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541279U - 上掀式电池收容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上掀式电池收容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541279U
CN202541279U CN2012200942358U CN201220094235U CN202541279U CN 202541279 U CN202541279 U CN 202541279U CN 2012200942358 U CN2012200942358 U CN 2012200942358U CN 201220094235 U CN201220094235 U CN 201220094235U CN 202541279 U CN202541279 U CN 2025412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ommodation space
upper bracket
holding part
conducting terminal
type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09423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洪慧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5412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54127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一种上掀式电池收容装置,主要是于一壳座内设有一具有放置开口的容置空间,于该容置空间一侧中段设有一支持部,并以至少一上支座的一端枢设于该容置空间远离支持部的一侧中段,该上支座的另一端搭设于该支持部上,利用该上支座将该容置空间分隔为一上容置部及下容置部,且各上支座于面临上容置部的一侧表面设有至少一可与电池相结合的上导电端子插头,而于该下容置部上设有至少一底板,于底板上分别设有可与电池相结合的下导电端子插头,藉由该上、下容置部的叠置设计,可有效提升电池收容的空间利用效率。

Description

上掀式电池收容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上掀式电池收容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具有较大深度的容置空间,且可充分利用叠置特性以增加收容数量的电池收容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电动车辆中相关电池设置形态,有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M392785号《电动机车结构》新型案,其主要包括:一脚踏底板;一置物箱,设置于该脚踏底板之上;一座垫,设置于该置物箱之上,并且连接于该置物箱,其中,该座垫具有一驾驶座部及一乘客座部,该驾驶座部连接于该乘客座部;以及一电池,设置于该置物箱之中。此种结构中的电池以不易拆卸方式组合于该置物箱之中,因此仅适用于将电池装设于电动机车上直接充电的应用形态,使用上较为不便。
另有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I333473号《机车结构》发明案,其包括:一脚踏底板;一车体,设置于该脚踏底板之上,并且具有一电池容置室;一抽取式电池盒,以可分离方式设置于该电池容置室之中。此种结构虽具有可拆卸的抽取式电池盒结构,但在空间利用上,仅为一可供容纳单一(层)抽取式电池盒的结构,而未揭露任何有关于多层容置的组合结构,因此,在有较深容置空间的情形下,仍只能以单层收容结构容纳电池,容易造成空间利用上的浪费。
有鉴于已见电池收容结构有上述缺点,设计人乃针对该些缺点研究改进之道,终于有本实用新型产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充分利用较大深度容置空间,进而有效提升整体空间利用效率的上掀式电池收容装置。
本实用新型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整体操作极为简易,具有使用便利性的上掀式电池收容装置。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实用新型所实行的技术手段包括:一种上掀式电池收容装置,其至少包括:一壳座,内部具有一容置空间,于该容置空间顶侧设有一对外连通的放置开口,于该容置空间一侧中段设有一支持部,且于该容置空间底部具有至少一下导电端子插头,以供至少一电池以其相对的导电端子插座相结合;至少一上支座,一端枢设于该容置空间远离支持部的一侧中段,该上支座的另一端搭设于该支持部上,藉由这些上支座将该容置空间分隔为一上容置部及下容置部,且各上支座于面临上容置部的一侧表面设有至少一上导电端子插头,以供至少一电池以其相对的导电端子插座相结合。
依上述结构,其中该壳座的下容置部底面上设有至少一底板,且各下导电端子插头分别设于各底板上。
依上述结构,其中该下容置部供多数底板并列设置,而该容置空间中段枢设有一上支座,于该上支座表面设有多数上导电端子插头。
依上述结构,其中该下容置部供多数底板并列设置,而该容置空间中段枢设有相同数量的上支座,于各上支座表面分别设有一上导电端子插头。
依上述结构,其中该容置空间于远离支持部的一侧对应设置一向外扩张的侧容置部。
依上述结构,其中各上支座于接近支持部的一侧设有一握把。
依上述结构,其中各上支座分别经由一枢接组件枢接于该壳座的容置空间内。该枢接组件为一铰链。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于预设容置空间的中段横设有一可枢转掀起的上支座,藉由上支座将容置空间分隔为一上容置部及下容置部,上、下容置空间都可容置电池,且上、下容置空间分别设有供至少一电池以其相对的导电端子插座相结合的上、下导电端子插头,藉以使本实用新型可充分利用较大深度的容置空间,进而可上、下叠置容纳电池,有效提升整体空间利用效率,且整体操作极为简易,具有使用便利性。  
