
20迫紧块             21第一枢转部
211第一贯孔          212第一迫紧斜面
22靠抵部             30控制杆
31第二枢转部         311第二贯孔
312第二迫紧斜面      32手柄部
321扳动凸块          40栓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座椅扶手之调整构造的较佳实施例,该扶手10主要包括一扶手部11与一支架部12,扶手10可通过支架部12组装在座椅的椅座底盘上;其主要改良在于:
该支架部12,其横向处底面设置一安装槽121,如图6所示,该安装槽121上贯穿一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长孔122。
一迫紧块20,具有一第一枢转部21,以及一延伸至该第一枢转部21外围的靠抵部22;该第一枢转部21上设置有一第一贯孔211;该第一枢转部21顶面在该第一贯孔211周围形成二环向相连呈棘齿状的第一迫紧斜面212;该靠抵部22可靠抵在该支架部12安装槽121的一侧壁123(如图4所示),使该迫紧块20可被限制转动。
一控制杆30,具有一第二枢转部31,以及一自该第二枢转部31延伸至手柄部32;该第二枢转部31可被设置在该迫紧块20与该支架部12的安装槽121间,并在其上设置有一第二贯孔311;该第二枢转部31底面在该第二贯孔311周围形成二环向相连呈棘齿状的第二迫紧斜面312,如图3所示,可分别与上述迫紧块20各第一迫紧斜面212相互贴合转动;该手柄部32可被往内扳转收合到该支架部12的安装槽121内(即锁固状态),如图4、图5所示,由此使该控制杆30各第二迫紧斜面312与迫紧块20各第一迫紧斜面212彼此往脱离啮合的方向相对转动;该手柄部32可被往外扳转离开该支架部12的安装槽121(即松放状态),如图6、图7所示,因此可使该控制杆30各第二迫紧斜面312与迫紧块20各第一迫紧斜面212彼此往相互啮合的方向相对转动。
一栓体40,系在该控制杆30的手柄部32收合到该支架部12安装槽121内的状态下,依序贯穿通过该迫紧块20的第一贯孔211、控制杆30的第二贯孔311,支架部12的长孔122后,再与该椅座的底盘相互螺合,将该扶手10连同该控制杆30、迫紧块20一起锁固在该椅座的底盘上;据此,当该控制杆30之手柄部32被往外扳转离开该安装槽121时,可通过各第二迫紧斜面312与迫紧块20各第一迫紧斜面212往相互啮合方向相对转动,快速地松放该支架部12,使该扶手10的长孔122能以栓体40为转动轴心,左右方向调整位移;当该控制杆30的手柄部32往内扳转收合复位在该安装槽121内时,可借助该控制杆30各第二迫紧斜面312与迫紧块20各第一迫紧斜面212彼此往脱离啮合方向相对转动,快速地将该支架部12回复至锁紧固定状态。
需特别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迫紧块20上的第一迫紧斜面212与控制杆30上的第二迫紧斜面312,皆采用环向相连分布,并呈棘齿状,因此,当各第一迫紧斜面212与第二迫紧斜面312相对转动时,会产生高低位差变化,这样的高低位差变化,可使迫紧块20的第一枢转部21与控制杆30的第二枢转部31彼此间产生近接或远离的位移作用,通过这样的近接或远离位移作用,即可分别被用来控制支架部12处于松放状态或锁固状态。在本实施例中,当控制杆30被往内扳转时,该迫紧块20与控制杆30彼此间会产生远离位移的作用,因此,可被用来锁固支架部12;相反地,当控制杆30被往外扳转时,该迫紧块20与控制杆30彼此间会产生近接位移作用,因此,可被用来松放支架部12,使支架部12可被调整作动。
如图8所示,当控制杆30被往内扳转收合于安装槽内时,由于各第二迫紧斜面312的较高位置,会与迫紧块20各第一迫紧斜面212的较高位置贴合接触,如图9所示,因此,本实施例的控制杆30在b-b剖面处的第二迫紧斜面312与控制杆30用以贴合安装槽212的顶面间可形成约5.2mm的高度h1。另当控制杆30被往外扳转离开安装槽212时,如图10所示,由于各第二迫紧斜面312的较高位置会与迫紧块20各第一迫紧斜面212的较低位置贴合接触,如图11所示,因此,本实施例的控制杆30,在a-a剖面处的第二迫紧斜面312与控制杆30用以贴合安装槽212的顶面间只有约4.6mm的高度h2,两者间存在有0.6mm的高度差变化。因此,即可清楚得知,当控制杆30被往内或往外扳转时,会因上述高度差变化,使其与迫紧块20彼此间在相对转动时产生近接与远离位移作用,并可通过上述0.6mm的高度差变化,作为松放支架部12的松脱间隙。
由于本实施例的栓体40须兼具螺固及转轴功能,系穿设支架部12的长孔122与椅座底盘相互螺合,并借助该栓体40作为迫紧块20、控制杆30的转动轴心。
本实用新型为方便使用者对控制杆30的手柄部32施力,可在手柄部32上设置一供手指勾扣或推压的扳动凸块321,如图3所示。
