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585838U -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585838U
CN202585838U CN 201220200173 CN201220200173U CN202585838U CN 202585838 U CN202585838 U CN 202585838U CN 201220200173 CN201220200173 CN 201220200173 CN 201220200173 U CN201220200173 U CN 201220200173U CN 202585838 U CN202585838 U CN 2025858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extension
terminals
electric connector
plate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20017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宜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lex LLC
Original Assignee
Molex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lex LLC filed Critical Molex LLC
Priority to CN 20122020017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5858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5858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58583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电连接器包含一绝缘本体、多个第一端子、多个第二端子及一端子定位座。绝缘本体具有一直立的基座及一舌板。第一端子各具有一第一固定部、一第一延伸部及一第一尾部。第二端子各具有一第二固定部、一第二延伸部及一第二尾部。多个第一、第二固定部固定于绝缘本体且由上往下排列。多个第一、第二延伸部往侧向弯折延伸,而在绝缘本体的直立部后方呈前后两排排列。端子定位座与绝缘本体的基座相组合,且具有一基底部及一由基底部朝上延伸的组装部。组装部具有一隔板,隔板位于第一、第二延伸部之间。电连接器组合包含至少两个并排相连的前述电连接器,相邻的两个电连接器的端子定位座一体连接在一起。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涉及一种直立式的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背景技术
参阅图1,中国台湾新型专利第M420064号揭露一种USB 3.0规格的直立式连接器,包括一金属壳体91、一绝缘座体92、一舌板93、多个第一连接端子94、多个第二连接端子95及一定位板96。舌板93组装于绝缘座体92,多个第一连接端子94及多个第二连接端子95分别固设于舌板93两侧且成上下排列,而第一连接端子94的接脚部941与第二连接端子95的接脚部951分别于两侧沿插接方向X排列,大幅增加连接器的整体长度。
此外,定位板96与绝缘座体92结合,并具有多个分别供接脚部941、951穿入定位的穿孔961,用以定位接脚部941、951。由于定位板96结构单薄,定位端子的效果较为有限。
发明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可以缩短整体长度且提升端子定位效果的电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由多个前述电连接器组合在一起的电连接器组合。
于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包含一绝缘本体、多个第一端子、多个第二端子及一端子定位座。绝缘本体具有一基座及一舌板。该基座具有一直立部,且该直立部具有一前端面及一相反于该前端面的后端面。该舌板竖直地由该直立部的前端面往前延伸,且具有位于相反两侧的一第一板面及一第二板面。所述第一端子各具有一第一固定部、一第一延伸部及一第一尾部。多个所述第一固定部固定于该绝缘本体且相邻该第一板面并由上往下排列。每一第一端子的第一延伸部由该第一固定部的后端往侧向弯折延伸,且该第一尾部由该第一延伸部的末端延伸。所述第一延伸部排列于该直立部的后端面处,且多个所述第一尾部沿一左右方向并排。所述第二端子各具有一第二固定部、一第二延伸部及一第二尾部。多个所述第二固定部固定于该绝缘本体且相邻该第二板面并由上往下排列。每一第二端子的第二延伸部由该第二固定部的后端往侧向弯折延伸,且该第二尾部由该第二延伸部的末端延伸。所述第二延伸部排列于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后方,且多个所述第二尾部沿该左右方向并排。该端子定位座与该绝缘本体的基座相组合,且具有一基底部及一由该基底部朝上延伸的组装部。该组装部具有一隔板,该隔板位于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二延伸部之间。
进一步地,该组装部界定一安装槽以配合容置该基座的直立部。
进一步地,该隔板具有一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切缝,以供多个所述第二延伸部穿过该隔板。
