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381645U - 一种增强型全工况扭转减振器的汽车液力变矩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增强型全工况扭转减振器的汽车液力变矩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381645U
CN202381645U CN2011204747241U CN201120474724U CN202381645U CN 202381645 U CN202381645 U CN 202381645U CN 2011204747241 U CN2011204747241 U CN 2011204747241U CN 201120474724 U CN201120474724 U CN 201120474724U CN 202381645 U CN202381645 U CN 2023816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c
rivet
transition disc
inner ring
outer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47472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启光
殷学仙
金旭东
吕浩
张振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GYU PRECISION INDUSTRY CHONGQING LLC
Original Assignee
HONGYU PRECISION INDUSTRY CHONGQING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GYU PRECISION INDUSTRY CHONGQING LLC filed Critical HONGYU PRECISION INDUSTRY CHONGQING LLC
Priority to CN20112047472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3816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3816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38164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5/00Combinations of flui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couplings or clutches
    • F16H45/02Combinations of flui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couplings or clutches with mechanical clutches for bridging a fluid gearing of the hydrokinetic ty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Abstract

一种增强型全工况扭转减振器的汽车液力变矩器,涉及汽车自动变速器的液力变矩器结构。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盖总成、锁止减振器、涡轮总成、导轮总成和泵轮总成五部分。其中,锁止减振器主要包括锁止离合器、连接盘、对偶钢盘、主动盘、左过渡盘、右过渡盘、从动盘、减振弹簧和铆钉等。本实用新型能在全工况下有效减振,并具有减振效果好;噪音小,乘坐舒适性好;减少变速箱磨损,提高使用寿命;能提高整车的燃油经济性,有利于节能减排。本实用新型可广泛用作汽车自动变速器的液力变矩器,特别适用于配备有低速大扭矩发动机如涡轮增压、机械增压、燃油直喷的汽油机或柴油机的车型中。

Description

一种增强型全工况扭转减振器的汽车液力变矩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自动变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汽车自动变速器的液力变矩器结构。
背景技术
液力变矩器是液力机械式自动变速器和无级变速器的关键部件之一,它的性能对整车性能起着重要影响。液力机械式自动变速器和无级变速器在当今各种类型的自动变速器中技术最成熟,在汽车动力传动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汽车动力传动系统是一个多自由度的扭转振动系统,该系统在发动机等的激励作用下,产生扭转振动。当激励频率与系统固有频率重合时,将会出现严重的共振现象。共振载荷会造成剧烈振动和噪声,降低汽车的乘坐舒适性和使用寿命。随着国家对节能减排的要求更严格,以及人们对驾驶舒适性和动力性的要求,当前发动机的技术趋势是在更小的体积内实现更大的功率和扭矩输出,这导致了在汽车发动机上大量应用涡轮增压技术和燃油缸内直喷技术,这会使得整车的传动系统出现更剧烈的扭转振动,甚至引起传动系统的噪声和损坏,因此急需减振性能更好的液力变矩器来改善自动变速器和无级变速器汽车的传动系统振动。
现有汽车液力机械式自动变速器和无级变速器的液力变矩器,主要包括盖总成,离合减振器总成,涡轮总成,导轮总成和泵轮总成五部分,在盖总成和离合减振器总成之间以及导轮总成两侧为推力部件。其中离合减振器总成主要包括闭锁离合器、主动盘、减振弹簧、从动盘等。该液力变矩器的主要缺点如下:
(1)该减振器只能在闭锁离合器闭锁工况才起到减振作用。此时,发动机飞轮与变矩器盖直接将动力通过闭锁离合器传递给主动盘,二者之间通过铆钉刚性连接,主动盘通过减振弹簧再将动力传递给从动盘,从动盘与涡轮总成和变速箱输入轴套之间为刚性连接。当闭锁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时也就是液力传动工况下,发动机扭矩通过飞轮(与变矩器盖固定)传递到液力变矩器的泵轮,泵轮带动泵轮和涡轮之间的传动油,在液力传动的作用下,涡轮直接将动力输出给变速箱的输入轴。该工况下仅存在液力减振无机械减振,从而降低汽车的乘坐舒适性和自动变速箱的使用寿命;
(2)该减振器不能使发动机-变速器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避开发动机常用转速范围,减振效果差;
(3)该减振器受结构空间限制,不能充分满足扭振减振器弹性元件和阻尼件的布置要求,减振器弹性元件的尺寸小、刚度大,振动较大;
