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74089U - 一种扭转减振器及其主动盘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扭转减振器及其主动盘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074089U CN208074089U CN201820166443.1U CN201820166443U CN208074089U CN 208074089 U CN208074089 U CN 208074089U CN 201820166443 U CN201820166443 U CN 201820166443U CN 208074089 U CN208074089 U CN 20807408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ibration damper
- torsional vibration
- driving disc
- disc spacing
- spacing press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扭转减振器及其主动盘。扭转减振器包括减振盘、主动盘、减振弹簧,主动盘包括板面沿扭转减振器的径向方向延伸的内盘体和外盘体,两者通过中间连接段连接,所述主动盘通过内盘体与减振弹簧传动连接,外盘体上设置有用于与飞轮连接的飞轮连接结构,内、外盘体在前后方向上间隔一定距离以增大内盘体与飞轮之间的安装间隙,使得扭转减振器在通过外盘体与飞轮连接时,内盘体与飞轮之间具有较大的安装间隙,此时,减振弹簧的直径便可以设置的大一点,使减振弹簧的刚度可选范围增大,扭转角度增大,减振弹簧寿命增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扭转减振器及其主动盘。
背景技术
传统汽车或者混合动力汽车均具有发动机驱动装置,配合传动系统驱动车辆正常行驶,其中,发动机输送至传动系统的扭矩是周期性变化的,容易导致传动系统产生相应的扭转振动,如果该振动频率和传动系统自振动频率重合,就会产生共振问题,对传动系统相关零部件的寿命影响较大,且会产生很严重的NVH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通常在发动机和传动系统中间设置扭转减振器,以降低发动机曲轴与传动系统结合部分的扭转刚度,从而缓和非稳定工况下传动系统的扭转冲击载荷;提高传动系统的寿命和整车的NVH水平。
而扭转减振器的结构一般包括同轴设置的减振盘和从动盘,减振盘与外盘毂之间通过周向设置的减振弹簧传动连接以使两者能在设定角度内相对转动,从动盘和减振盘分别与发动机和传动系统连接。例如,一项授权公告号为CN 204358020 U,名称为一种离合器从动盘扭转减振器限位装置的中国专利即公开了一种扭转减振器,包括同轴设置的减振盘和外盘毂,减振盘与外盘毂之间通过周向设置的减振弹簧传动连接以使两者能在设定角度内相对转动,减振盘的中心位置处连接内盘毂,外盘毂的外侧边缘设置有从动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从动片通过压盘与发动机侧飞轮压紧固定,内盘毂与传动系统连接。上述扭转减振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具有的缺点是:从动片通过压盘与飞轮压紧固定,从动片与飞轮之间的轴向间距较小,减振弹簧的径向尺寸受从动片与飞轮之间的间隙限制,无法做的太大,导致减振弹簧的直径小,刚度可选范围小、扭转角度小,减振弹簧使用时应力大寿命短等问题。此外,外盘毂通过从动片与飞轮连接,增加了传动件,不仅增加了成本,而且结构复杂,加工工艺复杂,且连接点较多,降低了扭转减振器的整体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振弹簧刚度可选范围大、扭转角度大、使用寿命长的扭转减振器;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上述扭转减振器中使用的扭转减振器用主动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扭转减振器的技术方案是:1、一种扭转减振器,包括同轴设置的前、后两个减振盘以及位于两减振盘之间的主动盘,主动盘与减振盘之间通过周向设置的减振弹簧传动连接以使两者能在设定角度内相对转动,所述主动盘包括板面沿扭转减振器的径向方向延伸的内盘体和外盘体,两者通过中间连接段连接,所述主动盘通过内盘体与减振弹簧传动连接,外盘体上设置有用于与飞轮连接的飞轮连接结构,内、外盘体在前后方向上间隔一定距离以增大内盘体与飞轮之间的安装间隙。
本实用新型的扭转减振器,对主动盘进行优化设计,包括内、外盘体,内盘体与减振弹簧连接,外盘体与飞轮连接,内、外盘体在轴向方向上相互错开一定距离以增大内盘体与飞轮之间的安装间隙,使得扭转减振器在通过外盘体与飞轮连接时,内盘体与飞轮之间具有较大的安装间隙,此时,减振弹簧的分布直径便可以设置的大一点,使减振弹簧的刚度可选范围增大,扭转角度增大,减振弹簧寿命增长。
2、在1的基础上:靠近外盘体的减振盘的外侧面不高于外盘体的远离内盘体的一侧侧面。
3、在1的基础上:所述飞轮连接结构为外盘体上设置的连接孔。主动盘通过外盘体上设置的连接孔与飞轮直接连接,可以直接装配在飞轮上,减少其他设计中使用中间过渡件引起的加工工艺复杂、加工成本高的问题,同时减少连接点提高扭转减振器的整体可靠性。
4、在1的基础上:所述中间连接段为沿径向方向自内向外直径逐渐增大的圆锥状。
5、在1-4中任意一个的基础上:所述主动盘上沿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有减重孔。在主动盘上设计若干减重孔,可以减轻主动盘的重量,同时可以消除钣金冲压成型等工序时造成的起皱、开裂等问题。
6、在1-4中任意一个的基础上:所述主动盘为一体设置的钣金成型件。主动盘为一体成型的钣金成型件,利用钣金易成型、质量轻、强度高的优势,提高了主动盘的强度。
7、在6的基础上:所述中间连接段与外盘体和内盘体之间圆弧过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扭转减振器用主动盘的技术方案是:1、一种扭转减振器用主动盘,包括板面沿扭转减振器的径向方向延伸的内盘体和外盘体,两者通过中间连接段连接,所述内盘体上设置有用于与减振弹簧连接的弹簧连接结构,外盘体上设置有用于与飞轮连接的飞轮连接结构,内、外盘体在轴向方向上间隔一定距离以增大内盘体与飞轮之间的安装间隙。
对主动盘进行优化设计,包括内、外盘体,内盘体与减振弹簧连接,外盘体与飞轮连接,内、外盘体在轴向方向上相互错开一定距离以增大内盘体与飞轮之间的安装间隙,使得扭转减振器在通过外盘体与飞轮连接时,内盘体与飞轮之间具有较大的安装间隙,此时,减振弹簧的分布直径便可以设置的大一点,使减振弹簧的刚度可选范围增大,扭转角度增大,减振弹簧寿命增长。
