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598398U - 发光结构 - Google Patents
发光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598398U CN202598398U CN 201220155690 CN201220155690U CN202598398U CN 202598398 U CN202598398 U CN 202598398U CN 201220155690 CN201220155690 CN 201220155690 CN 201220155690 U CN201220155690 U CN 201220155690U CN 202598398 U CN202598398 U CN 20259839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ray structure
- reflecting surface
- source module
- light sour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lluminated Signs And Luminous Advertising (AREA)
Abstract
一种发光结构,其包含一壳体、一透光体、一遮光层、一图样层及一光源模块。透光体嵌设于壳体,透光体具有一入光面、一出光面、一第一反射面及一第二反射面。遮光层贴覆于第一反射面,图样层贴覆于第二反射面,且出光面显露出图样层。光源模块邻近入光面。当光源模块发出光线时,光线自入光面进入透光体内,且光线经由第一反射面而反射至第二反射面后,光线再经由第二反射面反射至出光面而射出透光体外,以达到三维的立体视觉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新型关于一种发光结构,特别是一种运用于电子装置的标识的发光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科技与信息的日新月异,电子产品的制造技术也日渐进步。电子产品除了追求轻、薄、短、小的特性外,更朝着优越的性能以及时尚的外观设计迈进。
以一笔记型计算机为例,各家业者为了增加笔记型计算机的卖点,将位于笔记型计算机上的一品牌标识由原本单纯的印刷显示提升为具有发光显示的效果。更进一步来说,上述具有发光效果的品牌标识,通过在笔记型计算机的一壳体上形成一开口,以使屏幕光源可由此开口射出。并且,再将一具有品牌标识的透光板贴覆于上述的开口,以使品牌标识具有发光的效果。
详细来说,上述的品牌标识可由透光板上的一透光区域与一遮光区域之间的搭配而构成。举例来说,透光区域的外型可为此品牌标识,使得品牌标识即为透光板上的发光区域。然而,由于透光板下即为屏幕光源,因此透光区域所能够呈现的就仅是单纯的发亮,使得品牌标识所呈现的发光效果过于呆板。
发明内容
本新型提供一种发光结构,借以提升品牌标识所呈现的发光效果。
本新型所揭露的发光结构,其包含一壳体、一透光体、一遮光层、一图样层及一光源模块。透光体嵌设于壳体,透光体具有一入光面、一出光面、一第一反射面及一第二反射面。遮光层贴覆于第一反射面,图样层贴覆于第二反射面,且出光面显露出图样层。光源模块邻近入光面。当光源模块发出光线时,光线自入光面进入透光体内,且光线经由第一反射面而反射至第二反射面后,光线再经由第二反射面反射至出光面而射出透光体外。
其中,该壳体具有相对的一顶面及一底面,该入光面与该底面共平面,该出光面与该顶面共平面,该第二反射面介于该顶面及该底面之间。
其中,该图样层为该壳体的部分表面。
其中,该第一反射面为一平面。
其中,该第一反射面为一曲面。
其中,该光源模块更包含一发光件,该发光件朝向该入光面。
其中,该光源模块更包含一发光件及一导光板,该导光板面向该入光面,该发光件位于该导光板的一端缘。
其中,该第一反射面与该出光面共平面。
其中,该第二反射面介于该入光面与该出光面之间。
其中,该出光面环绕该遮光层。
根据上述本新型所揭露的发光结构,通过出光面显露出图样层以及光线的二次反射,使得出光面于发光时可同时显露出图样层的纹路及图形,以使发光标识达到三维的立体视觉效果。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根据本新型一实施例的发光结构运用于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沿着图1的22剖线的发光结构的剖视图。
图3所示为根据本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发光结构的剖视图。
图4所示为根据本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发光结构的剖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发光结构
110:壳体
112:顶面
114:底面
120:透光体
121:入光面
122:出光面
123:第一反射面
123’:第一反射面
124:第二反射面
125:遮光层
125’:遮光层
126:图样层
130:光源模块
130’:光源模块
131:发光件
132:导光板
20:电子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及图2,图1所示为根据本新型一实施例的发光结构运用于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图2所示为沿着图1的22剖线的发光结构的剖视图。
本实施例的发光结构10,是以运用于一电子装置20的壳体上的发光标识为例,但不以此为限。电子装置20可以是但不限于一笔记型计算机。发光结构10包含一壳体110、一透光体120、一遮光层125、一图样层126及一光源模块130。就本实施例而言,壳体110以电子装置20的屏幕显示器的上壳为例,但不以此为限。壳体110的材质为不透光的材质,譬如金属材料或是不透明的塑料,如强化碳纤维塑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CFRP)。壳体110具有相对的一顶面112及一底面114。
透光体120嵌设于壳体110,透光体120材质为透光的材质,譬如透明的塑料材料,如聚碳酸脂(Polycarbonate,PC)。透光体120与壳体110可透过埋入射出(insert molding)成型的方式而互相结合。或者,透光体120可以紧配的方式而由壳体110外部嵌进壳体110内。
