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531391U - 密闭型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密闭型压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531391U
CN202531391U CN2012200838369U CN201220083836U CN202531391U CN 202531391 U CN202531391 U CN 202531391U CN 2012200838369 U CN2012200838369 U CN 2012200838369U CN 201220083836 U CN201220083836 U CN 201220083836U CN 202531391 U CN202531391 U CN 2025313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l container
opening
cylinder
suction
shield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08383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柴田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de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ande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den Corp filed Critical Sanden Corp
Priority to CN20122008383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5313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5313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53139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pressor (AREA)

Abstract

一种密闭型压缩机(1),所述密闭型压缩机(1)的压缩机构(6)具有:通过转轴(14)被驱动的活塞(18);形成有供所述活塞往复运动的缸膛(26)的缸体(16);以及关闭所述缸膛的开口的汽缸盖(34),所述汽缸盖包括:主体部(72),该主体部(72)划分出与所述缸膛连通的工作流体的吸入室(40);开口部(44),该开口部(44)开设在所述主体部中朝吸入室开口的位置处;相对部(78),该相对部(78)在所述主体部的外表面(72a)的所述开口部周缘处与所述吸入管的前端部(42a)隔着微小间隙(76)相对;以及屏蔽部(80),该屏蔽部(80)在所述相对部的至少上侧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外表面突出,并在所述相对部的下侧具有缺口。