进一步地,该端子定位座的基底部具有多个第一穿孔及多个第二穿孔,多个所述第一穿孔位于该隔板前方以供多个所述第一尾部对应穿入定位,多个所述第二穿孔位于该隔板后方以供多个所述第二尾部对应穿入定位。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第一端子中,至少位于最下方的第一端子的第一延伸部朝向与该第二板面面朝的相同方向弯折延伸并穿过相邻的两个第二端子之间再往下延伸,其余第一端子的第一延伸部朝向与该第一板面面朝的相同方向弯折延伸后再往下延伸;而且多个所述第二端子中,至少位于最下方的第二端子的第二延伸部朝向与该第二板面面朝的相同方向弯折延伸后再往下延伸,其余第二端子的第二延伸部朝向与该第一板面面朝的相同方向弯折延伸后再往下延伸。
进一步地,还包含一金属壳体,该金属壳体围绕该舌板界定一插接空间,且该金属壳体一部分扣接于该基座,而一部分扣接于该端子定位座。
进一步地,该绝缘本体的基座还具有一连接于该直立部顶端并往后延伸的顶板部;金属壳体具有两个直立侧壁、一顶壁、一底壁、一上包覆壁及一直立包覆壁,两个所述直立侧壁分别相对于该舌板的第一板面与第二板面,该顶壁连接两个所述直立侧壁的上端,该底壁连接两个所述直立侧壁的下端,该上包覆壁连接于该顶壁的后端且覆盖该顶板部,该直立包覆壁连接于该上包覆壁的后端且覆盖该端子定位座的部分后侧及左右两侧。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直立侧壁分别具有一由后端往前凹限的缺口,且该端子定位座的组装部还具有两个相对凸伸的凸块,两个所述凸块分别与两个所述缺口相配合以容置于对应的缺口,而该基底部还具有一挡块,且该金属壳体之底壁具有一扣部对应扣组在该挡块后侧。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直立侧壁的后端分别形成一阶部,该端子定位座的基底部还具有一由前往后凹入的缺口,且该缺口使该组装部形成一对彼此相对地凸出于该缺口上方的凸缘,两个所述阶部分别与两个所述凸缘相对应,且各该阶部抵靠于对应的凸缘的前侧及底侧,该基底部还具有两个分别反向凸伸于该基底部两外侧的挡块,且该金属壳体还具有位于后方的一对插片分别抵靠于对应的挡块后侧。
进一步地,每一第一端子还具有一弹性接触部,该弹性接触部由该第一固定部的前端延伸且具有一露出于该第一板面的第一接触面,该第一尾部由该第一延伸部末端往下延伸;每一第二端子还具有一第二接触部,该第二接触部由该第二固定部的前端延伸且具有一露出于该第一板面的第二接触面,该第二尾部由该第二延伸部末端往下延伸;所述第一端子共有四个,用于传输符合USB2.0传输规范的信号,所述第二端子共有五个,并配合所述第一端子用于传输符合USB3.0传输规范的信号,多个所述第二端子由上往下编号为I、II、III、IV、V;多个所述第一端子中位于最下方的第一端子的第一延伸部朝向与该第二板面面朝的相同方向弯折延伸并穿过编号IV、V的两个第二端子之间再往下延伸,其余第一端子的第一延伸部朝向与该第一板面面朝的相同方向弯折延伸后再往下延伸;而且编号V的第二端子的第二延伸部朝向与该第二板面面朝的相同方向弯折延伸后再往下延伸,其余第二端子的第二延伸部朝向与该第一板面面朝的相同方向弯折延伸后再往下延伸。
进一步地,编号I、II的第二端子为一对且编号IV、V的第二端子为一对,用以传输高频信号,同一对的第二端子用以传输信号的部分的长度相等。
进一步地,编号II及编号V的第二端子的第二延伸部各具有一弯绕段,使得编号I、II的第二端子的第二延伸部的长度相等,且编号IV、V的第二端子的第二延伸部的长度相等。
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合,包含至少两个并排相连的前述电连接器,每一电连接器包含:一绝缘本体、多个第一端子、多个第二端子以及一端子定位座,绝缘本体具有一基座及一舌板,该基座具有一直立部,且该直立部具有一前端面及一相反于该前端面的后端面,该舌板竖直地由该直立部的前端面往前延伸,且具有位于相反两侧的一第一板面及一第二板面;多个第一端子,各具有一第一固定部、一第一延伸部及一第一尾部,多个所述第一固定部固定于该绝缘本体且相邻该第一板面并由上往下排列;每一第一端子的第一延伸部由该第一固定部的后端往侧向弯折延伸,且该第一尾部由该第一延伸部的末端延伸;多个所述第一延伸部排列于该直立部的后端面处,且多个所述第一尾部沿一左右方向并排;多个第二端子,各具有一第二固定部、一第二延伸部及一第二尾部,多个所述第二固定部固定于该绝缘本体且相邻该第二板面并由上往下排列;每一第二端子的第二延伸部由该第二固定部的后端往侧向弯折延伸,且该第二尾部由该第二延伸部的末端延伸;多个所述第二延伸部排列于多个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后方,且多个所述第二尾部沿该左右方向并排;端子定位座与该绝缘本体的基座相组合,且具有一基底部及一由该基底部朝上延伸的组装部,该组装部具有一隔板,该隔板位于多个所述第一延伸部与多个所述第二延伸部之间;其中相邻的两个电连接器的端子定位座一体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该隔板具有一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切缝,以供所述第二延伸部穿过该隔板。
进一步地,该端子定位座的基底部具有多个第一穿孔及多个第二穿孔,多个所述第一穿孔位于该隔板前方以供多个所述第一尾部对应穿入定位,多个所述第二穿孔位于该隔板后方以供多个所述第二尾部对应穿入定位。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第一端子中,至少位于最下方的第一端子的第一延伸部朝向与该第二板面面朝的相同方向弯折延伸并穿过相邻的两个第二端子之间再往下延伸,其余第一端子的第一延伸部朝向与该第一板面面朝的相同方向弯折延伸后再往下延伸;而且多个所述第二端子中,至少位于最下方的第二端子的第二延伸部朝向与该第二板面面朝的相同方向弯折延伸后再往下延伸,其余第二端子的第二延伸部朝向与该第一板面面朝的相同方向弯折延伸后再往下延伸。