(4)当匹配低速大扭矩发动机时,由于减振能力有限,导致整车的燃油经济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汽车液力机械式自动变速器和无级变速器的液力变矩器的不足,提供一种增强型全工况扭转减振器的汽车液力变矩器。具有能有效降低传动系的振动、减少变速箱磨损、方便弹性元件布置、传扭能力强、扭转角更大、燃油经济性好等特点。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增强型全工况扭转减振器的汽车液力变矩器,主要包括盖总成,锁止减振器,涡轮总成,导轮总成和泵轮总成五部分,在盖总成和锁止减振器之间以及导轮总成两侧为推力部件。其特征是:所述的锁止减振器主要包括对偶钢盘、锁止离合器、主动盘、从动盘、连接盘、左过渡盘、右过渡盘、减振弹簧和铆钉等。
所述的从动盘的形状为厚度为3~5mm、外径为170~185mm的圆盘形。在所述的从动盘的圆周边缘处均匀设置5~7个内凹圆弧状退让缺口,每个退让缺口的径向内凹深度L2为3~4.5mm,每个退让缺口的宽度L1为106~116mm,以便于所述的从动盘能相对于所述的主动盘有限角度的转动。在所述的从动盘的圆周上并位于所述退让缺口的内侧均匀设置有5~7个内圈弹簧活动窗口,每个内圈弹簧活动窗口的径向宽度L3为21~26.5mm、两侧边的夹角α2为28°~38°,所述每个内圈弹簧活动窗口的上底面圆弧半径R1为80~85mm、下底面圆弧半径R2为58.5~64mm,且上、下底面圆弧与所述从动盘同心,所述的内圈弹簧活动窗口用于安装内圈一级减振弹簧。在所述的从动盘的圆周上并位于所述内圈弹簧活动窗口的内侧均匀设置有5~7个内圈铆钉活动窗口,便于内圈铆钉能在该窗口中活动,每个内圈铆钉活动窗口的径向宽度L4为11~13mm,所述每个内圈铆钉活动窗口的上底面圆弧半径R3为49~52.5mm、下底面圆弧半径R4为38~41.5mm且上、下底面圆弧与所述的从动盘同心,所述每个内圈铆钉活动窗口的两侧分别为半径为5.5~6.5mm的外凸圆弧且与上、下底面圆弧平滑连接,窗口周向长度对应的圆心角α3为32°~44°。在所述从动盘的圆心处设置一个孔径与变速箱输入轴套的外径相匹配的圆形通孔,在所述圆形通孔的外侧的所述从动盘上均匀设置有8~14个轴套铆钉通孔,每个轴套铆钉通孔的直径为4~6mm并位于从动盘上直径φ5为60~64mm处。所述的从动盘通过变速箱输入轴套和轴套铆钉与变速箱输入轴刚性联接,用以给变速箱输入力矩。
所述的左过渡盘的形状为厚度为1.5~3mm、外径为220~260mm的圆盘形。在所述的左过渡盘的圆周边缘处均匀设置有5~7个与所述左过度盘同心的圆弧形凹槽,用以安装外圈减振弹簧。每个圆弧形凹槽的两侧面的夹角α4为41°~57°,每个圆弧形凹槽的外侧边即为所述左过渡盘的外圆周边缘,每个圆弧形凹槽的内侧所在圆弧半径为90~106mm且外侧边比内侧边高2~4mm(冲压成型),每个圆弧形凹槽的槽底的圆弧半径为3.5~4.5mm,深度与所述外圈减振弹簧的外径相匹配。所述的外圈减振弹簧分别装设在所述左过渡盘圆周边缘的5~7个圆弧形凹槽中,用以实现所述左过渡盘和所述主动盘弹性连接。在所述的左过渡盘上并位于所述圆弧形凹槽的内侧均匀设置有5~7个外圈铆钉活动窗口,每个外圈铆钉活动窗口的径向宽度L5为13~15mm、上底面圆弧半径R6为95~102.5mm、下底面圆弧半径R7为82~87.5mm且上、下底面圆弧均与所述的左过渡盘同心,每个外圈铆钉活动窗口的两侧边为半径为6.5~7.5mm的外凸圆弧且与上、下底面圆弧平滑连接,所述每个外圈铆钉活动窗口的周向长度对应的圆心角α5为22°~31°,以便外圈铆钉能在该窗口中自由活动。在所述左过渡盘的圆周上并位于所述外圈铆钉活动窗口的内侧均匀设置有5~7个内圈弹簧活动窗口,用以安装内圈一级减振弹簧。每个内圈弹簧活动窗口的径向宽度L3为21~26.5mm、两侧边的夹角α2为28°~38°、上底面圆弧半径R1为80~85mm、下底面圆弧半径R2为58.5~64mm,在每个内圈弹簧活动窗口的下底面上设置有长度L6为15~20mm、高度L7为3~5mm的翻边,所述的内圈一级减振弹簧分别装设在所述左过渡盘圆周上的5~7个内圈弹簧活动窗口内,并分别被每个内圈弹簧活动窗口下底面的翻边挡住不脱落,以便发挥减振作用。在所述左过渡盘的圆周上并位于所述内圈弹簧活动窗口的外端处,设置有与所述左过渡盘同圆心的内凹圆弧形的皱褶,所述皱褶的外径为166~176mm、内径为152~156mm、内凹槽的圆弧半径为3~5mm,用以增强所述左过渡盘的刚度。在所述左过渡盘的圆心处,设置一与变速箱输入轴套外径相匹配的通孔,所述的左过渡盘通过轴心通孔与变速箱输入轴套活动连接。在所述左过渡盘的圆周上并位于所述圆形通孔的外侧且与所述从动盘上的内圈弹簧活动窗口对应处,均匀设置5~7个内圈铆钉通孔,通孔直径为8~10mm。所述的左过渡盘通过5~7个内圈铆钉通孔和5~7个内圈铆钉与所述的右过渡盘刚性铆接成一体。
所述的右过渡盘的形状为厚度为1.5~3mm、外径为220~250mm的圆盘形。在所述的右过渡盘的圆周上均匀设置有5~7个与所述右过度盘同心的内凹圆弧缺口,并且所述右过渡盘圆周边缘处的5~7个内凹圆弧缺口与所述左过渡盘圆周边缘处的5~7个圆弧形凹槽相对,每个内凹圆弧缺口的两侧面夹角α4均与每个圆弧形凹槽两侧面夹角α4相同,每个内凹圆弧缺口的径向宽度L8为13~17mm,均用于装设外圈减振弹簧。在所述的右过渡盘的圆周上并对应所述左过渡盘的圆周处分别均匀设置有5~7个外圈铆钉活动窗口,每个所述右过渡盘的外圈铆钉活动窗口的形状和尺寸均与每个所述左过渡盘的外圈铆钉活动窗口的形状和尺寸相同。5~7个内圈弹簧活动窗口,每个所述右过渡盘的内圈弹簧活动窗口的形状和尺寸均与每个所述左过渡盘的内圈弹簧活动窗口的形状和尺寸相同,均用于装设所述的内圈一级减振弹簧。5~7个内圈铆钉通孔,每个所述的右过渡盘的内圈铆钉通孔的孔径均与每个所述左过渡盘的内圈铆钉通孔的孔径相同,都是用于装设所述的内圈铆钉;一条皱褶,所述右过渡盘的皱褶的形状和尺寸均与所述左过渡盘的皱褶相同,都是用于增强刚度的;一个圆心通孔,所述右过渡盘的圆心通孔的孔径与变速箱输入轴套外径匹配,所述的右过渡盘通过圆心通孔与变速箱输入轴套活动连接。所述左、右过渡盘的皱褶凸起和内圈弹簧活动窗口的翻边向外置,将所述的内圈一级减振弹簧夹持不脱落。所述的左过渡盘、涡轮总成和所述的右过渡盘通过内圈铆钉刚性连接,由于内圈铆钉的形状为中间粗两端细,从而在所述的左过渡盘和所述的右过渡盘之间就形成了一个空间,所述的从动盘安装在此空间内,所述的内圈铆钉和所述的内圈铆钉活动窗口限制了所述的从动盘与所述的左过渡盘和右过渡盘的相对转动角度。
所述的连接盘的形状为厚度为1.5~3mm、内孔直径为140~165mm、外径为200~235mm的圆盘形,外边缘处圆筒直径与所述的连接盘一致,圆筒长度与连接盘在锁止减振器上的布置匹配,用于安装对偶钢盘。所述连接盘上均匀设置有5~7个外圈铆钉通孔,外圈铆钉通孔所在位置与所述左、右过渡盘上的外圈铆钉活动窗口相对应,每个外圈铆钉通孔直径为7~9mm。
所述的对偶钢盘的形状为外径为194~229mm,内径为150~180mm,厚度为2~4mm的圆环形,所述的对偶钢盘与所述的连接盘焊接成一体,在对偶钢盘上与锁止离合器接触的一侧粘接有铜基湿式摩擦材料,当对偶钢盘与所述锁止离合器结合时,将盖总成上的转矩通过锁止离合器传递给锁止减振器。
所述的锁止离合器的形状为中心带活塞孔的圆盘形,活塞孔的尺寸及结构与盖总成结构和所述液力变矩器内部部件设置相匹配,在内部液压力的作用下,锁止离合器能沿盖总成轴向滑动而不能沿圆周方向转动,实现与对偶钢盘的接合和分离,以传递和断开锁止离合器传递给对偶钢盘的转矩。
