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417580U - 新型分段式舱体结构 - Google Patents

新型分段式舱体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417580U
CN202417580U CN2011205543203U CN201120554320U CN202417580U CN 202417580 U CN202417580 U CN 202417580U CN 2011205543203 U CN2011205543203 U CN 2011205543203U CN 201120554320 U CN201120554320 U CN 201120554320U CN 202417580 U CN202417580 U CN 2024175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section
shrouding
equipment compartment
cab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55432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宇彬
曾强
段玉康
郑宜强
李辉
许超营
杨俊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Aerospace System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Aerospace System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Aerospace System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Sichuan Aerospace System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12055432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4175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4175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41758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新型分段式舱体结构,该舱体结构包含过渡舱、生活舱和设备舱;过渡舱位于最前端,设备舱位于最后端,该生活舱设置于过渡舱和设备舱之间,过渡舱通过过渡舱隔断与生活舱连接,生活舱通过设备舱隔断与设备舱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模块式、分段式设计,可根据需要调整舱体多少,同时,简化了生产工序,便于拆装、运输、移动和保管,节约了成本,提高了安全性能。

Description

新型分段式舱体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舱体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应用于煤矿的紧急避险系统中的新型分段式舱体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煤矿的工作特点,在地下进行采矿的危险程度较高,而通过分析可知,煤矿的常发事故为瓦斯(煤尘)爆炸事故,这些煤矿事故常常会造成人员伤亡,这是由于煤矿的工作地点在地下,工作环境狭小,环境恶劣,且由于采煤过程中有毒和易燃气体的大量存在,也容易导致矿道坍塌和空气缺失等,不仅使人员难以得到安全保护,而且也对后续的救援工作造成困难,据统计,在事故发生中只有极小数的处于事故中心位置的人员受到损害,而大量的人员伤亡都是由于井下矿工受到有毒有害气体的侵袭导致窒息死亡,而如能解决在事故发生时为井下人员提供安全庇护场所,且能为这些人员提供足够的空气、干净水源和食物来支撑到救援到达或者自救等的问题,就能避免后续的不必要的伤亡。
为此,现有技术中出现了井下的救生舱,通过就生舱的设置,使得在事故发生后,井下未能及时脱离的矿工不必盲目逃生,可以就近躲进具有安全保护功能的救生舱内等待地面救援,能大量增加人员的生存希望,减少人员与财产损失。
目前的救生舱结构相对单一,仅提供单层钢板制造的长方形舱体,其功能单一,不能为人员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救援。
