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610783U - 一种自升式平台及其爬行式提升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升式平台及其爬行式提升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610783U CN202610783U CN 201220274635 CN201220274635U CN202610783U CN 202610783 U CN202610783 U CN 202610783U CN 201220274635 CN201220274635 CN 201220274635 CN 201220274635 U CN201220274635 U CN 201220274635U CN 202610783 U CN202610783 U CN 20261078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nit
- creeping
- lifting
- hoisting system
- ty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53 dri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Forklifts And Lifting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升式平台及其爬行式提升系统,所述爬行式提升系统用于与平台的梯型桩腿配合安装,梯型桩腿的至少一侧部上设置有多个横杆,所述爬行式提升系统包括提升架、升降装置以及动力驱动装置,提升架包含内轨单元和外轨单元,升降装置包含传动机构、制动块和提升爪,传动机构包括连动的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第一传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外轨单元上,提升爪通过第一连接销与第二传动杆同轴转动连接,动力驱动装置包括升降液压缸和转向齿轮组,其中,转向齿轮组带动提升爪以第一连接销为轴转动至其两端分别与制动块和一横杆的上表面或下表面相接触,升降液压缸的收缩或伸出带动所述自升式平台或所述梯型桩腿运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升式平台及其爬行式提升系统,特别是涉及自升式(jack up)钻井平台及其提升系统,其适用于海洋自升式钻井平台领域。
背景技术
提升系统是自升式海洋平台的关键部件,其升降装置主要分为两类:齿轮齿条式和液压油缸顶升式。目前自升式海洋平台使用的提升系统大多采用齿轮齿条的提升形式,如图1所示,其主要是利用齿轮20’与齿条11’的啮合传递动力,齿轮20’在齿轮箱的带动下旋转,从而使平台100’或桩腿11’上下移动。但是,由于桩腿提升系统的提升力大,对齿条的强度要求高,从而导致齿条的加工难度变大和加工成本升高。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升式平台及其爬行式提升系统,以适用于一种新型的自升式平台的桩腿结构,且该爬行式提升系统形式简单,施工简单方便,易于推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爬行式提升系统,其特点在于,用于与一自升式平台的梯型桩腿配合安装,所述梯型桩腿的至少一侧部上设置有多个横杆,所述多个横杆呈上下排列且相邻两个所述横杆之间间隔一距离,所述爬行式提升系统包括:
提升架,对应设置于所述梯型桩腿的所述至少一侧部的外侧,所述提升架包含分别与所述自升式平台连接的一内轨单元和一外轨单元,且所述内轨单元与所述外轨单元共同限定一安装空间;
升降装置,安装于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升降装置包含传动机构、制动块和提升爪,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一端枢接在一起的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所述第一传动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外轨单元上,所述第二传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提升爪通过一第一连接销同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杆上还具有制动槽,所述制动块通过限位件可移动地安装于所述制动槽中;
动力驱动装置,包含升降液压缸和转向齿轮组,所述升降液压缸安装于所述安装空间内且其一端固定于所述内轨单元上,其另一端与一连杆的一端通过一第二连接销同轴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同轴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销上,所述转向齿轮组包含一电机、与所述电机驱动连接的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连接的第二齿轮,且所述第二齿轮同轴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销上;
