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625131U - 全智能地埋式垃圾中转库 - Google Patents

全智能地埋式垃圾中转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625131U
CN202625131U CN 201220334590 CN201220334590U CN202625131U CN 202625131 U CN202625131 U CN 202625131U CN 201220334590 CN201220334590 CN 201220334590 CN 201220334590 U CN201220334590 U CN 201220334590U CN 202625131 U CN202625131 U CN 2026251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ubbish
square steel
rubbish cabin
cabin body
pulle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33459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先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122033459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6251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6251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62513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fuse Collection And Transfer (AREA)

Abstract

全智能地埋式垃圾中转库,可实现地埋式垃圾站的模块化安装,能够自动引导投放者倾倒垃圾,而且安全性能高。它包括垃圾舱体(10)、滑轮系统升降机构(20)和地坑(40),滑轮系统升降机构(20)安装固定于地坑(40)内壁两侧,垃圾舱体(10)安装于滑轮系统升降机构(20)的上部。所述垃圾舱体(10)的顶部设置与地表面齐平的垃圾舱平面顶板,并在垃圾舱体(10)垃圾投口下部悬置可沿水平方向移动的全自主投料盖系统(16),该全自主投料盖系统(16)与垃圾舱平面顶板连接。所述地坑(40)内在接近近地表高度处设置有机械适应车轮轴距并联调整系统(30)。

Description

全智能地埋式垃圾中转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专利属于垃圾中转处理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全智能地埋式垃圾处理或储存装置。
背景技术
节能、环保、经济、实用一直是现代城市在处理垃圾过程中追求的终极目标,同时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受环境条件等因素的限制,现代城市垃圾处理中的环保问题一直较为严峻,在消毒除臭、蚊蝇、虫害及病菌传染等问题方面尤为突出。因此,研究开发一种能同时适应现代城市建设、节能、环保、经济、实用的垃圾处理装置就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深远的社会影响和显著的经济效益。
目前,现有垃圾处理装置有多种形式,如:在专利号为ZL200620034277.7的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地埋式下开口自带自动装卸压缩液压垃圾中转库,该垃圾中转库将垃圾箱体埋于地下,在中转时通过液压系统对箱体进行升降、装卸,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处理垃圾环保的要求。但是,该垃圾中转库在垃圾箱体的升降过程中无特殊的保护装置,其安全性全耐于液压系统,一旦液压系统发生故障,箱体可能直接坠落砸伤人、车等,其后果不堪设想。