为此,本实用新型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通过潜心研究和设计,综合长期多年从事相关产业的经验和成果,研究设计出一种新型分段式舱体结构,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分段式舱体结构,其采用模块式、分段式设计,可根据需要调整舱体多少,同时,简化了生产工序,便于拆装、运输、移动和保管,节约了成本,提高了安全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分段式舱体结构,该舱体结构包含过渡舱、生活舱和设备舱;过渡舱位于最前端,设备舱位于最后端,该生活舱设置于过渡舱和设备舱之间,过渡舱通过过渡舱隔断与生活舱连接,生活舱通过设备舱隔断与设备舱连接,
过渡舱包含前舱封板和一个标准舱段,该前舱封板封闭该标准舱段的一端,该标准舱段的另一端连接至该过渡舱隔断;
该生活舱包含至少一个标准舱段、观察舱段和逃生舱段,该至少一个标准舱段、观察舱段和逃生舱段之间相互连接以形成内部连通的生活舱,该生活舱的前端连接该过渡舱隔断,其后端连接该设备舱隔断;
该设备舱包含至少两个标准舱段和设备舱封板,该至少两个标准舱段形成内部连通的设备舱,该设备舱封板封闭该设备舱的后端,该设备舱的前端连接该设备舱隔断。
其中,该标准舱段为中空筒体,其截面为长方形或正方形,包含位于两端的法兰框以及连接该两端法兰框的连接框架,两端的法兰框的端面上设置有多个螺栓孔。
其中,该观察舱段为中空筒体,其截面为长方形或正方形,包含位于两端的法兰框以及连接该两端法兰框的连接框架,而该观察舱段上还设置有观察窗口,该观察窗口嵌入连接框架中。
其中,逃生舱段为中空筒体,其截面为长方形或正方形,包含位于两端的法兰框以及连接该两端法兰框的连接框架,该逃生舱段上还设置有逃生舱窗口。
其中,该设备舱隔断包含中部本体和边框,边框位于中部本体周围,该边框为法兰边框,中部本体上设置有人员可通过的密封门,法兰边框的端面上设置有多个螺栓孔。
其中,该过渡舱隔断包含中部本体和边框,边框位于中部本体周围,该边框为法兰边框,其中,中部本体上设置有人员可通过的密封门,法兰边框的端面上设置有多个螺栓孔。
其中,该前舱封板包含封板本体和封板边框,该封板边框为法兰边框,封板本体设置有人员可通过的封板密封门,封板边框的端面上设置有多个螺栓孔,在封板本体上设置有人员出舱前观察用的观察口。
其中,该设备舱封板包含封板本体和封板边框,封板边框的端面上设置有多个螺栓孔。
通过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采用分段结构,可根据避险人数,调整过渡舱、生活舱、设备舱的组成单元,达到不同额定数量人员的紧急避险系统要求;采用分段结构,可调整过渡舱、生活舱、设备舱的组成单元,以适应煤矿巷道复杂性的要求;采用分段结构,在生产上只生产前舱封板、标准舱段、过渡舱隔断、观察舱段、逃生舱段、设备舱隔断、设备舱封板七种部件,减少了生产上的复杂性,有利于生产上流水线作业;采用分段结构,便于拆装、运输和移动。分段结构设计能够很好地实现产品模块化设计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下面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且进一步结合对附图的说明将得到更加清楚和明显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新型分段式舱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标准舱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了图2的侧视图。
图4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设备舱隔断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前舱封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前舱封板,2-标准舱段,3-过渡舱隔断,4-观察舱段,5-逃生舱段,6-设备舱隔断,7-设备舱封板,8-过渡舱,9-生活舱,10-设备舱,11-法兰框,12-连接框架,13-密封门,14-密封门。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分段式舱体结构的示意图。
