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651517U - 万用序列总线公头连接器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万用序列总线公头连接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651517U
CN202651517U CN 201220320617 CN201220320617U CN202651517U CN 202651517 U CN202651517 U CN 202651517U CN 201220320617 CN201220320617 CN 201220320617 CN 201220320617 U CN201220320617 U CN 201220320617U CN 202651517 U CN202651517 U CN 2026515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ne
serial bus
general
free end
purpose s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32061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易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LDEN TRANSMART INTERNATION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LDEN TRANSMART INTERNATION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LDEN TRANSMART INTERNATION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LDEN TRANSMART INTERNATIONAL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320617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6515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6515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65151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万用序列总线公头连接器结构包含绝缘基座、第一USB端子群与第二USB端子群。第一USB端子群容置于绝缘基座,包含电源端子、第一接地端子与二第一信号传输端子。二第一信号传输端子的第一自由端位于第一平面,第一连接端位于第二平面,第一焊接端自第一连接端延伸。第二USB端子群包含四第二信号传输端子与第二接地端子,第二接地端子设置于四第二信号传输端子间,其第二自由端位于第一平面,第二连接端位于第二平面,第二焊接端自第二连接端延伸。

Description

万用序列总线公头连接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万用序列总线公头连接器结构,特别涉及一种二第一信号传输端子的第一连接端与一第二接地端子的第二连接端共平面,并且与第一自由端所在的平面具有高度差的公头连接器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设备的发展带来了人们生活的便利,例如智能型手机以及数码相机等等,人们可利用上述电子设备随时捕捉相片而传输到个人台式计算机、平板计算机或笔记型计算机等等,也因为上述的传输数据的行为,使得连接器为上述各种电子设备所必备的传输接口,其中,连接器以万用序列总线(Universal Series Bus;USB,以下简称USB)最为人所熟知。
万用串列总线早期是由微软(Microsoft)与英特尔(Intel)公司所倡导而发起,至今已历经USB1.0、USB1.1、USB2.0至现有的USB3.0。其中,USB1.0在低速模式的传输速率为每秒1.5Mbps,USB2.0在全速模式的传输速率为每秒12Mbps,USB3.0在高速模式的传输速率为每秒480Mbps,而现有的USB3.0的传输速率甚至可达每秒5Gbps,因而许多公司极力推广此技术,其中,USB3.0的传输接口是在USB2.0具有四根端子的基础上增加二组差动端子和一根接地端子,使得USB3.0的传输接口具有九根端子,从而使双向传输速率每秒达到5Gbps的水准。
然而,以现有的USB3.0公头连接器结构为例,虽然其连接于USB3.0母座连接器结构的双向传输速率可达到每秒5Gbps的水准,但在如此高频高速度的状况下,由于其九根端子在空间排列的距离上相当近,因此信号传输时势必会增加电容耦合的现象,进而增加信号传输时的干扰状况,从而降低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因而有所谓的串音(crosstalk)现象。此外,现有的USB3.0公头连接器结构的九根端子仍有少部分阻抗不匹配的状况,因而在信号传输时,阻抗不匹配的地方会产生反射波,进而与入射波形成驻波,从而干扰信号传输而同步降低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因此,在上述背景状况下,如何降低信号传输时所产生的串音以及驻波现象成为现有USB3.0公头连接器结构欲改善的课题之
相信举凡在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阅读以上所记载的现有技术后,应该不难理解上述的现有技术中,由于串音现象以及阻抗的不匹配,现有的USB3.0公头连接器结构在信号传输时的稳定性仍不佳,因此,现有的USB3.0公头连接器结构仍具有改善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欲解决的技术问题与目的:
有鉴于在现有技术中,由于现有的USB3.0公头连接器结构的九根端子在空间排列的距离上相当近,因此信号传输时势必会增加电容耦合而干扰信号传输,从而降低信号传输的稳定性,以及阻抗不匹配会干扰信号传输而同步降低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缘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万用序列总线公头连接器结构,其主要是二第一信号传输端子的第一连接端与一第二接地端子的第二连接端共平面,并且与第一自由端所在的平面具有高度差。
本实用新型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所采用的必要技术手段是提供一种万用序列总线(Universal Series Bus;USB)公头连接器结构,包含:
一绝缘基座;
一第一万用序列总线端子群,容置于该绝缘基座,其包含:
一电源端子;
一第一接地端子;以及
二第一信号传输端子,设置于该电源端子以及该第一接地端子之间,其包含:
一第一自由端,位于一第一平面;
一第一连接端,自该第一自由端弯折并延伸而位于一第二平面,且该第二平面与该第一平面相互平行;以及
一第一焊接端,自该第一连接端延伸;以及
一第二万用序列总线端子群,容置于该绝缘基座,与该第一万用序列总线端子群彼此相间地交错排列,并且与该第一万用序列总线端子群彼此相间地交错嵌合于该绝缘基座,其包含:
四第二信号传输端子;以及
一第二接地端子,设置于该四第二信号传输端子中间,并且设置于该二第一信号传输端子之间,其包含:
一第二自由端,位于该第一平面;
一第二连接端,自该第二自由端弯折并延伸而位于该第二平面;以及
一第二焊接端,系自该第二连接端延伸。
上述的万用序列总线公头连接器结构,其中该第一万用序列总线端子群为USB2.0端子,且该第二万用序列总线端子群为超速度端子。
上述的万用序列总线公头连接器结构,其中该二第一信号传输端子还包含一第一弯折部,该第一弯折部自该第一连接端延伸而连结于该第一自由端,且该第一弯折部位于一第三平面。
上述的万用序列总线公头连接器结构,其中该第二接地端子还包含一第二弯折部,该第二弯折部自该第二连接端延伸而连结于该第二自由端,且该第二弯折部位于一第四平面,而该第四平面与该第三平面相互平行,并与该第一平面及该第二平面相互垂直。
上述的万用序列总线公头连接器结构,其中该电源端子包含一电源自由端、一电源连接端以及一电源焊接端,该电源连接端自该电源自由端延伸,该电源焊接端自该电源连接端延伸,且该电源自由端以及该电源连接端位于该第一平面,而该电源自由端外露于该绝缘基座。
上述的万用序列总线公头连接器结构,其中该电源焊接端与该第一焊接端共平面。
上述的万用序列总线公头连接器结构,其中该第一接地端子包含一接地自由端、一接地连接端以及一接地焊接端,该接地连接端自该接地自由端延伸,该接地焊接端自该接地连接端延伸,且该接地自由端以及该接地连接端位于该第一平面,而该接地自由端外露于该绝缘基座,该接地焊接端与该第一焊接端共平面。
上述的万用序列总线公头连接器结构,其中该四第二信号传输端子包含一传输自由端、一传输连接端以及一传输焊接端,该传输自由端外露于该绝缘基座,该传输连接端自该传输自由端延伸并位于该第一平面,该传输焊接端自该传输连接端延伸,并且与该第二焊接端共平面。
上述的万用序列总线公头连接器结构,其中该传输自由端部分位于高于该第一平面的平面,并且部分位于低于该第一平面的平面。
上述的万用序列总线公头连接器结构,其中该第一焊接端以及该第二焊接端共平面,并且位于高于该第一平面的平面。
上述的万用序列总线公头连接器结构,其中该第一自由端以及该第二自由端外露于该绝缘基座。
上述的万用序列总线公头连接器结构,其中该万用序列总线公头连接器结构还包含一壳体,该壳体套合于该绝缘基座。
上述的万用序列总线公头连接器结构,其中该第一万用序列总线端子群以及该第二万用序列总线端子群为一体成型地形成。
上述的万用序列总线公头连接器结构,其中该第二自由端部分位于高于该第一平面的平面,并且部分位于低于该第一平面的平面。
本实用新型对照现有技术的功效:
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由于现有的USB3.0公头连接器结构的九根端子在空间排列的距离上相当近,因此信号传输时势必会增加电容耦合而干扰信号传输,从而降低信号传输的稳定性,以及阻抗不匹配会干扰信号传输而同步降低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缘此,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万用序列总线公头连接器结构中,由于二第一信号传输端子的第一连接端与一第二接地端子的第二连接端共平面,并且与第一自由端所在的平面具有高度差,而因为高度差的设置而使得信号传输时可确实降低串音干扰的现象,并且确实使万用序列总线公头连接器结构阻抗匹配,进而增加信号传输时的稳定性。
通过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万用序列总线公头连接器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第一及第二万用序列总线端子群示意图;
图3显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第一及第二万用序列总线端子群剖视示意图;以及
图4显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万用序列总线公头连接器结构套合壳体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1a               万用序列总线公头连接器结构
11                  绝缘基座
12                  第一万用序列总线端子群
121                 电源端子
1211                电源自由端
1212                电源连接端
1213                电源焊接端
122                 第一接地端子
1221                接地自由端
1222                接地连接端
1223                接地焊接端
123、124            第一信号传输端子
1231                第一自由端
1232                第一连接端