此外,该装置在容积率、除臭、消毒等方面也未有涉及;在专利号为ZL20092017039.4的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双动力自循环厌氧处理城市垃圾系统装置,该装置利用一个发酵池及其辅助设备实现对城市垃圾的处理,虽然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自循环内动力强等优点,但是由于受经济成本的制约,此装置并不适用于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在专利号为ZL20092006558.5的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压缩式垃圾站,该垃圾站虽然具有容量大、功能多等特点,但却具有造价高、占地面积大、设备维修不方便,保护装置不到位等缺点,其市场应用也因受到造价高等缺点的限制而较难推广;在专利号为ZL20082006901.8的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中公开了全封闭分类式智能环保垃圾转运设备,该转运设备虽然具有分类处理垃圾的特点,但是该设备却具有占地面积大、成本高、无限速保护装置等缺点,难以推广应用。
此外,为实现城市垃圾处理节能环保的问题,一些科技工作者还提出了诸如“环保型地下垃圾桶专利号ZL200920008428”,“环保无臭垃圾中转站专利号ZL200920243662”,“一种垃圾压缩机专利号ZL201020121023”,这些装置针对一些具体的问题分别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但是这些装置不是存在结构复杂、造价高、大面积推广难等缺点,就是具有功能单一、应用前景不好很难适应现代城市大批量垃圾处理的缺点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全智能地埋式垃圾中转库,可实现地埋式垃圾站的模块化安装,能够自动引导投放者倾倒垃圾,而且安全性能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全智能地埋式垃圾中转库,包括垃圾舱体、滑轮系统升降机构和地坑,滑轮系统升降机构安装固定于地坑内壁两侧,垃圾舱体安装于滑轮系统升降机构的上部,其特征是:所述垃圾舱体的顶部设置与地表面齐平的垃圾舱平面顶板,并在垃圾舱体垃圾投口下部悬置可沿水平方向移动的全自主投料盖系统,该全自主投料盖系统与垃圾舱平面顶板连接;所述地坑内在接近近地表高度处设置有机械适应车轮轴距并联调整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垃圾舱体、滑轮系统升降机构、机械适应车轮轴距并联调整系统三个主要传动系统均相互独立,易于加工制造和更换,实现了地埋式垃圾站的模块化安装;垃圾舱体上设有全自主投料盖系统,实现了全智能式功能;机械连杆底舱开门机构打开和关闭简单可靠,最大限度的增加了现有垃圾舱体的容量;机械适应车轮轴距并联调整系统可以自由调整活动板,使得垃圾站可以适应各种型号不同轴距的垃圾车,垃圾站具备更强的通用性。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综合了多种功能的垃圾处理装置,能够广泛应用于现代城市垃圾处理中转站。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如下十四幅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全智能地埋式垃圾中转库垃圾舱体升起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全智能地埋式垃圾中转库垃圾舱体降下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为本实用新型全智能地埋式垃圾中转库垃圾舱体升起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全智能地埋式垃圾中转库中垃圾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沿图4中B-B线的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全智能地埋式垃圾中转库中垃圾舱体压缩机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全智能地埋式垃圾中转库中垃圾舱体机械连杆底舱开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全智能地埋式垃圾中转库中垃圾舱体全自主投料盖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全智能地埋式垃圾中转库中滑轮系统升降机构升起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全智能地埋式垃圾中转库中安全销孔位置示意图和限速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全智能地埋式垃圾中转库中滑轮系统升降机构组装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全智能地埋式垃圾中转库中安全销安装方式与传动方式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全智能地埋式垃圾中转库中安全销安装方式与传动方式示意图;
