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471778U - 用电信息采集装置及其壳体 - Google Patents

用电信息采集装置及其壳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471778U
CN202471778U CN2012200020285U CN201220002028U CN202471778U CN 202471778 U CN202471778 U CN 202471778U CN 2012200020285 U CN2012200020285 U CN 2012200020285U CN 201220002028 U CN201220002028 U CN 201220002028U CN 202471778 U CN202471778 U CN 2024717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body
housing
middle casing
power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harves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00202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纪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22000202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4717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4717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47177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电信息采集装置及其壳体。其中,在该壳体的第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一外连接线接口和第二外连接线接口,在第二侧面上设置有第三外连接线接口和第四外连接线接口,在第一外接线连接口与第三外接线接口之间的壳体上有第一纵向定位部,在第二外接线接口与第四外接线接口之间的壳体上形成有第二纵向定位部,其中,至少在所述第一外接线接口和第二外接线接口之间的壳体上形成有定位一横向导电片的第一横向定位部。本实用新型的壳体既可应用于横向连接方式,也可应用于纵向连接方式,从而提高了该壳体的互换性,使该壳体成为模块化部件,可适用于多种型号的用电信息采集装置,降低了装置的制造成本。

Description

用电信息采集装置及其壳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电力监测设备领域,具体地讲,有关于一种用电信息采集装置及其壳体。
背景技术
用电信息采集装置是一种安装于配电线路上,通过采集用户的用电信息,例如电流、电压、用电量等信息,进一步实现电能数据自动采集、电量异常、电能质量监测、漏电检测、用电信息分析和管理等功能的装置。用电信息采集装置主要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与配电线路的火线连接导电片、与零线连接的导电片以及电路板,其中在与火线连接的导电片上一般设置有电流采样器,该采样器连接到电路板上,将采集到的配电线路的电流信息传递给电路板进行处理分析。同时,电路板还通过导线分别连接到与火线连接的导电片和与零线连接的导电片上,以采集配电线路的电压信息并同时获取本装置自身所需的电能。用电信息采集装置有两种与配电线路的连接方式,一种是纵向连接方式,如图1所示,配电线路上的火线L1、L2连接于用电信息采集装置的带有采样器的纵向贯穿用电信息采集装置的导电片上,零线N1、N2连接于另一纵向直接贯穿用电信息采集装置的导电片上;另一种是横向连接方式,如图2所示,火线L1、L2连接于用电信息采集装置的带有采样器的横向导电片上,零线N连接于一延伸到用电信息采集装置壳体内的导电片上。对应于这两种与配电线路的连接方式,现有的用电信息采集装置也分为纵向和横向两种,每一种都需要设计壳体、开模具,互换性比较差,使得该用电信息采集装置的制造成本大大提高。
另外,现有的用电信息采集装置的电路板容置部一般为一面开口,其他五面封闭的凹槽。这种凹槽结构,在安装电路板时,需要先将电路板放入该凹槽内,然后通过小螺钉固定,操作非常不方便,并且由于需要预留螺钉的安装位置,也限制了电路板的设计空间。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用电信息采集装置及其壳体,来克服现有用电信息采集装置存在的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电信息采集装置及其壳体,该壳体既可应用于横向连接方式,也可应用于纵向连接方式,从而提高了该壳体的互换性,使该壳体成为模块化部件,可适用于多种型号的用电信息采集装置,降低了装置的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发明目的:
一种用电信息采集装置的壳体,包括第一侧面和与该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其中在第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一外连接线接口和第二外连接线接口,在第二侧面上设置有第三外连接线接口和第四外连接线接口,在第一外接线连接口与第三外接线接口之间的壳体上设有定位一纵向导电片的第一纵向定位部,在第二外接线接口与第四外接线接口之间的形成有定位另一纵向导电片的第二纵向定位部,其中,至少在所述第一外接线接口和第二外接线接口之间的壳体上形成有定位一横向导电片的第一横向定位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采用上述壳体的用电信息采集装置。