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系在迫紧块20与控制杆30上分别形成有二第一迫紧斜面212与二第二迫紧斜面312,可以轻易理解的是,每一第一迫紧斜面212系占整个第一迫紧斜面212一半的角度范围,也就是180度的角度范围,相同的,每一第二迫紧斜面312,也是占整个第二迫紧斜面一半的角度范围,因此,为使其中一个第一迫紧斜面212能够永远保持与其中一个第二迫紧斜面312相互贴合及产生高低位差变化,必须将迫紧块20的第一枢转部21与控制杆30的第二枢转部31间的相对转动角度控制在小于180度角的范围内,但考虑各迫紧斜面间必须有足够的贴合面积,以防止应力集中及产生贴合不稳定现象,较佳的转动角度大致在70~110度角的范围内,本实施例大致被限制在90度角的范围内作相对转动,而这样的转动角度,刚好可以使控制杆20的手柄部32得以自安装槽121内往外扳转大约90度角至与横向处呈垂直角度,这样的角度设计也有助于使用者施力操作。
由上可知,上述实施例的迫紧块20与控制杆30分别设置有二个第一迫紧斜面212与二个第二迫紧斜面312,仅是较佳的实施样例,但并非唯一可行的技术方案,在实际应用时,也可以在迫紧块20及控制杆30上分别形成三个第一迫紧斜面212及三个第二迫紧斜面312,其差别仅在于两者间的相对转动角度必须再被缩小。
本实用新型座椅扶手之调整构造,由于使用者只须通过往外扳转作动控制杆30,便可快速地松放扶手10的支架部12,使支架部12可被左右方向位移调整,且调整完毕后,也可再通过往内扳转控制杆30,快速地将扶手10回复至锁固状态;因此,相比结构调整前的扶手,本实用新型的调整操作相当方便、快速,符合人性化操作需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同类产品中实有极佳的进步实用性,同时遍查国内外关于此类结构的技术数据与文献,未发现有相同的构造存在。因此,本实用新型实已具备申请新型专利的条件,可依法提出申请。
以上所述内容,仅系本实用新型数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因此凡应用本新型说明书及申请专利范围所为之等效结构变化,理应包含在本新型之专利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座椅扶手之调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扶手的调整构造,包括一具扶手部与支架部的扶手,所述扶手可通过所述支架部的横向处组装在所述座椅的椅座底盘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部,其横向处底面设置有一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上贯穿有一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长孔;
一迫紧块,具有一第一枢转部,以及一延伸至所述第一枢转部外围的靠抵部;所述第一枢转部上设置一第一贯孔;所述第一枢转部顶面在所述第一贯孔周围形成二环向相连呈棘齿状的第一迫紧斜面;所述靠抵部可靠抵在所述支架部安装槽的一侧壁,使所述迫紧块可被限制转动;
一控制杆,具有一第二枢转部,以及一自所述第二枢转部延伸至手柄部;所述第二枢转部可被设置在所述迫紧块与所述支架部的安装槽间,并在其上设置一第二贯孔;所述第二枢转部底面在所述第二贯孔周围形成二环向相连呈棘齿状的第二迫紧斜面,可分别与所述迫紧块各第一迫紧斜面相互贴合转动;所述手柄部可被往内扳转收合在所述支架部的安装槽内,因此可使所述控制杆各第二迫紧斜面与迫紧块各第一迫紧斜面彼此往脱离啮合的方向相对转动;所述手柄部可被往外扳转离开所述支架部的安装槽,由此可使所述控制杆各第二迫紧斜面与迫紧块各第一迫紧斜面彼此往相互啮合的方向相对转动;
一栓体,系在所述控制杆的手柄部收合在所述支架部安装槽内的状态下,依序贯穿通过所述迫紧块的第一贯孔、控制杆的第二贯孔,支架部的长孔后,再与所述椅座的底盘相互螺合,将所述扶手连同所述控制杆、迫紧块一起锁固在所述椅座的底盘上;据此,当所述控制杆的手柄部被往外扳转离开所述安装槽时,可通过各第二迫紧斜面与迫紧块各第一迫紧斜面往相互啮合方向相对转动,快速地松放所述支架部,使所述扶手的长孔能以栓体为转动轴心,左右方向调整位移;当所述控制杆的手柄部往内扳转收合复位在所述安装槽内时,可通过所述控制杆各第二迫紧斜面与迫紧块各第一迫紧斜面彼此往脱离啮合方向相对转动,快速地将所述支架部回复 至锁紧固定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扶手之调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迫紧块上形成有二个第一迫紧斜面;所述控制杆上形成有二个第二迫紧斜面。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椅扶手之调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杆的手柄部被限制在70~110度角的范围内作内外扳转移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扶手之调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迫紧块上形成有三个第一迫紧斜面;所述控制杆上形成有三个第二迫紧斜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扶手之调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栓体系穿设于支架部的长孔中,可作为所述迫紧块第一枢转部及所述控制杆第二枢转部的转动轴心。