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547903U - 一种柱透镜光栅检测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柱透镜光栅检测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547903U
CN202547903U CN2012201728741U CN201220172874U CN202547903U CN 202547903 U CN202547903 U CN 202547903U CN 2012201728741 U CN2012201728741 U CN 2012201728741U CN 201220172874 U CN201220172874 U CN 201220172874U CN 202547903 U CN202547903 U CN 2025479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post lenticulation
detected
main
lenticu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17287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武延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2017287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5479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5479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54790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柱透镜光栅检测设备,涉及显示器制造领域,用来评价柱透镜光栅的弯曲和瑕疵。该设备包括:检测基台,在所述检测基台上设置有一条与待检测柱透镜光栅的棱垂直的第一主评价线;牵引支撑装置,在所述待检测柱透镜光栅的运动方向上位于所述检测基台的前方,且所述牵引支撑装置的支撑点高于所述检测基台的上表面,用于支撑牵引所述待检测柱透镜光栅;传送支撑装置,在所述待检测柱透镜光栅的运动方向上位于所述检测基台的后方,且所述传送支撑装置的支撑点高于所述检测基台的上表面,用于配合所述牵引支撑装置支撑传送所述待检测柱透镜光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用于光栅检测。

Description

一种柱透镜光栅检测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器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柱透镜光栅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3D显示已经成为显示行业的一大趋势。现在的3D显示的基本原理就是“视差产生立体”,也就是说使观看者的左眼只看到左眼图,右眼只看到右眼图,左眼图和右眼图是对于某一空间景象的了两个角度拍摄而得,这二者被称为立体图象对。人的大脑就会把这两幅图融合起来,从而产生3D效果。裸眼3D显示可以分为视差挡板(parallaxbarrier)和柱透镜光栅(lenticular lens)两种主流技术。
其中柱透镜光栅技术是通过在显示面板上方设置柱透镜光栅。显示面板上一部分亚像素显示左眼图象,一部分显示右眼图象,左右眼像素所发出的光经过柱透镜光栅,因为其折射作用,光线传播方向发生偏折,从而使左眼像素的光射入观看者的左眼,右眼像素的光射入观看者的右眼。
柱透镜光栅为透明薄膜,一般由倒模的方法制备而成。在制备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由于一般的柱透镜光栅几乎是透明的,而上面的透镜宽度一般为几十到几百微米,而且柱透镜光栅上面的透镜棱个数有成百上千条,因此决定该柱透镜光栅最重要的指标“透镜棱的均匀性”是难以检测和评价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柱透镜光栅检测设备,能够用来检测和评价柱透镜光栅的透镜棱的弯曲和瑕疵,从而提高产品良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柱透镜光栅检测设备,包括:
检测基台,在所述检测基台上设置有一条与待检测柱透镜光栅的棱垂直的第一主评价线;
牵引支撑装置,在所述待检测柱透镜光栅的运动方向上位于所述检测基台的前方,且所述牵引支撑装置的支撑点高于所述检测基台的上表面,用于支撑牵引所述待检测柱透镜光栅;
传送支撑装置,在所述待检测柱透镜光栅的运动方向上位于所述检测基台的后方,且所述传送支撑装置的支撑点高于所述检测基台的上表面,用于配合所述牵引支撑装置支撑传送所述待检测柱透镜光栅。
所述检测基台上设置有至少一条与所述第一主评价线不平行的其他主评价线。
在所述检测基台上还设置有与所有主评价线中至少一条主评价线成预设角度的上限评价线;和/或,在所述检测基台上还设置有与所有主评价线中至少一条主评价线成负的所述预设角度的下限评价线。
与同一条主评价线成所述预设角度的上限评价线和成负的所述预设角度的下限评价线关于所述主评价线轴对称。
在所述主评价线和与其成所述预设角的上限评价线之间还设置有至少一条上方中间评价线,且所述上方中间评价线和所述主评价线所成的角度小于所述预设角;和/或,所述主评价线和与其成负的所述预设角的下限评价线之间还设置有至少一条下方中间评价线,且所述下方中间评价线和所述主评价线所成的角度大于所述负的预设角。
