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387954U - 下水口烘烤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下水口烘烤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387954U CN202387954U CN2011205302029U CN201120530202U CN202387954U CN 202387954 U CN202387954 U CN 202387954U CN 2011205302029 U CN2011205302029 U CN 2011205302029U CN 201120530202 U CN201120530202 U CN 201120530202U CN 202387954 U CN202387954 U CN 20238795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uth
- river
- aspiration channel
- baking
- pi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下水口烘烤装置,其包括:N个吸风管,分别用于与中间包的N个水口相连通;等比并接管系统,与吸风管相连通;和引风机,引风机的吸风口与等比并接管系统相连通,将来自吸风管和等比并接管系统的烟气经排风口排出,等比并接管系统具有N个相互独立的水口端烟气进口与一个风机端烟气出口,N个水口端烟气进口相对于风机端烟气出口成中心对称,风机端烟气出口与吸风口相连通,风机端烟气出口到任一个水口端烟气进口的管路完全相同,N个水口端烟气进口分别用于与N个水口相对应连通,等比并接管系统使得从每一个水口到风机端烟气出口的支线管路完全相同,使得烟气在每一个支线管路内的烟气流量相同,N为2以上的自然数。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冶金连铸技术领域内使用的下水口烘烤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抽吸等比并接可调式的下水口烘烤装置。
背景技术
中间包是炼钢连铸生产过程中常用的大型周转件,在使用前需要将中间包的内衬温度、水口温度均烘烤到1100℃左右才能满足最佳生产工艺要求。对中间包内衬进行烘烤的目的是要保证将浇注料中的水分和水口耐火材料中的水分充分、安全地排出,且保证烘烤过程中涂料不脱落、塞棒不开裂。而且,由于水口在连铸工艺中应用于中间包和结晶器之间,要承受浇钢初期的强烈热震以及浇钢过程中钢水流经水口时产生的震动及剧烈冲刷,如果水口烘烤温度过低容易在浇铸初期发生裂纹,并且在钢水流经水口的瞬间易产生冷钢,导致水口被堵。因此,对水口的烘烤也有比较严格的要求。
以往的烘烤技术手段有两种,一种技术手段是中间包和水口采用两套不同的装置单独进行烘烤,第二种技术手段是采用某种引风装置,将烘烤中间包的高温烟气引入水口,从而达到烘烤中间包水口的目的。
对于第一种技术手段,比如本公司现在采用外置式丙烷炉来烘烤下水口,这种水口烘烤方式存在如下缺点:烘烤后的下水口外部温度高于内部温度,要使水口内部温度达到规定要求,则外部温度容易出现过烧,也易产生裂纹,而且中间包易被烤坏,从而影响使用,此外能源消耗大,且活动式丙烷炉管道接头易产生燃气泄漏,存在安全隐患、质量隐患。
而对于第二种技术手段,虽然整体上讲,因不再需要两套单独的烘烤炉而显得结构简单,而且避免了水口内部温度低于外部温度,易于实现烘烤温度的均匀化,但是通过对以下两个专利技术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仍然存在着各自的问题。
专利号为CN96222731.5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抽吸式中间包 水口烘烤装置,属于冶金连铸技术,本实用新型包括安装在中间包2上的烘烤烧嘴1,安装在中间包水口3下面的炉式密封装置4,通过管道8与炉式密封装置4相连通的插板阀5,通过管道9与插板阀5相连通的冷却器6,与冷却器6通过管道10相连通的引风机7。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简单,烘烤温度均匀。此装置存在的缺点,风量不可调节,串接的管道每流的压力不相等,过多的插板阀操作不便。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0820012005.6的实用新型技术涉及一种连铸中间包水口在线烘烤装置,该装置由炉体、引射排烟管、压缩空气管、流量调节阀组成,在炉体顶部正中间设有一连铸中间包插入的圆形孔,圆形孔周围设有密封装置;炉体下部设有排烟口与引射排烟管相通,在引射排烟管上设有压缩空气管,压缩空气管上设有流量调节阀。在引射排烟管端部设有消音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烘烤速度快、烘烤温度高、温度均匀性好,同时烘烤速度可调。利用已经与中间包衬进行过热交换的高温烟气来烘烤水口,可提高热量的利用率。其中的缺陷为:一般工厂配备的压缩空气的压力小,抽吸效率低,水口不发红,温度不能满足工艺要求,炉体式抽吸装置特别笨重,不利操作,串接式联接尾部的一流水口烘烤达不到要求。