进一步地,还包含一金属壳体,该金属壳体围绕该舌板界定一插接空间,且该金属壳体一部分扣接于该基座,而一部分扣接于该端子定位座。
进一步地,该绝缘本体的基座还具有一连接于该直立部顶端并往后延伸的顶板部;该金属壳体具有两个直立侧壁、一顶壁、一底壁、一上包覆壁及一直立包覆壁,两个所述直立侧壁分别相对于该舌板的第一板面与第二板面,该顶壁连接两个所述直立侧壁的上端,该底壁连接两个所述直立侧壁的下端,该上包覆壁连接于该顶壁的后端且覆盖该顶板部,该直立包覆壁连接于该上包覆壁的后端且覆盖该端子定位座的部分后侧及左右两侧。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直立侧壁分别具有一由后端往前凹限的缺口,且该端子定位座的组装部还具有两个相对凸伸的凸块,两个所述凸块分别与两个所述缺口相配合以容置于对应的缺口,而该基底部还具有一挡块,且该金属壳体之底壁具有一扣部对应扣组在该挡块后侧。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直立侧壁的后端分别形成一阶部,该端子定位座的基底部还具有一由前往后凹入的缺口,且该缺口使该组装部形成一对彼此相对地凸出于该缺口上方的凸缘,两个所述阶部分别与两个所述凸缘相对应,且各该阶部抵靠于对应的凸缘的前侧及底侧,该基底部还具有两个分别反向凸伸于该基底部两外侧的挡块,且该金属壳体还具有位于后方的一对插片分别抵靠于对应的挡块后侧。
进一步地,每一第一端子还具有一弹性接触部,该弹性接触部由该第一固定部的前端延伸且具有一露出于该第一板面的第一接触面,该第一尾部由该第一延伸部末端往下延伸;每一第二端子还具有一第二接触部,该第二接触部由该第二固定部的前端延伸且具有一露出于该第一板面的第二接触面,该第二尾部由该第二延伸部末端往下延伸;所述第一端子共有四个,用于传输符合USB2.0传输规范的信号,所述第二端子共有五个,并配合所述第一端子用于传输符合USB3.0传输规范的信号,多个所述第二端子由上往下编号为I、II、III、IV、V;多个所述第一端子中位于最下方的第一端子的第一延伸部朝向与该第二板面面朝的相同方向弯折延伸并穿过编号IV、V的两个第二端子之间再往下延伸,其余第一端子的第一延伸部朝向与该第一板面面朝的相同方向弯折延伸后再往下延伸;而且编号V的第二端子的第二延伸部朝向与该第二板面面朝的相同方向弯折延伸后再往下延伸,其余第二端子的第二延伸部朝向与该第一板面面朝的相同方向弯折延伸后再往下延伸。
进一步地,编号I、II的第二端子为一对且编号IV、V的第二端子为一对,用以传输高频信号,同一对的第二端子用以传输信号的部分的长度相等。
进一步地,编号II及编号V的第二端子的第二延伸部各具有一弯绕段,使得编号I、II的第二端子的第二延伸部的长度相等,且编号IV、V的第二端子的第二延伸部的长度相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借由多个第一延伸部及多个第二延伸部往侧向弯折延伸,而在绝缘本体的直立部后方呈前后两排排列,能够大幅缩短电连接器在前后方向的整体长度。此外,借由隔板分隔多个第一延伸部及多个第二延伸部,使端子定位座可以完整及确实地包覆并定位各第一延伸部、第一尾部、第二延伸部及第二尾部。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一现有的电连接器;
图2是一立体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安装于一电路板;
图3是一图2的立体分解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与该电路板的对应关系;
图4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
图5是图4的另一角度视图;
图6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绝缘本体与多个第一端子与多个第二端子的组合关系;
图7是一图6的进一步分解图,说明多个第一端子;
图8是一立体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端子定位座与该绝缘本体的组合关系;
图9是一类似于图8的视图,其中该绝缘本体的顶板部的后侧部分及该端子定位座的后壁的一部分被移除,说明该端子定位座与多个端子的定位关系;
图10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11是一沿图10中的XI-XI直线所取的剖视图;
图12是一沿图10中的XII-XII直线所取的剖视图;
图13是一沿图10中的XIII-XIII直线所取的剖视图;
图14是一俯视图,说明该端子定位座;
图15是一侧视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第二较佳实施例安装于一电路板;
图16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该第二较佳实施例及其与该电路板的对应关系;
图17是图16的另一角度视图;
图18是一立体图,说明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绝缘本体与多个第一端子与多个第二端子的组合关系;
图19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第二较佳实施例多个第一端子与多个第二端子的延伸部与尾部;
图20是一类似于图9的视图,说明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端子定位座与所述端子的定位关系;
图21是一立体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合的较佳实施例安装于一电路板;及
图22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两个相邻的端子定位座一体连接在一起。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    电连接器