与同一条主评价线相关的所述上方中间评价线和所述下方中间评价线关于所述主评价线轴对称。
所述柱透镜光栅检测设备还包括:
摄像装置,位于所述检测基台的主评价线上方,在所述设备处于检测状态时所述摄像装置位于所述待检测柱透镜光栅的上方,且面向所述待检测柱透镜光栅。
照明装置,位于所述检测基台的上方,在所述设备处于检测状态时所述照明装置位于所述待检测柱透镜光栅的上方。
所述摄像装置包括:
摄像头,用于实时监测所述待检测柱透镜光栅,并生成对所述待检测柱透镜光栅的图像监测信息;
摄像头支撑架,用于固定所述摄像头;
图像处理单元,与所述摄像头相连,用于实时处理摄像头得到的所述图像监测信息,并根据所述图像监测信息生成检测结果;
所述照明装置包括:
照明灯,用于为检测所述柱透镜光栅提供照明;
照明灯支撑架,用于固定所述照明灯;
所述摄像装置沿所述待检测光栅运动方向的垂直方向设置成一排,其整体的视野范围可以覆盖所述检测机台的上表面。
所述牵引支撑装置包括:
收料辊,用于支撑牵引可弯折待检测柱透镜光栅;
收料辊支撑架,用于固定所述收料辊;
所述传送支撑装置包括:送料辊,用于支撑传送可弯折待检测柱透镜光栅;
送料辊支撑架,用于固定所述送料辊。
所述牵引支撑装置还包括:第一传送带,用于支撑牵引不可弯折待检测柱透镜光栅;
第一传送带支撑架,用于固定所述传送带。
所述传送支撑装置包括:第二传送带,用于支撑传送不可弯折待检测柱透镜光栅;
第二传送带支撑架,用于固定所述传送带。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柱透镜光栅检测设备,能够通过柱透镜光栅的折射特性,通过观察设置在柱透镜光栅下方评价线的状态用来评价柱透镜光栅的透镜棱的弯曲和瑕疵,从而提高产品良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柱透镜光栅检测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柱透镜光栅检测设备的一种检测基台上表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柱透镜光栅检测设备的另一种检测基台上表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柱透镜光栅检测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柱透镜光栅检测设备的另一种检测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柱透镜光栅检测设备的一种检测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柱透镜光栅检测设备的一种检测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柱透镜光栅检测设备的又一种检测状态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提供的柱透镜光栅检测设备的又一种检测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结合图1、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柱透镜光栅检测设备100,包括:检测基台11,在检测基台11上设置有一条与待检测柱透镜光栅14的棱垂直的第一主评价线15,检测基台11固定在设备的下框架上;牵引支撑装置12,位于检测基台11的前方(即在待检测柱透镜光栅的运动方向位于检测基台的前方),且牵引支撑装置12的支撑点高于检测基台11的上表面,用于牵引待检测柱透镜光栅14;传送支撑装置13,位于检测基台11的后方(即在待检测柱透镜光栅的运动方向位于检测基台的后方),且传送支撑装置13的支撑点高于检测基台11的上表面,用于配合牵引支撑装置12支撑传送待检测柱透镜光栅14。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柱透镜光栅检测设备,能够通过柱透镜光栅的折射特性,通过观察设置在柱透镜光栅下方评价线的形态用来评价柱透镜光栅的透镜棱的弯曲和瑕疵,从而提高产品良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检测基台11上还设置有至少一条与第一主评价线15不平行的其他主评价线(图中未给出)这样便可以使得光栅移动造成的位置偏移时,可以只选取与光栅的透镜棱垂直的主评价线进行评价起到避免误差的作用。
通过观察主评价线的形态来确认待检测光栅的均匀性,当主评价线发生均匀的规律的弯曲或变形时则说明待检测柱透镜光栅的棱整体发生向左或右弯曲;当主评价线的某一处发生弯曲或断线时,说明在此处有瑕疵存在,在待检测柱透镜光栅的单位面积上统计瑕疵的数量当瑕疵的数量超过质量限控值时,可以确定该柱透镜光栅为次品。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提供的一种检测基台11上还设置有与所有主评价线中至少一条主评价线成预设角度a的上限评价线16;和/或,在检测基台上还设置有与所有主评价线中至少一条主评价线成负的预设角度b的下限评价线17;且所有与同一条主评价线相交的评价线成预设角度的上限评价线16并且和与同一条主评价线成负的预设角度的下限评价线17关于主评价线轴对称;这里a=-b。
结合上限评价线16和下限评价线17,只要当主评价线15发生均匀的规律的弯曲或变形而上限评价线16和下限评价线17没有发生变化时,则认为该柱透镜光栅的整体弯曲程度是可以接受的,这样便可以实现对柱透镜光栅的均匀性的评价,以保证产品良率。