该舱体结构包含过渡舱8、生活舱9和设备舱10;过渡舱8位于最前端,设备舱10位于最后端,该生活舱9设置于过渡舱8和设备舱10之间,过渡舱8通过过渡舱隔断3与生活舱9连接,生活舱9通过设备舱隔断6与设备舱10连接。
其中,过渡舱8包含前舱封板1和一个标准舱段2,该前舱封板1封闭该标准舱段2的一端,该标准舱段2的另一端连接至该过渡舱隔断3。
其中,该生活舱9包含至少一个标准舱段2、观察舱段4和逃生舱段5,该至少一个标准舱段2、观察舱段4和逃生舱段5之间相互连接以形成内部连通的生活舱9,这些舱段的顺序可调,图1中显示了该生活舱9的一种形式,其包含了顺序设置的观察舱段4、逃生舱段5以及两个标准舱段,该生活舱9的前端连接该过渡舱隔断3,其后端连接该设备舱隔断6。
其中,该设备舱10包含至少两个标准舱段2和设备舱封板7,该至少两个标准舱段2形成内部连通的设备舱10,该设备舱封板7封闭该设备舱10的后端,该设备舱10的前端连接该设备舱隔断6。
参见图2,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标准舱段2,该标准舱段2为中空筒体,为方便运输和设置,该标准舱段2的截面为长方形或正方形,其包含位于两端的法兰框11以及连接该两端法兰框11的连接框架12,该连接框架12为由至少一层钢板构成的筒体,优选的是,该连接框架12上还设置有横向和纵向的加强筋,两端的法兰框11的端面上设置有多个螺栓孔15以利用螺栓进行标准舱段和标准舱段或者其他舱段和结构之间的连接。
该观察舱段4的结构与标准舱段2基本相同,也是为中空筒体,其截面为长方形或正方形,其包含位于两端的法兰框以及连接该两端法兰框的连接框架,该连接框架为由至少一层钢板构成的筒体,该连接框架上还设置有横向和纵向的加强筋,两端的法兰框的端面上设置有多个螺栓孔以进行连接,而该观察舱段4上还设置有观察窗口,该观察窗口嵌入连接框架中,其为防爆玻璃。
逃生舱段5的结构与标准舱段2基本相同,也是为中空筒体,其截面为长方形或正方形,其包含位于两端的法兰框以及连接该两端法兰框的连接框架,该连接框架为由至少一层钢板构成的筒体,该连接框架上还设置有横向和纵向的加强筋,两端的法兰框的端面上设置有多个螺栓孔以进行连接,该逃生舱段5上还设置有逃生舱窗口。
参见图3,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设备舱隔断6的具体结构,该设备舱隔断6包含中部本体和边框,该中部本体的形状和标准舱段2的形状相同,从而通过该中部本体来隔离生活舱9与设备舱10,边框位于中部本体周围,该边框为法兰边框,其中,中部本体上设置有人员可通过的密封门13,法兰边框的端面上设置有可连接的多个螺栓孔16,其用于与标准舱段2,或与观察舱段4、逃生舱段5等的连接。
而该过渡舱隔断3的结构类似与该设备舱隔断,其也包含中部本体和边框,该中部本体的形状和标准舱段2的形状相同,从而通过该中部本体来隔离过渡舱8和生活舱9,边框位于中部本体周围,该边框为法兰边框,其中,中部本体上设置有人员可通过的密封门,法兰边框的端面上设置有可连接的多个螺栓孔,其用于与标准舱段2,或与观察舱段4、逃生舱段5等的连接。
参见图4,显示了前舱封板1的具体结构,其包含封板本体和封板边框,该封板边框也为法兰边框,封板本体的形状和标准舱段2的形状相同,从而通过该封板本体来隔离过渡舱8和外界环境,封板本体设置有人员可通过的封板密封门14,封板边框的端面上设置有多个螺栓孔17,用于与过渡舱8的标准舱段2的连接,其中,在封板本体上设置有人员出舱前观察用的观察口18,优选的是,该观察口18设置于封板密封门14上。
其中,该设备舱封板7的结构与前舱封板1类似,但没有密封门和观察口,其仅包含封板本体和封板边框,封板本体的形状和标准舱段2的形状相同,从而通过该封板本体来隔离设备舱10和外界环境,封板边框的端面上设置有多个螺栓孔以与设备舱8的标准舱段2的连接。
由此可知,在封板和舱段之间、舱段和舱段之间和舱段和隔断和舱段之间均通过四周螺栓螺母彼此连接,从而组成过渡舱8、生活舱9、设备舱10,整体形成分段舱体结构。
显而易见的是,以上的描述和记载仅仅是举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应用或使用。虽然已经在实施例中描述过并且在附图中描述了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限制由附图示例和在实施例中描述的作为目前认为的最佳模式以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教导的特定例子,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将包括落入前面的说明书和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任何实施例。