图14本实用新型全智能地埋式垃圾中转库中机械适应车轮轴距并联调整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中示出零部件、部位名称及所对应的标记:垃圾舱体10、压缩挡板11a、拉杆11b、压缩机12、偏心轮14、机械连杆底舱开门机构15、升降连杆15a、连接杆15b、滑槽15c、吊杆15d、开门拉杆15e、全自主投料盖系统16、直流电机模块16a、接近觉探测器16d、智能控制系统、同步带传动系统16b、传动滑轮16c、滑轮系统升降机构20、安全限速系统20b、并排升降机构20c、连接绳索21、全自主安全销弹出系统22、滑轮24b、连接件25、传动方钢26、传动方钢孔27、凸轮28b、驱动舵机28c、速度传感器28d、套筒29a、连接方钢29b、连接架29c、驱动装置29d、机械适应车轮轴距并联调整系统30、活动板31、导轨32、长推杆33、升降连杆34、偏心轮35、夹杆36、转动杆37、短推杆38、承重三脚架39、地坑40、安全钳41、绳索42、支架43、限速滑轮系4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的全智能地埋式垃圾中转库,包括垃圾舱体10、滑轮系统升降机构20和地坑40,滑轮系统升降机构20安装固定于地坑40内壁两侧,垃圾舱体10安装于滑轮系统升降机构20的上部,其特征是:所述垃圾舱体10的顶部设置与地表面齐平的垃圾舱平面顶板,并在垃圾舱体10垃圾投口下部悬置可沿水平方向移动的全自主投料盖系统16,该全自主投料盖系统16与垃圾舱平面顶板连接。所述地坑40内在接近近地表高度处设置有机械适应车轮轴距并联调整系统30。垃圾舱体10、滑轮系统升降机构20、机械适应车轮轴距并联调整系统30三个主要传动系统均相互独立,易于加工制造和更换,实现了地埋式垃圾站的模块化安装。
参照图8,所述全自主投料盖系统16包括直流电机模块16a、接近觉探测器16d、智能控制器、同步带传动系统16b、传动滑轮16c、吊架模块和导轨,直流电机模块16a、接近觉探测器16d分别固定设置在导轨一端。同步带传动系统16b设置在直流电机模块16a与接近觉探测器16d之间,悬置在导轨内侧。传动滑轮16c悬置在所述同步带传动系统16b上,所述吊架模块与传动滑轮16c固连,垃圾舱平面顶板与吊架模块连接;智能控制器接受接近觉探测器16d受测信号并控制直流电机模块16a动作。通过接近觉探测器16d的探测和直流电机模块16a驱动的平面带传动,实现了全智能式功能。
参照图3和图14,所述机械适应车轮轴距并联调整系统30包括连接架29c、套筒29a、导轨32、传动轴挡板、驱动装置29d、偏心轮35、升降连杆34、夹杆36、传动轴、转动杆37、短推杆38、长推杆33、活动板31、滚轮、滚动轴承、承重三脚架39。连接架29c固定在连接方钢29b上,套筒29a固定在连接方钢29b上,导轨32固定在接近地表高度的地坑40内。传动轴挡板固定在地坑40内,位于导轨32靠近连接方钢29b一端的下方,并且在地坑40对侧对称布置。驱动装置29d固定在连接架29c上,位于套筒29a下方。偏心轮35圆心处设有装配孔与驱动装置29d输出轴配合,升降连杆34通过连接螺钉一端与所述偏心轮35靠近边缘处连接,在连接处设有滚动轴承,滚动轴承内圈与连接螺钉配合,外圈与升降连杆34配合。夹杆36一端与升降连杆34另外一端铰接,传动轴装配于所述套筒29a内,两端伸出轴分别与传动轴挡板凹槽间隙配合,位于所述传动轴套筒29a外的轴部分与夹杆36另一端过盈配合,所述转动杆37的几何中心通过并焊接于传动轴轴端处。滚轮位于导轨32上,每条导轨放置四个,滚轮内圈与滚动轴承外圈配合,滚动轴承内圈与穿过滚轮轴心的螺钉配合,短推杆38一端与转动杆37的一端铰接,另一端与第二个滚轮轴心的螺钉铰接。所述长推杆33一端与转动杆37的另一端铰接,另一端与第三个滚轮轴心的螺钉铰接。所述活动板31横跨地坑40,分别在所述导轨32的两端布置两个,活动板31一端与两个滚轮连接,另一端以同样的方式与对称布置的另外两个滚轮连接,承重三脚架39焊接在活动板长度方向几何中心的下方。
