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523887U - Usb电连接器及一体式端子定位结构 - Google Patents

Usb电连接器及一体式端子定位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523887U
CN202523887U CN2012200617116U CN201220061711U CN202523887U CN 202523887 U CN202523887 U CN 202523887U CN 2012200617116 U CN2012200617116 U CN 2012200617116U CN 201220061711 U CN201220061711 U CN 201220061711U CN 202523887 U CN202523887 U CN 2025238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destal
terminal
electric connector
link slot
junction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06171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俊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nconn Electronic Technology (Gan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ENCON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NCONN Corp filed Critical GREENCONN Corp
Priority to CN20122006171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5238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5238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52388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USB电连接器及一体式端子定位结构。该USB电连接器用以装设于电路板上。该USB电连接器包括多个第一与第二端子及一座体。该座体包含第一基座、第二基座、及可挠件。所述第一与第二基座分别形成有第一与第二接合部,且第一与第二端子的固定部分别埋设于第一与第二基座。所述可挠件连接于该第一与第二基座且适于使第一基座与第二基座相对地翻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USB电连接器与一体式端子定位结构,其通过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埋设于座体中,使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更为稳固地与座体结合,藉以提升USB电连接器质量并降低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USB电连接器及一体式端子定位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以及端子定位结构,且特别是涉及一种USB电连接器以及一体式端子定位结构。
背景技术
按,已知通信电器用品,如调制解调器、网络卡、电话机或传真机等在进行数据传输时,大多是利用数据传输线的插头插入至上述电器用品的电连接器中来进行。而现今的电连接器制造产业均面临利润毛利化的处境,因此,如何有效地降低成本已成为各厂商提高竞争力的最重要关键之
而习用的电连接器目前最受关注的莫过于USB3.0电连接器,但由于其具有两列端子,因此,通常仅能其中一列端子埋设于绝缘体中,而另一列端子则须以插设方式装入绝缘体内。此种端子插设于绝缘体的构造不但花费人工(增加生产成本),而且使上述插设的端子与绝缘体之间的结合不稳定。
于是,本发明人有感上述缺陷的可改善,乃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USB电连接器及一体式端子定位结构,其可有效地提升端子的固定效果及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USB电连接器,用以装设于一电路板上,该USB电连接器包括:一座体,包含:一第一基座,形成有一第一接合部;一第二基座,形成有一第二接合部,该第二接合部对接于该第一接合部;及一可挠件,连接于该第一基座与该第二基座,且该可挠件适于使该第一基座与该第二基座相对地翻转;多个第一端子,各形成有一接触部、一固定部及一焊接部,该第一端子的固定部埋设于该第一基座,且该第一端子的接触部与该第一端子的焊接部位于该第一端子的固定部的相对两侧;以及多个第二端子,各形成有一接触部、一固定部及一焊接部,该第二端子的固定部埋设于该第二基座,且该第二端子的接触部与该第二端子的焊接部位于该第二端子的固定部的相对两侧。
优选地,该第一基座形成有一第一连接槽,该第二基座形成有一第二连接槽,且该第一连接槽与该第二连接槽相邻,该可挠件分别连接于该第一基座的第一连接槽与该第二基座的第二连接槽。
优选地,该座体为一体延伸所形成的构造。
优选地,该可挠件的两端分别埋设于该第一基座的第一连接槽与该第二基座的第二连接槽。
优选地,该第一连接槽位于该第一接合部的外侧缘,该第二连接槽位于该第二接合部的外侧缘。
优选地,该第一接合部相对于该第一连接槽的外侧缘形成有一卡扣槽,该第二接合部相对于该第二连接槽的外侧缘形成有一卡扣臂,该卡扣臂固定于该卡扣槽。
优选地,该USB电连接器进一步包括有一绝缘塞,该第一基座远离第一端子的接触部的一端形成有一容置空间,该第二基座对应于该容置空间的位置形成有一穿设空间,该绝缘塞装设于该容置空间与该穿设空间,且这些第一端子的焊接部穿过该绝缘塞。
较佳地,这些第一端子与这些第二端子各自排成一列,且这些第一端子与这些第二端子彼此呈间隔地交错排列,而这些第一端子的焊接部与这些第二端子的焊接部相互平行并且均插设于该电路板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提供一种一体式端子定位结构,包括:多个第一端子与多个第二端子,各形成有一固定部及位于该固定部的相对两侧的一接触部与一焊接部;以及一座体,包含:一第一基座,形成有一第一接合部,这些第一端子的固定部埋设于该第一接合部;一第二基座,形成有一第二接合部,这些第二端子的固定部埋设于该第二接合部;及一可挠件,连接于该第一基座与该第二基座,且在该可挠件上界定出一平行于这些第一端子与这些第二端子的转轴,该第一基座与该第二基座经该可挠件而能以该转轴为轴翻转。
