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577365U - 一种整体式钢板止水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整体式钢板止水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577365U
CN202577365U CN 201220184605 CN201220184605U CN202577365U CN 202577365 U CN202577365 U CN 202577365U CN 201220184605 CN201220184605 CN 201220184605 CN 201220184605 U CN201220184605 U CN 201220184605U CN 202577365 U CN202577365 U CN 2025773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stop
supporting member
straight
corner
steel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18460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No1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No1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No1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No1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184605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5773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5773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57736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整体式钢板止水带,包括设置在地下室的四个阴阳角处的4个转角止水带、4个平直止水带和4组对拉螺杆;各平直止水带的两端分别与相应的转角止水带的一端搭接并焊接固定;钢板止水带的主体坐落在对拉螺杆上;转角止水带由成直角形状的钢板体和焊接在板体上的两对支撑构件组成;平直止水带由若干相互搭接并焊接的平直止水构件组成,各平直止水构件由平直钢板和焊接在平直钢板上的两对支撑构件组成。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式钢板止水带安装方便、施工时不易倾斜或偏位,使用中防水效果好。

Description

一种整体式钢板止水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建筑物混凝土结构的地下室的外墙所用的钢板止水带。
背景技术
目前,混凝土结构的地下室主要由底板、外墙和顶板组成。施工中,先完成地下室的地基,再绑扎底板钢筋网,且在底板钢筋网的四周的靠近边沿的部位同时留出水平施工缝,并在水平施工缝中绑扎外墙的下部的钢筋,且该外墙的下部的钢筋向上伸出底板钢筋网。然后浇筑下层混凝土,也即进行先期浇筑,所述的下层混凝土为地下室底板混凝土以及外墙板的底部混凝土。再进行外墙上部的钢筋的捆扎。在等待一周至半个月后再浇筑上层混凝土,也即进行后期浇筑,所述的上层混泥土为地下室外墙其余部分的混凝土。最后进行顶板的钢筋捆扎和现浇施工等,或者进行安装预制混凝土楼板的施工等。随着城市规模的发展,现代建筑地下室深度越来越深,地下水压力也越来越大,因而在完成下层混凝土的浇筑后,容易产生渗漏水现象,也即地下水沿着外墙板的底部的向上露出底板的部位进入地下室中。这样就需要对水平施工缝进行技术处理,处理的方法很多,其中比较通行的方法是设置止水钢板。即在浇筑下层混凝土时,预埋300mm高的或400mm高的3mm厚的钢板,钢板的位于上部的150-200mm的板段向上露在外面,在后期浇筑混凝土时把这部分的钢板一起浇筑进去,起到阻挡地下室外面的压力水渗入的作用。钢板止水带在防止施工缝处的渗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常规做法中,止水钢板在阴阳角处焊接,钢板止水带加固采用短头钢筋焊接加固,施工中稍不注意,转角处焊接质量不高,以及钢板止水带位置偏位就会给地下防水带来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整体式钢板止水带,能在施工中方便地定位,不易倾斜移位,减少止水钢板在地下室转角处复杂情况下的焊接,提高施工质量和进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式钢板止水带,一种整体式钢板止水带,其结构特点是:包括转角止水带、平直止水带和对拉螺杆;上述的转角止水带包括设置在地下室的4个转角处的结构相同的左前转角止水带、右前转角止水带、右后转角止水带和左后转角止水带;上述的平直止水带包括左侧平直止水带、前侧平直止水带、右侧平直止水带和后侧平直止水带;各平直止水带的两端分别与相应的转角止水带的一端搭接并焊接固定,从而构成整体式钢板止水带的主体;