1      绝缘本体
11     基座
12     舌板
121    第一板面
122    第二板面
13     直立部
131    前端面
132    后端面
133    限位槽
14     顶板部
141    卡槽
15     第一端子槽
16     第二端子槽
2      第一端子
21     第一固定部
211    凸刺
22     弹性接触部
221    第一接触面
23     第一延伸部
24     第一尾部
3      第二端子
31     第二固定部
311    凸刺
32     第二接触部
321    第二接触面
33     第二延伸部
331    弯绕段
34     第二尾部
4      端子定位座
41     基底部
411    第一穿孔
412    第二穿孔
413    挡块
414    缺口
42     组装部
421    隔板
422    安装槽
423    切缝
424    凸块
425    凸缘
43     后壁
431    限位槽
44     凸柱
5      金属壳体
51     直立侧壁
511    缺口
512    阶部
52     顶壁
53     底壁
531    扣部
54     上包覆壁
541    凸片
55     直立包覆壁
56     延伸片
57     插片
8      电路板
81     穿孔
82     穿孔
83     穿孔
84     穿孔
85     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三个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
在本实用新型被详细描述之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组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参阅图2与图3,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的第一较佳实施例适用于安装在一电路板8上。
参阅图4至图7,电连接器100包含一绝缘本体1、多个第一端子2、多个第二端子3、一端子定位座4及一金属壳体5。
绝缘本体1具有一基座11及一舌板12,基座11具有一直立部13及一连接于直立部13顶端并往后延伸的顶板部14。直立部13具有一前端面131及一相反于前端面131的后端面132,舌板12竖直地由直立部13的前端面131往前延伸,且具有位于相反两侧的一第一板面121及一第二板面122。绝缘本体1还具有多个分别容置各第一端子2的第一端子槽15及多个分别容置各第二端子3的第二端子槽16,各第一端子槽15贯穿直立部13且往前延伸至舌板12的第一板面121,各第二端子槽16贯穿直立部13且往前延伸至舌板12的第二板面122并于前端贯穿舌板12延伸至第一板面121(配合参阅图10与图11)。多个第一端子槽15由上往下排列且多个第二端子槽16也由上往下排列。
各第一端子2具有一第一固定部21、一弹性接触部22、一第一延伸部23及一第一尾部24。第一固定部21借由两侧的凸刺211固定于绝缘本体1且相邻第一板面121,弹性接触部22由第一固定部21的前端延伸且具有一露出于第一板面121的第一接触面221,第一延伸部23由第一固定部21的后端往侧向弯折延伸,且第一尾部24由第一延伸部23的末端往下延伸。多个第一固定部21及弹性接触部22分别容置于对应的第一端子槽15且由上往下排列。多个第一延伸部23排列于直立部13的后端面132处,其中位于最下方的第一端子2的第一延伸部23朝向与第二板面122面朝的相同方向弯折延伸后再往下延伸,其余第一端子2的第一延伸部23朝向与第一板面121面朝的相同方向弯折延伸后再往下延伸。多个第一尾部24分别由第一延伸部23往下延伸而沿一左右方向并排。再者,直立部13还具有多个位于后端面132的限位槽133,用以对应容置第一延伸部23将第一延伸部23定位,避免第一延伸部23摇晃。
各第二端子3具有一第二固定部31、一第二接触部32、一第二延伸部33及一第二尾部34。第二固定部31借由两侧的凸刺311固定于绝缘本体1且相邻第二板面122,第二接触部32由第二固定部31的前端延伸且具有一露出于第一板面121的第二接触面321,第二延伸部33由第二固定部31的后端往侧向弯折延伸,且第二尾部34由第二延伸部33的末端往下延伸。多个第二固定部31及第二接触部32分别容置于对应的第二端子槽16且由上往下排列。多个第二延伸部33排列于多个第一延伸部23的后方,且多个第二尾部34沿该左右方向并排。
在本实施例,所述第一端子2共有四个,用于传输符合USB2.0传输规范的信号;所述第二端子3共有五个,并配合所述第一端子2用于传输符合USB3.0传输规范的信号。多个第二端子3由上往下编号为I、II、III、IV、V。编号V的第二端子3的第二延伸部33朝向与第二板面122面朝的相同方向弯折延伸后再往下延伸,其余第二端子3的第二延伸部33朝向与第一板面121面朝的相同方向弯折延伸后再往下延伸。而且位于最下方的第一端子2的第一延伸部23朝向与第二板面122面朝的相同方向弯折延伸后穿过编号IV、V的两个第二端子3之间再往下延伸。亦即,只有位于最下方的第一端子2的第一延伸部23及位于最下方的第二端子3的第二延伸部33与其余的第一延伸部23及第二延伸部33朝向相反方向弯折,而且位于最下方的第一端子2的第一延伸部23还穿过最下方两个相邻的第二端子3之间,藉此,不仅能使多个第一延伸部23连同第一尾部24在左右方向并排,以及使多个第二延伸部33连同第二尾部34在左右方向并排,且多个第一延伸部23连同第一尾部24与多个第二延伸部33连同第二尾部34呈前后两排排列,以缩短第一端子2及第二端子3在前后方向的长度,还能够有效利用空间。进一步地,能缩短电连接器100整体在前后方向的长度。