优选地,该座体为一体延伸所形成的构造,或该可挠件的两端分别埋设于该第一基座与该第二基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USB电连接器与一体式端子定位结构,其通过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埋设于座体中,使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更为稳固地与座体结合,藉以提升USB电连接器质量并降低生产成本。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但是此等说明与所附图式仅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作任何的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USB电连接器插设于电路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USB电连接器的一体式端子定位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USB电连接器的一体式端子定位结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USB电连接器的可挠件为金属可挠件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USB电连接器的第一基座欲对接于第二基座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USB电连接器的的第一基座对接于第二基座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剖视示意图;及
图8为本实用新型USB电连接器欲装设金属壳体的立体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第一端子
11接触部
12固定部
13延伸部
14焊接部
2第二端子
21接触部
22固定部
23延伸部
24焊接部
3座体
31第一基座
311第一接合部
3111组装槽
3112第一连接槽
3113卡扣槽
3114第一扣合块
3115限位槽
312舌板部
3121前端部
3122端子槽
313第一穿设部
3131容置空间
3132第一对位块
32第二基座
321第二接合部
3211组装块
3212第二连接槽
3213卡扣臂
3214第二扣合块
3215凹槽
322定位部
3221定位柱
3222卡槽
323第二穿设部
3231穿设空间
3232第二对位块
3233限位板
33可挠件
331塑料可挠件
332金属可挠件
4绝缘塞
5金属壳体
51顶板
52底板
53侧板
531对位孔
532扣合孔
54插接口
6电路板
C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优选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8,其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复参照图1,其为一种USB电连接器(在此指USB3.0电连接器),用以装设于一电路板6上,且上述USB电连接器包括多个第一端子1、多个第二端子2、一座体3、一绝缘塞4(如图6)、及一金属壳体5。其中,所述USB电连接器于本实施例中以插入式(DIP)为例,但不受限于此。并且,下述将大致依USB电连接器的组装流程作一说明。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每一第一端子1与第二端子2各形成有一接触部11、21、一固定部12、22、一延伸部13、23、及一焊接部14、24。所述固定部12、22埋设于座体3,而接触部11、21与焊接部14、24分别位于固定部12、22的相对两端。
更详细地说,所述第一端子1与第二端子2的接触部11、21自其固定部12、22一端大致沿其长轴方向弯曲延伸所形成。而所述延伸部13、23自固定部12、22另一端延伸形成,其中延伸部13、23弯折有一角度(优选为90度),且延伸部13、23弯折后续而延伸形成上述焊接部14、24。
再者,所述第一端子1与第二端子2经由埋入射出成形以将其固定部12、22包覆于座体3中,藉以使第一端子1、第二端子2、及座体3形成一体式端子定位结构。
所述座体3包含一第一基座31、一第二基座32、及一连接第一基座31与第二基座32的可挠件33。下述将先以一体式端子定位结构自埋入射出后,且第一基座31尚未与第二基座32相互对接的态样进行说明。
所述第一基座31形成有一第一接合部311、自第一接合部311一端延伸形成的一舌板部312、及自第一接合部311另一端延伸形成的一第一穿设部313。
其中,所述第一接合部311表面凹设有一组装槽3111,且第一接合部311的相对两外侧缘分别形成有一第一连接槽3112与一卡扣槽3113。再者,位于第一接合部311的相对两外侧缘且邻近第一连接槽3112与卡扣槽3113的部位分别凸设有一第一扣合块3114。
所述舌板部312与第一接合部311供第一端子1的固定部12埋设于其中,且舌板部312于远离第一接合部311的一端形成有一前端部3121。所述第一端子1的接触部11间隔且排成一列地设置于前端部3121并将其一表面暴露于外。
再者,所述舌板部312自组装槽3111朝前端部3121方向凹设形成有多个间隔排列的端子槽3122,用以供所述第二端子2的接触部21设置。而第一接合部311自组装槽3111朝远离前端部3121方向凹设形成有多个间隔排列的限位槽3115。
所述第一穿设部313凹设有一连通限位槽3115的容置空间3131,所述第一端子1以其固定部12远离接触部11的一端延伸至容置空间3131中,继而朝远离容置空间3131的方向垂直地弯折延伸形成L状的延伸部13,而后由延伸部13续而延伸以形成上述焊接部14。
再者,第一穿设部313的两外侧缘分别凸设有一第一对位块3132,并且上述第一对位块3132以及第一扣合块3114分别位于第一连接槽3112(或卡扣槽3113)的相对两端。
所述第二基座32形成有一第二接合部321、自第二接合部321一端延伸形成的一定位部322、及自第二接合部321另一端延伸形成的一第二穿设部323。
其中,所述第二接合部321供第二端子2的固定部22埋设于其中,且第二接合部321凸设有一组装块3211,上述组装块3211的外型大致对应于所述组装槽3111。