所述的主动盘的形状为厚度为3~5mm、外径为220~250mm、内径为166~186mm的圆环形。在所述主动盘的外圆周边缘处均匀设置有5~7个与所述主动盘同圆心的内凹圆弧缺口,所述的主动盘的外圆周边缘的5~7个内凹圆弧缺口与所述左过渡盘的圆周边缘的5~7个圆弧形凹槽和所述右过渡盘的圆周边缘5~7个内凹圆弧缺口相对应,每个所述主动盘外圆边缘的内凹圆弧缺口的形状和尺寸均与所述右过渡盘圆周边缘的内凹圆弧缺口相同,均用于装设所述的外圈减振弹簧。在所述主动盘的内圆周上并对应于所述主动盘外圆周边缘的内凹圆弧缺口的径向中心处均匀设置5~7个凸台,每个凸台的径向高度L9为3~4.5mm、顶端面的宽度L10为12~14mm、两侧面的夹角α6为85°~90°,用以限制所述圆环形主动盘与所述圆盘形从动盘的相对转动角度。在所述主动盘的圆环上并位于所述凸台处均匀设置5~7个孔径为7~9mm的外圈铆钉通孔,所述主动盘的圆环上的5~7个外圈铆钉通孔与所述左、右过渡盘上的外圈铆钉活动窗口相对应。所述的主动盘通过5~7个外圈铆钉通孔和5~7个外圈铆钉与所述的连接盘固接,所述的圆环形主动盘位于所述圆盘形从动盘的外侧并且所述的从动盘能在所述主动盘内有限角度的相对转动。
所述的铆钉包括外圈铆钉、内圈铆钉和轴套铆钉。所述的外圈铆钉有5~7个,其形状为中间粗两端细的同心圆柱形结构,中部圆柱面直径为9~11mm,长度为2.5~3.5mm,两端圆柱面直径为7~9mm,长度均为3~5mm。所述的内圈铆钉有5~7个,其形状为中间粗两端细的同心圆柱形结构,中部圆柱面直径为11~13mm,长度为3.5~5.5mm,两端圆柱面直径为8~10mm,长度均为3~5mm。所述的轴套铆钉有8~14个,其形状为普通的圆柱形结构,直径为4~6mm,长度为7~11mm,用以将所述的变速箱输入轴套和所述的从动盘铆接成一体。所述的连接盘和所述的主动盘用所述的外圈铆钉刚性的连结成一体,由于外圈铆钉为中间粗两端细的同心圆柱形结构,从而在所述的连接盘和所述的主动盘之间就形成了一个空腔,右过渡盘装设在该空腔中并且能相对转动。
所述的减振弹簧包括外圈减振弹簧和内圈一级减振弹簧及内圈二级减振弹簧。所述的外圈减振弹簧为圆柱螺旋弹簧,有5~7个,每根外圈减振弹簧的外径为6.5~8.5mm,内径为3.5~5.5mm,长度为91~128mm的圆柱螺旋弹簧,其刚度与自动变速箱要求匹配。所述的外圈减振弹簧安装在所述的主动盘内凹圆弧缺口、左过渡盘的圆弧凹槽、右过渡盘内凹圆弧缺口所共同形成的空腔中,实现了所述的主动盘与左过渡盘和右过渡盘的弹性联接。所述的内圈一级减振弹簧为圆柱螺旋弹簧,有5~7个,每根内圈一级减振弹簧的外径为18~24mm,内径为12~18mm,长度为39~55mm的圆柱螺旋弹簧,其刚度与自动变速箱要求匹配。所述的内圈二级减振弹簧为圆柱螺旋弹簧,有5~7个,每根内圈一级减振弹簧的外径为13~17mm,内径为9~13mm,长度为28~38mm的圆柱螺旋弹簧,其刚度与自动变速箱要求匹配。所述的内圈二级减振弹簧安装在所述的内圈一级减振弹簧的里面。所述的内圈一级减振弹簧安装在所述的从动盘的内圈弹簧活动窗口、左过渡盘的内圈弹簧活动窗口、右过渡盘的内圈弹簧活动窗口所共同形成的空腔中,实现了所述的从动盘与左过渡盘和右过渡盘的弹性联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当锁止离合器分离时,发动机的转矩通过泵轮带动液流,将力矩传递给涡轮,涡轮上的扭矩必须通过内圈一级减振弹簧、内圈二级减振弹簧之后传递给从动盘,然后输入变速箱。当锁止离合器闭锁时,发动机的转矩通过锁止离合器传递给主动盘,再通过外圈减振弹簧将力矩传递给左过渡盘和右过渡盘,然后通过内圈一级减振弹簧、内圈二级减振弹簧传递给从动盘,最后将扭矩传递给变速箱。因此在锁止离合器闭锁与分离两种工况下都能起到减振作用,而且闭锁工况下的减振效果由于存在内外两圈减振弹簧而增大了扭转角,弹簧刚度可以进一步减小,优化了减振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主要有如下效果:
1、能在全工况下有效减振且减振效果更好。首先,在汽车起步阶段,除了液力传动本身的阻尼作用之外,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在锁止离合器分离的状态下也起到减振作用,所以能更好地改善匹配低速大扭矩发动机的整车的低速驾驶舒适性;其次,对于整个动力传动系统而言,由于内外两圈弹簧的作用,大大提高了扭转角范围,进而大大降低了弹簧刚度,也使得该弹簧-等效转动惯量系统的固有频率能降低至发动机怠速转速频率以下,能有效避开发动机在怠速乃至整个行驶速度范围内引起的共振,减振效果好;
2、减少变速箱磨损。本实用新型中涡轮的转动惯量与主动侧为一体,减小了变速器输入轴上的集中转动惯量,能节省闭锁接合时间,减少锁止离合器滑磨功率损失,减小能耗。同时由于转动惯量小,在同样的转速差条件和闭锁接合时间下,有利于在更低扭矩条件下进入闭锁。有利于减小闭锁过程和换挡过程中的冲击与磨损耗能从而提高使用寿命;
3、方便弹性元件布置,传扭能力强,扭转角更大。可以根据发动机的常用转速选择不同刚度的弹簧,安装弹性元件的空间有内外两圈,弹性元件尺寸大、刚度小、噪声小,乘坐舒适性更好;
4、提高整车燃油经济性。由于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更早的锁止,使得发动机工作在较低的转速范围,同时配合较高的变速器挡位,实现较高的车速。这可以显著提高燃油经济性,据测算能节油8%,从而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废气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
本实用新型可以广泛用作汽车自动变速器的液力变矩器,特别适用于配备有低速大扭矩发动机如涡轮增压、机械增压、燃油直喷的汽油机或者柴油机等车型中。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液力变矩器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3为实施例1的从动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的左过渡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A-A剖视图;
图6为实施例1的右过渡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B-B剖视图;
