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603399U - 一种生态鱼巢及使用该鱼巢的坡面人工湿地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态鱼巢及使用该鱼巢的坡面人工湿地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603399U
CN202603399U CN2012202494271U CN201220249427U CN202603399U CN 202603399 U CN202603399 U CN 202603399U CN 2012202494271 U CN2012202494271 U CN 2012202494271U CN 201220249427 U CN201220249427 U CN 201220249427U CN 202603399 U CN202603399 U CN 2026033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trix
groove
access way
front side
n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24942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鹏程
闫大鹏
田为军
李德营
李士辉
苏妍妹
陈丽刚
禇丽
刘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ellow River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ellow River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ellow River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Yellow River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2024942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6033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6033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60339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态鱼巢及使用该鱼巢的坡面人工湿地系统,生态鱼巢包括硬质的基体,所述基体具有供喜阴鱼种做巢的内腔及供鱼类进出所述内腔的进出通道,基体的外壁面上开设有供喜光鱼种做巢的凹槽;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生态鱼巢的基体具有供喜阴鱼种做巢的内腔及供鱼类进出所述内腔的进出通道,基体的外壁面上开设有供喜光鱼种做巢的凹槽;因此,在使用的过程中,可通过基体的内腔为喜阴鱼种提供栖息产卵的场所,通过所述凹槽为喜光鱼种提供栖息产卵的场所,可同时满足喜阴鱼种和喜光鱼种的需要,更加适用于仿真原生态的河(湖)岸,解决了现有的人工鱼巢无法同时满足喜光鱼种和喜阴鱼种的需要的问题。一种使用该鱼巢的坡面人工湿地系统,包括硬质的护墙,该硬质护墙以滨水侧为前侧,所述护墙的墙体中设有生态鱼巢。

Description

一种生态鱼巢及使用该鱼巢的坡面人工湿地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生态保护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生态鱼巢及使用该鱼巢的坡面人工湿地系统。
背景技术
在河湖等地表水体水环境治理时,为助于水体健康水生态系统的形成,通常会借助于人工鱼巢的构筑为水生动物提供栖息场所。其中申请号为2007201103195的中国专利公开的鱼巢砌块便是上述鱼巢的一种,上述鱼巢砌块包括呈矩形的基体,所述基体上设有呈丁字形布置的三个孔洞,三个孔洞在基体的内部互相连通,所述孔洞可作为鱼类进出的通道,孔洞内部的空间则可作为鱼类繁殖的巢穴。上述鱼巢砌块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水体生态环境,然而,其取得的效果却难以让人满意,究其原因,则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在一些生态环境较复杂的水体中,其中的水生生物种类繁多,以鱼类来举例,其既有喜光鱼类又有喜阴鱼类,而上述鱼巢砌块仅仅是通过孔洞形成的基体内部的空间来作为鱼巢,这显然不能满足不同鱼种的需要;其次,随着人工湿地技术的不断成熟,在河湖边建透水护墙已经较为普遍,而上述鱼巢砌块的背水侧与滨水侧之间是完全隔断的,当在护墙中采用上述鱼巢砌块时,势必要在护墙的其它部位重新设置透水口,这样则增加了对护墙施工的复杂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态鱼巢,以解决现有的人工鱼巢无法同时满足喜光鱼种和喜阴鱼种的需要的问题。
