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194803U - 密闭型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密闭型压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194803U
CN202194803U CN2011202828899U CN201120282889U CN202194803U CN 202194803 U CN202194803 U CN 202194803U CN 2011202828899 U CN2011202828899 U CN 2011202828899U CN 201120282889 U CN201120282889 U CN 201120282889U CN 202194803 U CN202194803 U CN 2021948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ction pipe
absorbing silencer
flange portion
lining
compres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28288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落合芳宏
户部隆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de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ande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den Corp filed Critical Sanden Corp
Priority to CN20112028288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1948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1948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19480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pressor (AREA)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Abstract

一种密闭型压缩机(1),包括:密闭容器(2);开口于所述密闭容器内的吸入管(48);与所述吸入管连接的吸入消音器(52);以及将依次通过所述吸入管、所述吸入消音器的工作流体吸入的压缩机构(6),所述吸入管经由连接衬套(86)与开口于所述吸入消音器的连接孔(84)连接,其中,所述连接衬套包括:供所述吸入管压入的压入孔(92);在所述吸入消音器的外表面(78a)将所述连接孔环状密封的外凸缘部(94);在所述吸入消音器的内表面(78b)将所述连接孔环状密封的内凸缘部(96);以及与所述外凸缘部、所述内凸缘部和所述连接孔的周端面(84a)一起形成围起的环状的间隙部(98)的分离部(100)。

Description

密闭型压缩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密闭型压缩机,尤其涉及一种优选用作对二氧化碳制冷剂进行压缩的往复式压缩机的密闭型压缩机。
背景技术
关于这种密闭型压缩机,已知有具有下述结构的压缩机,该压缩机在密闭容器内收容有电动马达、利用从电动马达传递出的驱动力来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构,此外,该压缩机包括:开口于密闭容器内的吸入管;与吸入管连接的吸入消音器;将依次通过吸入管、吸入消音器的工作流体吸入的压缩机构。
此外,公知有具有下述结构的密闭型压缩机(参照日本专利特开2000-64960号公报),在该密闭型压缩机中,吸入管经由球体连接部与形成吸入消音器入口流路的吸入消音器连接管连接,吸入消音器连接管经由连接衬套与开口于吸入消音器的开口部连接。
该压缩机在球体连接部使吸入消音器内所产生的制冷剂的压力波动、吸入消音器的振动减弱,并使传递到吸入管的振动、因该振动所产生的噪声降低。
在上述压缩机中,由于吸入管的一端部与设于压缩机外部的制冷剂回路的配管连接,因此,吸入管的连接会受到制冷剂回路的配管的配置、配管连接等组装误差的影响,此外,吸入消音器连接管的连接会受到收容于密闭容器内的压缩机的各构成零件的尺寸误差、上述各零件的组装误差的影响。
