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425282U - 风扇模组 - Google Patents

风扇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425282U
CN202425282U CN2012200322213U CN201220032221U CN202425282U CN 202425282 U CN202425282 U CN 202425282U CN 2012200322213 U CN2012200322213 U CN 2012200322213U CN 201220032221 U CN201220032221 U CN 201220032221U CN 202425282 U CN202425282 U CN 2024252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fan module
fan
cross flow
air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03222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柏灏
张良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2003222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4252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4252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42528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一种风扇模组,包括:一导热单元、一散热单元及至少一横流风扇,所述散热单元具有一入风口及一出风口,所述横流风扇与该散热单元相对设置,并具有一框体及一离心扇叶组,该框体设有一出风侧、多个入风侧及多个框部,并所述框部具有一容纳凹槽且彼此共同界定一容设空间用以容设该离心风扇组;通过本实用新型此结构的设计,可大幅增加横流风扇的气流量并减少风扇模组占用的体积外,还可提升散热效能的效果。

Description

风扇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风扇模组,尤指一种可大幅增加至少一横流风扇的气流量并减少风扇模组体积外,还可提升散热效能并有效改善公知风扇叶片因过长所造成的振动与异音现象的风扇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科技产业不断的进步,各类晶片(如中央处理器、执行单位等)的电晶体密度日益增加,虽然资料处理的速度越来越快,但消耗的功率以及产生的热量相对地增加;为了使中央处理器能稳定运作,高效率的散热单元已成为目前重要的课题。
为了维持高效率的散热功能,散热单元的体积与重量亦不得不随之越大越重,然而在笔记型电脑、平板电脑、智能型手机、智能手持电子装置等的设计中,空间上的限制一直是设计上最大的瓶颈。
请参阅图1,为公知传统风扇模组1,包括一离心式风扇10、一热导管11及一散热单元12,传统的风扇模组1利用离心式风扇10带动空气流动,进而带走所述散热单元12的热量而达到降温的目的,而离心式风扇10的风压、风量的大小及散热单元热交换的面积,即决定此风扇模组1的效能;若散热单元12的热交换面积越大,如散热鳍片的鳍片长度越长,虽然散热单元12可将热量排出的效果较佳,但会因鳍片长度增长而造成风扇模组整体的体积过大;此与笔记型电脑所追求的轻、薄、短、小的精神诉求相违背。
从事相关行业的业者为了达到上述轻、薄、短、小的精神诉求,于是尽可能的将各部元件缩至最小化,因此也将该离心式风扇的尺寸微型化,但由于体积的缩小,造成离心式风扇的流量也相对越来越小,导致所排出的热量效果大受影响,且微型化的离心式风扇会因扇叶厚度薄、面积大而产生更多的振动与异音。
因此如何在尽量不增加散热单元体积的前提下,有效提升散热单元的效能,成为许多相关行业的技术人员努力的方向。
以上所述,公知具有下列的缺点:
1.体积较大;
2.散热能力较差;
3.易产生振动与异音。
因此,要如何解决上述公用的问题与缺失,即为本案的发明人与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为有效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至少一横流风扇设置于一风扇模组内,可大幅增加横流风扇的气流流量并缩减体积的风扇模组。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可提升散热效能且有效改善因叶片过长造成偏摆而产生的振动与异音现象的风扇模组。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风扇模组,包括:一导热单元、一散热单元及至少一横流风扇,所述导热单元一端贴设于一热源上,该散热单元与该导热单元的另一端相接设,且具有一入风口及一连通该入风口的出风口,所述横流风扇与该散热单元相对设置,其具有一框体及一离心扇叶组,所述框体设有一对接该入风口的出风侧、多个入风侧及多个框部,所述入风侧开设在所述框体彼此之间,且连通相对的出风侧,并所述框部具有一容纳凹槽,所述容纳凹槽彼此连通并共同界定一容设空间,该容设空间连通该出风侧及入风侧,且用以容设该离心扇叶组。
通过前述的风扇模组的设计,于空间的受限下,仍可有效大幅增加横流风扇的气流流量,还可减少风扇模组的体积;除此之外,更可有效改善公知风扇因叶片过长产生的偏摆量所造成的振动与异音的现象。
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扇模组,包括:
一导热单元,其一端贴设于一热源上;
一散热单元,与相对该导热单元的另一端相接设,且具有一入风口及一连通该入风口的出风口;及
至少一横流风扇,与该散热单元相对设置,其具有一框体及一离心扇叶组,所述框体设有一对接该入风口的出风侧、多个入风侧及多个框部,所述入风侧开设在所述框体彼此之间,且连通相对的出风侧,并所述框部具有一容纳凹槽,所述容纳凹槽彼此连通并共同界定一容设空间,该容设空间连通所述出风侧及入风侧,且用以容设该离心扇叶组。
优选的是,所述的风扇模组,所述框体两端还具有一第一隔板及一第二隔板,该第一、二隔板分别设有一轴心孔。
优选的是,所述的风扇模组,所述离心扇叶组具有一轴心及多个扇叶轮,所述轴心穿设所述扇叶轮并贯设所述轴心孔。
优选的是,所述的风扇模组,所述扇叶轮分别具有多个扇叶片,其环设于该轴心的周侧并相对容设于所述容纳凹槽内。
优选的是,所述的风扇模组,所述导热单元还具有一吸热部及一散热部,该吸热部贴设于所述热源上,该散热单元与该散热部相接设。
优选的是,所述的风扇模组,所述横流风扇还具有至少一侧板,其设置于所述出风侧位置处。
优选的是,所述的风扇模组,所述散热单元可为散热鳍片组或散热器或具散热性的元件其中任一。
优选的是,所述的风扇模组,所述导热单元可为热管或热板或具导热性的元件其中任一。
优选的是,所述的风扇模组,所述散热单元具有多个散热鳍片,所述散热鳍片之间形成有一导流道,并该导流道连通所述入风口及出风口。
优选的是,所述的风扇模组,所述横流风扇更设有一马达,其设置于所述第一隔板或第二隔板其中任一。
本实用新型相较于公知具有下列优点:
1.大幅缩减体积;
2.减少振动与异音的产生;
3.增加散热效能。
附图说明
图1是公知风扇模组的立体组合图;
图2A是本实用新型风扇模组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B是本实用新型风扇模组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风扇模组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3B是本实用新型风扇模组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风扇模组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风扇模组2
导热单元20
吸热部201
散热部202
散热单元21
散热鳍片211
导流道212
入风口213
出风口214
横流风扇22
框体221
入风侧2211
出风侧2212
框部2213
容纳凹槽2213a
容设空间2214
第一隔板2215
第二隔板2216
轴心孔2217
侧板2218
离心扇叶组222
轴心2221
扇叶轮2223
扇叶片2223a
马达23