上述的转角止水带包括转角钢板和4个支撑构件;上述的转角钢板为由第一板和第二板构成的直角板状构件;上述的支撑构件由1根支撑钢筋的一端焊接固定在1块支撑钢板的一个侧面上构成;上述的4个支撑构件按照所处的位置不同分为第一支撑构件、第二支撑构件、第三支撑构件和第四支撑构件;第一支撑构件由其支撑钢筋的另一端焊接固定在转角钢板的第一板的外侧面上,且位于该外侧面的上部的长度方向的中部上;第二支撑构件由其支撑钢筋的另一端焊接固定在转角钢板的第一板的内侧面上,且位于该内侧面的上部的长度方向的中部上,并且与第一支撑构件的支撑钢筋的焊接在第一板上的位置相对应;第三支撑构件由其支撑钢筋的另一端焊接固定在转角钢板的第二板的外侧面上,且位于该外侧面的上部的长度方向的中部上;第四支撑构件由其支撑钢筋的另一端焊接固定在转角钢板的第二板的内侧面上,且位于该内侧面的上部的长度方向的中部上,并且与第三支撑构件的支撑钢筋的焊接在第二板上的位置相对应;
上述的平直止水带包括若干个平直止水构件;各平直止水构件由一块平直钢板和4个支撑构件构成;支撑构件的结构与转角止水带的支撑构件的结构相同;4个支撑构件按照所处的位置不同分为第五支撑构件、第六支撑构件、第七支撑构件和第八支撑构件;第五支撑构件由其支撑钢筋的另一端焊接固定在平直钢板的外侧面上,且位于该外侧面的上部,并且上述的焊接的位置在长度方向上位于平直钢板的总长的靠近起始部位处;第六支撑构件由其支撑钢筋的另一端焊接固定在平直钢板的内侧面上,且位于该内侧面的上部,在长度方向上位于平直钢板的总长的位置与第五支撑构件的支撑钢筋的焊接在平直钢板上的位置相对应;第七支撑构件由其支撑钢筋的另一端焊接固定在平直钢板的外侧面上,且位于该外侧面的上部,在长度方向上位于平直钢板的总长的靠近终止部位处处;第八支撑构件由其支撑钢筋的另一端焊接固定在平直钢板的内侧面上,且位于该内侧面的上部,在长度方向上位于平直钢板的总长的位置与第七支撑构件的支撑钢筋的焊接在平直钢板上的位置相对应;各个相邻的平直止水构件由各自的平直钢板在长度方向上依次排布,且相邻的平直钢板以首尾搭接的方式焊接固定在一起,从而构成平直止水带;
上述的对拉螺杆分为4组,4组对拉螺杆按照所处的左侧、前侧、右侧和后侧位置的不同而依次分为第一组对拉螺杆、第二组对拉螺杆、第三组对拉螺杆和第四组对拉螺杆;各个对拉螺杆包括主螺杆、外螺母、内螺母和中间螺母;上述的外螺母、内螺母和中间螺母均与主螺杆上的螺纹相配合;各个对拉螺杆均水平设置,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由整体式钢板止水带的主体的相应部位坐落在其杆体上。
进一步的方案是:上述的支撑构件和支撑构件的支撑钢筋的长度与地下室外墙厚度的1/2相对应;上述的限位钢片的长度为30至50毫米,高度为30至50毫米,厚度2.5至3.5毫米。
进一步的方案是:上述的转角止水带和平直止水带相接部位搭接长度为200至250毫米;且搭接部位采用双面焊接且搭接端头满焊并且焊缝高度不小于6毫米。
进一步的方案是:还包括数量与对拉螺杆的数量相同的止水钢片;每个止水钢片与一个对拉螺杆相对应,各个止水钢片套在相应一个对拉螺杆的主螺杆上,且位于主螺杆的杆体的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处。
进一步的方案是:上述的平直止水构件的第五支撑构件的支撑钢筋在平直钢板的外侧面上的焊接的位置在长度方向上位于平直钢板的总长的靠近起始部位,是指该焊接的位置与平直钢板的长度方向起始位置之间的距离占平直钢板的总长的1/4至2/5;第七支撑构件的支撑钢筋在平直钢板的外侧面上的焊接的位置在长度方向上位于平直钢板的总长的靠近终止部位,是指该焊接的位置与平直钢板的长度方向起始位置之间的距离占平直钢板的总长的4/5至6/7。
进一步的方案是:上述的平直止水构件的第五支撑构件的支撑钢筋在平直钢板的外侧面上的焊接的位置与平直钢板的长度方向起始位置之间的距离占平直钢板的总长的1/3;第七支撑构件的支撑钢筋在平直钢板的外侧面上的焊接的位置与平直钢板的长度方向起始位置之间的距离占平直钢板的总长的5/6。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在地下室的四个阴阳角处各设置一个转角止水带,因该转角止水带的主体转角钢板为整块钢板制成,故避免了已有技术中因在阴阳角处焊接质量不高而给地下室防水带来隐患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使用中,地下室外墙底部的支模体系采用吊模结构。吊模的内外模板坐落在焊接于地下室底板主筋上的模板支撑钢筋上,吊模的围护部件则以悬吊的形式围绕内外模板设置,并且用对拉螺栓将吊模的围护部件的下部和内外模板的上下向的中部固定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的转角止水带在其转角钢板的内外侧以及平直止水构件在其平直钢板的内外侧均焊接固定有支撑构件,因此,转角止水带的上部的内外两侧通过支撑构件支撑在内外模板上,转角止水带由其转角钢板坐落在相应的对拉螺杆的主螺杆上,从而设置十分平稳;而平直止水构件的上部的内外两侧通过支撑构件支撑在内外模板上,平直止水构件由其平直钢板坐落在相应的对拉螺杆的主螺杆上,从而设置也十分平稳;即便转角止水带和平直止水构件因浇筑混凝土而带来的较大震动也不会倾斜或偏位,有效地克服了止水带位置偏位给地下防水所带来的隐患;本实用新型的4个转角止水带之间依次焊接固定连接多个平直止水构件并沿地下室外墙底部构成一个整体构件,进一步增加了稳定性。
(3)本实用新型优选在对拉螺杆的主螺杆上套设止水钢片,可以防止因主螺杆松动而产生的渗水现象出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式钢板止水带使用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其所示图形为将该整体式钢板止水带用于地下室时处于地下室的左前转角处的部位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支撑钢筋和支撑钢板相互关系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左前转角止水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左侧平直止水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施工安装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施工安装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转角止水带1,转角钢板11,第一板11-1,第二板11-2,支撑构件12,第一支撑构件12-1,第二支撑构件12-2,第三支撑构件12-3,第四支撑构件12-4,