尽管上述球体连接部能使振动减弱,但不能允许因上述尺寸误差及组装误差所引起的变位,因此,在该压缩机中,需要严格地执行压缩机的构成零件的尺寸管理,同时需要考虑降低组装压缩机时的组装误差。
而且,吸入管周围的外部连接结构的零件数为四个,比较多,因此,在提高压缩机的生产性上依然存在技术问题。
此外,在上述压缩机中,因各构成零件的尺寸误差及上述各零件的组装误差的影响还可能会造成连接衬套处吸入消音器连接管的组装性变差,可能无法确保上述外部连接结构的密封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以简单的结构来实现确保密封性及提高生产性这两个效果的密闭型压缩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密闭型压缩机包括:密闭容器;开口于密闭容器内的吸入管;与吸入管连接的吸入消音器;以及将通过吸入管、吸入消音器的工作流体吸入的压缩机构,吸入管经由连接衬套与开口于吸入消音器的连接孔连接,其中,连接衬套包括:供吸入管压入的压入孔;在吸入消音器的外表面将连接孔环状密封的外凸缘部;在吸入消音器的内表面将连接孔环状密封的内凸缘部;以及与外凸缘部、内凸缘部和连接孔的周端面一起形成围起的环状的间隙部的分离部。
根据该结构,能利用压入孔确保吸入管与连接衬套之间的密封性,此外,能利用外凸缘部及内凸缘部确保连接衬套与连接孔之间的密封性。
而且,由于能利用分离部允许连接衬套相对于连接孔略微移动,因此,能通过连接衬套的移动来吸收构成密闭型压缩机的各零件的尺寸误差及组装上述各零件时所产生的组装误差。因此,仅利用连接衬套这一个构件就能缓和密闭型压缩机的构成零件的尺寸管理,并能提高密闭型压缩机的组装性,所以,能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确保密闭型压缩机的密封性及提高生产性这两个效果。
作为优选,在上述密闭型压缩机中,外凸缘部具有即使周端面与分离部抵接也能维持与吸入消音器的外表面抵接的径向宽度。
根据该结构,即使连接衬套移动到连接孔的周端面与连接衬套的分离部抵接,也能在吸入消音器的外表面确保连接衬套与连接孔之间的密封性。
作为优选,在上述密闭型压缩机中,内凸缘部具有即使周端面与分离部抵接也能维持与吸入消音器的内表面抵接的径向宽度。
根据该结构,即使连接衬套移动到连接孔的周端面与连接衬套的分离部抵接,也能在吸入消音器的内表面确保连接衬套与连接孔之间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密闭型压缩机的纵剖图。
图2是将图1的压缩机构的主要部分放大后的纵剖图。
图3是表示图1的吸入消音器的左侧面的侧视图。
图4是从图3的A-A方向放大表示图3的吸入消音器的纵剖图。
图5是将图3的吸入消音器的主要部分放大表示的横剖图。
图6(a)是将图5的连接衬套放大表示的剖视图。
图6(b)是从下侧表示图6(a)的连接衬套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密闭型压缩机的例子,表示了密闭型的往复式压缩机1。压缩机1被归类于称为往复式压缩机或活塞式压缩机的容积式压缩机,例如在自动售货机中用作构成制冷循环的制冷剂回路的构成设备。在所述制冷剂回路中,例如使用不可燃性的自然制冷剂即二氧化碳制冷剂作为压缩机1的工作流体。
如图1所示,压缩机1包括密闭容器2,在密闭容器2内收容有电动马达4、传递有电动马达4的驱动力的压缩机构6。密闭容器6采用壳结构,由覆盖电动马达4侧的顶壳2A、覆盖压缩机构6侧的底壳2B这两个壳构成。
电动马达4由通过供电而产生磁场的定子8、利用定子8所产生的磁场而旋转的转子10构成,转子10配置于定子8的内侧,且与定子8配置于同轴上,热压嵌合固定于后述曲柄轴14的主轴部24。从压缩机1的外部经由固定于密闭容器2的电气零件部12及未图示的导线对定子8供电。
压缩机构6由曲柄轴14、缸体16、活塞18、连杆20构成,曲柄轴14由偏心轴部22和主轴部24构成。
如图2所示,在缸体16中一体地形成有缸膛26,且利用螺栓从缸膛16侧依次固定汽缸垫片28、阀板30、汽缸盖垫片32和汽缸盖34,来封闭缸膛26的开口。
阀板30包括制冷剂的吸入孔36和排出孔38,吸入孔36、排出孔38分别被簧片阀即吸入阀40、排出阀42开闭。
汽缸盖34包括制冷剂的吸入室44、排出室46,在活塞18的压缩行程中,通过打开排出阀42,排出室46经由排出孔38与缸膛26连通。另一方面,在活塞18的吸入行程中,通过打开吸入阀40,吸入室44经由吸入孔36与缸膛26连通。