同时,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使用上述生态鱼巢的坡面人工湿地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生态鱼巢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生态鱼巢,包括硬质的基体,所述基体具有供喜阴鱼种做巢的内腔及供鱼类进出所述内腔的进出通道,基体的外壁面上开设有供喜光鱼种做巢的凹槽。
所述基体上还设有与所述内腔相通的透水口,所述的透水口与进出通道位于基体的相异的两侧处。
所述基体外轮廓呈长方体形,所述进出通道及凹槽均开设在基体的前侧壁上,透水口开设在基体的后侧壁上。
所述凹槽有两个且分设于进出通道的左右两侧,位于进出通道左侧的左侧和前侧均为敞口结构,位于进出通道右侧的凹槽的右侧和前侧均为敞口结构,当两个所述鱼巢左右并排的设置时,两鱼巢上的相邻的凹槽拼接成一仅前侧具有开口的槽。
本实用新型的坡面人工湿地系统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坡面人工湿地系统,包括硬质的护墙,该硬质护墙以滨水侧为前侧,所述护墙的墙体中设有生态鱼巢,生态鱼巢包括硬质的基体,所述基体具有供喜阴鱼种做巢的内腔及供鱼类进出所述内腔的进出通道,基体的外壁面上开设有供喜光鱼种做巢的凹槽。
所述基体上还设有透水口,所述的透水口与进出通道位于基体的相异的两侧处。
所述基体外轮廓呈长方体形,所述进出通道及凹槽均开设在基体的前侧壁上,透水口开设在基体的后侧壁上。
所述凹槽有两个且分设于进出通道的左右两侧,位于进出通道左侧的左侧和前侧均为敞口结构,位于进出通道右侧的凹槽的右侧和前侧均为敞口结构,当两个所述鱼巢左右并排的设置时,两鱼巢上的相邻的凹槽拼接成一仅前侧具有开口的槽。
还包括潜流碎石床和用于捕捉对应的地表径流的集水渠,所述集水渠沿左右方向延伸且通过前侧与潜流碎石床连通,集水渠中填充有用于过滤水中的杂质的过滤碎石,所述过滤碎石形成过滤碎石床。
所述过滤碎石床中的过滤碎石从前向后粒径逐渐增大且位于最前侧的过滤碎石的粒径小于潜流碎石床的碎石的粒径。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生态鱼巢的基体具有供喜阴鱼种做巢的内腔及供鱼类进出所述内腔的进出通道,基体的外壁面上开设有供喜光鱼种做巢的凹槽;因此,在使用的过程中,可通过基体的内腔为喜阴鱼种提供栖息产卵的场所,通过所述凹槽为喜光鱼种提供栖息产卵的场所,可同时满足喜阴鱼种和喜光鱼种的需要,更加适用于仿真原生态的河(湖)岸,解决了现有的人工鱼巢无法同时满足喜光鱼种和喜阴鱼种的需要的问题。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透水口可使该生态鱼巢适用于河湖岸边的透水护墙,既能起到透水的作用,又能满足鱼类的栖息要求;基体外轮廓呈长方体形可使得该生态鱼巢作为墙砖使用,直接砌在对应的河湖护墙上,增加该鱼巢与对应护墙的适应性和统一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生态鱼巢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向视图;
图3是图1的B向视图;
图4是图1的C向视图(带剖视);
图5是图1的D向视图(带剖视);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坡面人工湿地系统的实施例1的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生态鱼巢的实施例1,如图1-5所示,包括硬质的基体11,基体呈长方体形,其内部具有一空腔11-1,该空腔11-1可作为喜阴鱼种的巢穴,供其栖息和繁殖,基体11的前侧壁上开设有进出通道11-2,该进出通道11-2用于供鱼类进出基体11的内腔;另外,基体11的前侧壁的外壁面上还开设有凹槽11-3,本实施例中凹槽11-3有两个,两个凹槽分别位于进出通道11-2的外端口的左右两侧,其中位于进出通道外端口左侧的凹槽的左端贯穿基体的左侧壁,位于进出通道外端口右侧的凹槽的右端贯通基体的右侧壁,这使得位于进出通道左侧的左侧和前侧均为敞口结构,位于进出通道右侧的凹槽的右侧和前侧均为敞口结构,当两个所述鱼巢左右并排的设置时,两鱼巢上的相邻的凹槽拼接成一仅前侧具有开口的槽;凹槽11-3可作为喜光鱼种的巢穴,供其栖息和繁殖;基体11的后侧壁上设有与进出通道相对的透水口11-4。