参照图4、图5和图6,所述垃圾舱体10包括垃圾舱平面顶板、垃圾投口、承重框架、垃圾压缩舱、垃圾储存舱、机械连杆底舱开门机构15,垃圾投口位于所述垃圾舱平面顶板几何中心处。全自主投料盖系统16一侧固定设置有火点烟雾探测器,并在垃圾舱平面顶板内部设置水解液贮存槽,地坑40内有排水口。承重框架焊接在垃圾舱平面顶板几何中心轴下方与垃圾舱平面顶板两边相互垂直,垃圾压缩舱位于全自主投料盖系统16下方并与承重框架焊接。垃圾压缩舱、垃圾储存舱之间设置横跨垃圾舱体10且与地面保持水平的压缩挡板11a,垃圾压缩舱内侧对称布置沿压缩挡板11a水平运动的压缩机12;拉杆11b穿透垃圾舱体10,通过滑动轴承与垃圾舱体10配合,并焊接在压缩挡板11a下方长度方向几何轴线上。
参照图3和图7,所述垃圾舱体10还包括设置设置于垃圾储存舱下端口的机械连杆底舱开门机构15,机械连杆底舱开门机构15对称设置在所述垃圾舱体10两侧。所述机械连杆底舱开门机构15包括驱动装置、偏心轮14、传动杆、滚动轴承、升降连杆15a、连接杆15b、吊杆15d、开门拉杆15e、垃圾舱下开门。驱动装置设置在垃圾舱体10外,位于所述垃圾舱平面顶板下方。偏心轮14圆心处设有装配孔与驱动装置一端的输出轴配合,传动杆位于垃圾舱体10内,一端与驱动装置的另一输出轴配合,另外一端伸出垃圾舱体10对面一侧的装配孔与对称布置的偏心轮14配合,并且在装配孔处由滚动轴承配合垃圾舱体10。升降连杆15a一端通过连接螺钉与偏心轮14靠近边缘处连接,在连接处设有滚动轴承,滚动轴承内圈与连接螺钉配合,外圈与升降连杆15a配合。连接杆15b位于升降连杆15a正下方,一端与升降连杆15a另一端铰链连接,中间位置处由螺钉固连在垃圾舱体10外表面,在中间位置处和螺钉之间设有滚动轴承。吊杆15d位于所述垃圾舱体10外正中央,通过两个滑槽15c内,在吊杆15d中心位置处与连接杆15b另一端铰链连接;开门拉杆15e以吊杆15d为轴线对称布置两个,一端分别与吊杆15d下端铰接。垃圾舱下开门为扇形结构,扇形轴线位于垃圾舱体10中心处,以吊杆15d为轴线对称布置两个垃圾舱下开门,在扇形的轴线处分别通过固定螺钉与所述垃圾舱体10连接,在连接处设有滚动轴承,滚动轴承内圈与固定螺钉配合,外圈与扇形轴线处的垃圾舱下开门配合,在靠近扇形轴线的垃圾舱下开门边缘处分别与开门拉杆15e另一端铰接。机械连杆底舱开门机构充分发掘平面四杆机构的高性能传动性和自锁性,使垃圾舱下开门的打开和关闭简单可靠,而垃圾舱下开门的扇形设计最大限度的增加了现有垃圾舱体的容量。垃圾舱体内含有火点烟雾探测器、水解液、生物除臭系统、垃圾自动压缩装置,所有功能均由单片机实现全智能控制。
参照图1、图9、图10、图11、图12和图13,所述滑轮系统升降机构20包括连接方钢29b、卷扬机、传动方钢26、连接件25、滑轮24b和连接绳索21;连接方钢29b、卷扬机固定在接近地表高度的地坑40内。第一节传动方钢26嵌套在连接方钢29b内,第二节传动方钢26嵌套在第一节传动方钢26内,第三节传动方钢26嵌套在第二节传动方钢26内,连接件25嵌套在每节所述传动方钢26的两端,位于第三节传动方钢26顶端的连接件25与垃圾舱体10的承重框架通过螺钉固连。滑轮24b通过螺钉与所述连接件25连接,悬置于所述连接方钢29b外,连接绳索21绕过滑轮24b,一端与各个连接件25固连,另一端与卷扬机固连。针对滑轮系统升降机构可能出现的失效情况,采用如下三种安全保护技术措施,该三种技术措施可以协同组合,最大程度保证了作业过程中的人员车辆安全。
其一,参照图9、图12和图13,所述滑轮系统升降机构20还包括全自主安全销弹出系统22,该全自主安全销弹出系统22由销钉28a、凸轮28b、驱动舵机28c和速度传感器28d构成,速度传感器28d固定在传动方钢26内壁靠近连接件25的一端,驱动舵机28c与速度传感器28d固连,凸轮28b在偏心圆心处与驱动舵机28c输出轴配合;销钉28a一端与凸轮28b接触,一端置于传动方钢孔27内。
其二,参照图3,所述滑轮系统升降机构20还包括安全限速系统20b,该安全限速系统20b由支架43、限速滑轮系44、安全钳41和绳索42构成。支架43与所述滑轮系统升降机构20在同一平面内,对称布置在所述垃圾舱体10地表外。限速滑轮系44的上滑轮与支架43连接,下滑轮固定在地坑40内的连接方钢29b旁;安全钳41固定在滑轮系统升降机构20的传动方钢26上,绳索42通过垃圾舱平面顶板上的通孔和安全钳41的锲块连接限速滑轮系44上下滑轮。
其三,参照图3,所述滑轮系统升降机构20还括一组并排升降机构20c,并排升降机构20c的构成与滑轮系统升降机构20相同,设置在滑轮系统升降机构20旁边的预留空间内。

Claims (10)

