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550932U - 采用准悬浮电机的基于力控制磁悬浮系统 - Google Patents
采用准悬浮电机的基于力控制磁悬浮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550932U CN202550932U CN2012202131545U CN201220213154U CN202550932U CN 202550932 U CN202550932 U CN 202550932U CN 2012202131545 U CN2012202131545 U CN 2012202131545U CN 201220213154 U CN201220213154 U CN 201220213154U CN 202550932 U CN202550932 U CN 20255093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orce
- quasi
- rotor
- levitation
- bea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5339 levit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9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61 lubr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Magnetic Bearings And Hydrostatic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采用准悬浮电机的基于力控制磁悬浮系统,它包括机械装置和控制系统,所述机械装置包括测力轴承、准悬浮电机和转子,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电压放大器、控制器和功率放大器;所述转子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测力轴承,所述准悬浮电机设置在两个测力轴承之间;所述电压放大器的输入端与测力轴承连接,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与准悬浮电机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力控制方法代替位移控制方法,实现了转子的准悬浮,减少了电路系统的复杂性,结构简单,操作灵活,实施方便,适宜推广应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用准悬浮电机的基于力控制磁悬浮系统,属于磁悬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磁悬浮控制系统中主要通过控制转子偏离其平衡位置的位移量,实现转子无接触状态下的稳定悬浮,这种控制系统称之为基于位移控制的磁悬浮系统。它的主要原理是通过传感器检测出转子偏离参考点的位移后,控制器将检测到的位移量变换成控制信号,然后功率放大器将这一控制信号转换成控制电流,控制电流在执行电磁铁中产生磁力从而驱动转子返回到原来的平衡位置,维持其稳定悬浮位置不变。
目前基于位移控制的磁悬浮系统在各类高速旋转机械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它具有无直接接触摩擦、无需润滑和密封以及可以主动控制等优点,由于没有机械摩擦和磨损,所以降低了工作能耗和噪声,延长了轴承的使用寿命;动力损耗小,更适用于高速运转场合;由于不需要润滑系统,所以无污染,可应用于真空超净,腐蚀性介质以及极端温度和压力等特殊工作环境。
然而,随着精密转子朝着高速度、高精度、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传统基于位移控制的磁悬浮系统的性能已经不能满足高速精密转子的需求,因为基于位移控制的磁悬浮系统具有如下缺点:第一,基于位移控制的磁悬浮系统本质是不稳定系统,必须采取控制措施保证系统稳定,控制系统设计难度大;第二,基于位移控制的磁悬浮系统在发生掉电时,转子的突然坠落对转子和磁力轴承产生很大的冲击,会对转子和磁力轴承带来致命的伤害。为了避免对磁悬浮系统造成伤害,必须提供附加保护轴承和掉电保护装置,系统复杂、成本高;第三,基于位移控制的磁悬浮系统的位移传感器不能直接安装在磁力轴承位置上,因而不能直接测得磁力轴承处的位移,这不仅导致各传感器信号之间的相互耦合,降低控制精度,而且,机械结构和控制系统也变得很复杂;第四,基于位移控制的磁悬浮系统的位移传感器测量精度受制于转轴表面的加工精度和转轴的挠度;第五,由于基于位移控制的磁悬浮系统的磁力轴承的承载力仅由磁力轴承提供,因此很难获得很高的承载能力,也难于实现高刚度;第六,基于位移控制的磁悬浮系统在磁悬浮转子稳定悬浮之前,需要提供较大的起浮力用来克服重力,也就是需要给电磁铁提供较大的起浮电流,才能使转子达到稳定的悬浮位置,因此对控制系统要求较高。