  至于本实用新型详细构造、应用原理、作用与功效,则参照下列依附图所作的说明即可得到完全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构造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组合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电池置入壳座的动作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电池置入壳座的动作示意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电池完全置入壳座的外观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应用情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构造分解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组合及其电池置入壳座的动作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电池完全置入壳座的外观图。
标号说明:
1、6………壳座;
11、61…容置空间;
111、611……上容置部;
112、612……下容置部;
113、613……侧容置部;
12、62…放置开口;
13、63…支持部;
2………底板;
21……下导电端子插头;
33、73……上导电端子插头;
3、7………上支座;
31、71…枢接组件;
32、72…握把;
4………电池;
41……凹部;
42……导电端子插座;
5………电动车辆。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图1及图2(其中图2的壳座1前侧剖开,以利于观视各组件于该壳座1内的组合情形),可知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主要包括:壳座1、底板2及上支座3等部分,其中该壳座1内部具有一容置空间11,于该容置空间11顶侧设有一对外连通的放置开口12,于该容置空间11中段二对侧分别设有一向外扩张的支持部13及侧容置部113,上支座3以一端经由一枢接组件31(可为一铰链)枢设于该容置空间11的侧容置部113旁侧,且该上支座3的另一端可搭设于该支持部13上,藉由该上支座3可将该容置空间11分隔为一上容置部111及一下容置部112,该上支座3于面临上容置部111的一侧表面设有一上导电端子插头33,且该上支座3于接近支持部13的一侧设有一握把32,底板2设置于该壳座1的下容置部112底面上,于各底板2上分别设有下导电端子插头21。
请参图3至图6,可知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实施例的结构于实际应用时,可将该壳座1装设于电动车辆5中具有较大内部空间,且于上方具有操作开口及空间的部位,于本实施例中,是将壳座1设置于该电动车辆5的座垫下方行李箱内(如图6所示),当该电动车辆5的座垫掀起时,具有开口及较宽广的操作空间,且该部位可产生较深的延伸高度;于操作时,可先以手伸入握把32,以将该上支座3掀起,并露出该下容置部112及底板2(如图2所示),此时,上支座3的上导电端子插头33恰可移入侧容置部113而不会形成任何干涉现象,再将一电池4以其底面上预设凹部41内的导电端子插座42与该底板2的下导电端子插头21相结合并导通(如图3所示),然后,将该上支座3回复至横设于容置空间11中段的状态(上支座3具有握把32的一端搭设于支持部13上,如图4所示),最后,再以另一电池4的导电端子插座42与该上支座3的上导电端子插头33相结合并导通(如图5所示),以完成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电池装设操作。
本实用新型此种结构,其藉由该上、下容置部111、112的叠置设计,可增加收容电池4的数量,以有效提升空间利用效率;而该上支座3简易的掀起设计,则可形成一易于操作的结构,具有使用上的便利性。
请参图7、8(其中图8的前侧剖开,以利于观视各组件于该壳座内的组合情形),可知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结构主要包括:壳座6、上支座7,以及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底板2,其中该壳座6内部具有一可供多数电池4并列的断面形状的容置空间61,于该容置空间61顶侧设有一对外连通的放置开口62,于该容置空间61中段二对侧分别设有一向外扩张的支持部63及侧容置部613,上支座7以一端经一枢接组件71(可为一铰链)枢设于该容置空间61的侧容置部613旁侧,且该上支座7另一端可搭设于该支持部63上,藉由该上支座7可将该容置空间61分隔为一上容置部611及下容置部612,该上支座7于面临上容置部611的一侧表面上设有一多数并列的上导电端子插头73,且该上支座7于接近支持部63的一侧设有一握把72,多数底板2并列设置于该壳座6的下容置部612底面上,于各底板2上分别设有下导电端子插头21。
上述结构于实际应用时,该上支座7可为单一形态,并于其上设有多数对应于各下导电端子插头21的上导电端子插头73;其亦可以多数上支座7设置于该上、下容置部611、612之间,并于各上支座7上分别设有一对应于各下导电端子插头21的上导电端子插头73,其皆可达到相同功效。
请参图8、9,可知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结构于操作时,可先以手伸入(各)握把72,以将该(各)上支座7掀起,并露出该下容置部612及各底板2,此时上支座7的各上导电端子插头73恰可移入侧容置部613而不会形成任何干涉现象,再依序将各电池4上的导电端子插座42与该各底板2的下导电端子插头21相结合并导通(如图8所示),然后,将该(各)上支座7回复至横设于容置空间61中段的状态,最后以其它电池4的导电端子插座42与该(各)上支座7的上导电端子插头73相结合并导通(如图9所示),以完成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电池装设操作。
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应用场合及方式,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多作赘述。
由上所述可知,本实用新型上掀式电池收容装置确实具有使用简便,且可提升空间利用效率的功效,确已具有产业上的利用性、新颖性及进步性。
惟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为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所涵盖。