1.全智能地埋式垃圾中转库,包括垃圾舱体(10)、滑轮系统升降机构(20)和地坑(40),滑轮系统升降机构(20)安装固定于地坑(40)内壁两侧,垃圾舱体(10)安装于滑轮系统升降机构(20)的上部,其特征是:所述垃圾舱体(10)的顶部设置与地表面齐平的垃圾舱平面顶板,并在垃圾舱体(10)垃圾投口下部悬置可沿水平方向移动的全自主投料盖系统(16),该全自主投料盖系统(16)与垃圾舱平面顶板连接;所述地坑(40)内在接近近地表高度处设置有机械适应车轮轴距并联调整系统(3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智能地埋式垃圾中转库,其特征是:所述全自主投料盖系统(16)包括直流电机模块(16a)、接近觉探测器(16d)、智能控制器、同步带传动系统(16b)、传动滑轮(16c)、吊架模块和导轨,直流电机模块(16a)、接近觉探测器(16d)分别固定设置在导轨一端;同步带传动系统(16b)设置在直流电机模块(16a)与接近觉探测器(16d)之间,悬置在导轨内侧;传动滑轮(16c)悬置在所述同步带传动系统(16b)上,所述吊架模块与传动滑轮(16c)固连,垃圾舱平面顶板与吊架模块连接;智能控制器接受接近觉探测器(16d)受测信号并控制直流电机模块(16a)动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智能地埋式垃圾中转库,其特征是:所述机械适应车轮轴距并联调整系统(30)包括连接架(29c)、套筒(29a)、导轨(32)、传动轴挡板、驱动装置(29d)、偏心轮(35)、升降连杆(34)、夹杆(36)、传动轴、转动杆(37)、短推杆(38)、长推杆(33)、活动板(31)、滚轮、滚动轴承、承重三脚架(39),连接架(29c)固定在连接方钢(29b)上,套筒(29a)固定在连接方钢(29b)上,导轨(32)固定在接近地表高度的地坑(40)内;传动轴挡板固定在地坑(40)内,位于导轨(32)靠近连接方钢(29b)一端的下方,并且在地坑(40)对侧对称布置;驱动装置(29d)固定在连接架(29c)上,位于套筒(29a)下方;偏心轮(35)圆心处设有装配孔与驱动装置(29d)输出轴配合,升降连杆(34)通过连接螺钉一端与所述偏心轮(35)靠近边缘处连接, 在连接处设有滚动轴承,滚动轴承内圈与连接螺钉配合,外圈与升降连杆(34)配合;夹杆(36)一端与升降连杆(34)另外一端铰接,传动轴装配于所述套筒(29a)内,两端伸出轴分别与传动轴挡板凹槽间隙配合,位于所述传动轴套筒(29a)外的轴部分与夹杆(36)另一端过盈配合,所述转动杆(37)的几何中心通过并焊接于传动轴轴端处;滚轮位于导轨32上,每条导轨放置四个,滚轮内圈与滚动轴承外圈配合,滚动轴承内圈与穿过滚轮轴心的螺钉配合,短推杆(38)一端与转动杆(37)的一端铰接,另一端与第二个滚轮轴心的螺钉铰接;所述长推杆(33)一端与转动杆(37)的另一端铰接,另一端与第三个滚轮轴心的螺钉铰接;所述活动板(31)横跨地坑(40),分别在所述导轨(32)的两端布置两个,活动板(31)一端与两个滚轮连接,另一端以同样的方式与对称布置的另外两个滚轮连接,承重三脚架(39)焊接在活动板长度方向几何中心的下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智能地埋式垃圾中转库,其特征是:所述垃圾舱体(10)包括垃圾舱平面顶板、垃圾投口、承重框架、垃圾压缩舱、垃圾储存舱、机械连杆底舱开门机构(15),垃圾投口位于所述垃圾舱平面顶板几何中心处;全自主投料盖系统(16)一侧固定设置有火点烟雾探测器,并在垃圾舱平面顶板内部设置水解液贮存槽,地坑(40)内有排水口;承重框架焊接在垃圾舱平面顶板几何中心轴下方与垃圾舱平面顶板两边相互垂直,垃圾压缩舱位于全自主投料盖系统(16)下方并与承重框架焊接;垃圾压缩舱、垃圾储存舱之间设置横跨垃圾舱体(10)且与地面保持水平的压缩挡板(11a),垃圾压缩舱内侧对称布置沿压缩挡板(11a)水平运动的压缩机(12);拉杆(11b)穿透垃圾舱体(10),通过滑动轴承与垃圾舱体(10)配合,并焊接在压缩挡板(11a)下方长度方向几何轴线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智能地埋式垃圾中转库,其特征是:所述垃圾舱体(10)还包括设置设置于垃圾储存舱下端口的机械连杆底舱开门机构(15),机械连杆底舱开门机构(15)对称设置在所述垃圾舱体(10)两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智能地埋式垃圾中转库,其特征是:所述 机械连杆底舱开门机构(15)包括驱动装置、偏心轮(14)、传动杆、滚动轴承、升降连杆(15a)、连接杆(15b)、吊杆(15d)、开门拉杆(15e)、垃圾舱下开门;驱动装置设置在垃圾舱体(10)外,位于所述垃圾舱平面顶板下方;偏心轮(14)圆心处设有装配孔与驱动装置一端的输出轴配合,传动杆位于垃圾舱体(10)内,一端与驱动装置的另一输出轴配合,另外一端伸出垃圾舱体(10)对面一侧的装配孔与对称布置的偏心轮(14)配合,并且在装配孔处由滚动轴承配合垃圾舱体(10);升降连杆(15a)一端通过连接螺钉与偏心轮(14)靠近边缘处连接,在连接处设有滚动轴承,滚动轴承内圈与连接螺钉配合,外圈与升降连杆(15a)配合;连接杆(15b)位于升降连杆(15a)正下方,一端与升降连杆(15a)另一端铰链连接,中间位置处由螺钉固连在垃圾舱体10外表面