此外,透光体120概略为一T型的柱体,透光体120的外型非用以限定本新型。透光体120具有一入光面121、一出光面122、一第一反射面123及一第二反射面124。在本实施例中,透光体120的入光面121可与壳体110的底面114共平面,透光体120的出光面122可与壳体110的顶面112共平面,第二反射面124可介于顶面112及底面114之间。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反射面123可为一平面,且第一反射面123也可与出光面122共平面,但不以此为限。
遮光层125贴覆于第一反射面123,遮光层125可通过印刷或是黏贴的方式设置于第一反射面123上。遮光层125的形状概略为一圆形。并且,出光面122环绕遮光层125,使得出光面122概略为一圆圈的外型,如图1所示。更进一步来说,本实施例的出光面122即是发光标识所欲发光的区域。因此,出光面122的外型非用以限定本新型,出光面122的外型可对应各家厂牌的标识而做适当的修改。
图样层126贴覆于第二反射面124,且出光面122显露出图样层126。图样层126可以是额外以印刷或是黏贴的方式形成于第二反射面124上。或者,图样层126也可以直接就是壳体110的部分表面,如壳体110的一表面处理层。
光源模块130邻近入光面121。在本实施例中,光源模块130包含一发光件131及一导光板132,导光板132面向透光体120的入光面121,发光件131位于导光板132的一端缘。更进一步来说,本实施例的光源模块130通过导光板132将发光件131所发出的光线导向透光体120的入光面121。并且,本实施例的光源模块130可为电子装置20的一显示器的背光模块,意即电子装置20的显示器与本案的发光结构10可共享同一个光源。或者,在其它实施例当中,发光结构10可单独具有光源模块130而不与电子装置20的显示器共用光源。
当光源模块130发出光线L时,光线L自入光面121进入透光体120内。接着,光线L照射至第一反射面123,并经由第一反射面123而反射至第二反射面124。接着,光线L再经由第二反射面124反射至出光面122,并进一步射出透光体120外。如此一来,出光面122将可具有发光的效果,使得电子装置20上可具有一圆圈型的发光标识。
并且,由于出光面122可显露出图样层126,因此在出光面122发光的同时,出光面122也可同时透出图样层126的图样(若图样层126为壳体110的部分表面,则出光面122即可透出壳体110的表面纹路),以使发光标识达到三维的立体视觉效果。
请接着参照图3,图3所示为根据本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发光结构的剖视图。由于本实施例与图1实施例相似,因此,针对相同之处便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与图1的实施例的差异在于,光源模块130’仅包含一个发光件,且发光件直接朝向入光面121。
请接着参照图4,图4所示为根据本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发光结构的剖视图。由于本实施例与图1实施例相似,因此,针对相同之处便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与图1的实施例的差异在于,第一反射面123’为一曲面,如此可令第一反射面123’具有较广的反射范围,以提升光线L的反射效果。此外,遮光层125’可通过黏贴或是紧配的方式嵌设于透光体120内,并贴覆于第一反射面123’。
根据上述本实施例所揭露的发光结构,通过出光面显露出图样层以及光线的二次反射,使得出光面于发光时可同时显露出图样层的纹路及图形,以使发光标识达到三维的立体视觉效果。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发光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壳体;
一透光体,嵌设于该壳体,该透光体具有一入光面、一出光面、一第一反射面及一第二反射面;
一遮光层,贴覆于该第一反射面;
一图样层,贴覆于该第二反射面,且该出光面显露出该图样层;以及
一光源模块,邻近该入光面,该光源模块发出光线,该光线自该入光面进入该透光体内,且光线经由该第一反射面反射至该第二反射面后,光线再经由该第二反射面反射至该出光面并射出该透光体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具有相对的一顶面及一底面,该入光面与该底面共平面,该出光面与该顶面共平面,该第二反射面介于该顶面及该底面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图样层为该壳体的部分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反射面为一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反射面为一曲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光源模块更包含一发光件,该发光件朝向该入光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光源模块更包含一发光件及一导光板,该导光板面向该入光面,该发光件位于该导光板的一端缘。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反射面与该出光面共平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反射面介于该入光面与该出光面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出光面环绕该遮光层。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20155690 CN202598398U (zh) | 2012-04-10 | 2012-04-10 | 发光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20155690 CN202598398U (zh) | 2012-04-10 | 2012-04-10 | 发光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598398U true CN202598398U (zh) | 2012-12-12 |