Description

密闭型压缩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密闭型压缩机,尤其涉及一种优选用作对二氧化碳制冷剂进行压缩的往复式压缩机的密闭型压缩机。
背景技术
关于这种密闭型压缩机,已知有具有下述结构的压缩机,该压缩机在密闭容器内收容有电动机、利用经由转轴从电动机传递来的驱动力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构,并包括:在密闭容器内开口的吸入管;与吸入管连通的吸入消音器;将依次通过吸入管、吸入消音器的工作流体吸入的压缩机构。
此外,使吸入管靠近吸入消音器的开口部的密闭型压缩机是公知的(参照日本专利特开2010-84677号公报)。
在上述压缩机中,通过使吸入消音器的开口部与吸入管靠近,从而能使从吸入管排放出的制冷剂气体几乎不会在密闭容器内扩散,而是基本上直接吸入至压缩机构内,并能将在密闭容器内流动的高温制冷剂气体混入吸入消音器的情况抑制到最小限度,因此,能实现压缩机的压缩效率的提高,并能使压缩性能稳定。
然而,上述压缩机在密闭容器的内底部具有润滑油的油积存部,并包括将贮存于油积存部的润滑油供给至密闭容器内的上部的润滑机构。供给至密闭容器内的上部的润滑油有助于电动机及压缩机构的各滑动部的润滑和密封,并在密闭容器内流下,再次贮存于密闭容器的油积存部。此时,通过使吸入消音器的开口部与吸入管之间隔着微小间隙靠近,从制冷循环返回的低温的制冷剂气体在从吸入管吸入至吸入消音器的吸入罩的同时,也朝密闭容器内扩散,朝密闭容器内扩散的制冷剂气体从吸入罩的开口端被吸入。
此处,由于上述现有技术的吸入罩的开口端呈扩大至喇叭状的罩形状,因此,在制冷剂气体朝密闭容器内扩散时从制冷剂气体分离出的润滑油容易积存在吸入罩的下侧,利用作用有制冷剂的上述中间压力的密闭容器内与作用有制冷剂的吸入压力的吸入管内的制冷剂的压力差,会将大量润滑油与朝密闭容器内扩散的制冷剂气体一起从微小间隙吸入至开口部,因流入压缩机构而产生液体压缩,从而可能会使压缩机的压缩效率显著降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防止因润滑油流入压缩机构而产生液体压缩、从而能提高压缩效率的密闭型压缩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密闭型压缩机包括:密闭容器,该密闭容器在内底部具有润滑油的油积存部,并在内部作用有比工作流体的吸入压力高的压力;吸入管,该吸入管在密闭容器内开口,并在内部作用有工作流体的吸入压力;驱动部,该驱动部设于密闭容器内;压缩机构,该压缩机构设于密闭容器内,并利用从驱动部经由转轴传递来的驱动力对工作流体进行压缩;以及润滑机构,该润滑机构将贮存于油积存部的润滑油供给至密闭容器内的上部,压缩机构具有:通过转轴被驱动的活塞;形成有供活塞往复运动的缸膛的缸体;以及关闭缸膛的开口的汽缸盖,汽缸盖包括:主体部,该主体部划分出与缸膛连通的工作流体的吸入室;开口部,该开口部开设在主体部中朝吸入室开口的位置处;相对部,该相对部在主体部的外表面的开口部周缘处与吸入管的前端部隔着微小间隙相对;以及屏蔽部,该屏蔽部在相对部的至少上侧从主体部的外表面突出,并在相对部的下侧具有缺口。
根据该结构,能避免从润滑机构供给至密闭容器内的上部的润滑油流下并顺着汽缸盖滴下而附着于开口部的上侧的相对部的情况。因此,能利用密闭容器内与吸入管内的制冷剂的压力差,来防止因大量润滑油从开口部的上侧的微小间隙经由开口部吸入至吸入室并流入压缩机构而产生液体压缩,所以,能提高压缩机的压缩效率。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密闭型压缩机中,屏蔽部是在汽缸盖中的从相对部的上侧至左右两侧的范围内突出形成的。
根据该结构,能避免从润滑机构供给至密闭容器内的上部的润滑油流下并顺着汽缸盖滴下而附着于开口部的上侧及左右两侧的相对部的情况。因此,不仅能防止润滑油从开口部的上侧的微小间隙被吸入至开口部,而且能防止润滑油从开口部的左右两侧的微小间隙被吸入至开口部,从而能可靠地防止压缩机构中的液体压缩,因此,能可靠地提高压缩机的压缩效率。
而且,通过将屏蔽部形成为上述形状,也能屏蔽从密闭容器内的上部朝下部流动的工作流体即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在相对部附近流动,因此,能防止因吸入制冷剂的无用的温度上升及压力上升而使压缩机的压缩效率降低的情况。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密闭型压缩机中,屏蔽部的左右两侧部的下端部位于比相对部更靠下侧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能避免从润滑机构供给至密闭容器内的上部的润滑油流下并顺着汽缸盖滴下而附着于开口部的上侧、左右两侧及下侧的相对部的情况。所以,能防止润滑油从开口部的全周缘的微小间隙进入开口部,从而能更可靠地防止压缩机构中的液体压缩,因此,能更可靠地提高压缩机的压缩效率。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密闭型压缩机中,屏蔽部是呈圆弧状地突出而形成的。
根据该结构,在汽缸盖的外表面通过切削加工形成屏蔽部的情况下,与将屏蔽部形成为多边形的外形的情况相比,使加工变得容易,因此,能在确保压缩机的生产率的同时提高其压缩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密闭型压缩机的纵剖视图。