本实用新型的坡面人工湿地系统的实施例1,如图6所示,该系统的前侧为工作时的滨水侧,后侧为背水侧,包括从前向后依次设置的硬质的透水护墙21、潜流碎石床22和集水渠23。集水渠23整体沿左右方向延伸,集水渠23的上部为开口结构,该开口形成集水渠的进水口,施工时,应保证集水渠23的进水口不高于其所在位置的地面,集水渠23的前侧与潜流碎石床连通;在工作的过程中,集水渠23用于捕捉汇集设定区域内的地表径流;集水渠23中填充有过滤碎石24,过滤碎石24在集水渠23中形成过滤碎石床,过滤碎石床中的过滤碎石从前向后粒径逐渐增大,位于最前侧的过滤碎石的粒径小于潜流碎石床22中的碎石的粒径,这样可有效防止水源中携带的悬浮物等杂质对潜流碎石床的堵塞;过滤碎石床上种植有景观植物,本实施例中的景观植物采用灌木植物25;潜流碎石床22位于集水渠23和透水护墙21之间,其上方铺设有种植土层26,种植土层26的上表面具有一斜段,该斜段从其前端开始并逐渐向上向后延伸,另外,种植土层26的前端不高于透水护墙21,种植土层26上种植有护坡植物27,本实施例中,护坡植物27为草皮;护墙21中设有生态鱼巢28,该生态鱼巢28的结构与上述生态鱼巢的实施例1的结构相同,此处不予赘述,透水护墙21上设有透水口21-1,潜流碎石床将集水渠的前侧与透水护墙的透水口连通;透水护墙21不仅起到透水的作用,还可以起到稳定潜流碎石床床体结构稳定的作用。
该人工湿地系统应用于河流面源污染防治时,可平行于河道两岸布置,所有进入目标河流的地表径流,均需通过该人工湿地系统的净化处理。具体处理过程如下,降雨量较小时,形成的所有地表径流均先进入集水渠,再经过潜流碎石床,最后通过临水侧硬质护岸进入目标水体(要防治的河道);降雨量较大时,初期形成的地表径流需全部以潜流的形式进入目标水体,中后期产生的地表径流,可以经由潜流碎石床上方的种植土层进入目标水体,通过生态护坡上种植的植物对污染物进行部分的截留。
该人工湿地系统应用于湖泊面源污染防治时,可在地表径流相对集中排入的区域进行布置,同样要保证初期雨水的全部截留。
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人工湿地系统,可有效实现对初期雨水形成的地表径流深度净化处理,减少河湖等目标水体污染物的输入,保障其水环境质量安全和水生态系统健康。本实用新型材料易得、施工简单,并可与生态护坡联合应用,极易推广应用。

Claims (10)

1.一种生态鱼巢,包括硬质的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具有供喜阴鱼种做巢的内腔及供鱼类进出所述内腔的进出通道,基体的外壁面上开设有供喜光鱼种做巢的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鱼巢,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上还设有与所述内腔相通的透水口,所述的透水口与进出通道位于基体的相异的两侧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态鱼巢,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外轮廓呈长方体形,所述进出通道及凹槽均开设在基体的前侧壁上,透水口开设在基体的后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鱼巢,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有两个且分设于进出通道的左右两侧,位于进出通道左侧的左侧和前侧均为敞口结构,位于进出通道右侧的凹槽的右侧和前侧均为敞口结构,当两个所述鱼巢左右并排的设置时,两鱼巢上的相邻的凹槽拼接成一仅前侧具有开口的槽。
5.一种坡面人工湿地系统,包括硬质的护墙,该硬质护墙以滨水侧为前侧,所述护墙的墙体中设有生态鱼巢,生态鱼巢包括硬质的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具有供喜阴鱼种做巢的内腔及供鱼类进出所述内腔的进出通道,基体的外壁面上开设有供喜光鱼种做巢的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坡面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上还设有透水口,所述的透水口与进出通道位于基体的相异的两侧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坡面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外轮廓呈长方体形,所述进出通道及凹槽均开设在基体的前侧壁上,透水口开设在基体的后侧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坡面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有两个且分设于进出通道的左右两侧,位于进出通道左侧的左侧和前侧均为敞口结构,位于进出通道右侧的凹槽的右侧和前侧均为敞口结构,当两个所述鱼巢左右并排的设置时,两鱼巢上的相邻的凹槽拼接成一仅前侧具有开口的槽。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坡面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潜流碎石床和用于捕捉对应的地表径流的集水渠,所述集水渠沿左右方向延伸且通过前侧与潜流碎石床连通,集水渠中填充有用于过滤水中的杂质的过滤碎石,所述过滤碎石形成过滤碎石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坡面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碎石床中的过滤碎石从前向后粒径逐渐增大且位于最前侧的过滤碎石的粒径小于潜流碎石床的碎石的粒径。