热源24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及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将依据所附图式的较佳实施例予以说明。
请参阅图2A、图2B,为本实用新型风扇模组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及立体组合图,如图所示,一种风扇模组2,包括:一导热单元20、一散热单元21及至少一横流风扇22,所述导热单元20具有一吸热部201及一散热部202,该吸热部201贴设于一热源24(如中央处理器、南北桥晶片、绘图晶片或执行单元等)上,并该吸热部201的功能为吸附热源24所产生的热量,且传递至该散热部202上;而该导热单元20可为热管或热板或具导热性的元件其中任一,于本实施例以热管作为说明,但并不引以为限。
所述散热单元21与相对该导热单元20的散热部202相接设,且具有一入风口213及一连通该入风口213的出风口214;该散热单元21可为散热鳍片组或散热器或具散热性的元件其中任一,于本实施例以散热鳍片组作为说明,但并不引以为限;该散热单元21具有多个散热鳍片211,且所述散热鳍片211彼此之间形成有一导流道212,并该导流道212连通所述入风口213及出风口214。
另者前述的横流风扇22与该散热单元21相对设置,该横流风扇22具有一框体221及一离心扇叶组222,所述框体221设有一对接散热单元21的入风口213的出风侧2212、多个入风侧2211及多个框部2213,所述入风侧2211开设在所述框体221彼此之间,且连通相对的出风侧2212,并所述框部2213具有一容纳凹槽2213a,所述容纳凹槽2213a彼此连通并共同界定一容设空间2214,该容设空间2214连通所述出风侧2212及入风侧2211,而容设空间2214用以容设所述离心扇叶组222。
再者,前述的离心扇叶组222具有一轴心2221及多个扇叶轮2223,所述扇叶轮2223分别具有多个扇叶片2223a,其环设于该轴心2221的周侧并相对容设于所述框部2213的容纳凹槽2213a内;所述框体221的两端还具有一第一隔板2215及一第二隔板2216,该第一、二隔板2215、2216分别具有一轴心孔2217,前述的轴心2221穿设所述扇叶轮2223并贯设所述轴心孔2217。
此外,前述的横流风扇22更设有一马达23,其设置于所述第一隔板2215或第二隔板2216任一位置处,且与该离心扇叶组222相连接,其用以驱动该离心扇叶组222转动;故通过前述的风扇模组2的实用新型,当该横流风扇22的马达23驱使该离心扇叶组222进行转动时,首先会将外面流体经由所述入风侧2211导入至所述容纳凹槽2213a内,接着流体通过所述扇叶轮2223再经由该出风侧2212排出至相对的散热单元21的入风口213内,而排出的流体再通过所述散热鳍片211的导流道212向所述出风口214的方向流动,而流体会将所述散热部202传导至所述散热鳍片211上的热量一并由该出风口214排出,以增加散热效能并达到散热效果。
此外,本实用新型此结构的设计,可于受限的空间下,所述离心扇叶组222及轴心2221仍可以往横向延伸,并藉由该横流风扇22大幅增加气流的流量进以提升散热效能外,还可有效缩减风扇模组2的体积;再者,可改善公知风扇模组为了要增加散热效能而将其叶片增长产生的偏摆量所造成的振动与异音的现象。
请参阅图3A、图3B,为本实用新型风扇模组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及立体组合图,所述的风扇模组部份元件及元件间的相对应的关系与前述的风扇模组相同,故在此不再赘述,惟本风扇模组与前述最主要的差异为,所述横流风扇22还具有至少一侧板2218,所述侧板2218设置于所述出风侧2212位置处,并相对设于所述散热单元21的入风口213处;故当该横流风扇22的马达23驱动该离心扇叶组222转动时,会将外面流体经由所述入风侧2211导入至所述容纳凹槽2213a内,接着流体通过所述扇叶轮2223排出至相对的散热单元21的入风口213内,而流体会通过所述散热鳍片211的导流道212朝该出风口214方向流动,而于同时,流体会将热量带往该出风口214进行排出动作,进以增加散热功效并达到散热效果。
最后请参阅图4,为本实用新型风扇模组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所述的风扇模组部份元件及元件间的相对应的关系与前述的风扇模组相同,故在此不再赘述,惟本风扇模组与前述最主要的差异为,所述横流风扇22可同时多个并排在一起,同样可令流体将热量带往所述散热单元21的出风口214进行排出动作,进而达到散热的效能;而于本实施例是以两个横流风扇22并排作为说明,但并不引以为限。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较于公知具有下列优点:
1.大幅缩减体积;
2.减少振动与异音的产生;
3.增加散热效能。
以上已将本实用新型做一详细说明,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等,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风扇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导热单元,其一端贴设于一热源上;
一散热单元,其与相对该导热单元的另一端相接设,且具有一入风口及一连通该入风口的出风口;及
至少一横流风扇,其与该散热单元相对设置,其具有一框体及一离心扇叶组,所述框体设有一对接该入风口的出风侧、多个入风侧及多个框部,所述入风侧开设在所述框体彼此之间,且连通相对的出风侧,并所述框部具有一容纳凹槽,所述容纳凹槽彼此连通并共同界定一容设空间,该容设空间连通所述出风侧及入风侧,且用以容设该离心扇叶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两端还具有一第一隔板及一第二隔板,该第一、二隔板分别设有一轴心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扇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扇叶组具有一轴心及多个扇叶轮,所述轴心穿设所述扇叶轮并贯设所述轴心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扇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叶轮分别具有多个扇叶片,其环设于该轴心的周侧并相对容设于所述容纳凹槽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单元还具有一吸热部及一散热部,该吸热部贴设于所述热源上,该散热单元与该散热部相接设。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流风扇还具有至少一侧板,其设置于所述出风侧位置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单元可为散热鳍片组或散热器或具散热性的元件其中任一。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单元可为热管或热板或具导热性的元件其中任一。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扇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单元具有多个散热鳍片,所述散热鳍片之间形成有一导流道,并该导流道连通所述入风口及出风口。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扇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流风扇还设有一马达,其设置于所述第一隔板或第二隔板其中任一。
CN2012200322213U 2012-02-01 2012-02-01 风扇模组 Expired - Lifetime CN2024252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0322213U CN202425282U (zh) 2012-02-01 2012-02-01 风扇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0322213U CN202425282U (zh) 2012-02-01 2012-02-01 风扇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425282U true CN202425282U (zh) 2012-09-05