总体来讲,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点:外置式丙烷炉烘烤下水口时火焰不均匀,水口外壁温度高于内壁,烘烤过程中也容易产生裂纹,且在钢水注入时易产生裂纹,外置式水口炉由于是移动的管道,丙烷的管接头处燃气经常泄漏,存在安全隐患,使用丙烷燃气成本消耗高;抽吸式下水口烘烤装置,要么引风效果不好,要么设计太复杂,使用不便、设备维护困难、故障高;而采取的用压缩空气负压引风的小推车式,由于压缩空气压力小,引风效果不好,小推车火炉笨重使用不便效果极差,下水口烘烤温度不能达到要求而放弃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下水口烘烤装置,使得下水口烘烤过程中水口壁周围温度均匀、实现由内及外的加热、能使每流水口同时达到烘烤温度1000℃~1100℃,同时还可根据生产节奏来调节 烘烤速度。
本实用新型装置所设计的下水口抽吸等比并接可调式烘烤装置,也是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刚开始制作的吸风管道每流之间是串接的,每流呈现递减的温差效应,管道尾部烟气小温度低,每流水口温度有差异,也曾将管道并接但并不是等比相接,却发现存在内侧两流烟气量大温度高,两侧烟气量小温度低的现象,虽在每流加装流量调节阀门,因温度高阀门故障多,而且因高温也不便现场调节。最后采取用等比并接的方式,可解决每流下水口温度一致,并且对引风机增加变频调节装置,根据吸风口温度显示及工艺要求来整体调节风量,达到工艺对水口烘烤要求。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口烘烤装置,其包括:与中间包的N个水口一一对应连通(N≥2)的N个吸风管;与所述N个吸风管相连通的等比并接管系统;和引风机,所述引风机的吸风口与所述等比并接管系统相连通,将来自所述N个吸风管和所述等比并接管系统的烟气经所述引风机的排风口排出;所述等比并接管系统具有N个相互独立的水口端烟气进口与一个风机端烟气出口;N个所述水口端烟气进口与所述N个吸风管一一对应连通,所述风机端烟气出口连通到所述引风机的所述吸风口,N个所述水口端烟气进口通过相同距离的N个支线管路一一与所述风机端烟气出口连通,所述N个支线管路中,所述风机端烟气出口到任一个水口端烟气进口的任意两个支线管路在距离所述风机端烟气出口相同距离处的管路几何构造和管路材料完全相同,使得来自所述水口的烟气在每一个支线管路内的烟气流量压力相同。
在上述水口烘烤装置中,优选:N为2m,m为大于或等于1的自然数(m=1,2,3,4……),所述等比并接管系统包括:总管,具有一个总管进口和一个总管出口,所述总管进口相当于所述风机端烟气出口,所述总管出口与所述引风机的吸风口相连通;中间管,具有m个中间进口与一个中间出口,每一个所述中间进口与所述中间出口连通,所述中间出口与所述总管进口相连通,对所述m个中间进口的任意两个中间进口而言,在距离所述中间出口相同距离处的连通管路的管路几何构造和管路材料完全相同;和m个末级管,每一个所述末级管具有一个末级出口和两个所述水口端烟气进口,所 述末级出口位于所述末级管的中央,两个所述水口端烟气进口相对于所述末级出口中心对称,,每一个所述末级管以所述末级出口为中心对称;m个所述末级出口与所述m个中间进口一一对应连通,2m个所述水口端烟气进口用于与所述N个水口一一对应连通,所述总管、中间管、末级管的口径依次递减。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侧面提供一种水口烘烤装置,该水口烘烤装置包括:4个吸风管,分别与中间包的4个水口一一对应连通;等比并接管系统,与所述4个吸风管相连通;和引风机,所述引风机的吸风口与所述等比并接管系统相连通,将来自所述4个吸风管和所述等比并接管系统的烟气经所述引风机的排风口排出;所述等比并接管系统包括:总管,具有一个总管进口和一个总管出口,所述总管出口与所述引风机的吸风口相连通;中间管,具有2个中间进口与一个中间出口,每一个所述中间进口与所述中间出口连通,所述中间出口与所述总管进口相连通,所述中间管相对于所述中间出口成中心对称,所述2个中间进口相对于所述中间出口成中心对称;和2个末级管,每一个所述末级管具有一个末级出口和两个所述水口端烟气进口,每一个所述末级管以所述末级出口为中心成中心对称,两个所述水口端烟气进口相对于所述末级出口中心对称;2个所述末级出口与所述2个中间进口一一对应连通,4个所述水口端烟气进口用于与所述4个水口一一对应连通,所述总管、中间管、末级管的口径依次递减。