2、在1的基础上:靠近外盘体的减振盘的外侧面不高于外盘体的远离内盘体的一侧侧面。
3、在1的基础上:所述飞轮连接结构为外盘体上设置的连接孔。主动盘通过外盘体上设置的连接孔与飞轮直接连接,可以直接装配在飞轮上,减少其他设计中使用中间过渡件引起的加工工艺复杂、加工成本高的问题,同时减少连接点提高扭转减振器的整体可靠性。
4、在1的基础上:所述中间连接段为沿径向方向自内向外直径逐渐增大的圆锥状。
5、在1-4中任意一个的基础上:所述主动盘上沿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有减重孔。在主动盘上设计若干减重孔,可以减轻主动盘的重量,同时可以消除钣金冲压成型等工序时造成的起皱、开裂等问题。
6、在1-4中任意一个的基础上:所述主动盘为一体设置的钣金成型件。主动盘为一体成型的钣金成型件,利用钣金易成型、质量轻、强度高的优势,提高了主动盘的强度。
7、在6的基础上:所述中间连接段与外盘体和内盘体之间圆弧过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扭转减振器的具体实施例1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的A-A向视图;
图中:1、减振盘;2、主动盘;21、内盘体;22、中间连接段;23、外盘体;24、连接孔;25、减重孔;3、减振弹簧;4、内盘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扭转减振器的具体实施例1,如图1至图2所示,包括同轴设置的前、后两个减振盘1以及位于两减振盘1之间的主动盘2,主动盘2与减振盘1之间通过周向设置的减振弹簧3传动连接以使两者能在设定角度内相对转动,两减振盘1的中心位置处连接有内盘毂4。
其中,所述主动盘2为一体设置的钣金成型件,包括板面沿扭转减振器的径向方向延伸的内盘体21和外盘体23,两者通过中间连接段22连接,中间连接段与外盘体和内盘体之间圆弧过渡,所述主动盘2通过内盘体21与减振弹簧3传动连接,外盘体23上设置有用于与飞轮连接的连接孔24,内、外盘体在轴向方向上间隔一定距离以增大内盘体与飞轮之间的安装间隙,靠近外盘体的减振盘的外侧面不高于外盘体的远离内盘体的一侧侧面。此外,所述中间连接段22为沿径向方向自内向外直径逐渐增大的圆锥状。主动盘上沿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有减重孔25。
本实用新型的扭转减振器,对主动盘进行优化设计,包括内、外盘体,内盘体与减振弹簧连接,外盘体与飞轮连接,内、外盘体在轴向方向上相互错开一定距离以增大内盘体与飞轮之间的安装间隙,使得扭转减振器在通过外盘体与飞轮连接时,内盘体与飞轮之间具有较大的安装间隙,此时,减振弹簧的分布直径便可以设置的大一点,使减振弹簧的刚度可选范围增大,扭转角度增大,减振弹簧寿命增长。
而且,主动盘为一体成型的钣金成型件,利用钣金易成型、质量轻、强度高的优势,提高了主动盘的强度。
另外,主动盘通过外盘体上设置的连接孔与飞轮直接连接,可以直接装配在飞轮上,减少其他设计中使用中间过渡件引起的加工工艺复杂、加工成本高的问题,同时减少连接点提高扭转减振器的整体可靠性。
此外,在上述结构中,主动盘上的连接孔采用冲压一次成型,孔位等一致性和准确性得以保证。
在主动盘上设计若干减重孔,可以减轻主动盘的重量,同时可以消除钣金冲压成型等工序时易造成的起皱、开裂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扭转减振器的具体实施例2与具体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中间连接段也可以是圆筒状,此时,内盘体的外径和外盘体的内径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扭转减振器的具体实施例3与具体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外盘体在使用时也可以与飞轮通过凹凸配合周向固定,并通过夹紧件轴向夹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扭转减振器的具体实施例4与具体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靠近外盘体的减振盘的外侧面也可以高于外盘体的远离内盘体的一侧侧面。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扭转减振器用主动盘的具体实施例,其具体结构与上述一种扭转减振器各实施例中主动盘的具体结构相同,此处不再详细赘述。
Claims (14)
1.一种扭转减振器,包括同轴设置的前、后两个减振盘以及位于两减振盘之间的主动盘,主动盘与减振盘之间通过周向设置的减振弹簧传动连接以使两者能在设定角度内相对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盘包括板面沿扭转减振器的径向方向延伸的内盘体和外盘体,两者通过中间连接段连接,所述主动盘通过内盘体与减振弹簧传动连接,外盘体上设置有用于与飞轮连接的飞轮连接结构,内、外盘体在轴向方向上间隔一定距离以增大内盘体与飞轮之间的安装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转减振器,其特征在于:靠近外盘体的减振盘的外侧面不高于外盘体的远离内盘体的一侧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转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轮连接结构为外盘体上设置的连接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转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段为沿径向方向自内向外直径逐渐增大的圆锥状。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扭转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盘上沿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有减重孔。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扭转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盘为一体设置的钣金成型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扭转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段与外盘体和内盘体之间圆弧过渡。