由于基于位移控制的磁悬浮系统具有上述缺点,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高速精密转子的发展,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以上技术的不足,针对现有磁悬浮控制系统中存在的性能与设计方面的不足,旨在提供一种采用准悬浮电机的基于力控制磁悬浮系统,该系统测量精度高,能够保证控制精度,承载能力强,刚度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采用准悬浮电机的基于力控制磁悬浮系统,其特征是,包括机械装置和控制系统,所述机械装置包括测力轴承、准悬浮电机和转子,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电压放大器、控制器和功率放大器;所述转子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测力轴承,所述准悬浮电机设置在两个测力轴承之间;所述电压放大器的输入端与测力轴承连接,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与准悬浮电机连接。
所述测力轴承用以测量转子作用在测力轴承上的径向力。
所述准悬浮电机包括套置在转子上的转矩线圈绕组和准悬浮线圈绕组,所述转矩线圈绕组产生实现转子旋转的电磁转矩,所述准悬浮线圈绕组产生作用在转子上的径向电磁控制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系统结构简单,操作灵活,性能稳定,控制器设计简单;转子与测力轴承处于准悬浮状态,减摩能力可与位移控制磁悬浮轴承媲美,减摩降阻性能可与位移控制磁悬浮轴承媲美,同样具有少无摩擦,能耗低的优点;可以直接测力,不受轴加工表面的精度和轴的挠度的影响,测量精度高,能够保证控制精度;只需控制电流,无需偏置电流,电源简单,成本低;可以取消辅助轴承,结构简化,本身就具有掉电时的自我保护作用;测力轴承不仅具有测力功能,而且还起到支撑转子的轴承的作用,承载能力强、刚度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原理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测力轴承,2准悬浮电机,3转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采用准悬浮电机的基于力控制磁悬浮系统,包括机械装置和控制系统,所述机械装置包括测力轴承1、准悬浮电机2和转子3,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电压放大器、控制器和功率放大器;所述转子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测力轴承1,所述准悬浮电机2设置在两个测力轴承之间;所述电压放大器的输入端与测力轴承连接,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与准悬浮电机2连接。其中,所述测力轴承1用以测量转子作用在测力轴承上的径向力;所述准悬浮电机2包括套置在转子上的转矩线圈绕组和准悬浮线圈绕组,所述转矩线圈绕组产生实现转子旋转的电磁转矩,所述准悬浮线圈绕组产生作用在转子上的径向电磁控制力。
一方面,所述测力轴承1只测量转子3作用在测力轴承1上的径向力。另一方面,所述测力轴承1能够取代传统保护轴承,起到支承转子3的轴承的作用,并且与将力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的电压放大器连接。
为了保护转子3和准悬浮电机2,所述测力轴承1是由滑动轴承改制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该种采用准悬浮电机的基于力控制磁悬浮系统,在结构上,取消辅助轴承,采用同时具备测力和支承功能的测力轴承,在实现方法上,通过平衡电磁力和转子3作用在测力轴承上的力,实现转子3准悬浮的目的。其实现过程如下:所述测力轴承1用以检测转子3作用在其上力的大小和方向,并将将检测到的力信号发送给电压放大器,所述电压放大器将接收到的力信号进行放大变换为电压信号后发送给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将电压信号转换成控制信号后发送给功率放大器,所述功率放大器将控制信号转换成控制电流信号并发送给准悬浮电机2,所述准悬浮电机2一方面通过转矩绕组产生电磁转矩实现转子的旋转,另一方面将所得控制电流信息反馈给准悬浮绕组使其产生作用在转子3上的磁控制力,且该控制力与转子3作用在测力轴承1上力的方向相反、大小相等,从而使转子3作用在测力轴承1上的力接近于零,根据公式F=μN(F表示转子与力传感器之间的摩擦力,μ表示摩擦系数,N表示转子作用在力传感器上的压力),得到转子3与测力轴承1之间的摩擦力为零,获得转子3与测力轴承1之间几乎无摩擦的效果,维持转子3与测力轴承1之间似接触非接触的状态,实现转子3的准悬浮。
以上所述,只是用图解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原理,本说明书并非是要将本实用新型局限在所示所述的具体结构和适用范围内,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应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申请的专利范围。
除说明书所述技术特征外,其余技术特征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技术。
Claims (3)