在密闭容器2上固定有后述吸入管48和图1所示的排出管50。吸入管48及排出管50均为铜管,在密闭容器2内,吸入管48与吸入消音器52连接,吸入消音器52以埋设在汽缸盖34上的方式与汽缸盖34连接,并与吸入室44连通。另一方面,在密闭容器2内,排出管50与排出消音器54连接,排出消音器54与排出室46连通。
这样,吸入管48及排出管50分别经由吸入消音器52、排出消音器54与设于密闭容器2外部的未图示的制冷剂回路连接,吸入消音器52和排出消音器54能降低在压缩机1与制冷剂回路之间流动的制冷剂的波动及因该波动而产生的振动及噪声。
在连杆20的一端设有将曲柄轴14的偏心轴部22连结成能自由旋转的大端部56,在连杆20的另一端设有将活塞18连结成能往复自由移动的小端部58。小端部58通过活塞销60与活塞18连结,活塞销60设置了固定销62来防止从活塞18脱落。
在该状态下曲柄轴14旋转时,连杆20以活塞销60为支点与偏心轴部22的偏心旋转联动地摆动运动,活塞18与连杆20的摆动运动联动地在缸膛26内往复运动。
在密闭容器2内主要作用有来自压缩机构6的制冷剂的排出压力,在密闭容器2的内底部贮存有用于润滑电动马达4及压缩机构6的各滑动部的润滑油。
以下,对压缩机1的润滑机构进行说明。
在曲柄轴14内,从偏心轴部22的下端面的大致轴心位置至主轴部24的中途贯穿有油路64。油路64的上部开口于主轴部24的外周面24a,油路64的下部与油管66连接。油管66在其下端侧具有从偏心轴部22的大致轴心朝主轴部24的轴心靠近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部68,倾斜部68的下端延伸至在密闭容器2的内底部形成的截面呈凹状的油积存部70。
当偏心轴部22和油管66随曲柄轴14的旋转而偏心旋转时,在油管66内的倾斜部68内的空间内,朝外侧斜上方作用有离心力,在该离心力的作用下将润滑油从油积存部70汲取到油路64。
以下,对压缩机1及上述润滑机构的动作及作用进行说明。
在压缩机1中,通过对定子8供电,使固定于主轴部24的转子10旋转,随之使曲柄轴14旋转,藉此,通过连杆20使活塞18在缸膛26内往复运动。接着,通过该活塞18的往复运动,将制冷剂从制冷剂回路朝缸膛26吸入,该制冷剂在缸膛26被压缩,并被排出到制冷剂回路。
具体而言,活塞18朝减少缸膛26的容积的方向动作,缸膛26内的制冷剂被压缩,当缸膛26内的压力超过制冷剂的排出压力时,利用缸膛26内的压力与排出室46内的压力之差来打开排出阀42。接着,被压缩的制冷剂经由排出孔38被引导至排出室46,随后依次经由排出消音器54、排出管50而被排出到制冷剂回路。
接下来,当活塞18的动作从上死点开始转向增加缸膛26内的容积的方向时,缸膛26内的压力下降。当缸膛26内的压力下降时,根据缸膛26内的压力与排出室46内的压力之差来关闭排出阀42。
当缸膛26内的压力达到制冷剂的吸入压力以下时,根据缸膛26内的压力与吸入室44内的压力之差来打开吸入阀40。接着,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剂依次经由吸入管48、吸入消音器52而被引导至吸入室44,并经由吸入孔40被吸入缸膛26内。
接下来,当活塞18的动作从下死点开始转向减少缸膛26内的容积的方向时,缸膛26内的制冷剂被再次压缩。这样,反复进行将制冷剂从制冷剂回路朝缸膛26吸入、在缸膛26内压缩制冷剂、将制冷剂朝制冷循环排出这一系列的步骤。
随着上述压缩机1的动作而从油积存部70汲取到油路64的润滑油通过油路64从主轴部24的外周面24a流出,对电动马达4及压缩机构6的各滑动部进行润滑、密封,同时流向偏心轴部22侧对大端部56附近进行润滑。此外,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上述润滑油朝活塞18飞散,从而对活塞18的裙部18a附近进行润滑,并在重力的作用下流至油积存部70。如上所述流至油积存部70的润滑油从油管66被再次汲取,在进行上述润滑、密封的同时,在密闭容器2内循环。
以下,对设于采用上述结构的本实施方式的压缩机1的吸入消音器52进行详细说明。
图3是表示吸入消音器52的在图1中观察为左侧面的侧视图。吸入消音器52由树脂材料形成,包括:确保有用于对制冷剂波动进行缓冲及消音的空间72的主体部74;以及收容于开口部76来堵住开口部76的内盖78,其中,上述开口部76在主体部74中形成台阶来扩大开口。在内盖78的左右侧壁的两处分别形成有爪部80,在开口部76的左右侧壁上的当收容内盖78时与爪部80正对的位置处分别形成有卡定孔82,通过使爪部80卡定于卡定孔82来将内盖78固定于开口部76。
图4是从图3的A-A方向表示吸入消音器52的纵剖图。在内盖78的底面的一端侧形成有供吸入管48连接的连接孔84,在连接孔84内设有填埋并密封内盖78与吸入管48的间隙的连接衬套86。在内盖78的底面中央略靠另一端处连接有用于使空间72与吸入室44连通的流通管88,流通管88的下侧开口端朝向吸入室44开口。