,在中间位置处和螺钉之间设有滚动轴承;吊杆(15d)位于所述垃圾舱体(10)外正中央,通过两个滑槽(15c)内,在吊杆(15d)中心位置处与连接杆(15b)另一端铰链连接;开门拉杆(15e)以吊杆(15d)为轴线对称布置两个,一端分别与吊杆(15d)下端铰接;垃圾舱下开门为扇形结构,扇形轴线位于垃圾舱体(10)中心处,以吊杆(15d)为轴线对称布置两个垃圾舱下开门,在扇形的轴线处分别通过固定螺钉与所述垃圾舱体(10)连接,在连接处设有滚动轴承,滚动轴承内圈与固定螺钉配合,外圈与扇形轴线处的垃圾舱下开门配合,在靠近扇形轴线的垃圾舱下开门边缘处分别与开门拉杆(15e)另一端铰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智能地埋式垃圾中转库,其特征是:所述滑轮系统升降机构(20)包括连接方钢(29b)、卷扬机、传动方钢(26)、连接件(25)、滑轮(24b)和连接绳索(21);连接方钢(29b)、卷扬机固定在接近地表高度的地坑(40)内;第一节传动方钢(26)嵌套在连接方钢(29b)内,第二节传动方钢(26)嵌套在第一节传动方钢(26)内,第三节传动方钢(26)嵌套在第二节传动方钢(26)内,连接件(25)嵌套在每节所述传动方钢(26)的两端,位于第三节传动方钢(26)顶端的连接件(25)与垃圾舱体(10)的承重框架通过螺钉固连;滑轮(24b)通过螺钉与连接件(25)连接,悬置于连接方钢(29b)外,连接绳索(21)绕过滑轮(24b),一端与各个连接件(25)固连,另一端与卷扬机固连。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全智能地埋式垃圾中转库,其特征是:所述滑轮系统升降机构(20)还包括全自主安全销弹出系统(22),该全自主安全销弹出系统(22)由销钉(28a)、凸轮(28b)、驱动舵机(28c)和速度传感器(28d)构成,速度传感器(28d)固定在传动方钢(26)内壁靠近连接件(25)的一端,驱动舵机(28c)与速度传感器(28d)固连,凸轮(28b)在偏心圆心处与驱动舵机(28c)输出轴配合;销钉(28a)一端与凸轮(28b)接触,一端置于传动方钢孔(27)内。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全智能地埋式垃圾中转库,其特征是:所述滑轮系统升降机构(20)还包括安全限速系统(20b),该安全限速系统(20b)由支架(43)、限速滑轮系(44)、安全钳(41)和绳索(42)构成,支架(43)与所述滑轮系统升降机构(20)在同一平面内,对称布置在所述垃圾舱体10地表外;限速滑轮系(44)的上滑轮与支架(43)连接,下滑轮固定在地坑(40)内的连接方钢(29b)旁;安全钳(41)固定在滑轮系统升降机构(20)的传动方钢(26)上,绳索(42)通过垃圾舱平面顶板上的通孔和安全钳(41)的锲块连接限速滑轮系(44)上下滑轮。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全智能地埋式垃圾中转库,其特征是:所述滑轮系统升降机构(20)还括一组并排升降机构(20c),并排升降机构(20c)的构成与滑轮系统升降机构(20)相同,设置在滑轮系统升降机构(20)旁边的预留空间内。 
CN 201220334590 2012-07-11 2012-07-11 全智能地埋式垃圾中转库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6251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334590 CN202625131U (zh) 2012-07-11 2012-07-11 全智能地埋式垃圾中转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334590 CN202625131U (zh) 2012-07-11 2012-07-11 全智能地埋式垃圾中转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625131U true CN202625131U (zh) 2012-12-26

Family

ID=473783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334590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625131U (zh) 2012-07-11 2012-07-11 全智能地埋式垃圾中转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625131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25709A (zh) * 2016-12-27 2017-05-10 上海未来伙伴机器人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家用机器人