1.采用准悬浮电机的基于力控制磁悬浮系统,其特征是,包括机械装置和控制系统,所述机械装置包括测力轴承、准悬浮电机和转子,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电压放大器、控制器和功率放大器;所述转子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测力轴承,所述准悬浮电机设置在两个测力轴承之间;所述电压放大器的输入端与测力轴承连接,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与准悬浮电机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准悬浮电机的基于力控制磁悬浮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测力轴承用以测量转子作用在测力轴承上的径向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准悬浮电机的基于力控制磁悬浮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准悬浮电机包括套置在转子上的转矩线圈绕组和准悬浮线圈绕组,所述转矩线圈绕组产生实现转子旋转的电磁转矩,所述准悬浮线圈绕组产生作用在转子上的径向电磁控制力。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202131545U CN202550932U (zh) | 2012-05-12 | 2012-05-12 | 采用准悬浮电机的基于力控制磁悬浮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202131545U CN202550932U (zh) | 2012-05-12 | 2012-05-12 | 采用准悬浮电机的基于力控制磁悬浮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550932U true CN202550932U (zh) | 2012-11-21 |
Family
ID=471714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20213154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550932U (zh) | 2012-05-12 | 2012-05-12 | 采用准悬浮电机的基于力控制磁悬浮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550932U (zh) |
-
2012
- 2012-05-12 CN CN2012202131545U patent/CN202550932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664566B (zh) | 基于力控制的磁悬浮系统及控制方法 | |
CN202273889U (zh) | 一种磁悬浮飞轮离心式鼓风机 | |
CN106763791B (zh) | 一种非接触式机械密封的密封间隙控制方法 | |
CN102437798A (zh) | 全永磁轴承支承的高速电主轴 | |
CN104792482A (zh) | 一种磁悬浮支承动态刚度精确测试方法 | |
CN206329739U (zh) | 一种非接触式机械密封的密封间隙控制系统 | |
CN201908851U (zh) | 一种磁悬浮分子泵系统 | |
CN111740559A (zh) | 盘式异步电机、飞轮储能装置、转子悬浮控制系统及方法 | |
CN202550933U (zh) | 采用准悬浮电机和轴向磁力轴承的基于力控制磁悬浮系统 | |
CN102611360A (zh) | 具有刹车功能的五自由度磁悬浮电机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8935164U (zh) | 一种转子系统 | |
CN101799044B (zh) | 一种串联排列的电磁-弹性箔片混合轴承 | |
CN202158082U (zh) | 一种永磁偏置型轴向磁悬浮轴承 | |
CN103615465B (zh) | 一种新型永磁偏置轴向磁悬浮轴承 | |
CN202550934U (zh) | 采用径向磁力轴承的基于力控制磁悬浮系统 | |
CN103267131B (zh) | 非接触式机械密封装置 | |
CN202550932U (zh) | 采用准悬浮电机的基于力控制磁悬浮系统 | |
CN113719540B (zh) | 具有单向高承载力密度的非对称轴向磁轴承装置 | |
CN202550931U (zh) | 采用径向和轴向磁力轴承的基于力控制磁悬浮系统 | |
CN213461570U (zh) | 一种四自由度磁悬浮直线电机 | |
CN205744910U (zh) | 一种用于大型轴承寿命试验台的磁悬浮支撑轴承 | |
CN108847763A (zh) | 一种恒流源励磁的磁悬浮磁阻直线电机 | |
CN201267958Y (zh) | 一种能够自动更换砂轮的可回转砂轮架 | |
CN203585088U (zh) | 一种新型永磁偏置轴向磁悬浮轴承 | |
CN108506343B (zh) | 一种半自由度的轴向充磁的混合型轴向磁轴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121 Termination date: 20150512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