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扶手之调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杆的手柄部形成一扳动凸块,可供手指勾扣或推压施力。 
CN2012203007850U 2012-06-13 2012-06-13 座椅扶手之调整构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6648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3007850U CN202664883U (zh) 2012-06-13 2012-06-13 座椅扶手之调整构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3007850U CN202664883U (zh) 2012-06-13 2012-06-13 座椅扶手之调整构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664883U true CN202664883U (zh) 2013-01-16

Family

ID=474858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300785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664883U (zh) 2012-06-13 2012-06-13 座椅扶手之调整构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66488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51706A (zh) * 2017-05-15 2018-11-23 博克1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特别用于办公椅的扶手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51706A (zh) * 2017-05-15 2018-11-23 博克1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特别用于办公椅的扶手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39084B (zh) 电子装置
US9625953B2 (en) Covered multi-pivot hinge
CN201218397Y (zh) 棘轮定位式倾角可调平板显示器壁挂架
CN108693922A (zh) 折叠显示器铰链
CN202039688U (zh) 一种箱包锁
TWI508649B (zh) Two-way opening and closing of the connection device (a)
CN202664883U (zh) 座椅扶手之调整构造
CN202597346U (zh) 凸轮锁紧机构
CN201303730Y (zh) 一种电机型电子密码锁的文件柜
CN207740560U (zh) 旋转关节
CN205977931U (zh) 一种板件之间垂直锁固机构
CN205713475U (zh) 一种自带锁紧机构的对开门把手
CN204571489U (zh) 一种拉手结构
CN204207392U (zh) 沙发调整及定位铰链
CN201577827U (zh) 座椅靠背角度调节机构
CN201146060Y (zh) 屏幕支架调整结构
CN207814409U (zh) 用于汽车的自动挡手球结构
CN202441149U (zh) 箱包密码锁组件
CN201013734Y (zh) 具有多摩擦介面的枢钮器
CN206679160U (zh) 一种折叠锁止机构
CN206591974U (zh) 柜门自锁限位组件及安装柜门自锁限位组件的教学一体机
CN201198864Y (zh) 显示荧幕架的枢钮器
CN201738730U (zh) 锁的拨套结构
CN207813268U (zh) 一种可调方向式门锁
CN205534900U (zh) 可预固定的显示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16

Termination date: 2018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