再进一步的,在主评价线15和与其成预设角度的上限评价线16之间还设置有至少一条上方中间评价线,且上方中间评价线和主评价线所成的角度小于预设角度;和/或,主评价线15和与其成负的预设角度的下限评价线之间还设置有至少一条下方中间评价线,且下方中间评价线和主评价线所成的角度大于负的预设角度。与同一条主评价线15相关的上方中间评价线和下方中间评价线关于主评价线15轴对称。
通过设置多条上方中间评价线或下方评价线,观察所有评价线的均匀的规律的弯曲或变形的程度,只要存在一条评价线没有发生弯曲或变形,或其弯曲或变形程度小于上限评价线和下限评价线的弯曲或变形程度,则认定该柱头光栅的弯曲程度可以接受,这样可以用来调整评价标准以实现对柱透镜光栅的质量的不同要求标准,这样便可以实现对柱透镜光栅的弯曲程度的评价,以保证产品良率;另外,在该柱透镜光栅发生整体弯曲时,可以在检测过程中以所有评价线中没有发生均匀的规律的弯曲或变形的评价线出现断线的数量评价该柱透镜光栅的瑕疵情况。进一步的,在采用主评价线或没有发生均匀的规律的弯曲或变形的其他评价线评价光栅瑕疵时,只要将出现瑕疵的位置放置在其他评价线线上进行检测时能够在瑕疵位置出现平滑的评价线线条认为该瑕疵可以接受不计为瑕疵评价的数量范围。
具体的,结合图4、5所示,本实用型新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柱透镜光栅检测设备200,包括:检测基台201,在检测基台201上设置有一条与待检测柱透镜光栅210的棱垂直的第一主评价线211,检测基台201固定在设备的下框架上;牵引支撑装置21,在待检测柱透镜光栅的运动方向上位于检测基台201的前方,且牵引支撑装置21的支撑点高于检测基台201的上表面,用于牵引待检测柱透镜光栅210。其中牵引支撑装置21包括:收料辊202,用于支撑牵引可弯折待检测柱透镜光栅;收料辊支撑架203,用于固定收料辊202。传送支撑装置22,在待检测柱透镜光栅的运动方向上位于检测基台201的后方,且传送支撑装置22的支撑点高于检测基台201的上表面,用于配合牵引支撑装置21支撑传送待检测柱透镜光栅210;其中传送支撑装置22包括:送料辊204,用于支撑传送可弯折待检测柱透镜光栅;送料辊支撑架205,用于固定送料辊204。摄像装置23,位于检测基台201的主评价线上方,在设备处于检测状态时摄像装置23位于待检测柱透镜光栅210的上方,且面向待检测柱透镜光栅210;其中,摄像装置23包括:摄像头206,用于实时监测待检测柱透镜光栅,并生成对待检测柱透镜光栅的图像监测信息;摄像头支撑架207,用于固定摄像头;图像处理单元211,与摄像头相连,用于实时处理摄像头得到的图像监测信息,并根据图像监测信息来生成对检测结果。照明装置24,位于检测基台201的上方,在设备处于检测状态时照明装置24位于待检测柱透镜光栅210的上方;其中,照明装置24包括:照明灯208,用于为检测柱透镜光栅提供照明;照明灯支撑架209,用于固定照明灯208。
需要说明的是,摄像装置23沿待检测光栅运动方向的垂直方向设置成一排,其整体的视野范围可以覆盖检测机台201的上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柱透镜光栅检测设备,能够通过柱透镜光栅的折射特性,通过CCD(摄像装置)观察设置在柱透镜光栅下方评价线的状态用来评价柱透镜光栅的透镜棱的弯曲和瑕疵,从而提高产品良率。
可选的,如图5所示,对于评价不可弯折待检测柱透镜光栅210(例如:片状的待检测柱透镜光栅)的情况下,牵引支撑装置21可以包括:第一传送带202a,用于支撑牵引不可弯折待检测柱透镜光栅;第一传送带支撑架203a,用于固定第一传送带。传送支撑装置22包括:第二传送带204a,用于支撑传送不可弯折待检测柱透镜光栅;第二传送带支撑架205a,用于固定第二传送带。此时,检测基台可以置于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之间空隙的下方。
需要说明的是,柱透镜光栅可以为采用可弯曲的材料制成的膜状光栅,此时设备可以采用收料辊和送料辊的组合实施检测;此外柱透镜光栅亦可以为采用不可弯曲的材料制成的片状光栅,此时设备可以采用传送带的组合实施检测。当然这里的牵引支撑装置和传送支撑装置不仅包括上述的收料辊与送料辊或传送带,只要是能实现本实用新型中的支撑传送待检测柱透镜光栅的的功能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内。
在进入检测状态后,可选的,如图6所示,以检测基台201只设置有一条主评价线即第一主评价线211为例,如果待检测的柱透镜光栅210良好则第一主评价线211呈连续水平状态,如图7所示,如果待检测的柱透镜光栅210发生整体弯曲,则第一主评价线211呈现均匀的弯曲或变形;如图8所示,如果待检测的柱透镜光栅210在20处有瑕疵即在20处不均匀则第一主评价线211呈现断开或弯折状态。
可选的,如图9所示,以在检测基台201上的为第一主评价线211还设置有上限评价线212和下限评价线213为例,只要当第一主评价线211发生均匀的弯曲或变形而上限评价线212或下限评价线213没有发生均匀的弯曲或变形时,则认为该柱透镜光栅的的弯曲是可以接受的。
此外可选的,还可以在上限评价线212和下限评价线213之间间隔预定的角度设置上方中间评价线和下方中间评价线(图中未给出),用来调整评价标准以实现对柱透镜光栅的质量的不同要求标准,这样便可以实现对柱透镜光栅的弯曲的评价,另外,在该柱透镜光栅发生整体弯曲时,可以在检测过程中以没有发生均匀的规律的弯曲或变形下限评价线213出现断线的数量评价该柱透镜光栅的瑕疵情况,以保证产品良率。