其中,所述电机驱动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转动,带动所述提升爪以所述第一连接销为轴转动,在所述提升爪转动至其两端分别与所述制动块的上表面、其中一所述横杆的上表面相接触时,所述升降液压缸的收缩或伸出带动所述自升式平台往上或往下运动,在所述提升爪转动至其两端分别与所述制动块的下表面、其中一所述横杆的下表面相接触时,所述升降液压缸的伸出或收缩带动所述梯型桩腿往上或往下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机构为四杆机构,其由两个相对的所述第一传动杆和两个相对的所述第二传动杆组成,其中所述两个第一传动杆的一端与所述两个第二传动杆的一端枢接,所述两个第一传动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外轨单元上,所述两个第二传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提升爪同轴转动连接,每一所述第二传动杆上具有一个所述制动槽且位于所述两个第二传动杆上的两个所述制动槽也彼此相对。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提升爪位于所述两个第二传动杆之间,所述连杆为两个,分别位于所述两个第二传动杆的外侧,所述转向齿轮组位于其中一个所述连杆的外侧,且所述电机安装于与所述转向齿轮组相邻的所述连杆上。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外轨单元由两个相对设置且截面呈H型的外轨组成,且所述两个外轨的部分截面进一步延伸连接在一起形成第一连接板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自升式平台连接;所述内轨单元由两个相对设置且截面呈H型的内轨组成,且其中一个内轨通过第二连接板与所述自升式平台连接,另一个内轨通过连接管和与之相对的一个所述外轨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内轨的内侧形成一导向槽,所述第一连接销的两端和/或所述第二连接销的两端设置有外导向轮,所述外导向轮在所述导向槽中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另一个内轨的截面是呈h型。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横杆之间间隔的所述距离与所述提升爪的长度相匹配。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梯型桩腿包含两个H型材,所述两个H型材相对设置且通过中间板连接;所述升降液压缸为三个,且所述三个升降液压缸的一端通过一固定销与所述两个内轨固定,所述固定销上设置有两个内导向轮,所述两个内导向轮分别位于所述三个升降液压缸中的相邻两个升降液压缸之间并沿着所述两个H型材的端部部分的外表面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梯型桩腿的两个相对侧部上对称设置有所述横杆,在每一所述侧部上各设有六个所述爬行式提升系统,且以每相邻的三个为一组分成上下两组,所述上下两组交替工作,位于所述两个相对侧部上的所述爬行式提升系统为对称分布。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自升式平台,其包括有平台单元、桩腿单元以及提升系统单元,其特点在于,每一所述桩腿单元包含三个梯型桩腿,所述三个梯型桩腿呈三角形分布且相邻两个所述梯型桩腿之间通过支撑杆连接,每一所述梯型桩腿的至少一侧部上设置有多个横杆,所述多个横杆呈上下排列且相邻两个所述横杆之间间隔一距离,在每一所述侧部上各设有多个如上所述的爬行式提升系统构成所述提升统单元,且每一所述侧部上的所述多个爬行式提升系统分成上下两组,所述上下两组交替工作。
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在所述梯型桩腿的两个相对侧部上对称设置有所述横杆,在每一所述侧部上各设有六个所述爬行式提升系统,且以每相邻的三个为一组分成上下两组,位于所述两个相对侧部上的所述爬行式提升系统为对称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提升系统由液压系统提供动力,液压缸制造技术成熟,资源广,提升力大,控制简单。
在升降过程中,可通过调节液压缸的伸缩速度来控制平台单元的升降高度。由于梯型桩腿的制造精度要求较高,在精度要求范围内,即使两个横杆之间的距离有一定的误差也不影响提升动作的进行,通过调节液压缸的伸缩速度来自动纠正梯型桩腿加工时造成的加工误差,因此制造精度较齿轮制造精度可以放大。
下面结合附图和详细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目前使用桩腿的提升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升式平台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爬行式提升系统与梯型桩腿配合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B部分去除提升架之后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6A~图6C是本实用新型的平台从静止状态到平台往上运动的过程示意图;
图6D~图6F是本实用新型的平台从静止状态到平台往下运动的过程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爬行式提升系统在平台升降过程中的剖面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爬行式提升系统在桩腿升降过程中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自升式平台100的俯视图,本实用新型的自升式平台100,例如为海洋钻井平台,其包含有平台单元(即平台主体结构)、桩腿单元10和提升系统单元。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平台单元例如可为近似三角形结构,但在其它实施例中,其也可为例如四角形或其它结构,这些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平台单元的三个角部分别设置有一容纳空间120,用于容纳所述桩腿单元10,其中每一该桩腿单元10包含三个梯型桩腿12,所述三个梯型桩腿12呈三角形分布,且相邻两个所述梯型桩腿12之间通过支撑杆11连接,以将所述三个梯型桩腿12组成稳固的结构。较佳的,在相邻两个支撑杆11之间还设置有加强杆13,以加强桩腿单元的稳固性。并且,在每一所述梯型桩腿12的至少一个侧部上设置有由多个爬行式提升系统20构成的提升系统单元,用于连接所述平台单元并实现平台单元或梯形桩腿的升降。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可以在每一梯型桩腿12的两个相对侧部上各设有多个所述爬行式提升系统20,两侧的所述爬行式提升系统20为对称分布,从而构成所述提升统单元。