采用上述结构,在需要与配电线路纵向连接时,可以通过第一纵向定位部和第二纵向定位部来实现对与火线连接的纵向导电片的定位和与零线连接的纵向导电片的定位;而在需要与配电电路横向连接时,可以通过第一横向定位部来定位与火线连接的横向导电片,而与零线连接的导电片可以通过第一纵向定位部或第二纵向定位部的一部分来进行定位。这样,该壳体不但适用于横向连接方式,而且也适用于纵向连接方式,具有良好的互换性,在制造该用电信息采集装置时,制造一种壳体既可,从而降低了用电信息采集装置的制造成本。
在一个可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该壳体包括第一侧壳体、中间壳体和第二侧壳体,其中所述第一外接线连接口形成在第一侧面的该第一侧壳体和中间壳体之间,所述第二外接线连接口形成在第一侧面的第二侧壳体与中间壳体之间,所述第三外接线连接口形成在第二侧面的第一侧壳体和中间壳体之间,所述第四外接线连接口形成在第二侧面的所述第二侧壳体与中间壳体之间。
在该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纵向定位部形成在第一侧壳体和中间壳体上,所述第二纵向定位部形成在第二侧壳体和中间壳体上,所述第一横向定位部形成在第一侧壳体、中间壳体和第二侧壳体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三外接线接口和第四外接线接口之间的第一侧壳体、中间壳体和第二侧壳体上共同形成有定位另一横向导电片的第二横向定位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第一横向定位部包括有两个分别设置在第一侧壳体和第二侧壳体上的护臂,该两护臂从第一侧壳体和第二侧壳体朝向中间壳体相对延伸,与中间壳体的内壁共同围成限制横向导电片的横向采集板部分的定位部。
在该可选实施方式中,在所述中间壳体的与两护臂对应位置两侧分别形成有定位横向导电片弯折部分的定位凹槽。
在该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护臂包括连接于第一侧壳体或第二侧壳体上的纵向部和横向延伸的横向部,其中在纵向部上对应于中间壳体的定位凹槽位置具有与该定位凹槽配合的阶梯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侧壳体和/或中间壳体、或者第二侧壳体和/中间壳体的对应于横向导电片的端部位置,形成有限位该端部的限位凹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侧壳体、中间壳体和第二侧壳体上,定位横向导电片的朝向第一至第四外接线连接口的延伸部的定位部,与定位纵向导电片的朝向第一至第四外接线连接口的延伸部的定位部为相同的定位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壳体中央位置由所述的第一侧壳体、中间壳体和第二侧壳体共同围成有一容置漏电检测装置的容置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壳体的前侧形成有电路板容置部,其中该电路板容置部包括设置在第一侧壳体上的容置凹槽,该容置凹槽至少在对应于第二侧壳体的一侧形成有供电路板插入的开口,在第二侧壳体上形成有盖合该开口的封盖。
采用该结构,电路板可以通过对应于第二侧壳体的开口插入到第一侧壳体的容置凹槽中,然后最后组装第二侧壳体时,该第二侧壳体上对应封盖将该开口盖合。这样,电路板的安装不需要繁琐的螺钉紧固操作,并且也不需为螺钉预留空间,从而不但电路板的安装更为方便快捷,而且也为电路板的设计留出了更多的空间,例如可以将电路板设计成多块,并采取多层复合连接等形式,电路板上元器件的设计也会更合理,为该用电信息采集装置实现更多的功能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该可选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容置凹槽与所述中间壳体对应的侧壁上设置有缺口,所述中间壳体上对于该缺口位置设置有朝向该缺口延伸凸壁,在第二侧壳体对应缺口的位置设置有朝向该缺口延伸的封合该缺口侧面开口边的封边,从而由该缺口的侧壁、凸壁和封边围成至少一个外接开口。这样,由于该外接开口是由容置凹槽的侧壁、中间壳体上的凸壁和第二侧壳体上的封边共同围成的,在第一侧壳体的容置凹槽中插入电路板时,外接开口位置为缺口,不会阻碍电路板上对应该外接开口的电连接器到达该外接开口位置,而在将该第一侧壳体、中间壳体和第二侧壳体组装在一起后,该缺口位置自然形成对应于电路板上的电连接器的外接开口,操作更为方便快捷。
在该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中间壳体上的凸壁可具体为“凸”形,从而由该缺口的侧壁、该“凸”形凸壁以及封边共同围成两个外接开口。
在该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在所述的电路板容置部的前侧壁上形成有观察窗和至少一个按钮。
在该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容置凹槽的侧壁上可形成有引导电路板插入的导向槽,以便于引导该电路板顺畅地进入容置凹槽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侧壳体、中间壳体和第二侧壳体上对应设置有多个将该第一侧壳体、中间壳体和第二侧壳体铆合在一起的铆钉孔,该些铆钉孔的分布为标准孔位分布。这样,该用电信息采集装置在需要时可以与其它设备或动作机构(例如断通路器或漏电保护器等)通过该标准孔位分布的铆钉孔直接铆接在一起。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的第一侧壳体和/或第二侧壳体上可开设有供数据线通过的通孔。这样,通过该通孔和穿过该通孔的内部数据连线可以将本实用新型的用电信息采集装置与其他邻接设备(例如断通路器或漏电保护器等)实现具有更强扩展功能与断/通路功能的组合电器装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用电信息采集装置与配电线路纵向连接示意图;
图2为用电信息采集装置与配电线路横向连接示意图;
图3为用电信息采集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用电信息采集装置壳体应用于纵向连接方式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用电信息采集装置壳体应用于横向连接方式的立体分解图;