在上述水口烘烤装置中,优选:所述吸风管包括用于与所述水口连通的前段可移动式吸风管和与所述水口端烟气进口连通的后段固定式吸风管,所述前段可移动式吸风管为活动式,与所述水口的相连处为喇叭口式,所述前段可移动式吸风管制作成90度弯管,所述后段固定式吸风管套接在所述前段可移动式吸风管上。
在上述水口烘烤装置中,优选:所述前段可移动式吸风管与所述水口相连时,所述相连处为纤维棉或者耐火密封环或石棉毡密封,并用密封式卡扣扎实。
在上述水口烘烤装置中,优选:在所述引风机和所述等比并接管系统之间设置有套管冷却器,所述套管冷却器包括:两端分别与所述吸风口和所述总管出口连通的内管;和将所述内管套在内部中间,与所述内管之间的空间内循环流动有冷却水的外管。
在上述水口烘烤装置中,优选:在所述总管进口处或者所述内管内设置有第一测温机构,根据所述第一测温机构测得的烟气温度调节所述外管内流动的冷却水量。
在上述水口烘烤装置中,优选:在所述吸风管与所述水口的相连处设置有第二测温机构,根据所述第二测温机构测得的水口温度调节所述引风机的风量。
在上述水口烘烤装置中,优选:所述引风机为变频可调式耐热水冷风机。
在上述水口烘烤装置,优选:所述水口与所述前段可移动式吸风管相连时,所述水口深入所述前段可移动式吸风管一定距离后再加以密封。
在上述水口烘烤装置中,优选:m=2;所述中间包的四个水口以等流间距设置在所述中间包的下面。总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水口烘烤装置是一种抽吸等比并接式下水口烘烤装置,其采用简单结构来实现下水口烘烤方式,效果很好。
1)、抽吸等比并接式下水口烘烤装置是将连铸机中间罐本体烘烤的热能二次利用引风至下水口处;
2)、用等比并接法安装方式,能使每流的流量压力相等,不必每流单独调节,减少流量调节阀产生的故障;
3)、分段式的吸风管前段确保高温烟气引风效能高,后段采取水冷套管确保引风管道的使用寿命长,引风机选用耐热式水冷风机确保使用可靠;
4)、引风机电机采取变频可调节式的,根据吸风管出口温度的高低来调节风量而改变水口烘烤温度。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烘烤装置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下水口烘烤过程中水口壁周围温度均匀、实现了水口由内及外的加热、每流水口能同时达到烘烤温度,并且能根据吸风口测出的温度来调节风量大小,由此实现既能满足烘烤的工艺要求也能满足生产节奏的要求;同时通过对中间罐烘烤后的热能二次利用,节能效果明显,也消除了丙烷燃气泄漏的危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水口烘烤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水口烘烤装置的立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
1中间罐; 2下水口; 3吸风管;
31前段可移动式吸风管;32后段固定吸风管;33纤维棉;
34密封式卡扣; 35托座 36简易滑道;
37漏液接收器; 4多级管路系统(等比并接管系统);
41总管; 42中间管; 43末级管;
A1、B1、B2、C1、C2、C3、C4管路连通点;
5第一测温机构; 6套管冷却器; 61内管;
62外管; 621后隔板; 623前隔板;
625第一管道孔; 626进水管; 627第二管道孔;
628排水管; 629回水井; 7引风机;
71轴承座进水管; 72轴承座排水管; 73吸风口;
8变频器; 9排风筒; 10第二测温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2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具体的描述,特别指出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制。
下面结合图1、2以用在一机四流连铸机中间罐下的水口烘烤装置为例说明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水口烘烤装置的一个具体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抽吸等比并接可调式下水口烘烤装置由吸风管3、多级管路系统(等比并接管系统)4、套管冷却器6、引风机7组成。在中间罐1(又叫中间包)的下面以相同的流间距L设置有4个下水口2(有时也称为水口),中间罐1大约是6820mm×1330mm(长×高),流间距(水口间距离)L比如是1500mm,下水口2由耐火材料形成。