本实用新型的梯型桩腿12,如图3~图5所示,例如可包含两个H型材121,所述两个H型材121相对设置并通过中间板122连接。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在所述梯型桩腿12的两个相对侧部上对称设置有多个横杆123。具体地说,所述两个H型材121以及所述中间板122将该梯型桩腿12的两个侧部形成两个侧部空间,每一侧部空间内上下排列有所述多个横杆123,而相邻两个所述横杆123之间间隔一距离(图中未标示,为上横杆的下表面与下横杆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并且,所述两个相对的H型材121位于同一侧的端部共同限定一开口124,与所述爬行式提升系统20相对。
请继续结合参考图3~图5,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爬行式提升系统20的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爬行式提升系统20主要包括提升架21、升降装置30以及动力驱动装置。
所述提升架21对应设置于所述梯型桩腿12的侧部的外侧,其主要包含有分别与所述自升式平台100连接内轨单元211与外轨单元212,所述内轨单元211与所述外轨单元212共同限定一安装空间2120。
如图4所示,所述外轨单元212例如可由两个相对设置且截面呈H型的外轨2122组成,所述内轨单元211例如可由两个相对设置且截面呈H型的内轨2111组成,每一所述内轨2111的内侧可形成有导向槽2110。较佳地,如图3所示,所述两个外轨2122a和2122b的部分截面进一步延伸连接在一起形成第一连接板2121并通过该第一连接板2121与所述自升式平台100连接;而其中一个内轨2111a通过第二连接板2112与所述自升式平台100连接,另一个内轨2111b则通过连接管213和与之相对的一个外轨2122b相连接,从而使得整个提升架21与自升式平台100连接。更佳地,该第二连接板2112两端还可进一步延伸至与两侧的第一连接板2121相连接。并且,所述另一个内轨2111b的截面也可为h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提升架21例如可采用传统的标准H型材制作所述外轨2122、内轨2111,采用标准的API圆管制作所述连接管213。
所述升降装置30安装于所述安装空间2120内,其包含有传动机构31、制动块322和提升爪32。所述传动机构31例如可为四杆机构,其包含两个相对的第一传动杆311和两个相对的第二传动杆312。其中,所述两个第一传动杆311的一端与所述两个第二传动杆312的一端通过枢接轴313枢接,所述两个第一传动杆311的另一端通过一固定销314固定连接至所述外轨单元212的两个外轨2122上,所述两个第二传动杆312的另一端与所述提升爪32通过第一连接销332同轴转动连接。每一所述第二传动杆312上具有一制动槽310,且位于所述两个第二传动杆312上的两个制动槽310彼此相对。所述制动块322通过限位件可移动地安装于所述制动槽310中,例如可在制动块322两端设置卡销,使之与所述制动槽310卡接于所述第二传动杆312的外侧,或者也可使所述卡销卡接于所述第二传动杆312的内侧,或者也可将所述卡销替换成凸块或凸缘结构等,只要可以确保所述制动块322稳固地安装于制动槽310中并可在该制动槽310中自由移动即可。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机构31例如也可是包含枢接的一个第一传动杆311和一个第二传动杆312。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提升爪32的长度与所述梯型桩腿12的上下两个相邻的横杆123之间的距离相匹配,以确保所述提升爪32可顺利转动以及所述提升爪32的两端在转动至水平位置时可分别与所述制动块322的上表面或下表面、及所述梯形桩腿的横杆123的上表面或下表面相接触。在一实施例中,该距离较佳可为800mm~2000mm。
所述动力驱动装置由升降液压缸35和转向齿轮组34组成。其中,所述升降液压缸35安装于所述安装空间2120内,且其一端通过固定销351固定于所述内轨单元211的两个内轨2111上,而其另一端则与一连杆33的一端通过第二连接销335同轴连接,所述连杆33的另一端则同轴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销332上。所述转向齿轮组34包括一电机331、与所述电机331驱动连接的第一齿轮341、与所述第一齿轮341啮合连接的第二齿轮342,且所述第二齿轮342同轴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销332上。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液压缸35可为多个,如图5所示,例如为3个。如图5所示,所述提升爪32较佳地可位于所述两个第二传动杆312之间,所述连杆33为两个,并且分别位于所述两个第二传动杆312的外侧,所述转向齿轮组34较佳地可相邻地位于其中一个所述连杆33的外侧。所述电机331可安装在与所述转向齿轮组34相邻的连杆33上。
这样,可通过所述电机331驱动所述第一齿轮341和第二齿轮342转动,进而带动所述提升爪32以所述第一连接销332为轴转动,并可转动至所述提升爪3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制动块322的上表面或下表面、及一横杆123的上表面或下表面相接触。而通过所述升降液压缸35的收缩或伸出,即可带动所述自升式平台100或所述梯型桩腿12往上或往下运动。