平直止水带2,左侧平直止水带2a,前侧平直止水带2b,平直止水构件20,平直钢板21,支撑构件22,第五支撑构件22-1,第六支撑构件22-2,第七支撑构件22-3,第八支撑构件22-4,
支撑钢筋3,支撑钢板4,
对拉螺杆5,主螺杆51,外螺母52,内螺母53,中间螺母54,
止水钢片6,
吊模7,外侧支撑板71,内侧支撑板72,上部连接板73,外垫块74,内垫块75,外模板76,内模板77,阻挡块78,
底板钢筋架81,墙板底部钢筋架82,支护桩83、,斜撑84,横梁85,模板支撑钢筋8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见图1,本实施例的整体式钢板止水带主要由转角止水带1和平直止水带2组成。
见图1,转角止水带1有4个,它们分别是使用中处于地下室4个转角处(也即阴阳角处)的左前转角、右前转角、右转后角和左后转角处的转角止水带1,分别称为左前转角止水带1、右前转角止水带、右转后角止水带和左后转角止水带。各转角止水带1均由转角钢板11和支撑构件12组成。
转角钢板11为钢板构件,总体为由矩形钢板经过90度折弯后得到的直角板状构件。转角钢板11包括铅垂设置的第一板11-1和铅垂设置的第二板11-2且第二板11-2相对于第一板11-1呈90度交角。转角钢板11所在两面角的平面角的位于第一板11-1上的一边的长度(以下简称第一板的长度)为1米,所述两面角的平面角的位于第二板11-2上的另一边的长度(以下简称第二板的长度)也为1米。第一板11-1的一个侧面与第二板11-2的一个侧面相对,该相对的两个侧面均为内侧面,第一板11-1的另一个侧面和第二板11-2的另一个侧面均为外侧面。
以转角止水带1中的左前转角止水带1为例,左前转角止水带1的转角钢板11的第一板11-1沿前后向铅垂设置,第二板11-2沿左右向铅垂设置,且该第二板11-2由其左侧从前方连接在第一板11-1的前侧上。左前转角止水带1的转角钢板11的第一板11-1的左侧面为外侧面,右侧面为内侧面,第二板11-2的前侧面为外侧面,后侧面为内侧面。左前转角止水带1的转角钢板11的第一板11-1的前后向的长度为第一板的长度,第二板11-2的左右向的长度为第二板的长度。
各个转角止水带1的支撑构件12有2对,每对支撑构件12有2个。4个支撑构件12按照所处的位置不同分为第一支撑构件12-1、第二支撑构件12-2、第三支撑构件12-3和第四支撑构件12-4。第一支撑构件12-1和第二支撑构件12-2组成一对支撑构件,第三支撑构件12-3和第四支撑构件12-4组成另一对支撑构件。
见图2,每个支撑构件12均由1根支撑钢筋3的一端焊接固定在1块支撑钢板4的一个侧面上构成。支撑钢筋3水平设置,支撑钢板4铅垂设置,且支撑钢筋3的长度接近地下室外墙厚度的1/2。
见图1及图3,第一支撑构件12-1由其支撑钢筋3的另一端焊接固定在转角钢板11的第一板11-1的外侧面上,且位于该外侧面的上部的长度方向的中部上;第二支撑构件12-2由其支撑钢筋3的另一端焊接固定在转角钢板11的第一板11-1的内侧面上,且位于该内侧面的上部的长度方向的中部上,并且与第一支撑构件12-1的支撑钢筋3的焊接在第一板11-1上的位置相对应;第三支撑构件12-3由其支撑钢筋3的另一端焊接固定在转角钢板11的第二板11-2的外侧面上,且位于该外侧面的上部的长度方向的中部上;第四支撑构件12-4由其支撑钢筋3的另一端焊接固定在转角钢板11的第二板11-2的内侧面上,且位于该内侧面的上部的长度方向的中部上,并且与第三支撑构件12-3的支撑钢筋3的焊接在第二板11-2上的位置相对应;从而构成转角止水带1。
见图3,以转角止水带1中的左前转角止水带1为例进一步说明上述支撑构件12与转角钢板11相互之间的连接关系。对于左前转角止水带1来说,左前转角止水带1的第一支撑构件12-1位于转角钢板11的第一板11-1的左侧上部的前后向的中部,且由其支撑钢筋3的另一端(右端)焊接固定在转角钢板的第一板11-1上;左前转角钢板止水带1的第二支撑构件12-2位于转角钢板11的第一板11-1的右侧上部的前后向的中部,且由其支撑钢筋3的另一端(左端)焊接固定在转角钢板11的第一板11-1上,并且第二支撑构件12-2的支撑钢筋3与第一板11-1的焊接位置与第一支撑构件12-1的支撑钢筋3与第一板11-1的焊接位置相对应;左前转角止水带1的第三支撑构件12-3位于转角钢板11的第二板11-1的前侧上部的左右向的中部,且由其支撑钢筋3的另一端(后端)焊接固定在转角钢板11的第二板11-2上;左前转角止水带1的第四支撑构件12-4位于转角钢板11的第二板11-1的后侧上部的左右向的中部,且由其支撑钢筋3的另一端(前端)焊接固定在转角钢板11的第二板11-2上,并且第四支撑构件12-4的支撑钢筋3与第二板11-2的焊接位置与第三支撑构件12-3的支撑钢筋3与第二板11-2的焊接位置相对应;从而构成左前转角止水带1。
图1所示的转角止水带1是左前转角止水带1的示意图。地下室其余转角处的转角止水带均与图1所示的转角止水带1的结构相同,只需将图1所示的左前转角止水带1依次逆时针整体转动90度3次即可分别得到右前转角止水带、右后转角止水带和左后转角止水带。