Family

ID=467500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032221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425282U (zh) 2012-02-01 2012-02-01 风扇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42528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73426A (zh) * 2012-02-01 2012-07-11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风扇模组
CN103777720A (zh) * 2012-10-23 2014-05-07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73426A (zh) * 2012-02-01 2012-07-11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风扇模组
CN102573426B (zh) * 2012-02-01 2015-10-21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风扇模组
CN103777720A (zh) * 2012-10-23 2014-05-07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73426B (zh) 风扇模组
TW201214087A (en) Container data center and heat dissipation apparatus thereof
CN101370370A (zh) 散热模组及其鳍片组
CN209373526U (zh) 一种计算机机箱通风散热装置
CN202425282U (zh) 风扇模组
CN102314205A (zh) 一体式电脑
WO2008102626A1 (ja) 空冷ヒートポンプチラー
CN102622063A (zh) 散热系统
CN106351853B (zh) 具活动导流板的散热风扇
CN210864547U (zh) 一种快速散热的大数据服务器用散热箱
CN202444724U (zh) 散热模组
CN201557360U (zh) 散热风扇装置及其电子运算系统
CN202228428U (zh) 并联式水平对流扇
CN100559324C (zh) 多主机板系统的双板机箱
CN201117284Y (zh) 用于计算机硬盘的风洞型散热器
CN103124487A (zh) 散热模组
CN208705818U (zh) 具有辅助散热功能的军用散热器
CN102270026A (zh) 具有独立风流通道的多风扇散热装置
CN206246414U (zh) 一种新型散热风叶轮
CN201984415U (zh) 一种横流散热器及包括该横流散热器的显卡
CN207064280U (zh) 风扇面板、风机以及车辆
CN100464280C (zh) 多处理器系统及其管式计算机模块
CN102852859B (zh) 并联式水平对流扇
CN214540646U (zh) 一种移动式散热设备机箱
CN208271116U (zh) 散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90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1021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