图8为实施例1的主动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盖总成, 2-1闭锁离合器,2-2主动盘,2-3减振弹簧,2-4从动盘,3涡轮总成,4泵轮总成,5导轮总成,6泵轮止推轴承,7导轮止推轴承,8止推轴承,9锁止离合器, 10-1变速箱输入轴套,10-2轴套铆钉,10-3内圈铆钉,10-4左过渡盘,10-5右过渡盘,10-6从动盘,10-7内圈一级减振弹簧,10-8内圈二级减振弹簧,10-9外圈铆钉,10-10主动盘,10-11外圈减振弹簧,10-12连接盘,10-13对偶钢盘。11内圈弹簧活动窗口,12内圈铆钉活动窗口,13外圈铆钉活动窗口,14内凹圆弧缺口,15圆弧形凹槽,16凸台,17翻边,18褶皱。R1内圈弹簧活动窗口上底面圆弧半径,R2内圈弹簧活动窗口下底面圆弧半径,R3内圈铆钉活动窗口上底面圆弧半径,R4内圈铆钉活动窗口下底面圆弧半径,φ5轴套铆钉所在圆直径,R6外圈铆钉活动窗口上底面圆弧半径,R7外圈铆钉活动窗口下底面圆弧半径。L1退让缺口宽度,L2退让缺口径向深度,L3内圈弹簧活动窗口径向宽度,L4内圈铆钉活动窗口径向宽度,L5内圈铆钉活动窗口径向宽度,L6翻边的宽度,L7翻边的高度,L8圆弧形缺口的径向深度,L9凸台的径向高度,L10凸台的宽度。α1退让缺口两侧面的夹角,α2内圈弹簧活动窗口两侧面的夹角,α3内圈铆钉活动窗口周向宽度对应圆心角,α4圆弧形凹槽两侧面的夹角以及内凹圆弧缺口两侧面的夹角,α5外圈铆钉活动窗口周向宽度对应圆心角,α6凸台两侧面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8所示,一种增强型全工况扭转减振器的汽车液力变矩器,主要包括盖总成1,锁止减振器总成10、涡轮总成3、导轮总成5和泵轮总成4,其特征是:所述的锁止减振器总成10主要包括对偶钢盘10-13、锁止离合器9、主动盘10-10、从动盘10-6、左过渡盘10-4、右过渡盘10-5、连接盘10-12、减振弹簧和铆钉等。
所述的从动盘10-6的形状为厚度为3mm、外径为185mm的圆盘形。在所述的从动盘10-6的圆周边缘处均匀设置6个内凹圆弧状退让缺口,每个退让缺口的径向内凹深度L2为4.5mm,退让缺口的宽度L1为116mm,以便所述的从动盘10-6能相对于所述的主动盘10-10有限角度的转动。在所述的从动盘10-6的圆周上并位于所述退让缺口的内侧均匀设置有6个内圈弹簧活动窗口11,每个内圈弹簧活动窗口11的径向宽度L3为26.5mm、两侧边的夹角α2为30°、上底面圆弧半径R1为85mm、下底面圆弧半径R2为58.5mm,且上、下底面圆弧与所述从动盘10-6同心,所述的内圈弹簧活动窗口11用于安装内圈一级减振弹簧10-7。在所述的从动盘10-6的圆周上并位于所述内圈弹簧活动窗口11的内侧均匀设置有6个内圈铆钉活动窗口12,便于内圈铆钉10-3能在该窗口中活动,每个内圈铆钉活动窗口12的径向宽度L4为13mm、上底面圆弧半径R3为52.5mm、下底面圆弧半径R4为39.5mm,且上、下底面圆弧与所述的从动盘10-6同心,所述内圈铆钉活动窗口12的两侧分别为半径为6.5mm的外凸圆弧且与上、下底面圆弧平滑连接,窗口周向长度对应的圆心角α3为38°。在所述从动盘10-6的圆心处设置一个孔径与变速箱输入轴套10-1的外径相匹配的圆形通孔,在所述圆形通孔的外侧的所述从动盘上10-6均匀设置有14个轴套铆钉通孔,通孔直径为6mm并位于从动盘10-6上直径φ5为64mm处。所述的从动盘10-6通过变速箱输入轴套10-1和轴套铆钉10-2与变速箱输入轴刚性联接,用以给变速箱输入力矩。
所述的左过渡盘10-4的形状为厚度为1.5mm、外径为260mm的圆盘形。在所述的左过渡盘10-4的圆周边缘处均匀设置有6个与所述左过度盘10-4同心的圆弧形凹槽15,用以安装外圈减振弹簧10-11。每个圆弧形凹槽15两侧面的夹角α4为49°,每个圆弧形凹槽15的外侧边即为所述左过渡盘10-4的外圆周边缘,内侧所在圆弧半径为106mm且外侧边比内侧边高4mm(冲压成型),每个圆弧形凹槽15的槽底圆弧半径为4.5mm,深度与所述外圈减振弹簧10-11的外径相匹配。所述的外圈减振弹簧10-11分别装设在所述左过渡盘10-4圆周边缘的6个圆弧形凹槽15中,用以实现所述左过渡盘10-4和所述主动盘10-10弹性连接。在所述的左过渡盘10-4上并位于所述圆弧形凹槽15的内侧均匀设置有6个外圈铆钉活动窗口13,每个外圈铆钉活动窗口13的径向宽度L5为15mm、上底面圆弧半径R6 102.5mm、下底面圆弧半径R7为87.5mm且上、下底面圆弧与所述的左过渡盘10-4同心,每个外圈铆钉活动窗口13的两侧边为半径为7.5mm的圆弧且与上、下底面圆弧平滑连接,窗口周向长度对应的圆心角α5为26°,以便外圈铆钉10-9能在该窗口中自由活动。在所述左过渡盘10-4的圆周上并位于所述外圈铆钉活动窗口13的内侧均匀设置有6个内圈弹簧活动窗口11,用以安装内圈一级减振弹簧10-7。每个内圈弹簧活动窗口11的径向宽度L3为26.5mm、两侧边的夹角α2为30°、上底面圆弧半径R1为85mm、下底面圆弧半径R2为58.5mm,在每个内圈弹簧活动窗口11的下底面上设置有长度L6为20mm、高度L7为5mm的翻边17,所述的内圈一级减振弹簧10-7分别装设在所述左过渡盘10-4圆周上的6个内圈弹簧活动窗口11内,并分别被每个内圈弹簧活动窗口11下底面的翻边17挡住不脱落,以便发挥减振作用。在所述左过渡盘10-4的圆周上并位于所述内圈弹簧活动窗口11的外端处,设置有与所述左过渡盘10-4同圆心的内凹圆弧形皱褶18,所述皱褶18外径为176mm,内径为156mm,内凹槽的圆弧半径为5mm,用以增强所述左过渡盘10-4的刚度。在所述左过渡盘10-4的圆心处,设置一个与变速箱输入轴套10-1外径相匹配的通孔,所述的左过渡盘10-4通过轴心通孔与变速箱输入轴套10-1活动连接。在所述左过渡盘10-4的圆周上并位于所述圆形通孔的外侧且与所述从动盘上的内圈弹簧活动窗口对应处,均匀设置6个内圈铆钉通孔,通孔直径为10mm。所述的左过渡盘10-4通过6个内圈铆钉通孔和6个内圈铆钉10-3与所述的右过渡盘10-5刚性的铆接成一体。
所述的右过渡盘10-5的形状为厚度为1.5mm、外径为250mm的圆盘形。在所述的右过渡盘10-5的圆周上均匀设置有6个与所述右过度盘10-5同心的内凹圆弧缺口14,所述右过渡盘10-5圆周边缘处的6个内凹圆弧缺口14与所述左过渡盘10-5圆周边缘处的6个圆弧形凹槽15相对,每个内凹圆弧缺口14的两侧面夹角均与每个圆弧形凹槽两侧面夹角相同,每个内凹圆弧缺口14的径向宽度L8为17mm,都是用于装设外圈减振弹簧10-11。在所述的右过渡盘10-5的圆周上并对应所述左过渡盘10-4的圆周处分别均匀设置有6个外圈铆钉活动窗口13,每个所述外圈铆钉活动窗口13的形状和尺寸均与每个所述左过渡盘10-4的外圈铆钉活动窗口13的形状和尺寸相同。6个内圈弹簧活动窗口11,每个所述右过渡盘10-5的内圈弹簧活动窗口11的形状和尺寸均与每个所述左过渡盘10-4的内圈弹簧活动窗口11的形状和尺寸相同,都是用于装设所述的内圈一级减振弹簧10-7。6个内圈铆钉通孔,每个所述的右过渡盘10-5的内圈铆钉通孔的孔径均与每个所述左过渡盘10-4的内圈铆钉通孔的孔径相同,都是用于装设所述的内圈铆钉10-3;一条皱褶18,所述右过渡盘10-5的皱褶18的形状和尺寸均与所述左过渡盘10-4的皱褶18相同,都是用于增强刚度的;一个圆心通孔,所述右过渡盘10-5的圆心通孔的孔径与变速箱输入轴套10-1外径匹配,以便与变速箱输入轴套对接且能够相对转动。所述左、右过渡盘的皱褶18凸起和内圈弹簧活动窗口的翻边17向外置,将所述的内圈一级减振弹簧10-7夹持不脱落。所述的左过渡盘10-4、涡轮总成3和所述的右过渡盘10-5通过内圈铆钉10-3刚性连接,由于内圈铆钉10-3的形状为中间粗两端细,那么所述的左过渡盘10-4和所述的右过渡盘10-5之间就形成了一个空间,所述的从动盘10-6安装在此空间内,所述的内圈铆钉10-3和所述的内圈铆钉活动窗口12限制了所述的从动盘10-6与所述的左过渡盘10-4和右过渡盘10-5的相对转动角度。