仍见图1,平直止水带2有4个,该4个平直止水带2按照所处的位置不同依次为左侧平直止水带2a、前侧平直止水带2b、右侧平直止水带和后侧平直止水带。图1中显示了左侧平直止水带2a和前侧平直止水带2b的结构示意图以及使用时与处于地下室左前转角处的左前转角止水带1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各平直止水带2均由数个平直止水构件20组成。平直止水构件20按照所属的平直止水带2的不同,分为属于左侧平直止水带2a的左侧平直止水构件、属于前侧平直止水带2b的前侧平直止水构件、属于右侧平直止水带的右侧平直止水构件和属于后侧平直止水带的后侧平直止水构件。
各平直止水构件20又由平直钢板21和支撑构件22组成。平直钢板21是总体呈矩形的钢板构件,铅垂设置,其长度为3米。平直钢板21按照所属的平直止水构件20的不同,分为属于左侧平直止水构件的左侧钢板、属于前侧平直止水构件的前侧钢板、属于右侧平直止水构件的右侧钢板和属于后侧平直止水构件的后侧钢板。左侧钢板的左侧面、前侧钢板的前侧面、右侧钢板的右侧面和后侧钢板的后侧面均为外侧面,也即平直钢板21的外侧面;左侧钢板的右侧面、前侧钢板的后侧面、右侧钢板的左侧面和后侧钢板的前侧面均为内侧面,也即平直钢板21的内侧面。
每个平直止水构件20的支撑构件22有2对,每对支撑构件22有2个。4个支撑构件22按照所处的位置不同分为第五支撑构件22-1、第六支撑构件22-2、第七支撑构件22-3和第八支撑构件22-4。第五支撑构件22-1和第六支撑构件22-2组成一对支撑构件,第七支撑构件22-3和第八支撑构件22-4组成另一对支撑构件。
见图2,平直止水构件20的每个支撑构件22的结构和形状与转角止水带1的支撑构件12的结构和形状相同,也均由1根支撑钢筋3的一端焊接固定在1块支撑钢板4的一个侧面上构成。支撑钢筋3水平设置,支撑钢板4铅垂设置,且支撑钢筋3的长度接近地下室外墙厚度的1/2。
见图1,第五支撑构件22-1由其支撑钢筋3的另一端焊接固定在平直钢板21的外侧面上,且位于该外侧面的上部,并且该焊接的位置与平直钢板21的长度方向起始位置之间的距离占平直钢板21的总长的1/4至2/5(本实施例优选1/3,且该焊接的位置也即位于平直钢板21的总长的靠近起始部位处);第六支撑构件22-2由其支撑钢筋3的另一端焊接固定在平直钢板21的内侧面上,且位于该内侧面的上部,在长度方向上位于平直钢板21的总长上的位置与第五支撑构件22-1的支撑钢筋3的焊接在平直钢板21上的位置相对应;第七支撑构件22-3由其支撑钢筋3的另一端焊接固定在平直钢板21的外侧面上,且位于该外侧面的上部,并且该焊接的位置与平直钢板21的长度方向起始位置之间的距离占平直钢板21的总长的4/5至6/7(本实施例优选5/6,且该焊接的位置也即位于平直钢板21的总长的靠近终止部位处);第八支撑构件22-4由其支撑钢筋3的另一端焊接固定在平直钢板21的内侧面上,且位于该内侧面的上部,在长度方向上位于平直钢板21的总长上的位置与第七支撑构件22-3的支撑钢筋3的焊接在平直钢板21上的位置相对应;从而构成平直止水构件20。
见图4,如下以平直止水构件20中的左侧平直止水构件20为例,进一步说明平直止水构件20的构成。左侧平直止水构件20的左侧钢板21沿前后向铅垂设置,第五支撑构件22-1由其支撑钢筋3的另一端焊接固定在左侧钢板21的左侧面上,且位于该左侧面的上部,在前后方向上与左侧钢板21的前端之间的距离占左侧钢板21的前后向总长的1/4至2/5(本实施例优选1/3,且该焊接的位置也即位于左侧钢板21的靠近前后向的前端部位处)。第六支撑构件22-2由其支撑钢筋3的另一端焊接固定在左侧钢板21的右侧面上,位于该右侧面的上部,且在前后方向上与第五支撑构件22-1的支撑钢筋3的焊接在左侧钢板21上的位置相对应。第七支撑构件22-3由其支撑钢筋3的另一端焊接固定在左侧钢板21的左侧面上,且位于该左侧面的上部,并且该焊接的位置在前后方向上与左侧钢板21的前端之间的距离占左侧钢板21的前后向总长的4/5至6/7(本实施例优选5/6,且该焊接的位置也即位于左侧钢板21的靠近前后向的后端部位处);第八支撑构件22-4由其支撑钢筋3的另一端焊接固定在左侧钢板21的右侧面上,位于该右侧面的上部,且在前后方向上与第七支撑构件22-3的支撑钢筋3的焊接在左侧钢板21上的位置相对应;从而构成左侧平直止水构件20。
见图1,由数个平直止水构件20组成相应的平直止水带2时,各个平直止水构件20由各自的平直钢板21在长度方向上依次排布,且相邻的平直钢板21以首尾搭接的方式焊接固定在一起,从而构成相应的平直止水带2。
在由数个左侧平直止水构件20组成左侧平直止水带2a时,各个左侧平直止水构件20由各自的左侧钢板21在前后方向上依次排布,且相邻的左侧钢板21以首尾搭接的方式焊接固定在一起,搭接部位的前后向长度为200毫米,从而构成相应的左侧平直止水带2a。左侧平直止水带2a的前后向的长度相对应于左后转角止水带与左前转角止水带1之间的距离。在左侧平直止水带2a的前后向上约每隔1.5米有1对支撑构件22。
左侧平直止水带2a由其位于最前端的左侧平直止水构件20的左侧钢板21的前端与左前转角止水带1的转角钢板11的第一板11-1的后端搭接焊接固定,左侧平直止水带2a由其位于最后端的左侧平直止水构件20的左侧钢板21的后端与左后转角止水带的转角钢板的沿前后向铅垂设置的第二板的前端搭接焊接固定。
右侧平直止水带的结构与左侧平直止水带2a的结构相同,右侧平直止水带由数个右侧平直止水构件组成,各个右侧平直止水构件由各自的右侧钢板在前后方向上依次排布,且相邻的右侧钢板以首尾搭接的方式焊接固定在一起,搭接部位的前后向长度为200毫米,从而构成相应的右侧平直止水带。右侧平直止水带的前后向的长度与左侧平直止水带2a的前后向的长度相同,且右侧平直止水带的前后向的长度相对应于右前转角止水带与右后转角止水带之间的距离。在右侧平直止水带的前后向上约每隔1.5米有1对支撑构件22。
右侧平直止水带由其位于最前端的右侧平直止水构件的右侧钢板的前端与右前转角止水带的转角钢板的沿前后向铅垂设置的第二板的后端搭接焊接固定,右侧平直止水带由其位于最后端的右侧平直止水构件的右侧钢板的后端与右后转角止水带的转角钢板的沿前后向铅垂设置的第一板的前端搭接焊接固定。