进一步可选的,当然检测基台201上还可以设置有与第一主评价线211不平行的其他主评价线以及与其他主评价线成一定角度的其他上限评价线和其他下限评价线(图中未给出)。这样当柱透镜光栅移动时可以从多条主评价线中选取与待检测柱透镜光栅的棱平行的主评价线和与该主评价线相交的上限评价线和下限评价线对该柱透镜光栅进行检测从而避免了光栅移动造成的位置便宜而引起的误差。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柱透镜光栅检测设备,能够根据柱透镜光栅的折射特性,通过人工或CCD观察设置在柱透镜光栅下方评价线的状态用来检测柱透镜光栅的透镜棱的均匀性,从而提高产品良率。
本实用新型的所有实施例所提供的柱透镜光栅检测设备可以用于柱透镜光栅检测,此对柱透镜光栅的材质和种类不做限制,此柱透镜光栅不仅包括树脂材料的,固定式的倒模形成的柱透镜光栅,也包括利用电场控制液晶偏转,形成透镜效果的液晶柱透镜光栅,及其他可起到柱透镜光栅效果的光学器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柱透镜光栅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基台,在所述检测基台上设置有一条与待检测柱透镜光栅的棱垂直的第一主评价线;
牵引支撑装置,在所述待检测柱透镜光栅的运动方向上位于所述检测基台的前方,且所述牵引支撑装置的支撑点高于所述检测基台的上表面,用于支撑牵引所述待检测柱透镜光栅;
传送支撑装置,在所述待检测柱透镜光栅的运动方向上位于所述检测基台的后方,且所述传送支撑装置的支撑点高于所述检测基台的上表面,用于配合所述牵引支撑装置支撑传送所述待检测柱透镜光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透镜光栅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基台上设置有至少一条与所述第一主评价线不平行的其他主评价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柱透镜光栅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检测基台上还设置有与所有主评价线中至少一条主评价线成预设角度的上限评价线;和/或,在所述检测基台上还设置有与所有主评价线中至少一条主评价线成负的所述预设角度的下限评价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柱透镜光栅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与同一条主评价线成所述预设角度的上限评价线和成负的所述预设角度的下限评价线关于所述主评价线轴对称。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柱透镜光栅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评价线和与其成所述预设角的上限评价线之间还设置有至少一条上方中间评价线,且所述上方中间评价线和所述主评价线所成的角度小于所述预设角;和/或,所述主评价线和与其成负的所述预设角的下限评价线之间还设置有至少一条下方中间评价线,且所述下方中间评价线和所述主评价线所成的角度大于所述负的预设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柱透镜光栅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与同一条主评价线相关的所述上方中间评价线和所述下方中间评价线关于所述主评价线呈轴对称。
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柱透镜光栅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柱透镜光栅检测设备还包括:
摄像装置,位于所述检测基台的主评价线上方,在所述设备处于检测状态时所述摄像装置位于所述待检测柱透镜光栅的上方,且面向所述待检测柱透镜光栅;
照明装置,位于所述检测基台的上方,在所述设备处于检测状态时所述照明装置位于所述待检测柱透镜光栅的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柱透镜光栅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装置包括:
摄像头,用于实时监测所述待检测柱透镜光栅,并生成对所述待检测柱透镜光栅的图像监测信息,
摄像头支撑架,用于固定所述摄像头,
图像处理单元,与所述摄像头相连,用于实时处理摄像头得到的所述图像监测信息,并根据所述图像监测信息生成检测结果;
所述照明装置包括:
照明灯,用于为检测所述柱透镜光栅提供照明,
照明灯支撑架,用于固定所述照明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柱透镜光栅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装置沿所述待检测光栅运动方向的垂直方向设置成一排,该摄像装置能检测所述检测机台的上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柱透镜光栅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支撑装置包括:
收料辊,用于支撑牵引可弯折待检测柱透镜光栅;
收料辊支撑架,用于固定所述收料辊;
所述传送支撑装置包括:送料辊,用于支撑传送可弯折待检测柱透镜光栅;
送料辊支撑架,用于固定所述送料辊。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柱透镜光栅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支撑装置还包括:第一传送带,用于支撑牵引不可弯折待检测柱透镜光栅;
第一传送带支撑架,用于固定所述传送带;
所述传送支撑装置包括:第二传送带,用于支撑传送不可弯折待检测柱透镜光栅;