所述的连接盘10-12的形状为厚度为3mm、外径为235mm、内孔直径为165mm的圆盘形,外边缘处圆筒直径与所述的连接盘一致,圆筒长度与连接盘在锁止减振器上的布置匹配。所述连接盘10-12上均匀设置有6个外圈铆钉通孔,外圈铆钉通孔所在位置与所述左、右过渡盘上的外圈铆钉活动窗口相对应,外圈铆钉通孔直径为9mm。
所述的对偶钢盘10-13的形状为外径为229mm,内径为180mm,厚度为3mm的圆环形,所述的对偶钢盘10-13与所述的连接盘10-12焊接成一体,在对偶钢盘10-13上与锁止离合器9接触的一侧粘接有摩擦材料,当对偶钢盘10-13与所述锁止离合器9结合时,将盖总成1上的转矩通过锁止离合器9传递给锁止减振器10。
所述的锁止离合器9的形状为中心带活塞孔的圆盘形,活塞孔的尺寸及结构与盖总成1结构和所述液力变矩器内部部件设置相匹配,在内部液压力的作用下,锁止离合器9能沿盖总成1轴向滑动而不能沿圆周方向转动,实现与对偶钢盘10-13的接合和分离,以传递和断开锁止离合器9传递给对偶钢盘10-13的转矩。
所述的主动盘10-10的形状为厚度为3mm、外径为250mm、内径为186mm的圆环形。在所述主动盘10-10的外圆周边缘处均匀设置有6个与所述主动盘10-10同圆心的内凹圆弧缺口14,所述的主动盘10-10的外圆周边缘的6个内凹圆弧缺口14与所述左过渡盘10-4的圆周边缘的6个圆弧形凹槽15和所述右过渡盘10-5的圆周边缘6个内凹圆弧缺口14相对应,每个所述主动盘10-10外圆边缘的内凹圆弧缺口14的形状和尺寸均与所述右过渡盘10-5圆周边缘的内凹圆弧缺口14相同,都是用于装设所述的外圈减振弹簧10-11。在所述主动盘10-10的内圆周上并对应于所述主动盘10-10外圆周边缘的内凹圆弧缺口14的径向中心处均匀设置6个凸台16,每个凸台16的径向高度L9为4.5mm,顶端面的宽度L10为14mm,两侧面的夹角α6为90°,用以限制所述圆环形主动盘10-10与所述圆盘形从动盘10-6的相对转动角度。在所述主动盘10-10的圆环上并位于所述凸台16处均匀设置6个孔径为8mm的外圈铆钉通孔,所述主动盘10-10的圆环上的6个外圈铆钉通孔与所述左、右过渡盘上的外圈铆钉活动窗口13相对应。所述的主动盘10-10通过6个外圈铆钉通孔和6个外圈铆钉10-9与所述的连接盘10-12固接,所述的圆环形主动盘10-10位于所述圆盘形从动盘10-6的外侧并且所述的从动盘10-6能在所述主动盘10-10内有限角度的相对转动。
所述的铆钉包括外圈铆钉10-9、内圈铆钉10-3和轴套铆钉10-2。所述的外圈铆钉10-9有6个,每个外圈铆钉10-9为中间粗两端细的同心圆柱形结构,中部圆柱面直径为11mm,长度为3.5mm,两端圆柱面直径为9mm,长度均为5mm。所述的内圈铆钉10-3有6个,每个内圈铆钉10-3为中间粗两端细的同心圆柱形结构,中部圆柱面直径为13mm,长度为5.5mm,两端圆柱面直径为10mm,长度均为5mm。所述的轴套铆钉10-2有14个,每个轴套铆钉10-2的形状为普通的圆柱形结构,直径为6mm,长度为10mm,用以将所述的变速箱输入轴套和所述的从动盘铆接成一体。所述的连接盘10-12和所述的主动盘10-10用所述的外圈铆钉10-9刚性的连结成一体,由于外圈铆钉10-9为中间粗两端细的同心圆柱形结构,那么所述的连接盘10-12和所述的主动盘10-10之间就形成了一个空腔,右过渡盘10-5装设在该空腔内并且能相对转动。
所述的减振弹簧包括外圈减振弹簧10-11和内圈一级减振弹簧10-7及内圈二级减振弹簧10-8。所述的外圈减振弹簧10-11为圆柱螺旋弹簧,有6个,每根外圈减振弹簧10-11的外径为8.5mm,内径为5.5mm,长度为128mm,其刚度与自动变速箱要求匹配。所述的内圈一级减振弹簧10-7为圆柱螺旋弹簧,有6个,每个内圈一级减振弹簧10-7的外径为24mm,内径为18mm,长度为45mm,其刚度与自动变速箱要求匹配。所述的内圈二级减振弹簧10-8为圆柱螺旋弹簧,有6个,每个内圈二级减振弹簧10-8的外径为17mm,内径为13mm,长度为33mm,其刚度与自动变速箱要求匹配。所述的内圈二级减振弹簧10-8安装在所述的内圈一级减振弹簧10-7的里面。所述的外圈减振弹簧10-11安装在所述的主动盘10-10、左过渡盘10-4、右过渡盘10-5对应位置所共同形成的空腔中,实现了所述的主动盘10-10与左过渡盘10-4和右过渡盘10-5的弹性联接。所述的内圈一级减振弹簧10-7安装在所述的从动盘10-6、左过渡盘10-4、右过渡盘10-5对应位置所共同形成的空腔中,实现了所述的从动盘10-6与左过渡盘10-4和右过渡盘10-5的弹性联接。
实施例2
一种增强型全工况扭转减振器的汽车液力变矩器,同实施例1,其中:
所述的从动盘10-6的厚度为4mm、外径为178mm。所述的从动盘10-6的圆周边缘上均匀设置的内凹圆弧状退让缺口有5个、径向深度L2为4mm、宽度L1为111mm。在所述退让缺口内侧的内圈弹簧活动窗口11有5个、径向宽度L3为23mm、夹角α2为36°、上底面圆弧半径R1为82.5mm、下底面圆弧半径R2为59.5mm。在所述的从动盘10-6上并位于所述内圈弹簧活动窗口11的内侧的内圈铆钉活动窗口12有5个、径向宽度L4为12mm、上底面圆弧半径R3为51mm、下底面圆弧半径R4为39mm,所述内圈铆钉活动窗口12的两侧为半径为6mm的外凸圆弧、周向窗口长度对应的圆心角α3为43°。在所述从动盘上的轴套铆钉通孔有12个,通孔直径为5mm并位于从动盘10-6上直径φ5为62mm处。
所述的左过渡盘10-4的厚度为2.5mm、外径为235mm。所述的左过渡盘10-4的外圆周上的圆弧形凹槽15有5个,所述的圆弧形凹槽15两侧面的夹角α4为56°,每个圆弧形凹槽15的外侧边即为所述左过渡盘10-4的外圆周边缘,内侧所在圆弧半径为96mm且外侧边比内侧边高3mm,每个圆弧形凹槽15的槽底圆弧半径为4mm,深度与所述外圈减振弹簧10-11的外径相匹配。在所述的圆弧形凹槽15内侧的外圈铆钉活动窗口13有5个、径向宽度L5为14mm、上底面圆弧半径R6为99mm、下底面圆弧直径R7为85mm,所述的外圈铆钉活动窗口13的两侧边的外凸圆弧半径为7mm、窗口周向长度对应的圆心角α5为30°。在所述外圈铆钉活动窗口13内侧的内圈弹簧活动窗口11有5个,用以安装内圈一级减振弹簧10-7。每个内圈弹簧活动窗口11的径向宽度L3为23mm、两侧边的夹角α2为36°,所述内圈弹簧活动窗口11的上底面圆弧半径R1为82.5mm、下底面圆弧半径R2为59.5mm,翻边17的长度L6为18mm、高度L7为4mm。每个内凹圆弧形皱褶18外径为170mm、内径为154mm、内凹槽的圆弧半径为4mm。在所述的左过渡盘10-4的圆心处设置有与变速箱输入轴套10-1外径相匹配的通孔,所述圆孔外侧的圆周上的内圈铆钉通孔有5个,通孔直径为9mm。
所述的右过渡盘10-5的形状为厚度为2.5mm、外径为235mm的圆盘形。在所述的右过渡盘10-5的圆周上的内凹圆弧缺口14有5个,每个内凹圆弧缺口14的径向宽度L8为15mm。在所述的右过渡盘10-5的圆周上的外圈铆钉活动窗口13有5个,内圈弹簧活动窗口11有5个,内圈铆钉通孔有5个。 
所述的连接盘10-12的厚度为2.5mm、外径为218mm、内孔直径为153mm。所述连接盘10-12上的外圈铆钉通孔有5个,外圈铆钉通孔直径为8mm。