吸风管3包括与水口2连接的前段可移动式吸风管31和与后面的多级管路系统4连接的后段固定吸风管32。前段可移动吸风管31与后段固定吸风管32之间套接,而且前段可移动吸风管制作成90度弯管,其中,前段吸风管31与下水口2及后段固定吸风管32之间为插入活动式,便于安装与更换,该前段可移动式吸风管31的上部为喇叭口式上大下小(即上大下小便于下水口2的对位),要求喇叭口同心以便与下水口2对接,其中下水口2插入前段吸风管31的内部一定深度比如160mm后,用纤维棉或石棉33密封后再用密封式卡扣34扎实,确保引风机7抽吸高温烟气时,外界空气不会从下水口2与前段可移动式吸风管31的连接处进入管路系统中,使得下水口2处引风效果好。由此在后述的引风机7工作时,可在下水口2处造成负压,使烘烤中间包1的高温烟气被吸入下水口2中,从而达到由里及外烘烤下水口2的目的。
前段可移动吸风管31的底部有一托座35,托座下用钢管做成一简易滑道36以便于前段可移动式吸风管31的安装。在全部下水口2及托座的下面放置一事故盆(漏液接收器)37。
后段固定吸风管32经过多级管路系统4与后面的套管冷却器6和引风机7连接。多级管路系统4的结构描述如下:本实施例的多级管路系统4包括三级:作为第一级的总管41、作为第二级的中间管42和作为第三级的完全相同(材质和几何构造相同)的两个末级管43。
其中,总管41的一端(总管出口)与套管冷却器6中的内管61相连通,总管41的另一端(总管进口,图1中A1点处)在位于中间管42的中点处的管路连通点A1处与中间管42连通(即中间管42与总管41的管路连通点A1位于中间管42的两端出口的正中间,中间管42相对于管路连通点A1左右对称,中间管42的两端出口可以位于中间管的两个末端,也可以位于距离管路连通点A1相同的左右两处)。
中间管42的两端出口各自连通到一个末级管43,中间管42的两端出口分别在一个末级管43的正中间处即管路连通点B1、管路连通点B2处与一个末级管43连通(B1A1=B2A1),在距离每一个末级管43的正中间处B1(或B2)相同距离的地方左右分别设置有接口(分别称为管路连通点C1、 C2、C3、C4),分别与一个后段固定吸风管32相连通(即末级管43分别相对于管路连通点B1(或者B2)左右对称,管路连通点B1与管路连通点C1、C2之间的距离、管路连通点B2与管路连通点C3、C4之间的距离均彼此相同,也就是说B1C1=B1C2=B2C3=B2C4=A,另外,管路连通点C1、C2可以位于末级管43的两端,也可以位于距离两端相同距离的两处,管路连通点C3、C4也是既可以位于末级管43的两端,也可以位于距离两端相同距离的两处)。
以上管与管之间的连通处都采取了密封处理,以免外部气体进入烟道,影响抽吸效果。
即在构成多级管路系统4的每一级管路中,对于具有一个出口、多个进口的每一级管路的多个支管路,严格控制该级管路中每一个支管路的进口与出口之间的距离以及管路的几何构造,确保同一级的任意两个支管路之间完全相同,即任意两个支管路之间具有如下的特征:不但从各自的进口到相同的出口之间的管路距离完全相同,而且不同的支管路之间在距离同一个出口相同的距离处的管路几何构造、管路材质完全相同,以确保同一级别的支管路对烟气抽吸的能力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设置,形成了并排设置的四条烟道流,即:
下水口2→对应的吸风管3→管路C1B1+B1A1→总管41的A1点;
下水口2→对应的吸风管3→管路C2B1+B1A1→总管41的A1点;
下水口2→对应的吸风管3→管路C3B2+B2A1→总管41的A1点;
下水口2→对应的吸风管3→管路C4B2+B2A1→总管41的A1点,
只要自每一个下水口2起到总管41的进口即A1点处的四条并联设置的上述支线(烟道流)具有完全相同的结构(即不但四条支线长度相同,而且支线上的相同位置处(指距离A1点相同的距离处)的几何构造和构造材料完全相同),就可确保从每一个下水口2到管路连通点A1的每一流烟道的抽吸能力完全相同,由于中间罐1的四个下水口完全相同,四个下水口2又都对应连接完全相同的吸风管3,所以在每一个支线中,要做到管路C1B1+B1A1、管路C2B1+B1A1、管路C3B2+B2A1、管路C4B2+B2A1这四条管路完全相同,即如上所述那样,不但四条管路的管路长度完全相等,而 且每一管路中在距离管路连通点A1相同距离处的烟道的几何构造、材料完全相同(所述几何构造相同是指但不限于距同一点相同距离处的管路内外径尺寸、与管路内其他部分的连接方式、几何设置、构成材料等因素完全相同,以便做到不同烟道流内的烟气流量压力相同),这样由于任意两个下水口2到管路连通点A1之间的支线完全相同,所以在烟气的每一个流路(以下简称为每流)中可以获得相同的引风效果,确保了每流的高温烟气流量压力相等,确保在每一个下水口2处都获得了相同的吸力,得到相同的烘烤能力,使得无需在每流加装调节阀门就能确保两侧的下水口2与中间的下水口2获得相同的吸力,达到相同的烘烤效果,使得每流水口能同时达到烘烤温度,同时使得每一流烟道内的流量压力相同。
即实现了本实用新型发明内容部分所述的抽吸等比并接式下水口烘烤装置。