第二传送带支撑架,用于固定所述传送带。
CN2012201728741U 2012-04-20 2012-04-20 一种柱透镜光栅检测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5479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1728741U CN202547903U (zh) 2012-04-20 2012-04-20 一种柱透镜光栅检测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1728741U CN202547903U (zh) 2012-04-20 2012-04-20 一种柱透镜光栅检测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547903U true CN202547903U (zh) 2012-11-21

Family

ID=471685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172874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547903U (zh) 2012-04-20 2012-04-20 一种柱透镜光栅检测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54790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36790A (zh) * 2017-04-14 2017-08-11 宁波视睿迪光电有限公司 柱透镜阵列的倾角检测方法和检测系统
CN108568033A (zh) * 2017-03-07 2018-09-25 重庆汉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光栅红光弱视治疗仪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68033A (zh) * 2017-03-07 2018-09-25 重庆汉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光栅红光弱视治疗仪
CN108568033B (zh) * 2017-03-07 2020-02-18 重庆汉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光栅红光弱视治疗仪
CN107036790A (zh) * 2017-04-14 2017-08-11 宁波视睿迪光电有限公司 柱透镜阵列的倾角检测方法和检测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10711B2 (en) Device for three-dimensional image display using viewing zone enlargement
US9229240B2 (en) Lens grating and display device
US7997748B2 (en) Stereoscopic display device
JP2010145718A5 (zh)
JP2010145718A (ja) 頭部装着型画像表示装置
JP2012213633A5 (zh)
CN100565629C (zh) 显示器件及显示图像的方法
JP2017078859A (ja) 自動立体ディスプレイ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EP1455540A3 (en) Apparatus for displaying three-dimensional image
US20160252739A1 (en) Stereoscopic display device
WO2015024343A1 (zh) 3d显示方法
JP2013527932A5 (zh)
CN202547903U (zh) 一种柱透镜光栅检测设备
JP2003299121A5 (zh)
EP2736260A3 (en) 3D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WO2016119318A1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2004258163A (ja) 立体画像表示装置及び立体画像表示方法
CN104483331A (zh) 一种连接器插针三维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KR20130134816A (ko) 입체영상 표시장치
JP5439686B2 (ja) 立体画像表示装置及び立体画像表示方法
US9826221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viewing zone characteristics of autostereoscopic 3D image display
CN105676475A (zh) 成像系统
JP2013134240A (ja) レンズメータ
JP5728583B2 (ja) 立体画像表示装置、及び方法
CN116338975B (zh) 一种基于显示条阵列的立体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121

Termination date: 2021042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