Claims (8)

1.一种新型分段式舱体结构,该舱体结构包含过渡舱、生活舱和设备舱;过渡舱位于最前端,设备舱位于最后端,该生活舱设置于过渡舱和设备舱之间,过渡舱通过过渡舱隔断与生活舱连接,生活舱通过设备舱隔断与设备舱连接,其特征在于:
过渡舱包含前舱封板和一个标准舱段,该前舱封板封闭该标准舱段的一端,该标准舱段的另一端连接至该过渡舱隔断;
该生活舱包含至少一个标准舱段、观察舱段和逃生舱段,该至少一个标准舱段、观察舱段和逃生舱段之间相互连接以形成内部连通的生活舱,该生活舱的前端连接该过渡舱隔断,其后端连接该设备舱隔断;
该设备舱包含至少两个标准舱段和设备舱封板,该至少两个标准舱段形成内部连通的设备舱,该设备舱封板封闭该设备舱的后端,该设备舱的前端连接该设备舱隔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标准舱段为中空筒体,其截面为长方形或正方形,包含位于两端的法兰框以及连接该两端法兰框的连接框架,两端的法兰框的端面上设置有多个螺栓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观察舱段为中空筒体,其截面为长方形或正方形,包含位于两端的法兰框以及连接该两端法兰框的连接框架,而该观察舱段上还设置有观察窗口,该观察窗口嵌入连接框架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逃生舱段为中空筒体,其截面为长方形或正方形,包含位于两端的法兰框以及连接该两端法兰框的连接框架,该逃生舱段上还设置有逃生舱窗口。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设备舱隔断包含中部本体和边框,边框位于中部本体周围,该边框为法兰边框,中部本体上设置有人员可通过的密封门,法兰边框的端面上设置有多个螺栓孔。
6.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过渡舱隔断包含中部本体和边框,边框位于中部本体周围,该边框为法兰边框,其中,中部本体上设置有人员可通过的密封门,法兰边框的端面上设置有多个螺栓孔。
7.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前舱封板包含封板本体和封板边框,该封板边框为法兰边框,封板本体设置有人员可通过的封板密封门,封板边框的端面上设置有多个螺栓孔,在封板本体上设置有人员出舱前观察用的观察口。
8.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设备舱封板包含封板本体和封板边框,封板边框的端面上设置有多个螺栓孔。
CN2011205543203U 2011-12-27 2011-12-27 新型分段式舱体结构 Expired - Lifetime CN2024175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5543203U CN202417580U (zh) 2011-12-27 2011-12-27 新型分段式舱体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5543203U CN202417580U (zh) 2011-12-27 2011-12-27 新型分段式舱体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417580U true CN202417580U (zh) 2012-09-05

Family

ID=467423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554320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417580U (zh) 2011-12-27 2011-12-27 新型分段式舱体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41758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18469A (zh) * 2011-12-27 2012-06-27 四川航天系统工程研究所 新型分段式舱体结构
CN105129069A (zh) * 2015-08-04 2015-12-09 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楔形块舱段连接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18469A (zh) * 2011-12-27 2012-06-27 四川航天系统工程研究所 新型分段式舱体结构
CN105129069A (zh) * 2015-08-04 2015-12-09 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楔形块舱段连接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420565Y (zh) 一种矿用救生仓
CN202451208U (zh) 一种移动式隧道施工避难救生舱
CN202417580U (zh) 新型分段式舱体结构
CN105909304A (zh) 一种自行式隧道施工救生系统
CN105909303A (zh) 隧道施工救生系统
CN102251804B (zh) 一种移动钢体避难硐室
CN202417579U (zh) 新型分段舱体防爆结构以及具有该防爆结构的分段舱体
CN102518469A (zh) 新型分段式舱体结构
CN201874610U (zh) 一种矿用掘进工作面防塌方救生通道装置
CN202467900U (zh) 新型分段式舱体密封结构及具有该密封结构的分段舱体
CN213016441U (zh) 一种用于快速提供隧道施工人员避难的救生舱
CN203515654U (zh) 一种模块化的新型矿用救生舱
CN102251803A (zh) 舱列式移动救生舱结构
CN102425668B (zh) 新型分段式舱体密封结构及具有该密封结构的分段舱体
CN104234742A (zh) 一种新型救生舱
CN201100138Y (zh) 井下救生舱
CN202866872U (zh) 一种多重防护避险救生舱
CN202417582U (zh) 一种移动式井下救生舱
CN203008963U (zh) 矿用可移动式安全救生舱舱体
CN201991549U (zh) 硬体坐、卧式救生舱
CN205154244U (zh) 具有抗压性能的救生舱
CN202187797U (zh) 一种矿用移动式救生舱
CN202250208U (zh) 井下安全逃生通道
CN102418552B (zh) 新型分段舱体防爆结构以及具有该防爆结构的分段舱体
CN203374307U (zh) 一种新型救生舱舱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