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连接销332的两端和/或所述第二连接销的两端还设置有外导向轮362,所述外导向轮362可容纳于所述内轨2111的导向槽2110内并沿所述导向槽2110上下移动。在所述固定销351上还设置有两个内导向轮361,所述两个内导向轮361分别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升降液压缸35之间且其可沿着所述梯形桩腿12的所述两个H型材121的端部1213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6A所示,可以在每一所述梯型桩腿12的两个相对的侧部上各设六个所述爬行式提升系统20,即一个侧部上具有六个爬行式提升系统20。较佳的,每一侧部上的所述六个爬行式提升系统分成上下两组爬行式提升系统组20A和20B(20A’和20B’),例如每相邻的三个为一组,且上下两组爬行式提升系统组20A和20B(20A’和20B’)交替工作。优选地,两侧的所述爬行式提升系统20为对称分布。
下面结合图6A~图6F以及图7,说明利用本实用新型的爬行式提升系统实现平台升降的过程。
图6A~图6C是本实用新型的平台单元从静止状态到平台单元往上运动的过程示意图,其中平台单元从静止到平台单元往上运动的过程为:静止状态——〉第一行程——〉第二行程。
静止状态:如图6A所示,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爬行式提升系统20在平台单元静止时的状态,此时所有的爬行式提升系统的提升爪32都处于抓紧状态,参考图7所示,此时所述提升爪32处于水平位置且其两端分别与所述制动块322的上表面及所述横杆123的上表面相接触,同时上面一组爬行式提升系统组20A、20A’的升降液压缸35处于伸出的极限状态,下面一组爬行式提升系统组20B、20B’的升降液压缸35处于收缩的极限状态。
第一行程:如图6B所示,上面一组爬行式提升系统组20A、20A’的升降液压缸35收缩带动平台单元向上运动,同时下面一组爬行式提升系统组20B、20B’的升降液压缸35伸出,带动提升爪32往上运动抓牢上面的横杆123,当上面一组爬行式提升系统组20A、20A’的升降液压缸35收缩到极限状态时抓牢横杆123,停止动作,图6B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爬行式提升系统20在平台上升至第一行程极限位置时的状态。
第二行程:如图6C所示,下面一组爬行式提升系统组20B、20B’的升降液压缸35开始收缩带动平台单元继续往上运动,同时上面一组爬行式提升系统组20A、20A’的升降液压缸35开始伸出,带动提升爪32往上运动抓牢上面的横杆123,然后重复这个动作从而实现平台的连续上升。
如此循环上述第一、第二行程,即可实现平台单元的上升。
图6D~图6F是本实用新型的平台单元从静止状态到平台单元往下运动的过程示意图,其中平台单元从静止到平台单元往下运动的过程为:静止状态——〉第一行程——〉第二行程。
静止状态:如图6D所示,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爬行式提升系统20在平台单元静止时的状态,此时所有的爬行式提升系统20的提升爪32都处于抓紧状态,参考图7所示,此时所述提升爪32处于水平位置且其两端分别与所述制动块322的上表面及所述横杆123的上表面相接触,同时上面一组爬行式提升系统组20A、20A’的升降液压缸35处于2/3的伸出状态,下面一组爬行式提升系统组20B、20B’的升降液压缸35处于收缩的极限状态。
第一行程:如图6E所示,①上面一组爬行式提升系统组20A、20A’的升降液压缸35全部伸出,②然后通过电机带动转向齿轮组转动从而使提升爪32转动一定角度,使提升爪和横杆脱离开,参见图6E,图6E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爬行式提升系统20在平台下降时第一行程中的提升爪和横杆脱离开的状态,③然后下面一组爬行式提升系统组20B、20B’的升降液压缸35伸出,使平台单元往下运动,伸到升降液压缸的2/3后停止,与此同时上面一组爬行式提升系统组20A、20A’的升降液压缸35收缩,带动提升爪往下运动,④当到达两个横杆123之间时,电机带动提升爪转动到水平位置,⑤之后上面一组爬行式提升系统组20A、20A’的升降液压缸35继续收缩直到提升爪抓住横杆的上表面(见图6F),图6F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爬行式提升系统20在平台下降至第一行程极限位置时的状态。
第二行程:下面一组爬行式提升系统组20B、20B’的升降液压缸35重复上面液压缸①②④⑤的动作,上面一组爬行式提升系统组20A、20A’的升降液压缸35的动作与③相同。
如此循环上述的第一、第二行程,即可实现平台单元的下降。
在本实用新型中,梯型桩腿的升降和平台单元的升降区别就是制动块322和横杆123位于提升爪32的上面,如图8所示,而升降液压缸35的运动为反方向,在此不再详述。如图8所示,当转向齿轮组转动带动提升爪32转动180°至水平位置时,制动块322正好在提升爪32一端的上面,提升爪32的另一端则与横杆123的下表面相接触,此时当升降液压缸35伸出时可带动提升爪32往上运动,从而带动梯型桩腿往上运动,反之升降液压缸35收缩时,可使梯型桩腿往下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中,可以利用电器系统控制升降液压缸的运动速度和转向齿轮的角度。上下两组爬行式提升系统组相互配合实现连续的上行和下行动作。
本实用新型的提升系统由液压系统提供动力,液压缸制造技术成熟,资源广,提升力大,控制简单。
在升降过程中,可通过调节液压缸的伸缩速度来控制平台单元的升降高度。由于梯型桩腿的制造精度要求较高,在精度要求范围内,即使两个横杆之间的距离有一定的误差也不影响提升动作的进行,通过调节液压缸的伸缩速度来自动纠正梯型桩腿加工时造成的加工误差,因此制造精度较齿轮制造精度可以放大。
应当指出,虽然通过上述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然而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显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效物所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爬行式提升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于与一自升式平台的梯型桩腿配合安装,所述梯型桩腿的至少一侧部上设置有多个横杆,所述多个横杆呈上下排列且相邻两个所述横杆之间间隔一距离,所述爬行式提升系统包括:
提升架,对应设置于所述梯型桩腿的所述至少一侧部的外侧,所述提升架包含分别与所述自升式平台连接的一内轨单元和一外轨单元,且所述内轨单元与所述外轨单元共同限定一安装空间;
升降装置,安装于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升降装置包含传动机构、制动块和提升爪,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一端枢接在一起的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所述第一传动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外轨单元上,所述第二传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提升爪通过一第一连接销同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杆上还具有制动槽,所述制动块通过限位件可移动地安装于所述制动槽中;
动力驱动装置,包含升降液压缸和转向齿轮组,所述升降液压缸安装于所述安装空间内且其一端固定于所述内轨单元上,其另一端与一连杆的一端通过一第二连接销同轴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同轴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销上,所述转向齿轮组包含一电机、与所述电机驱动连接的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连接的第二齿轮,且所述第二齿轮同轴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销上;
其中,所述电机驱动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转动,带动所述提升爪以所述第一连接销为轴转动,在所述提升爪转动至其两端分别与所述制动块的上表面、其中一所述横杆的上表面相接触时,所述升降液压缸的收缩或伸出带动所述自升式平台往上或往下运动,在所述提升爪转动至其两端分别与所述制动块的下表面、其中一所述横杆的下表面相接触时,所述升降液压缸的伸出或收缩带动所述梯型桩腿往上或往下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爬行式提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为四杆机构,其由两个相对的所述第一传动杆和两个相对的所述第二传动杆组成,其中所述两个第一传动杆的一端与所述两个第二传动杆的一端枢接,所述两个第一传动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外轨单元上,所述两个第二传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提升爪同轴转动连接,每一所述第二传动杆上具有一个所述制动槽且位于所述两个第二传动杆上的两个所述制动槽也彼此相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爬行式提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爪位于所述两个第二传动杆之间,所述连杆为两个,分别位于所述两个第二传动杆的外侧,所述转向齿轮组位于其中一个所述连杆的外侧,且所述电机安装于与所述转向齿轮组相邻的所述连杆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爬行式提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轨单元由两个相对设置且截面呈H型的外轨组成,且所述两个外轨的部分截面进一步延伸连接在一起形成第一连接板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自升式平台连接;所述内轨单元由两个相对设置且截面呈H型的内轨组成,且其中一个内轨通过第二连接板与所述自升式平台连接,另一个内轨通过连接管和与之相对的一个所述外轨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爬行式提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内轨的内侧形成一导向槽,所述第一连接销的两端和/或所述第二连接销的两端设置有外导向轮,所述外导向轮在所述导向槽中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爬行式提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个内轨的截面是呈h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爬行式提升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横杆之间间隔的所述距离与所述提升爪的长度相匹配。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爬行式提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型桩腿包含两个H型材,所述两个H型材相对设置且通过中间板连接;所述升降液压缸为三个,且所述三个升降液压缸的一端通过一固定销与所述两个内轨固定,所述固定销上设置有两个内导向轮,所述两个内导向轮分别位于所述三个升降液压缸中的相邻两个升降液压缸之间并沿着所述两个H型材的端部部分的外表面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爬行式提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型桩腿的两个相对侧部上对称设置有所述横杆,在每一所述侧部上各设有六个所述爬行式提升系统,且以每相邻的三个为一组分成上下两组,所述上下两组交替工作,位于所述两个相对侧部上的所述爬行式提升系统为对称分布。