此外,编号I、II的第二端子3为一对且编号IV、V的第二端子3为一对,用以传输高频信号,例如差分信号对(differential pairs signal),同一对的第二端子3用以传输信号的部分的长度相等,也就是说第二端子3的第二接触部32与对接插头连接器端子的接触位置到第二尾部34的焊接点的长度相等,亦即同一对第二端子3的第二接触部32到第二尾部34的长度相等。在本实施例,编号II及编号V的第二端子3的第二延伸部33各具有一弯绕段331,弯绕段331呈不规则扭曲以增加长度,使得编号I、II的第二端子3的第二延伸部33的长度相等,且编号IV、V的第二端子3的第二延伸部33的长度相等。此外,由于所有第二端子3的第二固定部31的长度相等、第二接触部32的长度相等及第二尾部34的长度也相等,所以编号I、II的同一对第二端子3的长度相等,编号IV、V的同一对第二端子3的长度相等,藉此,传输高频信号的端子对具有相同的长度以降低信号扭曲(signal skew),而能达到高频信号的传输要求。
参阅图4、图8与图9,端子定位座4与绝缘本体1的基座11相组合,且具有一基底部41及一由基底部41朝上延伸的组装部42。组装部42具有一隔板421且界定一安装槽422以配合容置基座11的直立部13(配合参阅图11),隔板421与直立部13的后端面132相对且相间隔(配合参阅图12)。隔板421位于多个第一延伸部23与多个第二延伸部33之间(配合参阅图13),且具有一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切缝423,以供多个第二延伸部33穿过隔板421。另配合参阅图3及图14,端子定位座4的基底部41具有多个第一穿孔411及多个第二穿孔412,多个第一穿孔411位于隔板421前方以供多个第一尾部24对应穿入定位,多个第二穿孔412位于隔板421后方以供多个第二尾部34对应穿入定位。此外,再参阅图8与图9,端子定位座4还具有一位于隔板421后方的后壁43,且后壁43界定多个限位槽431以对应容置第二延伸部33而将第二延伸部33定位,避免第二延伸部33摇晃。借由隔板421分隔多个第一延伸部23及多个第二延伸部33,使端子定位座4可以完整及确实地包覆并定位各第一延伸部23、第一尾部24、第二延伸部33及第二尾部34。
参阅图3、图4与图5,金属壳体5围绕舌板12界定一插接空间501,且金属壳体5一部分扣接于基座11,而一部分扣接于端子定位座4。具体而言,金属壳体5具有两个直立侧壁51、一顶壁52、一底壁53、一上包覆壁54及一直立包覆壁55。多个直立侧壁51分别相对于舌板12的第一板面121与第二板面122,并分别具有一由后端往前凹限的缺口511,且端子定位座4的组装部42还具有两个相对凸伸的凸块424,多个凸块424分别与多个缺口511相配合以容置于对应的缺口511,使金属壳体5与端子定位座4在上下方向相对定位。顶壁52连接多个直立侧壁51的上端。底壁53连接多个直立侧壁51的下端。上包覆壁54连接于顶壁52的后端且覆盖顶板部14(配合参阅图12),并具有一朝斜下延伸的凸片541,以对应容置于顶板部14的一卡槽141(配合参阅图13),再者,基底部41还具有一挡块413,金属壳体5之底壁53具有一扣部531对应扣组在挡块413后侧,使金属壳体5与端子定位座4在前后方向相对定位。直立包覆壁55连接于上包覆壁54的后端且覆盖端子定位座4的部分后侧及左右两侧(配合参阅图11),此外,金属壳体5还具有两个分别由各直立侧壁51后端延伸的延伸片56,多个延伸片56与直立包覆壁55相配合扣组,一起从前、后、左、右侧包覆端子定位座4。
再者,参阅图2与图3,端子定位座4还具有一由基底部41往下凸伸的凸柱44,以紧配地穿入电路板8的对应穿孔81。金属壳体5还具有多个由底壁53往下凸伸的插片57,以穿入电路板8的对应穿孔82并焊接固定于电路板8。多个第一尾部24及多个第二尾部34分别穿入电路板8的对应穿孔83、84,并焊接固定于电路板8。
参阅图15至图20,本发明电连接器100之第二较佳实施例适用于以沉板型式安装在一具有缺口85的电路板8上。在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00的构造与第一较佳实施例大致相同,仅为了配合以沉板型式安装于电路板8而有所调整,其中包括金属壳体5的插片57调整为两对并分列于两侧,而且,多个第一端子2的第一尾部24之间具有不同的间距及多个第二端子3的第二尾部34之间具有不同的间距。此外,参阅图16与图17,在第二较佳实施例,端子定位座4的基底部41还具有一由前往后凹入的缺口414,及两个分别反向凸伸于基底部41两外侧的挡块415,且缺口414使组装部42形成一对彼此相对地凸出于缺口414上方的凸缘425。而且金属壳体5的两直立侧壁51的后端分别形成一阶部512,多个阶部512分别与多个凸缘425相对应,且各阶部512抵靠于对应的凸缘425的前侧及底侧。借由各阶部512抵靠于对应的凸缘425的底侧,且上包覆壁54抵于顶板部14,使金属壳体5与端子定位座4在上下方向相对定位。配合参阅图15,位于后方的一对插片57分别抵靠于对应的挡块415后侧。借由各阶部512抵靠于对应的凸缘425的前侧,及插片57抵靠于对应的挡块415后侧,使金属壳体5与端子定位座4在前后方向相对定位。
参阅图21与图22,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合的一较佳实施例包含两个并排相连的电连接器100,每一电连接器100的构造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相邻的两个电连接器100的端子定位座4一体连接在一起。在本实施例,只以两个电连接器100为例说明,同理也可以并排连接三个以上的电连接器100。藉此可方便将多个电连接器100一起安装于电路板8,并使多个电连接器100可以较紧密地排列,减少占用电路板8上的空间。