并且,第二接合部321的相对两个外侧缘分别形成有一第二连接槽3212以及一卡扣臂3213,所述第二连接槽3212相邻于第一连接槽3112。而位于第二接合部321的相对两个外侧缘且于邻近第二连接槽3212与卡扣臂3213的部位分别凸设有一第二扣合块3214。
再者,第二接合部321于远离定位部322的一端凹设有一凹槽3215。所述第二端子2以其固定部22远离接触部21的一端穿过凹槽3215底面以延伸至凹槽3215中,继而垂直地弯折延伸(相反于组装块3211的凸设方向)形成L状的延伸部23,而后由延伸部23续而延伸以形成上述焊接部24。
而定位部322于第二接合部321远离组装块3211的一端的相对两侧分别凸设有一定位柱3221,且定位部322于每一定位柱3221邻近组装块3211的表面且相接于第二接合部321的部位形成有一卡槽3222。所述第二端子2的接触部21间隔地排成一列,而所述两个定位柱3221分别位于上述第二端子2的相对两侧。
所述第二穿设部323界定出一穿设空间3231,且上述穿设空间3231连通于凹槽3215。再者,第二穿设部323的相对两外侧缘分别凸设有一第二对位块3232,且所述第二对位块3232与第二扣合块3214分别位于第二连接槽3212(或卡扣臂3213)的相对两端。
再者,上述每一第二对位块3232继而向外凸设有一限位板3233,上述限位板3233大致平行于第二穿设部323的两外侧缘,且第二对位块3232与其相连的限位板3233大致呈T字状。
所述可挠件33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基座31的第一连接槽3112底与第二基座32的第二连接槽3212底,且位于可挠件33大致中心部位可界定出一平行于第一端子1与第二端子2的转轴C,而上述可挠件33适于使第一基座31与第二基座32相对地于转轴C翻转。
其中,上述可挠件33可为相同于第一基座31与第二基座32的塑料可挠件331,也即,塑料可挠件331在成形第一基座31与第二基座32时一同射出形成。
或者,可挠件33也可为材质不同于第一基座31与第二基座32的金属可挠件332,也即,金属可挠件33于成形第一基座31与第二基座32时埋设于第一连接槽3112与第二连接槽3212(如图4所示)。此外,于本实施例中,可挠件33以塑料可挠件33与金属可挠件33为例,但于实际应用时,只要具有可挠曲的特性即可,并不以上述为限。
以上所述的一体式端子定位结构可通过可挠件33以使第一基座31与第二基座32得以转轴C为轴而彼此相对翻转(如图5所示),进而使第一基座31的第一接合部311与第二基座32的第二接合部321相互组接。下述就第一基座31与第二基座32组接后的态样作一说明。
请参阅图6和图7并参见图2和图3,第一基座31凹设有组装槽3111的表面以及第二基座32凸设有组装块3211的表面两者大致呈密合状,且组装块3211容置于组装槽3111中。第一连接槽3112相邻于第二连接槽3212且彼此连通,所述可挠件33容置于第一连接槽3112与第二连接槽3212内,而卡扣臂3213固定于卡扣槽3113。并且,第二基座32的凹槽3215位置对应于第一基座31的限位槽3115,而穿设空间3231对应于容置空间3131。
此外,于本实施例中以第一基座31形成有卡扣槽3113而第二基座32形成有卡扣臂3213为例,但于实际应用时,并不受限于此。例如:第一基座可形成有卡扣臂而第二基座形成有卡扣槽(图略)。或者,第一基座与第二基座也可使用其他方式(如:螺锁)相互固定(图略)。更甚者,第一基座与第二基座也可仅通过金属壳体套设固定,而勿须形成固定用的构造(图略)。
再者,所述第一端子1大致与第二端子2呈间隔地交错排列,且第一端子1的延伸部13设置于第一基座31的容置空间3131及第二基座32的穿设空间3231。第二端子2的接触部21分别容置于第一基座31的端子槽3122中。而第二端子2延伸部23的弯折方向大致平行于第一端子1延伸部13的弯折方向。
所述绝缘塞4的外型大致对应于第一基座31的容置空间3131与第二基座32的凹槽3215、穿设空间3231,并且绝缘塞4依第二基座32朝第一基座31的方向装设于容置空间3131、凹槽3215、与穿设空间3231中。其中,所述第一端子1与第二端子2的延伸部13、23定位于绝缘塞4,且第一端子1与第二端子2的焊接部14、24穿过绝缘塞4而显露于外(如图8)。
如图8和图1所示,所述金属壳体5形成有一顶板51、一底板52、及延伸自顶板51与底板52两个端缘的两个侧板53。上述底板52的面积小于顶板51的面积,并且顶板51、底板52、及侧板53的前端缘包围界定出一插接口54。而所述两个侧板53各形成有两个对位孔531以及两个扣合孔532。
再者,金属壳体5沿上述转轴C方向套设于座体3,藉以大致包覆座体3。其中,座体3的第一对位块3132与第二对位块3232分别穿设于上述对位孔531,且第二基座32的限位板3233与第二穿设部323的两个外侧缘夹设金属壳体4的侧板43末端。而座体3的第一扣合块3114与第二扣合块3214分别扣合于上述扣合孔532。并且,底板52的末端缘卡设于座体3的卡槽3222中,藉以定位于第二基座32的定位柱3221。
再者,第一基座31的舌板部312通过插接口54而暴露于外,藉以供相差接的电连接器(图略)电性连接于第一端子1与第二端子2的接触部11、21。
此外,本实施例所述的USB电连接器主要以插入式(DIP)为例,也即,USB电连接器的第一端子1与第二端子2的焊接部14、24相互平行并均插设于电路板6中。然而,于实际应用时,并不受限于此。
〔实施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上述USB电连接器通过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及座体所形成的一体式端子定位结构,使USB电连接器的制造工序减少,进而达到降低成本的效果。
再者,由于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皆埋设于座体中,使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更为稳固地与座体结合,进而达到提升USB电连接器质量的效果。
另外,座体的第一基座与第二基座经可挠件而能以转轴为轴翻转,进而使第一基座与第二基座相互叠置固定,此种组装方式无须额外对位即可完成,更是利于制造成本的降低。
虽然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如前被介绍和描述,可以预想的是,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其能够是在不脱离附加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设计本实用新型不同的修改实施例。