图6为用电信息采集装置的第二侧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用电信息采集装置的第一侧壳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用电信息采集装置的第一侧壳体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用电信息采集装置的中间壳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第一侧壳体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1为第二侧壳体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2为用电信息采集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类似用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此并不用于表示顺序或限制,仅用于对部件名称进行区分。
如图3至图5、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电信息采集装置的壳体1以及采用该壳体1的用电信息采集装置100。其中该用电信息采集装置100的壳体1包括第一侧面101和与该第一侧面101相对的第二侧面102,其中在第一侧面101上设置有第一外连接线接口1011和第二外连接线接口1012,在第二侧面102上设置有第三外连接线接口1021和第四外连接线接口1022。该四个外接线接口分别用作配电线路的火线和零线与用电信息采集装置100的导电片的连接口。如图4所示,在第一外接线连接口1011与第三外接线接口1021之间的壳体上具有定位一纵向导电片21的第一纵向定位部110。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该第一纵向定位部110用于定位与配电线路零线连接的纵向直通的纵向导电片21,该纵向导电片21用于向电路板提供零线连接位置。在第二外接线接口1012与第四外接线接口1022之间的壳体上形成有定位另一纵向导电片22的第二纵向定位部120。在如图4所示的例子中,该纵向导电片22为设置有采样器221的连接配电线路火线的纵向贯通该壳体1的导电片。其中,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壳体1中,至少在所述第一外接线接口1011和第二外接线接口1012之间的壳体上形成有可定位一横向导电片31的第一横向定位部130。该横向导电片31在如图5所示的例子中,为带有采样器311的连接于配电线路火线的横向导电片。该横向导电片31用于在横向连接方式中,提供采样信息和作为电路板的火线使用。
这样,如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用电信息采集装置需要与配电线路纵向连接时,可以通过第一纵向定位部110和第二纵向定位部120来实现对与火线连接的纵向导电片22的定位和与零线连接的纵向导电片21的定位。而在需要与配电电路横向连接时,如图5所示,可以通过第一横向定位部130来定位与火线连接的横向导电片31,而与零线连接的导电片可32以通过第一纵向定位部110或第二纵向定位部120的一部分来进行定位。这样,该壳体1不但适用于横向连接方式,而且也适用于纵向连接方式,具有良好的互换性,在制造该用电信息采集装置100时,制造一种壳体既可,从而降低了用电信息采集装置的制造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中,该壳体1可以由多个组件组装而成,其具体组装和设置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了方便制造和安装,在一个可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3至图5所示,该壳体1包括第一侧壳体11、中间壳体12和第二侧壳体13,其中所述第一外接线连接口1011形成在第一侧面101的该第一侧壳体11和中间壳体12之间,所述第二外接线连接口1012形成在第一侧面101的第二侧壳体13与中间壳体12之间,所述第三外接线连接口1021形成在第二侧面102的第一侧壳体11和中间壳体12之间,第四外接线连接口1022形成在第二侧面102的所述第二侧壳体13与中间壳体12之间。这样,更便于各导电片的安装以及与配电线路的连接。
如图4所示,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纵向定位部110形成在第一侧壳体11和中间壳体12上。这样第一纵向导电片21可以很方便地先安装在中间壳体12上,然后在盖合第一侧壳体11后,由中间壳体12和第一侧壳体11共同定位。如图4所示,第二纵向定位部120可形成在第二侧壳体13和中间壳体12上,这样,在装配时,第二纵向导电片22可以很方便地先安装在中间壳体12上,然后在盖合第二侧壳体13后,由中间壳体12和第二侧壳体12共同定位。如图5所示,第一横向定位部130形成在第一侧壳体11、中间壳体12和第二侧壳体13上。这样,在安装时,可以先将横向导电片31安装到中间壳体12上后,盖合第一侧壳体11和第二侧壳体13到中间壳体12上,从而由第一侧壳体11、第二侧壳体13和中间壳体12共同定位该横向导电片31,使得安装操作更为便捷。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图6所示,第一横向定位部130包括有两个分别设置在第一侧壳体11和第二侧壳体13上的护臂111、131,该两护臂111、131分别从第一侧壳体11和第二侧壳体13朝向中间壳体12相对延伸,与中间壳体12的内壁共同围成限制横向导电片31的横向采集器311部分的定位部。这样,在本实用新型的壳体1应用于横向连接方式时,在第一侧壳体11、第二侧壳体13组合到中间壳体12上后,该护臂111和护臂131正好防护在横向采集器311的外侧,从而限制了横向导电片31的侧移,从而实现了对横向导电片31的有效定位。