综上所述,借由多个第一延伸部23及多个第二延伸部33往侧向弯折延伸,而在绝缘本体1的直立部13后方呈前后两排排列,能够大幅缩短电连接器100在前后方向的整体长度。再者,编号II及编号V的第二端子3的第二延伸部33各具有弯绕段331以增加长度,使得传输高频信号的端子对具有相同的长度以降低信号扭曲(signal skew),而能达到高频信号的传输要求。此外,借由隔板421分隔多个第一延伸部23及多个第二延伸部33,使端子定位座4可以完整及确实地包覆并定位各第一延伸部23、第一尾部24、第二延伸部33及第二尾部34。
然而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范围及实用新型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涵盖的范围内。

Claims (24)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绝缘本体,具有一基座及一舌板,该基座具有一直立部,且该直立部具有一前端面及一相反于该前端面的后端面,该舌板竖直地由该直立部的前端面往前延伸,且具有位于相反两侧的一第一板面及一第二板面;
多个第一端子,各具有一第一固定部、一第一延伸部及一第一尾部,多个第一固定部固定于该绝缘本体且相邻该第一板面并由上往下排列;每一第一端子的第一延伸部由该第一固定部的后端往侧向弯折延伸,且该第一尾部由该第一延伸部的末端延伸;多个第一延伸部排列于该直立部的后端面处,且多个第一尾部沿一左右方向并排;
多个第二端子,各具有一第二固定部、一第二延伸部及一第二尾部,多个第二固定部固定于该绝缘本体且相邻该第二板面并由上往下排列;每一第二端子的第二延伸部由该第二固定部的后端往侧向弯折延伸,且该第二尾部由该第二延伸部的末端延伸;多个第二延伸部排列于多个第一延伸部的后方,且多个第二尾部沿该左右方向并排;及
一端子定位座,与该绝缘本体的基座相组合,且具有一基底部及一由该基底部朝上延伸的组装部,该组装部具有一隔板,该隔板位于多个第一延伸部与多个第二延伸部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组装部界定一安装槽以配合容置该基座的直立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隔板具有一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切缝,以供多个所述第二延伸部穿过该隔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端子定位座的基底部具有多个第一穿孔及多个第二穿孔,多个所述第一穿孔位于该隔板前方以供多个所述第一尾部对应穿入定位,多个所述第二穿孔位于该隔板后方以供多个所述第二尾部对应穿入定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端子中,至少位于最下方的第一端子的第一延伸部朝向与该第二板面面朝的相同方向弯折延伸并穿过相邻的两个第二端子之间再往下延伸,其余第一端子的第一延伸部朝向与该第一板面面朝的相同方向弯折延伸后再往下延伸;而且多个所述第二端子中,至少位于最下方的第二端子的第二延伸部朝向与该第二板面面朝的相同方向弯折延伸后再往下延伸,其余第二端子的第二延伸部朝向与该第一板面面朝的相同方向弯折延伸后再往下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5之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金属壳体,该金属壳体围绕该舌板界定一插接空间,且该金属壳体一部分扣接于该基座,而一部分扣接于该端子定位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的基座还具有一连接于该直立部顶端并往后延伸的顶板部;金属壳体具有两个直立侧壁、一顶壁、一底壁、一上包覆壁及一直立包覆壁,两个所述直立侧壁分别相对于该舌板的第一板面与第二板面,该顶壁连接两个所述直立侧壁的上端,该底壁连接两个所述直立侧壁的下端,该上包覆壁连接于该顶壁的后端且覆盖该顶板部,该直立包覆壁连接于该上包覆壁的后端且覆盖该端子定位座的部分后侧及左右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直立侧壁分别具有一由后端往前凹限的缺口,且该端子定位座的组装部还具有两个相对凸伸的凸块,两个所述凸块分别与两个所述缺口相配合以容置于对应的缺口,而该基底部还具有一挡块,且该金属壳体之底壁具有一扣部对应扣组在该挡块后侧。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直立侧壁的后端分别形成一阶部,该端子定位座的基底部还具有一由前往后凹入的缺口,且该缺口使该组装部形成一对彼此相对地凸出于该缺口上方的凸缘,两个所述阶部分别与两个所述凸缘相对应,且各该阶部抵靠于对应的凸缘的前侧及底侧,该基底部还具有两个分别反向凸伸于该基底部两外侧的挡块,且该金属壳体还具有位于后方的一对插片分别抵靠于对应的挡块后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第一端子还具有一弹性接触部,该弹性接触部由该第一固定部的前端延伸且具有一露出于该第一板面的第一接触面,该第一尾部由该第一延伸部末端往下延伸;每一第二端子还具有一第二接触部,该第二接触部由该第二固定部的前端延伸且具有一露出于该第一板面的第二接触面,该第二尾部由该第二延伸部末端往下延伸;所述第一端子共有四个,用于传输符合USB2.0传输规范的信号,所述第二端子共有五个,并配合所述第一端子用于传输符合USB3.0传输规范的信号,多个所述第二端子由上往下编号为I、II、III、IV、V;多个所述第一端子中位于最下方的第一端子的第一延伸部朝向与该第二板面面朝的相同方向弯折延伸并穿过编号IV、V的两个第二端子之间再往下延伸,其余第一端子的第一延伸部朝向与该第一板面面朝的相同方向弯折延伸后再往下延伸;而且编号V的第二端子的第二延伸部朝向与该第二板面面朝的相同方向弯折延伸后再往下延伸,其余第二端子的第二延伸部朝向与该第一板面面朝的相同方向弯折延伸后再往下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编号I、II的第二端子为一对且编号IV、V的第二端子为一对,用以传输高频信号,同一对的第二端子用以传输信号的部分的长度相等。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编号II及编号V的第二端子的第二延伸部各具有一弯绕段,使得编号I、II的第二端子的第二延伸部的长度相等,且编号IV、V的第二端子的第二延伸部的长度相等。