CN107618799A (zh) * 2017-10-09 2018-01-23 宁德市安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垃圾压缩设备
CN108116823A (zh) * 2016-11-30 2018-06-05 镇江石鼓文智能化系统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垃圾处理车的强化垃圾舱
CN111703764A (zh) * 2020-07-01 2020-09-25 苏州兴启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模块化垃圾回收站及其安装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16823A (zh) * 2016-11-30 2018-06-05 镇江石鼓文智能化系统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垃圾处理车的强化垃圾舱
CN106625709A (zh) * 2016-12-27 2017-05-10 上海未来伙伴机器人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家用机器人
CN106625709B (zh) * 2016-12-27 2023-07-25 上海未来伙伴机器人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家用机器人
CN107618799A (zh) * 2017-10-09 2018-01-23 宁德市安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垃圾压缩设备
CN107618799B (zh) * 2017-10-09 2018-11-20 江苏源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垃圾压缩设备
CN111703764A (zh) * 2020-07-01 2020-09-25 苏州兴启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模块化垃圾回收站及其安装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625131U (zh) 全智能地埋式垃圾中转库
CN2889966Y (zh) 移动式料斗提升倾倒机
CN103600950A (zh) 垃圾中转站的压缩系统
CN108438682B (zh) 一种智能环保型生活垃圾转运站及其工作方法
CN202828666U (zh) 地埋式垃圾中转库垃圾舱体组件
CN105460470A (zh) 多功能封闭式勾臂车箱
CN2931394Y (zh) 输送和储存垃圾的溜槽
CN202464599U (zh) 房屋式垃圾压缩中转设备
CN204110703U (zh) 一种地埋升降式环保垃圾箱
CN110712885A (zh) 直顶式地埋垃圾分类收集站
CN200988718Y (zh) 一种双导轨垂直提升上料机
CN108726049A (zh) 一种智能隐蔽式垃圾箱
CN208963828U (zh) 一种环保型垃圾储存装置
CN204399866U (zh) 升降式地埋垃圾箱
CN211767977U (zh) 一种地埋式节能自动升降垃圾存储设备
CN212638664U (zh) 一款分类垃圾投放收集与传输系统
KR101103763B1 (ko) 쓰레기 자동 집하시설의 양문 개폐형 배출밸브
CN207497432U (zh) 一种自上料勾臂箱
CN209410920U (zh) 大吨位后翻垂直压缩站
CN203925197U (zh) 电动平盖门
CN111457389A (zh) 用于医废和危废混烧回转窑的可自动配伍双进料系统及方法
CN2808818Y (zh) 地下密封式垃圾转运站
CN201021405Y (zh) 组合式垃圾转运站
CN214191049U (zh) 一种用于气力垃圾传输系统的投递门
CN215477379U (zh) 自动化双挂桶上料的移动式垃圾压缩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226

Termination date: 2013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