前侧平直止水带2b的结构与左侧平直止水带2a的结构相同,前侧平直止水带2b由数个前侧平直止水构件组成,各个前侧平直止水构件由各自的前侧钢板在左右方向上依次排布,且相邻的前侧钢板以首尾搭接的方式焊接固定在一起,搭接部位的左右向长度为200毫米,从而构成相应的前侧平直止水带2b。前侧平直止水带2b的左右向的长度相对应于左前转角止水带1与右前转角止水带之间的距离。在前侧平直止水带2b的左右向上约每隔1.5米有1对支撑构件22。
前侧平直止水带2b由其位于最左端的前侧平直止水构件20的前侧钢板21的左端与左前转角止水带1的转角钢板11的第二板11-2的右端搭接焊接固定,前侧平直止水带2b由其位于最右端的前侧平直止水构件的前侧钢板的右端与右前转角止水带的转角钢板的沿左右向铅垂设置的第一板的左端搭接焊接固定。
后侧平直止水带的结构与前侧平直止水带2b的结构相同,后侧平直止水带由数个后侧平直止水构件组成,各个后侧平直止水构件由各自的后侧钢板在左右方向上依次排布,且相邻的后侧钢板以首尾搭接的方式焊接固定在一起,搭接部位的左右向长度为200毫米,从而构成相应的后侧平直止水带。后侧平直止水带的左右向的长度与前侧平直止水带2b的左右向的长度相同,且后侧平直止水带的左右向的长度相对应于左后转角止水带与右后转角止水带之间的距离。在后侧平直止水带的左右向上约每隔1.5米有1对支撑构件22。
后侧平直止水带由其位于最左端的后侧平直止水构件的后侧钢板的左端与左后转角止水带的转角钢板的沿左右向铅垂设置的第一板的右端搭接焊接固定,后侧平直止水带由其位于最右端的后侧平直止水构件的后侧钢板的右端与右后转角止水带的转角钢板的沿左右向铅垂设置的第二板的左端搭接焊接固定。
上述的4个转角止水带1和4个平直止水带2构成了整体式钢板止水带的主体。整体式钢板止水带还包括多个对拉螺杆5和数量与对拉螺杆5的数量相同的止水钢片6。
见图5,对拉螺杆5分为4组,4组对拉螺杆5按照所处的左侧、前侧、右侧和后侧位置的不同而依次分为第一组对拉螺杆、第二组对拉螺杆、第三组对拉螺杆和第四组对拉螺杆。各个对拉螺杆5均水平设置,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由整体式钢板止水带的主体的相应部位坐落在其杆体上。第一组的各个对拉螺杆均沿左右向水平设置;第一组的各个对拉螺杆在前后方向上依次分布,且相互在左右方向上基本对齐,相邻对拉螺杆之间的距离为460mm。也即第一组对拉螺杆的位于最前侧的对拉螺杆由左前转角止水带1的转角钢板11的第一板11-1坐落在其杆体上,且在前后方向上与左前转角止水带1的转角钢板11的第二板11-2之间的距离为460mm,从上述最前侧的对拉螺杆起按照从前至后的次序依次设置第一组对拉螺杆的一半数量的对拉螺杆,且这些对拉螺杆的相邻对拉螺杆之间的距离为460mm;第一组对拉螺杆的位于最后侧的对拉螺杆由左后转角止水带的转角钢板的第二板坐落在其杆体上,且在前后方向上与左后转角止水带的转角钢板的第一板之间的距离为460mm,从该最后侧的对拉螺杆起按照从后至前的次序依次设置第一组对拉螺杆的另一半的对拉螺杆,且这些对拉螺杆的相邻对拉螺杆之间的距离为460mm。
按照与上述设置第一组对拉螺杆的方式,相对应地设置第二组对拉螺杆、第三组对拉螺杆和第四组对拉螺杆,从而使得整体式钢板止水带的主体坐落在各个对拉螺杆5的杆体上。
仍见图3,对拉螺杆5包括主螺杆51、外螺母52、内螺母53和中间螺母54。外螺母52、内螺母53和中间螺母54均与主螺杆51螺纹配合。
每个止水钢片6与一个对拉螺杆5相对应,各个止水钢片6套在相应一个对拉螺杆5的主螺杆51上,且位于主螺杆51的杆体的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处。
本实施例中,限位钢筋3采用直径12毫米的三级钢,限位钢片4采用尺寸为长40毫米,宽40毫米,厚度3毫米钢片;转角止水带1和平直止水带2相接部位搭接长度为200毫米(其它实施例中可以大于200毫米);在各搭接部位采用双面焊接且搭接端头需满焊并且焊缝高度不小于6毫米。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整体式钢板止水带的施工方法如下:
①转角钢板11的加工:将厚度为3毫米、长为2米、高为400毫米的矩形钢板在弯折机上从长度方向上的一半的部位处成型为呈90度弯曲的转角钢板11。
②支撑构件的加工:将支撑钢筋3的一端焊接固定在支撑钢板4的一个侧面上,即完成了支撑构件12和支撑构件22的加工。
③转角止水带1的加工:在转角钢板11的第一板11-1的内外侧面的上部的距离第二板11-2的460mm的部位上各焊接1个支撑构件12,且该2个支撑构件12相对设置,该2个支撑构件12由各自的支撑钢筋3的另一端与第一板11-1焊接;在转角钢板11的第二板11-2的内外侧面的上部的距离第一板11-1的460mm的部位上各焊接1个支撑构件12,且该2个支撑构件相对设置,该2个支撑构件12由各自的支撑钢筋3的另一端与第二板11-2焊接,从而构成转角止水带1。
④平直止水构件20的加工:将厚度为3毫米、长为3米、高度为400毫米的矩形钢板作为平直钢板21。在平直钢板21的内外侧面的上部以及在长度方向上位于平直钢板21的总长的1/3处,各焊接1个支撑构件22,且该2个支撑构件22相对设置,该2个支撑构件22由各自的支撑钢筋3的另一端与平直钢板21焊接;在平直钢板21的内外侧面的上部以及在长度方向上位于平直钢板21的总长的5/6处,各焊接1个支撑构件22,且该2个支撑构件22相对设置,该2个支撑构件22由各自的支撑钢筋3的另一端与平直钢板21焊接;从而构成平直止水构件20。
⑤吊模的设置和对拉螺杆5的安装:在已经捆扎完成的底板钢筋架81和墙板底部钢筋架82的基础上,利用材质为钢筋混凝土的支护桩83、下端固定连接在支护桩83上的斜撑84和横梁85作为支撑构件(图中只画出外侧的支护桩和斜撑,内侧的支护桩和斜撑未画出,支撑构件也可以支撑于地基上的其余构件代替),由内外两侧的横梁85撑住吊模7的上部。