13.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包含:至少两个并排相连的电连接器,每一电连接器包含:
一绝缘本体,具有一基座及一舌板,该基座具有一直立部,且该直立部具有一前端面及一相反于该前端面的后端面,该舌板竖直地由该直立部的前端面往前延伸,且具有位于相反两侧的一第一板面及一第二板面;
多个第一端子,各具有一第一固定部、一第一延伸部及一第一尾部,多个所述第一固定部固定于该绝缘本体且相邻该第一板面并由上往下排列;每一第一端子的第一延伸部由该第一固定部的后端往侧向弯折延伸,且该第一尾部由该第一延伸部的末端延伸;多个所述第一延伸部排列于该直立部的后端面处,且多个所述第一尾部沿一左右方向并排;
多个第二端子,各具有一第二固定部、一第二延伸部及一第二尾部,多个所述第二固定部固定于该绝缘本体且相邻该第二板面并由上往下排列;每一第二端子的第二延伸部由该第二固定部的后端往侧向弯折延伸,且该第二尾部由该第二延伸部的末端延伸;多个所述第二延伸部排列于多个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后方,且多个所述第二尾部沿该左右方向并排;及
一端子定位座,与该绝缘本体的基座相组合,且具有一基底部及一由该基底部朝上延伸的组装部,该组装部具有一隔板,该隔板位于多个所述第一延伸部与多个所述第二延伸部之间;
其中相邻的两个电连接器的端子定位座一体连接在一起。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该组装部界定一安装槽以配合容置该基座的直立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该隔板具有一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切缝,以供所述第二延伸部穿过该隔板。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该端子定位座的基底部具有多个第一穿孔及多个第二穿孔,多个所述第一穿孔位于该隔板前方以供多个所述第一尾部对应穿入定位,多个所述第二穿孔位于该隔板后方以供多个所述第二尾部对应穿入定位。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端子中,至少位于最下方的第一端子的第一延伸部朝向与该第二板面面朝的相同方向弯折延伸并穿过相邻的两个第二端子之间再往下延伸,其余第一端子的第一延伸部朝向与该第一板面面朝的相同方向弯折延伸后再往下延伸;而且多个所述第二端子中,至少位于最下方的第二端子的第二延伸部朝向与该第二板面面朝的相同方向弯折延伸后再往下延伸,其余第二端子的第二延伸部朝向与该第一板面面朝的相同方向弯折延伸后再往下延伸。
18.根据权利要求13-17之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金属壳体,该金属壳体围绕该舌板界定一插接空间,且该金属壳体一部分扣接于该基座,而一部分扣接于该端子定位座。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的基座还具有一连接于该直立部顶端并往后延伸的顶板部;该金属壳体具有两个直立侧壁、一顶壁、一底壁、一上包覆壁及一直立包覆壁,两个所述直立侧壁分别相对于该舌板的第一板面与第二板面,该顶壁连接两个所述直立侧壁的上端,该底壁连接两个所述直立侧壁的下端,该上包覆壁连接于该顶壁的后端且覆盖该顶板部,该直立包覆壁连接于该上包覆壁的后端且覆盖该端子定位座的部分后侧及左右两侧。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直立侧壁分别具有一由后端往前凹限的缺口,且该端子定位座的组装部还具有两个相对凸伸的凸块,两个所述凸块分别与两个所述缺口相配合以容置于对应的缺口,而该基底部还具有一挡块,且该金属壳体之底壁具有一扣部对应扣组在该挡块后侧。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直立侧壁的后端分别形成一阶部,该端子定位座的基底部还具有一由前往后凹入的缺口,且该缺口使该组装部形成一对彼此相对地凸出于该缺口上方的凸缘,两个所述阶部分别与两个所述凸缘相对应,且各该阶部抵靠于对应的凸缘的前侧及底侧,该基底部还具有两个分别反向凸伸于该基底部两外侧的挡块,且该金属壳体还具有位于后方的一对插片分别抵靠于对应的挡块后侧。
22.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每一第一端子还具有一弹性接触部,该弹性接触部由该第一固定部的前端延伸且具有一露出于该第一板面的第一接触面,该第一尾部由该第一延伸部末端往下延伸;每一第二端子还具有一第二接触部,该第二接触部由该第二固定部的前端延伸且具有一露出于该第一板面的第二接触面,该第二尾部由该第二延伸部末端往下延伸;所述第一端子共有四个,用于传输符合USB2.0传输规范的信号,所述第二端子共有五个,并配合所述第一端子用于传输符合USB3.0传输规范的信号,多个所述第二端子由上往下编号为I、II、III、IV、V;多个所述第一端子中位于最下方的第一端子的第一延伸部朝向与该第二板面面朝的相同方向弯折延伸并穿过编号IV、V的两个第二端子之间再往下延伸,其余第一端子的第一延伸部朝向与该第一板面面朝的相同方向弯折延伸后再往下延伸;而且编号V的第二端子的第二延伸部朝向与该第二板面面朝的相同方向弯折延伸后再往下延伸,其余第二端子的第二延伸部朝向与该第一板面面朝的相同方向弯折延伸后再往下延伸。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编号I、II的第二端子为一对且编号IV、V的第二端子为一对,用以传输高频信号,同一对的第二端子用以传输信号的部分的长度相等。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编号II及编号V的第二端子的第二延伸部各具有一弯绕段,使得编号I、II的第二端子的第二延伸部的长度相等,且编号IV、V的第二端子的第二延伸部的长度相等。