图5是将吸入消音器52的主要部分放大表示的横剖图。在吸入消音器52内安装有隔出空间72的过滤器90,过滤器90将利用吸入管48从制冷剂回路吸入的制冷剂中含有的垃圾等除去。
图6(a)是将连接衬套86放大表示的剖视图,图6(b)是从下侧表示图6(a)的连接衬套86的仰视图。连接衬套86是将具有优异的耐油性和耐久性且具有80HS(肖氏硬度)左右的硬度的、例如H-NBR(氢化丁腈橡胶)(Hydrogenated Nitrile Butadiene Rubber)等橡胶材料加工成带凸缘圆筒状而形成的。
具体而言,连接衬套86包括:具有可供吸入管48压入的孔径的压入孔92;在吸入消音器52的内盖78的外表面78a将连接孔84环状密封的外凸缘部94;在吸入消音器52的内盖78的内表面78b将连接孔84环状密封的内凸缘部96;以及与外凸缘部94、内凸缘部96和连接孔84的周端面84a一起形成环状的间隙部98的分离部100。
如图5所示,连接孔84的直径D1比分离部100的直径D2大,通过分离部100允许连接衬套86相对于连接孔84略微移动,(D1-D2)的值是连接衬套86可移动的长度W1。例如,当间隙部98具有0.7mm~1.0mm左右的间隙G时,在图5所示的箭头方向上,连接衬套86的可移动长度W1能确保在1.4mm~2.0mm。
此外,将外凸缘部94与内凸缘部96的间距D3预先设定在以下范围内,使得当将连接衬套86嵌入连接孔84时,根据该间距D3与内盖78的厚度t的关系,允许连接衬套86移动,且外凸缘部94及内凸缘部96与内盖78紧贴地抵接,在内盖78与外凸缘部94之间可形成密封部102,且在内盖78与内凸缘部96之间可形成密封部104。
此外,图6(a)表示连接衬套86朝图示的箭头方向移动,图中观察的左侧的周端面84a与分离部100抵接的情形。外凸缘部94具有径向宽度W2,即便在图6(a)的状态下,也能维持与内盖78的外表面78a的抵接,能确保密封部102。另一方面,内凸缘部96具有径向宽度W3,即便在图6的状态下,也能维持与内盖78的内表面78b的抵接,能确保密封部104。此外,上述径向宽度W2、W3被预先设定在能确保连接衬套86的上述可移动长度W1且连接衬套86能嵌入连接孔84的范围内。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往复式压缩机1能利用压入孔92确保吸入管48与连接衬套86之间的密封性,此外,能利用外凸缘部94及内凸缘部96确保连接衬套86与连接孔84之间的密封性。
而且,由于能利用分离部100允许连接衬套86相对于连接孔84略微移动,因此,能通过连接衬套86的移动来吸收构成压缩机1的各零件的尺寸误差及组装上述各零件时所产生的组装误差。因此,仅利用连接衬套86这一个构件就能缓和压缩机1的构成零件的尺寸管理,能提高压缩机1的组装性,所以,能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确保压缩机1的密封性及提高生产性这两个效果。
此外,由于外凸缘部94具有上述径向宽度W2,因此,即便连接衬套86移动至周端面84a与分离部100抵接,也能利用吸入消音器52的内盖78的外表面78a确保连接衬套86与连接孔84之间的密封性。
此外,由于内凸缘部96具有上述径向宽度W3,因此,即便连接衬套86移动至周端面84a与分离部100抵接,也能利用吸入消音器52的内盖78的内表面78b确保连接衬套86与连接孔84之间的密封性,所以,能利用外凸缘部94和内凸缘部96形成相对于连接孔84的双重密封结构。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还可以进行各种变形。
具体来说,本实施方式对容积式压缩机1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当然也能应用于涡旋式、斜板式等所有密闭型压缩机中,还能将上述密闭型压缩机用作组装于自动售货机以外的装置中构成制冷剂回路的设备。

Claims (3)