在该可选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在所述中间壳体12的与两护臂111、131对应位置两侧分别形成有定位横向导电片31弯折部分的定位凹槽121、122,从而通过该定位凹槽121、122将横向导电片31有效定位在中间壳体12上。如图6所示,在一个可选的具体例子中,该护臂131包括连接于第二侧壳体13上的纵向部1311和横向延伸的横向部1312,其中在纵向部1311上对应于中间壳体12的定位凹槽122位置具有与该定位凹槽122配合的阶梯部1313,以更好地配合定位。同样,第一侧壳体11上的护臂111也可包括连接于第一侧壳体11上的纵向部和横向延伸的横向部,其中在纵向部上对应于中间壳体12的定位凹槽121位置具有与该定位凹槽121配合的阶梯部,以更好地配合定位,图中未示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三外接线接口1021和第四外接线接口之间1022的第一侧壳体11、中间壳体12和第二侧壳体13上也可共同形成有定位另一横向导电片32的第二横向定位部,图中未示出。该第二横向定位部可以与第一横向定位部130的结构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侧壳体11和/或中间壳体12和/或第二侧壳体13上对应于导电片的端部位置,形成有限位该端部的限位凹槽151,以防止导电片晃动。在第一侧壳体11、中间壳体12以及第二侧壳体13上对应于导电片端部位置都设置有定位凹槽151的例子中,可以在对应于四个外连接线接口的位置分别设置四个导电片,以与外部的火线和零线连接,而该四个导电片之间可以通过导线软连接,来实现横向连接方式或纵向连接方式、以及与采样器和电路板的连接。同时,还可通过导线软连接实现漏电检测等其它功能。这样,壳体1的设置更为简单,并且互换性更好,更有利于降低用电信息采集装置100的制造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如图3至图9所示,第一侧壳体11、中间壳体12和第二侧壳体13上,定位横向导电片31、32的朝向第一至第四外接线连接口的延伸部的定位部,与定位纵向导电片21、22的朝向第一至第四外接线连接口的延伸部的定位部为相同的定位部。这样,壳体1的设计更为简单,制造成本更低。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如图4至图11所示,在壳体1中央位置由第一侧壳体11、中间壳体12和第二侧壳体13共同围成有一容置漏电检测装置的容置空间16,以便于安装漏电检测装置,对配电线路上的漏电情况进行检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如图3、图4、图5所示,在壳体1的前侧形成有电路板容置部18,其中该电路板容置部18包括设置在第一侧壳体11上的容置凹槽181,该容置凹槽181至少在对应于第二侧壳体13的一侧形成有供电路板插入的开口182,在第二侧壳体13上形成有盖合该开口182的封盖183。
采用该结构,电路板可以通过对应于第二侧壳体13的开口182插入到第一侧壳体11的容置凹槽181中,然后最后组装第二侧壳体13时,该第二侧壳体13上对应的封盖183将该开口182盖合。这样,电路板的安装不需要繁琐的螺钉紧固操作,并且也不需为螺钉预留空间,从而不但电路板的安装更为方便快捷,而且也为电路板的设计留出了更多的空间,例如可以将电路板设计成双层等,电路板上元器件的设计也会更合理,为该用电信息采集装置实现更多的功能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该可选实施方式中,如图3至图5所示,在容置凹槽181与中间壳体12对应的侧壁上设置有缺口184,中间壳体12上对于该缺口184位置设置有朝向该缺口184延伸的凸壁185,在第二侧壳体13对应缺口184的位置设置有朝向该缺口184延伸的封合该缺口184侧面开口边的封边186,从而由该缺口184的侧壁、凸壁185和封边186围成至少一个外接开口180。该外接开口180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成通信接口或者数据传输接口等。这样,由于该外接开口180是由容置凹槽181的侧壁、中间壳体12上的凸壁185和第二侧壳体13上的封边186共同围成的,在第一侧壳体11的容置凹槽181中插入电路板时,外接开口180位置为缺口184,不会阻碍电路板上对应该外接开口180的电连接器到达该外接开口位置,而在将该第一侧壳体11、中间壳体12和第二侧壳体13组装在一起后,该缺口184位置自然形成对应于电路板上的电连接器的外接开口180,操作更为方便快捷。
在该可选实施方式中,如图3至图5所示,该中间壳体11上的凸壁185可具体为“凸”形,从而由该缺口184的侧壁、该“凸”形凸壁185以及封边86共同围成两个外接开口180。
在该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在所述的电路板容置部18的前侧壁上形成有观察窗187和至少一个按钮188,以便于该用电信息采集装置可通过按钮控制来显示所需的信息。
在该可选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容置凹槽181的侧壁上可形成有引导电路板插入的导向槽189,以便于引导该电路板顺畅地进入容置凹槽181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如图3至图9所示,第一侧壳体11、中间壳体12和第二侧壳体13上对应设置有多个将该第一侧壳体11、中间壳体12和第二侧壳体13铆合在一起的铆钉孔17,该些铆钉孔17的分布为标准孔位分布。在该具体实施例中,为6个标准孔位分布的铆钉孔。这样,该用电信息采集装置在需要时可以与其它设备(例如漏电保护器等)通过该标准孔位分布的铆钉孔17直接铆接在一起。
如图10、图1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在第一侧壳体11和/或第二侧壳体13上可开设有供数据线通过的通孔115、135。这样,通过该通孔115和/或通孔135,可以将本实用新型的用电信息采集装置100与其他邻接设备共同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描述仅为示例性的属性,因此没有偏离本实用新型要旨的各种变形理应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这些变形不应被视为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8)