Family
ID=473159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220155690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598398U (zh) | 2012-04-10 | 2012-04-10 | 发光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598398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516047A (zh) * | 2013-09-30 | 2015-04-15 | 大億交通工业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 自由发光图案的导光结构 |
CN110430703A (zh) * | 2019-07-31 | 2019-11-08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壳体、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CN111315165A (zh) * | 2019-11-29 | 2020-06-19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的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
-
2012
- 2012-04-10 CN CN 201220155690 patent/CN202598398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516047A (zh) * | 2013-09-30 | 2015-04-15 | 大億交通工业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 自由发光图案的导光结构 |
CN110430703A (zh) * | 2019-07-31 | 2019-11-08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壳体、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CN111315165A (zh) * | 2019-11-29 | 2020-06-19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的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
CN111315165B (zh) * | 2019-11-29 | 2021-04-30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的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191201B2 (en) | Light emitting emblem | |
CN203414704U (zh) | 电子设备 | |
CN108291705B (zh) | 灯组件和包含该种灯组件的车辆设计元件 | |
JP6987762B2 (ja) | 照明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含む車両用ランプ | |
US10823903B2 (en) | Lighting member using light-guiding film | |
CN104698678B (zh) | 光通量控制构件、发光装置以及显示装置 | |
CN202598398U (zh) | 发光结构 | |
JP5889065B2 (ja) | 光束制御部材、発光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 |
JP5576348B2 (ja) | 発光式ナンバープレート | |
CN204494198U (zh) | 光源模组及导光板 | |
JP6101537B2 (ja) | 面照明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車両用エンブレム | |
JP5951391B2 (ja) | エンブレム発光装置 | |
EP2804029A2 (en) | Lens and illuminating device having the lens | |
KR101558421B1 (ko) | Led 채널간판 | |
KR102565788B1 (ko) | 차량용 램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차량 | |
CN202144983U (zh) | 光源模块 | |
US20170309205A1 (en) | Led module and sign box | |
KR100753963B1 (ko) | 발광 엘이디 사인물 | |
CN211040853U (zh) | 一种半透光灯板 | |
JP6166621B2 (ja) | 面状照明装置 | |
US10851962B2 (en) | Backlit 3D lamp | |
CN102707369A (zh) | 有色导光板及具有该有色导光板的led平面光源 | |
CN106097881A (zh) | 带有反射片的标签以及该标签的制作工艺 | |
CN205122137U (zh) | 电子装置及其电路模组 | |
US20190137678A1 (en) | Illumination assembly providing backlight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212 Termination date: 20170410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