对于各个管道的尺寸,总管41可以是直径为250mm的管道,中间管42可以是直径为200mm的管道,末级管43可以是直径DN为150mm的管道。
套管冷却器6主要由两个套在一起的内管61和外管62(又叫水冷套管)构成,内管61套在外管62的中间,内管61用于烘烤烟气的进出,外管62用于接收冷却水对内管61内通过的烘烤烟气进行冷却,外管62的上下端均分别用后隔板621、前隔板623封闭。外管62的后隔板621上可以有一个用来排放外管62内的空气的排放管,前隔板623上可以有一个用来排放外管62内的冷却水的排放管。外管62的一侧下部设置有第一管道孔625,用来连接将冷却水导入外管62内的进水管626,外管62的一侧上部设置有另第二管道孔627,用来将外管62内的冷却水经排水管628排放入回水井629。
内管61的上端与引风机7的吸风口73相连通,下端与总管41的一端(总管出口)连通,确保烘烤烟气经过内管61、引风机7的吸风口73到达排风筒9并排出至外部。
套管冷却器6的作用是控制进入引风机7的烟气温度,从下水口2出来的烟气温度较高,可达1100℃,而引风机7(特别是其轴承)的工作温度要求低于80℃,当烟气由总管41进入内管61,再由引风机7排出时,通过外管62内流动的冷却水对内管61内流动的烟气进行冷却降温。通过调节套管 冷却器6中的水量大小确保烟气温度降到引风机7的工作温度之下,再经引风机7的吸风口73和排风筒9将烟气排出(注意排风口不得朝向任何设备或者操作工位)。
为了确保引风机7运行安全,优选在总管41内的管路即总管41内靠近管路连通点A1的地方设置一第一测温机构5,也可以在内管61内的某处设置第二测温机构10,无论是第一测温机构5还是第二测温机构10,其所测得的温度值主要用于计算要进入水冷套管62内的冷却水的温度信号、流量信号,并将之输入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后至电动蝶阀执行机构,以实现控制外管62中的水流量和水温,从而达到降低内管61内流动的烟气的温度、冷却轴承座、叶轮的目的,使得引风机7在正常的温度环境下工作,确保引风机7正常使用。
另外,也可在下水口2与前段可移动式吸风管31的连接处安装第三测温机构(含热电偶、温度变送器、带模拟量输入接口的PLC)由此直接检测中间包水口的温度,并与引风机7联动以调节风机的引风能力,进而控制中间包水口的温度和升温速度。
优选本实用新型的引风机采用耐热式水冷引风机7,确保使用可靠。在引风机7的运转过程中,冷却水可以从引风机7的轴承座进水管71进入,然后从其轴承座排水管72出来,以达到冷却轴承座、叶轮的目的,确保引风机7正常使用。
用于使水冷引风机7运转的电机采用变频可调节式的(由变频器8调节)。
下面简述一下本实用新型的烘烤工作方式:
在烘烤中间包1前,将由钢管做成的滑道调整水平,使吸风管3沿着简易滑道36移动至水口2的正下方,使得前段可移动式吸风管31的中心与下水口2中心对齐,利用简易滑道36连同其上的前段可移动式吸风管31调节对中位置,使得中间罐1的各个下水口2分别插入对应的前段可移动式吸风管31内大约160mm后,用纤维棉33(或者耐火密封环或者石棉毡)密封好水口与前段可移动式吸风管31的接口(二者相联处),再用密封式卡扣34扎实。并且连接好自吸风管3到引风机7的一系列管路。在完成上述工作后, 开始按照烘烤曲线来烘烤中间罐1,在需要烘烤下水口2时,启动引风机7,由此在下水口2处形成负压,将烘烤中间罐1的高温烟气的一小部分引入到中间罐的下水口内,使下水口由内及外快速加热,根据下水口处测得的烟气温度高低来调节引风机7的风量,从而使得下水口2达到规定的烘烤温度,烘烤完毕。
在烘烤中间罐1和下水口2前,引风机7和套管冷却器6要先通冷却水,再启动引风机7,烘烤过程中引出的用于烘烤下水口的烟气经过吸风管3、等比并接管系统4、套管冷却器6和引风机7的排风筒9排出。
根据上述有关论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下水口烘烤装置具有如下特点:
1、本实用新型的抽吸等比并接式水口烘烤装置是将用以烘烤中间罐上部罐体的热能二次利用引风至下水口处,避免了外置式烘烤水口装置存在的外部温度高于内部温度并且烘烤温度均匀性差、钢水注入下水口时易开裂或被堵死等缺陷,还可节约能源减少污染;
2、本方案采用抽吸等比并接式水口烘烤装置,可以确保每流的风量压力相等,不必每流单独调节,减少基于流量调节阀调节每流流量所带来的故障;
3、分段式的风管前段确保热风引风效能高,后段采取水冷管确保引风管道的使用寿命长,引风机选用耐热式水冷风机确保使用可靠;
4、引风机电机采取变频可调节式的,根据引风管出口温度的高低来调节风量大小而改变水口烘烤温度;
5、位于下水口前端的吸风管为活动可插入式便于安装与更换;
6、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抽吸等比并接式水口烘烤装置,可以使每流下水口烘烤温度均匀一致,每流下水口同步温升,使烘烤温度达到1000-1100℃。
Claims (11)