1.一种用电信息采集装置的壳体,包括第一侧面和与该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其中在第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一外连接线接口和第二外连接线接口,在第二侧面上设置有第三外连接线接口和第四外连接线接口,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外接线连接口与第三外接线接口之间的壳体上有定位一纵向导电片的第一纵向定位部,在第二外接线接口与第四外接线接口之间的壳体上形成有定位另一纵向导电片的第二纵向定位部,其中,至少在所述第一外接线接口和第二外接线接口之间的壳体上形成有定位一横向导电片的第一横向定位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电信息采集装置的壳体,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包括第一侧壳体、中间壳体和第二侧壳体,其中所述第一外接线连接口形成在第一侧面的该第一侧壳体和中间壳体之间,所述第二外接线连接口形成在第一侧面的第二侧壳体与中间壳体之间,所述第三外接线连接口形成在第二侧面的第一侧壳体和中间壳体之间,所述第四外接线连接口形成在第二侧面的所述第二侧壳体与中间壳体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电信息采集装置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向定位部形成在第一侧壳体和中间壳体上,所述第二纵向定位部形成在第二侧壳体和中间壳体上,所述第一横向定位部形成在第一侧壳体、中间壳体和第二侧壳体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电信息采集装置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外接线接口和第四外接线接口之间的第一侧壳体、中间壳体和第二侧壳体上共同形成有定位另一横向导电片的第二横向定位部。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电信息采集装置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横向定位部包括有两个分别设置在第一侧壳体和第二侧壳体上的护臂,该两护臂从第一侧壳体和第二侧壳体朝向中间壳体相对延伸,与中间壳体的内壁共同围成限制横向导电片的横向采集板部分的定位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电信息采集装置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间壳体的与两护臂对应位置两侧分别形成有定位横向导电片弯折部分的定位凹槽。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电信息采集装置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护臂包括连接于第一侧壳体或第二侧壳体上纵向部和横向延伸的横向部,其中在纵向部上对应于中间壳体的定位凹槽位置具有与该定位凹槽配合的阶梯部。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电信息采集装置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侧壳体和/或中间壳体、或者第二侧壳体和/中间壳体的对应于横向导电片的端部位置,形成有限位该端部的限位凹槽。
9.如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用电信息采集装置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壳体、中间壳体和第二侧壳体上,定位横向导电片的朝向第一至第四外接线连接口的延伸部的定位部,与定位纵向导电片的朝向第一至第四外接线连接口的延伸部的定位部为相同的定位部。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电信息采集装置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中央位置由所述的第一侧壳体、中间壳体和第二侧壳体共同围成有一容置漏电检测装置的容置空间。
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电信息采集装置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的前侧形成有电路板容置部,其中该电路板容置部包括设置在第一侧壳体上的容置凹槽,该容置凹槽至少在对应于第二侧壳体的一侧形成有供电路板插入的开口,在第二侧壳体上形成有盖合该开口的封盖。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电信息采集装置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容置凹槽与所述中间壳体对应的侧壁上设置有缺口,所述中间壳体上对于该缺口位置设置有朝向该缺口延伸凸壁,在第二侧壳体对应缺口的位置设置有朝向该缺口延伸的封合该缺口侧面开口边的封边,从而由该缺口的侧壁、凸壁和封边围成至少一个外接开口。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电信息采集装置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壳体上的凸壁为“凸”形,从而由该缺口的侧壁、该“凸”形凸壁以及封边共同围成两个外接开口。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电信息采集装置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电路板容置部的前侧壁上形成有观察窗和至少一个按钮。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电信息采集装置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容置凹槽的侧壁上形成有引导电路板插入的导向槽。