图2是将图1的压缩机构的主要部分放大后的纵剖视图。
图3是将图1的汽缸盖放大后的纵剖视图。
图4是从外表面侧表示图3的汽缸盖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密闭型的往复式压缩机1以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密闭型压缩机的例子。压缩机1被归类于称为往复式压缩机或活塞式压缩机的容积式压缩机,例如在自动售货机中用作构成制冷循环的制冷剂回路的构成设备。在上述制冷剂回路中,例如使用不可燃性的自然制冷剂即二氧化碳制冷剂作为压缩机1的工作流体。
如图1所示,压缩机1包括密闭容器2,在密闭容器2内收容有电动机(驱动部)4、传递电动机4的驱动力的压缩机构6。密闭容器2形成壳结构,由覆盖电动机4侧的顶壳2A和覆盖压缩机构6侧的底壳2B这两个壳构成。
电动机4由通过供电而产生磁场的定子8、利用定子8所产生的磁场而旋转的转子10构成,转子10配置于定子8的内侧且与定子8配置于同轴上,并通过热压嵌合而固定于后述曲柄轴14的主轴部24。从压缩机1的外部经由固定于密闭容器2的电气零件部12及未图示的导线对定子8供电。
压缩机构6由曲柄轴(转轴)14、缸体16、活塞18、连杆20构成,曲柄轴14由偏心轴部22和主轴部24构成。
如图2所示,在缸体16中一体地形成有缸膛26,且利用螺栓从缸体16侧依次固定汽缸垫片28、吸入阀38、阀板30、汽缸盖垫片32和汽缸盖34,以封闭缸膛26的开口。
阀板30包括制冷剂的吸入孔36和未图示的排出孔,吸入口36通过吸入阀38打开关闭,排出孔通过未图示的排出阀打开关闭。
在汽缸盖34上形成有制冷剂的吸入室40、未图示的排出室,在活塞18的压缩行程中,通过打开排出阀42,使排出室经由排出孔而与缸膛26连通。另一方面,在活塞18的吸入行程中,通过打开吸入阀38,使吸入室40经由吸入孔36而与缸膛26连通。
在密闭容器2中固定有图1所示的吸入管42和未图示的排出管。吸入管42及排出管均是铜管,在密闭容器2内,吸入管42经由在汽缸盖34上开设的开口部44而与吸入室40连通。吸入室40在汽缸盖34中形成得较大,也起到了吸入消音器的功能。另一方面,在密闭容器2内,排出阀与图1所示的排出消音器46连接,排出消音器46经由在汽缸盖34上开设的开口部48(参照图4)而与排出室连通。
这样,吸入管42及排出管分别经由吸入室40、排出消音器46而与设置于密闭容器2外部的未图示的制冷剂回路连接,吸入室40和排出消音器46能降低在压缩机1与制冷剂回路之间流动的制冷剂的波动及因该波动而产生的振动及噪声。
在连杆20的一端设有将曲柄轴14的偏心轴部22连结成能自由旋转的大端部56,在连杆20的另一端设有将活塞18连结成能自由往复移动的小端部58。小端部58通过活塞销60而与活塞18连结,活塞销60设置了固定销62来防止从活塞18脱落。
在该状态下,当曲柄轴14旋转时,连杆20以活塞销60为支点与偏心轴部22的偏心旋转联动地摆动运动,活塞18与连杆20的摆动运动联动地在缸膛26内往复运动。
在密闭容器2内作用有比压缩机构6的制冷剂的吸入压力高的压力。详细而言,作用有吸入制冷剂的泄漏与压缩机构6的活塞压缩时产生的漏气压力之间的大致中间压力,在密闭容器2的内底部贮存有用于对电动机4及压缩机构6的各滑动部进行润滑的润滑油。
以下,对压缩机1的润滑机构50进行说明。
在曲柄轴14内,从偏心轴部22的下端面的大致轴心位置至主轴部24的中途穿设有油路64。油路64的上部在主轴部24的外周面24a开口,油路64的下部与油管66连接。油管66在其下端侧具有从偏心轴部22的大致轴心朝靠近主轴部24的轴心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部68,倾斜部68的下端延伸至在密闭容器2的内底部形成的截面呈凹状的油积存部70。
当偏心轴部22和油管66随曲柄轴14的旋转而偏心旋转时,在油管66内的倾斜部68内的空间中,朝外侧斜上方作用有离心力,在该离心力的作用下将润滑油从油积存部70汲取到油路64。
以下,对压缩机1及上述润滑机构50的动作及作用进行说明。
在压缩机1中,通过对定子8供电,使固定于主轴部24的转子10旋转,随之使曲柄轴14旋转,藉此,通过连杆20使活塞18在缸膛26内往复运动。接着,通过该活塞18的往复运动,将制冷剂从制冷剂回路朝缸膛26吸入,该制冷剂在缸膛26被压缩,再被排出到制冷剂回路。
具体而言,活塞18朝减少缸膛26的容积的方向动作,缸膛26内的制冷剂被压缩,当缸膛26内的压力超过制冷剂的排出压力时,利用缸膛26内的压力与排出室内的压力之差来打开排出阀。接着,被压缩的制冷剂依次经由排出孔、排出室而被引导至开口部48,随后依次经由排出消音器46、排出管而被排出到制冷剂回路。
接下来,当活塞18的动作从上死点开始转向至增加缸膛26内的容积的方向时,缸膛26内的压力下降。当缸膛26内的压力下降时,根据缸膛26内的压力与排出室内的压力之差来关闭排出阀。
当缸膛26内的压力达到制冷剂的吸入压力以下时,根据缸膛26内的压力与吸入室40内的压力之差来打开吸入阀38。接着,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剂依次经由吸入管42、开口部44而被引导至吸入室40,并经由吸入孔36而被吸入至缸膛26内。