吊模7包括围护部件、外模板76、内模板77和阻挡块78。围护部件由外侧支撑板71、内侧支撑板72、上部连接板73、外垫块74和内垫块75组成。按照由外至内的次序依次设置外侧支撑板71、外垫块74、外模板76、墙板底部钢筋架82、阻挡块78、内模板77、内垫块75和内侧支撑板72,且外侧支撑板71和内侧支撑板72等高设置,外垫块74、外模板76、内模板77和内垫块75均位于外侧支撑板71和内侧支撑板72的下部。
每块外模板76和每块内模板77的大小均相同,高度均为450毫米,长度均为1840毫米。外模板76设置在地下室的每侧的墙板底部钢筋架82的外侧,并沿着长度方向延续设置,内模板77设置在地下室的每侧的墙板底部钢筋架82的内侧,并沿着长度方向延续设置;在转角处,可以选择相应长度的外模板76和内模板77;从而形成环状矩形的内外模板围护结构体系。外侧支撑板71和内侧支撑板72的高度为800毫米,长度为150毫米。外侧支撑板71、内侧支撑板72、外模板76和内模板77均设有内外向的作为连接孔的通孔;外侧支撑板71和内侧支撑板72的连接孔均为1个,均位于距各自的板体下端200毫米处;外模板76和内模板77的连接孔均为4个,均位于距各自的板体下端250毫米处,且相邻连接孔之间的中心距为460毫米。
底板钢筋架81上焊接有模板支撑钢筋86。外模板76和内模板77坐落在相应的模板支撑钢筋86上,并且外模板76的连接孔和相应内模板77的相应的连接孔的轴线相同。外模板76和内模板77的每个相对应的连接孔处设有1块外侧支撑板71、1块内侧支撑板72、2块外垫块74和2块内垫块75;阻挡块78有多块,在墙板底部钢筋架82的每根内侧主筋与内模板77之间设置1块阻挡块78。
上部连接板73位于外侧支撑板71和内侧支撑板72的上部,且由紧固件将上部连接板73的外侧与外侧支撑板71固定连接,将上部连接板73的内侧与内侧支撑板72固定连接。外横梁85-1位于外侧支撑板71的外侧和上部连接板73的下侧,且从外下方撑住吊模7的外上部;内横梁85-2位于内侧支撑板72内侧和上部连接板73的下侧,且从内下方撑住吊模7的内上部。外侧支撑板71的连接孔与相应的内侧支撑板72的相应的连接孔的轴线相同,且与相应的外模板76和相应的内模板77的相应的连接孔同轴线。
对拉螺杆5由其主螺杆51从内向外依次穿过内侧支撑板72的连接孔、内模板77的连接孔、墙板底部钢筋架82的内侧主筋后,套上止水钢片6和旋上中间螺母54,主螺杆51继续依次穿过墙板底部钢筋架82的外侧主筋、外模板76的连接孔、外侧支撑板71的连接孔,且由中间螺母54的外侧面与外模板76的内侧面相接触而限位;再将垫圈由外向内套在主螺杆51的外端头上,旋上外螺母52并旋紧,从而使得外侧支撑板71、外垫块74和外模板76固定连接在一起。将另外的垫圈由内向外套在主螺杆51的内端头上,旋上内螺母53并稍作收紧,从而使得内侧支撑板72、内垫块75、内模板77和阻挡块78固定连接在一起,且阻挡块78的外侧面与墙板底部钢筋架82的相应的内侧主筋相接触,阻挡块78的内侧面与内模板77的外侧面相接触。
⑥转角止水带1和平直止水构件20的安装:将步骤③得到的4个转角止水带1分别放置在环状矩形的内外模板围护结构体系的四个角部,且坐落在相应的对拉螺杆5的主螺杆51上,并由转角止水带1的2个位于外侧的支撑构件12的支撑钢板4与相应的外模板76的内侧面相接触,由转角止水带1的2个位于内侧的支撑构件12的支撑钢板4与相应的内模板77的外侧面相接触,然后收紧主螺杆51的内端头上的内螺母53。在环状矩形的内外模板围护结构体系的四侧空间中,将平直止水构件20居中放置,且在每侧的长度方向上依次排布,并由平直止水构件20的2个位于外侧的支撑构件22的支撑钢板4与相应的外模板76的内侧面相接触,由平直止水构件20的2个位于内侧的支撑构件22的支撑钢板4与相应的内模板77的外侧面相接触,然后收紧主螺杆51的内端头上的内螺母53。各相邻平直止水构件20之间由平直钢板21搭接焊接固定,搭接长度不小于200mm,搭接端头需满焊,焊缝高度不小于6mm,从而构成相应一侧的平直止水带2。各转角止水带1由其第一板11-1和第二板11-2分别与相邻的平直止水构件20的平直钢板21搭接焊接固定,搭接长度不小于200mm,搭接端头需满焊,焊缝高度不小于6mm,从而构成整体式钢板止水带。
⑦混凝土浇筑:浇筑混凝土时,将混凝土的高度浇注至外模板76和内模板77的顶部,使得转角止水带1的转角钢板11的上部以及平直止水带2的平直钢板21的上部在上方露出混凝土。浇筑时注意不得将振动棒直接在止水带或加固钢筋上振捣,以防位置转角止水带1和平直止水带2发生偏移。
⑧混凝土凝固完成后,用钢锯锯下主螺杆51的带有内螺母53和外螺母52的内外两端,拆除吊模7、横梁85和斜撑84,露出混凝土的地下室外墙底部。各转角止水带1的转角钢板11的上部和各平直止水带2的平直钢板21的下部均被地下室外墙底部的混凝土包覆。
(实施例2)
见图6,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转角止水带1的转角钢板11的第一板11-1和第二板11-2的上端和下端均呈朝向外侧折弯45度角的部位。具体制作方法是:在将矩形钢板经过90度折弯后得到的直角板状构件前,先将该矩形钢板的上下端的中间部位割出上下向的直缝,再将矩形钢板的上下端进行45度角的折弯,再将举行钢板的中间部位进行90度折弯,此时的上下直缝部位已经成为上下缺口部位,再在上下缺口部位各焊接上一块相应形状的钢板从而形成直角板状构件。
以上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换和变化而得到相对应的等同的技术方案,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均应该归入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Claims (6)