1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电信息采集装置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壳体、中间壳体和第二侧壳体上对应设置有多个将该第一侧壳体、中间壳体和第二侧壳体铆合在一起的铆钉孔,该些铆钉孔的分布为标准孔位分布。
1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电信息采集装置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第一侧壳体和/或第二侧壳体上开设有供数据线通过的通孔。
18.一种用电信息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具有权利要求1-17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壳体。
CN2012200020285U 2012-01-04 2012-01-04 用电信息采集装置及其壳体 Expired - Lifetime CN2024717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0020285U CN202471778U (zh) 2012-01-04 2012-01-04 用电信息采集装置及其壳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0020285U CN202471778U (zh) 2012-01-04 2012-01-04 用电信息采集装置及其壳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471778U true CN202471778U (zh) 2012-10-03

Family

ID=469199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0020285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471778U (zh) 2012-01-04 2012-01-04 用电信息采集装置及其壳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471778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39857A (zh) * 2012-01-04 2012-07-04 吕纪文 用电信息采集装置及其壳体
CN104218456A (zh) * 2014-09-16 2014-12-17 俞广志 一种用于智能低压计量计费模块安装的开关盒
CN106356789A (zh) * 2016-08-17 2017-01-25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不断电安装能效监测终端及其安装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39857A (zh) * 2012-01-04 2012-07-04 吕纪文 用电信息采集装置及其壳体
CN104218456A (zh) * 2014-09-16 2014-12-17 俞广志 一种用于智能低压计量计费模块安装的开关盒
CN106356789A (zh) * 2016-08-17 2017-01-25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不断电安装能效监测终端及其安装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E202007018307U1 (de) Messeinrichtung für Steckverbinder
CN202471778U (zh) 用电信息采集装置及其壳体
EP3874574A1 (de) Ladevorrichtung für elektrofahrzeuge
CN102539857B (zh) 用电信息采集装置及其壳体
CN103287938A (zh) 一种电梯控制柜
EP3091549A1 (de) Installationsgerät der haus- oder gebäudeinstallationstechnik mit erweiterter funktionalität
CN104734031A (zh) 低压配电系统专用配电柜
CN212876035U (zh) 核仪控状态管理数据传输系统
CN211152522U (zh) 新型io模块
CN104516073A (zh) 光纤配线模块、系统
CN113311202A (zh) 一种导轨表
CN208568325U (zh) 一种车载多通道数据采集装置
EP3430875B1 (de) Elektronische reihenklemme für einen datenbus
CN206236718U (zh) 信号采集板及具有信号采集板的动力电池箱
CN217113513U (zh) 一种用于智能变电站的电气设备多源数据采集系统
CN204167832U (zh) 一种用于海上地震拖缆采集系统的接线盒及采集系统
CN216670223U (zh) 锂电池的远程电量监测装置
CN204517181U (zh) 成套低压智能配电系统用开关柜
CN110060458A (zh) 一种可实现快速装配的农田固定式环境数据采集模块化装置
CN209946347U (zh) 一种故障指示器汇集单元
CN218161300U (zh) 一种集控式配电自动化dtu柜
CN219737658U (zh) 压板状态检测组件和压板状态检测装置
CN218276624U (zh) 一种多回路测量的光伏汇流采集装置
CN202374595U (zh) 一种电子设备外壳的顶板结构
CN204067869U (zh) 智能变电站模块拼接式二次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00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40430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