10.一种自升式平台,其包括有平台单元、桩腿单元以及提升系统单元,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桩腿单元包含三个梯型桩腿,所述三个梯型桩腿呈三角形分布且相邻两个所述梯型桩腿之间通过支撑杆连接,每一所述梯型桩腿的至少一侧部上设置有多个横杆,所述多个横杆呈上下排列且相邻两个所述横杆之间间隔一距离,在每一所述侧部上各设有多个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爬行式提升系统构成所述提升系统单元,且每一所述侧部上的所述多个爬行式提升系统分成上下两组,所述上下两组交替工作。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自升式平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梯型桩腿的两个相对侧部上对称设置有所述横杆,在每一所述侧部上各设有六个所述爬行式提升系统,且以每相邻的三个为一组分成上下两组,位于所述两个相对侧部上的所述爬行式提升系统为对称分布。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20274635 CN202610783U (zh) | 2012-06-11 | 2012-06-11 | 一种自升式平台及其爬行式提升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20274635 CN202610783U (zh) | 2012-06-11 | 2012-06-11 | 一种自升式平台及其爬行式提升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610783U true CN202610783U (zh) | 2012-12-19 |
Family
ID=473444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220274635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610783U (zh) | 2012-06-11 | 2012-06-11 | 一种自升式平台及其爬行式提升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61078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141944A (zh) * | 2020-09-27 | 2020-12-29 | 张桂婷 | 一种人工智能用5g通讯塔维修平台 |
-
2012
- 2012-06-11 CN CN 201220274635 patent/CN202610783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141944A (zh) * | 2020-09-27 | 2020-12-29 | 张桂婷 | 一种人工智能用5g通讯塔维修平台 |
CN112141944B (zh) * | 2020-09-27 | 2022-11-01 | 侨远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人工智能用5g通讯塔维修平台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162233B (zh) | 一种连续步进式液压升降装置及升降方法 | |
CN205990212U (zh) | 一种汽车组装用举升机 | |
CN204163447U (zh) | 立体车库升降平台快速平层器 | |
CN203716129U (zh) | 一种用于桁架型桩腿的插销式升降装置 | |
CN202610805U (zh) | 一种自升式平台及其导向和锁紧系统 | |
CN202610783U (zh) | 一种自升式平台及其爬行式提升系统 | |
CN202000327U (zh) | 一种连续步进式液压升降装置 | |
CN102182401B (zh) | 折叠式全液压履带打桩机 | |
CN105217538A (zh) | 滑板转角升降机 | |
CN106760773B (zh) | 停车运输装置和停车装置及停车方法 | |
CN203669428U (zh) | 用于生产维修以及建筑工程使用的升降组合平台 | |
CN114411729B (zh) | 一种钢管柱定位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 |
CN206279832U (zh) | 停车运输装置和停车装置 | |
CN110255423B (zh) | 一种用于提升的多级丝杆与提升油缸组合提升装置 | |
CN210236978U (zh) | 一种用于提升的多级丝杆与提升油缸组合提升装置 | |
CN102174806B (zh) | 一种可适应变桩径式液压升降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
CN211038523U (zh) | 一种煤矿用钻车的升降机构及采用该升降机构的钻车 | |
CN104420842A (zh) | 一种猫道 | |
CN102277969B (zh) | 一种建筑机械的爬升装置和布料杆 | |
CN221912041U (zh) | 一种机器人机载装置升降机构 | |
CN204369129U (zh) | 码坯机的提升装置 | |
CN106836164B (zh) | 一种旋转式多方位移动悬臂梁 | |
CN219012612U (zh) | 隧道内水平钻具的操作平台 | |
CN112411542B (zh) | 一种液压打桩机复合门架机构 | |
CN208413174U (zh) | 流水线上顶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219 Termination date: 20200611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