1.一种密闭型压缩机(1),包括:密闭容器(2);开口于所述密闭容器内的吸入管(48);与所述吸入管连接的吸入消音器(52);以及将依次通过所述吸入管、所述吸入消音器的工作流体吸入的压缩机构(6),所述吸入管经由连接衬套(86)与开口于所述吸入消音器的连接孔(84)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衬套包括:供所述吸入管压入的压入孔(92);在所述吸入消音器的外表面(78a)将所述连接孔环状密封的外凸缘部(94);在所述吸入消音器的内表面(78b)将所述连接孔环状密封的内凸缘部(96);以及与所述外凸缘部、所述内凸缘部和所述连接孔的周端面(84a)一起形成围起的环状的间隙部(98)的分离部(10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闭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凸缘部具有即使所述周端面与所述分离部抵接也能维持与所述吸入消音器的所述外表面抵接的径向宽度(W2)。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密闭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凸缘部具有即使所述周端面与所述分离部抵接也能维持与所述吸入消音器的所述内表面抵接的径向宽度(W3)。
CN2011202828899U 2011-07-27 2011-07-27 密闭型压缩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1948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2828899U CN202194803U (zh) 2011-07-27 2011-07-27 密闭型压缩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2828899U CN202194803U (zh) 2011-07-27 2011-07-27 密闭型压缩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194803U true CN202194803U (zh) 2012-04-18

Family

ID=459497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282889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194803U (zh) 2011-07-27 2011-07-27 密闭型压缩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1948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745471B1 (ko) 소형 왕복동식 압축기의 실린더 결합 구조
CN102844567B (zh) 流体机械
US11015588B2 (en) Compact air compressor
KR100483556B1 (ko) 밀폐형 압축기의 케이스
US10781805B2 (en) Small air compressor
KR102166766B1 (ko) 압축기
KR101958310B1 (ko) 압축기의 흡입머플러
CN202194803U (zh) 密闭型压缩机
WO2015172145A1 (en) Oil-free compressor crankcase cooling arrangement
KR101951652B1 (ko) 소형 공기 압축기의 실린더 결합 구조
WO2011089924A1 (ja) 流体機械
JP5781355B2 (ja) 密閉型ロータリ圧縮機
JP7201311B2 (ja) 圧縮機
KR101920863B1 (ko) 오일챔버가 구비된 왕복동 압축기
JP2017106397A (ja) 圧縮機
KR102418800B1 (ko) 소형 왕복동식 압축기
KR101161128B1 (ko) 밀폐형 압축기
KR20050054115A (ko) 왕복동식 공기압축기의 오일분리장치
JP2017053302A (ja)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KR20080012710A (ko) 리니어 압축기의 진동 흡수 구조
KR101159331B1 (ko) 밀폐형 회전식 압축기
WO2011096226A1 (ja) 往復動型圧縮機
JP4946988B2 (ja) 圧縮機
JP2008014137A (ja) 密閉型圧縮機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KR19990018144U (ko) 밀폐형 전동식 압축기의 오일공급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418

Termination date: 2013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