Claims (10)

1.一种USB电连接器,用以装设于一电路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USB电连接器包括:
一座体,包含:
一第一基座,形成有一第一接合部;
一第二基座,形成有一第二接合部,所述第二接合部对接于所述第一接合部;及
一可挠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基座与所述第二基座,且所述可挠件适于使所述第一基座与所述第二基座相对地翻转;
多个第一端子,各形成有一接触部、一固定部及一焊接部,所述第一端子的固定部埋设于所述第一基座,且所述第一端子的接触部与所述第一端子的焊接部位于所述第一端子的固定部的相对两侧;以及
多个第二端子,各形成有一接触部、一固定部及一焊接部,所述第二端子的固定部埋设于所述第二基座,且所述第二端子的接触部与所述第二端子的焊接部位于所述第二端子的固定部的相对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SB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座形成有一第一连接槽,所述第二基座形成有一第二连接槽,且所述第一连接槽与所述第二连接槽相邻,所述可挠件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基座的第一连接槽与所述第二基座的第二连接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USB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为一体延伸所形成的构造。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USB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挠件的两端分别埋设于所述第一基座的第一连接槽与所述第二基座的第二连接槽。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USB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槽位于所述第一接合部的外侧缘,所述第二连接槽位于所述第二接合部的外侧缘,且所述可挠件容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槽与所述第二连接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USB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合部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槽的外侧缘形成有一卡扣槽,所述第二接合部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槽的外侧缘形成有一卡扣臂,所述卡扣臂固定于所述卡扣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SB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USB电连接器进一步包括有一绝缘塞,所述第一基座远离所述第一端子的接触部的一端形成有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二基座对应于所述容置空间的位置形成有一穿设空间,所述绝缘塞装设于所述容置空间与所述穿设空间,且所述第一端子的焊接部穿过所述绝缘塞。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USB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各自排成一列,且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彼此呈间隔地交错排列,而所述第一端子的焊接部与所述第二端子的焊接部相互平行并且均插设于所述电路板中。
9.一种一体式端子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式端子定位结构包括:
多个第一端子与多个第二端子,各形成有一固定部及位于所述固定部的相对两侧的一接触部与一焊接部;以及
一座体,包含:
一第一基座,形成有一第一接合部,所述第一端子的固定部埋设于所述第一接合部;
一第二基座,形成有一第二接合部,所述第二端子的固定部埋设于所述第二接合部;及
一可挠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基座与所述第二基座,且在所述可挠件上界定出一平行于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的转轴,所述第一基座与所述第二基座经所述可挠件而能够以所述转轴为轴翻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体式端子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为一体延伸所形成的构造,或所述可挠件的两端分别埋设于所述第一基座与所述第二基座。
CN2012200617116U 2012-02-22 2012-02-22 Usb电连接器及一体式端子定位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5238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0617116U CN202523887U (zh) 2012-02-22 2012-02-22 Usb电连接器及一体式端子定位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0617116U CN202523887U (zh) 2012-02-22 2012-02-22 Usb电连接器及一体式端子定位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523887U true CN202523887U (zh) 2012-11-07