所述的对偶钢盘10-13的外径为213mm,内径为165mm,厚度为2.5mm。
所述的主动盘10-10的厚度为4mm、外径为235mm。所述的主动盘10-10的外圆周上的内凹圆弧缺口14有5个,在所述内凹圆弧缺口14内侧的外圈铆钉通孔有5个,所述的外圈铆钉通孔直径为7.5mm。所述的主动盘10-10上凸台16有5个,凸台16径向高度L9为4mm,宽度L10为13mm,两侧面的夹角α6为88°。
所述的外圈铆钉10-9有5个,每个外圈铆钉10-9中部圆柱面直径为10mm,长度为3mm,两端圆柱面直径为8mm,长度均为4mm。所述的内圈铆钉10-3有5个,每个内圈铆钉10-3的中部圆柱面直径为12mm,长度为4.5mm,两端圆柱面直径为9mm,长度均为4mm。所述的轴套铆钉10-2有12个。
所述的外圈减振弹簧10-11有5个,每个外圈减振弹簧10-11的外径为7.5mm,内径为4.5mm,长度为120mm,其刚度与自动变速箱要求匹配。所述的内圈一级减振弹簧10-7有5个,每个内圈一级减振弹簧10-7的外径为21mm,内径为16mm,长度为50mm,其刚度与自动变速箱要求匹配。所述的内圈二级减振弹簧10-8有5个,每个内圈二级减振弹簧10-8的外径为15mm,内径为11mm,长度为36mm,其刚度与自动变速箱要求匹配。
实施例3
一种增强型全工况扭转减振器的汽车液力变矩器,同实施例1,其中:
所述的从动盘10-6的厚度为3.5mm、外径为170mm。所述的从动盘10-6的圆周边缘上均匀设置的内凹圆弧状退让缺口有7个、径向深度L2为3mm、宽度L1为106mm。在所述退让缺口内侧的内圈弹簧活动窗口11有7个、径向宽度L3为21mm、夹角α2为28°、上底面圆弧半径R1为80mm、下底面圆弧半径R2为59mm。在所述的从动盘10-6上并位于所述内圈弹簧活动窗口11的内侧的内圈铆钉活动窗口12有7个、径向宽度L4为11mm、上底面圆弧半径R3为49mm、下底面圆弧半径R4为38mm,所述内圈铆钉活动窗口12的两侧外凸圆弧为半径为5.5mm、周向窗口长度对应的圆心角α3为32°。在所述从动盘上的轴套铆钉通孔有8个,通孔直径为4mm并位于从动盘10-6上直径φ5为60mm处。
所述的左过渡盘10-4的厚度为1.5mm、外径为220mm。所述的左过渡盘10-4的外圆周上的圆弧形凹槽15有7个,所述的圆弧形凹槽15两侧面的夹角α4为41°,每个圆弧形凹槽15的外侧边即为所述左过渡盘10-4的外圆周边缘,内侧所在圆弧半径为90mm且外侧边比内侧边高2.5mm,每个圆弧形凹槽15的槽底圆弧半径为3.5mm,深度与所述外圈减振弹簧10-11的外径相匹配。在所述的圆弧形凹槽15内侧的外圈铆钉活动窗口13有7个、径向宽度L5为13mm、上底面圆弧半径R6为95mm、下底面圆弧半径R7为82mm,所述的外圈铆钉活动窗口13的两侧边外凸圆弧半径为6.5mm、窗口周向长度对应的圆心角α5为22°。在所述外圈铆钉活动窗口13内侧的内圈弹簧活动窗口11有7个。每个内圈弹簧活动窗口11的径向宽度L3为21mm、两侧边的夹角α2为28°,所述内圈弹簧活动窗口11的上底面圆弧半径R1为80mm、下底面圆弧半径R2为59mm,翻边17的长度L6为15mm、高度L7为3mm。每个内凹圆弧形皱褶18外径为166mm、内径为152mm、内凹槽的圆弧半径为3.5mm。在所述的左过渡盘10-4的圆心处设置有与变速箱输入轴套10-1外径相匹配的通孔,所述圆孔外侧的圆周上的内圈铆钉通孔有7个,每个内圈铆钉通孔直径为8mm。
所述的右过渡盘10-5的形状为厚度为1.5mm、外径为220mm的圆盘形。在所述的右过渡盘10-5的圆周上的内凹圆弧缺口14有7个,每个内凹圆弧缺口14的径向宽度L8为13mm。在所述的右过渡盘10-5的圆周上的外圈铆钉活动窗口13有7个,内圈弹簧活动窗口11有7个,内圈铆钉通孔有7个。
所述的连接盘10-12的厚度为1.5mm、外径为200mm、内孔直径为140mm。所述连接盘10-12上的外圈铆钉通孔有7个,外圈铆钉通孔直径为7.5mm。
所述的对偶钢盘10-13的外径为194mm,内径为150mm,厚度为2mm。
所述的主动盘10-10的厚度为3mm、外径为220mm。所述的主动盘10-10的外圆周上的内凹圆弧缺口14有7个,在所述内凹圆弧缺口14内侧的外圈铆钉通孔有7个,所述的外圈铆钉通孔直径为7mm。所述的主动盘10-10上凸台16有7个,凸台16径向高度L9为3mm,宽度L10为12mm,两侧面的夹角α6为85°。
所述的内圈铆钉10-3有7个,每个内圈铆钉10-3的中部圆柱面直径为11mm,长度为3.5mm,两端圆柱面直径为8mm,长度均为3mm。所述的外圈铆钉10-9有7个,每个内圈铆钉10-3的中部圆柱面直径为9mm,长度为2.5mm,两端圆柱面直径为7mm,长度均为3mm。所述的轴套铆钉10-2有8个。
所述的外圈减振弹簧10-11有7个,每个外圈减振弹簧10-11的外径为6.5mm,内径为3.5mm,长度为91mm,其刚度与自动变速箱要求匹配。所述的内圈一级减振弹簧10-7有7个,每个内圈一级减振弹簧10-7的外径为18mm,内径为14mm,长度为39mm,其刚度与自动变速箱要求匹配。所述的内圈二级减振弹簧10-8有7个,每个内圈二级减振弹簧10-8的外径为13mm,内径为9mm,长度为28mm,其刚度与自动变速箱要求匹配。

Claims (1)

1.一种增强型全工况扭转减振器的汽车液力变矩器,主要包括盖总成(1)、锁止减振器(10)、涡轮总成(3)、导轮总成(5)和泵轮总成(4)五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止减振器(10)主要包括锁止离合器(9)、主动盘(10-10)、从动盘(10-6)、连接盘(10-12)、对偶钢盘(10-13)、左过渡盘(10-4)、右过渡盘(10-5)、减振弹簧和铆钉等;
所述的从动盘(10-6)的形状为厚度为3~5mm、外径为170~185mm的圆盘形,所述的从动盘(10-6)的圆周边缘处均匀设置有5~7个内凹圆弧状退让缺口,每个退让缺口的径向深度L2为3~4.5mm,每个退让缺口的宽度L1为106~116mm,在所述的从动盘(10-6)上并位于所述退让缺口的内侧均匀设置有5~7个内圈弹簧活动窗口(11),每个内圈弹簧活动窗口(11)的径向宽度L3为21~26.5mm、两侧边的夹角α2为28°~38°,所述每个内圈弹簧活动窗口(11)的上底面圆弧半径R1为80~85mm、下底面圆弧半径R2为58.5~64mm,且上、下底面圆弧与所述从动盘(10-6)同心,在所述的从动盘(10-6)上并位于所述内圈弹簧活动窗口(11)的内侧均匀设置有5~7个内圈铆钉活动窗口(12),每个内圈铆钉活动窗口(12)的径向宽度L4为11~13mm,所述每个内圈铆钉活动窗口(12)的上底面圆弧半径R3为49~52.5mm、下底面圆弧半径R4为38~41.5mm,且上、下底面圆弧与所述的从动盘(10-6)同心,所述每个内圈铆钉活动窗口(12)的两侧边为半径为5.5~6.5mm的外凸圆弧且与上、下底面圆弧平滑连接,所述每个内圈铆钉活动窗口(12)周向长度对应的圆心角α3为32°~44°;在所述从动盘(10-6)圆心处设置有一个孔径与变速箱输入轴套(10-1)的外径相匹配的圆孔,在所述圆孔的外侧的从动盘上均匀设置有8~14个轴套铆钉通孔,每个轴套铆钉通孔直径为4~6mm并位于从动盘(10-6)的直径φ5为60~64mm处;所述的从动盘(10-6)通过8~14个轴套铆钉(10-2)与所述的变速箱输入轴套(10-1)刚性连接;