1. 一种整体式钢板止水带,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角止水带(1)、平直止水带(2)和对拉螺杆(5);所述的转角止水带(1)包括设置在地下室的4个转角处的结构相同的左前转角止水带、右前转角止水带、右后转角止水带和左后转角止水带;所述的平直止水带(2)包括左侧平直止水带(2a)、前侧平直止水带(2b)、右侧平直止水带和后侧平直止水带;各平直止水带(2)的两端分别与相应的转角止水带(1)的一端搭接并焊接固定,从而构成整体式钢板止水带的主体;
所述的转角止水带(1)包括转角钢板(11)和4个支撑构件(12);所述的转角钢板(11)为由第一板(11-1)和第二板(11-2)构成的直角板状构件;所述的支撑构件(12)由1根支撑钢筋(3)的一端焊接固定在1块支撑钢板(4)的一个侧面上构成;所述的4个支撑构件(12)按照所处的位置不同分为第一支撑构件(12-1)、第二支撑构件(12-2)、第三支撑构件(12-3)和第四支撑构件(12-4);第一支撑构件(12-1)由其支撑钢筋(3)的另一端焊接固定在转角钢板(11)的第一板(11-1)的外侧面上,且位于该外侧面的上部的长度方向的中部上;第二支撑构件(12-2)由其支撑钢筋(3)的另一端焊接固定在转角钢板(11)的第一板(11-1)的内侧面上,且位于该内侧面的上部的长度方向的中部上,并且与第一支撑构件(12-1)的支撑钢筋(3)的焊接在第一板(11-1)上的位置相对应;第三支撑构件(12-3)由其支撑钢筋(3)的另一端焊接固定在转角钢板(11)的第二板(11-2)的外侧面上,且位于该外侧面的上部的长度方向的中部上;第四支撑构件(12-4)由其支撑钢筋(3)的另一端焊接固定在转角钢板(11)的第二板(11-2)的内侧面上,且位于该内侧面的上部的长度方向的中部上,并且与第三支撑构件(12-3)的支撑钢筋(3)的焊接在第二板(11-2)上的位置相对应;
所述的平直止水带(2)包括若干个平直止水构件(20);各平直止水构件(20)由一块平直钢板(21)和4个支撑构件(22)构成;支撑构件(22)的结构与转角止水带(1)的支撑构件(12)的结构相同;4个支撑构件(22)按照所处的位置不同分为第五支撑构件(22-1)、第六支撑构件(22-2)、第七支撑构件(22-3)和第八支撑构件(22-4);第五支撑构件(22-1)由其支撑钢筋(3)的另一端焊接固定在平直钢板(21)的外侧面上,且位于该外侧面的上部,并且所述的焊接的位置在长度方向上位于平直钢板(21)的总长的靠近起始部位处;第六支撑构件(22-2)由其支撑钢筋(3)的另一端焊接固定在平直钢板(21)的内侧面上,且位于该内侧面的上部,在长度方向上位于平直钢板(21)的总长的位置与第五支撑构件(22-1)的支撑钢筋(3)的焊接在平直钢板(21)上的位置相对应;第七支撑构件(22-3)由其支撑钢筋(3)的另一端焊接固定在平直钢板(21)的外侧面上,且位于该外侧面的上部,在长度方向上位于平直钢板(21)的总长的靠近终止部位处处;第八支撑构件(22-4)由其支撑钢筋(3)的另一端焊接固定在平直钢板(21)的内侧面上,且位于该内侧面的上部,在长度方向上位于平直钢板(21)的总长的位置与第七支撑构件(22-3)的支撑钢筋(3)的焊接在平直钢板(21)上的位置相对应;各个相邻的平直止水构件(20)由各自的平直钢板(21)在长度方向上依次排布,且相邻的平直钢板(21)以首尾搭接的方式焊接固定在一起,从而构成平直止水带(2);
所述的对拉螺杆(5)分为4组,4组对拉螺杆(5)按照所处的左侧、前侧、右侧和后侧位置的不同而依次分为第一组对拉螺杆、第二组对拉螺杆、第三组对拉螺杆和第四组对拉螺杆;各个对拉螺杆(5)包括主螺杆(51)、外螺母(52)、内螺母(53)和中间螺母(54);所述的外螺母(52)、内螺母(53)和中间螺母(54)均与主螺杆(51)上的螺纹相配合;各个对拉螺杆(5)均水平设置,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由整体式钢板止水带的主体的相应部位坐落在其杆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式钢板止水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构件(12)和支撑构件(22)的支撑钢筋(3)的长度与地下室外墙厚度的1/2相对应;所述的限位钢片(4)的长度为30至50毫米,高度为30至50毫米,厚度2.5至3.5毫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式钢板止水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角止水带(1)和平直止水带(2)相接部位搭接长度为200至250毫米;且搭接部位采用双面焊接且搭接端头满焊并且焊缝高度不小于6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式钢板止水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数量与对拉螺杆(5)的数量相同的止水钢片(6);每个止水钢片(6)与一个对拉螺杆(5)相对应,各个止水钢片(6)套在相应一个对拉螺杆(5)的主螺杆(51)上,且位于主螺杆(51)的杆体的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处。