Family

ID=471068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061711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523887U (zh) 2012-02-22 2012-02-22 Usb电连接器及一体式端子定位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52388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77481A (zh) * 2014-11-19 2015-02-25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双面插接连接器及其制作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77481A (zh) * 2014-11-19 2015-02-25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双面插接连接器及其制作方法
CN104377481B (zh) * 2014-11-19 2016-09-14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双面插接连接器及其制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030137U (zh) 电连接器
CN104795655B (zh) 同轴连接器插头
CN105098433A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4243294U (zh) 插座连接器及与之对接的插头连接器
CN102623825B (zh) 音频连接器
CN202523887U (zh) Usb电连接器及一体式端子定位结构
CN103779696B (zh) 卡缘连接器
CN201829689U (zh) 电连接器
CN203707440U (zh) 电连接器
CN202523873U (zh) 表面贴装式的usb电连接器
CN201113071Y (zh) 复合式插座电连接器
CN202275982U (zh) 电连接器
CN203481479U (zh) 插座连接器
CN202076644U (zh) 卡连接器
CN202373762U (zh) 多合一连接器插座
CN201440507U (zh) 电连接器
CN205081311U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02585859U (zh) 一种usb母座连接器
CN204243251U (zh) 一种通信终端设备
CN204927599U (zh) 电连接器
CN203800316U (zh) 低电压差动讯号连接器
CN202058904U (zh) 直立式连接器及其组合
CN202076643U (zh) 卡连接器
CN204011839U (zh) 沉板式连接器
CN201112964Y (zh) 电连接器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GREENCONN ELECTRONIC TECHNOLOGY (GANZHOU)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GREENCONN CORPORATION

Effective date: 20140516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TAIWAN, CHINA TO: 341400 GANZHOU, JIANGXI PROVINC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516

Address after: 341400 Jiangxi Nankang Dongshan Industrial Zone

Patentee after: Greenconn Electronic Technology (Ganzhou) Co., Ltd.

Address before: Taiwan, China

Patentee before: Greenconn Corporation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107

Termination date: 20150222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