CN2012202494271U 2012-05-30 2012-05-30 一种生态鱼巢及使用该鱼巢的坡面人工湿地系统 Expired - Lifetime CN2026033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2494271U CN202603399U (zh) 2012-05-30 2012-05-30 一种生态鱼巢及使用该鱼巢的坡面人工湿地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2494271U CN202603399U (zh) 2012-05-30 2012-05-30 一种生态鱼巢及使用该鱼巢的坡面人工湿地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603399U true CN202603399U (zh) 2012-12-19

Family

ID=473371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2494271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603399U (zh) 2012-05-30 2012-05-30 一种生态鱼巢及使用该鱼巢的坡面人工湿地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60339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91655A (zh) * 2014-04-14 2014-07-02 江苏中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松江鲈鱼的鱼巢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91655A (zh) * 2014-04-14 2014-07-02 江苏中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松江鲈鱼的鱼巢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52346B (zh) 应用于大型深水湖泊水生态系统修复的方法
CN103392663B (zh) 循环流水养鱼池及养鱼方法
KR101294897B1 (ko) 해조류 부착용 요철 홈을 갖는 사다리꼴 요철형 인공어초 및 제작방법
KR101343099B1 (ko) 다기능성 해삼어초
CN203416719U (zh) 循环流水养鱼池
CN105532556A (zh) 一种适宜多阶段鲟鱼养殖的鱼种池
CN105994040A (zh) 稻田虾、鳅混合生态立体养殖设备及养殖方法
JP7037867B2 (ja) マシジミの養殖方法及び養殖装置
CN205455382U (zh) 稻田培育蟹苗的养殖装置
CN202603399U (zh) 一种生态鱼巢及使用该鱼巢的坡面人工湿地系统
CN110016887A (zh) 一种营造水生态系统生境的筑堤方法
CN109914363A (zh) 混凝土排水明沟的生态化改造方法
KR101816075B1 (ko) 바이오폴리머를 이용한 투수성 식생 어소 블록 및 이를 이용한 어소 시공방법
CN112385598A (zh) 一种用于鱼类增殖放流站裂腹鱼亲鱼培育的仿生态亲鱼池
CN100507154C (zh) 多孔栖息单元式生态护岸块体
Meng et al. Research progress of rice-fish integrated farming
CN105309343A (zh) 一种利用林下沟渠围网养殖龙虾的方法
CN207948595U (zh) 一种集约化生态高效鲟鱼养殖组合池
CN207574030U (zh) 一种水下原位生态修复沉水水草培植装载系统
CN208338653U (zh) 一种多功能人工鱼巢
KR100865571B1 (ko) 다슬기 양식조
CN106818592B (zh) 一种巴氏丝尾脂鲤集约型观赏繁殖系统及其构建方法
CN108193652A (zh) 涧流式鱼道
CN108338100A (zh) 一种集约化生态高效鲟鱼养殖组合池及其养殖方法
CN108101220A (zh) 一种容器化组装式水生植物恢复水质净化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