1.一种下水口烘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水口烘烤装置包括:
N个吸风管,分别与中间包的N个水口一一对应连通;
等比并接管系统,与所述N个吸风管相连通;和
引风机,所述引风机的吸风口与所述等比并接管系统相连通,将来自所述N个吸风管和所述等比并接管系统的烟气经所述引风机的排风口排出;
所述等比并接管系统具有N个相互独立的水口端烟气进口与一个风机端烟气出口;
N个所述水口端烟气进口与所述N个吸风管一一对应连通,
所述风机端烟气出口连通到所述引风机的所述吸风口,
N个所述水口端烟气进口通过相同距离的N个支线管路一一与所述风机端烟气出口连通,
所述N个支线管路中,所述风机端烟气出口到任一个水口端烟气进口的任意两个支线管路在距离所述风机端烟气出口相同距离处的管路几何构造和管路材料完全相同,使得来自所述水口的烟气在每一个支线管路内的烟气流量压力相同;
所述N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水口烘烤装置,其特征在于:
N为2m,m为大于或者等于1的自然数,
所述等比并接管系统包括:
总管,具有一个总管进口和一个总管出口,所述总管进口相当于所述风机端烟气出口,所述总管出口与所述引风机的吸风口相连通;
中间管,具有m个中间进口与一个中间出口,每一个所述中间进口通过一连通管路与所述中间出口连通,所述中间出口与所述总管进口相连通,对所述m个中间进口的任意两个中间进口而言,在距离所述中间出口相同距离处的连通管路的管路几何构造和管路材料完全相同;和
m个末级管,每一个所述末级管具有一个末级出口和两个所述水口端烟气进口,两个所述水口端烟气进口相对于所述末级出口中心对称,每一个所 述末级管以所述末级出口为中心成中心对称;
m个所述末级出口与所述m个中间进口一一对应连通,2m个所述水口端烟气进口与所述N个水口一一对应连通,
所述总管、中间管、末级管的口径依次递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水口烘烤装置,其特征在于,
m=2,
所述中间管相对于所述中间出口成中心对称,所述2个中间进口相对于所述中间出口成中心对称。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下水口烘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风管包括用于与所述水口连通的前段可移动式吸风管和与所述水口端烟气进口连通的后段固定式吸风管,所述前段可移动式吸风管与所述水口和所述后段固定吸风管之间为插入活动式,与所述水口的相连处为喇叭口式,所述前段可移动式吸风管制作成90度弯管,所述后段固定式吸风管套接在所述前段可移动式吸风管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下水口烘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段可移动式吸风管与所述水口相连时,所述相连处为纤维棉或者耐火密封环或石棉毡密封,并使用密封式卡扣扎实。
6.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下水口烘烤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引风机和所述等比并接管系统之间设置有套管冷却器,
所述套管冷却器包括:
两端分别与所述吸风口和所述总管出口连通的内管;和
将所述内管套在内部中间,与所述内管之间的空间内循环流动有冷却水的外管。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下水口烘烤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总管进口处或者所述内管内设置有第一测温机构,根据所述第一 测温机构测得的烟气温度调节所述外管内流动的冷却水量。
8.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下水口烘烤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吸风管与所述水口的相连处设置有第二测温机构,根据所述第二测温机构测得的水口温度调节所述引风机的风量。
9.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下水口烘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风机为变频可调式耐热水冷风机。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下水口烘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口与所述前段可移动式吸风管相连时,所述水口插入所述前段可移动式吸风管一定距离后再加以密封。