所述的左过渡盘(10-4)的形状为厚度为1.5~3mm、外径为220~260mm的圆盘形,所述的左过渡盘(10-4)的圆周边缘处均匀设置有5~7个与所述左过度盘(10-4)同心的圆弧形凹槽(15),所述的圆弧形凹槽(15)两侧面的夹角α4为41°~57°,每个圆弧形凹槽(15)的外侧边即为所述左过渡盘(10-4)的外圆周边缘,每个圆弧形凹槽(15)的内侧边的圆弧半径为90~106mm且外侧边比内侧边高2~4mm,每个圆弧形凹槽(15)的槽底的圆弧半径为3.5~4.5mm、深度与所述外圈减振弹簧(10-11)的外径相匹配,所述的外圈减振弹簧(10-11)分别装设在所述左过渡盘(10-4)圆周边缘的5~7个圆弧形凹槽(15)中,在所述的左过渡盘(10-4)上并位于所述圆弧形凹槽(15)的内侧均匀设置有5~7个外圈铆钉活动窗口(13),每个外圈铆钉活动窗口(13)的径向宽度L5为13~15mm、上底面圆弧半径R6为 95~102.5mm、下底面圆弧半径R7为82~87.5mm,且上、下底面圆弧与左过渡盘(10-4)同心,所述每个外圈铆钉活动窗口(13)的两侧边为半径为6.5~7.5mm的外凸圆弧且与上、下底面圆弧平滑连接,所述每个外圈铆钉活动窗口(13)的周向长度对应的圆心角α5为22°~31°,在所述左过渡盘(10-4)的圆周上并位于所述外圈铆钉活动窗口(13)的内侧均匀设置有5~7个内圈弹簧活动窗口(11),每个内圈弹簧活动窗口(11)的径向宽度L3为21~26.5mm、两侧边的夹角α2为28°~38°,所述每个内圈弹簧活动窗口(11)的上底面圆弧半径R1为80~85mm、下底面圆弧半径R2为58.5~64mm,所述每个内圈弹簧活动窗口(11)的下底面上设置有长度L6为15~20mm、高度L7为3~5mm的翻边(17),所述的内圈一级减振弹簧(10-7)分别装设在所述左过渡盘(10-4)圆周上的5~7个内圈弹簧活动窗口(11)内,在所述左过渡盘(10-4)的圆周上并位于所述内圈弹簧活动窗口(11)的外端处,设置有与所述左过渡盘(10-4)同圆心的内凹圆弧形的皱褶(18),所述皱褶(18)的外径为166~176mm、内径为152~156mm,内凹槽的圆弧半径为3~5mm;在所述左过渡盘(10-4)的圆心处,设置一个与变速箱输入轴套(10-1)的外径相匹配的通孔,所述的左过渡盘(10-4)通过圆心通孔与变速箱输入轴套(10-1)活动连接;在所述左过渡盘(10-4)的圆周上并位于所述内圈弹簧活动窗口(11)内侧且与所述从动盘(10-6)上的内圈铆钉活动窗口(12)对应处,均匀设置5~7个内圈铆钉通孔,每个内圈铆钉通孔直径为8~10mm,所述的左过渡盘(10-4)通过5~7个内圈铆钉通孔和5~7个内圈铆钉(10-3)与所述的右过渡盘(10-5)刚性铆接成一体;
所述的右过渡盘(10-5)的形状为厚度为1.5~3mm、外径为220~250mm的圆盘形,在所述的右过渡盘(10-5)的圆周上均匀设置有5~7个与所述右过度盘(10-5)同心的内凹圆弧缺口(14),并且所述右过渡盘(10-5)圆周边缘处的5~7个内凹圆弧缺口(14)与所述左过渡盘(10-4)圆周边缘处的5~7个圆弧形凹槽(15)相对应,每个内凹圆弧缺口(14)的两侧面夹角α4均与每个圆弧形凹槽两侧面夹角α4相同,每个内凹圆弧缺口(14)的径向宽度L8为13~17mm,在所述的右过渡盘(10-5)的圆周上并对应于所述左过渡盘(10-4)的圆周处分别均匀设置有5~7个外圈铆钉活动窗口(13),每个所述外圈铆钉活动窗口(13)的形状和尺寸均与每个所述左过渡盘(10-4)的外圈铆钉活动窗口(13)的形状和尺寸相同,5~7个内圈弹簧活动窗口(11),每个所述右过渡盘(10-5)的内圈弹簧活动窗口(11)的形状和尺寸均与每个所述左过渡盘(10-4)的内圈弹簧活动窗口(11)的形状和尺寸相同, 5~7个内圈铆钉通孔,每个所述的右过渡盘(10-5)的内圈铆钉通孔的孔径和位置均与每个所述左过渡盘(10-4)的内圈铆钉通孔的孔径和位置相同,一条皱褶(18),所述右过渡盘的皱褶(18)的形状和尺寸均与所述左过渡盘(10-4)的皱褶(18)相同,一个圆心通孔,所述右过渡盘(10-5)的圆心通孔的孔径与变速箱输入轴套(10-1)外径匹配,所述左过渡盘(10-4)、右过渡盘(10-5)的皱褶(18)凸起和内圈弹簧活动窗口(11)的翻边(17)向外置,将所述的内圈一级减振弹簧(10-7)夹持不脱落;所述的左过渡盘(10-4)、涡轮总成(3)和所述的右过渡盘(10-5)通过内圈铆钉(10-3)刚性连接,所述的内圈铆钉(10-3)的结构为中间粗两端细,刚性连接后的左过渡盘(10-4)和右过渡盘(10-5)之间就形成了一个空间,所述的从动盘(10-6)安装在左过渡盘(10-4)和右过渡盘(10-5)之间的空间内,所述的内圈铆钉(10-3)和所述的内圈铆钉活动窗口(12)限制了所述的从动盘(10-6)与所述的左过渡盘(10-4)和右过渡盘(10-5)的相对转动角度;
所述的连接盘(10-12)的形状为厚度为1.5~3mm、外径为200~235mm、内孔直径为140~165mm的圆盘形,外边缘处圆筒直径与所述的连接盘(10-12)一致,圆筒长度与连接盘(10-12)在所述锁止减振器(10)上的布置匹配,所述连接盘(10-12)上设置有5~7个外圈铆钉通孔,外圈铆钉通孔位置与所述左过渡盘(10-4)上的外圈铆钉活动窗口(13)相对应,外圈铆钉通孔直径为7~9mm;
所述的对偶钢盘(10-13)的形状为外径为194~229mm,内径为150~180mm,厚度为2~4mm的圆环形,所述的对偶钢盘(10-13)与所述的连接盘(10-12)焊接成一体,在对偶钢盘(10-13)上与锁止离合器(9)接触的一侧粘接有铜基湿式摩擦材料,当所述闭锁离合器(9)与对偶钢盘(10-13)结合时,将盖总成(1)上的转矩通过锁止离合器(9)传递给锁止减振器(10);
所述的锁止离合器(9)的形状为中心带活塞孔的圆盘形,活塞孔的尺寸及结构与盖总成(1)的结构和所述液力变矩器内部部件设置相匹配,在内部液压力的作用下,锁止离合器(9)能沿盖总成(1)轴向滑动而不能沿圆周方向转动,实现与对偶钢盘(10-13)的接合和分离,传递和断开锁止离合器(9)传递给对偶钢盘(10-13)的转矩;
所述的主动盘(10-10)的形状为厚度为3~5mm、外径为220~250mm、内径为166~186mm的圆环形,所述的主动盘(10-10)的外圆周边缘处均匀设置有5~7个与所述主动盘(10-10)同心的内凹圆弧缺口(14),所述的5~7个内凹圆弧缺口(14)与所述左过渡盘(10-4)的圆周边缘的5~7个圆弧形凹槽(15)和所述右过渡盘(10-5)的圆周边缘5~7个内凹圆弧缺口(14)相对应,每个所述主动盘(10-10)外圆边缘的内凹圆弧缺口(14)的形状和尺寸均与所述右过渡盘(10-5)圆周边缘的内凹圆弧缺口(14)相同,在所述的主动盘(10-10)上并位于所述内凹圆弧缺口(14)的内侧均匀设置有5~7个外圈铆钉通孔,所述的外圈铆钉通孔直径为7~9mm,所述主动盘(10-10)的圆环上的5~7个外圈铆钉通孔位置与所述左过渡盘(10-4)上的外圈铆钉活动窗口(13)相对应,所述的主动盘(10-10)上外圈铆钉通孔的内侧圆周上均匀设置有5~7个与所述主动盘(10-10)同心的凸台(16),凸台(16)的径向高度L9为3~4.5mm,所述凸台(16)的宽度L10为12~14mm,凸台(16)两侧面的夹角α6为85°~90°;