接下来,当活塞18的动作从下死点开始转向至减少缸膛26内的容积的方向时,缸膛26内的制冷剂被再次压缩。这样,反复进行将制冷剂从制冷剂回路朝缸膛26吸入、在缸膛26内压缩制冷剂、将制冷剂朝制冷循环排出这一系列的步骤。
随着上述压缩机1的动作而从油积存部70汲取到油路64的润滑油通过油路64从主轴部24的外周面24a流出,对电动机4及压缩机构6的各滑动部进行润滑、密封,同时流向偏心轴部22侧对大端部56附近进行润滑。此外,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上述润滑油朝活塞18飞散,从而对活塞18的裙部附近进行润滑,并在重力的作用下流至油积存部70。如上所述流至油积存部70的润滑油从油管66被再次汲取,在有助于上述润滑、密封的同时,在密闭容器2内循环。
以下,对设于采用上述结构的本实施方式的压缩机1的汽缸盖34进行详细说明。
图3是将汽缸盖34放大的纵剖视图。汽缸盖34包括:主体部72,该主体部72例如是通过对铸铁进行切削加工而形成的,并划分出吸入室40以作为用于缓冲制冷剂波动及消音的空间;开口部44,该开口部44开设在主体部72中朝吸入室40开口的位置处;相对部78,该相对部78在主体部72的外表面72a的开口部44周缘处与吸入管42的前端部42a隔着微小间隙76相对;以及屏蔽部80,该屏蔽部80朝相对部78的至少上侧突出,并在相对部78的下侧具有缺口。图3所示的微小间隙76是通过使吸入管42的前端部42a在全周长上远离外表面72a而形成的,但由于吸入管42被按压固定在主体部72的外表面72a上,因此,实际上微小间隙76也可能是断续地形成的。
图4是从外表面72a侧表示汽缸盖34的立体图。主体部72形成为从正面观察时呈矩形,在矩形的包含四个角在内的多个部位处开设有用于将汽缸盖34旋紧至缸体16的螺栓孔82。
屏蔽部80是在汽缸盖34的外表面72a的从相对部78的上侧至左右两侧的范围内突出形成的,屏蔽部80的左右两侧部80a的下端部80b位于比相对部78更靠下侧的位置。这样,屏蔽部80是以将开口部44的上侧及左右两侧覆盖的大致半圆的圆弧状的屋檐(日文:ひさし)形状突出而形成的。
如上所述,由于本实施方式的往复运动压缩机1具有屏蔽部80,因此,能避免从润滑机构50供给至密闭容器2内的上部的润滑油流下并顺着汽缸盖34滴下而附着于开口部44的上侧的相对部78的情况。所以,利用密闭容器2内与吸入管42内的制冷剂的压力差,能防止大量润滑油从开口部44的上侧的微小间隙76经由开口部44而被吸入至吸入室40,能防止因制冷剂流入压缩机构6而产生的液体压缩,因此,能提高压缩机1的压缩效率,其中,在上述密闭容器2内作用有比压缩机构6的制冷剂的吸入压力高的压力、即吸入制冷剂的泄漏与压缩机构6的活塞压缩时产生的漏气的压力之间的大致中间压力,在吸入管42内作用有制冷剂的吸入压力。
另外,由于屏蔽部80是通过在汽缸盖34中的从相对部78的上侧至左右两侧的范围内突出形成的,因此,能避免从润滑机构50朝密闭容器2内的上部供给的润滑油流下并顺着汽缸盖34滴下而附着于开口部44的上侧及左右两侧的相对部78的情况。因此,不仅能防止润滑油从开口部44的上侧的微小间隙76被吸入至开口部44,而且能防止润滑油从开口部44的左右两侧的微小间隙76被吸入至开口部44,从而能可靠地防止压缩机构6的液体压缩,因此,能可靠地提高压缩机1的压缩效率。
而且,通过将屏蔽部80形成为上述形状,也能屏蔽从密闭容器2内的上部朝下部流动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在相对部78附近流动,因此,能防止因吸入制冷剂的无用的压力上升而使压缩机1的压缩效率降低的情况。
另外,由于屏蔽部80的左右两侧部80a的下端部80b位于比相对部78更靠下侧的位置,因此,能避免从润滑机构50朝密闭容器2内的上部供给的润滑油流下并顺着汽缸盖34滴下而附着于开口部44的上侧、左右两侧及下侧的相对部78的情况。所以,能防止润滑油从开口部44的全周缘的微小间隙76进入开口部44,从而能更可靠地防止压缩机构6的液体压缩,因此,能更可靠地提高压缩机1的压缩效率。
另外,由于屏蔽部80是呈圆弧状地突出形成的,因此,在汽缸盖34的外表面72a上通过切削加工形成屏蔽部80的情况下,与将屏蔽部80形成为多边形的外形的情况相比,能使加工变得容易,因此,能在确保压缩机1的生产率的同时提高其压缩效率。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还可以进行各种变形。
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屏蔽部80是在汽缸盖34中的从相对部78的上侧至左右两侧的范围内突出形成的,且屏蔽部80的左右两侧部80a的下端部80b位于比相对部78更靠下侧的位置。然而,并不限于此,若屏蔽部80在相对部78的至少上侧突出,并在相对部78的下侧具有缺口,则即便在屏蔽部80没有在汽缸盖34中在从相对部78的上侧至左右两侧突出形成、或屏蔽部80的左右两侧部80a的下端部80b没有位于比相对部78更靠下侧的位置的情况下,与完全不存在屏蔽部80的情况相比,也能抑制润滑油从开口部44进入。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屏蔽部80是呈圆弧状地突出形成的,但并不限于此,只要是容易加工的形状,就能以各种形状来加以形成。
最后,本实用新型当然能将密闭型压缩机用作构成组装至自动售货机以外的制冷回路的设备。