11.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水口烘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包的4个水口以等流间距设置在所述中间包的下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5302029U CN202387954U (zh) | 2011-12-16 | 2011-12-16 | 下水口烘烤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5302029U CN202387954U (zh) | 2011-12-16 | 2011-12-16 | 下水口烘烤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387954U true CN202387954U (zh) | 2012-08-22 |
Family
ID=466629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205302029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387954U (zh) | 2011-12-16 | 2011-12-16 | 下水口烘烤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387954U (zh) |
-
2011
- 2011-12-16 CN CN2011205302029U patent/CN20238795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536531B (zh) | 高低温烟气混合装置及混合方法 | |
CN108150214B (zh) | 一种隧道施工过程中自动降雾除尘降温系统及方法 | |
CN205517273U (zh) | 高低温烟气混合装置 | |
CN202387954U (zh) | 下水口烘烤装置 | |
CN112029985A (zh) | 一种取向硅钢高温环形炉间接水冷却装置 | |
CN104152160A (zh) | 干熄焦焦粉冷却装置 | |
CN212770879U (zh) | 一种取向硅钢高温环形炉间接水冷却装置 | |
CN202659941U (zh) | 一种热风闸阀 | |
CN208075596U (zh) | 一种用于矿热炉炉气净化系统的冷却器 | |
CN209740208U (zh) | 一种内旁通紊流密相气力输送系统用混灰器 | |
CN209470520U (zh) | 一种管式炉用气封及其通气系统 | |
CN103808136A (zh) | 一种可保证隧道炉温的宽炉腔隧道炉热风循环系统 | |
CN206570434U (zh) | 晶体炉的真空与排气管路结构 | |
CN209702790U (zh) | 一种带温度报警并自动处置装置的高炉送风装置直吹管 | |
CN209576696U (zh) | 一种新型式冷却反应釜 | |
CN207715178U (zh) | 一种隧道施工过程中自动降雾除尘降温系统 | |
CN202671215U (zh) | 一种多晶硅还原炉 | |
CN206958585U (zh) | 一种高炉鼓风机润滑油加热装置 | |
CN215766550U (zh) | 一种均热炉炉压控制装置 | |
CN204910849U (zh) | 尾气焦油分离回收装置 | |
CN207180778U (zh) | 火电厂一次风道中文丘里风量测量管的在线吹扫系统 | |
CN207180370U (zh) | 一种复合多元自冷式熔炼喷枪 | |
CN204693366U (zh) | 一种防治dg2060/17.6-ⅱ1型锅炉顶棚管爆漏的系统 | |
CN219252550U (zh) | 催化裂化装置再生空气平均分布器 | |
CN201768908U (zh) | 一种中间包内装浸入式水口预热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415 Address after: 435001 Huangshi Road, Hubei, Huangshi, No. 316 Patentee after: Daye Special Steel Co., Ltd Address before: 435001 Huangshi Road, Hubei, Huangshi, No. 316 Patentee before: DAYE SPECIAL STEEL Co.,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822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