8.一种扭转减振器用主动盘,其特征在于:包括板面沿扭转减振器的径向方向延伸的内盘体和外盘体,两者通过中间连接段连接,所述内盘体上设置有用于与减振弹簧连接的弹簧连接结构,外盘体上设置有用于与飞轮连接的飞轮连接结构,内、外盘体在轴向方向上间隔一定距离以增大内盘体与飞轮之间的安装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扭转减振器用主动盘,其特征在于:靠近外盘体的减振盘的外侧面不高于外盘体的远离内盘体的一侧侧面。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扭转减振器用主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轮连接结构为外盘体上设置的连接孔。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扭转减振器用主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段为沿径向方向自内向外直径逐渐增大的圆锥状。
12.根据权利要求8-11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扭转减振器用主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盘上沿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有减重孔。
13.根据权利要求8-11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扭转减振器用主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盘为一体设置的钣金成型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扭转减振器用主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段与外盘体和内盘体之间圆弧过渡。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166443.1U CN208074089U (zh) | 2018-01-31 | 2018-01-31 | 一种扭转减振器及其主动盘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166443.1U CN208074089U (zh) | 2018-01-31 | 2018-01-31 | 一种扭转减振器及其主动盘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074089U true CN208074089U (zh) | 2018-11-09 |
Family
ID=640364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166443.1U Active CN208074089U (zh) | 2018-01-31 | 2018-01-31 | 一种扭转减振器及其主动盘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074089U (zh) |
-
2018
- 2018-01-31 CN CN201820166443.1U patent/CN20807408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272474B (zh) | 挠性飞轮,特别是用于机动车辆的挠性飞轮 | |
CN106585271B (zh) | 用于汽车的减振轮 | |
WO2017056546A1 (ja) | ブラケット付き筒形防振装置 | |
US11333218B2 (en) | Centrifugal pendulum device having a pre-stressing element for guiding the cylindrical rollers | |
CN202628935U (zh) | 一种发动机曲轴减震器 | |
CN104791415A (zh) | 一种动力盘及使用该动力盘的扭转减振器、传动系统和汽车 | |
CN208074089U (zh) | 一种扭转减振器及其主动盘 | |
US20130210532A1 (en) |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torques for a drive train of a motor vehicle | |
CN104608821A (zh) | 一种副车架安装总成 | |
CN206072236U (zh) | 一种带衬套的双质量飞轮结构 | |
CN206668791U (zh) | 一种大扭角的减振器 | |
CN2895896Y (zh) | 柴油机用弹性齿轮 | |
CN204692451U (zh) | 动力盘及使用该动力盘的扭转减振器、传动系统和汽车 | |
CN210484509U (zh) | 曲轴系及具有该曲轴系的车辆 | |
CN214197104U (zh) | 集成径向双减振器的飞轮减振器 | |
CN110985600B (zh) | 一种发动机解耦器 | |
CN107061624A (zh) | 挠性飞轮 | |
CN201011376Y (zh) | 一种曲轴扭振减振器 | |
CN106763485A (zh) | 具有孔状信号齿的飞轮 | |
CN106838119A (zh) | 扭矩传递装置 | |
CN201953906U (zh) | 扭振减振器结构 | |
CN203214685U (zh) | 一种等速驱动轴总成 | |
CN202326986U (zh) | 摩托车发动机平衡轴齿轮 | |
CN204592039U (zh) | 曲轴前端的油压联接件 | |
CN204572194U (zh) | 曲轴前端的动力输出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450061 Yudao Road, Guancheng District, Zhengzhou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Yutong Bus Co.,Ltd. Address before: 450016 Yutong Road, Guancheng District, Zhengzhou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NGZHOU YUTONG BUS Co.,Ltd. |