所述的铆钉包括内圈铆钉(10-3)、外圈铆钉(10-9)和轴套铆钉(10-2),所述的内圈铆钉(10-3)有5~7个,每个内圈铆钉(10-3)为中间粗两端细的同心圆柱形结构,中部圆柱面直径为11~13mm,长度为3.5~5.5mm,两端圆柱面直径为8~10mm,长度均为3~5mm;所述的外圈铆钉(10-9)有5~7个,每个外圈铆钉(10-9)为中间粗两端细的同心圆柱形结构,中部圆柱面直径为9~11mm,长度为2.5~3.5mm,两端圆柱面直径为7~9mm,长度均为3~5mm;所述的轴套铆钉(10-2)有8~14个,每个轴套铆钉(10-2)为普通的圆柱形结构,圆柱面直径为4~6mm,长度为7~11mm;所述的连接盘(10-12)和所述的主动盘(10-10)用所述的外圈铆钉(10-9)刚性的连结成一体,外圈铆钉(10-9)为中间粗两端细的同心圆柱形结构,所述的连接盘(10-12)和所述的主动盘(10-10)之间就形成了一个空腔,右过渡盘(10-5)设置于连接盘(10-12)和主动盘(10-10)之间的空腔内且能在该空腔内相对转动;
所述的弹簧包括外圈减振弹簧(10-11)、内圈一级减振弹簧(10-7)和内圈二级减振弹簧(10-8),所述的外圈减振弹簧(10-11)为圆柱螺旋弹簧,有5~7个,每个外圈减振弹簧(10-11)的外径为6.5~8.5mm,内径为3.5~5.5mm,长度为91~128mm,所述的外圈减振弹簧(10-11)的刚度与自动变速箱要求相匹配;所述的外圈减振弹簧(10-11)安装在所述的主动盘(10-10)的圆弧形缺口(14)、左过渡盘(10-4)的圆弧形凹槽(15)、右过渡盘(10-5)的圆弧形缺口(14)所形成的空腔中,所述的主动盘(10-10)与左过渡盘(10-4)和右过渡盘(10-5)通过所述的外圈减振弹簧(10-11)弹性联接;所述的内圈一级减振弹簧(10-7)为圆柱螺旋弹簧,有5~7个,每个内圈一级减振弹簧(10-7)的外径为18~24mm,内径为12~18mm,长度为39~55mm,所述的内圈一级减振弹簧(10-7)的刚度与自动变速箱要求相匹配;所述的内圈二级减振弹簧(10-8)为圆柱螺旋弹簧,有5~7个,每个内圈二级减振弹簧(10-8)的外径为13~17mm,内径为9~13mm,长度为28~38mm,所述的内圈二级减振弹簧(10-8)的刚度与自动变速箱要求相匹配,所述的内圈二级减振弹簧(10-8)安装在所述的内圈一级减振弹簧(10-7)的内部;所述的内圈一级减振弹簧(10-7)安装在所述的从动盘(10-6)的内圈弹簧活动窗口(11)、左过渡盘(10-4)的内圈弹簧活动窗口(11)、右过渡盘(10-5)的内圈弹簧活动窗口(11)所形成的空腔中,所述的从动盘(10-6)与左过渡盘(10-4)和右过渡盘(10-5)通过内圈一级减振弹簧(10-7)弹性联接。
CN2011204747241U 2011-11-25 2011-11-25 一种增强型全工况扭转减振器的汽车液力变矩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23816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4747241U CN202381645U (zh) 2011-11-25 2011-11-25 一种增强型全工况扭转减振器的汽车液力变矩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4747241U CN202381645U (zh) 2011-11-25 2011-11-25 一种增强型全工况扭转减振器的汽车液力变矩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381645U true CN202381645U (zh) 2012-08-15

Family

ID=466301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4747241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381645U (zh) 2011-11-25 2011-11-25 一种增强型全工况扭转减振器的汽车液力变矩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38164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24007A (zh) * 2021-06-29 2021-08-31 吉林大学 一种具有多级减振功能的液力变矩器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24007A (zh) * 2021-06-29 2021-08-31 吉林大学 一种具有多级减振功能的液力变矩器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11531B1 (ko) 차량용 토크 컨버터
CN102575755B (zh) 转矩传递装置
CN103502682B (zh) 具有阻尼弹簧的摩擦离合器盘
CN101326385A (zh) 内燃机辅助机组牵引装置的驱动轮
CN101086293A (zh) 差速器中加载弹力的侧齿轮
CN102575744A (zh) 振动衰减装置
EP2615327A1 (en) Dual mass flywheel assembly
CN101476612B (zh) 一种用于主减速器的扭转减振器
CN202833840U (zh) 一种离合器扭转减振机构
CN202381645U (zh) 一种增强型全工况扭转减振器的汽车液力变矩器
CN205745094U (zh) 扭力振动减振组件
US11015696B2 (en) Damper pulley for crankshaft
CN106609804A (zh) 一种新型矿用汽车弹性联轴器
CN202381644U (zh) 一种全工况扭转减振器的汽车液力变矩器
CN208294978U (zh) 一种变齿侧间隙的三级扭转减振结构的新型离合器从动盘
CN102588551B (zh) 矿车用液力传动系统
KR101163749B1 (ko) 하이브리드 차량용 토크 컨버터
CN2895896Y (zh) 柴油机用弹性齿轮
CN202418306U (zh) 一种支承块铆接式离合器从动盘
CN202091037U (zh) 一种汽车液力变矩器与发动机的连接结构
CN202468898U (zh) 矿车用液力传动系统
CN208024734U (zh) 一种减震式传动轴连接盘
CN208074089U (zh) 一种扭转减振器及其主动盘
CN2934635Y (zh) 棘轮式单向离合器
US9447857B2 (en) Torque converter assembly for a vehi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815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