1233                第一焊接端
1234                第一弯折部
13                  第二万用序列总线端子群
131、132、133、134  第二信号传输端子
1311                传输自由端
1312                传输连接端
1313  传输焊接端
135   第二接地端子
1351  第二自由端
1352  第二连接端
1353  第二焊接端
1354  第二弯折部
14    壳体
P1    第一平面
P2    第二平面
P3    第三平面
P4    第四平面
h     高度差
w     水平差
具体实施方式
由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万用序列总线(Universal Series Bus;USB)公头连接器结构中,其相关组合实施方式不胜枚举,故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仅列举一较佳实施例加以具体说明。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图1显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万用序列总线公头连接器结构示意图,图2显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第一及第二万用序列总线端子群示意图,图3显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第一及第二万用序列总线端子群剖视示意图。
如图所示,万用序列总线公头连接器结构1包含一绝缘基座11、一第一万用序列总线端子群12以及一第二万用序列总线端子群13。第一万用序列总线端子群12是为USB2.0端子,其是容置并嵌合于绝缘基座11,其包含一电源端子121、一第一接地端子122以及二第一信号传输端子123、124。
电源端子121包含一电源自由端1211、一电源连接端1212以及一电源焊接端1213,电源自由端1211是外露于绝缘基座11,电源连接端1212是自电源自由端1211延伸,且电源自由端1211以及电源连接端1212位于第一平面P1,电源焊接端1213系自电源连接端1212弯折延伸。
第一接地端子122包含一接地自由端1221、一接地连接端1222以及一接地焊接端1223,接地自由端1221外露于绝缘基座11,接地连接端1222是自接地自由端1221延伸,且接地自由端1221以及接地连接端1222位于第一平面P1,接地焊接端1223是自接地连接端1222弯折延伸。
二第一信号传输端子123、124是设置于电源端子121以及第一接地端子122之间。第一信号传输端子123包含一第一自由端1231、一第一连接端1232、一第一焊接端1233以及一第一弯折部1234。第一自由端1231是位于第一平面P1,并且外露于绝缘基座11,第一连接端1232是自第一自由端1231弯折并延伸而位于第二平面P2,且第二平面P2是与第一平面P1相互平行,并且具有高度差h。第一焊接端1233是自第一连接端1232弯折延伸,并且与电源焊接端1213以及接地焊接端1223共平面,更具体来说,第一焊接端1233、电源焊接端1213以及接地焊接端1223是位于高于第一平面P1的平面。第一弯折部1234是自第一连接端1232延伸而连结于第一自由端1231,且第一弯折部1234是位于第三平面P3。另外,另一第一信号传输端子124的结构与第一信号传输端子123相同,在此不再予以赘述。
简而言之,电源自由端1211、电源连接端1212、接地自由端1221、接地连接端1222以及第一自由端1231是位于第一平面P1,电源焊接端1213、接地焊接端1223以及第一焊接端1233是位于高于第一平面P1的平面,而第一连接端1232是位于第二平面P2。
第二万用序列总线端子群13是为超速度(SuperSpeed)端子,并且与第一万用序列总线端子群12一体成型地形成,其是容置于绝缘基座11,与第一万用序列总线端子群12彼此相间地交错排列,并且与第一万用序列总线端子群12彼此相间地交错嵌合于绝缘基座11。第二万用序列总线端子群13包含四第二信号传输端子131、132、133、134以及一第二接地端子135,第二信号传输端子131包含一传输自由端1311、一传输连接端1312以及一传输焊接端1313,传输自由端1311是外露于绝缘基座11,更具体来说,传输自由端1311是部分位于高于第一平面P1的平面,并且部分位于低于第一平面P1的平面。传输连接端1312是自传输自由端1311延伸并位于第一平面P1,传输焊接端1313是自传输连接端1312弯折延伸。另外,其余第二信号传输端子132、133、134的结构均与第二信号传输端子131相同,在此不再与以赘述。
第二接地端子135是设置于四第二信号传输端子131、132、133、134中间,并且设置于二第一信号传输端子123、124之间,并且包含一第二自由端1351、一第二连接端1352、一第二焊接端1353以及一第二弯折部1354。第二自由端1351是位于第一平面P1,并且外露于绝缘基座11,更具体来说,第二自由端1351与传输自由端1311相同,其是部分位于高于第一平面P1的平面,并且部分位于低于第一平面P1的平面。
第二连接端1352是自第二自由端1351弯折并延伸而位于第二平面P2,第二焊接端1353是自第二连接端1352弯折延伸,并且与传输焊接端1313共平面,此外,第二焊接端1353以及第一焊接端1233是共平面,并且位于高于第一平面P1的平面。第二弯折部1354是自第二连接端1352延伸而连结于第二自由端1351,且第二弯折部1354是位于第四平面P4,而第四平面P4是与第三平面P3相互平行,并且具有水平差w,且第四平面P4与第一平面P1及第二平面P2相互垂直。
简而言之,每一第二信号传输端子131、132、133、134的传输自由端1311以及第二接地端子135的第二自由端1351是部分位于高于第一平面P1的平面,并且部分位于低于第一平面P1的平面,而传输连接端1312是位于第一平面P1,第一连接端1232以及第二连接端1352是位于第二平面P2,且第一平面P1与第二平面P2具有高度差h。另外,传输焊接端1313以及第二焊接端1353是位于高于第一平面P1的平面,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电源焊接端1213、接地焊接端1223、第一焊接端1233、传输焊接端1313以及第二焊接端1353是共平面,亦即是位于高于第一平面P1的平面。此外,第一弯折部1234所在的第三平面P3与第二弯折部1354所在的第四平面P4是具有水平差w。