Claims (8)

1.一种上掀式电池收容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
一壳座,内部具有一容置空间,于该容置空间顶侧设有一对外连通的放置开口,于该容置空间一侧中段设有一支持部,且于该容置空间底部具有至少一下导电端子插头,以供至少一电池以其相对的导电端子插座相结合;
至少一上支座,一端枢设于该容置空间远离支持部的一侧中段,该上支座的另一端搭设于该支持部上,藉由这些上支座将该容置空间分隔为一上容置部及下容置部,且各上支座于面临上容置部的一侧表面设有至少一上导电端子插头,以供至少一电池以其相对的导电端子插座相结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掀式电池收容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壳座的下容置部底面上设有至少一底板,且各下导电端子插头分别设于各底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掀式电池收容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下容置部供多数底板并列设置,而该容置空间中段枢设有一上支座,于该上支座表面设有多数上导电端子插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掀式电池收容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下容置部供多数底板并列设置,而该容置空间中段枢设有相同数量的上支座,于各上支座表面分别设有一上导电端子插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掀式电池收容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容置空间于远离支持部的一侧对应设置一向外扩张的侧容置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掀式电池收容装置,其特征在于,各上支座于接近支持部的一侧设有一握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掀式电池收容装置,其特征在于,各上支座分别经由一枢接组件枢接于该壳座的容置空间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上掀式电池收容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枢接组件为一铰链。
CN2012200942358U 2011-11-25 2012-03-14 上掀式电池收容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54127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222300U TWM426547U (en) 2011-11-25 2011-11-25 Flip-up type battery storage device
TW100222300 2011-11-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541279U true CN202541279U (zh) 2012-11-21

Family

ID=464636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094235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541279U (zh) 2011-11-25 2012-03-14 上掀式电池收容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2541279U (zh)
TW (1) TWM42654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51476A (zh) * 2013-03-05 2013-06-12 苏州恒知传感科技有限公司 供电模组以及具有该供电模组的电动汽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51476A (zh) * 2013-03-05 2013-06-12 苏州恒知传感科技有限公司 供电模组以及具有该供电模组的电动汽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26547U (en) 2012-04-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208909A (en) Electric vehicle
CN207117265U (zh) 多功能车载充电器
CN201576717U (zh) 一种手机充电车载电源
CN202541279U (zh) 上掀式电池收容装置
CN205632901U (zh) 一种新型自行车式电动车车载充电器装置
CN205303558U (zh) 一种用于安装电动车蓄电池的电池箱
CN203150637U (zh) 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单体成组结构
CN215323103U (zh) 一种汽车行李箱电动汽车套件
KR200394764Y1 (ko) 휴대전화기용 멀티충전어셈블러
CN202549946U (zh) 斜插式电池收容装置
CN201584445U (zh) 助力车电池盒
CN102039959B (zh) 电动摩托车的置物箱配置构造
CN202549951U (zh) 电动车辆的电池收容装置
CN201490523U (zh) 一种带usb接口的插座结构
CN201838855U (zh) 新式电动汽车的充电口安装结构
CN203543757U (zh) 一种带电压指示功能的车载点烟座
CN208608768U (zh) 多种充电或放电式太阳能大功率移动电源
CN206155684U (zh) 一种电动车的主车架
CN202863278U (zh) 一种汽车驾驶员扶手箱
CN102121572B (zh) Led灯、传统灯演出流动箱
CN201022086Y (zh) 一种新型蓄电池盒
CN204223104U (zh) 电动机车侧向电池收容结构
CN214450719U (zh) 车辆门饰板拉手杯以及车辆
CN210126486U (zh) 一种新型汽车座椅
CN200993988Y (zh) 蓄电池电动汽车的车载充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121

Termination date: 2016031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