Claims (4)

1.一种密闭型压缩机(1),包括:
密闭容器(2),该密闭容器(2)在内底部具有润滑油的油积存部(70),并在内部作用有比工作流体的吸入压力高的压力;
吸入管(42),该吸入管(42)在所述密闭容器内开口,并在内部作用有工作流体的所述吸入压力;
驱动部(4),该驱动部(4)设于所述密闭容器内;
压缩机构(6),该压缩机构(6)设于所述密闭容器内,并利用从所述驱动部经由转轴(14)传递来的驱动力对工作流体进行压缩;以及
润滑机构(50),该润滑机构(50)将贮存于所述油积存部的润滑油供给至所述密闭容器内的上部,
所述压缩机构具有:通过所述转轴被驱动的活塞(18);形成有供所述活塞往复运动的缸膛(26)的缸体(16);以及关闭所述缸膛的开口的汽缸盖(34),
其特征在于,
所述汽缸盖包括:
主体部(72),该主体部(72)划分出与所述缸膛连通的工作流体的吸入室(40);
开口部(44),该开口部(44)开设在所述主体部中朝吸入室开口的位置处;
相对部(78),该相对部(78)在所述主体部的外表面(72a)上的所述开口部周缘处与所述吸入管的前端部(42a)隔着微小间隙(76)相对;以及
屏蔽部(80),该屏蔽部(80)在所述相对部的至少上侧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外表面突出,并在所述相对部的下侧具有缺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闭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屏蔽部是在所述汽缸盖中的从所述相对部的上侧至左右两侧的范围内突出形成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闭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屏蔽部的左右两侧部(80a)的下端部(80b)位于比所述相对部更靠下侧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密闭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屏蔽部是呈圆弧状地突出而形成的。
CN2012200838369U 2012-02-28 2012-02-28 密闭型压缩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5313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0838369U CN202531391U (zh) 2012-02-28 2012-02-28 密闭型压缩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0838369U CN202531391U (zh) 2012-02-28 2012-02-28 密闭型压缩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531391U true CN202531391U (zh) 2012-11-14

Family

ID=471325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083836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531391U (zh) 2012-02-28 2012-02-28 密闭型压缩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5313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87663B (zh) 一种冰箱用立式两级旋转式压缩机及其工作方法
CN202851360U (zh) 一种旋转式压缩机的压缩泵体
CN102844567A (zh) 流体机械
JP2011528076A (ja) 内部冷却システムを備えた冷凍コンプレッサ
CN202531391U (zh) 密闭型压缩机
JP6951146B2 (ja) 無給油式往復動圧縮機
CN205559212U (zh) 一种制冷压缩机用曲轴
KR20150132613A (ko) 싱글 스크류 공기압축기
CN202117929U (zh) 一种壳体内低压力旋转压缩机
JP5781355B2 (ja) 密閉型ロータリ圧縮機
KR101920863B1 (ko) 오일챔버가 구비된 왕복동 압축기
CN102725527A (zh) 流体机械
CN104989647B (zh) 气缸及具有其的旋转式压缩机的压缩组件
JP2015140737A (ja) 密閉型圧縮機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冷蔵庫
CN202194803U (zh) 密闭型压缩机
JP2012041879A (ja) 密閉型圧縮機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冷蔵庫
JP5575000B2 (ja) 密閉型圧縮機
CN202789534U (zh) 压缩机后端轴承盖改进装置
JP2011163257A (ja) 密閉型圧縮機
JP2017053302A (ja)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CN101432524A (zh) 压缩机
CN203214336U (zh) 压缩机消音罩
CN102606482B (zh) 回转式压缩机及其气缸的排气结构
KR20000038304A (ko) 리니어 압축기의 오일 공급구조
KR20130109509A (ko) 로터리 피스톤식 압축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114

Termination date: 2014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