其中,由于万用序列总线公头连接器结构1在高频传输信号时,其阻抗是为
Figure BDA00001846114800081
因此可通过调整电容耦合强度来控制并调整阻抗大小。而上述第一万用序列总线端子群12以及第二万用序列总线端子群13的结构设置目的,在于通过第二接地端子135调整二第一信号传输端子123、124的阻抗,并且通过电源端子121以及接地端子122调整四第二信号传输端子131、132、133、134的阻抗。更具体来说,由于第一连接端1232以及第二连接端1352是共平面而位于第二平面P2,此部分在信号传输时可确实降低串音干扰现象。
此外,第一连接端1232与传输连接端1312具有高度差h,进而降低电容耦合的状况,因此可降低串音干扰的现象,并且更进一步调整阻抗而使其阻抗匹配,进而使万用序列总线公头连接器结构1连接于万用序列总线母座连接器(图未示)时,在信号进行双向传输时更具有稳定性。
请参阅图4,图4显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万用序列总线公头连接器结构套合壳体示意图。如图4所示,万用序列总线公头连接器结构1a还包含一壳体14,壳体14是套合于绝缘基座11,通过壳体14的包覆进而保护绝缘基座11不易受外力破坏,并且可进一步降低外部电磁干扰现象。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万用序列总线公头连接器结构1中,由于二第一信号传输端子123、124的第一连接端1232与第二接地端子135的第二连接端1352共平面,并且与第一自由端1231所在的平面具有高度差h,而因为高度差h的设置而使得信号传输时可确实降低串音干扰的现象,并且确实使万用序列总线公头连接器结构1阻抗匹配,进而增加信号传输时的稳定性。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万用序列总线公头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绝缘基座;
一第一万用序列总线端子群,容置于该绝缘基座,其包含:
一电源端子;
一第一接地端子;以及
二第一信号传输端子,设置于该电源端子以及该第一接地端子之间,其包含:
一第一自由端,位于一第一平面;
一第一连接端,自该第一自由端弯折并延伸而位于一第二平面,且该第二平面与该第一平面相互平行;以及
一第一焊接端,自该第一连接端延伸;以及
一第二万用序列总线端子群,容置于该绝缘基座,与该第一万用序列总线端子群彼此相间地交错排列,并且与该第一万用序列总线端子群彼此相间地交错嵌合于该绝缘基座,其包含:
四第二信号传输端子;以及
一第二接地端子,设置于该四第二信号传输端子中间,并且设置于该二第一信号传输端子之间,其包含:
一第二自由端,位于该第一平面;
一第二连接端,自该第二自由端弯折并延伸而位于该第二平面;以及
一第二焊接端,系自该第二连接端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万用序列总线公头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万用序列总线端子群为USB2.0端子,且该第二万用序列总线端子群为超速度端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万用序列总线公头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二第一信号传输端子还包含一第一弯折部,该第一弯折部自该第一连接端延伸而连结于该第一自由端,且该第一弯折部位于一第三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万用序列总线公头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接地端子还包含一第二弯折部,该第二弯折部自该第二连接端延伸而连结于该第二自由端,且该第二弯折部位于一第四平面,而该第四平面与该第三平面相互平行,并与该第一平面及该第二平面相互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万用序列总线公头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电源端子包含一电源自由端、一电源连接端以及一电源焊接端,该电源连接端自该电源自由端延伸,该电源焊接端自该电源连接端延伸,且该电源自由端以及该电源连接端位于该第一平面,而该电源自由端外露于该绝缘基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万用序列总线公头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电源焊接端与该第一焊接端共平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万用序列总线公头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接地端子包含一接地自由端、一接地连接端以及一接地焊接端,该接地连接端自该接地自由端延伸,该接地焊接端自该接地连接端延伸,且该接地自由端以及该接地连接端位于该第一平面,而该接地自由端外露于该绝缘基座,该接地焊接端与该第一焊接端共平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万用序列总线公头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四第二信号传输端子包含一传输自由端、一传输连接端以及一传输焊接端,该传输自由端外露于该绝缘基座,该传输连接端自该传输自由端延伸并位于该第一平面,该传输焊接端自该传输连接端延伸,并且与该第二焊接端共平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万用序列总线公头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传输自由端部分位于高于该第一平面的平面,并且部分位于低于该第一平面的平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万用序列总线公头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焊接端以及该第二焊接端共平面,并且位于高于该第一平面的平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万用序列总线公头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自由端以及该第二自由端外露于该绝缘基座。