CN 201220200173 2012-05-04 2012-05-04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5858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200173 CN202585838U (zh) 2012-05-04 2012-05-04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200173 CN202585838U (zh) 2012-05-04 2012-05-04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585838U true CN202585838U (zh) 2012-12-05

Family

ID=472552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200173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585838U (zh) 2012-05-04 2012-05-04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585838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84035A (zh) * 2012-05-04 2013-11-06 莫列斯公司 电连接器
JP2018113197A (ja) * 2017-01-13 2018-07-19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基板実装用のコネクタ
CN112014931A (zh) * 2019-05-31 2020-12-01 百慕大商泰科资讯科技有限公司 连接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84035A (zh) * 2012-05-04 2013-11-06 莫列斯公司 电连接器
CN103384035B (zh) * 2012-05-04 2015-10-21 莫列斯公司 电连接器
JP2018113197A (ja) * 2017-01-13 2018-07-19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基板実装用のコネクタ
CN112014931A (zh) * 2019-05-31 2020-12-01 百慕大商泰科资讯科技有限公司 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83962B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102738660B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CN201868594U (zh) 电连接器
CN201956544U (zh) 电连接器
CN102290649B (zh) 电连接器
CN101471515A (zh) 电连接器
CN102931522A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2931523A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2790314A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2544796A (zh) 卡缘连接器及其组件
CN203466348U (zh) 电连接器
CN203911137U (zh) 电连接器
CN201015158Y (zh) 电连接器
CN202585838U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CN204103154U (zh) 电连接器
CN202285295U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2087390B (zh) 光电连接器组件
CN201868665U (zh) 电连接器
CN103384035B (zh) 电连接器
CN103545662A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3085801U (zh) 插座连接器及插头连接器
CN201113071Y (zh) 复合式插座电连接器
CN202373764U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CN110391561A (zh) 电连接器
CN202474348U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205

Termination date: 2020050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