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整体式钢板止水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平直止水构件(20)的第五支撑构件(22-1)的支撑钢筋(3)在平直钢板(21)的外侧面上的焊接的位置在长度方向上位于平直钢板(21)的总长的靠近起始部位,是指该焊接的位置与平直钢板(21)的长度方向起始位置之间的距离占平直钢板(21)的总长的1/4至2/5;第七支撑构件(22-3)的支撑钢筋(3)在平直钢板(21)的外侧面上的焊接的位置在长度方向上位于平直钢板(21)的总长的靠近终止部位,是指该焊接的位置与平直钢板(21)的长度方向起始位置之间的距离占平直钢板(21)的总长的4/5至6/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整体式钢板止水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平直止水构件(20)的第五支撑构件(22-1)的支撑钢筋(3)在平直钢板(21)的外侧面上的焊接的位置与平直钢板(21)的长度方向起始位置之间的距离占平直钢板(21)的总长的1/3;第七支撑构件(22-3)的支撑钢筋(3)在平直钢板(21)的外侧面上的焊接的位置与平直钢板(21)的长度方向起始位置之间的距离占平直钢板(21)的总长的5/6。
CN 201220184605 2012-04-26 2012-04-26 一种整体式钢板止水带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25773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184605 CN202577365U (zh) 2012-04-26 2012-04-26 一种整体式钢板止水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184605 CN202577365U (zh) 2012-04-26 2012-04-26 一种整体式钢板止水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577365U true CN202577365U (zh) 2012-12-05

Family

ID=472467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184605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2577365U (zh) 2012-04-26 2012-04-26 一种整体式钢板止水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57736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08426A (zh) * 2012-04-26 2012-12-05 常州第一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整体式钢板止水带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08426A (zh) * 2012-04-26 2012-12-05 常州第一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整体式钢板止水带
CN102808426B (zh) * 2012-04-26 2014-06-25 常州第一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整体式钢板止水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45678B (zh) 基于钢管桁架的地下室外墙单侧支模施工方法
CN201778338U (zh) 地下室外墙模板内支撑系统
CN108797638A (zh) 基于复合底板的一体化装配式管廊及其施工方法
CN106013800A (zh) 基于3d打印填充墙体的构造柱施工方法
CN106223516B (zh) Alc蒸压加气混凝土条板倾斜隔墙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2808426B (zh) 整体式钢板止水带
CN208441138U (zh) 基于复合底板的一体化装配式管廊
CN103981897A (zh) 一种地下室外墙劲性柱的防水施工方法
CN202577365U (zh) 一种整体式钢板止水带
CN210597794U (zh) 一种预制板的连接装置
CN214739138U (zh) 装配式钢筋桁架免支模板
CN217734853U (zh) 超荷载小净距梁可调式盘扣模板支撑架
CN103195079B (zh) 安装式模板、安装式模板组和成套安装式模板装置
CN206070404U (zh) 箱涵顶段加腋处斜模板支撑结构
CN211286650U (zh) 一种高大墙体模板悬空用脚支撑马凳
CN208981846U (zh) 一种预制看台板与支柱组成的影院看台
CN210195001U (zh) 一种用于预制构件与叠合板接缝处的免支模装置
CN208009897U (zh) 房屋改造非框架梁模板支撑架
CN207211086U (zh) 重力坝面板浇筑用无支撑钢模安装结构
CN201627203U (zh) 单侧支模用可周转地锚装置
CN106436773B (zh) 一种底板与外墙交接处施工定型模板支架
CN205976085U (zh) 装配式混凝土复合剪力墙
CN218643857U (zh) 一种使用安全的多层方型钢结构
CN214739864U (zh) 后浇带模板支护结构
CN210659251U (zh) 含钢筋笼免拆成型梁模板及模板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20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40625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