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万用序列总线公头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万用序列总线公头连接器结构还包含一壳体,该壳体套合于该绝缘基座。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万用序列总线公头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万用序列总线端子群以及该第二万用序列总线端子群为一体成型地形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万用序列总线公头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自由端部分位于高于该第一平面的平面,并且部分位于低于该第一平面的平面。
CN 201220320617 2012-07-03 2012-07-03 万用序列总线公头连接器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6515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320617 CN202651517U (zh) 2012-07-03 2012-07-03 万用序列总线公头连接器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320617 CN202651517U (zh) 2012-07-03 2012-07-03 万用序列总线公头连接器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651517U true CN202651517U (zh) 2013-01-02

Family

ID=474205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320617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651517U (zh) 2012-07-03 2012-07-03 万用序列总线公头连接器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65151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15725A (zh) * 2013-01-09 2014-07-09 康特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通用序列总线连接器及制造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15725A (zh) * 2013-01-09 2014-07-09 康特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通用序列总线连接器及制造方法
CN103915725B (zh) * 2013-01-09 2017-06-30 康特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通用序列总线连接器及制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77168B (zh) 电连接器组件及其插座电连接器与插头电连接器
TWI506883B (zh) 通用序列匯流排連接器及其製造方法
CN206558836U (zh) Usb连接器组件
US8976510B2 (en) Cable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2176576A (zh) Usb插头和与其连接的pcb及usb设备
CN106654728B (zh) 一种连接器及通信设备
CN203288811U (zh) 电连接器
CN202651517U (zh) 万用序列总线公头连接器结构
CN202651516U (zh) 万用序列总线母座连接器结构
TWM588381U (zh) 電連接器(一)
CN102158243B (zh) 无线网络接收器
CN103473208A (zh) 传输系统
CN203352943U (zh) 线路板与电子组件
CN102869187B (zh) Pcb和与其连接的usb插头及usb设备
CN203085801U (zh) 插座连接器及插头连接器
CN203288900U (zh) 电连接器
CN203277845U (zh) Usb3.0连接器改良结构
CN204577758U (zh) USB Type-C连接器模块
CN202058879U (zh) 电路板结构、电子模块与微型通用串行总线3.0连接器
CN103915725A (zh) 通用序列总线连接器及制造方法
CN202840162U (zh) 连接器插座结构
CN104882702B (zh) 二合一连接器的改良结构
CN201789115U (zh) 电连接器
CN103972686A (zh) 一种改良型usb端子
CN205016716U (zh) 双向互配无中板正交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02

Termination date: 2017070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